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6-29 22:49:37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6-29 00: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调整产业结构相当于对宏观经济秩序进行全面手术,同时却偏偏要紧缩货币供
应,等于动大手术却拒绝给病人输 ...

“优美”的书生之见。

饿上一饿,饿死了出局,活下来的给饭吃,然后干活。不然,那些看上去很壮的会闹起来,我也能干活的,为什么不给我饭吃。

tnq 发表于 2014-6-30 09:15:14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6-29 2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 ...

于是,果童,这位黄帝的辅佐大臣,就穿上最差的粗布衣服,背上瓦罐上山下乡去了。他到所有国家去办事都是到处乞讨要饭过日子,以向众人显示拥有极大权利的黄帝辅佐大臣是极其贫贱的。

这有点毛主席到全国各地调查的景象啊,有张照片现示毛主席在外面调查时在一个寺庙里面席地而睡!

这个社会已经偏离得太远了!上层文恬武嬉,中层骄奢淫逸,底层好逸恶劳,差不多就是这种景象!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6-30 23:41:20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6-30 23:44 编辑

tnq 发表于 2014-6-30 09: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于是,果童,这位黄帝的辅佐大臣,就穿上最差的粗布衣服,背上瓦罐上山下乡去了。他到所有国家去办事都是 ...
果童,做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的很清楚,就是个后世树立榜样。

另外,这篇文章里面也说明,天干和地支,在黄帝那个时代就有。
只不过,他们说的是“天干地常”。

另外,还有一个道理比较高明:
一个大事情,要有影响,一个人去做,影响力大,一百个人做,影响力就小。
所以,果童就一个人做了一件很变态的事情。当了“叫花子+丞相”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6-30 23:45:08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6-30 23:55 编辑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新译文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下面的译文,是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以后还有更深入的理解。
正如我所理解的那样,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性”的,这个“空性”不是虚无的、不是绝对的没有,不是绝对的否定的“空”,而是“动态变化”的“空”。这种“动态变化”由于它的不停留,因此它是留不住的,因此它才是“空”的,因此才不需要纠结于任何相态,因此就必须恰当的解决当下的问题。因此才能够“一法通,万法通”。因此可以贯穿古今一切圣贤。也就是说,“空”,是动的。绝对的空无,绝对的静止是没有的,只有绝对的运动。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新译文

慈爱心,观自在,用灵性的智慧深入社会实践的时候,就会感悟到五蕴都是动态变化的,它能化解一切苦厄。
无私奉献的人,一切能够观察到的,一切不能观察到的,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变化的根本原理是一样的。人的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无私奉献的人,所有运用的方法都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的变化,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由于这个原因,面对动态的变化,不要停留于能观察到方面。不要停留于受、想、行、识,不要停留于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不要停留于色、声、香、味、触、法,不要停留于固定的眼界,乃至不要停留于固定的意思形态,不要停留于无明,也不要停留于彻底断除无明,乃至不要停留于衰老和死亡,也不要停留于断除衰老和死亡,不要停留于苦、集、灭、道,不要停留于智慧的思考,也不要停留于得失。
因为不停留于得失,有慈爱心的人,运用灵性的智慧,任何东西都不能牵绊他们。因为任何东西都不能牵绊他们,所以就没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终究迎来光明和辉煌。
过去、现在、未来的大成就者,都是如此,凭借灵性的智慧,成就他们伟大的无私的慈爱。所以我知道,灵性的智慧,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断除一切苦难,这是真实不虚的。
因此把灵性智慧的咒语说出来。
这个咒语是:解放、解放,让自我解放,让众生解放,让世界充满慈爱的阳光。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原文、译文对照
观自在菩萨,---慈爱心,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用灵性的智慧深入社会实践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就会感悟到五蕴都是动态变化的,渡一切苦厄。---它能化解一切苦厄。
舍利子,---无私奉献的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能够观察到的,一切不能观察到的,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变化的根本原理是一样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人的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舍利子,---无私奉献的人,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有运用的方法都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的变化,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是故,---由于这个原因,空中无色,---面对动态的变化,不要停留于能观察到方面。无受想行识,---不要停留于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不要停留于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无色声香味触法,---不要停留于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不要停留于固定的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乃至不要停留于固定的意识形态,无无明,---不要停留于无明,亦无无明尽,---也不要停留于彻底断除无明,乃至无老死,---乃至于不要停留于衰老和死亡,亦无老死尽,---也不要停留于断除衰老和死亡,无苦集灭道,---不要停留于苦、集、灭、道,无智,---不要停留于智慧的思考,亦无得。---也不要停留于得失。
以无所得故,---因为不停留于得失,菩提萨陀,---有慈爱心的人,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运用灵性的智慧,心无挂碍。---任何东西都不能牵绊他们。无挂碍故,---因为任何东西都不能牵绊他们,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所以就没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终究迎来光明和辉煌。三世诸佛,---过去、现在、未来的大成就者,(都是如此),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凭借灵性的智慧,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他们伟大的无私的慈爱。故知,---所以我知道,般若波罗蜜多,---灵性的智慧,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能断除一切苦难,这是真实不虚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因此把灵性智慧的咒语说出来。
即说咒曰:---这个咒语是: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解放、解放,让自我解放,让众生解放,让世界充满慈爱的阳光。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7-1 00:06:12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7-1 00:11 编辑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6-29 2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优美”的书生之见。

饿上一饿,饿死了出局,活下来的给饭吃,然后干活。不然,那些看上去很壮的会闹 ...
产业升级,本来就是痛苦的事情,也是一种革命。
我倒觉得,肯定要死一批,活一批。
比如,在杀掉肯尼迪,美元货币稳定一段时间之后,美国就开始出现比较庸才的总统,其实,总统永远都是庸才,当需要他表现为庸才的时候,不过就是用他干点坏事,搞点破坏。
然后找一个做事不坚定的,一会左、一会右,这时候就是震荡下行。因为来陡了,也不行。
先来一个猛的下跌,然后就是震荡下行,最后在底部盘整一段时间,然后又开始拉升。
政治如此,股票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最后,当里根、克林顿出来的时候,其实只是时机到了,该上升拉抬了而已。
里根,只不过是个演员,他那懂那么深。

tnq 发表于 2014-7-1 09:26:57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7-1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产业升级,本来就是痛苦的事情,也是一种革命。
我倒觉得,肯定要死一批,活一批。
比如,在杀掉肯尼迪 ...

