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9-14 20:33:39

下面这个是抄人家的。丢这。

手淫的危害小知识~
  我们的精子是由肾加工制造出来的,但原材料是我们的骨髓+脑髓。每次当我们行房或撸管后,其实消耗的是我们的骨髓和脑髓。如果一个人房事太多,身体精华大量流失,就会得病。(美国科学家已经证明人体的精囊骨髓和脑髓是互通的)。所以,想吃几个鸡蛋就补回来是不可能的。
  手淫的坏处
  1.寿命短
  2.身体免疫力差
  3.肾虚
  4.早泄
  5.前列腺炎
  6.脱发
  7.骨骼发育不良
  8.脑子迟钝
  9.目光呆滞
  10.长相变猥琐
  11.内分泌易失调
  12.精神空虚
  13.易发脾气
  14.女性朋友少
  15.未来不会成大事
  16.等等等

  戒色是人生的一大魔考,如果上学时就沾染撸管的恶习,会直接导致学业荒废(脑子不好使如何考大学)

  如果是在三四十以后房事或撸管频繁,导致身体患病。秃顶,脑子迟钝,长相变猥琐,工作中无竞争力升职无望,婚姻中,长相猥亵丑陋,妻子嫌弃。

  所以戒色是人生的一大魔考。。
  撸出去的是你的骨髓和脑髓,长期以往什么病都来了。所谓的这个人下流。就是说这个人荒淫无度。脑髓和骨髓都在往下流,都流失了。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一个人戒色后,精满会化成气,而这种气可以治百病。当全身充满真气时,百病不侵,百邪不入。

  方法,戒色15天左右会开始平凡放屁。那是精满后,正气在驱逐人身体中的邪气。这种气体没有臭味。大概25天左右全身真气充满,人就有了精神。这种状态一定要保持下去,3个月左右原有的病会大幅好转,如果撸龄太久,需9个月以上。

  当一个人全身充满真气,在配合行善积德会获得一身正气,百邪不侵,运势就会越来越好。。如果荒淫无度,撸管成性。就会一身邪气。相貌上慢慢变得丑陋猥亵。运气也不会好。
  谈下脑力下降的问题:
  脑力下降在SY后是极其普遍的现象,中医:肾上通于脑。SY伤肾必伤脑力,反应出来,就是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理解力都会不同程度下降,人变笨了,反应迟钝了,没有耐心,变得浮躁易怒。脑力一下降,干什么都会出问题,对于学生族尤其如此,学生要考试,对于脑力要求比较高,而SY削减脑力,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个灾难。
  一般脑力要恢复大概需要半年以上的戒色养生,脑力恢复有一个缓慢的过程,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好:
  1.要严格控制遗精次数,遗精也很伤身体伤脑力
  2.要坚决杜绝YY,YY是暗耗精气
  3.要学会养生之道,各种伤肾气的方式都要杜绝。
  4.积极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
  5.可以尝试打坐或者站桩等养生身功法,包括固肾功
  6.营养要跟上,补脑的食品可以适量摄入些
  这6方面做好了,半年以后脑力可以恢复很多,脑力上去了,人就焕然一新了,以前很多看不懂的东西,你再看就能突然看懂了,就像突然开窍了一样,其实就是过去脑力下降看不懂,看不进去,而现在脑力恢复了,一下就看明白了,定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都会上去。
  《楞严经》卷六:“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戒色是可以增长智慧的,佛教的理论其实和中医是完全相通的,所谓大道同源。脑力恢复了,其实就可以达到【戒色改命】,脑力不行,你干什么都不行,总觉得不在状态,而当你脑力好时,很多以前干不好的事情都会变得容易起来,你的命运就会随之改变。比如一次关键的考试,脑力好时一个结果,脑力不行,又是另外一个结果,一次重要的考试就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走向,而面试也是如此,脑力好时对答如流,很有自信,脑力差时,可能对方问的问题你都无法弄明白,回答时驴唇不对马嘴。脑力对于一个人实在太重要了,必须戒掉SY

tnq 发表于 2015-9-14 22:05:12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9-14 20: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下面这个是抄人家的。丢这。

手淫的危害小知识~


欧美的大片和本子的AV不就是专门搞愚民的吗,呵呵!

大体可能是这样的,不过少数人好像精力充沛,不存在这种情况!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这个道家的炼丹法自我体验好像还真的是那么回事情!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9-17 00:26:32

tnq 发表于 2015-9-14 2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欧美的大片和本子的AV不就是专门搞愚民的吗,呵呵!

大体可能是这样的,不过少数人好像精力充沛,不存 ...

上面这篇文章,说的:
“《楞严经》卷六:“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这句话,他引用恰到好处。
其实,与孔子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道理是一样的。
有节制,才能刹的住车,停下来,看的才清楚,看清楚,才搞的明白,搞明白,再去做就不容易失败。

落在日常生活细节上,确实需要这么详细的叙述。
大部分人的智力,从浓缩发散到细节,或者从细节收敛成浓缩,都是不那么容易的。

(楞伽经,是好东西,楞严经就有点像当年中航对赌石油的协议,把简单的东西往复杂的弄,目的是晕人。不过假东西里面有真货,否则怎么可以骗人呢)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9-17 00:41:12

“下流”,这个词,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从直觉去理解的。

其实,下流,也是人体精气真实的写照。
在身体的下部,通过触觉的反复刺激,导致精气剧烈的向下流动,从下部喷射到身体外面去。这个过程,不只是液体的排放,而是一个身体能量集中和爆发的过程。

身体能量本身,当然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有进有出,维持一个动态平衡。
但是,如果出总是大于入,慢慢的,身体的能量平衡就垮掉了。

所以,任何的系统,都是有出有入的,不交流,肯定不行,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
但是交流的过程总是亏,也不行。
所以,攻乎异端,斯害也。

tnq 发表于 2015-9-17 09:59:16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9-17 0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下流”,这个词,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从直觉去理解的。

其实,下流,也是人体精气真实的写照。


身体能量本身,当然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有进有出,维持一个动态平衡。
但是,如果出总是大于入,慢慢的,身体的能量平衡就垮掉了!

解释得到位!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9-18 01:11:09

新自由主义在误导中国股市
原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http://finance.sina.com.cn/360desktop/roll/20150529/052822295860.shtml
(转载的文章虽然长,字字珠玑,一点都不长,特别是学经济的,学一辈子,也不如这篇文章给予你的,多花点时间务必细细品味)

    国家战略系国家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之所在,关系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国家安全,亦是关系全体人民福祉安危的国之根本。

    然而,国家战略的实现必须依靠方向正确、合理有效的政策来贯彻落实,要靠正确的政策来组织、动员、调动、引导全社会资源服务国家战略,确保国家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因此,国家战略能否顺利实现,政策的选择是否正确就成了关键!政策选择正确,可以引导我们实现国家战略;政策选择错误,政策的作用力方向轻则就会发生漂移而偏离国家战略,重则还会与国家战略相左。

    当今我国在经济领域的国家战略已成共识,即发展实体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效。

    毫无疑问,发展实体经济等不仅已成共识,而且也成为制订各种经济、金融政策的“出发点”。

    但是,遗憾的是在政策层面鲜有对政策的作用力方向和传导路径、环节、过程进行评估反思;在市场层面往往出现高举为实体经济服务大旗,我行我素,自我服务的情形。眼见得政策与实践和国家战略渐行渐远,不仅国家战略难以落实,而且还会出现与国家战略相悖,危害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状况。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理性地关注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与国家战略的关系,冷静评估政策的作用力方向,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坚决使其为实现国家战略服务。
  
另轨循环的金融市场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资金规模畸高,银行存款高达120万亿元,相当于GDP总量的两倍。这种状况不仅属于全世界的最高水平,而且货币资产和实体经济总量的差距倍数还在继续扩大,已经到了影响人民币市场信心和金融市场稳定的境地。
尽管如此,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还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奇怪现象。
究其何故?
虽然这里有金融市场存在机制扭曲、功能缺陷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金融的认识和定位的问题。
如今,我们已经把金融抬高到一个本不该有的高度。

一、金融在“创新”风险
  
金融是什么?
金融是服务业,是为实体经济的借贷双方和买卖双方提供信用交易中介服务,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代理人,其职责是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提供服务的,在整个经济循环系统之中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是实体经济的仆人。
离开实体经济之后,它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脱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轨道,它就会失速、翻车!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轨道的恶果。
对欧美充满兴趣的国人特别是业内同仁对于这场危机技术层面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应该说是耳熟能详,但是这场他山的金融风暴过后我国金融市场的走向却让人瞠目结舌。
  
在高高举起的但没有插在中国大地之上的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旗帜之下,2008年之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一方面快速扩张,规模剧增;另一方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教训视而不见的金融“创新”纷纷亮相登场。
一是直接导致美国金融海啸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加速发展,2014年底已达到3300亿元,在政策的推动下今年将突破5000亿元。
二是种类繁杂、五花八门的高息理财产品空前繁荣。
三是融资融券(主要是融资)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证券商赚得盆盈钵满。
四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受到鼓励,股指期货、股票期权交易不断推出。
五是业内衍生品交易热情不断高涨,风险偏好不断提高。
例如,在发展衍生品市场的风险评估这一问题上,原来业内很多人认为美国之所以爆发风险,主要原因就是场外交易,场内交易风险相对较小,我国应该搞场内衍生品交易。

现如今,随着“衍生品热”的发展,场外衍生品交易也将不再被视为禁忌,期货界正在热议通过子公司规避监管开展场外期权交易,也有个别证券公司在尝试场外衍生品交易。
事实将证明,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是捂不住的,有场内就一定会有场外,在逐利恶魔冲击下,不要指望理性,不要指望量的控制和度的把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以上种种金融“创新”的理由从表面来看都十分充分。

一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一些人认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太简单,太原始,还是一个缺乏杠杆的现货市场,因此应该向西方看齐,使其复杂化。
二是完善风险管理工具,对冲投资风险,减少市场波动。
事实上这些理由都是无法成立的。

如前所述,金融是经济体系中的服务中介,是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代理人,最重要的是为经济活动提供简单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而不是舍简求繁,把金融市场复杂化。

复杂并不是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标志,简捷倒应是金融市场的哲学。美国华尔街的实践表明,金融复杂化的赢家是自我服务的金融业,输家是实体经济。
当然,这种畸形发展的金融不会有最后的赢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人们一般都认为金融衍生品是风险管理的工具,其实并非如此。
一是市场实践中从来都鲜见谁使用衍生品工具对冲了风险而躲过灾难,倒是不断有西方金融百年老店要么因衍生品交易被断送要么被重创的噩耗传来。
二是自上世纪80年代衍生工具不断涌现、不断复杂化以来,尽管随着科技和服务等非周期性行业在经济结构中权重的增加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改善,使得来自实体经济的风险越来越小,但金融危机却屡屡爆发,而且频率和烈度越来越高。究其原因,这些危机爆发无一例外都可以在衍生品交易和金融市场本身日益复杂的结构中找到根源。
我们今天十分热衷的金融“创新”,正如一位长期在华尔街从事金融衍生品开发和交易模型设计的理查德·布克斯塔伯所说:“风险的源头正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创新。”
事实上,金融衍生工具从来都不是用来避险的,而是用来制造市场波动投机套利的。
市场人士最爱价格波动,没有波动就没有金融的高额利润,衍生品正是他们在波动中谋求高额利润的对赌工具而不是对冲风险的工具。
因此,我们希望业内同仁,特别是监管当局和政策制订者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拒绝复杂市场结构、抵制时髦而我们却不明就里、不知深浅、不晓利害的衍生品的诱惑,让金融回归本原,远离金融风险,为实体经济服务。

近年来,我已在多篇文章中反复详细论述了所谓金融“创新”和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特别是国家安全造成的巨大危害。因此,我不打算在这里再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想换个角度,试图分析一下我们当下轰轰烈烈的金融无序发展与创新和实体经济有关吗?对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有益还是有害?

