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
发表于 2012-5-11 01:22:49
火莲居士 发表于 2012-5-8 11: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族的也是。呵呵
也有嫁的;
我同事就是,她是青海回族,老公是绥德的;她、她妈妈骨架子有点白人血统,她姐妹却是东方面孔。
西行漫记
发表于 2012-5-11 01:33:01
韵儿小白 发表于 2012-5-10 1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点评的几位别吵了,都是屁股决定脑袋。你又不是奶农,自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谁说都有道理,还是要像忙总 ...
中粮收购可以整合整个产业链.
粮食=>饲料=>奶制品/肉制品等=>零售网络
十年时间,真的可以下一局好棋.
土拨鼠
发表于 2012-5-11 01:34:39
东晓星 发表于 2012-5-8 1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轻稀土外国也有不少,但是重稀土基本上是中国独有的。
外国对WTO施加压力,要的也就是重稀土!
宜春钽铌矿作为特大型的矿山,也是盗采滥采严重,我就是那个矿山的子弟。。。
下面的小选矿厂都有矿里的干部入干股。。。
后来矿里有人写了n多信反映这情况,最后,好像还是老样子,只是面子上做的好看了点。
o(︶︿︶)o 唉
hans
发表于 2012-5-11 01:34:46
快乐是什么 发表于 2012-5-10 17: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大球系可是全国排名靠前的,鸭MM不会对自己校友这么鄙视吧
哈哈,球系!
赞美一下这个简称,您是搞啥的呢
西行漫记
发表于 2012-5-11 01:37:38
小楼飘香 发表于 2012-5-10 1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呀,有个茶友问忙总白龙岛能否再要回来。
看样子难了,除非,越南不长眼,惹得TG再敲打敲打他,那就不 ...
我们有交割手续,当时是中越蜜月期,记得海南军区派了个副军长做代表.白纸黑字的东西不可能反悔.
感兴趣的可以查一下最近文学城的文章,有篇回忆录.
渔樵山人
发表于 2012-5-11 02:40:32
罗阿宝 发表于 2012-5-11 0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FYI
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49&page=21#pid54096
网上是一个磨刀的好地方。在你阐述你的观点的时候,应该知道能说服的人其实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和你争论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不可能被说服的。所以,话是说给其他想听的人听的,也就是说羸得或是输掉一个争论不是目的,讲清楚自己的观点才是目的。这就引伸到磨刀的说法。以山某来看,最能清晰一个观点,一个想法的东西就是反对的声音。利用反对的观点来完善自己的想法,剔除不必要的枝蔓是最有效的手段。前提是能够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记住争论的目的,不要纠缠在枝节的问题上企图羸,或是说服对方。话说完了,观点清楚了,或是已经讲到自己理解的极限了,基本上就可以收手了。当然,愿意多玩一会儿,斗斗嘴皮子,也不是不可以。还是那句话,别忘了玩是目的。
最后回到沟通上。沟通很难。有人一辈子是发报机,只出不进。有人一辈子是收音机,只进不出。绝大多数人是手持对讲机,可以发也可以收,不过都要调对频道,触发开关以后才能改变状态。最理想的是手机,双通道收发自如。看人下菜吧,总不能对着收音机叫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也不能坐在发报机前等待对方的回音。
土拨鼠
发表于 2012-5-11 02:45:58
wxmang 发表于 2012-5-9 1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什么可能都有,但是东山再起不可能。愿赌服输,可以颐养天年。毕竟他是铁锅不是瓦罐,瓦罐可能就没 ...
刘志军大概就是地地道道的瓦罐吧(蓝领工头),关了一年多了,还是鼠头蛇尾。。。
{:soso_e119:}
土拨鼠
发表于 2012-5-11 02:50:00
wxmang 发表于 2012-5-9 1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打死对手是最愚蠢的做法,不当费力不讨好,还会引起反击。
呵呵,太祖就是如忙总说的这样行事;批评教育改造。。。
从心里彻底征服他们。
土拨鼠
发表于 2012-5-11 04:15:11
大懒虫 发表于 2012-5-9 2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倒不是讨厌上海话,我厌恶在于:你明明从小就讲宁波话的,明明上海话是后来学的,可对着自己熟悉的宁波 ...
你个地方主义者。。。
{:4_263:}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5-11 05:02:10
塔里木河 发表于 2012-5-10 1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应该是偏向应用数学吧?
研究过condensed sensing吗?
是图像处理方面么。我倒也有同学做这个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5-11 05:03:23
wxmang 发表于 2012-5-10 22: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大也有好的数学家的。
是的,而且不是也有,应该是一个学霸集团,总之当时发生的几次风波,像丘成桐事件,让我很有感触。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5-11 05:08:04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10 2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同感同感。
我家人可不宽松,家庭还是有点阴影的。因此造成我一直到现在还是有点内向,实际上的 ...