我有点怀疑资本家有那么多高瞻远瞩的人没有,有的话是否有那么多合力,肯尼迪家族在美国政治界一直没有淡出过。

或许在冷战气氛中存在这种可能。

思炎 发表于 2014-7-1 11:37:49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6-30 23:45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新译文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

{:4_259:}   谢谢!

copy下来保存了。

我记得自己当时真一知半解的,还认真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两次(一次是咏颂,一次是抄写n次)都是为了他人的事情。。。傻傻的,不懂,不过却是一份真诚希望人家好的心。





宋兵丙 发表于 2014-7-1 14:51:27

本帖最后由 宋兵丙 于 2014-7-1 14:54 编辑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6-30 23: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新译文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
这个真的要谢谢一九合十兄。当初教老妈背《心经》,里面的字都是繁体字,我教错了好几处。

我每次念《心经》念着念着,《西游记》里唐僧讲经的声音就在耳朵里出现。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7-1 21:12:21

思炎 发表于 2014-7-1 11: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

copy下来保存了。


我有和你类似的经历。
因为我父母过世的原因,我为他们念《金刚经》和《心经》,每天念一遍。
其间,看了索达吉的“入菩提行论”的部分,似乎理解了一点点“菩提心”的东西。
大约一个月多,突然一天,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脑子上面就像开了窗户一样,感觉空明。在那一瞬间,突然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明白了。
明白了自己过去做的不对的地方。过去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就有一种本能,总是试图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能。

尽管如此,对于各种知识,也是从别人那里去学,试图去理解。慢慢的自己再琢磨。
只是自己心中就有一个东西,在点亮着自己。

我现在写的这个《心经》的翻译,其实就是从当初的明白,逐渐变成清晰思维的过程的一个结果。
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其实都没有读懂的。

没有懂,就容易被那些假借佛学而骗人钱财的骗子所欺骗。这反而是更深的耽误了真心学习的人。

正如我在写这个心经翻译的前面写的一样,
理解了“动态变化”就是“空”的道理,就能够把老子、释迦摩尼、毛泽东思想,黄帝四经的思想,王阳明的思想,等等一切圣人的思想都连贯起来。
再也不会被低级骗子骗,
并且真的可以开辟全新的人生。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7-1 21:19:34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7-1 21:24 编辑

说到底,还是毛泽东说的最简单明白、最深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最为关键的是,毛泽东的这几条,实践证明,可以从最低层干到最高层次,从一穷而白,干到改天换日。
是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的。
是得到实验室数据支持的。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7-1 21:26:40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7-1 21:27 编辑

宋兵丙 发表于 2014-7-1 14: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真的要谢谢一九合十兄。当初教老妈背《心经》,里面的字都是繁体字,我教错了好几处。

我每次念《 ...
呵呵。
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
2万5千里。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7-1 21:35:08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7-1 21:39 编辑

tnq 发表于 2014-7-1 09: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有点怀疑资本家有那么多高瞻远瞩的人没有,有的话是否有那么多合力,肯尼迪家族在美国政治界一直没有淡 ...
这个不好说。
不过我一直有疑问,规+矩,是远古伏羲定下的符号。
难道是他们盗版?
因为很多重要的原则,他们没有遵循。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毛泽东及其文化大革命,对于人类,意义极其深远,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件事情。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7-8 01:14:13

超凡入圣的修炼方法
                            ----再说《道德经》第10章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全世界希望得到他的教诲,都愿意听他指挥,服从他的安排。 这样的人是相当了不起、相当伟大的人。

全世界希望得到他的教诲,都愿意听他指挥,服从他的安排。
这个就叫做“明白四达”。
四面八方都愿意传达他的指示,服从他的安排。
这个就叫做“明白四达”。

那么,
怎么才能做到“明白四达”呢?

要做到“明白四达”,靠的是智慧和技巧。
光有智慧和技巧还不够,还要有威信。
威信这个东西又是怎么来的呢?
威信来自于“天门启阖”之后,凭这个“天门启阖”本事在充满危险的世界拼杀出来的。(阖,读音:【hé】)


天门启阖,简单的说,就是脑壳要开窍了。

人的这个脑顶门,就是人的天门,通过修炼,能够打开封闭在脑顶门上面的一个无形的、看不见的隔离的东西,
天门启阖,就是指的是人的脑顶门的气机被解开,从此能够感悟天地之间的各种信息。
就像一个手机,如果能够接受无线信号,能够通过无线信号上网,那么,这个手机能够接受和处理的信息就无穷尽了,比起那些只能玩单机游戏,不能上网的手机,其中的差异十分巨大。

目前我们知道,最复杂的机器,不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任何机器,最复杂的机器其实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们不仅仅是肉体的硬件加上精神的软件的组合这么简单。

人类自己,即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即是本来就完美的,又是不断自我进化变得更加完美的。

站在本来就完美的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天门启阖”的。
天门启阖,是人类本来就具备的功能。
正如人类最开始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慢慢的学习,慢慢的修炼,变得会走路、会说话一样,
天门启阖,这样的能力也是训练出来的,通过训练、修炼来激活这样一个功能。

修炼出来“天门启阖”的能力,并不复杂,按照老子的说法,一共就四个步骤: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修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活国 ,能毋以知乎。

由于这几句话是几千年以前的,语境和用词方式变化很大,文化背景变化很大,因此需要进行一些解释:

第一句: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载,是说我们这个人身,其实是一个载具,是一个承载工具,它承载着“营系统”和“魂魄系统”。
简单的说,就是“营气”和“魂魄”合二为一。
营气,就是“精”,魂魄,就是“神”。
就是说,要精神集中, 不要精神散漫。
任何时候都要练习保持精神集中,任何时候都要拒绝精神散漫。


第二句: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气势要专注,但是有不是气势汹汹的,而是柔和的专注。对于如何做到、如何理解这种柔和的专注,可以去观察婴儿的行为来体会其中的感受。


第三句:
“修除玄鉴,能无疵乎。”
没有练习过这种修炼方法的人,他们的脑子很容易被控制,一个音乐,可以在脑子里面莫名其妙的冒出来,一个情绪、一个画面、都可以在脑子里面萦绕不去。
特别是那些伤感的东西,占据心灵的时候,那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
所以,这第三步,就是不断练习,去掉这些莫名其妙的萦绕在内心的各种各样的干扰的东西。
练习到什么程度?
练习到脑子不受这些莫名其妙的思绪、情绪、声音、画面、感受的干扰,能够保持清净,就像毫无瑕疵一样。

这第三句,其实就与我前面讲的《心经》的道理是一样的。
就是:
不要纠结在所有的受、想、行、识;
不纠结在色、声、香、味、触、法,
不纠结在眼界,也不纠结在意识界;
不纠结在无明、不纠结在无明尽,
不纠结在衰老、死亡,也不纠结在去掉衰老和死亡,
不纠结在得到,也不纠结在失去。
总之就是要去掉一切干扰内心的东西。
这些都是“修除玄鉴”的功夫。

第四句:
“爱民活国 ,能毋以知乎。”
孔子在《大学》里面,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爱民活国,就是:热爱人民,为自己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这是老子的提法。我觉得,老子的这个提法更简单明了,更通俗易懂,更有概括性。
毛主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释迦摩尼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尽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所有圣人,思想境界达到这个高度,这些思想都是共通的。

老子这句话,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要有“爱民活国”的心愿;第二个意思是,实现这个心愿要依靠智慧和计谋。
所以,老子的说法是最全面的。