二、金融在妨害实体经济

金融是近代以来经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中介,也是实体经济须臾不可离开的供血系统。
但是真理和谬误就一步之差,越雷池一步,天使就会变成恶魔。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适度的规模,要讲究规模经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选择适当的业务方式,要坚守代理人职责,坚持为客户提供信用交易中介服务,坚持卖方业务价值观。否则,夸张的规模、炫目的衍生品、贪婪的自营和杠杆交易就一定导致金融异化,背叛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原,成为经济系统中的吸血乌贼。

步美国之后尘,我国金融业的夸张发展已经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

以2014年为例,金融机构贡献的所得税竟然和制造业所得税相当。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表明了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出现严重扭曲,金融投资收益与实业投资收益倒挂,颠覆了实业净资产收益率两、三倍于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基本规律,这是需要我们高度警惕、亟待纠正的严重问题。
毫无疑义,实体经济是国之根本,对于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首先应该将资源优化配置给实体经济,保证其占有的资源与其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匹配。

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配角,其利益来源包括金融投资收益都主要来之于实体经济收益。这种来源关系就决定了金融不能在经济体系中占有过多资源和享有高于实体经济的不当收益。
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因为过高的息差收入、花样百出的业务模式和自营套利等原因占有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并使其业绩和利润不断增高。

金融的自我膨胀严重地挤占了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盈利可能。
一方面,经济的金融化吞噬挤占了实体经济急需的资金资源,妨害了实体产业发展。
2012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吸取美国金融危机教训,提出了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正确的价值导向。
但遗憾的是,没有与之对接的实施政策,导致三年过后金融在自我服务的路上越走越远,另轨自我循环,吸占巨额资金,空转牟取暴利。

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4中国企业500强报告显示,17家银行企业的净利润总额为1.23万亿元,占500强企业净利润的51%。与此同时,500强中的260家制造企业的净利润总额占比却仅为19.5%,远远低于银行业。以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8.8%,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却高达18.6%。
这些数据已经说明制造业的空心化尤为严重。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虽然经济增速逐步下降,但是利息水平却不断提高,很多行业的资金成本竟高过了净资产收益率。
正是金融资本对实业资本的剥夺,加大了生产企业的财务成本。

这些数据也显示,金融机构的高利润是在其所服务的实体经济整体近乎微利的情况下实现的,这难道不能说明畸形发展的中国金融业在侵蚀实体经济的利润,妨害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生存。

另一方面,金融业的超高利润示范效应,阉割了实体产业的创业冲动。
如前所述,实体经济因研发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投资回报周期长、资产流动性差等原因,且属于整个经济产业系统的本源动力,理应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唯此,经济活动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遗憾的是,我国正常的产业收益分布格局已被打破,金融投资收益和实体投资收益严重倒挂,金融投资收益超高。超高的金融利润不仅侵害了现今实体经济的利益,危害最大的则是超高利润示范必将侵蚀国人实体产业投资欲望,动摇我国制造业发展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使我国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近十多年来我国不正常、非理性的房地产业高回报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实体产业的投资动力(挤占浪费了资源,误导了投资者,推高了生产、生活成本,影响了消费需求),破坏了原本应该更合理、健康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房地产已经给我们造成了贻害,我们不能让金融再旧剧重演了。
如果我们放任经济金融化,放任金融无序发展,放任金融高利润,人们哪有心思投资风险大、周期长的实体产业,必然急功近利,趋之若鹜般扑向金融投资,以钱炒钱。
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如不及时纠正,中国经济的前景堪忧。

三、实体经济与衍生品无关且此消彼长

目前,几乎所有的金融“创新”都冠之于“为实体经济服务”,但其实大多数与实体经济毫无关系。
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冲基金、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市场上职业炒家的投机套利交易需求,非金融机构参与者不多。
衍生品交易的获益者主要是这些参与者、交易所等交易组织者和中介机构。除少数外贸企业试图通过外汇衍生品交易对冲外汇风险之外(全球外汇市场每天超过5万亿美元的交易量中的98%和实体经济中的外汇需求即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2%的实际需求需要98%的投机交易来帮助发现价格),衍生品交易与实体经济几乎无关。
金融衍生品不仅和实体经济无关,还会如前文所述制造金融风险,祸害实体经济。
此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也是金融另轨空转循环的重要方式。

衍生品发行和交易不同于金融现货市场证券的发行和交易,不给实体经济提供融资帮助,是独立于融资服务之外的另一系统,纯属经济体外另轨循环。并且和实体经济,和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融资市场成负相关,此消彼长。衍生品交易越活跃吸引资金越多,实体经济失血会越多。
经济的金融化正在使金融走向自己的反面,正在反作用于中国经济,我们应该高度警惕这一趋向,深刻反省问题何在。

毫无疑义,我们的国家战略是基于对经济现状的客观判断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清醒认识而作出的,是非常正确的。
问题是我们有些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却与国家战略不搭界,个别政策甚至与国家战略相悖。
出现政策漂移的主要原因:
一是缺乏哲学的自主与自觉;
二是缺乏坚定的战略贯彻意志和清晰的贯彻路径把握,制订政策时没有注重对其作用力方向的评估,执行政策时对其作用力方向不敏锐,调整纠正不坚决。

哲学的自觉与政策选择  

中国金融的浪漫、无序发展,其动力源自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冲动和“人有我有”赶时髦的心态,但却选错了样板,依葫芦画瓢地照搬美国的金融制度与衍生产品,罔顾中国的战略需求,忽略了发展资金融通渠道、提高资金融通效率、降低资金融融通成本等最基本的金融正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盲目现象?
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哲学的自觉与定力,不知不觉地被新自由主义所误导。

一个优秀的民族,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这样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哲学思辨传统的伟大民族,应该具有深刻的内在的哲学反思批判精神。

没有对社会现实的超越性、前瞻性批判,没有深刻的检讨自省精神,没有理想之光、理性之灯引领我们,很难想象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式能够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一个社会的精英,要希望能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正能量,最重要也是最简单实用的思想方法一是方向感,二是把握“度”。

我们应该时刻反省自问,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选择正确的政策方向。

一、新自由主义不应该是我们的价值观

很久以来,新自由主义在我国影响广泛,相当一部分知识界人士和政府官员奉新自由主义为圭臬。
但我认为新自由主义不适合我们的国情,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相悖。
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在制订政策时自觉与之划清界限,以免被误导贻害。

新自由主义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除鼓吹私有制并破坏我国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蜕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外,在经济和金融领域里主张自由放任发展,推崇“万能”的市场机制作用,强调国家对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的调控与干预越少越好,要求一切顺从自由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金融业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地改变其业务模式,从“产业服务模式”转变为“金融交易模式”。
金融已经背离了早期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产业资本的结合与服务模式,从服务代理人摇身一变成为自我服务的委托人,仆人异化为主人,而且仆人的规模远远大于主人,本末倒置。
这种变化被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被奥巴马任命的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沃尔克规则》的主要制订者保罗·沃尔克称之为过去40年来金融业最大的变化,也是最不幸的变化。而这种最不幸的变化正是在新自由主义的鼓励与纵容之下实现的。

按照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华尔街可以按照所谓的市场需求即自己的利益需求做任何事情,开展任何业务。哪怕它会损害公众的利益,损害市场秩序,破坏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市场功能,都是合理的,都不能干预,必须任其发展。
在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引领之下,华尔街为了一己私利,为所欲为,创造出了无数千奇百怪的金融业务模式和衍生品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巧取豪夺,短短几十年里就积累起无数财富,建立起一个庞大无比的金融帝国。
但另一方面,它把金融市场引向异化的歧途,导致了更大的贫富悬殊,抽空了实体经济,制造一次次金融危机并殃及全世界。

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他们有为了自己的自由剥夺别人自由的自由,他们有利用衍生工具欺骗诈取别人利益的自由,他们有为了私利破坏经济秩序制造灾难的自由。当然,他们也有为了疯狂逐利而自我毁灭的自由,但不幸的是整个世界却得为他们缴陪葬税。

毫无疑问,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自由观不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这种巧取豪夺的市场不是我们憧憬的市场。

在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中,我们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尊重每一个市场参与主体的自由,尊重人们追逐利润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的前提是不能妨害别人的自由,不能侵害别人的利益,不能弱肉强食,不能把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市场变成为少数人剥夺多数人,为其聚敛财富服务的市场。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人是有社会性的,人的社会性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是有依存关系的。
依存就是互相尊重,尊重就是要严守彼此利益边界,就要处理好个人和公众、局部和整体、当今和长远的利益关系。
有了利益关系就得受约束,有约束人们才能相安无事,相向和睦,相得益彰。
这样人们才能享受精神、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自由。
因此,每一个市场的参与者都必须接受法律法规约束,接受市场秩序约束,接受公平、正义的市场道德约束。

我们中国的金融市场与新自由主义的西方金融市场的最大不同还是价值观的不同。
他们放任私欲泛滥,承认存在合理,哪怕这种存在加剧贫困与社会不公,扭曲资源配置,制造经济危机。
我们的市场承认和保护个人利益,但反对个人利益至上;鼓励和保护市场自由,但反对自由泛滥。
我们的价值取向是所有的市场参与者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
我们的政策选择着眼点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秩序、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效率。
我们坚决反对打着提高流动效率、对冲管理风险幌子的金融自我服务。
这就是我们与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下的美国金融市场的根本不同。

希望我们的政策层面和市场同仁保持清醒,新自由主义是人家的旗帜,美国的金融市场不是我们的榜样,“人有我有”的想法不可取。
想提升中国金融市场水平,完善市场结构,优化市场服务,要向其他方向发力,向服务实体经济发力。而不要朝着错误的方向跟着美国搞金融“创新”,把资本市场复杂化。

说到底,我们这些年盲目跟风,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美国为样板“完善”我们的市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哲学方面不够清醒与自觉,混淆了我们与异化后的美国金融市场的本质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今天,我们应该停步思考,把望并确定方向后再继续前行。

二、新自由主义对中国股市的误导

回想多年来我们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引进效仿了一些我们自己并没有想明白的东西。
以融资融券为例,名义上融资融券业务可以增强市场流动性,促使市场双边交易,稳定市场。但市场实践却完全不同,结果往往加剧市场波动,“助涨助跌”。
尽管如此,它在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下是合理的,是有需求的,因为它有助于投机炒作、买空卖空,可以给投机者带来丰厚的利润。
但我们为什么要搞融资融券?
虽然一级市场的融资能力需要二级市场良好的流动性支持,而交易活跃的二级市场不仅需要投资者也需要投机者的参与,融资融券的基本理由正是投机。
但问题是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场所,市场客观需要投机但不能过度,更不应该使用杠杆刺激投机把市场变为赌场。

大家知道,我国的股市从来都不缺投机者,但投机者是否入市和投资者一样是要看大市氛围的,市场冷清时你鼓励也没用,可当市场热闹时恐怕问题又变成了如何抑制投机,而不是刺激投机了。

融资融券是否适合中国股市,这轮疯狂上涨的股市已说明了问题。
我国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大大高于直接融资在宏观上影响金融安全,在微观上增加了企业财务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客观上就需要一个长期牛市来支持股权融资,使融资结构逐渐趋于健康。
2007年10月之后,经过了将近7年的漫漫熊市,终于迎来了我们期盼已久的新一轮牛市。这轮牛市对于中国经济,特别是对于近年来被信贷资本剥夺,饱受融资难、融资贵之苦的实体经济更是久旱逢甘霖,弥足珍贵。
我们太需要牛市支持下的一级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大量的股权资金了。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能重蹈中国股市熊长牛短的覆辙,让疯牛迅速透支了我们的牛市红利。

我们需要小心呵护一个流动性充裕、交投畅顺、节奏平稳的慢牛来给实体经济不断哺乳,支持我们完成调结构、保增长这一头等要务。

遗憾的是,我们又遇到了一头疯牛,而且是空前的疯,在短短的几个月股指从2000多点迅速上涨到4000多点。老百姓蜂拥开户,客户保证金余额倍增,我们的融资融券也开始扮演起一个重要角色,余额从2013年初的1000亿元左右迅猛增加到2015年5月的2万亿元(几乎全是融资),沪深两市单日交易最高金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中国股市单日成交金额已经是美国单日最高成交纪录的3.3倍多。

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轮牛市的疯狂上涨与融资融券业务给股市提供杠杆不无关系。
融资融券给原本就急功近利的中国股市文化又提供了激素。
理性告诉我们,疯牛不是我们要的牛市。
首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疯牛往往难以为继,疯狂过后必然是漫漫长夜。
其次,过热的股市对实体经济也是弊大于利。虽然可借牛市东风促进股票发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是什么事物都不能过度,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利就会变成弊,积极就会变成消极。过热的股市会吸引沉淀大量的资金,同样分流实体经济所需资金,特别是会影响社会资金投资实体产业意愿,腐蚀实业投资精神。

有一位资深的公募基金负责人忧虑地说:真不知道如此火爆的股市能给实体经济带来什么好处,谁还有心思耐得住寂寞做实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恐怕很难出现。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刺激股市狂涨制造疯牛,当股市反转下行时,融资融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相当恐怖。
一是融入资金的投资者可能被平仓而血本无归;
二是融出资金的证券商如出现恐慌性集体平仓行动,那将势必出现集体无路可逃,坐以待毙的可怕景象;
三是融资者可能会反方向融券,融券卖空将加速股市下跌;
四是若有人在股指期货跨市做空,那将更是雪上加霜。
另外,需要我们特别警惕的是融资杠杆炒股,一旦市场反转,如前所说融资者就可能倾家荡产,以往相对平静的熊市可能不会再现,引发社会动荡的风险不容忽视。