中国现在的录取率已经高很多,总会慢慢地好起来
问题是这个制度其实打击了很多人发挥潜力
gwa
发表于 2012-5-11 06:35:20
wxmang 发表于 2012-5-10 22: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税务局的工作效率绝对超过美国。
中外都一样,不找你麻烦不等于你不存在着“麻烦”。他们对每一个人和企业的“钱流”都一清二楚,就像你在公司的计算机上干过的所有勾当,绝对瞒不过IT主管一样。他们不找你的麻烦,要么是你的麻烦不值得大动干戈,要么判定下来,处理的话会给自己添不划算的麻烦。当然还有那些心照不宣的“麻烦”类型了。
我写了这么多的“麻烦”的字,都是来自一个专门查大企业的税务朋友的原话。
我才明白了,税务部门是最讲“效益”的,甚至超过那些明着讲“效益”的银行们。
absalom
发表于 2012-5-11 07:08:29
absalom 发表于 2012-5-10 1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许倬云及其《西周史》我接触的国内少壮派牛人好些人很不屑
其实现在国内二流学者都很少引用二手资料了。我觉得对于任何人来说,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辨别能力会弱一点,同是一手材料,也有优劣高下之分,这个局外人真的比较难判断,要是能判断的话那就是专业人士。你们随便拿个理科的三流论文给文科的看,肯定说不敢说不好。现在牛人对许倬云的批评是,“我认为许倬云《西周史》并不看好,以我的标准大约打65分,了无新义而且错误颇多,论多于证。因为许并非先秦专业人员。”
小丘
发表于 2012-5-11 08:02:18
西行漫记 发表于 2012-5-11 00:11 好主意. 在国内我还品尝了自制的葡萄酒,也挺不错的.
我姨妈弄得过酸,岳母弄得刚刚好,岳母用的野生山葡萄,也许冰糖放的量刚好~的确好喝
小楼飘香
发表于 2012-5-11 08:12:58
西行漫记 发表于 2012-5-11 01: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有交割手续,当时是中越蜜月期,记得海南军区派了个副军长做代表.白纸黑字的东西不可能反悔.
感兴趣 ...
多谢 多谢!
文学城N年前去过,后来不知咋的没去了。
再去搂喽呵呵
leehyde83
发表于 2012-5-11 08:21:11
wxmang 发表于 2012-5-10 18: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宁高宁才是企业家里面的政治家,手机里的战斗机。
问一下忙总,大海是那种类型的呢?怎么连“恩赐”这种话都说得出来?
风的笑容
发表于 2012-5-11 08:49:26
wxmang 发表于 2012-5-10 1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海那个高等研究院,本来就是暗渡陈仓的把戏。
忙总能否多说点?我有好几个兄弟回国后落在那里。当时我也想去,但是感觉这个研究院有点怪怪的,上海有有机所和药物所,还要这个高等所干什么?
赤脚医生
发表于 2012-5-11 08:56:46
安逸的很 发表于 2012-5-10 14: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我就想看中医。
试试刮痧疗法。
安逸的很
发表于 2012-5-11 08:59:32
赤脚医生 发表于 2012-5-11 08: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试试刮痧疗法。
谢谢,医生。{:4_268:}
安逸的很
发表于 2012-5-11 09:01:28
西行漫记 发表于 2012-5-10 2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甲状腺囊肿,留意一下方子,有的中医会用碘(海带之类),有的坚决不用.
医生应该在你服用一个疗程后针 ...
谢谢!
天堂物语
发表于 2012-5-11 09:21:46
西行漫记 发表于 2012-5-11 01: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粮收购可以整合整个产业链.
粮食=>饲料=>奶制品/肉制品等=>零售网络
看来全产业链的宣传并非是口水!
貔貅
发表于 2012-5-11 09:44:44
本帖最后由 貔貅 于 2012-5-11 09:46 编辑
西行漫记 发表于 2012-5-10 2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总结的不错,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其它行业也适用.
我回国的时候恰好面试了一次,虽然我们所从事的行业 ...