之前说过,道家修炼,就是从这几句话上面下工夫的,但是,很多道家的修炼,都不完全,都只修炼到前面三句话的层次,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由于缺乏了这个“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的过程,
所以,很多人就无法达到“天门启阖”的境界,当然也就无法更进一步达到“明白四达”的境界了。

由此就可以明白,为什么释迦摩尼说,《金刚经》是大乘佛法,因为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就这一条,就决定了。


上面几个步骤,简单几个字,就把复杂的问题都说清楚了。

其实,即使是达到“明白四达”的境界,也是不能停止的,也是要生生不息的。
不能够因为有了“明白四达”的本事,到处炫耀,这就叫做“生而弗有”;
不能够因为本事大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干坏事,这就叫做“长而弗宰”;
而应该永远培养这些好的德行,积累无止境,这就叫做“生而畜之”。
为什么必须这样呢?
事物永远都在运动变化的,不跟着这个运动变化本身不断的适应变化,就掉队了,就错误了,一旦错误,人的这种进化功能就要按照它的轨迹,倒退回去。

所以,超凡入圣的过程,既可以是一个顺序进化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逆向退化的过程。进化和退化其实都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这就是“是谓玄德”的道理。


最后,为了完全的体会《道德经》第10章的全貌,把原文粘贴在这里,供各位细细品味: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修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活国 ,能毋以知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7-19 03:12:16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7-22 22:31 编辑

天下太平之术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黄帝问阉冉说:我想平定东南西北中的乱象,把混乱变成有序,怎么才能够结束这些混乱?从什么地方着手?阉冉回答说:从你自己开始着手,你的内心首先要有清晰的方针和策略,然后把这些策略实施出来,由内向外,在群众中推行,当你的方针和策略在群众中真正得到贯彻执行的时候,就变成了有序了。这种方法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黄帝说:我已经把自己从混乱变成有序了,我已经做到了不随便干预国家内部的自我运行的规律,但是我的国家却越来越不安定,究竟该怎么办呢?阉冉回答说:只要你个人坚持均衡协调的原则,处理身外之事坚持有序的原则,那么,即使天下不安定,这也不是解决不了的祸患。只要你一手用文,一手用武,文武的手段兼备,天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祸患。只要你把男人和女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国家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祸患。一旦东南西北中各方都变得有序之后,你在这五方安排明智的人去管理起来,然后放弃使用文的手段,进而采用纯粹的武的手段来打击破坏规矩的人和事,谁要是违反规矩就用军队去消灭它们。
黄帝说:我自己还没有达到完全智慧通达的境界,怎么办呢?阉冉回答说:在你没有达到完全智慧通达的境界的时候,就不要出来做事,就像龙一样潜伏在深渊中,修炼自己,把自己内心里面的不好的东西都消灭掉,当你把内心里面不好的东西都消灭掉之后,你就能够达到智慧通达的境界,这时候你就能做到完全不在意你个人的得失,而能够站在天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黄帝说:我愿意做到彻底放弃自己个人的私心,站在天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做事情。当我彻底放弃自己的私心,站在天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做事情的时候,有什么用处呢?阉冉回答说:有共同理念的人,必然形成共同的群体,理念不同的人,必然不能形成共同的群体。当今天下,各方势力争斗十分厉害,处在现在这个时机,你能不能做到不与他们争斗呢?黄帝说:不与他们争斗,这怎么理解?阉冉回答说:拿人体做比喻:当怒气发动的时候,血气的运行就加快,皮肤和肌肉就进入了战斗状态。如果这时候让它憋着,不让它得到发泄,血气浸入肌肤就会憋出脓疮,伤害身体四肢,最终变成羸弱的病人,这种羸弱的病人还能和你争什么呢?
于是,黄帝把国家管理的事情交给大臣们打理,移居到博望山上,隐居交流三年,以便完成自我的修炼。后来,战争出来了,阉冉就对黄帝说:时机到了,该出山了。那些争斗的人已经处在危险的边缘了,他们现在争来争去也争不出进展了。对你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干的了。于是,黄帝将武器发放出来,给军队鼓舞士气,亲自上战场擂鼓指挥作战,在与蚩尤的军队相遇的时候,因势利导,将蚩尤活捉。黄帝举办了盛大宴会邀请各方参加,定下盟约。盟约说:蚩尤违反道义,违背事物的运行规律而乱来,因此将蚩尤斩首示众。以后凡是违反道义、背叛当初订立的规矩的,都要依法处死。

原文:〔五正〕第三
黄帝问阉冉曰:吾欲布施五正,焉止焉始?对曰:始在于身,中有正度,后及外人。外内交接,乃正。于事之所成。黄帝曰:吾既正既静,吾国家愈不定。若何?对曰:后中实而外正,何患不定?左执规,右执矩,何患天下?男女毕迵,何患于国?五正既布,以司五明。左右执规,以待逆兵。
黄帝曰:吾身未自知,若何?对曰:后身未自知,乃深伏于渊,以求内刑。内刑已得,后乃自知屈其身。黄帝曰:吾欲屈吾身,屈吾身若何?对曰:道同者,其事同;道异者,其事异。今天下大争,时至矣,后能慎勿争乎?黄帝曰:勿争若何?对曰:怒者血气也,争者脂肤也。怒若不发,浸廪是为痈疽。后能去四者,枯骨何能争矣。黄帝于是辞其国大夫,上于博望之山,谈卧三年以自求也。战哉,阉冉乃上起黄帝曰:可矣。夫作争者凶,不争者亦无成功。何不可矣?黄帝于是出其锵钺,奋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擒之。帝箸之盟,盟曰:反义逆时,其刑视蚩尤。反义背宗,其法死亡以穷。
------------------------------------------------附注:五正:五:东南西北中,五方。正,匡正。五正,指的是,平定东南西北中五方的乱象。
----------------------------------翻译后记:这是《黄帝十大经》里面的一部分。从这个文字的记叙方式看,可以肯定,《黄帝十大经》里面有一部分是黄帝之后的人记载的。表面上看,这一段只是记载黄帝的事迹,事实上,这里记载着黄帝开创万世基业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文字所透出的方法是绝对的高明。
本章,可以看出黄帝的谦虚、努力完善自我、为天下人谋幸福的崇高境界。也给出了个人修炼与治理国家之间的必然联系。结合老子《道德经》第10章的内容,不难想象,黄帝在博望山是如何完成自我完善的。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黄帝说:“我已经做到了不随便干预国家内部的自我运行的规律,但是我的国家却越来越不安定,究竟该怎么办呢?”不随便干预事物的本身运行规律,让它们自由发展,却不能换来安定的结果。这个问题,就是说明完全的自由化是行不通的,早在黄帝那个时期,就已经这么干过了。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7-22 22:32:08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7-22 22:36 编辑