因此,无论从价值观还是从市场实践来分析,引入融资融券业务都是一场误会。

相对于金融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来说,融资融券业务还算简单。而与我们价值观冲突的金融衍生工具一旦泛滥(不会如某些人意愿可控,市场一旦误入错误的方向,不要指望节制和度的把握,也不要指望监管,贪婪会冲垮所有的堤坝),那将会造成颠覆性的灾难。

学习、引进,但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哲学。

政策制订的思路与方法

国家战略是国之核心利益、根本利益。国家战略确定之后,政策就成为战略成败的关键。
战略固然重要,但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借助的政策也尤为重要,只有正确的政策才能组织、调动、规范、引导全社会资源与力量实现国家战略。
如果政策错误,不但无法实现国家战略,还可能给国家带来灾难。
因此,我们必须本着向国家负责、向全体人民负责、向国家战略负责的精神,冷静、清醒、科学、缜密地重视政策制订工作。

制订政策,首先应该保持清醒的哲学自觉,明确价值取向,理顺政策目标思路,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诱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谨防利益集团游说蛊惑,坚持政策服务国家与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基本原则。

其次,制订政策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考虑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目的何在?不要听信任何理由干扰主题,所有的改革出发点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主题。
因此,应该从宏观、全局高度思考政策选项与国家战略的关联关系。认真梳理、筛选备选政策,去伪存真,坚决摒除伪选项、无关选项。按照不同产业、行业和国家战略的关联程度、轻重缓急排序制订政策。

第三,从资源的类型、行业、产业特点出发考虑资源配置方式,确定政府监管与市场决定边界。政府和市场是两种互相依存的基本资源配置方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各自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既要反对政府大包大揽,官僚干预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又要反对新自由主义鼓吹的“市场万能”。
政府承担着宏观调控、基础研究、基础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国家安全和各类经济活动监管等重要职责。并应该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严守责任边界,接受监督,公开透明,不得任性。
政府不得任性,市场同样也不能任性。
我们讲市场决定,但反对放任市场。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动物,在经济活动中敏锐、灵活,对调节供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但是市场主体却天生具有逐利冲动,这种逐利冲动虽天经地义,却缺乏理性,缺乏方向自觉,利润就是一切,虽饮鸩止渴,也无怨无悔。
因此,要发挥市场决定的重要作用,必须对市场适当约束,加强引导,发挥其正能量。
当我们制订政策之时,一定要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作用,该政府管的一定要有作为,该市场发挥作用的,一定要放手交给市场。
像金融市场,因为存在着金融中介自我谋利与公众利益相悖的利益冲突,资讯科技与衍生品的发展使得自由市场更容易被操控,系统性风险更容易发生等特点而不同于普通产业,不适合无节制的自由竞争,必须适度管制。
因此要坚决遏制经济金融化,限制金融自由化,反对各种所谓的金融“创新”,制止金融放任发展,按照国家战略把金融导入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让政策和国家战略完全统一,防止国家战略说一套,具体政策做一套的扭曲现象。

第四,制订政策者要有清醒明确的方向感,应该有透过现象洞察本质的穿透力,有任尔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不能盲目、随意、无序、想当然,要科学化、精细化、导向明确化。
一是要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价值判断条件,梳理关联因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探寻问题关键;注重价值选择,领悟选择真谛,去末归本,重在放弃。不能什么都想要,只有学会了放弃,才能免受干扰,坚守住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二是要注重调查研究,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现状,了解需求,洞察趋势,掌握规律,才能在政策动机和市场实践之间搭起一座现实的桥梁。我们的政策才不会无的放矢,南辕北辙,我们的政策才会更接近战略目标。调查研究不能仅在机关大院和学术圈内转悠,调查研究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市场,深入实体经济主体,深入实体经济过程,深入产业的上下游、左右邻。但是调查研究一定要谨防利益集团干扰,警惕利益冲突,防范“信息关联交易”误导政策。调查研究还应主动征求长期坚持监管一线,经验丰富的专业干部的意见,他们有市场感觉甚至方向感,其意见接地气、有价值,应该重视。
三是要对政策的作用力方向了然于胸。政策的最大败笔就是其作用力违背了制订者初衷,事与愿违,南辕北辙。如果出现这种状况,轻则政策效果不能实现,重则会干扰国家战略,反作用于国家战略。因此,我们在制订政策之时一定要高度关注政策作用力方向问题,重视对政策作用力方向的评估和预见,要保证政策动机与作用力方向的统一。
一方面政策的目标、利益方向要和国家战略一致、明确。
另一方面,要研究政策作用力的传导机制。我们应该认真仔细地对政策作用力方向进行实证研究,要对每一项政策作用力的传导方向、传导方式、传导路径、传导环节和传导过程进行兵棋推演,一层层、一步步展开分析论证。研究分析政策作用力传导,是我们制订政策的必修课,基本功,必须务实、扎实,不能敷衍了事,似是而非。
一定要卯榫相衔,确凿无误,心中有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政策不偏离国家战略,不与国家战略相悖,更好地为国家战略服务。

中国制造是政策的归宿方向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十分重要。

然而,作为行动纲领的《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需要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动员、组织、调动、引导全社会资源投入这一伟大工程之中。一方面我们应该动员金融等服务业资源服务中国制造;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澄清一些干扰建立制造业强国战略的错误观念。

一、制造业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

实体经济是国之根本,但根本之根本是什么?即在实体经济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孰轻孰重的认识还相当模糊。

如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主流观点认为“去工业化”是一种合理的变化一样,我们国家有些人看到西方国家包括一些经济落后于我们的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远高于我们,就提出了建立服务业大国的错误观点。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跟风。

首先,服务业比重的增加是由于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导致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以及比较成本引致的国际分工等原因形成的,它是因经济进步、社会生活变化而出现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变化,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能揠苗助长。

其次,服务业比重的增加有可能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经济增长水平。虽然服务业的占比随着经济的发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化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目标。

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内在逻辑,扬利抑弊,找到我们政策的着眼点。

服务业分为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和现代的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是和居民生活相关的餐饮业、住宿业、家政服务业、维修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快递等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服务产品,包括物流、研发、信息、营销、中介、售后服务、金融保险及贸易相关服务等。
有人注意到,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劳动生产率下降的现象,而且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性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低而形成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指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是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更高的部门转移,从而经济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
库兹涅茨所指出的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资源配置优化的趋向,是我们调整产业结构时应该自觉追求的最佳目标。
如果我们把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优化的递进称作“库兹涅茨化”,那么,服务业结构非优化的发展,就可能出现社科院蔡昉所说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的“逆库兹涅茨化”。
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防止出现因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从生产率高的部门向生产率更低的部门转移的“逆库兹涅茨化”,拖低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

第三,美国等西方国家近三十年来在“去工业化”错误理论的影响下,盲目发展服务业,制造业GDP占比不断降低,导致产业失衡,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体经济体系正常循环,而且也使得失去了高技术制造业支持的高技术服务业难以为继。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陷入结构性困境的美国开始反省“去工业化”的错误,重振制造业已经成为白宫和国会的共识。因此,在处理制造业和服务业关系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要再犯连美国的错误也要学习的老毛病,重蹈他人覆辙。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反对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复杂化,坚决纠正金融自我服务、空转循环、抢夺实体经济资源的扭曲现象。
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均衡发展的关系,防止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过度软化、产业空心化和生产率低效化。

我们应该明白,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地理、人文、政治和安全环境都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相对完善、自成体系、健康均衡的经济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基础动力和根本就是制造业。

制造业的重要地位无论在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还是今天的互联网时代都是不可动摇的。
中国和世界的历史,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之后的世界现状都告诉我们,一国的制造业规模和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几乎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运。
这场危机之后,在西方世界一枝独秀的德国就主要得益于德国制造。
不仅制造业决定了国力、国运和国家安全,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制造业也处于一个最基本和关键的位置。制造业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源泉,与其他行业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依存关系,没有制造业的支持,任何行业将难以为继。

所有虚拟经济、所有服务业的基础都是制造业,包括今天风头正劲的互联网经济也概莫能外。
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制造业是1,互联网是0,0只有依附于1才有生命价值。互联网只有服务“中国制造2025”才是正途,才功德无量。当然,这种服务可以是直接服务,也可以是间接服务。我们应该改变互联网主要在贸易流通领域发力的不均衡、难持续的状态,我们应该防止炒作互联网概念,制造互联网泡沫的现象,把互联网结结实实地加在中国制造之上。

是时候以举国之力支持中国制造了,是时候把政策的作用力导向中国制造了,不要迷茫,不要犹豫,不要彷徨,不要左顾右盼,坚定信心,全力以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二、支持中国制造的政策取向

(一)作为国家战略的“中国制造2025”应当是中国经济的主题、主旋律,其他产业和行业都应该像古典音乐变奏曲式中的各个段落那样,无论怎样变调、装饰,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都紧紧围绕主题。

中国经济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各念各的词,各唱各的调,不能有杂音、不和谐音。

要真正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一战略计划,避免再出现像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等并无多少实效的现象,最重要的就是排除干扰,集中资源支持制造业发展。

如果我国经济不能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继续诱使社会资源向房地产业和金融领域集中,那么制造业强国之梦将无望实现。

当务之急,
一是应该重新检讨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政策定位,制订差别化的行业信贷政策,限制给房地产贷款,遏制房地产吸占资金。
二是应该限制已过度发展的金融业,要像壮士断臂一样痛下决心,倾筐倒篋,全面清理金融自我服务业务,制止制造风险,危害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限制金融机构自营交易,禁止金融机构自营衍生品交易。

(二)制定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金融、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制造业。
重点是提供资金,降低成本,资助研究开发。
德国政府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对制造业的支持,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战略,在去年正式发布了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的“工业4.0”战略规划。
他们对制造业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对工业发展战略的前瞻性把握上,最难能可贵的是能以清醒的政策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地支持制造业。无论是在给工业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资助企业产品研究开发,为制造业税收减负,还是组织、协调工业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创新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我们的政策应该认真学习、吸取德国的经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德国重点不在比对分析“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异同,而要像德国人那样把功夫下在对制造业的支持政策上去。我们应该严肃对待如何制定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配套政策这一问题,不能说归说,做归做。

我们的政策性银行应该把支持制造业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我们应该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切出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专项支持制造业;
在同等条件下资本市场应该优先支持制造业的股权、债券融资需求。
我们的财政政策也应该向推动中国制造倾斜,提供制造业研发专项资助基金,对单个中小企业的研发项目及中小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进行资助;
为中小型工业企业提供利息补贴;
对具有国家战略价值的高端制造业进行税收补贴,为制造业减负增效。

(三)动员引导社会资源加大研发投入。
要建立制造业强国,核心是科技创新。
因此,不仅国家应该加大科研投入,还应调动制造企业和全社会的研究开发积极性。

目前我国研发投入占GDP之比为2.1%,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但与发达国家3%-4%左右(以色列最高为4.4%,芬兰为3.9%,韩国为3.7%,瑞典为3.4%,日本为3.3%,美国为2.8%)的水平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可喜的是,我国深圳2014年研发投入占GDP已达4%,其水平已比肩发达国家。而且,在深圳的研发投入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占94%(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投入占所有研发投入的百分之十几,主要的研发经费是由研究机构投入的,与深圳的市场化创新基础不同)。这也就是深圳能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第一名的秘诀。

更让人欣喜的是,拥有7万名研发专业人员的深圳华为研发投入多年来持续增长,2014年研发投入高达40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2%,属全球同业的最高水平。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驰骋全球的电讯器材制造商之翘楚,与任正非锲而不舍的研发投入精神是分不开的。

中国制造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应该创新一些政策杠杆,来撬动中国企业的研究投入热情,来整合官产学研的研发合作,加快制造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应用,为中国制造升级嬗变创造条件。

很多年来我国最富裕的中产阶层一般都是金融从业者,被称作首富的人士大多出自于房地产行业,这反映出我国经济的热点和资源分配的倾斜状况。

我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中国最富裕的中产阶层是制造业从业者,中国的首富出现在制造业。我想,到那时,中国制造将一定是高品质的代名词,中国的经济将更加健康,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

(四)为中国制造培养应用人才。
遍布全球的中国产品目前还只能处于低廉、低档的市场位置中,这既有产业转移的阶段惯性等问题,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队伍,而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结构失衡。
一方面是大学生过剩,只有77%的就业率;另一方面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短缺率高达50%。所幸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扭转局面。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我们应该重新制定制造业的人才政策,为中国制造业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用他们的双手重建中国品质。

