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29 14:13:58

谈谈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本帖最后由 种植园土 于 2013-4-29 14:19 编辑

本文源于范进中举兄《救火队成型-中国版本的08火山在前面了》抛了几块珠玉在前,本人毫不浪漫地丢了几块数据板砖回去。现在把这些板砖堆砌在一起,居然也垒成了一个建筑。欢迎大家继续拍砖,把它堆得更高些,不必在于它是否歪七扭八----名家设计的高楼大厦和村夫搭建的猪圈鸡舍都毫无争议地属于建筑。

1. 两条道路

西方无时无刻不想做空中国,但做空中国谈何容易。

2012年底,中国的中央政府仅欠债8万亿人民币,仅占GDP 15%,而财政赤字水平仅占GDP 1.6%。而且中国贸易仍在积累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3.3万亿美元。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平均达到12.2%,银行业利润高达1.24万亿人民币/年。中国在2011年G20峰会上正式承诺在全球首批推行BASEL III协议,且中国版本BASEL III比巴塞尔银行监管协会的官方版本要求更高。做空这样一个国家,可能吗?

然而,在可爱的温相领导下,经过几年政府引导的经济刺激计划(以下称为天魔大法),中国的确出现了一个极大的弱点:地方的债务问题。地方债务问题是金融问题(影子银行),是结构问题(从实业经济向高利贷经济转化),是消费问题(一方面房奴们无力消费,另外一方面郭美美们狂买外国奢侈品),是政治问题(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均衡问题)。所以毫不奇怪,华尔街的苍蝇们早已盯上了蛋壳上裂缝,所谓“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最近成为一个全球热炒的话题一点也不奇怪。

对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而言,这不是一个内债问题,也不是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发展不均衡问题,而是一个十分走向拉美化的问题。

什么是拉美化?拉美化的4大特点:(1)贫富极度分化;(2)政府债台高筑,被迫向外资出售核心资产;(3)金融高利贷化,营商环境恶化,产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或投机资本,进而去工业化;(4)大量资本外逃,国际收支恶化。这几个现象都或多或少在中国有苗头出现了。每天微博上的呱噪--那些美帝控制的僵尸和肉鸡们所发出的海妖蛊惑--更是昭示着我们和拉美化前景是多么尽在咫尺。

(2) 为何欠债?欠债多少?

自朱相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承担了大部分事权,但分得了少部分税收收入。而且《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出现财政赤字,一般不得发行债券,如果一定要发,也只能财政部代为发行。理论上,地方的财用不足,只能依靠中央的返还转移支出。但地方对返还转移支出并不满意,一是因为中央仍对这些转移支出项下的资金流向有一定控制权(2012年约4.5万亿人民币,其中2万亿是专项资金),二是因为即便有大量返还转移支出,地方政府仍有大量不足部分,尤其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项目资金严重不足。这些只要靠"非法"欠债解决

地方欠债可以追溯到90年代,但在2008年之前,因为不合规,规模是很有限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随后中国启动所谓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但这个“4万亿”叫法很不科学,它涉及项目的总规模累计至今何止4万亿!40万亿都打不住,且至今仍在膨胀。今日看来,这个“4万亿”不过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把地方欠债从不合规,提升至准合规的地位。自此之后,加速膨胀,什么途径的钱都敢借,至今已无人知晓具体余额多少,只能估计如下。


地方政府的欠债有三个类型:

(I)白色途径。
2009-2010年,地方融资平台共借银行贷款约9.3万亿。这些钱自2010年末起,余额大致维持如此水平,既不增也不减。不增,是因为银监会绝不允许再贷;不减,是因为地方政府根本还不起,只能借新还旧。这部分贷款利息大概在6.5%-7%/年左右。

另外还有大约1.8万亿发改委批准的各种债券,其中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共1.44万亿。这部分票面利息成本约7%,但市场实际收益率根据资金紧张而定。典型的城投债实际收益率一般在9%-10%/年。

