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三岔路口之间4续
本帖最后由 葡萄 于 2016-4-20 02:00 编辑不好意思,上一个帖子超过编辑时间了,等全文结束把相关帖子再汇编于一处吧。现在还是写一点发一点,不好意思了。我写的这些内容要前后对照着看,所谓三岔路口是写在现在国家面对过去未来与现实之间博弈的一些小思考。希望我和我朋友们讨论中推导的一家之言,能对大家在这个复合博弈有所助益。
秦与汉
曾经和一个法国朋友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如果亚历山大东征到中国西部疆域那会是怎么样的场景。彼时秦国数代君王得位不正,内乱中的秦人并不容于山东国。最终,亚历山大止步于兴都库什山脚。他留在键陀螺地区的希腊造像艺术影响中原地区还需要很久的时间。但是,那之后不久秦孝公和商鞅协作出演的一出历史大作历六世余烈,终将永久改变这片东方大陆的文明形态。
汉承秦制,随着今天考古发现的展开越来越不是一路句虚言。因为一个友人本身从事秦汉竹简研究工作,因此有幸比较早通过的接触基于秦汉竹简研究的新发现。比如云梦竹简的发展。这些发现,并不意味着对我们过去既往大历史的颠覆,但是在不同层面形成对秦与汉历史部分架构的重建并不夸张。而我和一些朋友关于中传统的现代性的相关讨论,也部分基于这些重构。汉承秦制,就是这种重构之一。过去,我们很多年认知的汉承秦制的范畴多集中于大一统格局,郡县制,继承于秦篆的统一文字以及规范度量衡与一系列基于全国范围的制度性建设。这里说的重构,更贴近基层管理系统。比如,从新发现的一系列竹简中,我们体会到了秦朝与随后的汉朝早期,在基层生产生活过程中在以往不曾广为人知的一面。其中,对农耕的指导的系统性规范引起我的关注。这种规范化,在当时具体的法令中甚至细化到在什么时候播种,播种的时候犁地多深,种子播种间隔几许和每个释施放种子的小坑放多少种子。其他,在春耕秋播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维护都提出了有关的规范性强制指导。这种指导,换做我们今天熟悉的用词可以表述为对应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流程的规范化与量化的程序化作业。结合我们今天的其他领域考古所知,早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就已经在类似近现代工业化的标准化作业中做到了在制成品制造流程中可以质量追述到个人与具体生产环节。这不得不让身处工业时代的我们为之一叹。而这里说的汉承秦制,关注大是在基层生产生活中,基于国家法令的强制性指导,在汉代初期也建立了类似今天工业标准化操作的有关经验。这与我们在史书里常常看到的汉初内用黄老,无为而治的记载是有所不同的。说到底,并非说历史记载有重大疏漏,而是在历史传承过程中,特别是在明清之后的中国基层管理模式中的皇帝不下乡的架构至今还影响颇深,因此相比秦汉时期类似今天我们国家的基层直接的垂直管理的认识出现偏颇是也许是基于文书记载的误解也许本身就是一种习惯思维中的理所当然。
曾经,在上海博物馆面对着一个普通的陶俑良久不曾离去。这个陶俑在陶瓷馆入口不远处,注解只说明为汉俑,没有什么特别说明,也没有表现多特别的达官显贵。俑像,面带笑容,肩膀右高左低向前微傾,在通体红彤彤的主色调映衬下。一股勃然的生机扑面而来。这股生机,恰是我流连许久不曾去的原因。是的,对于继承秦带格局的汉,虽汉承秦制但是别开生面。这别开生面的主要动力,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是哪种用于开拓的乐观精神,还有在一个又一个困难面前勇于担当的韧劲。所以王夫之有载: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这又是为什么呢?本章节最后一部分,我尝试下做略为展开。首先,汉之强在于当时在世界独领风骚的国力。这时候汉的独领风骚不仅在于,当时能匹敌汉朝的罗马帝国开始持续走向下坡路之中。更在于,全面继承秦朝开创的大一统格局与系统性生产管理技术的汉朝,在继承中有所扬弃。同时,基于秦代遗存,生产方式在基于规范化,系统化以及标准化整固下的国家实力对比前代乃至周边不仅形成了物质总量的压倒性优势也造就了社会形态上的质的飞跃。具体点说就是,汉代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一个土地辽阔,人员构成众多,以及生产力发展多样性的国家行驶了有效管理。在这个有效管理的实践中,其前进的每一步都如同我在那个陶俑中体悟的勃勃生机那样,充满乐观与自信。也正因缘于此,汉之前的秦人,赵人,楚人,魏人,齐人,韩人,燕人,越人,夜郎人以及其他当时居住在这片土地的各人群有了一个共同的自称汉人并延续至今。这样绵延不绝的大一统,在世界历史至今为止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汉的生机勃勃的最好的写照。
然秦规汉制虽然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甚至这个新时代与今天的工业化管理有甚多息息相关的地方。也尽管在今天,福山在历史中终结后反思中把秦列为第一个历史上的近现代国家。但是,如同在部分领域过于早熟而没有其他物质与精神层面准备的充分匹配。秦二世而终,汉也在独以强亡中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只是一昧的寻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进步,而忽视与之配套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准备。甚至,一部分人的进步带来大是与多数人利益的对立乃至对峙的时候。历史在进化的过程也会走回头路,那个在后来者终究会判定为腐朽落后与退化的回头路,还是会为当时的多数人所选择。诗经有这样的一段: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而上周一个朋友这样和我讨论中国古代传承的现代性,一言以蔽之:复合当代人多数需要的,才是现代性,不然任何超越时代的事物终究回归历史的常态。怎么让大多数人,从行为到思考与时代共进,个中利弊值得思量。下面的唐与宋会在这个问题上做一次探索性的延伸,这种延伸恰好这两天讨论中一个朋友说的大时代结构可以对应:当今世界,五常之下皆蝼蚁。
唐与宋
如果说,汉承秦制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一个开创的新纪元。随后的唐承随制,以及那之后的两宋繁华不仅是中国历史的又一个转这也是一个中国历史的纪元中我们纪元心独有时代,因为在此期间的千年纪元中我们曾经领先这个世界绝大多数时间。这一章节,就是试图从现代的工业化与未来的数字化的复合博弈视角看看那一个时期是怎么样的一个时代。