德国制造是我们的榜样,德国的职业教育也值得我们学习。
德国之所以能够生产出广受欢迎的质量高、价格贵的产品,除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德国工程师对完美的追求之外,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德国拥有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工人队伍。在德国,只有25%的中学毕业生上大学,65%的中学毕业生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不同的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为做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做准备。
在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属于国家的免费教育范畴。

还有一个需要我们中国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认真学习之处:
为使职业教育内容能够及时跟上社会需要,德国设有专门的职业调查和研究机构,负责跟踪各个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以便学校及时调整、更新专业教育内容。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双轨制教育,即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理论,一边以学徒身份到企业学习的教育方式亦值得我们借鉴。

职业教育事关中国制造质量,事关中国经济升级转型大局,我们应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长期战略、重点工程,全力逐步、稳步推进。

(五)为了保护、鼓励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和研发投入,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德国的制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但这些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却很高,从不急功近利,注重研发投入,其产品大多“又精又专”。
为什么德国的中小企业能有这种定力,重视研发投入?
一是为保持竞争优势;
二是有严格的法律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无被人盗用之忧。
反观我国却是另一番景象,在中小企业中“山寨”成风,几无知识产权概念,人人急功近利,哪有人有心思作长期打算,肯用功投入研发?这就是我国大多中小企业产品质量低劣,短平快低层次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此以往下去,中小企业将难成气候,产品质量也无从谈起。中国制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军将长期沦为游击兵团,无法承担为中国制造攻城拔寨的攻坚重任。

今天,中国制造已经跨越了低层次加工、代工、仿制的初始阶段,开始向“智造”迈进。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遏制疯狂无序的竞争,保护中小企业的创新激情和研发动力。
唯此,中小企业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动力,中国质量才有望提高。
我们应该明白: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我们的战略利益。

  长期以来,我们对政策的作用力方向不够关注。可政策的作用力无论我们关心与否都在发生,或正向或反向地作用于我们的国家战略。
“中国制造2025”这一战略规划事关中国制造业升级,事关国力、国运、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局。我们的政策何去何从?
能否支持、保障“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已十分关键,成败与否将系于政策一身。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政策清醒,时时关心其作用力方向,排除各种干扰,把政策导入服务中国制造之轨道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9-20 23:24:19

入世与出世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入世,就是进入这个复杂的社会,
出世,就是脱离这个复杂的社会。

为什么要出世?
为什么要入世?

自己不懂的时候,安心去学习,这个时候,就是需要脱离各种干扰,专心致意,搞明白道理,
当自己搞明白的时候,就要去实际的干一干,这个时候,就要从简单的东西干起,从假设的练习开始。
练习到一定程度,觉得假设练习都过关,然后就上战场,打打游击,搞一些小的实战,然后慢慢成长,最后参与残酷的、完全无法掌握的战争。

所以,
出世,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入世,是一个实干的过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智慧的境界基本上都还在不及格的水平,所以,总体而言,强调出世。

不服么?
别人说几句坏话,你记恨别人一辈子,你这个心态,能干啥大事?
有人给你好处,把你绕的高兴,你就以为他是真心对你好,你这个智力,能干啥大事?
看见股票跌的稀里糊涂,你就怕了,看见涨的稀里糊涂你就跟了,你能干啥大事?
最后死掉的不是你吗?

所以,在这个世界,广泛的讲,要大家出世,要脱离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找个清净,当个和尚,当个道士,
这是因为你智商不够。
本着保护你,提高你,本着这个目的教你去学习的。

但是,从根本意义上说,学习必要与否,那还是要真刀真枪的实际干,才可以决定你是否真的毕业的。
所以,不要以为,大部分人都是在强调“出世”,就否定“入世”。
在灵魂的境界,真正够资格“入世”的,实际上毕业的很少很少。

所以,这么看,就明白了,不是说剃度出家,就以为你牛了,你觉悟了,那是因为你不够资格。
连搏杀的资格都没有的人,只有两个路:一个是送死,一个是保护起来送去学习深造。

在这个道路上,还有第三条路:
这就是:
始终让大家处于能够学习而又能够实践的程度之内,尽量不要你出现毁灭性的超过难度的问题。
尽量把超过难度的事情,交给那些能力已经毕业的人去做。

这么干,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单纯,其实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
你可以解决,别人可以解决。
所以,
有些事情,是你必须决定的,必须你自己亲自解决的。这就是站在你自己的“入世”与“出世”的范围而言的。是基于你自己的能力给你的考验。
有些事情,不是你能够决定的,是能力更强的人才可以做的,所以,你只不过是遥远的参与着而已。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而言,
说简单一点:
做你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做好。

这些话,看起来十分简单,道理却十分复杂。

对于困扰其中的人来说,它就是解毒丸、就是指南针、就是大救星。
对于再低的觉悟而言,其实等于是啥也没说。啥也不是。

躲避,是因为抗不住。
迎接,是因为尝试抗住。
这就是出世与入世的区别。

有这个认识,就不会糊涂。就不会跟着人家的屁股到处乱转。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9-20 23:24:56

三句话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1、观自在,
  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知道自在和不自在,可是要做到在困难的时候的自在,才是最不容易的。
  简单的例子是:大会的时候,大家坐在下面,就自在,随便说,思维活跃,脑子不会卡壳。要是被会场的主席点名,“XXX你来说两句”,当时就傻眼了。脑子一片空白,这时候,就无法自在了,更找不到“观自在”了。
  人生,很多时候都有类似的现象,得意忘形的时候、被人欺负的时候、激动的时候、悲哀的时候、被摄像机照着的时候.....总之,到了非常的时候,就做不到自在。
  所以,不要小看观自在,任何时候能够做到,已经就不是一般人了。

2、菩提心,
  我自的亲身感受,第一个是对于“菩提心”,究竟是啥,自己其实是处于感受波动状态。
  首先,菩提心,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个事物的心的东西。
  心态而言,菩提心,包括的范围太广,不仅是慈悲,还包括,宽广、通达、接纳、变通......
  过去为什么不直接翻译“菩提心”,其实就是因为包含的内容不全面的原因。
  其次,心态,这个东西,也是动态的,不好掌握,依靠佛经的加持,去不断的读佛经,不断的强化,固然可以,但是一旦拿到现实生活中,就要走样。
  况且,对于菩提心的理解,这种心态,确实不是那么容易贯通的。很多人,一辈子,就是不明白,也真的不知道啥叫菩提心。
  所以,索达吉堪布,一直重视讲解“菩提心”,这个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掌握的。
  所以,索达吉堪布,反复说,菩提心,是进入佛学修行的基本功。这个确实很简单,又确实太难。
  嫉妒、攀比、虚伪、其实都是“自我的心态”太重。要放下,真的那么容易么?
  你们看这些文字的人,就要想想,看见别人的成就,别人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你自己的心态是什么,就知道真的不容易做到。
  你要有大爱,大爱是啥,看见别人做的好,你高兴,看见自己做的好你也高兴,把别人当成自己。自己有坏处自己上,去承当,把好处留给人家。
       把好处留给人家,能做到?
  所以真的不好做到。
  更何况,还给人家放暗箭使坏,深怕人家比你强。
  看见别人说了话,就反感,总觉得自己说的才是对的。
  这些都是“我”这个自我在搞怪。有这些,就无法做到“菩提心”。
  最后,也是最难的,菩提心,叫做“不二”。
       啥叫“不二”?
       不要当二百五,不糊涂,脑子特精,不上当,甚至让别人上当。让别人上当,当然是基于“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而给他设的套,而不是为自己服务。
  所以,菩提心,真的是一句话无法说清楚的事情。
  更何况,你的心态,任何人无法代替,必须自己亲自如此。
  所以,帮助人难就难在这里。
  你成不成佛,真的不是被人能代替的。是你自己的心态成熟的问题。任何人无法代替。

3、行深般若菠萝蜜多。
  行,行动,实践,干。
  深,是有水平,不是智慧浅显,不是弱智。
  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话一直都没人翻译的出来,太复杂了。啥意思?就是谋略,机谋。见机行事的智慧。就是啥事情都能够见机行事,处理的妥帖的智慧。
  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直接来说,就叫做“机灵脑袋”。笨蛋就不机灵,不能总是把任何事情做好,这就是没有“般若菠萝蜜多”。
  有了机灵脑袋,这是基础,然后是“行”,是行动,要在行动之中体现你的智慧,体现你的聪明。
  光是想的明白,喊几句口号,像我这样,就在这里说几句话,搞个讲解,这不是机灵脑袋。
  机灵脑袋,那是实际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我就在炒股的时候经常说一些大道理,其实自己啥也不是,真的机灵脑袋,人家是啥也不说,就是能在股市上挣钱的。
  所以,般若波罗蜜的,这种机灵脑袋,不是谁都具备的。
  就算是具备,也因为出发点不同,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众生。
  所以,你就发现,这三件事,能够集于一身,真的不容易。
  其实,再不容易,也有人能够做到。
  这就是说,观自在+菩提心+深入实践+机灵脑袋,这四个东西,就汇聚成这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
  大家看看,这里的分析多复杂,多不容易!
  更不要说做到了。
  智力浅薄,自以为是的人多,可是我们不能打击人家,而是要鼓励人家,因为,总有这样的过程,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2 01:15:10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5-10-2 04:13 编辑

做官的方法----智慧的力量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一线做基层工作的人,做的好,有可能慢慢的就要从事管理工作,就做官了。
做官,其实就是搞管理,官与管,其实就是戴不戴草帽的区别。
人都是有惯性的,做惯了基础工作,养成了思维定势、习惯,并且得到了认可,就会觉得做官也和原来的思维方式一样。
这就错了。
在下面做的好好的,一上去,就把事情搞的乱七八糟,越理越乱。
一线的基础工作,侧重于知识,做官侧重于智慧。
知识不等于智慧。
智慧的力量决定了管理的水平。
所以,要说说做官的方法。

朋友圈有一篇文章叫《制度的力量》。
文章不错,用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一个道理,即:一个好的制度,能够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是,细细想来,其实应该是《智慧的力量》更为确切。
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来自于智慧。
制度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制度有可能过时,制度因为智慧而得以不断完善,拥有智慧,总是能够找到最恰当的制度去解决问题。

借用这些故事,也能够说明一个重要的技巧,这就是做官的方法。

其实做官很简单,疏通阻塞,让一切轻松的、自然的运行,保持良性循环。就够了。就自然而然的生生不息了。
所以,老子说"不要违背常识"(知常)、“采用守势、保持稳定”(守静)、“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做官的思路。

具体怎么做官呢?
分为几个步骤:
1、确定理念:“工作效率最大化=工作成果/精力消耗”;“精力消耗=正常工作日良性精力消耗”
2、上任之后,清理管理流程。
3、用各种方法,收集困难、问题。
4、把困难和问题让大家思考。
5、广泛收集所有人的解决问题的意见,要特别注重具体干事情那些普通人的想法。
6、放在整体工作流程的角度,自己思考,想出一些周全的办法。(因为你管全局,你才可能全面考虑)
7、再下去和个别人重点交流你的想法,征求意见,免得有自己考虑漏掉的地方。
8、形成一个暂行制度,试运行,边运行、边调查、边修改。
9、制度完善后,一切自然而然的良性运转了,就固定下来。

以上9个步骤结束后,如果你自己和大家都还是很忙碌,就不对了,
正确的管理制度,效率很高,出错率很低,工作起来和谐、轻松、愉快。这才是最好的管理制度。
这样的管理制度,大家都愿意围护,都不愿意破坏。

就像一台机器,你把他维护好,该修理的修理,该疏通的疏通、该更换的零件换掉,让它始终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
当一切都运转正常以后,你就轻松了,你要做的,就是预防性的检查、终日思考的是如何更加优化改进这台设备,让它更安全、更节能、更少的故障。

所以,做官,不是你越辛苦、越勤奋就越合格,而是你负责的那摊子事情是否良性运行。
你什么都没有做,而那个设备却运转良好,
你忙的要死,那个设备却故障频繁,
这里面就是智慧的力量的差异。

“内外顺逆“。
上面讲的9个步骤,是内部管理的问题,是”内顺“的方法。
内顺建立了,你才立得住脚。
还有”外顺“,就是对上级领导、周围相关部门、市场、客户、亲戚朋友,这些事属于”外顺“的功夫。
总的来说,就是:
“合人性、合天理,把一切不顺的东西理顺”。

萧规曹随,萧何很辛苦,他把管理的制度搞完善以后,到了曹参接班,就只需要让一切良性循环了,所以曹参做的只是维护和修缮的工作,他就比较轻松。
曹参做的虽然少,但是,天下良性运行,国家这部机器的效率却一直都很高。