黄帝四经.道原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这一部分是《黄帝四经》里面的其中一经,叫做《道原》,人要按照道的规律来做,那么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部经,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这样排版:先把白话翻译完整发表,一气呵成,便于阅读。然后再把原文与翻译分段列出,便于细细品味的人去体会对原文的翻译角度和字词的理解。下面开始:
黄帝四经.道原  细微的初始状态,是虚无的东西充沛其间的。这种虚无,是一种整体的安定、整体的均衡,处于归一的状态,它始终维持着这种归一的状态。这种虚无,它是滋润的,若有若无的,是阴阳产生之前的境界和状态,没有阴阳。这种虚无的境界中,神气虽然是细微的,却极其充沛;最精微的那些东西处于静静地安详状态,而不是纷纷扰扰的活跃状态。所以这个虚无,是不确定状态的虚无,正是由于它的不确定状态,才能够赋予万物各种确定的状态,所以这个虚无,是不存在任何形态的,它充沛并且无边无际的浩大,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我们观察到的天,包纳不下它;我们所感受到的地,装不下它。它既是小到极其的微小,并用这个小去生成任何微小的事物,它又是大到极其的浩大,并用这个大去生成那些浩大的事物。它充盈在我们所知道的四海之内,又包罗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四海之外的一切之中。当它存在于阴性的物质之中的时候,阴性的物质就不会腐烂,当它存在于阳性的物质之中的时候,阳性的物质就不会焦枯。它保存着归一的属性,即使各种有足或者没足的虫子也都以它的法则运行着,鸟因为有它而能飞翔,鱼因为有它而能游动,野兽因为有它而能奔走,万物因为有它而得以生成。人类循着它的脚步前进着,却不知道它是什么,人类随时随地都在运用着它,却从来不知道它的本来面目。 它的名称叫做一,它住的地方是虚无,它的基本属性是微小的作用,它的效用是均衡的和。所以,最上乘的道,是高而不可察的,是深而不可测的。它那么明显的显现在这个世界,却找不到最恰当的名称去表述它,它如此的广,如此的大,却无法用任何的形态去描述它。它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它,没有任何的万物能够改变它。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四季日月的变化、星辰之上的星云气场变化、有足虫的爬行、无足虫的绕行、向上或者向下生长的一切万物的变化,这些东西都从它那里获得生生不息的来源,可是它的道却不因为如此而减少,这些东西都由生走向死,它也不会增多。它让坚强的事物不可能永远坚强,它让柔弱的事物不可能被消灭。它精准、细微到无所不及的程度,任何不可能产生关联的东西都必然和它发生着关联。
因此,能够体察到这种没有形态的形态,能听到这种没有声音的声音,这样的人就是圣人。领悟虚无,就能够了解由虚无所衍生出来的实体,再进一步就能够领悟更大范畴的虚无,由此而融汇贯通,领悟天地之间一切的奥妙,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里面去,像它一样,以它的法则彻底的贯穿于一切应变处置之中,永远都不会自满。  圣人为王的时候,用这样的法则去治理天下,才能让天下人归服。因为不带预设的好恶趋向,所以他拿出的实施方案就不会让下面的人民迷惑。管理层保持虚无的原则,下面就能够安静有序,因而所有事物的运行状态就能够正常。淡泊寡欲而有本事的人,启用他们去管理人民;坚持从细微处下工夫,才能够保障更宏观事物不出问题。分配的原则是让大家得到他们本来就该得到的,因而天下万民就不会出现争斗。给予他们本来就应该得到的名份和认可,因而天下万物就能够自然的安定下来。不要等到问题闹大了才去治理或者协调。不要等到混乱出现了才去着手解决。  世界无限广大,不可能每一处都能够涉及到,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背后的深邃道理,不可能穷尽的掌握。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不变的,这就是万物变化的根本。运用这样的方法,掌握的东西虽然少,但是由此推演而知道的就很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矫正各种不正确的事情。探知事情的过去,才能精确明白的它的未来。心中装着道的法则,执行合理的法度,天下万事都可以让它归一。研究事物的过去、研究它的源头,仔细完整的清理它的各种来龙去脉,然后再去推测它将要演变的方向。

----------------------------------
<黄帝四经.道原>
恒无之初,迵同大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悔。神微周盈,精静不熙。故未有以,万物莫以。故无有形,大迵无名。天弗能覆,地弗能载。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在阴腐,在阳不焦。一度不变,能适蚑蛲,鸟得而飞,鱼得而游,兽得而走;万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

细微的初始状态,是虚无的东西充沛其间的。这种虚无,是一种整体的安定、整体的均衡,处于归一的状态,它始终维持着这种归一的状态。这种虚无,它是滋润的,若有若无的,是阴阳产生之前的境界和状态,没有阴阳。这种虚无的境界中,神气虽然是细微的,却极其充沛;最精微的那些东西处于静静地安详状态,而不是纷纷扰扰的活跃状态。所以这个虚无,是不确定状态的虚无,正是由于它的不确定状态,才能够赋予万物各种确定的状态,所以这个虚无,是不存在任何形态的,它充沛并且无边无际的浩大,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我们观察到的天,包纳不下它;我们所感受到的地,装不下它。它既是小到极其的微小,并用这个小去生成任何微小的事物,它又是大到极其的浩大,并用这个大去生成那些浩大的事物。它充盈在我们所知道的四海之内,又包罗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四海之外的一切之中。当它存在于阴性的物质之中的时候,阴性的物质就不会腐烂,当它存在于阳性的物质之中的时候,阳性的物质就不会焦枯。它保存着归一的属性,即使各种有足或者没足的虫子也都以它的法则运行着,鸟因为有它而能飞翔,鱼因为有它而能游动,野兽因为有它而能奔走,万物因为有它而得以生成。人类循着它的脚步前进着,却不知道它是什么,人类随时随地都在运用着它,却从来不知道它的本来面目。 1、迵同大虚:就像浩大的空无充盈其间。迵,与“洞”同音。走之旁,加一个同,“洞彻”的意思。理解为“充盈其间”。2、能适蚑蛲:蚑蛲,qí náo,蚑,多足的虫;蛲,没足的虫。
---------------------------------------------

一者,其号也,虚其舍也,无为其素也,和其用也。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测也。显明弗能为名,广大弗能为形。独立不偶,万物莫之能令。天地阴阳,四时日月,星辰云气,蚑行蛲动,戴根之徒,皆取生,道弗为益少;皆反焉,道弗为益。坚强而不撌,柔弱而不可化。精微之所不能至,稽极之所不能过。
--------------------------------------------

它的名称叫做一,它住的地方是虚无,它的基本属性是微小的作用,它的效用是均衡的和。所以,最上乘的道,是高而不可察的,是深而不可测的。它那么明显的显现在这个世界,却找不到最恰当的名称去表述它,它如此的广,如此的大,却无法用任何的形态去描述它。它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它,没有任何的万物能够改变它。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四季日月的变化、星辰之上的星云气场变化、有足虫的爬行、无足虫的绕行、向上或者向下生长的一切万物的变化,这些东西都从它那里获得生生不息的来源,可是它的道却不因为如此而减少,这些东西都由生走向死,它也不会增多。它让坚强的事物不可能永远坚强,它让柔弱的事物不可能被消灭。它精准、细微到无所不及的程度,任何不可能产生关联的东西都必然和它发生着关联。
--------------------------------------------------------