你说的是常态,对你所在的行业是正常的。本来敲打了几千字来叙述,做个本行业基本认识的普及,后来想想可能行业不同吧就删除掉了
每个人的认知不同思维路径,看同样的事物的差异很大,你引述的最后一段话直接暴露了你和说这句话的人对你们叙述的行业的不了解
我无法对你所在行业做出什么判断,因为信息不够以及我未必能理解你们行业的规律,不过有一点可以大概率肯定的是,您是有回流可能的或者是已经回流的人员,以前打的文字如有冒犯或者让您不舒服请见谅,我只是说出我主观的想法,当然我说的也未必正确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2-5-11 09:44:48
紫蔚 发表于 2012-5-11 00: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愿闻其详
一人在某行业或部门当个头,立刻有一帮同学校友聚其外围,或作幕僚或作关联企业,精耕细作,资源充分利用。{:4_268:}
kernelhmm
发表于 2012-5-11 09:45:53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5-10 18: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没什么光环,我小时候是从排名游戏里取得过快感,可最大的感受是这个环境不正常,从小发现外界很荒诞, ...
你是少年班出来的? 北大好像没有少年班啊。生活阅历多点,就没有那么愤了。 埋怨体制,不如锻炼自己。
我上大学是80年代末,那会儿董事长,宝马之类的离老百姓还很远,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十几二十多岁的时候喜欢给人贴标签,凡事都要归个类,把世界纳入自己的评价体系才觉的满意。现在心态平和多了,没那么多雄心壮志。理解了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笼统的说这个说那个,对人对事都不够尊重。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认识到优点,心情会更愉快些。
踏浪而来
发表于 2012-5-11 09:51:40
absalom 发表于 2012-5-10 19: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古文看个大概和读懂还是不一样的,只要高中毕业,即使是没有注解的史记,能看个百分之六七十应该没问题 ...
有道理,我也翻过几页史记,资治通鉴什么的,懂一部分,不全懂,可是就是那部分不懂的挺讨厌,每页都有不懂的,积累起来就没什么兴趣读了。。。兄台有什么好的工具书可以帮助阅读文言史书么,尤其是繁体字的
xiaomaomao
发表于 2012-5-11 10:04:10
wxmang 发表于 2012-5-7 16: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贵族。
傳統認為,元老院最初由羅穆路斯(Romulus)——神話中羅馬的創立者所建立,作為諮詢議會。元老院起初包括一百位家族的首領,稱為Patres(父老),其後演變出貴族一詞。在羅馬共和國剛成立的時候,路奇烏斯·尤尼烏斯·布魯圖斯(Lucius Junius Brutus)(根據傳說)把元老的數目增加至三百名,由於他們是被布魯圖斯新召入元老院,他們也被稱為Conscripti(新進的人員)。於是元老院的成員由初時被稱為「各位父老及各位新進」Patres et Conscripti,逐漸地變為Patres Conscripti(各位元老)。
成員資格
在中期與晚期的共和國,元老院具有三百名成員左右。如果某一位元老被認為犯下了違反公共道德的行為,其身份資格可被監察官剝奪。通常所有的地方行政官—包括財務官,市政官(分為「有座椅資格」及「平民」兩級),裁判官,以及執政官 都可成為元老院的一員,但是並非所有元老都曾經當過官,他們被稱為「無票決權元老」(senatores pedarii),而且沒有發言權。這制度貴族與平民掌控了元老院,他們能夠較容易取得發言權以及提升自己在晉升體系中的地位。
sunlaoda
发表于 2012-5-11 10:11:23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10 14: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早就不是那样了,90年代可能是那样的。
我们所每年80个人,现在大概一届能走一两个吧。在上学期间 ...
是啊,以前中科院成都分院硕士有不少北大清华中科大本科出身的,现在几乎见不到了 ,绝大多数都是二本考来的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11 11:01:25
absalom 发表于 2012-5-11 07: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现在国内二流学者都很少引用二手资料了。我觉得对于任何人来说,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辨别能力会 ...