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上面说的这些,可能比较枯燥。结合下面我抄的别人的文章,再回头去看上面的部分,才比较有意思。

抄录如下:

第一个故事:合格率的检查制度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军方(也有人说是巴顿将军)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第二个故事:付款方式
  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之后,因为那儿地广人稀,尚未开发,英政府就鼓励国民移民到澳洲,可是当时澳洲非常落后,没有人愿意去。英国政府就想出一个办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英国本土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澳洲的劳动力问题,还有一条,他们以为把坏家伙们都送走了,英国就会变得更美好了。
  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费,多运多赚钱。很快政府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平均超过了百分之十,最严重的一艘船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七。政府官员绞尽脑汁想降低罪犯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员上船监督,限制装船数量等等,却都实施不下去。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将付款方式变换了一下:由根据上船的人数付费改为根据下船的人数付费。船东只有将人活着送达澳洲,才能赚到运送费用。
  新政策一出炉,罪犯死亡率立竿见影地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后来船东为了提高生存率还在船上配备了医生。

第三个故事:抽水马桶的清洁标准
  某日本高级酒店,检测客房抽水马桶是否清洁的标准是:由清洁工自己从马桶中舀一杯水喝一口。可以想象,这样的马桶会干净到什么程度。

第四个故事:粥的分配制度
  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口口声声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大权独揽,没有制约,也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互相勾结,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第五个故事:互助与共赢的天堂
  有一位行善的基督教徒,去世后向上帝提出一个要求,要求上帝领去参观地狱和天堂,看看究竟有什么区别。
  到了地狱,看到一张巨大的餐桌,摆满丰盛的佳肴。
  心想:地狱生活不错吗?过一会儿,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人围坐在香气四溢的肉锅前,只因手持的汤勺把儿太长,尽管他们争着抢着往自己嘴里送肉,可就是吃不到,又馋又急又饿。上帝说,这就是地狱。
  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这里跟地狱一般无二,同样飘溢着肉汤的香气,同样手里拿着的是特别长的汤勺。
  但是,这里的人个个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原来他们个个手持特长勺把肉汤喂进对方嘴里。
  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最后:
  同样的人,不同的制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和氛围以及差距巨大的结果。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人的坏念头受到抑制,而坏的制度会让人的好愿望四处碰壁。建立起将结果和个人责任和利益联系到一起的制度,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

tdyxssrs 发表于 2015-10-2 01:39:36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9-20 23:24
入世与出世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 ...

赞下。

tdyxssrs 发表于 2015-10-2 01:39:51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9-20 23:24
入世与出世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 ...

赞下。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2 04:15:12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2 0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做官的方法----智慧的力量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 ...

知识不等于智慧。
这就是为什么书生不能治国的原因。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2 13:01:06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5-10-2 14:03 编辑

汉字的研究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汉字的研究,重点是,要从易经下手。
易经的阴爻、阳爻,就是从一个现象引申出来的一个图像。
三个爻构成一个卦,就表示了上中下的概念,直接的现象是“天、人、地”。


比如“示”,按照“天人地”的卦的概念,在“地”这个层面,出现了一些东西,那个东西就像河流的水流的波动,就是说有一个与平常的现象不一样的一个地理现象出现了。
所以,这个“示”,就是“启示”的意思。一个特殊的现象带来一个心灵里面的感受。


“单”,这个字,现在变化比较大,其实,这个字,就是“申”的头上长了两个角。
“申”,是研究的重点。
天人地,三者和谐的时候,是不会“申”的,“申”,是这样的一个镜像:左右两边被限制,因此必须从上下方向突破,就如同树木,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伸展。
所以,示+申,就是成为:领悟大自然的现象,并且贯通了天人地的范畴,所以,就是“神”。
那么,“单”是从“申”扩展出去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有两个贯通了“天人地”的情况出现了。
所以,单,并不是“独一个”的意思,而是从一个主干上分家立户,单干的意思。这个就像树干分出两个树丫。
如果这个分家立户,还要戴“弓”,那就是双方对射了,所以叫做“弹”。
如果是分家立户以后,还要戴杀伤更强的东西,戴“戈”,那就是“戦”。
那么,“禅”,是不是血腥的干出来的呢?
不能这么认为。
“禅”,的文字含义是说:“这些现象表明,一个合格的新的领导人已经出现了”。
“禅”,再加上一个“让”,构成一个组合意境,这才是关键。
“禅让”,是把权利移交给一个合格的新的领导人。是权利的和平交接,是承前启后的一个衔接。

根据历史的记载,三皇五帝的时期,老领导选中的人才,都是把他们放到各种困难的环境里面去考验,考验合格之后,才举行仪式,把位置传给他。

    现在,我们再来看“伏羲”的“羲”字。    下面是禾苗的“禾”,禾的下面是弯曲的水流,这是描绘了在有河流的山弯水环的一个地方。然后有一个“戈”,这是有战斗的。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出现了一个人,领悟了“天人地”的道理,这就是上面那个“王”字。    再往上,是类似“单”字的两个分叉。这是在“王”字上的分叉,就是说,是从王里面脱颖而出的。    所以,伏羲的“羲”,是领悟天人地的道理的王,经过浴血奋战,带领人民站起来的领袖。    所以,人类的老祖宗的形象,就从这个“羲”字里面反映出来了。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3 14:37:29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5-10-3 14:39 编辑

文字的分析,
1、用上、中、下的概念,对应卦的三爻的概念,表征天、人、地。
2、复杂的组合字,把它从整体到局部都这么去看。
比如,
羲,
1、王字上面两点,看作上部;下面的那两个看作下部。这是上下关系。
2、王字,本身也是上中下的关系。天、人、地,中间一个贯通。
3、禾字,也这么看。戈字也这么看。

文字的理解,就使得抽象的思维有了一个根本的定位。
即:我们的文字,其实就如同一幅画。是个抽象的画。
复杂的文字,就是一个多个画面的组合。把这个多个画面的意境结合起来,这个字的内在含义就出来了。

汉字,看多了,就会心领神会,即使自己说不出来,但是心里总觉得是啥,那是有感受的。
这种文字,如果要用编程序的方式来表达,其实是相当的复杂,内心深处的微妙的感受,只能形容,无法精确。

老子说:
过去那些研究事物运动规律的人,所思考的东西,之精微、巧妙、变化的关节、整个过程的贯通....
这些东西,实在是太复杂了、太细致了,多的没法说清楚,没法用语言表达。
所以,只能做一个形容,做一个大致的概括表述。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
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
曰:
与呵。
其若冬涉水,犹呵;
其若畏四邻,俨呵;
其若客,涣呵;
其若冰泽,沌呵;
其若朴,湷呵;
其若浊,旷呵;
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道德经》第15章)

这种情况,其实论坛里面很多牛人自己也是如此的,你脑子里面思考的那些东西,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这种内心的思考,确实只能用“付出啊”,这三个字来表达,用两个字就叫“与呵”。
再把这个“与呵”做一些形容,那就是:
犹豫、谨慎、豪放、舒放、简洁、真实,是去伪存真的清净、是环环相扣的无穷、是生生不息的浑厚..........
这个,就叫做“庙算”。
庙子里面的神仙,之所以神,是因为人家算的多,算的多、算的妙,
所以,庙算者胜,常胜者神。

所以,文字的构建其实也是有如此的智慧背景的。

作为创作者来说,深厚的智慧背景,当然非同寻常。
可是,作为观察者来说,对于一幅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心得。
特别是极其抽象的画面,更是无限的遐想空间。

我想,对于玩摄影、玩绘画的人来说,“天、人、地”、“上中下”、“左中右”这种概念,就比较透彻。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3 21:33:13

汉字,为什么要用毛笔写?
看了这两篇文章,就知道,
因为汉字是画卷,每个汉字都是一副画,而又不是画。


汉字的意境的高低,连接着作者、欣赏者的精神境界的高低。
以至于达到神韵的境界。


所以就明白了,为什么王羲之的字,那么令人神往的原因了。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7 22:25:36

TPP注定是个短命的玩意。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才是长久之道。
全世界搞一刀切,挥刀自宫,不可长久。

世界因为差异化而充满活力。因为一刀切而遭受灭顶之灾。

所以,越是全球化,就越是差异化。这才是王道。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7 22:35:13

搞科研的人,不是为了奖金;
发奖金的人,不一定为了科研。

名,留不住;
利,留不住。
奉献和付出的精神却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后人。
为了祖国富强而付出的科学巨匠,是民族的脊梁。
这就是“朴”的教育。
朴虽小,王侯公卿否敢臣。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8 23:55:34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6-11-28 07:00 编辑

本来无一物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话是禅宗六祖说的。

说话,写东西,总是有一个立足点。
我们通常忽略这个立足点,其实仔细想想,搞清楚立足点是很重要的。

是人,说的是人话,人能听懂,之所以说,之所以写,是为了表达心中所想,与人交流。
交流的是啥呢?交流的是心里面的东西。
简称:“交心”。
这就是立足点。

也就是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是有立足点的,是针对神秀说的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言的。

其次,
对话,讲究“机锋”。
话不投机,半句都嫌多。
“机”,话里面的意思,是话里面的根本目的、根本动机,就是那个根。
把话里面的根子找着了,才能够说话投机。
“锋”,是寻找对话突破口的那点点灵光。
刀不锋利,就割不进去肉。
没有“锋”,就插不进去话,就无法打动人心。
所以,说话、写文章,要讲“机锋”。
“机锋”,就是直指人心。

一个是立足点、一个是机锋。
这两个问题说清楚,就好办了。

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说出来同一句话,意思都不一样。
这就是说,事情总是在变化的。
在面对变化的东西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观察、理解、分析,搞清楚真相。
所以,最重要的是清空自己的成见,调动极大的精力,去关注和研究这些情况,
这就叫做“本来无一物”。
比如:
你包包里面之前就装的满满的,现在再装,就装不进去了。
所以,本来无一物,这是极其重要的。否则,怎么能够装新东西呢?
如果做不到“本来无一物”,那么,怎么能够随时随地的装新东西呢?
如果不能装新东西,那么,你的东西就过时了。

六祖的这句话,核心思想,就在“本来无一物”几个字上。

内心要随时处于“本来无一物”的心态,凭借智慧的灵光,去抓住根子上的东西。
有这个本事,才能够一招搞定。

所以,这么看,就发现,“菩提树”、“明镜台”,这些比喻确实是没有入门的。确实是不懂道理的。

只需要明白“本来无一物”,就够了。这一句话,搞明白了,就啥都明白了,就会处理任何问题了。

明白了“本来无一物”的道理的人,就有一种思维习惯,
都有透过现象去寻求本质的习惯。
这种思维能力,越用越强大。
在别人看来复杂的东西,他们就能看的透,任何的花花绕,都骗不了他们。
慢慢的,就有一种简洁的习惯、简洁的审美、
所以,大家会发现,真正的大师级别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简洁、精辟、一笔传神、画龙点睛。
而智力低下的人往往喜欢复杂、眼花缭乱。

因为抱着“本来无一物‘的心态,所以,就自然而然的能够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
就是说,永远都不会抱着过去的观点不放手,永远都是能够随时随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
这也是”苟日新,日日新“的道理之所在。

不立文字,是因为要处理的永远都都是当下的新情况。而不需要照本宣科。
直指人心,是因为任何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人搞出来的,背后都是人心,那个根子在人心。

本来无一物,就是禅机。

但是,
在禅机里面,还是缺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菩提心。
就是说,机灵脑袋,有了,还不行,还要知道这个机灵脑袋为谁服务的。
为谁服务呢?
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众生服务的。
范围再小一点:为人民服务。

这个问题,在《金刚经》里面,开篇就讲了的。
就是”所有众生之类,若胎生、若..........生,我皆尽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灭,是去掉错误的欲望的火花,
度,是帮助达到正确的道路。

所以,应该是这样:
以“本来无一物”的心态,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15 01:24:02

光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我们需要光。
我们需要的光,是指我们肉眼能够感知的那个光。
当光照到的地方,我们因此而判断可见与不可见的东西。
这是我们肉眼的结构决定的。也是所有依据里面最需要依据的东西。
当我们不能够用肉眼观察的时候,我们其实最终是把这些事物变成我们肉眼能够观察的程度,然后作出评价。
当然,我们的科学研究者,可以再进一步,以肉眼通过转换的东西,把不可看见的部分变成可以看见的部分,然后通过智慧的、确实可以依靠的逻辑关系,去推导,通过这种可以观察和可以接受的思考去综合的判定。

