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前一段看印度大起义那段历史也是挺惨烈的,至少比大清强不少。所以我觉得印度其实潜力挺大的,说上 ...
不是我怎样想,印度是不会成为中国人的战略对手的,印度人没有实力和中国人硬扛,只好摆弄达赖之流的搞小动作,自然环境不错,发发财就算了,我们的战争持续贯穿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印度人没有这种底气 苦行僧逍遥游 发表于 2013-7-15 12: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得真好,希望后续跟进,呵呵。
谢谢,这两天有点忙,争取明天跟进 heiwushi 发表于 2013-7-15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我怎样想,印度是不会成为中国人的战略对手的,印度人没有实力和中国人硬扛,只好摆弄达赖之流的搞小 ...
印度不得不防,单挑肯定不是中国的对手。但也要小心印度一旦膨胀,加上当年背后有靠山,比方现在又和日本,越南抛媚眼。
所以中国要搞定美国和俄罗斯。 间种关系很微妙的,虽然看似中俄联盟,刚搞完军演,但我们也和美国C2(比G2更靠谱),俄国也用印度和越南来平衡牵制中国。
heiwushi 发表于 2013-7-15 16: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他显示了印度人和法西斯结合的威力,英国人实际把东南亚都丢了,太平洋战争半年多基本就丢光了,有印度人 ...
这和缅甸的情况差不多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7-15 16: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过刚才看了他的故事,好像也没起啥作用。我被印度朋友忽悠了?
钱得拉包斯,在印度独立史上的地位和甘地齐名,事实上两个人最初就是因为印度独立的共同事业而走到一起的
区别是甘地要非暴力,钱得拉认为需要用一切手段——包括外国力量的协助来获得独立,两者于30年代彻底分道扬镳
钱德拉在太平洋战争前与日本合作(注意是合作),通过其支持者在印度境内发动了一些要求独立的暴动,虽然规模不大,但仍让英国感到印度独立问题不可能再拖。这才是英国同意甘地的独立请求的根本原因,没有钱德拉的武装斗争,甘地会成为世界政治斗争史上的一个笑料。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16 1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钱得拉包斯,在印度独立史上的地位和甘地齐名,事实上两个人最初就是因为印度独立的共同事业而走到一起的 ...
谢谢,原来我没被忽悠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16 1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钱得拉包斯,在印度独立史上的地位和甘地齐名,事实上两个人最初就是因为印度独立的共同事业而走到一起的 ...
轻松,那可不可以这样说:英国在当时二战背景下,由于自身实力的衰退,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战争中及战后的印度和南亚势力,在甘地和钱德拉两种斗争方式之间选择了前者。假如两者的斗争方式颠倒过来,英国政府则很可能会去选择钱德拉博斯了? 冷酷到底 发表于 2013-7-16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轻松,那可不可以这样说:英国在当时二战背景下,由于自身实力的衰退,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战争中及战 ...
是的,英国当时选择甘地,考虑的就是独立后继续保持利益的问题
在已经呆不住的情况下,是做个姿态,留得好印象以求继续合作比较好;还是残暴镇压,直到自己受不了主动走人,但以后关系冷淡好,这个选择还是很容易做的。
圣雄~```呵呵~````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16 15: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英国当时选择甘地,考虑的就是独立后继续保持利益的问题
在已经呆不住的情况下,是做个姿态,留 ...
英国对外交的把握非常实在
它是典型的海洋性国家 思炎 发表于 2013-7-10 1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道理啊。
不过其实没有被殖民过,印度也许更烂 ,更无章续
官方语言为英语,据说印度人种太多,号称人种博物馆,没有哪个人种的语言占优势,最后妥协下选择英语大家都能接受。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7-16 16:18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英国对外交的把握非常实在
它是典型的海洋性国家
其实倒也不一定是因为海洋国家的原因,维京人也是海洋国家,曾经相当的彪悍攻入欧洲,但后来踏踏实实,后成为殷实富足的乐土桃园。
我看过不少朋友网友因日本和英国同是岛国,也同样有侵略扩张历史,就习惯性将日本和英国放入同一类,其实两者有太大的不同。更别说民族性和外交策略。。。那啥,日本历史上真有过有外交吗?除了做学生,被征服者,或征服者 ,几乎是两个极端的轮回 {:4_267:}
如果牵强一下近代(二战后)“海洋性国家”,澳大利亚手法更接近英国 自然的风吹来 发表于 2013-7-20 00:13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官方语言为英语,据说印度人种太多,号称人种博物馆,没有哪个人种的语言占优势,最后妥协下选择英语大家 ...