这两部分在一起大概11.1万亿。这部分是置于国家严格监管之下的地方债务,故称白色途径。


(II)灰色途径。
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口径,社会融资总额(TOTAL SOCIAL FINANCING, TSF即某段时间内金融部门对非金融部门提供融资的总额),除了银行贷款和股市融资之外,还有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债券发行。

这个统计数字是很有道理的,它剔除了因融资结构不同而造成了重复计算,所以基本上是“干货”。比如2012年底,银行理财余额为7.6万亿,但银行理财与信托贷款有2万亿明的重复(比如银信合作),有不知具体比例的暗的重复(比如信托受益权回购)。银行理财和券商资产管理约有1.6万亿的重复,这些钱许多投资了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西方最近热炒“银行理财”所造成的“影子银行”风险如何。其实完全没抓住核心问题。银行理财总额作为表外业务,总额不足银行业表内资产130万亿的6%,约占银行贷款余额11%,坏掉一半,凭中国银行业1年1.24万亿的利润,3年也消化掉了。

然而,银行理财仅仅是冰山一角。参照人民银行的TSF口径,到2012年底,中国的影子银行活动至少造成了以下“干货”影响:


a. 信托贷款7.5万亿。明着利息在10-12%左右,暗地里多少不知道。
b.委托贷款,6万亿左右。这部分钱就是合法化的企业对企业信贷。比如,国企从银行7%贷款,然后化妆一番,明着10-15%贷出去,国企高管暗地里加多少码不知道。同理,上市公司可以把从股市融资再贷出去,但上市公司融资成本本来就高,这样干的不算太多,仍然以国企贷款套利差为主。
c.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总额最保守估计也有6.5万亿。在江浙(开票)、河南(买票)这些区域,未贴现和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总额,比其余信贷业务加一起仅仅低一点点。这里解释一下,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计入信贷规模,未贴现的,属于表外业务。温州危机,一半出问题的债务是有未贴现汇票背景的。

以上三种融资方式2012年底余额已有20万亿,而且在以每年50-70%的速度狂增。这全是干货,不算地下钱庄,不算民间融资,也不算7.6万亿银行理财、7万亿保险的钱、3.5万亿证券公司的理财业务。

这20万亿属于灰色地带的钱。按半数流入地方政府,估计在10万亿左右。

(III)褐色途径


地方政府还玩霸王硬上弓。所谓霸王硬上弓就是不论融资是否可以落实,先把项目生米做成熟饭。在报批环节,往往把巨型项目分解为小项目先启动,甚至不报批先启动。在执行环节,采用BUILD-TRANSFER等延期付款模式,这就相对于增加了一层杠杆。

举个例子,深圳地铁3期工程投资600亿,有480亿金额是BT的。也就是说,政府借到120亿(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券等)就完事了,剩下480亿由承包商去解决。这意味着本来就很高的地方融资平台杠杆,再套上一个1:4的杠杆。政府融资平台的的负债只显示120亿。BT项目的融资成本在12%-25%/年之间。

有兴趣的看官可以搜一下现在有多少城市在上BUILD-TRANSFER项目。这些项目都有地方政府正式回购承诺的,许多是有地方政府财政担保的。


上述白色债务11.2万亿,灰色债务约10万亿,共21万亿。

如果褐色债务与前两者之和为1:1杠杆,则地方政府总负债应在42万亿左右,中央加地方政府总债务应在50万亿,占GDP的94%,已远远超出60%的安全线。

如果褐色债务与前两者之和为1:4杠杆,则地方政府总负债应在105万亿左右,中央加地方政府总债务应在113万亿,占GDP的213%。当然,这个是极端设想。深圳这样的富裕地区,作为重点项目的地铁才能玩到1:4的杠杆,其余地方政府是没有这样能量的。

总之,地方政府总负债42万亿应当是相当保守的估计。


如果哪位看官觉得危言耸听了,不妨去看看国家统计局数字,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多少?一年完成实际投资37.5万亿!这背后该有多少万亿的项目在规划中啊!地方政府已经玩了5年天魔大法了,屁股后面仅欠42万亿那是保守得不能再保守的计算了。

(3)谁来还债?


