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grim 发表于 2013-12-22 22:57:32

白沙 发表于 2013-12-14 2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网上最权威的数据是各地政府的统计年报,你认为那个很可信吗?
我告诉你一些事情:这次的突击审计只是到 ...

是在农村信用社贷的吗?

投机客 发表于 2013-12-22 23:12:14

本帖最后由 zy134 于 2013-12-22 23:13 编辑

秦暮楚 发表于 2013-12-22 14: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一米爬到1000米容易,从1000米爬到5000米就难了。现在通胀不低了!政府就是抱着无钱-印钱-通胀化解风险 ...
说有底大家意见很大哈:L

     目前的问题简单讲是前些年寅吃卯粮吃得狠,现在不够吃了,那大家都过紧日子吧。不过不能搞太急太狠,一点点来,比如本来一天一斤粮的,慢慢9两,8两......,其实退休年龄延长就是这么搞的,一年延一点,慢慢就适应了。当前迹象很明显,一条接一条禁令开始要求zf过紧日子了,老百姓也是得过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温和通胀,边拖边熬,这样国家就不会乱,这就是我指的底。
      粮票日子我当然不想过,不过真来了也就是熬,不熬难道还能去造反不成。
      话说,工资打白条还真有可能,师母以待吧,不争论。

投机客 发表于 2013-12-22 23:39:30

再说下有底的问题

现在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很少吧,还有不少吃得好穿得好,营养过剩,去医院一查都三高四高的,如果将来日子逐渐成了吃饱穿暖,真会去造反吗,我想不会,当然骂声肯定不小。只要守住底线,原来吃饱穿暖的还继续维持,国家就不会乱。在可预见的这些年,国家不可能乱,这个底我是有的(没有的随便砸砖)。接下来这几年,LD左右腾挪很痛苦,老百姓日子较紧巴,我觉得也是可能性很大的。
     总结成一句话:吃苦必须有、崩溃不可能。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3 00:02:21

zy134 发表于 2013-12-22 2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说下有底的问题

现在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很少吧,还有不少吃得好穿得好,营养过剩,去医院一查都三高 ...

不要去争论那些大而无当的话题,把精力花费在争论上泛泛而谈能解决问题吗?关键是实物生产不能出现大的滑坡,这是我在几个帖子里都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民生的底线必须保住。保住这个底线,个别人爱发牢骚让他发去就是了。
至于前面有朋友提到忙总关于东北国企改革的一些观点,我不否认从财务技术上有些企业确实能够救活,但是根本体制没有解决的话,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如果我们今天有些人仍旧抱持这种观念,那么在他们心目中三中全会的公报和决定压根就是两个荒唐的文件,可惜呀,这个国家不是由他们说了算。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3 00:03:57

pilgrim 发表于 2013-12-22 2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在农村信用社贷的吗?

应该是的,但我对我说的这句话不负任何责任。

zm8328 发表于 2013-12-23 08:51:50

顶楼主

最爱庞贝红 发表于 2013-12-23 21:06:57

说实话,很多人是期望政府真的改革的,真的像决定和公报里说的一样。可是,看到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很难相信还能推动改革的真正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不是还能改是个问题啊。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3 22:56:11

最爱庞贝红 发表于 2013-12-23 2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实话,很多人是期望政府真的改革的,真的像决定和公报里说的一样。可是,看到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很难相 ...

都在改革之中,凡不适应形势的多半要淘汰。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12:38:12

       提供一点最新的资料:本地的社会养老保险发放金额去年已经达到本地财政年度收入的25%,这个数字是确切的。算上医疗保险开支、教育、卫生、残疾人等开支,这些民生方面的开支能达到本地财政占比60%以上。
       当然,社保、医保等资金是专项运作,日常收支并不占地方财政资源,教育有教育附加(相当于一种税)部分收入,残疾人有残疾人社会抚养费(也是一种税)部分收入,应该说这些民生开支占地方财政日常运转的资金并不大。但是风险正在加大,一是地方财政的张力已经扩张到极限,就是说年初在安排开支预算的时候留下的机动空间几乎没有了,一些临时性开支也有财政压力。比如说给退休老人每年发放过节费的事情,这个开支就由地方财政走,而不是从社保基金走,这笔开支不算大,但是据透露,今年这笔开支是主要领导临时去借了开支的。试想一下,如果不能按期发放,社保中心、政府门口将会挤满抗议的老人。二是经济运行不景气,企业运作存在较大的压力,很多企业存在经营不下去的风险。一旦出面大面积倒闭风潮,财政收入会减少,失业劳动力会增加,社保缴费收入会减少,而社保硬性开支还将持续增长。社保的缺口一旦增大,唯一救援途径就是政府财政补助,在财政存在下行风险的状况下,压力可想而知。社保一日都不能停,一旦停下,将引起全社会的动乱。。。
       所以说保民生是基本工程,保民生的主要工作是保企业开工,保实物生产不出现大的滑坡,保社会基本就业不出现大的滑坡。。。
       再次提醒那些泛泛而谈的朋友,不当家不知茶米油盐贵,考虑问题一定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否则就是空对空导弹。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12:43:54

