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id
发表于 2012-5-15 23:13:31
youngcg 发表于 2012-5-15 2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GE 在制造业的地位和AT&T+BELL LAB 20多年前在通信业的地位相似, 但有了华为,差距就大为缩小,可以跟得上 ...
华为不是GE模式,IBM更像。
不过,无所谓了。
发改委从某种形式上像GE,领着大家打群架的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5 23:24:24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要小看美国实力,小看它是要倒霉的。据我们知道,美国的确有一些新玩意,只是不给我们看。
想起了99还是2000年的时候,西班牙陶瓷工业最后的杰作,玻璃马赛克,怎么被我们吃掉的事了,呵呵。。。
佛山某企业,弄人到展会上收集新产品的样品,然后自己分析成分、配方、工艺什么的。当时弄来西班牙人的杰作,玻璃马赛克,他们连夜加班干起来,大约2个月后,第一笔货,100多集装箱,已经到欧洲某海港了!
那个原创厂商,好像还在做前期宣传,没量产或者没规模上市呢。
那个负责COPY的工程师,老板给他年薪100万,一套别墅,配5个保镖,呵呵.....
---- 很多新东西,只要一展示出来,我们就能迅速三寨了,并能更大规模的量产、销售。
---- 现在的制造业,得益于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呵呵...
zateror
发表于 2012-5-15 23:26:14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5 2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0年前,我们看卡特彼勒,也是这感觉的!
现在工程机械领域,前三强全是我们的,而且,刚刚把欧洲的三强 ...
请看看GE再回来说吧。谈工程机械,看看核心的液压件是哪里生产的?
曼陀罗
发表于 2012-5-15 23:26:27
非常感谢忙总新文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5 23:26:37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5-15 1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国的化学公司在回流美国, 美国的页岩气使美国有原料方面的优势, 目前只比中东的成本高一点.
页岩气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汞对当地地下水源可能有很大的污染,这也是它在美国没法更大推广的主要原因。美国的页岩气的总成本折合是2人民币元/方,但是由于海外廉价天然气的冲击,整个美国天然气市场价只有1.5元/方,也就是说相对于美国的市场价格,页岩气确实是成本高昂。但是相对于中国,日本,德国的天然气市场价格来说,美国的页岩气如果出口将有利可图。这也是美国向中国推销页岩气技术的原因之一。
tianming208
发表于 2012-5-15 23:32:35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15: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信肯定有,光大不了解。
央企不太瞧得起单纯玩金融的。其实发改委也瞧不起单纯玩金融的。
忙总啊,国开行算不算单纯玩金融的啊?
二牛
发表于 2012-5-15 23:33:19
"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科研单位成为企业需求的服务提供者,不再支持没有企业需求的应用研究。"
忙总,这个如何实现啊?以后只有央企牵头进行应用研究?
西行漫记
发表于 2012-5-15 23:37:31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0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以前讨论过,德国得益于南欧寅吃卯粮带来的需求,导致的繁荣,但是难以为继了,后面需要他为以前的贪 ...
"现在不能让希腊完蛋,德国还没有做好资产配置的准备。"
有哪些迹象可以观察?
偶然
发表于 2012-5-15 23:37:44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5 2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页岩气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汞对当地地下水源可能有很大的污染,这也是它在美国没法更大推广 ...
汞???钻井、压裂过程中哪有用到汞的地方哦??随水平井大型分段压裂技术发展,美国页岩气产量是逐年上升的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5 23:41:59
squid 发表于 2012-5-15 23: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一重工难说厉害。
关键的液压零部件基本都是国外的。说高了他就一集成商,说低了,恩就不好说了。
液压,最厉害的是德国。
德国的机械基础工业,得益于他们的教育体系,他们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大约12岁,就分流了,一部分去上大学,另一部分,上技校。他们的技校,读个10年左右的,以后进工厂,最技工,因此,德国有最厉害的技工队伍。
对于这个模式,我们现在很难学,人心浮躁,都想挣快钱,年轻人不想进厂去做这种脏活累活重活。
但是,我们摸索出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模式,总体上比他们更有竞争力!
