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3-9-11 01:06 编辑
霸气,是因为内心有所求,而衍生出来的手段。
有所求,必有所失。
智慧的启迪,平心静气最好。
真有出息的人,才会看这些,
欲望强烈的人,是看不进去的,即使看了,对它们也没有改变,因为,“有所求”已经把它们牢牢的困住了。
这些人,必然掉入它们自己设置的因果关系之中。早晚而已。
就像用网打鱼,鱼还小的时候,可以漏网,养大点,就绝对跑不掉。
所以,老子时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三十年西,三十年东,
道,泛兮,可左,可右。
用之不穷。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3-9-11 0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十年西,三十年东,
道,泛兮,可左,可右。
用之不穷。
顶贴,虽属举手之劳,却亦如赠人玫瑰。
黄畈农民 发表于 2013-9-12 18: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顶贴,虽属举手之劳,却亦如赠人玫瑰。
谢谢玫瑰。
咒语,这个话题有点玄之又玄。不好说。
因为,最容易掉入封建迷信之中。
就人类的意识来说,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五种探测装置是众所周知的。
还有一个觉,就知道的不多,这个觉,就是意念,意识,叫做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觉,这六种觉,都是探测装置。
探测来的东西,放在哪里?
放在一个画布上,在这个白纸一般的画布上,不断的送来涂抹的信号,不断的堆积。
这个堆积出来的数据库,释迦摩尼把它叫做“末那识”。
不断的在画布上涂抹,叫做“抹那识”比较好理解。
这个堆积的数据库,当然是软件数据,这个数据库,最后还要加工处理,就是压缩,打包。
打包的数据库,就叫做“阿那耶识”。
这个打包的数据库,随着灵魂而带走,再在生命再次绽放的时候释放出来它特定的DNA信息。
就像一颗种子,生长之后,按照它特定的DNA模式,再次绽放。
用一种办法,在数据堆积的时候,刻意的输入某种特定的数据进去,用于改变数据库里面的东西,
办法有很多,总之就是意识的修炼,就是精神的训练。
而咒语,就是一种。
咒语,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使用的人自己要对它有信心,因为靠的就是意念嘛。
咒语,当然是大智慧的人、通达变化之人弄出来的是最恰当的。
可是如果连其中的意思都不明白,起的作用都不明白,也是很没意思的事情。
每个人,每一天,活着的时候,都有一种自我定义的意识基调。
就像观察某个人的时候给这个人大致的定义一个基调一样的。
其实,自己是给自己定义了基调的。
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
王侯将相,宁有乎?
自己给自己定义的基调很重要。
这种基调,当然是受这个人成长的环境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给予了自己。
认识到这个问题,就知道改变自己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去给予自己赋予自己一个正确的感受基调。并且保持这种基调。
当然,赋予自己的基调也要从现实出发,不能脱离的太远,连自己都不能相信,就不是基调了。
这样的道理,用起来其实也很简单,
有人把自己崇拜的偶像仔细的研究,发誓向他们学习,感受他们的感受,不断地改变自己。
这就是这个原理。
前面说的“咒语”的事情也是如此。
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我再说“封建迷信”的东西,大家才不会掉入真正的封建迷信之中去。
比如,有些人就有脾气里面的很多弱点,他们就觉得,这东西与生俱来,改不了。
其实没啥是改不了的,知道了来头,就知道也可以改。
按照老子的说法,就是去把自己改成“上善若水”。
孔子把老子的话重新翻译了一下就是:“明、明、德。止于至善。”
我把孔子的话翻译出来是:“做明白的人,干明白的事,干到恰到好处为止”。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啥事不可以改变的,不要以为脾气、本性这个东西不可以改变。
本性,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你存在以来,灵魂深处的打包软件数据而已。藏的深而已。只要愿意刷新,也是可以刷新的。
有个咒语,是个好东西。我把它翻译出来,一看就懂,
可是,我还是有点怕,怕“释迦摩尼”理麻我,说我乱整,说我轻慢。
我自己就像尝百草一样,自己在尝试。是有用。
这里影响小,如果没有啥干涉的因缘,过段时间我发出来。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3-9-13 0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个咒语,是个好东西。我把它翻译出来,一看就懂,
可是,我还是有点怕,怕“释迦摩尼”理麻我,说我乱整 ...