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多少?2011年达到峰值,3万多亿,2012年下跌到2万多亿。假如土地储备还能再卖5年(其实没有意义,因为土地储备已经全部抵押出去了,卖的钱也是债主的),也就是十几万亿。但每年利息按10%计算(银行贷款6.5%、发改委批准的债券7%,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其它灰色途径10%,褐色途径12%加权平均计算。这个计算是桌面上的利率,不包含转让桌底利益时戴的“帽子”),就有4.2万亿利息支出。5年静态利息支出21万亿,就超过将来全部卖地收入。

目前的财税体系下,地方政府如果没有卖地收入,即使有中央政府转移支出,赤字也是必然的。这意味着现在的债,地方政府已经永远也还不起了,只能走借新债还旧债的道路。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债务利息很高,比希腊债务的利息都高,在全球绝对属于高利贷。中国央行并不象美日央行那样注意保护政府债务免予高昂的利息支出。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小强给出城镇化道路的答案。其实执行不了。原因很简单,没有财力了!中国政府财力不是无限的吗?不是可以印票子吗?


答案是否!即使以中国政府之强大,也扛不住连续把国家的财富投入到不产出或投资回报过低的项目中去。在农村花数以十万亿计的资金拆猪圈,拆农舍,把农民逼成吃喝嫖赌的无业流民,然后把农田改成富人们开海天盛筵、无遮大会的私密山庄,然后全国人民为此付出数以万亿的利息,还得忍受粮食减产的匮乏,这是蠢得不能再蠢的贴本买卖,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现在,财富正在以利息的方式,每年转移4万亿到各种势力那里,中国的外国的,敌对的友好的。国有企业在坐享高利贷,私人企业家在变成职业赌徒,这是拉美化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逼中央政府为地方政府买单,然后出售国有资产弥补债务,这是拉美化的第二步。


第三步是制造金融风暴,导致制造业毁灭,去工业化,资本要么外逃,要么高利贷化,这是最后一步,以毁掉中国的外汇储备为标志。中国的左派如张宏良们不懂经济,整天指责外汇储备过高。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这3.3万亿外汇储备的保护,中国经济有多脆弱。这3.3万亿固然是实体经济的损失,人民福利的损失,但也是与美国在金融方面同归于尽的炸药包。去除了它,我们在金融方面近乎是没有保护手段的,所谓的人民币互换完全是笑话。


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中国在繁荣强大的美丽光环中一个致命的弱点已经出现了。这个弱点是朱相的继承人搞出来的。它不是4万亿,而是42万亿。


现在明白中国股市为何跌跌不休了吧?一方面,人家将来要低价收购你的国企,炒高了怎么办?另外一方面,地方政府借钱这么多,把利息炒这么高,股市怎么赚钱?2013年初银根松动一点,股市不是灿烂了400点吗?可惜地方债仍在膨胀,资金面永远紧张,股市又在跌了。


(4)应对措施


地方政府的债务是内债。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任何对人民币的狙击都可以应对,甚至免除中国贬值货币促进出口的政治压力。所以中国的地方债危机不会演化成希腊式的危机。

眼下,核心在于两点:I. 控制总额:刹住地方债利用影子银行盲目扩张的趋势;II. 控制利息支出:把需要重点保护的地方项目划入白色圈子。对于I,正在紧急叫停各种新增BT项目,对于II,发改委正在增大地方政府发债的额度。

