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前途判断和转型升级思路
本帖最后由 wxmang 于 2012-5-15 12:28 编辑(可能是下届在制造业上的施政纲领。我做的一个看新闻要点,将就看看)
1、形势判断
(1)、由于刘易斯拐点到来,血汗工厂时代结束了。中国制造业基于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流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2)、欧美寅吃卯粮导致的欧债危机,是他们不得不从虚拟经济和服务业重回制造业,并省吃俭用。省吃俭用,导致低附加值制造业需求下降,欧美重回制造业,不但直接与我们产生原材物料能源市场的正面竞争,而且其提出的从“产业空心化”到“再工业化战略”是建立在持续创新基础上新的制造业再造的过程,巩固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这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出口模式、技术能力等提出了严峻挑战。所向披靡的山寨模式可能风光不再。
(3)、欧美正在通过“碳税”、劳工标准、社会责任等新规则来加强对国际产业竞争主导权的控制,这些新规则已成为削弱中国工业品出口竞争力、遏制中国崛起的有力武器。
(4)、中国的通胀压力将会长期存在,制造业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欧美为刺激经济大量发行货币,推动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长期趋势,使得中国必须在较长时期内面临通胀压力,在保增长保就业和控制通胀保稳定之间保持平衡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回旋余地有限,货币信贷政策取向在较多情况下会从紧,对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将产生长期影响,并形成一个基本趋势。
(5)、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一些新技术正在处于产业化突变的前夕,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领域的新技术产业化成为争夺的制高点,但是中国由于基础差,在面对欧美利用全球化生产组织优势,控制全球供应链体系,牢牢掌控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竞争态势时,稍有失误,就会被“低端锁定”,而且一旦被锁定,20、30年内都无法翻身。 形势严峻,危急。
2、机遇
(1)、走投无路就是新路
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出口受阻以及中国低附加值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变化,大打激化了面前中国制造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逼使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决心解决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例如,过于依赖两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的出口来拉动GDP,通过牺牲国民幸福和下一代生存环境来换取短暂的经济利益。现在对中国而言,增加创新投入,降低资源消耗,增强可持续发展已经不是政治任务,而是生存需要。
(2)、欧美重回制造业需要中国投资参与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造成了金融市场动荡,优质资产缩水,实业资本短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而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积极发掘国际产业投资机会,可以在量力而行、理性选择、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海外并购。(事实上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
(3)、欧美对新兴产业暂时失控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欧美无暇顾及一些新兴产业的控制,这将为中国赶超发展赢得宝贵时机。当前,以绿色、节能、环保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对中国持续发展尤为有利,中国可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把扶植新兴产业发展作为政策着力点,加快构建产业优势,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3、中国未来的制造业竞争优势构建
(1)、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结构将重新调整,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将萎缩,新兴产业已成为中国应对危机、提振经济、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中国对新兴产业的战略投资和扶持政策将改变全球的资源配置和竞争格局,改变我们与欧美的技术、经济力量乃至综合实力对比。
(2)、中国有可能实现赶超
中国多年的快速增长,不仅科技研发和整体产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还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以及有为新技术产业化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在少数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而且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因此,与历史上其他几次技术革命不同,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最小的一次。所以抓住机会,就很有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在制造业某些领域与其并驾齐驱,甚至赢得领先地位,实现赶超发展。
(3)、中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要依赖人才培育与技术创新培育体系建立
加大科研投入是必须的,但是健全技术创新培育体系更重要,保护创新,激励创新比投资更重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必需的,但是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一代产业工人大军更重要。中国毕竟是要靠制造业立国的。
4、突破方向(这一部分是照抄工信部的工作规划)
(1)、以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关键领域为重点
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重点工作清单,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成果转化。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科研单位成为企业需求的服务提供者,不再支持没有企业需求的应用研究。
完善制造业技术标准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下一步工作清单是: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
★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
★研制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
★完善一批重点领域产业链条;
★创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支持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产业联盟;
★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
★在10年内,把一些新兴产业培育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2)、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
推广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强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升。
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完善产业链条,突破相关瓶颈,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建立技术改造工作长效机制,落实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的相关配套政策,完善技术改造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
(3)、工业信息化
把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重点,加大对共性技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试点示范项目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强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深化应用,提高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加快应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及工程分析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为全社会“两化”融合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
通过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带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发展,增强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创新企业信息化推进机制,实施行业信息化服务工程,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体系。