请问先生如何看待太玄?以及12辟卦与伏羲64卦圆图的对应关系?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3-9-13 21:38 编辑
西汉的杨雄,理解了易经的一些道理,可是他自我心重,另外弄一个“太玄”出来,而且也不作彻底的解释工作,真是弄玄虚了。不好。
杨雄的太玄,值得借鉴。有益的启发。
比如,杨雄说的“甲己子午九 乙庚丑未八 丙辛寅申七 丁壬卯酉六 戊癸辰戌五 巳亥单四数”
我博客里面讲,甲1,己6,丁4,壬9。一六共宗为水,因此甲己合,为水;四九化金,因此丁壬合为金。
这样看,就发现,杨雄,只是说了一半,而且还故弄玄虚,明着说了却又隐着。
这样做,不符合易经的本意的。
辟卦,是划分时间界限、物态界限的好的方法。在按照一年的概念划分月份的时候,这种方式也是有用的。
64卦圆图与方图,都说明的是大卦的递进变化的规律。比如:你注意看,大卦里面的下卦是怎么变的,大卦里面的上卦是怎么变的。
但是,事物的变化,并不是循规蹈矩的渐变,而是“道者,反也”的变化方式。是对倒着变的,是按照老子说的方式在变的。
64卦,那个圆图,可不能死板的看。研究学理可以,用就要出问题。
64卦怎么用?
要根据真实的现实情况,去找到这些事对应于大卦的那个爻位,是哪些事有变数,不稳定,那么这个不稳定可能怎么变化,从这些去分析其中阴阳的道理。
(大卦的卦位,我在新浪博客有专门的文章,请移步一阅)
有了这些具体实际,再依据卦位的原理,把它们抽象成卦,看看哪些事不稳定的动爻,再用卦的原理进行抽象思维。
然后去找解决的卦,去合掉不好的那个情况,然后再把这个解决的卦从抽象变成现实的对应手段。
这样,就是一个“玩卦”的真正过程。
所以,老子说: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
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
脑子里面装的东西极其的多,细节、关节、推演,这些东西,写出来连房子都装不下。这是多么壮观的付出啊。
研究64卦,要注意,不要掉入卦里面出不来。卦是死的,人是活的,事情的变化也是生动活泼的。
这才是易的本质。
最靠谱的变化,就是物极必反。
至于渐变,则有很多方式。比如大卦,有6个空间位置,就有64种变化。
这个道理,就像股票里面的事情一样:
盘整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种变化,谁都没有把握。
而极致的时候,就只有一种变化,就是“必反”。
正因为这种“必反”的规律,所以就有了老子的《道德经》。
“有”与“无”,当事物从“无”走到“有”的时候,就得去玩“必反”的法则。好事,就不要让它往“极致”方向弄,坏事,就把它往极致方向弄。
当然,事物都到了“有”状态,再去弄,是比较笨的办法,所以,就去弄“无”,因而操纵“有”。
当然,无论人怎么去操纵,天道始终是必须顺应的,因此就有了“德”的部分。
这就是《道与德之经》。
64卦里面最重要的卦,是《复》卦。
万物“周而复始”。都是从“复”这个现象开始承接的。复的过程处理不好,就要掉链子,链子掉的多了,就离死亡不远了。
所以老子把复卦的问题写了专题:(第16章)
致虚,极也。
守静,督也。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
复命,常也。
知常,明也。
不知常,妄。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3-9-13 2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64卦里面最重要的卦,是《复》卦。
万物“周而复始”。都是从“复”这个现象开始承接的。复的过程处理不好 ...
以前自己读道德经时,也认为老子暗含易经之卦,只是在他处显学无以应证,今在先生这里总算看到了显性之说。真正的经典,总是会将“一二一”之相演绎无余。当然,这里的“二”也可以是“多”···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3-9-15 22:52 编辑
tdyxssrs 发表于 2013-7-14 23:32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企业竞争其实比的就是实力,集团比单个有实力是现实。
游击战,游记一方能够获胜的前提条件,就是地理的 ...