这没有错。

我们走过的科学的道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所有一切科学的、物理学的探索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可是,必须要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否则,永远跳不出去,我们最终被肉眼局限,
如果仅仅达到肉眼的境界,就无法突破智慧的境界。
人类的知识,并不是肉眼去确认,而是更进一步,用感悟的眼、用逻辑的眼、用事物本源的眼,去求证的。

根本的来说,用什么眼去求证,得到多次重复的答案,并不是最最重要的,
最最重要的是,应用领域能够达到的程度。

因为现在局限于肉眼,因此必须说说肉眼境界的科学研究:

世界是能量的,
能量是螺旋的,
感知,根本上说,是差异的能量而导致感知的。

在光的范畴,
光是怎么产生的呢?
能量的传递,并不绝对是光,能量的传递,是广泛的,只有我们人类的探测范围内的东西才是我们能够感知的。
在单纯的能量场,即使有能量贯穿于其间,如果没有感知,就无法感知。
因此说,感知,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明白的问题。
感知是什么?
感知,一定是有差异出现,才能够感知的。
通过各种可能的介质,把作用于这些东西的差异区别出来,才能够创造和获得人类的感知。

那么,光怎么来的呢?
光,本质上,是能量在不同物质层面,传递的时候,产生了能量的发散,或者叫能量的非贯穿性(不能惯透的时候),而出现的能量差异变化,因此而产生的。
它是因为改变了这种有序的穿透性,变成无序的散射而在我们的仪器或者肉眼而出现的一种能量的贯穿的转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而已。

尽管,能量的传递,因为宇宙的圆环运行,并且因为多个圆环运动最终导致那个运动是螺旋形的,
可是,所有螺旋形运动,就算是存在,也不一定能够被人类通过我们的有限的感知的东西知道。
可以佐证的是,可见的低能量结构的部分,我们能够确认它是螺旋形的。
由此推导,并非要证明一切的能量状态和能量构成的世界都是如此的螺旋式的,如果非要全推而全面的求证,这就是我们愚蠢的表现。穷尽,是能够穷尽的吗?

一切,都是螺旋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的。
究其根本的原因,其实是能量的运行,必然是环形的,而无限的由小到大的环形能量场,构成一个异常复杂的螺旋结构。
所以,世界的本质就是如此,必然的是螺旋的。

那么,光,我们现在知道是直线的,其实不是,光,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不懂。

光的本质两种是能量频率相互接触、彼此干扰而产生的能量的散射。这种散射是全方位、全频率的。有一部分散射的能量结构符合人类的感知范畴的时候,我们感知到光、或者感知到热、或者感知到其它的部分。
而无论哪种能量它们本身的运行一定是圆环的,不外乎是大的很大以至于我们近似的以为是直线的东西、小的很小,以至于我们以为是近似于园的东西而已。
那么,这些能量,究其运行而言,也是在它们的道路上,必然的是螺旋的形态。

知道这些,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因此知道:
1、其实频率,就是螺旋的周期,是站在平面的角度,用我们能够思维的角度去看的一个结果,而本质是立体的螺旋。
2、现在知道的物质的振动频率,其实就是能量的活性的特征在我们智慧所及的理解而已。
3、这些个螺旋,是无限小到无限大的,这是对于人类的认知而言的。
4、在不同的频率范畴,能量的传递,不外乎是,导致一个笨重的东西,改变活性,或者是那些轻微到无法感知的东西,改变了它们的活性。
5、能量无处不在,我们知道的火焰燃烧,激光、波、可见光......所有一切,都是能量的状态在不同能量大范畴的改变和干扰。
6、因为这种结构是宇宙中的一切的属性的必然,因此说,所有我们知道的、我们不知道的,就有同样的道理存在。利用这个道理,一切都是共通的。
7、在地球的层面,这个范畴之内,我们是万物之灵,我们之所以是,是因为这是我们在这个物质存在的范畴,我们表征了这些复杂螺旋的必然的高级的组合而已。也就是说,在任何状态,都其实存在着这种组合的可以组合的基础。因此说,我们并不是唯一的精灵。
8、这些万物之灵,存在于各个状态,因各种能量的许可的条件而结构出符合那个许可条件的东西。
9、这么看,就明白,要让我们看的见,其实是很微小的事情,由这些微小的事情,就能够通透,微小的能量结构,可以创造无穷的世界的一切。所以,从这个世界的本质,可以衍生出无限的东西。
10、也就是说,我们的科技,和我们的能量体现,其实不在石油、也可以不在风能、不在太阳能。我们甚至可以从虚空的地方获取我们这个有限物质状态所需要的一切的能源和一切的变化的东西。

在这些范畴之内,我们之所以存在、之所以不断的发展,其实是我们人类自己具有智慧的原因,
而智慧,其实是最不可思议的非粗重能量的结构。
我们日用而不知的是:
智慧是复杂的螺旋形组合的能量结构,因为频率极其的快,甚至超过我们已知的光的范畴,就变成了不可知的部分。
我们日用而不知的是:
我们知道心灵,知道心态,可是却不知道心灵与心态究竟意味着什么,不知道这些本来就存的部分究竟是什么。

所以,
光,其实很简单。
创造光,就是创造两种媒介之间的能量基础不同的接触的发散。
可以有无限的方式变成这个东西。
难道就仅仅是光吗?
不是的。
理解这个问题,几乎可以理解一切,也就是说可以创造一切。

尽管道理极其的简单,
在这个路上,我们还是要用已知的物质去创造那些为我们这个物质和精神结构的人类所能够切实有用的部分。
而这,确实需要无尽的人类智慧。

是的。
可以有前面的带路的灵魂。
他们也是本来存在的。
可是,这些构建我们不断前进的一切,是我们自己构建的,因为这是基于我们的可以借用的能量活性程度而构建的。我们或许有灵魂的启迪,可是变成我们自己的物质基础之上的部分,这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实现。

永远都是无限的新的突破,永远走在进步的路上。
这是人类这个程度、这个范畴的必须做的事情。
而我们虽然在不断前进,可我们没有全力以赴,我们还有彼此的内斗,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去剥夺我们同类的东西。
我们不是去追求无限的智慧的不可思议的突破,
我们而是在我们自己搞出来的这个部分之内抢夺,
一旦,我们所有人类全力以赴的做这些事情,我们的斗争和掠夺,变成了于智慧超越于世界本质的掠夺的时候,
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获得快乐与成就。
但是,就其人性而言,人于人的掠夺与斗争,由此演变的团体与团体的斗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斗争,星球与星球之间的斗争、种类与种类之间的斗争,........
这些斗争,何尝不是一种智慧的掠夺与发展呢?

这么看,就发现,其实,从有形的物质,到无形的精神,乃至于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其实确实是分为不同的阶段的。
它是从粗到细的能量结构的认知。
它是从粗到细的能量结构的完善。
它是从粗到细的能量结构的必然发展阶段。

所以,
我们现在看,有些时候,比如,中国和美国的你死我活,其实要真的都死掉,其实要是真的把哪个种族都灭绝,这确实是极其愚蠢的。
人类是一个大环境。站在这个角度看,它的底线是,不灭绝我们人类自己。

tnq 发表于 2015-10-15 16:02:15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15 01: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光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各个关系之间都是斗争共存的关系!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17 16:43:25

先学习悟空兄的:

以权谋钱,以钱谋权,这是一时贵富,成不了世家。

一朝得势便封妻荫子,企图一劳永逸,使后世子孙仙富永享,其实是心理脆弱的表现。

权和钱是传不下去的。
再怎么位高权重,一次改朝换代,一场权力倾轧,瞬间土崩瓦解;
再怎么富有四海,一次重大变故,后辈子孙不肖,瞬间灰飞烟灭。

能传下去的是承载在人身上的文化。
主导人和的方式是在后世子孙的教育上下功夫,使教育成为家族永存的优良传统,后代因此得以自善其身有底蕴。
人在底蕴在,人死了也剥夺不了,在天时地利合适的时候脱颖而出,延绵不绝地出人才,这才成了世家。


我们原本有很好的传统,近150年的历史打断了这种传统。
革命跌宕起伏,运动狂飙突进(改革开放是造富运动),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生死沉浮迫使人近视,骨子里都透着短期利益,绝不放过往自己碗里扒肉的机会,方法无所不用其极,今天不往自己碗里扒肉,明天说不定就饿死了,世家越来越少,但还是有,吴越钱氏就是其一。

-------------------------------
再说说我的体会:

1、都想谋长远,这是人之常情。
因为这种常情,衍生出很多现象,世家,就是一种。

2、一切都是变化的。老子、释迦摩尼、毛主席....所有圣人都说这样一个道理。
面对变化的一切,怎么谋长远?
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变成长远的问题。
从细微累积到显著,从小累积到大,从柔软累积到坚硬。我们都在做加法。
而世界,本质是加法与减法的结合。
所以,要长远,务必是结合了加法与减法,才可以长远的。
长远,指的是,可以分又可以合、可以加减、可以折腾的。
所以说,变化才是真的长远。

3、真的长远,就是”一“。
”一“=奇+正
      =生+杀
      =增+减
      =出+入
      =正+邪
      =白+黑
      =升+降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心。心随物动,万化因之而运憾。

4、狂飙突进也好,和平演化也好,如果永远都是做加法,或者永远做减法,就不是世界了,就毁灭了。

5、变化才是永恒。所以掌握变化或者掌握类似于变化的东西,才掌握永恒。
所以,掌握文化,就掌握永恒。
文化是啥?文之化。
所以,我们仔细研究历史,真正存在的比较长久一点的,都是文化根基没有烂掉的家族。这就是悟空谈到的”世家“。

6、真的世家,是我们华夏大家。
华夏文化,使得我们生生不息,一些坏掉的时候,一些好的又代替了他们,此起彼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我们的先辈正是悟透了这个道理,所以才有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当这文化,被弄脏了、弄偏了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打破和清洗的过程,所以,华夏文化本身也是生生不息的,她也是做着加法与减法的。

朗朗天 发表于 2015-10-19 07:03:38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17 16: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学习悟空兄的:

以权谋钱,以钱谋权,这是一时贵富,成不了世家。


遗憾的是在政策层面鲜有对政策的作用力方向和传导路径、环节、过程进行评估反思。此话有分量。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20 07:29:04

朗朗天 发表于 2015-10-19 07: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遗憾的是在政策层面鲜有对政策的作用力方向和传导路径、环节、过程进行评估反思。此话有分量。

这个情况,已经改变。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20 07:29:17

我们的文明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养育我们的是这片土地
守护这片土地的是我们的国家
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就是我们

我们生生不息
我们继往开来
我们传承着文明
文明孕育着我们

我们的文明如同河流
我们是每一滴水珠
失去文明的传承,水珠失去了河流
失去文明的传承,大地失去了滋养

生生不息的我们,
承载着文明
源远流长的文明
指引着我们

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
文明滋养着大地
大地繁衍着我们

千万里,
我们都有共同的来处
千万年
我们守护着共同的家园

这片土地,
因为我们的文明而充满生机
这个家园
因为我们的文明而繁花似锦

河床离不开河水
文明离不开我们
我们越多,河流越大
我们越强,文明越盛

我们的文明守护着这个世界
我们的文明发展了这个世界
我们的文明进化着这个世界
我们存在着,
文明就存在着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0-28 23:38:18

“道可道,非恒道也”。
不是:“道可道,非常道”。

虽然,“恒”与“常”是有相同的意思,但是,“非常”这个词,在现代人这里,就不是“非恒”。
更何况,老子确实不是说的“非常道”。

道,泛指可以行得通的途径。
树叶,之所以那么生长,是因为这样可行;
闪电,之所以那个样子,是因为这样可行;
道路,之所以那个样子,是因为这样可行;
宇宙、生命,它们千奇各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样可行。
这就是道,由具体而抽象了。

研究过去出现过的规律,用于指导现在的行动,
这就叫做“道可道”。
道,虽然可以作为指导的道,但是,要知道变通,因为,规律要变的,随着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而发生变化。
所以,道又是“非恒道”的。

研究一切学问,学习一切学问和知识,并且不断的总结和发现新的知识,这就是“道可道”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以后,活学活用,不是死搬硬套,不是鹦鹉学舌,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非恒道也”所表达的意思。
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时候,就用到智慧了。

所以,知识是基础,智慧是延伸和发展。

就像吃饭,把东西嚼烂,再用液体混合,完全分解,变成自己需要的营养,滋养自己。然后把没用的垃圾拉出去。
智慧也是如此。
学人家的,把它们打烂、嚼碎,重新吸收,不能吞整的。并且也要知道该拉出去的拉出去。滋养了自己,壮大了自己,然后就出门去干活,去练手,去实战。觉得又需要补充了,又来一遍。

站在不同的智慧境界,理解的东西不同,而智慧境界随着人的实践,在不断提高。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1-20 01:27:20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5-11-21 05:32 编辑

《达摩血脉论》白话译文
   
序:《血脉论》,一脉相承,追根求源之义。确实需要正本清源。禅宗,很了不起,自达摩传法,禅宗在华夏大地兴起以来,禅宗的思想,与中华文化的结合,在其启发之下,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人才,这些人很多都并不是光头的和尚,而是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时代精英。希望大家静下心来仔细看完,反复品味。达摩在这篇文章最后说“上面这些,大致把正确和错误的方向进行了说明”,这就是说,对于如何看待、如何修习佛法,把正确和错误的方向给指明了。明心见性,悟性成佛。修佛就是修心,佛不在外面,自己的心就是佛。“这个心,微妙难见,这个心,不是肉体里面的那个心脏,这个心,只要是人都感受得到。”“不允许拜佛、拜菩萨”“如果见了本性,那么十二部经书都是没有用处的闲文字。千经万论都是用来明心的,当下讲解就心领神会了,教案有啥用处?”“只要是见了本性,就算一个字都不识也可以”“如果明白自心是佛,不在于是否剃除了须发,没有出家也是佛。如果不见性,即使剃除了须发,也是外道。”“如果是见性了,就算是杀生的人也能够成佛。” 所以,这篇文章里面的东西,相当的震撼,对于那些打着佛的旗号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这篇文章。按照达摩在这里所指明的正确的修佛方向,就断了假和尚们的财路。                                                                                                一九合十译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以下是译文的部分: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如果不立文字,那么以什么来修心?
  