(4)、节能降耗减排改造
加强工业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完善落后产能界定标准,坚决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任务。
全面提升企业节能节水管理水平。
在重点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加强重点行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自觉自律、持续改进的节能节水管理体系。
探索节能降耗减排新机制。
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节能新机制和新模式。
(5)、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提高工业品附加值
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为重点,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组织实施关键基础产品质量攻关计划,依靠技术进步带动品种开发与质量提升。
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推进品牌的多元化、系列化、差异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收购国外品牌。
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以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为重点,完善企业产品质量追溯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积极探索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6)、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破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性障碍,在汽车、钢铁、水泥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鼓励通过壮大主业、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资本运作等方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优势明显的大型企业集团。
提高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水平。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工艺、产品和服务、市场专业化水平,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建设。
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推进两个关键工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7)、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抓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支持中西部地区以现有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鼓励通过要素互换、合作兴办园区、企业联合协作,探索建设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
加强对热点行业项目布局的统筹规划。
综合考虑区域消费市场、运输半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调整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沙发 沙发 席地坐着看。 顶!收场。 支持一下,明天上分。 谢忙总新文。 《求是》连续刊载了苏波的关于制造业的两篇文章,这应该是高层共识。
我的问题是下一步的执行路径,是关注行业规划还是龙头企业的动作呢?
比如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有《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期间工作要点(试行)》,等等。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5-15 12: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求是》连续刊载了苏波的关于制造业的两篇文章,这应该是高层共识。
我的问题是下一步的执行路径,是关 ...
这个设想执行不能指望工信部,他们就是一个统计部门,还得靠央企的集团军作战。 新篇,好好看看。。。搬板凳前排就坐 人算不如天算。我的直觉告诉我,欧洲彻底要完蛋了,10年内。中国只要环境问题能刹住车,应该能一帆风顺。到时候就真的只有中美二国了。 领导不搞仙人跳还差不多!
08年危机以来,N大产业振兴计划,喊了一堆口号,然后就没下文鸟!
实施细则没见到,教育改革 & 技工培训,没见到!{:soso_e127:}
美国的化学公司在回流美国, 美国的页岩气使美国有原料方面的优势, 目前只比中东的成本高一点.
The U.S. chemical industry’s chances against China looked dim in 2006 when Lanxess took apart a hydrazine plant in Texas, put the pieces on a ship, and sent it all to China, where the plant was reassembled and reopened. At the time, Lanxess said demand for the chemical was shrinking in the U.S. but growing at double-digit rates in China.
The industry’s prospects look a lot sunnier today, thanks in large part to low-cost raw materials extracted from shale formations. And a new survey by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 suggests that things could get even better as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that were sent to China come back to the U.S.
More than a third of U.S.-based manufacturing executives at companies with annual sales greater than $1 billion are considering bringing production back to the U.S. from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Conducted with decisionmakers at 106 companies across a range of industries, the survey found that factors such as labor costs, product quality, ease of doing business, and proximity to customers are behind the consideration to come home, a phenomenon that BCG calls reshoring.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earlier BCG findings on changes in economics that are starting to favor the manufacture of certain goods in the U.S. In reports published in August 2011 and March 2012, BCG partner Michael Zinser and colleagues documented the decline of China’s once-enormous cost advantage as an exporter to the U.S.
In 2000, they found, Chinese factory workers earned a mere 3% of their U.S. counterparts’ wages. But by 2015, workers in China’s main high-tech manufacturing region will be earning around 25% of what U.S. workers earn in low-cost states. Take much higher U.S. worker productivity into account, and Chinese labor costs are 60% or more of U.S. costs, BCG calculates.
The industries closest to the “tipping point” for moving back to the U.S. include rubber and plastic goods, industrial machinery,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The chemical industry isn’t considered close to returning mostly because, Lanxess aside, it didn’t move offshore to an appreciable extent.
Still, reshoring is likely to benefit the U.S. chemical industry. Although BCG has yet to dig into the secondary effects of reshoring, Zinser tells C&EN that the return of chemical-consuming companies to U.S. shores should work to the industry’s benefit. “For the same reasons that we are seeing the tipping point, someday these companies may be looking for the cost advantage of suppliers that are close to home,” he says.