故唯圣人能察无形,能听无声。知虚之实,后能大虚;乃通天地之精,通同而无间,周袭而不盈。服此道者,是谓能精。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是谓察稽知极。
-----------------------------------------------------

因此,能够体察到这种没有形态的形态,能听到这种没有声音的声音,这样的人就是圣人。领悟虚无,就能够了解由虚无所衍生出来的实体,再进一步就能够领悟更大范畴的虚无,由此而融汇贯通,领悟天地之间一切的奥妙,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里面去,像它一样,以它的法则彻底的贯穿于一切应变处置之中,永远都不会自满。
----------------------------------------------------

圣王用此,天下服。无好无恶,上用而民不迷惑。上虚下静而道得其正。信能无欲,可为民命;信无事,则万物周遍,分之以其分,而万民不争;授之以其名,而万物自定。不为治劝,不为乱解。
------------------------------------------------------

圣人为王的时候,用这样的法则去治理天下,才能让天下人归服。因为不带预设的好恶趋向,所以他拿出的实施方案就不会让下面的人民迷惑。管理层保持虚无的原则,下面就能够安静有序,因而所有事物的运行状态就能够正常。淡泊寡欲而有本事的人,启用他们去管理人民;坚持从细微处下工夫,才能够保障更宏观事物不出问题。分配的原则是让大家得到他们本来就该得到的,因而天下万民就不会出现争斗。给予他们本来就应该得到的名份和认可,因而天下万物就能够自然的安定下来。不要等到问题闹大了才去治理或者协调。不要等到混乱出现了才去着手解决。
-------------------------------------------

广大,弗务及也;深微,弗索得也。夫为一而不化,得道之本。握少以知多,得事之要,操正以正畸。前知太古,后精明。抱道执度,天下可一也。观之太古,周其所以,索之未无。
--------------------------------------------------
世界无限广大,不可能每一处都能够涉及到,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背后的深邃道理,不可能穷尽的掌握。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不变的,这就是万物变化的根本。运用这样的方法,掌握的东西虽然少,但是由此推演而知道的就很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矫正各种不正确的事情。探知事情的过去,才能精确明白的它的未来。心中装着道的法则,执行合理的法度,天下万事都可以让它归一。研究事物的过去、研究它的源头,仔细完整的清理它的各种来龙去脉,然后再去推测它将要演变的方向。

tnq 发表于 2014-7-24 10:14:34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7-22 22: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黄帝四经.道原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这一部分是《黄帝 ...

读得不太懂,有点玄学的味道!还是要赞一个!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12-21 01:30:06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12-21 01:35 编辑

《道德经》第37章深度解析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变化之道,是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变的,看起来都是平淡无奇的。
坐江山的人,要是把这个“平淡无奇”守住了,天下万物就能够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演化、生长。
在自然而然、自由自在演化、生长的时候,就要出现需求、出现欲望。
就要拿东西去填补他们的需求和欲望,
拿什么去填补呢?
“朴”。
用朴去填补他们的欲望,
用朴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只有满足了需求和欲望,才能够消除需求和欲望。
只有消除了需求和欲望,才能够安定下来。
天地之间的良性循环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1、附:《道德经》第37章原文
(37)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名,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
天地将自正。

2、引申出来的一点感言:
道恒无名,所有一切的变化都是逐渐、缓慢、看似平淡的进行着,
但是人心的变化速度太快,物质世界的变化速度跟不上,这两者之间拉开的缺口,就叫做“化而欲作”,渴望就出来了。
“化而欲作”,出现缺口、出现欲望是必然的。
“欲”的缺口出来之后,怎么去填补,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所有兴衰存亡、人生的起伏、朝代的更迭,其实都是这个填补“欲”字的无数的案例。
填补正确了,就成功,填补错误了就失败。
在这些“欲”的缺口里面填什么呢?
填“真实”,
填“质朴”、“朴实”、“朴素”、“简朴”,
填“实事求是”。
有了缺口,不去填补,缺口还是缺口,
填补错误了,不仅不能补上,反而加剧缺口扩大,造成了欲壑难填,祸患无穷。
当年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这个人,说明他不懂老子的《道德经》,
而按照这个人指点的道路也必然行不通。
战争、毒品、金钱、美色、麻将、大乐透、翻牌机、狗打架又能不能填补这个缺口呢?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无数个世纪、多少个千年过去了,
老子的这句话,这么简单,却又那么的难懂。

luo222380 发表于 2014-12-25 00:05:58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12-21 01:30  《道德经》第37章深度解析  ...

先生能否这样理解,物质上满足欲求不足的“需求”。精神上消除欲求未满的“欲望”,俺社会经验经验缺乏,先生能在写文章的同时举例一些具体的案例,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能更好接受先生熏陶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12-27 00:21:46

luo222380 发表于 2014-12-25 0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生能否这样理解,物质上满足欲求不足的“需求”。精神上消除欲求未满的“欲望”,俺社会经验经验缺乏, ...

要说的太多,我接着帖子往下说吧。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12-27 01:47:29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12-27 02:32 编辑

关于这个“道恒无名”,老子在《道德经》第32章、37章都是开篇的第一话。
老子对文字的运用精妙无比,两次说同一个话题,这是要引起绝对重视。

把这两章放一起,供大家体会:

第三十二章

道恒无名。
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
知止所以不殆。
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于江海也。

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首先讲“道恒无名”的问题: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无聊的感觉,总觉得无聊,总感到生活是平淡无味的,没什么意思,
当然,对于很忙碌的人来说,比如学生,忙的要命,没有心思去想这些,可能就感觉不到,但是一旦闲暇下来就立刻被这种平淡无奇的状态侵袭了,就会无聊。

这种平淡无奇,这种无聊的感觉,来自哪里呢?
就是来自“道恒无名”的。

事物变化的本质就是以微小的、一点一点的累积的方式在变化的,
比如说,我们去观察一片树叶的生长,你一直看着他,每天都去看,你能不能描述清楚这些变化呢?他们随着时间累积而发生的变化,以几乎看不见、无法描述的方式在发生着,可以肯定,当它从一个嫩芽渐渐长大变成一片树叶的时候,它的变化就是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但是你要想像看电影一样,看见它真实的动态过程却无法看见。

一个小孩子,你几年不见,再看见,已经变成大小伙、大姑娘了。而对于每天陪伴他们的父母来说,父母对于这些变化却是熟视无睹的,只是在蓦然回首之间才发现自己的儿女变化这么大,才发现自己已经苍老了。