玩网络游戏,参与的人越多,越好玩。如果出现一个很变态的牛人,一个人可以单挑几百个人,那么,他一个人爽了,大众就不爽,到最后,这游戏没人玩了,这牛人也无聊了。
创造竞争的机制,维护好这种机制。
反垄断,实在连反都不起作用,就换一个游戏规则,重新玩。
竞争必然会发展到垄断,玩游戏就必然会出现牛人,而天道之所以不会无聊,就是因为天道是在变化的。
老子说:
万物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它的天道就像拉弓射箭一样的,
高了,就往下调整;
低了,就往上调整;
力度大了,就减少一点;
力度小了,就增加一点;
所以,弄规则,就得这么弄:多了就让它减少,少了就让它增多。
tdyxssrs 发表于 2013-7-19 0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人为本,没错。可也有异化的问题。人人都尧舜 那个是理想状态,不是常态。
大众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这种精神境界平台不断地升高,不是虚伪飘渺的。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3-9-15 22: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众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这种精神境界平台不断地升高,不是虚伪飘渺的。
请教个问题,屯卦如何解与化解?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3-9-15 22: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玩网络游戏,参与的人越多,越好玩。如果出现一个很变态的牛人,一个人可以单挑几百个人,那么,他一个 ...
中国文化讲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讲平衡其实也有中国历史试错过的,朝代更替由胜而衰。西方的文化思路不是这个---适者生存、赢者通吃,西方的文化历史也在试错,目前美国解了英国的棒正在进行。
tdyxssrs 发表于 2013-9-15 23: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文化讲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讲平衡其实也有中国历史试错过的,朝代更替由胜而衰。西方的文化思路不是 ...
“试错”,这个词,不如毛主席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的精准。
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排头兵,由谁去冲锋陷阵,是由当时的情况决定。
可是如果出现了通吃的结果的时候,就必然要出现不能通吃的东西。
要是一直都通吃,那这个世界就被吃掉了。乾坤或几乎熄。
西方文化是打酱油的。西方文化必然要进化到易经文化,必然要从十字架模式进化到卍字模式。
别看广告,看疗效。
tdyxssrs 发表于 2013-9-15 2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教个问题,屯卦如何解与化解?
见下文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3-9-15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见下文
相互转化。能谈下过程或心得吗?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3-9-16 00:13 编辑
《水雷屯》
-- --
------
-- --
-- --
-- --
------
上卦是坎,下卦是震。
天上乌云密布,地下憋着的能量想要爆发。
又像电影里面的黑帮对峙,双方都是一大帮人,提着菜刀,大家对峙着,做出一副即将动手的架势。
这个就叫做威胁。
所以,周文王就说“这种阵仗,适合用来圈地盘,发展壮大自己。但是千万别真的干上了,千万别把能量发射出去了,射了,就没效果了。”
象词(举例把它描述成一种现象这么说)就说“《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这个《屯》卦的道理,拿来混社会,统一江湖,最好用。
如果问“这个现象这么解决”,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这个卦的上下卦对调一下,变成《雷水解》。
震卦在上面、坎卦在下面,这个就是《雷水解》卦。
为什么叫做《解》呢?
震卦是阳性力量,它本来就是往上冲的,坎卦是阴性力量,它本来就是往下冲的,当震在上,把它的力量再向上冲,看在下把它的力量再往下流的时候,就是说它们都干了,都释放了,但是彼此都没打扰对方。
这种方法,就是把主角和配角调换一下而已。
就像上面举例的黑帮提着菜刀对峙,如果把菜刀比划的方向给他们掉个头,就都朝着外面了,这个就不是对峙了。变成一致对外的阵仗了。
其实,屯卦,本身没有危害的,不需要化解。
为啥?