答:
你问我的那个,就是你的心。我回答你的那个,就是我的心。
我如果没有心,我回答你的时候,这些见解从哪里来的呢?
你如果没有心,你问我的时候,你的这些疑问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问我的,就是你的心。从无穷尽的大劫周期以来,一直到现在,以至于随时随地行为运动的那个,都是你的本心,都是你的本佛。
当下这个心,就是佛。这个道理也是如此。
除了这个心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佛可得。离开这个心之外,去寻找菩提、寻找涅槃,是毫无凭据的。
自性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不是因果的转换。
法,是心表达出来的东西。自己的心就是涅槃。
如果说,心外有佛可得、心外有菩提可得,是毫无凭据的。
佛和菩提都在什么地方?
好比有人用手去拿虚空,拿得到么?虚空有名称,没有形相,拿不出来,丢不出去,所以虚空是捉不住的。
在这个心之外也是始终见不到佛的。
佛是由自己的心而生的,为什么要在这个心之外去去寻找佛呢?
一个又一个出现的佛,都只讲这个心,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如果说,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呢?心外既然没有佛,又怎么会见到佛呢?
彼此说假话、彼此欺骗,不能了悟这个本心,反而被无情之物控制,失去了自由。
这样都还不相信,自己欺骗自己,有什么好处?
这不是佛的错,而是因为众生颠倒黑白,不觉悟、不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
如果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就不应该在自心之外去求佛。
佛不度佛,以自己的心去求佛,却不认识佛。所有这些在自心之外求佛的人,都是不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的人。
不要用佛去敬佛,不要把心拿来念佛。
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也不制造善恶。
如果要求佛,只需要见性,见性成佛。
如果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也没有益处。
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人,布施得福报,始终是求不到佛的。
如果自己不能了悟、不能明白,就需要借鉴善知识来启发自己,目的是让自己最终觉悟生死根本的道理。
如果不见性,就不是善知识。
如果不见性,即使十二部佛经都讲的出来,仍然不能免于生死轮回,仍然还是在三界受苦,永远都跳不出去。
过去,有一个受具足戒的和尚叫做善星,十二部佛经都能背诵,可他还是不能脱离生死轮回,就是因为他没有见性的缘故。
既然善星都是如此,那么,现在的人能讲三五本佛经或者论典,把这些当成佛法,更是愚蠢的人。
如果不真正认识自己的心,背诵这些无用的文字,是没有用的。
如果要求佛,只需见性。
性就是佛,佛就是自在人、无事无作的人。
如果不见性,成天稀里糊涂的在自心之外到处去求,求佛是根本求不到的。
虽然说在自心之外求佛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如果是去寻求对自己的启发,那么可以去找善知识进行交流。一定要努力的求索,目的是让自己的心学会怎么解决问题。
生死是大事,生命不能虚度,自己欺骗自己没有好处。
就算是美味佳肴如山那么多,老婆孩子如河沙那么多,眼睛睁着看得见,眼睛闭了还看得见么?
所以知道,有所作为之法就像做梦一样,都是留不住的。如果不抓紧时间找善知识学习,一辈子就虚度了。
虽然说佛性是自己本来就有的,但是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教导,还是无法明了的。
不需要善知识的教导而自己就能够觉悟的人,是很稀少的,一万个里面都不一定有一个。
如果因为机缘巧合,自己就领悟了圣人的道理,那么就用不着借鉴善知识了。这就是生而知之,属于非常特殊的学习途径。
如果不能自我悟解,那么就应该通过勤奋努力去借鉴善知识来进行学习,通过教导使自己领悟。
如果确实领悟不了,不学这些也是可以的。不要参与到那些迷失其中的人里面去,黑白不分,随口乱说佛的旨意,诋毁佛或者排斥修佛的方法。类似这些各种各样的东西,各种说法多的像雨点。这些都是魔的说法,而不是佛的说法。
师傅是魔,弟子就成了魔民,那些迷失其中的人被它任意指挥,堕入了生死轮回的大海反而不知道。
那些妄称自己是佛的人,其实是没有见性的,这种众生,是大罪人,它欺骗一切众生,把他们带入魔界。
如果不见性,即使十二部佛经都能说,也都是魔说。魔家的亲人就不是佛家的弟子,连黑白都无法分辨,怎么可能脱离生死的轮回呢?
如果见性就是佛,如果不见性就是众生。
如果说,佛性不是从众生性之中来,而还有其它的来源的话,那么,当下,佛在何处呢?
当下的众生性,就是佛性啊。
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问:如果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能成佛吗?

答:不能。

又问:为什么不能?
  
答:
得到的是一点点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无法脱离生死轮回,什么时候得到过成佛的方法?
要成佛,必须见性,如果不见性,而讲因果成佛,就是外道之法。
如果是佛,不会修外道的法,佛是没有业力的人,没有因果。
“总还是能得到一点成佛的法吧”,这是对佛的诽谤。成佛的依据都没有。只要对驻留和执着还留有一心、一能、一解、一见,都是成佛所不允许的。
佛没有持犯,心性本空,不存在打整干净或者被弄脏的概念。所有的佛法是无修无证、无因无果的。
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只要有驻留和执着心,都是成佛所不允许的。
佛不是佛,不要老是去惦记着佛。如果这其中的意义都不了解,那么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懂本心。
如果还没有见性,反而随时都想着自己什么都不要作,这种人是大罪人,是痴人,他们掉在无记空里面,如同喝醉酒的人头脑是昏的,分不清楚好坏。
如果要想修炼什么都不要作的方法,首先必须见性,然后才能去平息各种因缘关系的思虑。没有见性又能够获得成佛之道,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人因为说“所有的佛法是无修无证、无因无果的”,就只逮住这个“没有因果”而大胆作坏事、大胆造恶业,胡说什么“本来就是空”、“作恶没有罪过”,这么去作就要堕入无间黑暗地狱,永远都无法超脱。所以,聪明的人是不应该这么想的。

问:既然在任何时候的行为运动都是本心在起作用,为什么在肉身生灭变化的时候见不到本心呢?
答:本心一直都在你跟前,你自己不知道?

问:本心既然一直都在跟前,怎么不知道呢?

祖师说:你做过梦没有?

答:做过梦。

问:你做梦的时候,体会梦的那个是不是你本身?

答:是本身。

又问:所感受的言语、行为运动,梦里面的你与不做梦的你是不是都是你?

答:都是我自己。
  
祖师说:
既然都是你,那么梦里面的那个你的身体就是你的法身,这个法身其实是你的本心。
这个本心,从有始以来、无数大劫周期以来就一直都存在,也是现在的你,他从来就没有生死。
他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的。
也没有是非,没有男女相,也没有僧俗老少,没有圣、没有凡,也没有佛,也没有众生,也没有修证,也没有因果,也没有筋骨,也没有相貌。
他犹如虚空,取不出来,丢不出去,山河石壁不能阻挡他,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力都无法束缚这个法身。
这个心,微妙难见,这个心,不是肉体里面的那个心脏,这个心,只要是人都感受得到。
在这个光明照耀的世界,有手有脚能够活动的,如同恒河里面的河沙那么多,但是去问他们,却都说不知道,就像木头人一样。
自己一直都在感受和运用它,为什么却不认识它呢?
佛祖说,一切众生都是迷惑之人,因为迷惑而造出业力,堕入生死轮回之河,在里面沉浮,就是因为没有见性。
众生如果不迷惑,为什么问他们这个事情,没有一个能搞的清楚呢?自己控制着自己的手脚的运动,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不认识呢?
所以知道,圣人的话没有错,这些迷惑的人自己搞不清楚自己。
所以知道,这个事情确实很难搞清楚,只有佛把这个完全弄清楚了的。其余的人、天人、众生等等都是搞不清楚的。
如果智慧达到就能够明了,这个心,名字叫做“法性”,也叫“解脱”。生死束缚不了它,一切法都束缚不了它,因此叫做“大自在王如来”,又叫“不思议”,又叫“圣体”,又叫“长生不死”,又叫“大仙”。名字虽然不同,本体都是一个。
圣人虽然有很多,各不相同,但是都离不开自心。
这个自心,它的心量极其广大,它的应用是无穷的。
应用于眼睛而见到色彩,应用于耳朵而听闻声音,应用于鼻子而嗅到香气,应用于舌头而感知味道,甚至释放出来的运动,所有这些都是自心。任何时候的语言、判断、思维,都是自心。
所以说,如来色无尽,智慧也是如此。
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厉害的很,能分辨一切,甚至行为运动,都是智慧。心没有形相,智慧是无穷尽的。所以才说“如来色无尽,智慧也是如此”。
四大色身,就是烦恼,因为色身是有生有灭的,法身不断的进入和离开一个又一个色身,因为这个如来的法身是永恒不变的。
经书上说:众生应该知到,佛性是自己本来就有的。
迦叶就是悟得了本性,本性就是心,心就是性,性就是“这个”,它与所有佛的心都是相同的。
前一个佛与后一个佛,传的就只是心法,除了这个心,再也没有其它的佛可得。
颠倒的众生,不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他们在自己的心之外到处去求佛,终日忙着念佛,忙着拜佛。
佛在哪里?不要这么去想。
把自己的心搞清楚就可以了,自己的心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佛了。
经书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你自己的心就是佛,没有必要用你的佛去拜别人的佛。
凡是有佛和菩萨的相貌在你面前显现出来,你千万不要礼敬它。
我心空寂,本来就没有这些相貌,你如果着这些相,就是魔,就掉入了邪道。
如果这个幻想是从自己内心里面发出来的,也不要礼敬它,礼敬它,是你不明白,你明白就不用礼敬它,你礼敬它,就被魔控制了。
深怕后来学习的人不懂这个,所以刻意在这里讲清楚。
任何的佛,从根本上都是如来,都没有这些相貌,一定要特别注意。
只要出现奇怪的境界,千万不要理睬,也不要产生害怕、不要恐惧,不要疑惑。自己这个心是本来清净的,那里会有这些相貌。
以至于见到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也都用不着心生敬重,也不要惧怕。
自己的心本来就是空寂的,一切相貌都是妄见,千万不要着相。
如果你生起佛见、法见,以及佛、菩萨等相貌,对它们产生了敬重,自己就掉入众生的位置上去了。
如果要直说,就是:“千万不要取一切相就对了”。再不需要多说了。
所以,经书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都没有固定的实相,相都是变幻的、不固定的,这些都是不永恒的法术,只要不取相,就与其它圣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所以,经书上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问:为什么不允许拜佛、拜菩萨等等?
  