如果说先秦两汉,是一个中国传统文明的对自身与未来的学习期与探索期。那么到了唐代,中华文明就是以一种成熟与自信走向在世界史中的一个全盛时代。唐承随随制对比汉承秦制有所不同的事。秦是在前所未有的大一统格局上的开创与汉在总结秦的历史教训中对大一统格局的巩固有所探索。而,在两汉之后的五胡乱华以及南北朝时代。随的一统,以及其制度性的开创是基于时代更迭中积淀而集大成。这里说一个我们今天,在财政制度上习以为常的朱出墨入就是来自南北朝时期的苏绰开创。这个苏绰曾经有人称他是即使上比诸葛亮还聪明的人。他不仅开创了,财政制度上的朱出墨入制度,还开创了今天我们熟悉的贪污官员任用理论以至于今天还有人总结为苏绰定律,还有也许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们今天常常看到的红头文件发明人也是这个苏绰。这里提他并非想在南北朝这里做太多铺垫,只是想在随与秦开创性上的差异性上略点一下。以此破题罢了。好下面转入正题。
唐承随制,这个继承基本奠定了中国历史格局演习至今的政治自己版图的基本架构。这种继承有别秦汉的是,秦汉传承是源自中原农耕文明的内在文明的积累并在大时代更迭中的迸发。到了唐代,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在又一个历史转折点,唐代的继承源头又为之一变。前一章节提到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在键陀螺地区做短暂停留后再也没有回来。但是,亚历山大大帝每到一处都习惯把希腊化带给当地。虽然,亚历山大大帝并没有给键陀螺地区带来直接的希腊化影响。但是,他留下的掌握希腊技术的工匠却永久的改变了佛教艺术的进程与方向。这个进程得背后,是东西文明碰撞交流与融合的产物。同样,这种碰撞交流与融合的产物在唐代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的高峰。这个高峰,不仅表现为坚实的国力积累,同样也表现出当自远而在的旅人带来一波又一波新知识、新事物还有其他文明智慧的时候,大唐的回应不止是一带与一路的繁荣昌盛,更有我们在后来西方大航海时期才能看到的积极开拓与进取精神。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唐人的远行不仅遍及西域,甚至在海上也已经远达印度中东。甚至在非洲东海岸,也早已有考古证明有唐人生活开拓的遗存。在后来英国人开拓南非的记载里,非洲最南端的原住民中也有一支是黄种人。尽管,这样的开拓还有多少未知还有待我们去发现。但是,中国人自以为傲的历史里那一句汉唐气象不能不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存在。
曾经,在一本世界经济史料中我看到这样的一个统计。既,在北宋的时代,中国产出一度达到世界经济产出的百分之七十。如果只看文明发展史,两宋繁华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中国艺术史上所有技巧性与理论上的开创,到两宋基本完备。也许作为一个期待穿越的吃货,你必须知道的是中国烹饪技巧中形成蒸、煮、煎、炸、炒的基本体系也成就于宋代。尤其水利机械与各种机械装置的开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提高,还有生活方式的质的飞跃。例如,榨油机的出现不仅改变的是饮食习惯中油脂的摄入,还因此普及了油灯在普通人家的使用让多数人在生产生活方式中开始真正意义上从白天延伸到了黑夜。如果这样的影响,还不足以说明什么的话。在百年前,一个叫特斯拉的人在撕掉了自己的交流电专利后,电灯点亮的不只是黑夜里前进的道路还改变的是整个人类生产生活与学习的方式。关于宋代经济的影响,我印象颇深的还有两个小细节。一个是,明治维新江户更名为东京本身就有取东京汴梁繁华昌盛之意以此自勉。另一个是,在南宋时期,尽管交子年年滥发,但是由于交子的法定地位自己南宋时期来自中国的源源不断的各种产出在周边地区产生的极大需求。滥发的交子在南宋时期不但没有产生剧烈的通货膨胀,还在中国周边自然形成一个以南宋交子为标地的境外货币流通市场。这种市场因中国商品的供应保证,以至于在南宋时期北宋仁宗时期的交子依旧能畅行如故。说到这里,不禁感慨中国古人的智慧,美元境外市场与流通到今天依托的是捆绑美元的各国经济自己美国在战后几乎每个十年就开动一次的武力炫耀。在两宋,中国人依靠先进文明的创造力与源源不断丰沛物质与文化产出就做到了我们今天人民币国际化绞尽脑汁都还在努力达到的目标。唐与宋,到达的高峰以及他们开拓与开创的中国一度领先世界的千年纪元,留给我们述说的还有太多太多。
记得,波斯人有一句古谚:去求知吧,哪怕远在中国。后来,这句谚语又被默罕默德引用为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所指引。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利用商贸之便,不仅从中国引进各种知识与典籍。并且在智慧宫,哈伦与马蒙父子哈里发开创的百年翻译运动,拯救了一大批源自古希腊与罗马时代的经典著作。比如亚里士多德全集的残本,就是在阿拉伯帝国的翻译中保存的同样。同时,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便利中也反馈了中国很多新的事物。比如回医与回方在今天中医宝库中依旧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在欧洲,中世纪来自阿拉伯的《医典》在六百年中成为仅次于《圣经》的出版物。更不要说,源自印度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对于我们今天的数学与生活实践有什么影响。同时,中国人在唐代开创的密封仓技术以及依托指南针的航海术通过阿拉伯商人传播到了欧洲。中国的火药造纸等技术自己陶瓷与茶叶贸易,阿拉伯和印度的香料还有他们的手工业商品在那时候永久的改变了世界各文明聚集区的生态。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开篇就说,造就西方尤其是西欧文明基础的原生性基础从宗教到技术乃至文明体系大多不起源于西方但是在西方世界这些来自世界各大文明的的汇集与融合造就了西方文明辉煌的基石。是的,集当时欧洲人能接触的各文明精髓再有所创造与创新成就了今天西方霸权。中华文明,在唐与宋也是基于对当时与之交流的各文明成就然后走向千年辉煌的顶峰。然,俱往矣。秦汉与唐宋已逝,我们今天还在以欧美为师实践追高。并终于在这个新技术变革时代重新与列强们处于同一起跑线。在这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岔路口之间,文明的最后部分不能不说说英帝国与美帝国。
英帝国
在英帝国鼎盛时代,一个阿拉伯酋长这样说:在天唯真主,在地唯英国。我想,盛唐时代的天可汗,其威势也无过于此吧。后来,这个酋长的后代,依靠英帝国与美帝国开创了沙特王朝。最近,因为新能源冲击以及世界大格局的变动在即。沙特准备把阿美石油公司上市,如果成行这将是人类金融史上最大的一次IPO,预期这次IPO后阿美石油公司的市值将达到2.5万亿美元将位列世界第一。