然而,整顿地方债务却不仅涉及中国的利益。外国资本在中国已渗透得太深太深,与之勾结的买办集团在房地产泡沫以及地方政府滥上项目的狂潮中获取了太大的经济利益。仅仅在利息支出一项,想动每年输送4万亿高息的利益链,谈何容易--红会尚且动不了一个郭美美,谁能斩断这么一个庞大的利息链。

然而不动这个利益链,中国就只能一步步滑向拉美化的深渊。

ccaaatt 发表于 2013-4-29 14:48:43

深圳地铁三期才刚刚开始修建,作为目前地方债得例子似乎不够强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29 14:54:12

ccaaatt 发表于 2013-4-29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深圳地铁三期才刚刚开始修建,作为目前地方债得例子似乎不够强

刚刚完成的5号线杠杆1:1,钱花完了,III期杠杆变1:4.

ccaaatt 发表于 2013-4-29 15:07:13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29 14: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刚刚完成的5号线杠杆1:1,钱花完了,III期杠杆变1:4.

是5条线,不是5号线

我的金融知识有限,所以只能说些外围的。
参访团。

行与知 发表于 2013-4-29 16:00:40

不懂金融,但是只知道国内的钱不管哪里来的,都好说投到实体上去了。就是怕这些实体空置,赚不了钱....

星欲稀 发表于 2013-4-29 16:05:42

如果哪位看官觉得危言耸听了,不妨去看看国家统计局数字,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多少?一年完成实际投资37.5万亿!这背后该有多少万亿的项目在规划中啊!地方政府已经玩了5年天魔大法了,屁股后面仅欠42万亿那是保守得不能再保守的计算了。

其中多少是政府性投资有待商议,按照最新数据显示,60-65%左右的固定投资是来自民间的。

李少白 发表于 2013-4-29 17:01:13

"如果褐色债务与前两者之和为1:4杠杆",不知老兄这部分如何估算的.

现在BT回购的项目确实很多,但除一线城市和发达的省会城市重点项目外(有银行或大型国企的强担保),其它融资规模都都在10个亿以内,而且如果只有地方政府的财政担保是不敢做的,因为摆明了项目收益覆盖不了,他财政打死也没钱还,我的感觉是这部分增量在快速下降;银行往往是给了授信但没钱放。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29 18:19:19

李少白 发表于 2013-4-29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褐色债务与前两者之和为1:4杠杆",不知老兄这部分如何估算的.

现在BT回购的项目确实很多,但除一线 ...

地方融资平台能从银行贷款的时候一般谁也不用BT。用了BT模式,不光利息高,项目的价格也变得虚高,对地方将来的财政压力很大。

银行的授信也分虚实。有时候不过是碍于地方情面出封信,就象你说的,压根没有额度可贷,也从来没准备去贷款。银行为地方政府BT项目强担保的情形恐怕极为个别。

但银行2010年就开始停止对融资平台增加贷款,发债规模也不够,然后就开始找影子银行,但影子银行也不能保障全部资金需求,就开始用BT模式在影子银行上面套杠杆。从轨道交通,桥梁,公路到保障房乃至园林工程、医院,到处都是。地铁项目的单个规模最大,比如上月成都的BT地铁项目就有300亿,深圳3期3条线600亿。全国28个城市有地铁,很多都考虑BT。保障房中冶一家就拿了1000万平米的BT,单个地方保障房BT金额可以达到80多亿。至于10-40亿规模的城郊快速路BT项目,简直数不胜数。

所以财政部和发改委、人行、银监会联合发文(463文),要整顿融资平台,其中光BT项目就占了两大条内容。

那个1:4杠杆是极端情况,不必管它。我的估算是按1:1走的。

提到BT以及延期支付,我的意思是说,银行贷款、债券、影子银行加一起仍不足以反映地方负债全貌。地方低息借到1块钱,然后高息借1块钱,但让承包商再垫付2块钱的项目费用,那地方的负债就不是2块钱,而是1+1+2=4块钱。

李少白 发表于 2013-4-29 18:58:53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29 1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地方融资平台能从银行贷款的时候一般谁也不用BT。用了BT模式,不光利息高,项目的价格也变得虚高,对地方 ...