Among the examples of reshoring documented in BCG’s research is Coleman’s decision to move production of its 16-qt wheeled plastic coolers from China to Wichita, Kan., owing to rising Chinese manufacturing and shipping costs.
Other companies are building facilities in the U.S. that in the past they might have sited in China or elsewhere overseas. Last month, for instance, Michelin announced it will spend $750 million to build an Earthmover tire plant in Anderson, S.C. Thus, although Lanxess is not likely to bring its hydrazine plant back from China, it still runs a large synthetic rubber plant in Texas for which Michelin’s new U.S. tire factory could soon be a customer.
媒体上都是白领、金领、老板,感情天朝不需要技工了?
年轻人的眼珠子都长在天上的,产业升级,谁去卖命? 真给力,估计在过十年我们就能和米帝的部分核心战斗力一较高下。无比期待那种冲击力啊。
坚韧不拔,坚韧不拔,憋了快200年了。 中国的管理、组织运营力也需要跟上哦。。。 中国的管理、组织运营力也需要跟上哦。。。 嗯,有挑战,更有机遇。看中国能否把握住了。 slyypp 发表于 2012-5-15 13: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算不如天算。我的直觉告诉我,欧洲彻底要完蛋了,10年内。中国只要环境问题能刹住车,应该能一帆风顺。到 ...
茶友何以如此大胆的肯定欧洲已经彻底要完蛋了。我觉得欧洲虽然是个没落贵族,想“再工业化”比较困难,但欧洲还是有些干货的。中国制造业面对这些变动(例如欧美的再工业化),有巨大的挑战,更有巨大的机遇。我不敢肯定的是中国制造业在这个过程中能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从资本的意愿来说,欧美重回传统制造业,应该是困难重重吧?谁会来投资欧美的传统制造业,回流估计也只能是有选择的回流 原来人性本恶 发表于 2012-5-15 15: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资本的意愿来说,欧美重回传统制造业,应该是困难重重吧?谁会来投资欧美的传统制造业,回流估计也只能是 ...
他不是传统制造业,而是升级制造业。当然是什么,美国人现在也不知道。反正肯定不是中国目前的强项。 slyypp 发表于 2012-5-15 13: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算不如天算。我的直觉告诉我,欧洲彻底要完蛋了,10年内。中国只要环境问题能刹住车,应该能一帆风顺。到 ...
欧洲还早得很。希腊完蛋,还得等西班牙,意大利完蛋,才能散伙。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15 1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领导不搞仙人跳还差不多!
08年危机以来,N大产业振兴计划,喊了一堆口号,然后就没下文鸟!
需要执行队伍,部委不能指望,都是仰望星空流派的,只能指望央企。这几年大量央企的中央研究院有的还是整合的不错的。 scorpiogs 发表于 2012-5-15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给力,估计在过十年我们就能和米帝的部分核心战斗力一较高下。无比期待那种冲击力啊。
坚韧不拔,坚韧 ...
需要时间,这个无法着急。 般若 发表于 2012-5-15 14: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的管理、组织运营力也需要跟上哦。。。
我们组织动员能力没话说,精耕细作有很大问题。 1 要全球招募高端人才,不惜血本,罗其英雄,则敌国穷;
2 要扶植领军企业,不惜血本,不按市场出牌,用雄厚的国家资本做后盾,耗死潜在竞争对手;
3 要强化制造业升级,完善产业链,把基础打造的更坚实;
4 要不择手段圈地消费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决不让对手占有,饿死竞争对手;
现在谁还死抱着公平竞争不放谁就是白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疾足高材者得焉,成王败寇之际,谁还管你流氓不流氓! 那部委是在帮忙多呢,还是扯后腿多。 wxmang 发表于 2012-5-15 15: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欧洲还早得很。希腊完蛋,还得等西班牙,意大利完蛋,才能散伙。
所以可以倒推,希腊完蛋不了。大家一起耗下去。 股民王小二 发表于 2012-5-15 15: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 要全球招募高端人才,不惜血本,罗其英雄,则敌国穷;
2 要扶植领军企业,不惜血本,不按市场出牌,用雄 ...
央企就想这么干,或者正在部分这么干。 极乐鸟 发表于 2012-5-15 15: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部委是在帮忙多呢,还是扯后腿多。
总的来说,我觉得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的作用比较正面,其他部委找麻烦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