凯儿斯经,曾经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美的书。他制作于公元八百年前后,彼时查理曼大帝刚加冕不久,尽管阿拉伯帝国被查理曼大帝阻挡在了比利牛斯山口这个初生的帝国无论向东方还是西方的征伐在击败东罗马帝国与唐帝国之后正如日当中。而唐帝国刚经历过安史之乱,由极盛而衰。我这样表述,是因为一种奇妙的思绪萦绕。或许冥冥中自有真意,以罗马帝国沦陷在蛮族的攻伐。随着西欧被一次又一次劫掠,在罗马帝国盛极一时的基督教一退再退。当一路亡命的基督教僧侣到苏格兰西部的爱欧那岛上之后,已经逃无可逃的僧侣们在岛上苟延残喘了将近一百年。曾经在BBC纪录片《西方文明》第一集中这样叙述,当时在爱欧那岛上的基督教僧侣是英国与西欧硕果仅存不多的基督教残存之一。正是以这里为起点,基督教终于结合查理曼大帝加冕,逐步恢复与壮大然后再中世纪重新崛起为可以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甚至一度在西欧部分王国里威压王权的势力。我叙述到这里,并不想在基督教有关话题中做过多牵涉。而是通过这个话题,来表达我对英国能在大航海时代后发先至成就又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创制的一些新想法。很多年前,曾经和一个朋友这样讨论我们今天的变革:我们是要皮特父子般一步步的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与走向,还是要拿破仑那样在一次次辉煌的会战中走向巅峰。话说到这里,我插一段闲话。大意是一个朋友批评我说如果是写给外面人看的就要尽量让别人看懂,不要自娱自乐。我写到这里,说圣经部分与皮特父子对比拿破仑一战功成。都是在表达,英帝国成就霸权不易与对基于此的间接路线的理解。间接路线,让在欧洲边缘的英国最终从一个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走向了日不落帝国的巅峰。间接路线是策略,对应新中国崛起就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走弓背。而这个过程,是异常漫长与曲折的。期间,有些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也有些运气的成分。而在我看,是综合上述原因背后,多国家富强孜孜不倦与契而不舍的坚韧。下面我就此略展。
这里先说天时,其实在上一篇唐与宋提到过,唐与宋的成就是急当时中原文明成就与其周边所能触及的文明成就的大成。英帝国亦如此。话说,中世纪欧洲对外征伐最大的浪潮,无过于十字军东征。东征的目的虽然以宗教为借口,实际的本质还是基于打通对东方贸易路线的诉求。阿拉伯帝国及其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垄断丝绸茶叶与香料转口贸易的利润是欧洲人向中东和大洋走出去的源动力。甚至,在大航海时代荷兰人还试图开辟从北极通往中国贸易的航路。这种无畏的精神与为了生存而探索的勇气,在唐宋之后为今天的国人重试不得不为之一振这是旁话暂且按下。这里要说的天时,是说自文艺复兴以来。在屡受草原游牧民族冲击下。不仅中华文明在唐宋时代走向繁荣与富裕的一个巅峰后就此走向了下坡路。而同时期走向没落的还有中东霸主与拜占庭。尽管十字军东征没有打开欧洲通往东方的大门,但是却因此从中东与拜占庭带回来丰厚的文明积累。尤其是当奥斯曼帝国攻克君士坦丁堡之后,大量东罗马帝国的知识精英带着知识与财富西迁并在这①过程中诱发了文艺复兴的迸发。由此,来自东方的知识与各种文明成就逐渐向西扩散,这个过程中英国虽在西欧一隅但是随着时间的延伸终究受惠。同时,虽然在文艺复兴时期与大航海时代英国人虽然没能赶了个大早但是却因为进入大洋的便利条件同时又相对身处欧洲大陆争霸列强的外围。在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人就此专注海上力量的争雄与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上。于内政上心无旁鹜一心发展国力并不断在科技与政治治理上随着国力增强而推陈出新,对外不过于介入欧洲自己其他大陆政治博弈的漩涡。就此奠定了后来称霸的坚实国力。这是所谓地利。到人和,这里重点要说的是人才。这里以英法百年争霸为切入点略做分说。其实,中世纪之前的英国一直积弱,外来户当政从凯尔特人到凯撒再到维京人一轮又一轮。不要说什么原住民,就是早来的征服者,也在之后为更强的征服者与劫掠者欺凌。甚至这些征服者自己内部也不消停,著名的亚瑟王传说背景就是英国历史有名的七国时代。是啊,那么一个小小岛国也上演七国争雄的剧本,这为今天好多人喜爱的《冰与火之歌》留下了丰富的素材。这一切直到诺曼人征服为止,再之后单纯依靠力量征服英国的事至今为止还没发生过。在初步实现内部与稳定与避免外部侵略袭扰之后。在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时代,英国局限在地理与自然条件的国力对比当时欧洲大陆诸强也甚为不足。如果我没记错,英国的狮心王理查因筹措参与十字军战争的需要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后判断的国力全国总资产不过百万英镑出头。而到伊丽莎白打败无敌舰队时期,英国国力初兴但是因为综合实力依旧缩小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政府岁入一般维持在两万英镑,这种状态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对英国称霸居功至伟的东印度公司在早期开拓也颇为不顺。在我眼里,英国国力由弱转强的转折真正标志性事件,是法国圣巴托洛谬大屠杀。这件事的直接后果是法国分裂。影响更深远的是,积累了文字复兴以来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的新教徒纷纷逃亡英国。这个进程一直延续到亨利四世颁布南特赦令之后。这个南特不仅是当时法国新教徒的大本营,也是法国最优秀工匠特别纺织工匠集中的地方。从南特逃往英国的工匠技师自己知识精英,造就了英国后来工商业的基石。我这里要说的人和,是集欧洲知识精粹的人和集欧洲技术源泉的人和与集欧洲无畏开拓的人和。因为这样的人和,一度在欧洲大陆的主教们眼里都是异端。有心想体会这段历程的人,不妨可以去读一读斯蒂芬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力》。是的,英国的崛起有赖于大航海时代的天时与地利中,也是以异端们权力的伸张为起点的。
美帝国