上下两个卦,各有上、中、下三个爻位,里面的下、中爻位都是阴阳和谐的,只有上爻处于彼此排斥的。
这就是说,基层和权利层都没有矛盾,矛盾的出现是在思想理念上。是理念不同弄出来的不和谐。这就是打不起来的原因。只不过是大家亮一下家伙而已。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3-9-13 0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个咒语,是个好东西。我把它翻译出来,一看就懂,
可是,我还是有点怕,怕“释迦摩尼”理麻我,说我乱整 ...
嗡,必乎谷如
摩诃般若航大海
王池王,嘿卖力
维刻维,末那识
嗡,刹刻绕,乌杵石磨谷如
哄,哄,哄
扒塌、扒塌、扒塌、
扒塌、扒塌、
不如耍哈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3-9-11 0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霸气,是因为内心有所求,而衍生出来的手段。
有所求,必有所失。
每次看你的贴都有感触,特别是你默默得“填坑”{:4_259:}
我看到过一些朋友‘研究老子’的,而思维行为上却注重“术”。。。 难以理解,怎么会这样的呢?
思炎 发表于 2013-9-16 1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次看你的贴都有感触,特别是你默默得“填坑”
我看到过一些朋友‘研究老子’的,而思维行为 ...
历史的原因。
你把历史上涉及老子的东西都找一遍,都是掉入死角的。
特别是宋代以来,这些思想的演变,真把中华文明断送了。
本来很简单的事情,
可是凡尘的人,总觉得一定是要复杂、高高深莫测,才是真正的学问。
如果是那样,我们的老祖宗就不该留下《易经》,而应该留下《难经》。
很少有人这么去思考:
广泛的涉猎之后,把别人的所有的观点全部清空,重新开始自己的思考。
就像身处漩涡之中,与身处漩涡之外所观察的角度不同,
我自己也经历了他们的过程,在那个时期,很多结论都是矛盾的,
直至后来读《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突然了悟之后,才融汇贯通。
其实很简单:
最开始把它当宝贝,仔细的揣摩,然后把它当狗屎丢掉,再从实践里面去反证。
觉悟,确实需要求静,静坐是必须的。
但是,静坐之后,就容易掉入神啊、道啊、佛啊、仙啊,这些脱离真实人类现实的垃圾理论里面。
结果是从静坐的觉悟,变成了静坐的迷惑。
本来,佛教的禅宗在六祖慧能那里开启了真正的佛学,就是人性的觉悟,
可是,这东西被装B的人给搅和坏了。
禅宗的演变与老子学问的演变一样,最开始,明白的人挺多,是真的明白。演变到后来结果却是真的都不明白了。
玩“术”,那是要相当智商的。可是光有“术”就会像浮萍一样,没有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样的人,随便抓一大把。
所以老子的那“三宝”对于玩“术”的人,是必修课。
仁慈、节俭、不敢为天下先。
因为你的出发点是仁慈,所以你玩术的时候胆子才大。
因为你节俭,所以你不管怎么玩,手头的资源都不会枯竭。
因为你不去和天下人争先,所以你怎么玩人家都不会想弄死你。
敢于学习,敢于否定,敢于自我思考。
管它是谁说的,都要自己思考、体悟。
直至豁然开朗。
1、“谷如”是啥?
谷,就是道德经里面的那个“谷、神、不死”的谷,就是虚怀若谷的那个谷,就是“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的谷。
如,就是如同本来的如。
谷如,所以就只能叫做“谷如”,这是蕴含极其丰富内涵的“谷如”。
2、“王池王”是啥?
已经画出来的三爻之卦,上中下三个位置,代表天、人、地。王,就是通天彻底贯穿于人的那个东西,佛家把它叫做“觉、有情”。华夏文明就一个字叫做“王”。
王,后来被演变了,变成了领头的人,变成了统御一方水土的头头,变成了权力的统治者。失去了王的本意。
池,是水池的池,
王池王,是指:通天彻底的这个觉有情的东西,不断的让它净化、升华。
3、维刻维,末那识。
维,修理。
刻,雕琢。
维,再修理。
末那识,是心灵里面的存储空间,眼耳鼻色声意,这六识,得到的数据,就放在末那识这个空间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