如操作加工中心、数控设备,德国要N个技工,每人管一台加工中心,编程、加工、检验,什么都能赶。
我们呢?一个“编程” +N个“操机”!一个编程的人,管N台加工中心的编程,N个操机的实际操作设备进行生产。
总体上来说,我们的人力成本比他们低多了!
再给10年时间,赶超德国不是什么大问题的,我们唯一需要的是时间积累。
squid
发表于 2012-5-15 23:47:35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5 2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液压,最厉害的是德国。
德国的机械基础工业,得益于他们的教育体系,他们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大约12 ...
没有得到你的逻辑。推理不了。
不过无所谓了。不讨论这个了。没意义。
喝茶聊天,说了就忘了。
squid
发表于 2012-5-15 23:52:37
二牛 发表于 2012-5-15 23: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科研单位成为企业需 ...
从这两年看,没有企业的牵头,很多项目是不能申请的。
自然科学基金除外。
973等最好也是以企业,国企牵头,好申请。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5 23:53:58
zateror 发表于 2012-5-15 2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看看GE再回来说吧。谈工程机械,看看核心的液压件是哪里生产的?
与之竞争外国的工程机械厂商,也不生产液压元器件吧?
你知道德国的液压怎么搞好的吗?
靠技工试出来的!偶们直接问过德国佬,人家说,没有公式去计算,没有图表可查,他们摸索出来的,就知道这么做最好!
他们吃的是时间积累,偶们要跟他们玩的是分析检验新技术,如三大件。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5 23:59:21
randy 发表于 2012-5-15 17: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刚刚参加完江苏省科技厅主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家培育的专题培训,内容框架和忙师说到类似,没又满师这个系统 ...
中国只有一个江苏,搞产业升级中国有江苏这种潜力的恐怕未必有第二个。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6 00:00:16
squid 发表于 2012-5-15 23: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得到你的逻辑。推理不了。
不过无所谓了。不讨论这个了。没意义。
你不在制造业,没有体会,理解不了,很正常呀。
这个论坛里,从事制造业的人不多,从这个帖子的回复和点评就明白了。
大多数人,来这里问忙总,都问不到点子上,呵呵。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6 00:03:11
偶然 发表于 2012-5-15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汞???钻井、压裂过程中哪有用到汞的地方哦??随水平井大型分段压裂技术发展,美国页岩气产量是逐年上 ...
记错了,主要是苯,对不起。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6 00:04:25
说起液压,当前我们的主要差距,是密封问题。
随着那些分析检测设备的普及,相信很快就不是问题了。
squid
发表于 2012-5-16 00:05:43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6 0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不在制造业,没有体会,理解不了,很正常呀。
这个论坛里,从事制造业的人不多,从这个帖子的回复和 ...
呵呵,我不在制造业...太晚了,早点休息吧。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6 00:08:03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1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公司的基础和储备,尤其是技术储备太雄厚了,自己战略不失误,内部凝聚力不瓦解,外面搞不死他。
其实,你已经说了,弄跨它的条件,呵呵。
人性是相通的。;P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6 00:14:30
squid 发表于 2012-5-16 0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我不在制造业...太晚了,早点休息吧。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和地域接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在两个制造业的行当干过,以我所在的小环境,绝对相信只要时间允许,赶英超美不是问题。但是在出差接触到的其他环境,就无法有这种乐观情绪了。
squid
发表于 2012-5-16 00:26:06
本帖最后由 squid 于 2012-5-16 00:31 编辑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6 00: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和地域接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在两个制造业的行当干过,以我所在的小环境, ...
机械出身。气动做过,液压做的少些。
个人对现在机械方面的问题,简单的说,当然也是片面的说,是公差问题 和 材料问题。
如果做积累,没有一套自己的知识管理方式,是积累不了的。中国不缺好师傅。
日本呆过几年,直观的感觉是积累管理很好。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6 00:32:21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6 00: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和地域接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在两个制造业的行当干过,以我所在的小环境, ...
在一个行业里干的时间长了,从一线生产销售人员做的高管、老板,才可能吃透这个行业里的道道。
很多东西,要真正经营一个企业,才有切身体会的。偶们打工的时候,经常问老板,为什么这样?他的回答很简单,等你当老板了就会明白,现在跟你说,你也理解不了,因为我想你这样的时候,也无法理解。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6 00:35:12
squid 发表于 2012-5-16 0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事先说,机械出身。气动做过,液压做的少些。
现在机械方面的问题,可以简单的说,当然也是片面的说, ...