说到这,大家其实也明白美帝国从初生到崛起到称霸走的路径其实和英帝国称霸的路径很类似。也是占据地缘政治一隅之地,在经过早期的生养之后。利用原来宗主陷入争霸战争泥潭,摆脱来自宗主国的羁绊。然后,挟地利之势不管当时世界霸权中心欧洲风云变幻,一心发展在北美的实力。并在自身的门户开放中,生聚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出走的人力资源。而后与英帝国有所不同的是,英帝国崛起是一个在长期的符合博弈中一步一步走到霸权顶点。从三十年战争,到七年战争再到拿破仑战争。甚至在皮特父子时代,哪怕确立经济与海外殖民地的绝对优势之后。竭尽全力组建一次又一次反法同盟的小皮特,最终在赢得了特拉法加却面对奥斯特里茨战役结局的时候一声叹息留下一句:今后十年不用再问欧洲大陆事物l后就此油枯灯尽而逝。作为英帝国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也是英帝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他在缔造了一个全新的近现代英帝国的同时,却没能亲眼目睹宿敌拿破仑帝国的垮台,由此可见英国崛起之不易。相比之下,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一蹴而就的美帝国其崛起又有和英帝国崛起乃至世界其他文明崛起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北美大陆富饶而独立的土地上,美帝国不仅成就的是一个世界性的霸权帝国,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固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但是,这里结合文明篇前面的内容,我又想说一点可以总结结为规律的共性的特征。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运来天地齐努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个规律的初步总结与这个我们常常看不见摸不到的运势,恰是这文明篇我想初步摸索与总结的地方。
在我看这个运势或者规律,没什么玄之又玄的说道,大体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了合适的事情就会造就一个文明的崛起反之则是一个文明的衰落。那什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合适的事,这本身是一个随着人类文明进化而变化的范畴。我们今天称之为腐朽与落后的事物,他们在方兴未艾之时击败的是此前的腐朽与没落。用我比较粗浅的政治经济学理解来说,所谓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的合适的事就是在有限的基础上发展出与自身周边与众不同的比较优势甚至是压倒性优势的时候,一个文明必然在一个有限的范畴脱颖而出成就霸权。这就是我理解的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互动与博弈。并在此之上,我不妨斗胆把这种博弈与互动概述为有限的人力资源基于有限的信息对于有限的物质资源的利用方式。我的斗胆在于,我把信息作为与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并列的要素来评估文明的进化。这是我在最近一系列思考中拟合的新想法,肯定问题与漏洞颇多,如果下面的表述有问题还请大家谅解。好了,我下面尝试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自己信息资源的角度来说说,我文明篇提到的各文明有共性的地方。从古埃及,到美帝国,一以惯之的所在。
古埃及在当时地中海世界的率先崛起,一个是依赖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定期涨落。然后,围绕尼罗河三角洲的开发在一次又一次丰收中古埃及逐渐走向上古世界的顶峰。古埃及的疆域是一个当时世界独特的存在,既东西两头沙漠,北部不是大山就是大海,南部出了高山再无其他。用我们古代常用的说法就是,四塞之地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古埃及人在形成文明的早期统一之后几无外来战争袭扰之忧。因此,在长期稳定的围绕尼罗河的开发中在上古世界中古埃及文明很可能是第一个达到人口一百万的文明。而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古埃及进入巅峰期的时候人口约为400万到450万人的水平相当于当时世界人口10%。而且也达到他们当时物质与技术条件的极限就此停滞。当这种进入巅峰时代的文明进入成熟期,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也由繁荣走向僵化。而在古埃及的掌权者试图再次改革内部,向外扩张的时候。埃赫那吞法老启动了人类历史第一次宗教改革。这次改革的本质与其说是,王权向当时聚集最大份额社会财富的僧侣阶级攫取财源与其他社会资源,不如说国王在面对外部威胁的挑战中试图全面调整内部资源的配置。这次宗教改革的本质还是改变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以满足帝国日益深刻内外危机的变革需要。然,埃及的四塞地缘注定这次全面社会改革的失败。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古埃及人还不足以从对外征伐中攫取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援。而且由于古埃及文明对于周边文明的发达,古埃及周边文明无法提供有效的外延性来满足古埃及内部全面改革的内部损耗。从我尝试总结三要素来说,古埃及在当时古代世界独特的闭塞与及其适合农耕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形成了生产发展与人口增长的长期良性互动。而这种良性互动一旦达到与当时技术条件匹配的时期,文明发展在逐步向外扩张停滞,内部社会流动失效中必然走向依托神权的彻底僵化。这种僵化最终在漫长的千年等待里最终走到了尽头。而古希腊与古罗马,在崛起之初也受益于当时周边文明条件下偏安一隅的地理条件而避开了当时身处的文明时代主要帝国的挑战。当地中海相对闭塞而各大文明又阻梗于海洋的时候。各个文明中的佼佼者大多在自己独特地缘条件下形成一个个区域性霸权。古希腊崛起有别其他地中海文明在于他们的进取心或者说侵略性。这种进取心与侵略性的独特在于,古希腊与其后的古罗马是第一个基于海权获得区域文明相对霸权直至绝对霸权。古希腊人能走向海洋并获得成功不是偶然的。这半是因为哺育古希腊文明的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土地贫瘠迫使古希腊人不能不走向大海,半是因为古希腊崛起之时其他东地中海文明的成熟及其技术扩散。到古希腊崛起之时,当时古希腊的海上宗主国米诺已经毁于地震,古希腊人在米诺人开拓的航路上继续推进并依托海洋沟通其他古地中海文明的资源因此形成了发达的商业文明。同时期的埃及文明,即使有过推动环绕非洲大陆航行的壮举,但是他们在对外扩张遭遇咄咄逼人的赫梯与亚速后,因内部改革的失败沉浸在自己內延世界神性之中的埃及文明再也未曾苏醒。说直接点,就三要素而言古希腊和古罗马对比埃及无论从人口要素与基于农耕的地缘要素都远远不如。但是他们因此基于海洋开拓所必须的信息要素积极开拓,并不拘泥于相关信息的组织与使用当方式。(古埃及打造出的众多发达技术,与其说服务于人,不如说服务人追求神性的永恒)简要的说,古希腊发展的海权是当时其他地中海文明放弃的权力,而唯一曾经在海权上遏止了埃及人的米诺王国因其纵身因素在一次性毁于地震后就再也没有复苏。