最爱庞贝红 发表于 2013-12-23 2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实话,很多人是期望政府真的改革的,真的像决定和公报里说的一样。可是,看到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很难相 ...

都在改哦。
临近年底,各个部门都在做明年的预算,从部门的角度讲,他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授权的监管、许可、审批等行政权力;再一个就是年度安排的各项业务专项经费。据我了解,今年很多部门的业务经费都在砍,一两百万以下的数字,财政可能都不跟你商量,直接砍掉了。。。但是也有经费增长的部门,这些部门主要集中在民生保障部门,就本地来说,残疾人的经费就比去年增长不少。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2-24 14:45:15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1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提供一点最新的资料:本地的社会养老保险发放金额去年已经达到本地财政年度收入的25%,这个数字是确 ...

白沙兄,你为何可以一方面明白稳字压倒一切,有对改革力度有信心(“凡不适应形势的多半要淘汰”)?

野骆驼 发表于 2013-12-24 15:27:16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2-24 14: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白沙兄,你为何可以一方面明白稳字压倒一切,有对改革力度有信心(“凡不适应形势的多半要淘汰”)?

稳,指的是社会就业以及民生;改革指的是政府机构的改革或者削减开支。应该是不矛盾的,个人理解。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2-24 16:00:28

本帖最后由 morningtiger 于 2013-12-24 16:01 编辑

野骆驼 发表于 2013-12-24 15:27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稳,指的是社会就业以及民生;改革指的是政府机构的改革或者削减开支。应该是不矛盾的,个人理解。

政府机构也包括就业啊。公务员日子没以前好过是一定的。现在连7.5%到7%都不敢,力度可想而知。

韵儿小白 发表于 2013-12-24 17:10:15

myj16 发表于 2013-12-20 15: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产权.城中村问题是阻碍房产税实施的重要障碍,这些房总不确权就无法收税,确权了以后改造成本就上天了…想 ...

确权应该是不可能的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17:14:25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2-24 14: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白沙兄,你为何可以一方面明白稳字压倒一切,有对改革力度有信心(“凡不适应形势的多半要淘汰”)?

这是唯一出路,不走这个路子会完蛋。

投机客 发表于 2013-12-24 17:21:55

本帖最后由 zy134 于 2013-12-24 17:27 编辑

       楼高了有点乱,我尝试梳理一下
       本贴最初是从地方债务思考到房产税,经过第一阶段的争论,温和通胀,房产税缓进等方式基本成共识,160楼白沙兄的总结后已不再争论这方面的问题了。目前第二阶段争论的焦点是对改革的乐观和悲观之争,正方是白沙兄为代表,观点是保民生是基本工程,保民生的主要工作是保企业开工,保实物生产不出现大的滑坡,保社会基本就业不出现大的滑坡。信心和决心最关键,操盘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反方是以morningtiger为代表,观点是为何可以一方面明白稳字压倒一切,又对改革力度有信心(“凡不适应形势的多半要淘汰”)。双方的共识是问题很严重,新的增长点才是大问题。房地产只是昨夜黄花,需要找到更加合适有效的增长途径。(注:红字都是原话)
       我认真读了白沙兄的观点,觉得白沙兄有些观点没展开,所以有些和morningtiger兄一样的疑问。
       一、白沙兄认为稳定很重要,这点我完全赞同,国家会稳定不会崩溃,这点我也赞同。
       二、改革是什么,形势是什么?这点白沙兄没展开讲,望兄详细说明一下,讨论才有基础。
       三、稳定后,信心决心最关键,操盘技术在其次。这点我觉得有点突兀,和兄商榷。
       我认为稳定不能证明改革就会成功。现在其实也稳定,胡温十年一直也维稳,但为什么现在还要改革,就是因为维稳措施不可持续。兄也同意房地产是昨日黄花,但房地产是目前稳定的基础,改革了房地产,何以稳定呢。保稳定就要保就业,就要保鸡的屁,保鸡的屁仅靠信心已被证明不可行了。上届保鸡的屁靠什么?靠的是房地产和放水,现在改革把它们力度逐渐往下改,那留下的缺口如何弥补呢?这点兄没有说明,还望白沙兄指教。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17:37:20

本帖最后由 白沙 于 2013-12-24 17:42 编辑

zy134 发表于 2013-12-24 17:21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高了有点乱,我尝试梳理一下
       本贴最初是从地方债务思考到房产税,经过第一阶段的争论,温 ...