成语“拔苗助长”,其实就是因为人心不能接受禾苗的真实的生长速度,而以自己内心的想象速度去理解真实的世界的原因。

所以,懂了“道恒无名”这个万物变化的规律,就能够看穿人心的无聊是怎么来的。

懂这个道理与不懂这个道理,区别是巨大的。

不懂的人他们就会迷惘,恐惧,害怕,于是就要找一些能够满足他们无聊的东西,去填补他们无聊的心绪。
对付无聊的东西,从古自今多不胜数,温和型的,比如打麻将、喝茶吹牛,高雅点的练字、写点东西、看看书、打打坐,狠毒点的玩杀人,玩吸毒,我们现在高科技了,打电子游戏玩。
这些各种各样对付无聊的方法,都来自于“道恒无名”这个原因。

另外一种是,懂了这个道理,了解万物的这种规律,就按照这个规律去看待事物、处理事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符合了事物本身的规律,而不会因为违反规律而受到规律的惩罚。
比如说,汽车的方向盘,你就不会嫌它搬的慢悠悠的,因为你搬快了,脱离真实的道路情况,不符合道的要求,就要出车祸,你不会单纯按照你自己的想象去轰油门、去踩刹车,你必须要按照道的需要去决定你该怎么做,力度做多大。因为你知道,不按规律办,就会出大麻烦。

整对头了,就有所收获,这个就叫做“得”,就叫做“德”。
怎么整对头了的呢?这是因为你按照能够整对的方法整的原因,
这个行得通的、能够整对头的方法,就叫做“道”。
懂了“道”,然后才能够越来越多的得到“德”,
这个就是“道德”。
老子“道德经”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修炼里面,一直讲修心,修什么?
就是修你那个不实事求是的心,不与自然保持和谐节奏的心。
比如,前面说的静坐,品茶、读书、练字,就是让心安静下来,通过这些东西把节奏调整到自然的节奏上,别让心一直都那么快速,不要总是想找个东西去满足你快速变化的渴望。

当你的心与自然的节奏符合,你的行为才能能融入到这样的真实世界之中,因而有所“德”。
就像开车,没有永远都快,也没有永远都慢,该快该慢是由道路决定的,你按照这个行得通的办法做了,你就能够安全回家,不按照这个行得通的办法做,而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就不一定能安全回家了。

那么治理国家、企业、家庭,在面对这个“道恒无名”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这个就是上面写的第32章和37章的内容了。
核心思想就一个字:“朴”。

我们再清理一下这个思绪:

由于“道恒无名”这个规律的存在,必然要导致“化而欲作”的结果,
有了“欲”的产生,会自动去寻找满足“欲”的东西,这是一个正常的需求过程,
需求与供给要有正确的对应关系,不能用错误的东西去满足,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东西呢?
就是“真实”。
真实是什么?
就是实事求是。

比方说,
产生了一个火的“欲”,
如果是生火做饭的“火欲”,就应该添柴浇油,让火持续的燃烧;
如果是房子着火的欲,就要用水去熄灭,而不是用油去满足继续燃烧的火“欲”。

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要做的,就是首先要搞清楚真实的情况,才能够拿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对策。
如果不实事求是,而是弄虚作假,搞欺骗、或者夸大、或者缩小,那么拿出来的解决办法就不符合真实的需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搞出更多的问题。

所以,
老子反复强调,不要因为这个“朴”是一个很小的不起眼的事情,而不重视,
反复强调,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朴”的概念,并且要用法律来强制执行。
所以说:
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12-27 02:34:42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12-27 02:49 编辑

  师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周易《地水师》,这个大卦周文王用一个字精炼概括,就叫“师”。
  师卦,上面是坤卦,下面是坎卦,这个就是“师”的现象。
  师的现象是这样的:(随便网上找的图,当然这个水流还可以艰难险阻一点,不一定这么柔和)
 (图不好贴,去这里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b9d600102valo.html)

  远远的眺望过去,在一望无垠的大地上,一条河流,蜿蜒曲折由远而近延伸过来。
  水流在这片大地上左冲右突,正在探索一条行得通的通道,
  一旦找到了这个蜿蜒曲折的水道,后面的水就跟着道路、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就能够通过这片阻挡的区域。
  这就是“师”的意境。


  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和开辟一个行得通的道路。二是,跟着这个道路前进。


  在无垠大地上,开辟出来的那个水道,水流源源不绝的跟上,就是水流之“师”,
  在知识的领域,开辟出来的那个通道,学生源源不绝的跟上,就是学习之“师”,
  在两军对垒的战场,开辟出来的那个通道,军队源源不绝的跟上,就是军队之“师”。
  在人生道路上,开辟出来的那些成功之道,君子源源不绝的跟上,就是人生之“师”。


  这就是《地水师》卦的真正含义。


  基于师卦的整体概念,处于六个不同层次的位置,它的处境是不同的:
  从下往上,一共六个层次,依次解释:


  第一层,
  这是一个阴爻,阴是柔性的,所以说:
  在未知的领域搞探索,开辟道路,软乎乎的、散漫的、无组织无纪律的可不行,这样很危险。
  第一层的这个阴爻,还有一个意境,它表明,前面的道路尚未开通,即将开通,或者说描述了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的探索未知区域的过程。
  周易是这么说的: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第二层,
  这个位置处于坎卦的核心,是坎卦的领导位置,又是阳刚之爻。整个师卦,都靠的是这个爻的勇猛拼搏而干出来的。纵观整个师卦,那是探索出来了道路的,没有被困住的,所以,不用害怕,勇敢的上,没有问题,走得通。
  虽然走的通,但是道路不是直线,必然是弯弯曲曲的,还需要经常给这个位置鼓鼓劲,打打气,周文王说“王三锡命”,就是三次鼓劲、打气。(三,这个意思不是多次,而就是三次。为什么?一个事物就是三个阶段,一个卦就是三爻。)


  为啥叫王三锡命?