这样,在地中海文明圈从古希腊开始形成了这样的循环。谁能控制海洋谁能赢取霸权,而哪个海上霸权能获取本土更深厚的纵深就能持久的保持并权并最终战胜其他海权国家最终称霸整个地中海世界。所以伯罗奔你撒半岛,基于本土纵深支持古希腊人对米诺最终优势。但是半岛的贫瘠始终无法支撑更多有效人口来维持对遥远的海上领地的控制。哪怕当时强如海上雅典,一次西西里远征失利他的竞争对手再也没有给他再次复兴的契机。同样在称霸亚平宁半岛后,依托地中海世界最大的海上纵深,尽管海权对于罗马姗姗来迟,尽管在海权争夺过程中遭遇几尽毁灭的灾难。罗马人是依托人口与物质优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海权争夺中学会争夺海权。罗马人依靠的就是结硬寨打呆仗的坚持。之余罗马人的对手,无论多少曾经的辉煌,要么基于海权的丧失而在海上霸主抵定之时随即俯首称臣,要么与罗马争锋过程中尽管有过数不清的辉煌胜利只要一次战败随即败亡。到罗马鼎盛时期,罗马奠定了我想要表达的三要素互动基本观点:既一个文明崛起于其他文明,必有赖于基于时代局限下的人口要素和物质要素的综合配给。这样的配给依赖于对信息的掌控。而三者的互动形成这样的汇率三段论。既,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基数才能形成有效文明持续。同时,对文明内部与外延信息的掌控程度形成的信息代差可以使得在人力资源与物质条件相对落后文明可以实现战争攻伐与财富劫掠的优势。而当文明争雄过程中,其信息代差一旦消除,在同一信息等级中的文明,组织方式类似的文明之间胜负取决于其人口与物质内延圈的技术。再直白点说,回到文字全篇主题,结论无非就是古来世界争雄全部都是基于人口与物质条件有效组织起来的文明。文明之间的争雄,一旦某个文明形成基于信息的代差优势,文明争雄形成代差优势者胜。而信息优势不足以形成代差优势的,人口与物质条件综合优势多者胜。如果说这样说还不够直白,无非是电影里常说的:能对付一把枪的最有效的也是一把枪与出来混靠的就是兄弟多。而,怎么造出枪和怎么把兄弟们组织起来,依靠的就是信息。
话说罗马帝国的兴衰,让我的总结基于三要素的分析之余还给出了了这样的一个分析。当一个文明,耗尽內延维持远超当时文明身处的信息处理能力等级而长期不能获得补偿。一旦文明坍塌,就是一种长期的在该文明疆域的核心地带混沌与混乱。我曾经在一次小讨论中,把罗马帝国戏称为基于海军陆战队的霸权。这主要因为,罗马人的陆军基于海权的绝对优势而获得了在整个地中海世界的绝对内线优势。同样,为这样的内线优势罗马帝国确立了西方世界第一个人口基数再千万的文明体系。在罗马帝国之后,再次依托千万人口基数崛起的帝国要到大航海时代迸发出结合三要素力量于的全球范围的狂飙突进。对于上古时代过于早熟的古埃及文明来说,依托地中海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在尝试深入东部与北部的内陆地区的时候在失去依托地中海的内线机动优势后屡屡受挫。即使一时获得对东方帝国与北方蛮族的优势,当时代变更中信息代差优势逐步消退。面对来自东方与北方的威胁,尽管有着过千万的人口技术并在物质保障上继续拥有优势。但是对比此时的罗马帝国面对的威胁,在主要威胁的所有局部都表现出纵深不足局部人口技术与物质保障能力不足的窘境。而地中海对于罗马帝国疆域的分割,对于此时来自北方与东方的威胁孰轻孰重的取舍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作为第一个基于海权控制的帝国罗马帝国,其过于超前的文明形式给罗马帝国带来的困境与英法争霸的法国类似,是大陆还是海洋是东方还是北方。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最终,在困境中无论陆地还是海洋。无论东方还是北方,罗马帝国全部失去。然后,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出现才再次重启海权争霸的道路。
美帝国2
而从古埃及和古希腊以及古罗马看秦汉与唐宋。能基于三要素对应的共性可以这样概述。既,一个在偏安一隅形成文明体系的王朝在完成基于人力资源与物质生产国力的原始积累与信息代差的提升对周边文明体系形成强势扩张知道扩张到超过文明体系自身承受能力而坍塌。而与罗马帝国的坍塌有所不同的。中国在中古时代由盛而衰的转折都是当文明扩张后,周边蛮族在消除对中原王朝的绝对信息代差后,在局部地区形成基于人口与物质保证的局部优势,甚至在信息代差中形成对中原文明的代差优势:如获得马蹬与马蹄铁的游牧民族,在骑兵战役指挥上的全面优势不仅在唐宋之后一度打断了中原文明传承的。这种在冷兵器时代的游牧民族在大纵深作战的全面优势一直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热兵器时代的崛起,各大非游牧文明体系才再次重新拿回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而在丧失绝对信息代差优势后的中原王朝,即使一度在明代重新夺回部分信息强的相对优势。但是,和一度困扰罗马帝国的问题一样,当一个文明形成对周边文明物质生产与精神产品供给的绝对优势后,其基于原有生产方式的扩张到达一定极限后对于外部世界的扩张往往不能有效补偿由此带来的内部损耗。再加上,当一个文明在持久扩张到达一个巅峰之后,支持其成长的积极的信息要素往往会变成这个文明寻求新扩张外延性的最大阻力。或者说,如同古埃及文明在早熟于时代中在失去对文明外延性扩张的兴趣后就此沉迷于文明自身内延性神话中不能自拔一样。唐宋之后的中华文明,不仅失去了对外延性扩张的兴趣同时在内延性自我神话中就此沉湎。这个自我神话就是对外来民族入主中原后的同化能力。这种基于人口基数带来的物质总量的相对优势及其自我神话,在西方文明挟工业化与技术革命的全面突破下对世界各大非工业文明势如破竹的攻势中瞬间冰消。自胡林翼望明轮船吐血而逝后,一代又一代中国有识之士在梦醒之后为之付出与奋斗的都是救亡图存这四个字。直到1949年新新中国的崛起把中华文明带进进工业化与现代化。只是,正如一个伟人说过的那样,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诚如所谓汉承秦制,美国在继承英国体制的同时,在享有天时地利与人和中,我想起两周前在吃小龙虾的时候一个朋友说的话:美国的崛起是因为他的自由。这个话题,我不妨从《异端的权力》的角度说一点宾夕法尼亚的由来。
1655年,荷兰人与瑞典人发生战争,荷兰获胜后统治了这个地区。1664年英国以约克公爵的名义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了这块殖民地。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签署特许状,把这块地方送给舰队总司令小威廉·佩恩(William Penn),以偿还所欠他父亲威廉·佩恩爵士的16000镑债款。并指定以“宾”的名字命名这一地区,同时应小威廉·佩恩的请求,加上“夕法尼亚”(林地)一词,形成21世纪的州名,州名的含义即“宾(佩恩)的林地”。宾州的土地向来个崇尚自由,一切权力取决于议会,也因为如此,这个殖民地没有给威廉带来任何好处,使他负债累累,1701年回到英国锒铛入狱,宾州没有给他任何税收来挽救他,而其中三个县又组成新的特拉华州独立出去。维廉死于1718年。宾州和特拉华州成为美国独立战争时的先锋,特拉华州第一个,宾州第二个承认联邦宪法,加入合众国。这两个州也是历史上美国宗教信仰最自由的州。关于宾的生平,有心人可以自行搜索。而如同来法国的异端,给英国人带来了资金与先进的技术一样。美国的独立就是这样来自英国的异端,基于更激进的政治理念而获得的。如果结合我试图表达的三要素,无非是在新大陆美国独立后在辽阔的领土上,在人口与物质生产不断扩张的时候,来自欧洲大陆的异端群体打破了旧体系同时形成美国崛起独有的信息优势。这种优势于今天一言以蔽之,自由二字。