       所谓总的形势判断与操作思路,就是习总在武汉讲话那三句话,民生是基础工程不能动摇,这是稳的根本。现在的维稳与前几年的维稳思路已经发生一些变化,现在是主动去采取一些措施,防止一些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过去的维稳相对就被动一些,出了事才考虑采取何种方案去应对,有各种应对预案,但是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手段。另两句话我一下子找不出来。
       至于改革是什么,形势是什么的问题,三中全会的公报和随后的决定其实已经有了很好的答案,只是大家没有仔细去体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打破利益垄断、打破权力寻租,让政府回归政府角色,让企业(包括国企、民企和外企)回归市场主体角色。政府放权,企业靠竞争力吃饭,这两点就是改革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至于新的增长点等问题,相信政府放权、破除垄断等一系列措施真正进入实施阶段以后,就会释放相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具体到西部开发等则是具体操作项目了。
       为什么说操盘技术在其次,是因为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再高明的政府官员和再睿智的智囊团队都无法预测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即使发现新情况,也做出了反应,但是政策还会有滞后性,三中全会两个文件实际上已经间接否定了发改委这种政府运作模式。今后政府主要做宏观规划和调控,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去调整,政府对市场的监控将侧重于市场失灵和影响国家整体利益等大问题上。

大神盘古 发表于 2013-12-24 17:43:12

本帖最后由 大神盘古 于 2013-12-25 09:23 编辑

发重了,删除。

大神盘古 发表于 2013-12-24 17:43:17

zy134 发表于 2013-12-24 17: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高了有点乱,我尝试梳理一下
       本贴最初是从地方债务思考到房产税,经过第一阶段的争论,温 ...

个人理解,上面的讨论中给出了思路:

温和通胀,并阻止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即房价不大跌,不大涨,将资金导向其他领域,这可能会造成生产生活物资价格上涨,所以,要保证足够的就业/生产/物资来抵消放水带来的影响。

简言之,把房地产孤立出来,这可能就是漠视态度的意思。

个人猜测,错了在我。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17:50:02

zy134 发表于 2013-12-24 17: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高了有点乱,我尝试梳理一下
       本贴最初是从地方债务思考到房产税,经过第一阶段的争论,温 ...

       至于房地产这块,笼统地讲了一句昨日黄花的评判。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是有基本规律的,他不是一夜兴起,也不会一夜消失,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有惯性。房地产业不可能再有发展,但是要让他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国家必须要提供适当的平台。房地产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畸形状态,当然是政府当年刻意引导的结果。为了消除这个恶果,需要再推出一些人为措施,如启动西部开发项目。但是新项目的规模将远远不如当年,很多小房地产商将吃不饱甚至没饭吃,这个过程中谁死谁活国家不会管了,让市场来决定。通过一段时间的淘汰,让建筑业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一个适宜的发展水平,至于这个水平是多少,我不知道,可能主要也是由市场来决定。

投机客 发表于 2013-12-24 17:57:36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17: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谓总的形势判断与操作思路,就是习总在武汉讲话那三句话,民生是基础工程不能动摇,这是稳的根 ...

“习总在武汉讲话那三句话,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打破利益垄断、打破权力寻租,让政府回归政府角色,让企业(包括国企、民企和外企)回归市场主体角色。政府放权,企业靠竞争力吃饭,这两点就是改革要实现的主要目标。”---这是说了。
      但忙总教导我们: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成功了。
      现在做了什么?出了公报,决定,还有些王八拳,比如抓老虎苍蝇,不让吃喝印挂历,领导办公室刨墙等等(当然,如果认为这是改革的一部分我也同意)。其它制度上的改革还真没看到,我觉得具体措施没那么快,也可能是我愚钝。

健恒 发表于 2013-12-24 18:00:08

这个宣讲视频涉及到了本贴子讨论的一些问题《18.3决定》对我们工作与生活的切实影响

投机客 发表于 2013-12-24 18:06:59

本帖最后由 zy134 于 2013-12-24 18:09 编辑

大神盘古 发表于 2013-12-24 17: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理解,上面的讨论中给出了思路:

温和通胀,并阻止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即房价不大跌,不大涨,将 ...
并阻止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即房价不大跌,不大涨,将资金导向其他领域,想法很好,但以前为什么 阻止不了呢?4 万亿当时cctv的砖家信誓旦旦不会有一分钱流入房地产,现在怎么样?以前阻止不了必然有阻力,这阻力现在怎么排除才是关键。

要保证足够的就业/生产/物资来抵消放水带来的影响,---现在是放水放出来的就业,就业本身就是放水的影响,它自己抵消自己?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2-24 18:33:26

zy134 发表于 2013-12-24 17:21
楼高了有点乱,我尝试梳理一下
       本贴最初是从地方债务思考到房产税,经过第一阶段的争论,温 ...