印度和我们印象理解中的古印度不同, 印度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算人种多了,但确切的说应该是继承被英国殖民者“统一”,而“完成”的现代国家-印度(资本主义,民主选举体制国家)
中国不同,同样是多民族国家,但我们经历了历史,战争,逐渐的文化融合的。在西方殖民者到来前,形成现在的国际普世体系前,中国的边界疆土也同样没有明确划分的,边界是势力范围,烽火台,碑界,旗杆为标示,这些是惯例
而惯例被打翻了,所以遗留了很多历史问题
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遗产,比方不丹(曾是天朝的附属国),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不单单是妥协的原因,也有殖民文化和JY化因素
老板娘辛苦了,顶一个 关注中,期待后续! 乞求得来的独立会埋下分裂的种子,乐见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民主走向符合民主精神的国家分裂。 阿三能添麻烦,但认为能与TB形成竞争关系,个人认为可以预见的将来是看不到的。
印度的发现者与梦想
甘地曾这样表述他的梦想:“我要为这样一个印度尽力:在这个印度,最贫苦的人也将感觉到这是他们的国家;在这个印度,人民之中将没有高贵的阶级和低贱的阶级;在这个印度,所有的公共团体都生活得十分融洽;……在这个印度,妇女和男子享受同样的权利,……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印度!”50年过去了,这梦想好像除了第一点(反正木得选择嘛)外,其他的都没有实现。
甘地是西化的知识分子精英,有着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结局却是被狂热的印度民族主义者暗杀,成为了“圣人”。
在一战爆发时,甘地曾给印度总督哈丁爵士写信说:“在帝国的紧要关头,我愿让印度将其所有强壮的儿子作为供品奉献给帝国…我们只能默默地、真诚地、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将帝国从即将来临的危险中解救出来的工作,从而加快我们达到‘地方自治的’目的的进程。”
印度人齐心协力地支持英国参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至少有90万印度人在英国军队中当兵,30万印度人当劳工。
然而与甘地预期的相反,战后英国殖民当局奉行压制政策。1919年3月的《罗拉特法案》准许政府不经审判就能拘押宣传鼓动者,授权法官不用陪审团即可判案。甘地组织了一次消极抵抗和不合作运动,来进行回击。
4月10日凌晨,在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约有3万群众举行抗议集会,要求释放被捕的两名民族主义活动家,遭到警察和骑兵的镇压。
4月13日,约5万人在阿姆利则市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
“阿姆利则血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抗浪潮迅速高涨起来,在印度人民的抗争下,英国议会1935年通过了“印度政府组织法”,规定了选举和某种形式的联邦机构。
但此时,印度社会也严重分裂,不仅在党外,与穆斯林联盟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在国大党中,派别之争和政见上的分歧也有逐渐加深的趋势。
十多年后,甘地的追随者及密友,国大党接班人——尼赫鲁表达了类似的梦想:“在一个世界联盟中与其他自由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统一、自由、民主的国家——这就是印度的目标。我们渴望独立但不是那种老式的狭隘的和排他性的独立。我们认为,彼此隔绝相互交战的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然而他的言论梦想在不久,特别印度独立后(个人认为用建国更为确切),甚至从自治的第一天起就幻灭了。
尼赫鲁出生于在印度社会的最高贵的婆罗门种姓世家的独生子,他的家庭很富有,其父是全印知名的英化著名律师。
尼赫鲁15岁便到英国哈罗公学学习,后来进入剑桥大学深造。 1912年在伦敦内殿法学会取得律师资格,回国担任律师。,并积极投入民族独立运动中。
1916年尼赫鲁在国大党年会上第一次遇见甘地, 甘地坚持独立斗争行动很令他感动,成为甘地的密友,。1918年起任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参加国大党组织调查委员会。 1920年,参加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 1921年国大党被英国统治当局宣布为非法,尼赫鲁第一次被捕入狱。
尼赫鲁仪表不凡,风度翩翩,加上受到高等教育,言谈举止一副英国绅士派头,使他颇具个人魅力,他的演讲极为庄严,激愤,十分能打动人心,吸引了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到民族独立运动中来。尼赫鲁深受甘地的赏识,并将尼赫鲁看做是他的接班人。
1922年,阿姆利则血案后,甘地立即下令停止不合作运动,尼赫鲁表示遗憾。
1926年-1927期间,尼赫鲁游历苏联和欧洲,受到马克思主义和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熏陶,仰慕苏联建设成就,也许这和独立后印度实行仿照英国政治体制上,资本主义混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分的经济政策有些关联。
印度时常给人的感觉是神奇国度——或因其矛盾性,即便印度的国父-尼赫鲁身上和思维行为上也充分体现出这种令人不解的气质和分裂与矛盾。
Indian No history
1942年,尼赫鲁因与甘地参与组织了要求英国殖民者“退出印度”(Quit India)的独立运动而同时被捕,在狱中他写下了对著作《印度的发现者》(The Discovery of India),在书中尼赫鲁叙述评论了印度的被侵略史到被英国殖民的历史和对印度的期望,与个人的价值观。
这本书对印度人影响很深,据说是重新唤起了印度人的文化自觉和身份意识,增强了印度人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个人读后感,尼赫鲁展现了其精英英语写作功底,书中以优美,优雅的文笔,充沛的情感描述了印度的历史、文化、哲学、艺术,以及他的“印度大国梦”。