话说美国独立,我不妨插一段有趣的插曲。当时,在费城签署独立宣言前夕,作为宾夕法尼亚代表列席大陆会议的本杰明富兰克林。鉴于北美殖民地与英帝国巨大的实力差距,富兰克林特地抽空去了北美民兵的军营。他这样描述自己当时见闻,我去到军营的时候在职在岗的不到半数,在营中的半数因为与周边女子有染因此感染性病的不少。。在回到费城大陆会议的时候,面对杰菲逊的问询,本杰明富兰克林如实回答,并说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信心,让富兰克林在出使法国的时候,在复杂而不利的局面中以其人格魅力赢得了法国的支持。并最终在法国的支持下应得独立战争的胜利。话说到这里我不妨把话题回到我尝试总结的文明三要素中。从数字角度,我们看到如下巧合的之处我:基于人口基数角度,美国独立之时人口恰好巅峰时期的古埃及吻合。而,美国解决建国后一直纷争不已国家道路是在南北战争以后做出选择的。那是美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改变的转折点。这时候美国的人口是2200万,与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相弱也与打败无敌舰队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人口相仿。说到这里我想引入的观点是,所谓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做事可以成就文明。之余美国人口数字的列举就是,美国在形成一个国家的人口基数时期实现了独立。在人口第一次爆发的时代迈向了工业文明的转型。而到1900年,当美国人口开始向一亿迈进的时候,彼时工业化与准工业化的列强除了俄国人口过亿之外,德国与日本本土人口相当都在五千万左右只有英国维持在3750万人,法国则刚超过四千万。到1950年,各主要工业国人口过亿的只有美国(1.5亿)和苏联(1.1亿)。如果说人口率先达到400万是上古时期开启争霸道路的基础,那么在文明进入中古时代与工业文明爆发前的准入时期文明争雄的起点是2000万为基准,到了工业文明全球开花的20世纪,全球争霸的文明人口技术开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亿为基数的时代。而今天美国试图对中国的再平衡从人口基数很容易理解。在今天中国是第一个尝试把五亿人口代入工业化经济循环的国家并试图把进入工业化经济循环的人口扩张为八亿甚至十亿。一旦中国完成这个壮举,无论到时候进入基于工业化的信息化时代,进入相关经济循环的人口无论是八亿还是十亿,中国都会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同样结合我的信息与物质保障角度看,所谓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出合适的选择就是。同信息等级的文明,其物质保障与其所能纳入的工业化经济循环人口呈正比关系。我这里说的信息用我其他文字的另一种表述就是数据化与信息化。如何理解我这里试图表达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我不妨用英国人在2012年一组调查数据来表达:如果以人类在公元2000年为分界,把在此之前人类文明成就的有关记录无论何种形式一律转换为比特数作为一个基数的话。到2006年,来自谷歌的数据流量达到这个基数是三分钟,到2010年后是三秒。而在我第一次接触大数据有关常识的时候,那之后每年全世界的数据总量都以10的12次方的增加速度而成长。如果把这种数据积累匹配物质保障,那就是当人类文明进入到1900年此前所有文明的物质产出作为基数,从1900到1950人类各文明总产出超越了这个基数,而在本世纪初我们超越这个基数不超过三年。这是我们今天去产能时代最真实的背景资料。
而当我们去产能背景下,在去年从高歌猛进的互联网加到今天几乎人人喊打的互联网金融的大起大落中。在前几天,我写完唐宋篇琢磨英帝国篇的时候。从vr到微软的全息信息交互产品的推进中,我们小范围讨论触及这样的话题,既这一次基于社交互动的vr将如何像固定电话与电报,移动电话与数字电话,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终端那样,再一次通过改变人与人人与机器的互动方式开创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全新时代。我对此的预判就是:这就是一次革命。是的回到美帝国话题的本身,那就是从美国建国到今天,在美国文明做坐享地缘与人和的便利条件之余。推动一次又一次美国变革的都是旧有体系的异端。我对于这种推动美国前进的异端或者另类,都归结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充分结合。这里说的理想主义不是说的那个多数人知晓乌托邦既乌有之国,而是结合现实主义或者实用主义的认知向着乌托邦的另一个词源理想之地,在实践中一步步前行。这里说的现实主义或者实用主义说的是基于英国哲学家、法学家洛克以及格老秀斯等人的观点,在承认世界并不完美的前提下,基于有限的人力资源与有限物质保障,在对自身形态的内延性与外延性的信息积累中。在已知条件下,实现有限目标的优化解决方案。这样的表达,曾经凯恩斯用大白话回答对他主张的质疑:长期看我们都是死人,但是我们必须解决现实问题。
这里先插一段今天早上看到的新闻,很好的说明人力资源物质保障和信息之间的互动:宜宾金沙江公路铁路两用桥完工。为世界最大公路铁路两用拱桥。至此,程度至香港高铁行程从30小时缩短到7小时。一桥飞架,对相关区域改变的影响如斯可见一斑。简要的说从成都到香港就此进入60小时假期生活圈,而且费用随着人流增多与财富流动变得日益低廉~~四川恰恰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并且从成都到香港恰恰包含了中国经济最具有活力实力与潜力的地区之一。我这里不厌其烦的试图嵌入信息的这个概念,这个范畴我在本文字中试图用来涵盖人类社会至今积累的所有认知,这种认知并非只是知识本身,在今天这个范畴正在扩展到通过数字化记录的一切事物的本身。如古希腊数学开拓者毕达哥拉斯所说:万物皆数。那么今天,我们的社会将随即进入一个万物皆数据的时代。我一个朋友曾经这样给我介绍人的能力来源:1,基于基因记录一代代积累的天赋;2,基于人类各种工具记录的各种知识积累。而今天人类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能力来自后者。当我们今天试图从历史的轨迹中寻找来时的路,我突然发现这不能简单的为我们对未来做出指引的时候,文明篇写到美国篇我一时陷入了以和为主的困境。但是刚看完介绍比尔盖茨与乔布斯交锋中共建公众IT时代的今天与未来的时候,我发现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例子来结合美帝国崛起之路说明数字化未来对我们明天意味着什么。