谢谢回复. 我的感觉是资金量大的一是地铁,二是路.地铁规模太大,除上海真能盈利外其它的全靠政府信用,所以没强担保真的不敢做,如果不是一线城市银行和国企业不敢出这个担保.路的漏洞就多了,很多其实收益非常不好,投资又大,作为代建方一般也不敢垫资太猛,所以463下来后影响还是很大的.

保障房最部靠谱,一般都是用土地出让来还债,但小地方的地一是不值钱,二是很多根本没走招牌挂,也不敢放的.所以这部分都是带着其他地产项目来做,说来说去钱最后又绕回了地产.

个人感觉地产风险才大,超过了地方债,让人揪心.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29 21:38:57

李少白 发表于 2013-4-29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回复. 我的感觉是资金量大的一是地铁,二是路.地铁规模太大,除上海真能盈利外其它的全靠政府信用,所以 ...

保障房是最没风险的,一是象你所说,有地有房在手,不担心。二是因为这是小强主抓的事,起码本届中央政府会兜底。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29 21:39:01

李少白 发表于 2013-4-29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回复. 我的感觉是资金量大的一是地铁,二是路.地铁规模太大,除上海真能盈利外其它的全靠政府信用,所以 ...

保障房是最没风险的,一是象你所说,有地有房在手,不担心。二是因为这是小强主抓的事,起码本届中央政府会兜底。

李少白 发表于 2013-4-29 22:04:53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29 21: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保障房是最没风险的,一是象你所说,有地有房在手,不担心。二是因为这是小强主抓的事,起码本届中央政府 ...

我指的是经营性地产项目,量太大了,很多债务都是它来撑.

我思故你在 发表于 2013-4-29 22:10:47

尾大不掉之势。

ssun1cn 发表于 2013-4-29 22:22:27

所以现在一方面到处都在喊做空RMB的事情,另外就是现在疯狂抢黄金,因为通胀从来就不是个问题,而是个什么时候会爆发的问题,只是现在这个局面下,利滚利和借新还旧导致市场上资金极度匮乏,但是m2又不断增长,这个问题最后会怎么解决还真无法想象,还有城镇化,这个事情我很担心未来解套会以粮食价格暴涨的形式,我去安徽一个比较富裕的小镇,说是要建设300栋房子,把宅基地解放出来,算算土地面积确实多出出来了,但是这些地要重新投入农业生产又是很长的周期,而且以现在农产品价格根本不可能覆盖之前投入,这个循环会怎么走目前真无法想象。

自然的风吹来 发表于 2013-4-29 23:32:17

ssun1cn 发表于 2013-4-29 22: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现在一方面到处都在喊做空RMB的事情,另外就是现在疯狂抢黄金,因为通胀从来就不是个问题,而是个什么时 ...

ss好像去过几次安徽了嘛,去的都是宣城?

宅基地复耕一下子并不能种庄稼,M2搞到了100多万亿了,这么贵的黄金大妈们都抢购,包括我种地一辈子的父母都说,叫我赶紧把房子买了算了,底层大众包裹广大农民含不识字的,都认为钱越来越不值钱,通胀这种专用用词农民们不知道,但是现在人人只知道人民币越来越毛和不信任。

上下左右 发表于 2013-4-29 23:42:01

给力!
应该还有一项或有负债,就是担保债务。这几年用真金白银“腾出的笼子”,换来的大多是“空口袋的小鸟”,孵化期套用政府信用担保也成促转型优服务的举措了!
土地收益这块。如能买到指标自然收益有多点(以前都是互相购买指标予以调剂的)。如仅通过存量土地拆迁,则挂牌出让的增值收益扣除集中的规费,大多数平衡不了整理成本利息支出(商品房销售价下调,购买人多数还较为容易接受,顶多折腾几次罢了!安置补偿价下调,还不得一批人来拼命,更幌论土地出让了)。正如所言。现在地方政府苦逼着卖地,多数是给各放贷主干的活。
债务期限问题也大。“借短投长”借了新债也只能作为“在途资金”不停地转。得利的又是融资链的上游单位。

去年财政部银监会联合发文《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是不是一个信号?请指教!
另外“对于II,发改委正在增大地方政府发债的额度”目前进行到哪一步了?