虽然书中他对印度的问题进行“拷问和批判”,比方宗教问题,印度没有民族“统一”“国家”概念,以及印度几乎没有历史文明的记载等。。。。然而他这本书也不是历史书,更不像是出自于一个政治家,反而更像是充满了玄想,浪漫主义风格的散文。
在书中,尼赫鲁大量n次的提到中国,赞美中国文明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然而尼赫鲁后来的表现,很有意思,当然尼赫鲁是否真心热爱中国文化不重要,但可以看出印度领导人从独立前就盯着中国(莫名其妙的被人爱恋,成为了靶子)。。。。也许是将中国作为列子激发印度人,以此告诉印度人,其实我们印度人也很伟大,比方他说到:“印度的文化传统也是经过几千年的遭遇入侵和激变的历史,仍然绵延不绝……只有中国有这样的传统及文化生活的一脉相传。”
以尼赫鲁在英属印度的JY身份和游历欧洲并对马克思感兴趣,有所研究的话,尼赫鲁大概看过马克思在1853的文章,:Indian society has no history at all, at least no known history.(The Future Results of British Rule in India,July 22, 1853)
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或者印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间断的被外族征服的历史,以至于根本没有自己的历史可言。 这些征服者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
at least no known history—— 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历史,它的“历史”没有记录,所以历史往往是充满想象与美丽神话传说结合的理想化的故事,即便故事令人感动,但真假难辨, 然后再问,却无法说出具体发生的年代和背景,简直是一笔糊涂账。
希腊历史学家记载了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人同印度孔雀王朝的战争,以此后人才得知孔雀王朝开国皇帝旃陀罗笈多及其孙子阿育王所处的年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至今仍是研究印度历史的宝贵文献。历史学家只能从出土的历史文物、宗教经典以及希腊和中国古代史书有关印度的记载,来帮助判断印度历史发展的轨迹。
马克思说到: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大莫卧儿的无上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摧毁,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409摧毁,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摧毁;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都征服了。
这是一个不仅存在着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80与种姓的对立的国家,这是一个建立在所有成员之间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排他思想所造成的均势上面的社会。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征服者的战利品吗?。。。。。。。。。。。
历史上,印度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没有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概念,“印度国”作为一个国家名,各史书都无解。“印度”(India)一词来自古语“Sindhu”(中国古代译作“身毒”),意即河流,尤指印度河,也没有“国家”的意思。波斯人、希腊人以及罗马人称印度河流域的土地为“H 。。。。。
直至1947年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才正式有了印度这个国家。
甚至连“印度教”一词也不是起源于印度本土的,“印度”一词不但在古代著作中找不到,在梵语或泰米尔语那样的印度古代语言中也找不到任何踪迹。自雅利安人入侵后,逐渐建立了婆罗门教文明和种姓制度,又被印度人所接受。 公元4世纪以后,婆罗门教经过改革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印度教。
所以所谓“印度教”是存在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冲突。 当各派别的民族主义情绪过火时,就很容易出现非理性行为。
尼赫鲁在叹息印度被侵略、被殖民和没有自己民族的历史记载同时,布道说教印度人要反殖民和重视历史却也抱着殖民者的非法无法律效力的地图和中国较劲是否很矛盾和纠结。
如尼赫鲁曾公开声称:“就我的好恶来说,与其说我是一个印度人,不如说我更像一个英国人。”,其实不止尼赫鲁,国大党背景大部分是受英国文化、教育熏陶出来,长大的精英分子,崇尚西方自由民主,西方的影响对他远远超过了他的印度教背景,严重的说的话:是一帮被英化了的印度人, 所以印度的独立斗争只是推翻了殖民主义。
当然这里还是要回到主题-中印战争, 为何尼赫鲁倾诉了对中国文化的倾慕,对中国人的友好,随后不久变成了空洞的回响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他的自传,《印度的发现者》找到蛛丝马迹,尼赫鲁说“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消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我个人对于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缅甸和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
思炎 发表于 2013-7-28 15: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甘地曾这样表述他的梦想:“我要为这样一个印度尽力:在这个印度,最贫苦的人也将感觉到这是他们的国家;在 ...