(待续) 本帖最后由 cornwall 于 2016-4-10 18:33 编辑
我的理解是任何制度的建设需要满足的是绝大部分人实际的需要,超过人们需要的制度它的稳定性表现也就是一时,当社会变化和制度冲突时,被改变的一定是制度本身。
比如文革,当时的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有一个对抗官僚体系的制度,尽量避免官僚制度逐渐降低的运转效率和未来必将产生的高成本。然而,当时绝大部分人的思想根本无法满足制度正常运行的需要,结果表现的是一小部分人的思想进步不足以带动大部分人的思想进步,甚至是违背大部分人的利益,那么它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沙发 “汉人”是个外来词,被称为汉人的这个群体自己并没有严格的“汉”或者“不汉”的评判标准。所谓华夷之辨更多的是文化上的传承,而非血亲。在世界东西方文明中演化出非常奇怪的一景——西方基督教以超血亲伦理闻名于世,但即便是发源地以色列都在以血亲为本族的评判标准。东方发展出严密的宗族礼法,家族谱系能追溯几十代的多如牛毛。却因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以文化来传承衣钵。
宗族传承和种群传承以相反方式进行似乎是建立一个稳定文明必由之路。这里要说的是秦汉之间并非没有文化建设,而是没有完成宗族传承和种群传承的文化奠基。而秦汉之后没有走向一神教,就只能形成一个背反。即以家族承担文化传承,家族灭则文化亡。以种族为血亲传承,血亲乱则种族灭。宗族和种群分别承担了文明不同层面的传承。
至于今日中国,不管是接受的哪种文明,只要不发展出一神教,宗族和种族构成这种类似矩阵的传承模式几乎又是一个必由之路。如果说当今极端主义面明显的自我毁灭过程中仍然表现出的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生命力的话,那就是他们普遍以家庭为单位组织,以某一文化甚至呼号为传承标准。
或者换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来说,说起码他们的组织传承模式是有些生命力的。 本帖最后由 我不吃青椒 于 2016-4-10 22:48 编辑
重复了编辑掉 坐等下文 李克强:要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李克强总理在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发挥市场倒逼作用,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老百姓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层次也越来越高,政府的管理也要同步跟上啊
解除对创新思维的束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要用消费者的选择,倒逼工业消费品提质和“中国制造”的升级
http://www.nihaotw.com/dlxw/szgc/201604/t20160409_1085191.htm 对于小民来说,生于一个国家利益与自身利益不矛盾的时代,简直就是最大的幸事。 敢问葡萄一个问题:
分布式记账和账本的意义能否和当年的复式记账相提并论?
谢谢! 等待正文。 美国现在好像就在三岔路口之间,桑德斯、希拉里、特朗普分别就是三条路。其中希拉里却是对世界最危险的路,因为希拉里的路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美国的绝对霸权。 HILLLAND 发表于 2016-4-11 1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国现在好像就在三岔路口之间,桑德斯、希拉里、特朗普分别就是三条路。其中希拉里却是对世界最危险的路, ...
希拉里路线表面上进攻性十足,但是背后掣肘太多,尤其是花街一群人。既想维持美国的霸权,又想不受其它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损失,可能吗? 历史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一集有讲到秦国农业耕作精细化的程度,耕地的牛瘦了一寸都有人要受罚,秦始皇之所以能够一统中国,绝对是有物质基础作为后盾的。 等待葡大的续文。现在全球工业国家都正处在三岔路口,下一步如何走入数据社会,是一个大命题。 如果西方发展是数学思维话,那我们文明生存到现在用的什么思维呢。我们也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再进步啊。 唐与宋完稿了。 静等大英帝国和美帝。 信息技术的优势真的可以抵扣材料科学的短板吗 中世纪(476年-1453年),唐宋(618年-1279年)如果算上前面南北朝200年战乱。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开启了黑暗纪元,只是中国结束的较早。中国在此期间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是中华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贸易避险,战争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长达数百年的繁荣使中华文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路径依赖。
明成祖海禁,永乐年间曾稍微松懈,但到嘉靖元年,厉行海禁,封闭出沿海港口销毁出海船只。竟然一直延续到清代,清廷收复台湾后,政治的原因消除并没有给海上贸易带来大发展,反而又是一轮闭关锁国。两次不接触政策的原因各异,有民族宗教贸易等等,但可以明显看出,此时中国文明在面对中世纪结束的欧洲文明时已然落于下风。乃至1704年教皇宣布“禁令”公然挑起儒家和基督教对立,干涉中国内政的时候,乾隆皇帝只能一禁了之。此时中华文明别说文化输出之力,连招架之功都已经很勉强。
如果说这期间中国失去了什么,那就是在中世纪唐宋之间形成的巨大历史惯性使中国终于在面对世界巨变的时候选择了退出竞争。一个种族竟然选择退出竞争,这基本上就宣判了这个种族的灭绝。这才有1840年之后的百年救亡运动。 我不吃青椒 发表于 2016-4-12 15:58
中世纪(476年-1453年),唐宋(618年-1279年)如果算上前面南北朝200年战乱。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开启了黑暗 ...
