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鸭
发表于 2012-3-20 18:38:13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2-28 2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十里的莜面三十里的高(粱面),二十里的玉米面饿断腰。
交城地大山上没有好茶饭,就是那个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3-20 19:00:19
wxmang 发表于 2012-3-2 15: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没什么东西需要走私了,中国往外走私还差不多。
这种情况实在是重男轻女原则的推广使用。
热带地区普遍有这种情况, 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形成的起源和战争有关, 虽然现在没有战争了,习惯还是保留下来,其实人类的大部分行动法则都是这么回事.
北方妇女锅台转,更可能是游牧生活留下来的习惯, 因为游牧生活看家很重要, 妇女的主要活动范围就在家附近, 这个习惯也被保留到了农耕以后.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3-20 19:03:11
wxmang 发表于 2012-3-2 19: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藏族不了解,不过中国没有重男轻女的民族真还不多,摩梭人不知道如何。
感觉北方比南方好些, 至少没有深入人心的宗族观念和礼教思想, 把重男轻女上升到理论高度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3-20 19:04:47
wxmang 发表于 2012-3-3 10: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完全不一样,端公是在做仪式,不是表演,端公会自我催眠,进入完全非人为控制的境界,全身都是无意识的。
感觉也是萨满信仰的遗迹,可以和蒙古地区的萨满仪式比较一下
西行漫记
发表于 2012-3-20 22:58:36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3-19 2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西自己先看看舌苔咋样,要是没有黄腻苔的话,我建议你吃点参苓白术散,减肥的效果很不错,我就在吃,不 ...
腰围啥的都没问题,我每天都做俯卧撑,仰卧起坐.
因为用脑过度,压力也大,有时候会忍不住吃肥肉,什么扣肉,粉蒸肉...过去很好这一口.现在要忍一忍,否则医生要开药了.
反正向忙总学习呗,少吃些也没啥.
anthonylei
发表于 2012-3-20 23:54:55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3-20 14: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西自己先看看舌苔咋样,要是没有黄腻苔的话,我建议你吃点参苓白术散,减肥的效果很不错,我就在吃,不 ...
有方子不,我也试试看,谢谢
胡亦庄
发表于 2012-3-21 01:54:08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8: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吃饭这个东西我还真没有考证过为什么南方人要炒菜,而北方人吃顿饺子就高兴得很。其实我觉得吃饺子真没什 ...
现在好多北方人对水饺不热衷,吃饺子高兴可能就是个地域成见,就好像南方人认为新疆的骑骆驼,西北人到了江南水乡会发现没多少人划船出门一样...
wxmang
发表于 2012-3-21 10:17:26
胡亦庄 发表于 2012-3-21 0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好多北方人对水饺不热衷,吃饺子高兴可能就是个地域成见,就好像南方人认为新疆的骑骆驼,西北人到了 ...
这个可能是社会风俗受经济水平影响变化一个例子了。
fightp
发表于 2012-3-22 20:41:11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3-20 14: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西自己先看看舌苔咋样,要是没有黄腻苔的话,我建议你吃点参苓白术散,减肥的效果很不错,我就在吃,不 ...
这个是怎么起作用的?
刚度娘了下,上面说“西医诊为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附件炎、气管炎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均可以此方治疗。”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3-22 21:11:30
fightp 发表于 2012-3-22 2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是怎么起作用的?
刚度娘了下,上面说“西医诊为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附件炎、气管炎等而见有上述 ...
简单的说,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身体没有办法把新陈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造成的,这个方子是增加人的消化系统的,就相当于把体内的垃圾给搬运出去。
fightp
发表于 2012-3-22 21:15:34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3-22 21: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简单的说,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身体没有办法把新陈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造成的,这个方子是增加人的消化系统 ...
多谢,多谢。回头试试去{:4_268:}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00:35:57
wxmang 发表于 2012-2-27 11: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谢谢,我目前用诺和针,30r,每天早晚一次。目前控制还不错。医生指导。中西医都看过,也吃点中药。 ...
中医得看经方大夫,我相得过的只有一派——汉传经方。
我父亲也是糖尿病,原来是感觉不舒服就吃药,因为他知道那些药对身体不好,就是这样也就控制在8左右,后来我给他找了中医,已经一年多没吃过西药了,前一个月体检,5.6,相当不错。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3:14:29
wxmang 发表于 2012-3-2 15: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病的医生还是好医生,毕竟是御医,又师出名门,尽力也是尽力的,他自己也是糖尿病,所以应该还是很理解 ...