联合体是在建,就看谁能主导了。 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消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我个人对于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缅甸和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
这个应该是英国的梦想吧,即统治这几个地区,尼赫鲁这么说是给自己镀金! 科技发展使人类突破了地域限制,但解决不了一山难容二虎,这样想想美国的地理位置真好呀! kittylh2010 发表于 2013-7-31 1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科技发展使人类突破了地域限制,但解决不了一山难容二虎,这样想想美国的地理位置真好呀!
美国的问题在后面,才200多年,算啥! 思炎 发表于 2013-7-28 15: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甘地曾这样表述他的梦想:“我要为这样一个印度尽力:在这个印度,最贫苦的人也将感觉到这是他们的国家;在 ...
尼赫鲁这个“诳语”是有历史背景的
在20年代初期,亚洲地区民众,包括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知识分子,将亚洲独立运动理解为“白人对黄种人的欺压”,由此诞生了“泛亚洲独立运动”,口号非常类似门罗主义:即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而这个口号的直接源泉又是《凡尔塞和约》中的“民族自决”原则。
在这个口号下,亚洲知识分子认为有必要通过互相帮助的方式来帮助其他被压迫的亚洲兄弟获得民族自由。这一口号随后在日本演变成了臭名诏著的“大东亚共荣圈”。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31 13:22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尼赫鲁这个“诳语”是有历史背景的
在20年代初期,亚洲地区民众,包括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知识分子 ...
欢迎大家补充讨论,不然光我写也不免像写博客,索然无味 {:4_255:}
当时最大中国的知识分子领袖-孙中山。也曾在革命起步的早期,一度会将希望寄托于日本,希望日本能作亚洲各国之干城,领导亚洲各国来反抗西方的列强,早年也有个有类似的“大亚洲主义”的理想。后来到了1914年日本强占胶州湾与青岛并暴露了逐渐真相后施之于,中山先生才醒悟些。。。。
印度的一些比较激进的独立运动人士鲍士,达斯等是通过孙中山介绍与日本人认识的。。。当时越南反殖民等也寻求中国的帮助。
孙中山后来也是联俄联共,可惜,孙中山其实也是精英救国,当然不否认他的历史意义(国共共称其为国父),但他后来遗憾的去了,留下的个推翻满清的共和,和军阀混战,腐败的民国(其中还有伪满政府,和汪精卫之流的历史)。直到出了个毛泽东。。。。
而日本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真是臭名诏著的偶都厌恶无需再评论,反正大家也都知道了
------
不过我认为尼赫鲁设想的建立一个“大印度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缅甸和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 更多是基于继承英国殖民地植入概念,受到以为英国人主张的:印度的在亚洲的关键性地位论的影响。。。所以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是以印度为轴心, 印度为亚非国家的领袖,而中国则是在印度的主导下的小弟”
直到后来尼赫鲁看到TG要掌握了政权,建立新中国,尼赫鲁的想法有了变化,但还是认为和TG交好有利于他的“大印度联邦”梦想,即便将中国作为从小弟的想法调整为‘合作者’,但尼赫鲁根深蒂固的心态没有改变。。。。
tdyxssrs 发表于 2013-7-28 19:17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联合体是在建,就看谁能主导了。
我个人比较不倾向建立所谓的亚洲联合体,看看欧盟(菲律宾这种烂锅难免不会成为下一个冰岛), 我觉得回到中华盛事时亚洲原有的样子,然后和世界各大洲发生关系,建立新国际秩序。是3D的效应,比在一个区域主导更强,没有狭义的排斥性
思炎 发表于 2013-8-1 12: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个人比较不倾向建立所谓的亚洲联合体,看看欧盟(菲律宾这种烂锅难免不会成为下一个冰岛), 我觉得回 ...