答:
天魔波旬、阿修罗具有显现的神通,都可以变出菩萨相貌。这些种种变化都是外道,都不是佛。
佛是自己这个心,不要礼拜错了对象。
佛,这个词是印度语,在华夏大地叫做“觉性”。
觉,就是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都是自己灵觉之性。
性,就是心,心就是佛,佛就是道,道就是禅。
禅,这个字不是常人所能懂的。
  
又说:
见本性就是禅,如果不见本性,就不是禅。
就算是能说千经万论,如果不见本性,还是凡夫,不是佛法。
根本之道是极其幽深的,用语言都讲不清楚,佛教的经典、书籍又凭什么能做得到?
只要是见了本性,就算一个字都不识也可以。
见性就是佛,圣体本来就是清净的,没有杂秽。
所有的言说,都是圣人由心发出来的运用,这些运用和本体本来就是变化的,再精妙的语言都不能完全表达,十二部文字的经书怎么可能做得到完全表达呢?
道,本来就是浑然天成的,用不着修证。道,不是声音,也不是眼睛看见的形相,微妙而难以见到,就像人喝水一样,冷的热的只有自己知道,没有办法给别人说清楚。只有如来能够明白,其它的天人、常人等等各类,都不能觉知。
由于普通人的智慧不够,所以就执着于相,不能了悟自己的这个心是本来空寂的,错误的执着于相、执着于一切的法,因而堕入外道。
应该知道,所有的法都是心生出来的,不应该执着于法,执着了就是不懂。
如果见了本性,那么十二部经书都是没有用处的闲文字。千经万论都是用来明心的,当下讲解就心领神会了,教案有啥用处?
无论是经典的语言,还是佛教的经典书籍,都只不过是一些词语而已,不是道本身。
道的本身没有语言,语言和说法也是一种幻相。
如果在夜梦中,见到楼阁、宫殿、大象、马,等等之类的东西,以及树木、丛林、池亭这些各种各样的相,不能有丝毫的因喜欢而驻留的心念,这些都是投胎之处,一定要注意。
临终的时候,不能在意这些相,魔障就能消除。如果犹豫的心念一出来,就被魔控制。
法身本来就是清净的,不需要接受其它的,就是因为迷惑的缘故而不知不觉受到妄想的报应。所以,因为欢喜而产生驻留的心念的时候,就得不到自在。
一旦领悟本来的身心,就不会再被习气所污染。
对于由圣入凡的过程来说,显现出来的各种杂类都是圣人自己幻化出来的众生,因此对于圣人来说,无论这个过程是顺变还是逆变,都是自在的,任何的业力都无法束缚他。
圣人成就的时间久了以后,就具有大威德,任何的业力都被这样的大威德所转化,天堂和地狱都奈何不了他。
与圣人不同,一般的普通人,他们的神识是昏昧的,因此要做到内外明彻,如果有疑虑,就不要做,做了就掉入生死轮回里面漂泊,后悔又挽救不了。
贫穷和困苦都是因为妄想而衍生出来的,如果自己这个心明了了,并且不断的提醒自己,坚持不该做的就不做,那么这就是如来的知见。
才开始发心的人,神识不稳定,如果梦中不断的见到异境,不要疑虑,这些都是你自己的心生起的东西,不是从外面来的东西。
如果梦里面见到光明出现,比太阳还要大,就表明你过去的习气已经全部消除了,法界的本性出来了。如果这种情况出现,这就是成道的起点,只要自己知道就行了,不可给别人讲。
或者在安静的园林里面行、住、坐、卧的时候,看见有光明,或大或小,不要给别人说,也不要在意,这些是你自己的自性所发的光明。
或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行、住、坐、卧的过程中,眼睛看见光明,就像是白天一样,不要奇怪,这是自性的心壮大了的现象。
或者在夜梦中见到星月分明,这是自己心的各种业缘在消失的现象,也不要给别人说。
梦里面如果自己昏昏沉沉的,就像是行走在阴暗的地方,这是自己心里面的烦恼阻碍比较重的原因,自己知道就行了。
如果见本性,就用不着读佛经、用不着念佛了,广学多知并没有益处,反而神识转昏。
搞的这些教案,就是为了给心指引方向的,如果心已经明白了,再回头去看教案有什么用处呢?
要从普通人进入到圣人的境界,就一定要息业养神,过日子随缘。如果嗔忿多了,心性被嗔忿所改变,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了,你得到的都是没有好处的东西。
圣人在生死轮回之中的出没是自在的,他隐显不定,一切的业力都束缚不了他。
圣人去破除邪魔,所有的众生只要见自己本性,就能立刻消除余习。
神识不昧,这个是当下就要会的,就是此时此刻的事情。
道,如果是真的会了,就不要执着于一切法,在息业养神的过程中,过去的习气消除干净,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不需要用功的。
外道不懂佛的本来意义,用功最多,违背圣人的本意,整天忙碌着念经转佛,神识不能清醒,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
佛是闲人,哪里用的着忙碌的广求名利。这些东西在后来有什么用呢?
所有的不见性的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每天白天都在修道,长期打坐而不睡觉,广学多闻,他们以为这就是在修习佛法。这些众生都是诽谤佛法的人。
成佛一个又一个,都只在于见性。
任何的行为都是在变化的,如果不见性,胡说“我得到了菩萨境界”,这是大罪人。
佛祖的十大弟子中,阿难是多闻第一,对佛的本质他不了解,只是追求多闻,就像小乘和外道一样,追求的是修证,因此还是无法脱离因果的报应,还是处于众生的业报之中,还是无法脱离生死的轮回。
违背佛的根本意义,就是对佛的诽谤。

众生的杀欲是没有罪恶感的。
经书上说:完全没有佛性根基的人,产生不了信心,对他们而言,杀欲是没有罪恶感的。
对于这些人来说,如果产生了信心,这种人也是能成佛的。
对待这些不见性的人,没有必要去分辨他们的次第,没有必要去评判他们的好坏,你自己的内心没有必要装着这些没有益处的东西。
善恶本来就摆在那里,这些善恶导致的因果报应也是清清楚楚的。
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都是自己当下看见的地方,愚蠢的人分辨不出来,就算是告诉他们也不会相信。掉在黑暗地狱里面,自己却不知道这是黑暗地狱,因为业力太重,告诉他,他也不相信。
就像没有眼睛的人,他就不相信有光明,就是告诉他有光明,他也不会相信,因为他看不见,拿什么去分辨光明呢?
愚蠢的人分辨不清楚地狱也是这个道理。
此时此刻,那些堕入畜生杂类的,那些出生在贫穷下贱地方的,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虽然受着这样的苦,你去问他,他也说“我现在很快乐”,好像天堂一样。
所以就知道,一切众生都是把自己生活的地方当成快乐的地方,不觉悟,不知道。
像这样的恶人,就是因为业力的障碍太重了,无法产生信心,他自己不能决定自己。

如果明白自心是佛,不在于是否剃除了须发,没有出家也是佛。
如果不见性,即使剃除了须发,也是外道。

问:没有出家的人有妻子,淫欲没有断除,凭什么能成佛?
  
答:
只讲见性,不讲淫欲。
就在于见不见性。
只要是见性,淫欲对他来说就是本来空寂的,自然就是断除的,不会贪着在这上面,纵然还有余习,也不能为害。
为什么呢?
因为本性是本来清净的。虽然处在五蕴的色身之中,但是本性清净,因此污染不了他。
法身是本来的,没有受,没有饥渴,没有寒热,没有病,没有恩爱,没有眷属,没有苦乐,没有好坏,没有短长,没有强弱。
本来就没有任何一物可得,就是因为附着在这个色身上,才有了饥渴、寒热、瘴病等等相。
如果不执着,不停留,就什么都可以做。
如果在生死轮回之中得到了自在,一切法都得心应手,能够自在无碍的与圣人心神交流,那么任何地方都可以安身。
如果心有疑虑,觉得自己无法通过这些境界的考验,那么不要做就是最好的,做了就又脱离不了生死轮回。
如果是见性了,就算是杀生的人也能够成佛。

问:杀生是造业,杀生的人怎么能成佛呢?

答:
只讲见性,不讲造业。
就算是造了各种不同的业,这些所有的业都无法束缚见性的人。
从无穷尽的大劫周期以来,都是因为不见性才堕入地狱之中的,就是因为不见性才造业,因为造业而轮回生死的。
一旦悟得本性,就不再造业。
如果不见性,就算是念佛也脱离不了因果报应,而不单纯是杀生命有因果报应。
如果见性,心的疑虑就顿时消除,就算是杀生命也奈何不了他。
佛法传到我这里已经二十七代,都是传递心印。
我现在到这片土地来,就只传顿教大乘。
当下这个心,就是佛。不讲持戒,不讲精进,不讲苦行。
那些入水火、登剑轮、吃一顿饭长期打坐而不睡觉,等等这些都是外道的有为法。
如果认得出来施展这些运动的根本是灵觉之性,那么你和所有佛的心都是一样的。
前一个佛与后一个佛,只讲传心,再没有其它的法。
如果懂这个法,就算是一字不识的普通人也是佛。
如果不懂自己的灵觉之性,就算是把自己分身成尘埃那么多去找佛,也根本找不到佛。
佛,又叫做法身,又叫做本心。
这个心没有形相,没有因果,没有筋骨,就如同虚空,拿不出来,它不同于一切可以阻挡的东西,它不同于外道。
这个心,就只有如来一个人能会,其余众生迷惑之人都不明了。
这个心,存在于四大色身之中,如果没有这个心,就不能够运动,这些身体就是无知的,就与草木瓦砾一样的了。
身体没有本性,是什么去驱使它们的运行呢?
是你自己的心的动,语言、行动、见闻知觉,都是心动而施放出来的运用。
动是心动,动是为了用。
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
动不是心,心不是动。
动本无心,心本无动。
动不离心,心不离动。
动无心离,心无动离。
动是心用,用是心动。
动即心用,用即心动。
不动不用,用体本空。
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所以经书上说: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所以经书上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
  所以经书上说: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

如果没有见性,根本连讲经的依据都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就乱套了。
上面这些,大致把正确和错误的方向进行了说明,就佛法而言只是很少的一个部分。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摩大师《血脉论》终。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1-21 05:34:23

上面这个,虽然很长,无论对佛学感兴趣与否,千万要看,本来没写序,发现很多人不知道《血脉论》意味着什么,一看标题,就直接忽略了,所以今天又加了一个序。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1-21 05:44:33

“神识不昧,这个是当下就要会的,就是此时此刻的事情。”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1-24 22:45:18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5-11-24 22:57 编辑

我们从来都是“天下”观念。
天下观念,与独大观念是有根本区别的。
这种区别在于从本质上认识到千差万别的物种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有其存在的价值。
天下观念就是要维护这个世界的丰富的差异化和充满活力。

一路一带,是一个能量传递的通道,也是天下观念传递的通道。
由于“天下”观念的本质是共同繁荣的,因此重要的在于有更多的、更广泛的人理解这种文化,只要理解了,不加入到这里来除非脑子有问题。
这就是说,“王道”与“霸道”从本质上就是不同的。

我们自己,首先要认识到我们文化的优势,理解王道,自己不要走到霸道的路上去。
一切基于王道的思维,都是自动壮大的。
一切基于霸道的思维,最终都会自己累死的。

我们的智库,要,知“王道”、懂“天下”。
知王道,懂天下,有实力。
繁荣盛开,而不是一花独秀,这就是“华”的本意。

我原来有各帖子,讲“中庸”是“广备而致用”的意思。
广备,就是说这个世界的差异化是必然存在的,也是应该全面繁荣的。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同质化。
中药里面,毒药也是药,不因为是毒药就消灭掉,人参虽好,也不能当饭吃,米饭顿顿吃也不能撑多了。
所以,广备而致用,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个是:“广备”,就是是天下繁荣的意思。
一个是:“致用”,就是掌握使用的度和技巧。
这两个概念加在一起,就是王道。

另外,再补充一句:广备而致用,是动态的,不是只管一顿饭,而是永远都是如此。也就是说,王道,是变化的,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永远都是、生生不息。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1-24 23:46:15

关于股票

这个部分,是回复大雄的帖子的内容,按惯例,放这里。
贴的地址是: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893&page=1&extra=#pid249932
-------------------------------------------------------------------------------

谢谢大雄无私奉献。

基于此,在这个论坛接着大雄的话题,说一些东西,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图,难乎易。
千万不要以为大雄的这个图太简单。股市的本质都在这里。

每个走势的形态,都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可以叫“基因”,或者其它的叫法也可以,比如说,叫做“道”,道理一样的。

“道可道,非恒道也”。“基因可基因,非恒基因也”。

图形的相似性,在一个大环境变量相对稳定的时候,相似性就出来了。大环境、大变量发生改变的时候,就要出现一个新的图形,并且惯性的相似下去,直至相似条件发生变化。

相似性,首先是因为作用对象的不同,比如,总量、时机。其次是作用者,作用者其实都是人心。

基于这个原理,目前推测,本轮下跌之后的终结时间,大约是本轮上涨时间的2---3倍。考虑到“新常态”所带来的新变化,因此一切都不能断定,也许新的形态要出来了。那么,就要出现新的图形惯性。
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研究易经的64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