谢谢总结,我就把最近发小广告时候听来的回报一下,1,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关键,不加杠杆是中国梦。2,新增长点尚不明确。3,稳定预期非常关键,因而目标仍为7.5。4,自贸区内外的态度都是先上车再说,目的地吗,至少地方部门和外行的看法是呵呵。
听完后,我默默的系上鞋带。在发了一天小广告,被喂了一天雾后,5千米跑了27分22秒,居然最好成绩。别人有没有信心和我没关系,我只想确定我能坚持的更久。

冻雨 发表于 2013-12-24 18:33:51

房产税、遗产税是该征收了。
当食利阶层在社会财富中占有的份额大到一定程度,社会发展就停滞了。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挣的钱大多是交个这些吸血鬼的。

投机客 发表于 2013-12-24 18:33:56

本帖最后由 zy134 于 2013-12-24 18:52 编辑

提出这些疑问并不是否定三中全会的公报和决定,而是认为公报决定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但仅仅是第一步,决不能低估现有的阻力。如果不管目前的阻力,就不能有的放矢,就难于达到改革的目标。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19:59:43

本帖最后由 白沙 于 2013-12-24 20:02 编辑

在日志里找到习总那个原话了,叫做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我的理解是大政方针定下来以后就要保持恒定,不要轻易去变。而政府操作层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属于微观政策,这个要活,政府要放权,少干预。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意思我就不解释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20:15:12

zy134 发表于 2013-12-24 17: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习总在武汉讲话那三句话,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打破利益垄断、打破权力寻租,让政府回归政府角色,让企业( ...

毛主席说过:大政方针定下来以后,干部问题是关键。现在还在采取一些措施,预期明年人大会上会有一拨新的人事任免,很多具体设想的操刀要等明年三月以后才会有实质性进展,现在还在考虑人的问题。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20:22:10

zy134 发表于 2013-12-24 18: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并阻止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即房价不大跌,不大涨,将资金导向其他领域,想法很好,但以前为什么 阻止不了 ...

       以前为什么阻止不了资金流向房地产?是因为没有从源头上根本杜绝这个问题。政府官员对什么负责?他首先对他的官帽负责,官帽是拽在领导手上的,他就要对领导负责。而领导评价你有没有能力的一个主要评判标准是发展经济的能力,发展经济怎么样最容易出成果?那就是各项投资。我们现在不光是房地产问题突出,其实各项投资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由官员的利益驱动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干部政策出问题。当然,特殊阶段可能也需要这样的快速冲刺,如果认为快速冲刺有道理的话,现在就是调整消化阶段。

白沙 发表于 2013-12-24 20:31:47

本帖最后由 白沙 于 2013-12-24 20:37 编辑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2-24 18:33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总结,我就把最近发小广告时候听来的回报一下,1,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关键,不加杠杆是中国梦。2,新 ...

       投资当然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我以前虽然几次批判林毅夫,那是因为他在特殊的时间点讲那种话动机存在疑问,但是关于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投资需要把握好与消费的关系,投资本身也要控制好节奏的问题。这种关系的把握与节奏的控制,需要靠市场来掌控,国家今后主要做宏观政策和产业的引导,硬的行政手段要退出市场。我讲的投资是政府鼓励之下的投资,而林毅夫那个时候的一些言论明显有替4万亿辩护,并继续鼓吹政府投资的必要性,那是显然在误导高层。
       关于自贸区,看得确实有点云里雾里,不过我认为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在于干部问题,山雨欲来风满楼啊,有些人没心思去干事吧。
       至于你一再反对保具体增长目标的问题,我之前已经说过了,可能你过于纠结于这个问题了。你可以把这个7.5或者7看成是一个信心指数,能不能达到?我认为只要有信心就一定会达到。透露一点地方经济运作过程中的操作手段,比如我们投资了那么多电厂,电发出来是不能大量储存的,在电力消耗淡季的时候,怎么保持电厂的经济效益?办法是搞亮灯工程。希望看到这个案例的朋友们能理解这些文字的意思,不具体解释。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