错了,自金元后,汉代经方失传,主要保留在道教等密传途径。而所谓的“金元四大家”则是用了错误的理论重创了一套中医体系,这个就称为时方派,与经方的疗效相差太远了,北京就没什么好中医,我那个好朋友去年5月一次北京之行,就小创出名头。
我父亲也是糖尿病,现在血糖很好,不是用药控制,是治愈的,当然时效还要长期观察。不过老人有时也很烦,自己有时会听西医的吃一些西药,结果血糖又上来,又得给他用中药,折腾一次,心理才明白。现在也有一个多月没吃什么药,血糖不错。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3:36:44
给看一个医案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6d715010124l6.html
wxmang
发表于 2012-4-23 15:27:28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给看一个医案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6d715010124l6.html
谢谢,谢谢,我仔细看看。
mach
发表于 2012-4-23 15:55:18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错了,自金元后,汉代经方失传,主要保留在道教等密传途径。而所谓的“金元四大家”则是用了错误的理论重 ...
人们现在对中医的错误认识也和这种时方派分不开。其实经方多猛峻之药,甚至对烈性传染病能一帖扭转乾坤。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6:36:52
mach 发表于 2012-4-23 15: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们现在对中医的错误认识也和这种时方派分不开。其实经方多猛峻之药,甚至对烈性传染病能一帖扭转乾坤。
对于毒药,古人早就总结了用法“以知为度”,就是从小量用起,有麻、冷等反应时就到量,我现在就是病中,自己的没好,但家人尤其是我父亲的许多陈年病都给治好了。生附子毒不毒,按药典上说那是大毒,生乌头呢,更不用说了,我最高的生乌头用量用到40克一剂,吃了以后心率不齐,这就是稍过量,其实身子发麻就可以了,但是反应强烈才真的治病,我也附子中过毒,解毒也相当简单——绿豆打粉煮汤,一喝下去10多分钟就全解了,而且解毒后感觉还很舒服,这从另一面说明附子的功效。
生附子、生旱半夏,经方家离不开的药,好东西,结果时方不懂用,一制过,药性都没了,还治什么病。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7:33:39
wxmang 发表于 2012-4-23 15: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谢谢,我仔细看看。
好理解他们的学术,最好能看看他师父的一些博文,这几篇博文后来被收入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的他们经方专著的理论篇中。
1、中医的学术体系与发展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a72a80100ckq4.html
2、回归传统方证的重大意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a72a80100cm7q.html
3、时方中医的谬论本质及汉传中医学的真理定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a72a80100u5e7.html
4、古汉唐经典的错简与整理修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a72a80100cnav.html
尤其是第1篇,完全扭转了我原来对中医的历史观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7:37:42
这里就是他师父的标准医案,本来他们要出一本医案的书的,其实的大部分医案内容我都见过,这里写出来的还远不如后面的精彩,很牛的,其中有个别患者我见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a72a80100w9w5.html
wxmang
发表于 2012-4-23 17:43:33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7: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理解他们的学术,最好能看看他师父的一些博文,这几篇博文后来被收入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的他们经方专著 ...
好,谢谢,慢慢看,这个东西需要一段时间来形成新的术语体系。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3 18:42:52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7: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里就是他师父的标准医案,本来他们要出一本医案的书的,其实的大部分医案内容我都见过,这里写出来的还远 ...
都啥年代了,还在为所谓正统与否争执。
难道任应秋写《中医各家学说》都是被忽悠了?
中医有的时候也是 自己烂泥扶不上墙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9:43:45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3 18: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都啥年代了,还在为所谓正统与否争执。
难道任应秋写《中医各家学说》都是被忽悠了?
中医有的时候也是 ...
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统,我只知道什么是正确,疗效是不是可以经得起检验,而不是千家解伤寒,家家各不同,这是拿患者开玩笑呢。中医史不是照本宣科,以讹传讹,应该吸收当今考古资料的成果,认真地去还原真相。
就拿中医药量来说,现在学院里面普通认同一两合当今5克,可实际上早就有考古发现,由东汉古铜权可得知汉代一两应合今15.6克,那你们有没有做过试验,到底一两15克会怎么,你们不做,这些民间中医们自己做,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别说生附子了,连砒霜都给自己用过,这是拿自己的命试出来的结果。为什么古代中医典籍上的这些药今人不敢用,显然出了问题了。我还从百度百科上看过说王叔和是张仲景的弟子这一说呢,结果真相呢,这两人压根就没见过面,你知不知到宋代的林亿校了自己认为正确的医书后,把古书的原稿给毁了,从东汉末到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了多少次呢?