对于具体的架构我也蒙嚓嚓。
安全边界内拥有主导权(一定区域内,不然就是别人为你做主了),及相关区域(国家安全边界以外的)影响力。目前的历史上任何帝国的疆域都是有限的(控制力技术及成本有关)外溢的 影响力也是有限的,随着沟通交流的技术的提升,此类技术也能转化为控制手段比如棱镜、比如解放广场,国家控制的边界不光是个体细化的程度同时也代表范围,将更广更深,控制力衰减的边界很可能就是未来国家控制的边界。
上和、金砖集团、中非论坛、中拉论坛,目前像是花朵结构,有花心有花瓣。当然这个也将是动态的,事情本来就是发展的此消彼长的。 思炎 发表于 2013-8-1 1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欢迎大家补充讨论,不然光我写也不免像写博客,索然无味
当时最大中国的知识分子领袖-孙中 ...
尼某人设想以印度为中心,其实体现的不是英国的主张,而是和日本类似的“脱亚入欧”的心理
在20年代的时候,印度在工业上还是可以和日本比比高下的,但与日本不同的是,印度以“现代西方文明的直接继承者”自居,日本虽然是独立的,但在政治体系上还是保留了封建文化的大部分的结构。
印度这种自居心理一直到现在都存在,并渗透到了印度精英阶层的思维之中。尤其在二战结束后,印度居然成为进入前十名的国家,这种心理的膨胀就更明显了,连朝鲜战争这种超级和准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印度都屡次插手解决,并以不结盟运动的领袖而自居。至于它对中国的态度,我觉得一直都是以老大哥自居,比如朝鲜战争里的调解活动,以及支持中国参加不结盟运动等,印度都是一种大哥带小弟的态度参与。
至于尼某人,最多只能算是个典型的印度思考家 思炎 发表于 2013-8-1 12: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个人比较不倾向建立所谓的亚洲联合体,看看欧盟(菲律宾这种烂锅难免不会成为下一个冰岛), 我觉得回 ...
联合体不一定需要是欧盟式的一体化,也可以是目前美国式的以我为核心的多重架构独立联合体的集合。在这种美国式的架构下,分别与不同的国家或小国家集合建立政治或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的合作关系,再通过我国的中心地位去协调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关系。这样的好处是灵活性更高,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压制其中某个国家而不至于影响其他国家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8-2 00:19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尼某人设想以印度为中心,其实体现的不是英国的主张,而是和日本类似的“脱亚入欧”的心理
在20年代的 ...
虽然我同意
其在二战结束后,印度居然成为进入前十名的国家,这种心理的膨胀就更明显了,连朝鲜战争这种超级和准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印度都屡次插手解决,并以不结盟运动的领袖而自居。至于它对中国的态度,我觉得一直都是以老大哥自居,比
但这点我不同意兄台
尼某人设想以印度为中心,其实体现的不是英国的主张,而是和日本类似的“脱亚入欧”的心理
为什么呢?重要是因为印度虽然‘抗英反殖民’是有阶段性的,后来国大党JY包括的尼赫鲁是主体胜利的代言人,而国大党更多是受英国文化教育的熏陶,所以印度二战后得到独立继承体现是英国殖民地思维,而继承日本的”大东亚共荣”是政治不正确的。其实印度除了为反殖民的和日本勾结不过也是权宜之计,在历史和文化上和日本没什么真正交集。。。。
尼赫鲁崇尚“印度中心论”的基本落脚点在于要建立一个‘大印度帝国’,这个设想蓝图源于英印时期谓建立一个内湖、两个同心圆和三个缓冲区的印度安全战略。其实这个设想是盗版原创升级版。
PS,虽然很先进,但日本的本质其实也是盗版原创升级版(从中华文明文化到学习西方文化‘脱亚入欧’),没有文化原创性。
回到主题,1894年,英国人寇松提出来:对印度在大英帝国战略谋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作了概括:“印度帝国处于地球上第三个最重要部分的战略中心。但是,没有比在它对远近邻邦的命运所起的政治影响上,以及他们的盛衰系于印度这轴心的程度上更看得出它的中心支配地位了”(1894年《远东问题》)
所以偶认为印度(尼赫鲁)的设想印度为中心,更是体现继承殖民地遗产的心里
欢迎继续探讨 {:soso_e181:}
俺突然冒出来一个奇怪的想法:为什么欧洲人没有在印度搞大屠杀和移民,就像他们在北美的做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