  锡,是金之易,就是送慰劳品的意思。锡,不是我们现在元素周期表上面的那个金属名称,不要搞错了。


  2爻与5爻都是领导位置,5爻是大领导,2爻是小领导,下面的小干部是阳爻,积极肯干,上面的大领导是阴爻,帮不上忙,但是阴阳和谐,表示慰问和支持。


  在重重阻碍的困难之中,开辟出来一条行得通的道路,而且没有帮助,就靠自己,后面跟着的一大帮子人都帮不上忙,必须带着他们冲出困境,这是需要坚定的意志力、绝对聪明的智慧、有远大的志向,才能干出来的事情,所以说“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周易是这么说的: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第三层:
  走深山老林,前面一个人拿着砍刀一路砍杀,开辟出来一个道路,后面跟着的那个人,就是收拾这些植物尸体的,得把这些砍下来的东西挪开。他干的这个事情很重要、也很危险,但是功劳都是前面那个开路的人的。
  打仗也是这么回事,有可能就是拉着车子在后面搬运运尸体。
  举一反三。
  这个就是第三层这个位置的情况。
  周易是这么说的: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第四层:
  前面那个人把道路打扫干净了,后面的跟着走就是了,这个人最轻松。
  他的任务是保护第5爻的大领导的,是大领导的保镖,所以说叫“左次”,领导左边那个次要人物。不过这个人很老实(阴爻)懂规矩,所以说“未失常也”。
  周易是这么说的: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第五层:
  这个位置,就像是在茫茫荒原上看见了一只飞翔的鹰,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借这个现象,说一些鼓舞士气的话,给大家鼓劲、打气。对于站在这个位置的人来说,就像是一个国王,前面奋力拼杀开路的是他长大成人正是精力充沛的大儿子,大儿子后面跟着抬尸体的,是他的弟子们,国王看到这是多么悲壮的场景啊,于是感叹:怎么到了这个地步的啊!内心还是有点悲观的(第5爻是阴爻)。
       这里有个问题,周文王为什么说“田有禽”呢?
      看这个师卦的卦象,站在地5爻的位置,去看这个整个卦象,所看见的就是到处是平静的阴爻,在前方可见的地方(九二的位置)有一个阳爻,这个现象描绘成为一个景色,就是这样的:茫茫大地上看见一只雄鹰在飞翔一样。  
  周易是这么说的: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第六层:
  处在这个位置,就像是掉队的人了。前面那么艰苦拼杀,大部队也都走过去了,最后跟着的都是掉队的人。
  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意志坚定的人,虽然掉队了,但是不当逃兵,不当叛徒,坚定的跟着这个道理前进,这种人以后都是继承国家事业的栋梁。
  另一种是意志不坚定的人,对前途失去希望,退却了,当逃兵了。这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当逃兵的人都是不可重用的,所以说“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周易是这么说的: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12-27 14:42:44

金融攻击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金融攻击,
你把那个核心目标找出来,研究这个核心目标的所有链接关系,总会发现,任何庞然大物都由细微的结构组合而成的。
理清这里面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就能够找到一种如影随形的东西。
敲打此处,就知道彼处必然出现的动静。
你比那个庞然大物还了解他自己。

这个时候,要成全他、瓦解他、操控他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达到这个境界的高人,按照老子的形容是:
“微、渺、玄、达,深不可志”。
所有细微构造都透彻了解、
把看不见的细节都看的那么通透、
所有转换的的关键都弄的清清楚楚、
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它的一举一动都超不出你预料之中。
这么深、这么透,是根本无法用文字或语言能够表达清楚的。

所以,这种人绝对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的大杀器。

这种人有没有?
有,现在就有,
索罗斯写的《金融炼金术》,很多人读不懂,
这就是“微、渺、玄、达,深不可志”。本来就写不清的东西。
当然,像索罗斯这样的人才,我估计华夏神州也肯定是有的。
功成身退,事情办成了,历史上看不出他的痕迹,在表面上看起来的效果是“百姓皆谓:我自然”。

金融攻击,这样的事情是不是都是历史故事?
不是,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俄罗斯的货币与全球货币、石油、股票、粮食、战争、外交、气候、反腐、猎狐、物价、自贸港、高铁、一路一带,哪些是核心目标?怎么关联?
假设以美国为核心,他们的链式环节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极高的智慧、伟大的理想、伟大的道德。

所以,有志于此的青年,努力吧、上进把。
为爱民活国而奋斗。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12-27 14:57:02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12-27 14:58 编辑

tnq 发表于 2014-7-24 10: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得不太懂,有点玄学的味道!还是要赞一个!
道原,这个部分务必要深入理解,务必要懂。
这里面的道理,就是讲的世界的本质。

你可以以这样一个假设的方式去看:

世界最基本的物质是“太极子”,太极子充斥宇宙的一切之中,太极子的属性,就是道原所描述样子。
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把世界的本质研究透了。
按照现在的科技,在过1000年,也许能够求证到《道原》所说的道理。
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们这个华夏神州,它的历史,绝对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
道原里面说的东西,现在的人类都无法理解,那么我们老祖宗为什么把它描述的那么精确无误呢?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12-27 15:08:33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12-27 15:15 编辑

luo222380 发表于 2014-12-25 0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生能否这样理解,物质上满足欲求不足的“需求”。精神上消除欲求未满的“欲望”,俺社会经验经验缺乏, ...
先生能否这样理解,物质上满足欲求不足的“需求”。精神上消除欲求未满的“欲望”,俺社会经验经验缺乏,先生能在写文章的同时举例一些具体的案例,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能更好接受先生熏陶。

答:
这么理解:
无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 应该满足。而不是去压制这个需求。
但是满足需求要以正确解决问题为原则。
对需求的错误的满足,将导致更大的错误,
一旦导致需求永不能够满足,这就叫做“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是因为拿错误的东西去满足需求的原因。

朱熹说“存天理,去人欲”,这是压制人的需求,本身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所以说,朱熹及其宋儒思想,其实就是一个二百五思想。自宋以后,中华文化被他们断送了。

也正因为朱熹一伙宋儒思想的错误引导,把老子的学说、孔子的学说整变形了。
准确的说,
五四运动,打到的,是宋儒思想发展而来的儒家学说,该打烂,这些烂货祸害中华太久了。
就像玉石被石头裹起来一样,打烂的是石头,露出的是玉,这才是找到真货。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12-31 02:10:38

本帖最后由 一九合十 于 2014-12-31 02:16 编辑

共同致富不OK,共同提高才OK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OK与不OK,
巴适与不巴适,
恰当与不恰当,
妥善与不妥善,
摆得平与摆不平,
这个就是:
善与不善。
善=OK=巴适=恰当=妥善=摆得平
不善=不OK=不巴适=不恰当=不妥善=摆不平。

共同致富,好理解,就是大家都发财。
共同提高,不好理解。

啥叫共同提高?
提高,提高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提高的是看待问题的境界。
提高,提高的是思维的综合能力。
提高,是说,不仅仅会弄钱,会发财,而且会做人、会处事。

按住这头,那头又翘起来了,这个就是不善。
善,是一招下去,都按平了、都摆得平。不会因为解决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就冒出来。

所以说,提高,就是让你善、帮助你达到这样的一个境界:
能够OK、能够巴适、能够恰当、能够妥善、能够摆得平。

共同致富,就是不善;
共同提高就是善。
这句话不是我发明的,是老子说的。
《道德经》第27章,老子说:
“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第27章,前面列举了五个事情,来说明什么叫做“善”。(行动、言辞、计数、锁闭、结绳)
把“善”的概念讲清楚了,最后才得出怎么去“善人”这个结论:“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可见老子用心良苦。
就是怕以后的人错误的理解“善”的意思,一旦错误理解“善”,就根本无法理解老子的结论。
所以,不惜笔墨,反复列举,以说明什么叫“善”。
所以,我也学着,在前面啰嗦很久,反复说什么叫善。

善人之师,就摆得平,
善人之资,就摆不平。

就怕不理解“师”的意思,所以前面的博文专门写了“师”。

善人之师,毛主席在延安搞整风运动,这个就是“善人之师”。通过思想教育,带领大家共同提高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更多的人学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本事。
善人之资,就是之前都在搞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当然不是坏事,当然是要要的,但是老子就说了,这个不巴适,不是最好的,摆不平,按住了这头,就会翘起来那头。
要按照“善人之师”的方式,才能够摆得平。

tnq 发表于 2015-1-3 10:12:08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4-12-31 0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共同致富不OK,共同提高才OK

                                                                      ...