当你把这些中医经典的流传历史认真地考证一遍,你难道不会一身冷汗,这些有多少是错误的呢,有多少是错、漏和后人乱补的呢?他们汉传经方的作法是,理论还原了后,还要经过实际的检验,这一检验就不得了,发现太多问题了,包括药证,错的太多,寒热都搞反,你不亲身检验,怎么敢说它对错,怎么就敢用在患者身上。以于这种以身试药的医师,我服,我信,而且我父亲受益良多,多年的前列腺痛,居然几副汤药解决,一年都没有复发过,几年的筋骨疼痛,也是十天半月就解决了,一切都如《金匮要略》上所说的,那样的有效。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9:47:40
wxmang 发表于 2012-4-23 17: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谢谢,慢慢看,这个东西需要一段时间来形成新的术语体系。
忙总对易经有研究,那么看看这个:
1、五星生克论是中医自亡的罪魁祸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a72a80100w6qf.html
2、五藏与五臓的区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a72a80100p0aq.html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9:53:40
中医剂量考证:
1、http://bbs.hx317.com/thread-136625-1-1.html
2、http://wenku.baidu.com/view/7df2394be45c3b3567ec8b9a.html
3、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ZLBK199200022.html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3 21:01:49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9: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统,我只知道什么是正确,疗效是不是可以经得起检验,而不是千家解伤寒,家家各不同,这 ...
我不喜欢学院派,不过是因为那里面喜欢装高雅的太多。但不等于那里就没有高手。相反,高手如云。
汉代的铜权,并不是今天才出土。
郝万山的伤寒论课里有一节专门讨论相关剂量的问题。古今度量衡也不是只有所谓民间中医讨论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甚至在没有挖掘汉代铜权前,都有人讨论过,凭啥现在的某个结论是最正确的?
看了你的连接上的医案,黄连用到80g,这样的汤剂你喝一喝试试。如果你要说现在栽培黄连有效成分含量低,我倒还能理解。
顺便还可以算一算黄连80g,多少钱。如果有人黄连只用了3g,也控制了血糖,就是因为没有用经方,考虑了病人的口感,就是被历史的辗转蒙蔽了吗?
民间的医生,不是没有绝活,没有高手。相反,他们因为苛刻的医疗条件,更需要有截顶串这样的立竿见影技能。但是如何评价不同学派,需要从很多的方面衡量,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是仅仅靠所谓“正统”。
文献在传承的过程中,流失和缺漏是很常见的现象。考据学就是这么诞生的。你可以看看反对中医第一人的俞樾,他在内经方面的考据功夫。老实说,在现在的所谓高喊正统的人当中,我没看到那种认真的劲头。
至于 正确?疗效?
我不晓得你怎么得来xxx正确,疗效高?
一个医生,如果连几个疗效好的病人都没有,那才是奇怪呢。很多其他派别的高手,你父亲这样疗效的成把抓。
我和任之堂聊过,我比较赞赏他的态度。——如果把所有的病人都算上了,你会发现自己的疗效低的吓死人。
都是为中医的发展做努力,为何非要靠贬低所谓的学院派来说事情呢?日本倒是也崇拜张仲景,他们在中医发展道路上的起伏,你知晓否?
至于王叔和与张仲景的关系,史书并未明确记载他们的师徒关系。说师徒关系,不过是医史研究中的一家之言罢了。在教材中,对他们二人的关系其实是回避的,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
推荐下任应秋老先生的《中医各家学说》,有的费劲,需要些中医的基础,但人家读十三经起家的童子功,对医学源流的理解,确有独到之处。
为经方摇旗呐喊,最好还是不要给别人留下太多口实的好。
不要因为苍蝇店好吃,就说八大菜系一无是处!
mach
发表于 2012-4-23 21:50:37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9: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统,我只知道什么是正确,疗效是不是可以经得起检验,而不是千家解伤寒,家家各不同,这 ...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wxmang
发表于 2012-4-23 21:50:50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9: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对易经有研究,那么看看这个:
1、五星生克论是中医自亡的罪魁祸首 http://blog.sina.com.cn/s/blo ...
好,谢谢,慢慢看。
wxmang
发表于 2012-4-23 21:51:12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19: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医剂量考证:
1、http://bbs.hx317.com/thread-136625-1-1.html
2、http://wenku.baidu.com/view/7df23 ...
好,谢谢,谢谢。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22:33:55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3 2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喜欢学院派,不过是因为那里面喜欢装高雅的太多。但不等于那里就没有高手。相反,高手如云。
汉代 ...