五常之下皆蝼蚁,要不了几年,世人就能体会了。
这篇东西,是为大变局之后的重建准备的,于变局意义本身不大。 最近这几天的新闻,可以看出美帝给我们的压力了,包括英国卡梅伦、巴西总统等等。 葡萄 发表于 2016-4-12 1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常之下皆蝼蚁,要不了几年,世人就能体会了。
这篇东西,是为大变局之后的重建准备的,于变局意义本 ...
敢问葡萄一个问题:
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以及账本的意义能否和当年的复式记账法相提并论?
谢谢! skywalker007 发表于 2016-4-12 16: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敢问葡萄一个问题:
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以及账本的意义能否和当年的复式记账法相提并论?
区块链分布式记账 是什么意思? 本帖最后由 skywalker007 于 2016-4-12 17:33 编辑
岳飞之死。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人物都是活的,有时候作家把一个人物性格塑造完成,往具体环境里一放,很多时候人物和故事的发展连作家本人都操控不了。
文学作品尚如此,政治体制呢?文学人物都可以活过来,政治体制更可以是活的。
岳飞之死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文明悲剧(是文明悲剧,最高级别)。因为岳飞之死本质上是赵宋的防武将不防文官这种政治正确决定的,秦桧也好赵构也好,都只是这种政治正确的外部体现。岳飞是被这种赵宋的政治体制杀死的,是赵宋开国之初确立的政治正确成长不受控制之后,开始对其载体文明自身进行的一次非常凶狠的反噬,即用消灭这个文明中最优秀个体,并牺牲整个载体文明核心生存利益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存在与发展。
但是(万事万物就怕个但是)
但是如果你站到宋初的具体历史环境下,你就能说赵宋立国之初确立的这种防武将不防文官这种政治正确有错吗?想想五代十国时丘八们横着走,天下平民命不如狗,你如果是赵宋初年的政治家,你会怎么设计制度呢?
再看看今天欧洲难民,美国黑人拉美成灾,想想欧美的种种政治正确,所有人都觉得有问题,但是如果站到这些政治正确产生的年代,这些东西有错吗?当这些政治体制政治正确成长不受控制,并反过来对其载体自身进行凶狠反噬的时候,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
中国历史第二次文明悲剧,是甲申之变,如果把甲申之变放到这条逻辑链上,你就能发现,甲申之变和岳飞之死其实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 skywalker007 发表于 2016-4-12 17: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岳飞之死。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人物都是活的,有时候作家把一个人物性格塑造完成,往具体环境里一放, ...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宋在开国初确立的以文制武当然有他当时选择的现实性,没说错。但时也,势也。在宋对西夏和辽多次战败辱国后,整个宋的士大夫阶层不反思,反而相处了岁贡收买的策略来苟延残喘,请问,这难道是政治正确。大国之争,没听说能长期靠花钱收买能赢的。
甚至到了末年,岳飞取得空前胜利时,整个士大夫整个文人阶层主流不是欢呼和支持,而是13道金牌。所以后来有得10万文人跳崖山,也必然是历史的现实性。
昨天和几个网友讨论民国之后无大师,当时我说:民国有大师,民国却让鬼子打成翔。一网友回复:鬼子来了,民国大师都出过或者陪着委员长日记救国呢。大笑之。 我不吃青椒 发表于 2016-4-12 15: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世纪(476年-1453年),唐宋(618年-1279年)如果算上前面南北朝200年战乱。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开启了黑暗 ...
嘉靖时期的禁海,其实到了隆庆时期已经逐步打开,到了万历已经完全开放了。 葡萄 发表于 2016-4-12 1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常之下皆蝼蚁,要不了几年,世人就能体会了。
这篇东西,是为大变局之后的重建准备的,于变局意义本 ...
美国智库:中国网络金融进步太快 我已无建议可提
国际货币基金(以下简称“IMF”)和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年会于当地时间4月11日(本周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拉开帷幕。
之所以“跑题”到中国,是因为笔者抓住机会提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网络信贷平台和P2P平台,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野蛮生长后开始陷入危机,诈骗、通兑危机层出不穷,部分P2P平台宣布破产,数百万普通中国老百姓失去了一生的积蓄。中国监管机构是否应该对此加强监管?各位专家有何建议?”
智库学者Veron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在网络金融方面的试验如同在沙盘上推演。但中国太大了(huge),随便做个试验都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他们不是用沙盘推演,而是在沙漠中演习。”从沙盘到沙漠,他的比喻引起满堂笑声。
至于中国在互联网金融的经验能否推广到其他国家?Veron表示:“说实话,我不知道,中国太大、太特殊了。”
他继续斩钉截铁的说:“如果说有一个国家在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中的探索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这个国家只能是中国。”这个表态在现场引起一片掌声,笔者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感到有荣乃焉。
他最后回答了笔者的问题:“说实话,我对中国监管机构没有什么建议。风险与机遇共存。中国在网络金融上前进太快,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我已经无建议可提。”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6-4-13 06:29
美国智库:中国网络金融进步太快 我已无建议可提
国际货币基金(以下简称“IMF”)和世界银行(以下简 ...
TG在互联网运动下,资本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充,也难怪资本的代表国都咋舌了。不过基于大数据方向的资本扩充,最后成就的是谁,这就真的不好估摸了。而在我看来,数据党就是披着资本外衣的木马。 wild007 发表于 2016-4-13 08: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G在互联网运动下,资本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充,也难怪资本的代表国都咋舌了。不过基于大数据方向的资 ...
数据即资本,只是和以前的资本表现形式不同,以前的资本都是外化的,如奴隶土地,金钱,而数据是内化的资本,同样的数据在你手上和在他手上发挥的效力可能完全两样。 葡萄 发表于 2016-4-12 1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常之下皆蝼蚁,要不了几年,世人就能体会了。
这篇东西,是为大变局之后的重建准备的,于变局意义本 ...
”团...长...“ 威尔的故事,很精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