这个讲得好,说明了两代人的不是一个层次问题!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3 11:02:54

tnq 发表于 2015-1-3 1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讲得好,说明了两代人的不是一个层次问题!

早100年,把《道德经》认识到这个地步,大家的认识就好统一。
《道德经》做的,就是“善人之师”的事情。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3 13:10:23

《评先进不好,评破坏分子才好》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年底了,要评先进,怎么算先进?
大部分人都是做正确了的,极少数人做错了,所以整个事业才没有问题。
少数人做对了,那么大部分人就做错了,那么整个事业就走偏了?

瑞士机械表走的很准,
里面的内部结构很复杂,都是由大大小小的齿轮组合构成的,
走的精准,是里面的每个齿轮都守规矩的原因,
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
每个齿轮的旋转都必须是刚刚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必须是恰到好处的运转。

在这个机械表完成设计以后,里面的部件以及这些部件的定位就固定下来了。
要让它走的准,就由这里面的每个部件的运行情况来决定了。
不准确,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慢了,一个是快了,
每个齿轮,既不允许慢,也不允许快,
过快与过慢都是坏蛋。都要修理或者换掉。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每个人要做的事情,
做到位才是对的,
做多了,是错的,
做少了,也是错的。

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了,还不算,还帮别人做了很多事情,他们以为自己这样做就是对的,
其实是错误的,
你越界了。
别人该做的,你去做了,你破坏了规矩,
每个人,做好自己本来该做的,这就够了,
就像机械表上面的 齿轮,你这个齿轮,做了别的齿轮该做的事情,其实就已经出问题了,这个表就走不准了。

所以,
都知道,做事情没有做足,没有做到位是不对的,
其实,做多了,也是同样不对的。

所以,
欠缺和过度都是错误的。
恰当才是正确的。

我们评先进,是什么标准?
做了很多事,做了自己本分之外的事情,算不算先进?
我们评先进,如果鼓励大家都去越位,都去做超越本身该做的事情之外的事情,这个就是错误的。

所以,
先进,就是充分的、完全的、准确的、精确的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可是,
这就有问题了:
假如先进就那么几个,那么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事实上,大部分的人都做好了本职工作,因而才没有让整体的事业搞砸锅。

所以,我们应该去选出那些把事情搞砸锅的破坏分子。
应该去评后进,去评破坏规矩的破坏分子。

后进,破坏规矩有两种:
一种是欠缺:自己该做的没有做、该做好的没有做好;
一种是过份:做自己事,还去做人家的事。

这后一种人,最有欺骗性,把事情做过头,其实也是干坏事的一种。

当这个社会,
以做好本职为道德标准的时候,
整体的运行才能够是精准。

这个思想,才是实事求是的。
所以,老子说: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我们就是应该这样,
不断的选出做得不足和做过头的坏蛋,
不断的筛选出不实事求是的坏分子,
去批评,去教育,去打击,
让坏蛋越来越少,
让每个人知道,做好自己的本份,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7 23:38:18

得一的学问​  -《道德经》第39章深度解析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1、2、3、4、5、6、7、8、9、0​
这10个数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最大是0,最小也是0.​0这个数字,单独看,没有意义,添加到其他数字后面,它就让那个数字变成了最大。​10,20,...90。​这就是老子说的“故,致数,与无与”的道理。这个也是“一”的道理。​(故,致数,与无与 = 就数字而言,最大的数字,就是最少的那个)​
《道德经》第39章,老子讲“一”的道理,什么是“一”?​有高又有低,有贵又有賎,这就是“一”。​一,就是动态的平衡,就是孔子说的“中庸”。伸+缩 =“一”​涨+跌 =“一”​来+去 =“一”​高+低=“一”​阴+阳=“一”​正+负=“一”​公+母=“一”​男+女=“一”​进+出=“一”​收+放=“一”​奇+正=“一”​前+后=“一”​这种“一”的现象、“一”的概念到处都是,存在于一切之中。​所以,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得一以正天下。”​“其致之也”。所有得以存在的一切里面都有“一”。是啊,如果老天光出太阳不下雨,光下雨不出太阳,只有白天没有夜晚,只有夜晚没有白天,只有夏天没有冬天,这老天还让不让人活了啊?没有伸缩的这种“一”,稻谷的营养就输送不到植物的每个细胞,没有一缩一放的这种“一”,血液就无法输送,就要死人。没有阴阳的来回变化,地球也要报废,一切都毁掉了。
所以,老子提醒说,如果地位很高的人,你要再做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就失去了“一”了,“将恐蹶”,就像骑在马​上,本来跑的飞快,马再受惊,就要把你撩下来。摔下来很惨的。​​
懂了“一”的概念,就明白了,任何事情,任何事物,无论是做人、还是搞科学研究、做事,都要讲求一个“得一”的问题。
古时候的候王,把自己叫“孤”、“寡”、“不谷”(谷,是虚怀若谷的谷),老子就说,光是嘴上说说,可不行啊,要实际行动才行,你的位置最高,更要做抓好最底下百姓的工作啊。不要本末倒置啊。(候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賎之本与?非也。)​
普通人,也是这样,你要想真的变得尊贵,就得修炼自己的朴实。要想像玉石那么尊贵可爱,那么“禄禄若玉”,就得像石头那么朴实平凡,就得“珞珞若石”。​
正因为“万物得一以生”,就不难解释,那些被揪出来的坏蛋是怎么坏掉的、那些想出名想疯了的人搞稀奇古怪的事情了。例子很多,大家可以自由联想,不举例了。​
以上部分理解了,就明白《道德经》第39章说的是什么了。​​
为便于大家温习,粘贴如下:​(39)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一九合十 发表于 2015-1-8 00:08:15

明道如费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费,就像铁生锈的过程,一点一点的慢慢的腐蚀的,像水冲刷石头,以看不见的速度,改变着,不是没有变,而是视角和观察方式的问题。
  这是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本身就是以微积分的方式发生的缘故。
  人类愚昧的历史,直至光辉灿烂,都是费过来的。

  怎么办呢?
  就像开车,弄好当下的刹车油门方向盘就够了。路好也要走,不好也得走。
  刚才过去的美女也好,恶心也好,未来是啥也好,都不能成为当下分神的祸患。
  这个就是“无所驻而生其心”。
  就是一切从当下的实际出发。
  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研究易经的64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