因为80克黄连太贵,所以就用15克,这可不是治病的逻辑。另外80克黄连就不敢喝了,我40克生乌头的方都喝过6剂,前四个月,我天天30克生附子,是不是吓坏你了,没有实践,怎么就敢判断对错。科学性是什么,是可以证伪,怎么证伪,唯有实践。至于大量的黄连治疗糖尿病,你可以搜一下仝小林,这里有一篇他的文章——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仝小林方药量效心悟,http://hi.baidu.com/gzyobs/blog/item/56fdded459f2e20ca08bb7ef.html
你说到郝万山关于药剂量,我们看看他怎么说的:
“经方药量的折算
如麻黄汤: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折算过来就是:45g30g 15g28g但是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上来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所以是三次的治疗量,如服药发汗后,不再服用。那么一次量就是15g、10g、5g、9g,和我们现在一次开的麻黄汤的用量是基本上一样的。
再如桂枝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它也是三次治疗量故折算为: 15g 15g 15g 10g4枚我们在换算的时候要记住两点:一是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还要记住这个方子分几次吃。如四逆汤等救急的方子是一次服用,而吴茱萸加生姜汤是分五次服用的,这样折合才能准确。”
真是一把打酱油的好手,现代的一剂的量是汉代一次喝的量,如果不好,再煎一剂?问题是现在哪个医生告诉患者手中的一剂就是一次的量,要顿服,不好再煎一剂?郝老先生在耍滑头,滑不溜手,反正谁也没错。而且这里只拿了麻黄汤、桂枝汤这种可不必尽剂的,那看看其它的方,比如说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回不能再打酱油了吧,得给我喝三次一天,还按一两5克来开吗?
对于你的这句话——但是如何评价不同学派,需要从很多的方面衡量,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是仅仅靠所谓“正统”,不敢苟同,什么叫衡量,是和稀泥?医学的问题这样搞是要出人命的。
对于你说的任应秋老先生的《中医各家学说》,稍稍看了一下,发现也是一部和稀泥的书,谁说的都对,尤其是古书,根本没有去核对各家说法矛盾的地方,对经方的特点更是没有说出来,对比我上面提供的博文,就象是囫囵吞枣。
我觉得医学不是菜系,人命关天,一部伤寒百家说法,这就有问题了,和稀泥,对患者不负责,对自己更不负责。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4 00:34:08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3 22: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80克黄连太贵,所以就用15克,这可不是治病的逻辑。另外80克黄连就不敢喝了,我40克生乌头的方都喝过 ...
你的前提是一个疾病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处理,不知道我理解的你的意思对不对?
有人15g能治好,也有人能80g。这就是中医。你不承认有人15g能治好,那我就没办法了。
如果你认为其他学派都是和稀泥。非典的时候咋没见到他们驰骋?
30g附子?我还开过不先煎的呢!有兴趣试试否?
我不反对运用大剂量药物,我也用过大剂量。我反对的是只看见大剂量的好处,好像天底下就只有大剂量的经方才是正统,这和那些西医有什么区别。
证伪?
请教下,多少人可以证伪?十个里有一个血糖没控制住的算不算?两个呢?三个呢?
证伪,好熟悉的名词,依稀在西医那里看到过。
要不我们去大师的门口跟着抄方几天,看看百分比到底多少如何?
恩,这时候一般就会用个性化解释了。能治好的就算,治不好的就不算,对吧。
我也在写医案,医案的作用,是用来阐释辩证和用药的思路的,不是用来炫耀的。调好两个血糖,我还调过呢。要不要匀你两个?
要不我把这里病人的四诊资料都给大师?明天还有一个腺肌证的病人,四诊资料都可以给你,帮忙解决下难题如何?
如果任老爷子也是囫囵吞枣。我想知道,还有多少囫囵吞枣的?岳美中也是吗?郝万山是耍滑头了!赵绍琴大概也是?
有是证用是药!有些病本来就不属于伤寒的范畴。非要往上硬套,这和硬套时方的有什么区别。探讨经方用量,对一些疾病剥离出经方的适应区间,是非常有益的事情,但如果说这就是中医的全部和真谛。哎!中医要这么好办就简单了。
说到酱油,干脆给你个病人吧,明天就要来的:
男
糖尿病十年,有家族史。腰部与胃脘畏寒,脚冷。纳可但需严格控制。血压正常,胰岛素控制较好,舌色淡,略紫,苔白腻,舌下紫,但不明显。两肾囊肿,近期检查有增长趋势。上周检查提示前列腺有增生。小便有不尽感。尿量适中。
左寸滑弦,微郁 关滑弦,不浮,偏沉细 尺滑弦,偏沉
右寸浮滑弦,大 关滑弦,不浮 尺滑弦
整体有力,右比左浮,弦而明显,左偏沉,略细。
给个意见吧!不要和稀泥哦,我会按照你的意见处方的。资料不全你尽管问。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