如果银行不继续填钱(所谓的白色途径:银行贷款集中在2009-2010;而灰色途径:信托、委托、承兑主要集中在2012年,是银行那门堵后的必然选择。为此增加了巨大的融资成本。滋生了一批高利融资产业链的食利层)。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就如堰塞湖。。。。

上下左右 发表于 2013-4-29 23:52:20

“国家决定企业和个人取得地方政府债利息免所得税”。是曲线支持信用扩张信号?还是需要收缩规模的信号?请赐教?

profer 发表于 2013-4-30 01:32:33

郭美美又在微博上秀新包呢。
不出意外,很有可能是再混十年,然后叶利钦出来接班。

股民王小二 发表于 2013-4-30 09:30:13

BT途径的债务,可以作为泡沫爆掉。。。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30 11:33:43

股民王小二 发表于 2013-4-30 0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BT途径的债务,可以作为泡沫爆掉。。。

那中铁中建都死了

李少白 发表于 2013-4-30 12:28:35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30 11: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中铁中建都死了

大的建工单位垫资给地方BT项目的有较严格要求,影响不会很大。

保障房走影子银行的现在不是很多(发行的产品不多),因为地方政府兜底不认,其它担保人也不敢保。

卷云 发表于 2013-4-30 17:04:55

回个链接,不同意见。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130429/7979851.shtml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30 20:22:17

本帖最后由 种植园土 于 2013-4-30 20:28 编辑

卷云 发表于 2013-4-30 17: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个链接,不同意见。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130429/7979851.shtml
西方机构根本没有抓住问题关键。西方炒作一个是银行的理财,一个铁道部负债。理财才7.6万亿,不是全部理财都投向非标资产了。即使全部非标资产占半,且全部坏掉,才3.8万亿,3年利润就补回来了。但十几万亿的委托贷款和未贴现承兑汇票只字未提。温州危机,一半金额是未贴现承兑汇票的风险暴露,而在购入票据的大省河南,已贴现汇票和其它各种贷款占银行信贷资产各半。还有委托贷款,很多是从银行贷款变成国企对地方政府的高利贷。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铁道部投资的是中国最优质的资产之一。资金来源是贷款和债券。高铁现在就可以大致赢利,说明利息和本金归还都没有问题。银行早就知道高铁毫无风险,贷款利润丰厚,所以一大堆行长跟在屁股后面求着贷款给高铁项目。但后来政治问题爆发,某些势力炒作高铁负债问题,且开始人为地逼银行不再贷款给高铁,去转向华尔街、转向“民间”融资。

但西方没有炒作准,没炒作准是想把矛头对准中国的银行和铁路。但是不是就是说问题不存在呢?问题存在,且相当严重了,问题存在于地方政府。现在地方已债台高筑。如果再搞一轮城镇化,把崭新的大瓦房拆掉,再逼农民住进新盖的楼房,猪圈从地面搬到楼顶,西方就真的可以做空、然后逼迫中国私有化。私有化当然不是卖新盖的猪圈农舍,而是铁道部的资产,那自然是中国最优质的资产。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30 21:09:04

李少白 发表于 2013-4-30 12: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的建工单位垫资给地方BT项目的有较严格要求,影响不会很大。

保障房走影子银行的现在不是很多(发行的 ...