我是前阵子买了本《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这个大概是确切的书名?看了下,总觉的他虽然旁征博引,但是引用的东西很多是二手的,另外他可能因为是文科专业的原因,对于一些理科的分析,比如孢粉,比如一些黄土方面的论据,总觉得有点。。。怎么说呢,力度不逮。其实我想看到一些新东西,结果没有看到。另外国内的二流学者或许没有你说的那么普遍吧。而且这些人也有可能在自己的某篇单篇文章里面剪裁证据来引证观点。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很难侦测获知的。因此先来一本书提纲挈领没有什么不好,我觉得。
当然许倬云有可能因为名气大,其实对一些领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谁都难免的,也是在读书的时候必须注意到的。
我个人是怎么看许的这本书呢?我们可以拿吕思勉做例子。我个人觉得吕思勉的书,想法很好,但是缺乏实证的东西更多。因为他那个时代考古学材料还不像现在这样丰富,逼得他只有从文献中去推,然后就猜测。可能对一些现在的人来说觉得他的书错误更多,但是他本身在有限资料上做出推论和想象的这种思路值得借鉴。
跟吕思勉比起来,许倬云要更靠后一些,掌握的资料更全面一些。我前面买的书是吕思勉的,后面弄本许倬云的,已经算个进化了,可能还会再进化,这就是一个对学科发展和主要观点发展过程随着证据的丰富而发展进化历史的考察。
给你举个例子,我是做物种鉴定的。我们国家,对某些类群的物种鉴定过去多有错误。但是这个错误,我曾经被一个这方面比较牛的师兄教训,说这个错误不能说错误,因为他们是在某个历史时期做出的,具局限性。因此只能说是认知局限,而我们现在的纠正发展了当年的认知。许倬云的书可能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优点是人家毕竟写出来,而且就自己手头掌握的资料他在发掘。国内的二流研究人员可能如你所说,确实在发掘资料利用资料,但是他们成书成体系的有多少呢?很多人可能是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旁征博引,或者在写自己的硕博士论文和其他东西的时候旁征博引,而对我这种外行来说,那些资料过于短小,往往过细致,也难以得到(我现在不是在大学里,而是在研究所里。我们所的数据库只有理科的没有文科的。因为我们所并不包括文科)。因此对我来说,有个认知的进步过程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让我一步到位,反而未必就是好事情。就像忙叔所说的,他们上学的数学知识很多主要来自于《古今数学思想》,这书介绍的就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历史,在这个学科发展历史中,有很多因目标或者证据来推动发展的例子,和经验,这些东西的获得对学生培养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你所知道有比较好的书,你尽可以推荐。这样几本书参比,讨论,我想会比较有趣味。我在做我们本专业的时候,经常是几本参考资料和各国的图谱放在一起,参考来看的。我想,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也应该如此。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11 11:02:14
absalom 发表于 2012-5-11 07: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现在国内二流学者都很少引用二手资料了。我觉得对于任何人来说,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辨别能力会 ...
我是前阵子买了本《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这个大概是确切的书名?看了下,总觉的他虽然旁征博引,但是引用的东西很多是二手的,另外他可能因为是文科专业的原因,对于一些理科的分析,比如孢粉,比如一些黄土方面的论据,总觉得有点。。。怎么说呢,力度不逮。其实我想看到一些新东西,结果没有看到。另外国内的二流学者或许没有你说的那么普遍吧。而且这些人也有可能在自己的某篇单篇文章里面剪裁证据来引证观点。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很难侦测获知的。因此先来一本书提纲挈领没有什么不好,我觉得。
当然许倬云有可能因为名气大,其实对一些领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谁都难免的,也是在读书的时候必须注意到的。
我个人是怎么看许的这本书呢?我们可以拿吕思勉做例子。我个人觉得吕思勉的书,想法很好,但是缺乏实证的东西更多。因为他那个时代考古学材料还不像现在这样丰富,逼得他只有从文献中去推,然后就猜测。可能对一些现在的人来说觉得他的书错误更多,但是他本身在有限资料上做出推论和想象的这种思路值得借鉴。
跟吕思勉比起来,许倬云要更靠后一些,掌握的资料更全面一些。我前面买的书是吕思勉的,后面弄本许倬云的,已经算个进化了,可能还会再进化,这就是一个对学科发展和主要观点发展过程随着证据的丰富而发展进化历史的考察。
给你举个例子,我是做物种鉴定的。我们国家,对某些类群的物种鉴定过去多有错误。但是这个错误,我曾经被一个这方面比较牛的师兄教训,说这个错误不能说错误,因为他们是在某个历史时期做出的,具局限性。因此只能说是认知局限,而我们现在的纠正发展了当年的认知。许倬云的书可能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优点是人家毕竟写出来,而且就自己手头掌握的资料他在发掘。国内的二流研究人员可能如你所说,确实在发掘资料利用资料,但是他们成书成体系的有多少呢?很多人可能是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旁征博引,或者在写自己的硕博士论文和其他东西的时候旁征博引,而对我这种外行来说,那些资料过于短小,往往过细致,也难以得到(我现在不是在大学里,而是在研究所里。我们所的数据库只有理科的没有文科的。因为我们所并不包括文科)。因此对我来说,有个认知的进步过程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让我一步到位,反而未必就是好事情。就像忙叔所说的,他们上学的数学知识很多主要来自于《古今数学思想》,这书介绍的就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历史,在这个学科发展历史中,有很多因目标或者证据来推动发展的例子,和经验,这些东西的获得对学生培养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你所知道有比较好的书,你尽可以推荐。这样几本书参比,讨论,我想会比较有趣味。我在做我们本专业的时候,经常是几本参考资料和各国的图谱放在一起,参考来看的。我想,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也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