就算是在同一行业,不同地域和公司感觉也会有很大差别。感觉您相对tangcoms,更接近搞研究,他更像是在一线工作,切合市场。其实他那种感觉,我曾经待过的那两个企业都有,就是虽然我们起点很低,但是我们干劲很足,发展速度很快,只要时间允许,赶超不是问题。但是,很显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让人有这种感觉。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6 00:42:35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6 0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一个行业里干的时间长了,从一线生产销售人员做的高管、老板,才可能吃透这个行业里的道道。
很多东 ...
真正的问题恐怕不是时间长,而是小环境不一样。你看来很幸运的处在一个就全国来说并不多见的小环境中。
5815
发表于 2012-5-16 00:44:00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15: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信肯定有,光大不了解。
央企不太瞧得起单纯玩金融的。其实发改委也瞧不起单纯玩金融的。
中信还瞧不起国内做技术的,唉,非得国外的做砸了再回头找国内擦屁股
不知道为什么
中冶就实际多了,也许是术业有专攻?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6 00:46:57
给正文来个狗尾续貂吧。
地方政府,在这个产业升级进程中,最需要最的,是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投资建设与当地主导产业配套的开放性分析检测实验中心和工艺分析中心。
很多地方有生产力中心这样的机构,可以改组、升级一下啦,该与时俱进了。
例如,河北永年县,做螺丝、标准件的集散地,当地政府应该搞标准件分析检验中心这样的开放平台,补贴,让当地企业无论拿个什么螺丝过去,都能很快的检测出各种性能参数,并帮助企业分析生产工艺。
说实话,好用的分析检测仪器、设备,通常很贵的,不是一般中小企业能买得起的。如机械行业的三大件,攒齐了,便宜的也要300万,贵的2000万!
PBS
发表于 2012-5-16 00:47:53
squid
发表于 2012-5-16 00:57:29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6 0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算是在同一行业,不同地域和公司感觉也会有很大差别。感觉您相对tangcoms,更接近搞研究,他更像是在一线 ...
是这样。我上一份工作是中科院的。
自己对于产品的理解是,系统工程,不但是工艺积累就能解决,涉及到其他学科领域,以及人文管理领域的问题更多。举例液压和气动说明,了解都不多,随意简单举例说下。
Festo 和SMC 虽然都是最好的气动品牌,但是设计思想的不一致,造成了产品性能的差异。FESTO出身德国木工机械厂,设计上安全余量多,耐用,FESTO标1MPa,加到1.5MPa也完好,日本作为后进,追求后发超越,商业成功,需要压低成本去竞争,所以如果SMC标1MPa,那最好老实点。
这种设计思想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产品品质。往大了,往玄乎了说就是文化氛围影响产品。比如国内已经有了很庞大的消费群里可以消费进口奶粉,国内的奶粉商却依然相互搞低价劣质路线。
回到,刚才的话题,工艺积累的问题。
积累需要有体制保障,小的比如知识管理模式,大的如知识产权,商业机密保护等法律支持。这个不是技术问题了。所以也是我说的,找不到tangcoms逻辑的地方。单单强调工人的能动性,是维持不了多久的。比如前段时间在英国某厂聊到过工艺参数优化,谈的东西和工人干劲毫无关系。和时间有关,但绝不是托付于时间。有一套解决方法。
有些晚了,得休息了。乱乱的说了很多。
5815
发表于 2012-5-16 00:59:23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1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公司的基础和储备,尤其是技术储备太雄厚了,自己战略不失误,内部凝聚力不瓦解,外面搞不死他。
忙总,弱弱的问一句,国内哪几个央企有望或者有志成为GE呢?
wolfgang
发表于 2012-5-16 01:14:01
squid 发表于 2012-5-16 0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这样。我上一份工作是中科院的。
自己对于产品的理解是,系统工程,不但是工艺积累就能解决,涉及到 ...
你这是标准的技术人员,而且是研究院或者大企业研究技术人员的思路,tangcoms其实更接近一个老板的思路,虽然这个老板不一定大。你和他的思路确实是不一样的,有本质的差异,出发点就不一样。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