风险还是存在的。不是在于某个项目要求是否严格,而在于系统风险。

银行不可能为BT项目担保(工程履约、预付款、投标保函除外)。BT项目的风险实际上取决于项目现金流、抵押物和地方财政担保(其实是非法的,能否执行很有问题)。

地方项目现金流多数有极大问题。还以深圳为例,有一千多万常住和流动人口,地铁采纳了香港式的地铁加地产概念。效果如何呢?深圳的地铁线上方的地产基本成型了,地铁从地产获利远不如香港多,票价收入覆盖不了利息和折旧,仅能裹住运营开支。深圳是全国卖地收入比较大的地方,但卖地的钱早花得差不多了,现在财力一天比一天差,最初地铁用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建,后来5号线改用1:1的BT,后来三期三条线用1:4的BT。

BT移交,就是地方政府负债。如果地方政府财政不垮,BT承包商没有问题。

但问题是地方政府已经在迅速接近还不起利息的边缘。作为整体,全国的地方政府正在走向靠扩大债务规模还利息的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BT承建商的风险大不大呢?中铁近3个月仅在成都和深圳就拿了550亿的BT地铁项目,成都300亿,深圳250亿。如果此时危机爆发,你觉得中铁没有风险吗?

当然,风险是有,但大部分人还是有信心,中央政府不会让成都和深圳的财政垮。

或许中央真会来兜底深圳和成都。但中央能兜底多少呢?倒闭的光伏项目债务已经由地方财政兜了底,难道这些烂帐要转由中央再兜一次底吗?全国的地方债是一团大浆糊,不超过中央的财力吗?

总有部分BT项目会垮。假如成都和深圳的地铁不垮,那么常州、沈阳、海口、南昌、郑州、徐州、苏州、长春、武汉乃至盐城等上百个城市的快速路项目可能垮。在宁夏一个贫困县都计划上马数十亿BT项目的年代,不可能都保全的。

当财政卖地收入还不了地方债利息的时候,就必须注意急剧增加的系统风险。现在地方财政象疯了一样四处借钱,影子银行业务在以50%-70%的速度狂增。堵住一条非法途径,就马上另外创新一条,浑然置国法和金融纪律于不顾。如果不制止这个趋势,整个中国都会被拉下水。

profer 发表于 2013-4-30 21:26:12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30 2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风险还是存在的。不是在于某个项目要求是否严格,而在于系统风险。

银行不可能为BT项目担保(工程履约 ...
最后十有八九要学希腊,矿山,港口,电力等等能卖的都卖,还有公有和集体土地两块大肥肉。
毕竟崽卖爷田不心疼。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30 21:27:29

profer 发表于 2013-4-30 2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后十有八九要学希腊,矿山,港口,电力等等能卖的都卖,还有公有和集体土地两块大肥肉。
毕竟崽卖爷田 ...

那还不如今天就刹车。

消失一狼 发表于 2013-4-30 21:45:10

铁道部已经拆分为公司,不知是否为便于私有化,如今的中共早已变质,只希望主政者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了

wuneng2001 发表于 2013-4-30 22:12:26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30 2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还不如今天就刹车。

不是刹不刹车的问题,而是没有危机,就没有吃掉分掉的机会

李少白 发表于 2013-4-30 22:35:45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3-4-30 2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风险还是存在的。不是在于某个项目要求是否严格,而在于系统风险。

银行不可能为BT项目担保(工程履约 ...

说的好。我这样猜测: 西方炒这个概念是为了做空,那么能能挂钩的工具就是海外和港股中的银行股,所以题材都是能直接打击到银行上的。

黄芪 发表于 2013-4-30 23:54:21

消失一狼 发表于 2013-4-30 2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铁道部已经拆分为公司,不知是否为便于私有化,如今的中共早已变质,只希望主政者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了

铁道部拆分,应该是为了便于向海外投资建设高铁吧。
毕竟原来的铁道部属于ZF部门,不便作为投资主体。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