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xyzd2
发表于 2013-6-28 15:25:26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6-28 15: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不能用现在的情况来看当时
留部队在当地是不错,可随后而来的封山季怎么办?让部队在那里饿死还是被 ...
我的意思不是说把部队停留在原地,而是在后撤的时候,至少要控制住喜马拉雅山山脊两侧的传统来往的山谷孔道。这些山谷孔道,正是能够保障我们通往麦克马洪线一带的边境地区必不可少的后勤通道,而目前我军的实控线,基本上沿着麦克马洪线,但是主要的传统通道全部在当年的撤军中丢弃了,导致我军在目前,为了补给支援实控线上的据点需要花费难以想象的成本和代价
虽颜良但文丑
发表于 2013-6-28 17:34:11
关于克什米尔, 推荐大家去天涯看"鄙视抢沙发的"的中印边界地形分析: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223829-3.shtml#ty_vip_look[%E9%84%99%E8%A7%86%E6%8A%A2%E6%B2%99%E5%8F%91%E7%9A%84]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6-28 18:35:23
lbxyzd2 发表于 2013-6-28 15: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意思不是说把部队停留在原地,而是在后撤的时候,至少要控制住喜马拉雅山山脊两侧的传统来往的山谷孔 ...
在当年,控制就意味着需要驻扎兵力。
在和平时期你可以留少量兵力作为监视,但在敌对情况下,兵力太少就是送
我相信军委决定撤是有原因的,而且是经过讨论的,而且我从地图上看,我不认为当时的物质条件有能力保障团级部队,因为除了正常的粮食弹药以外,取暖物资也必须依赖后方上送,甚至高原氧气设备。这导致维持驻军所需要的后勤保障能力至少比正常情况多1倍
乱翻书nn
发表于 2013-6-28 19:16:37
lbxyzd2 发表于 2013-6-28 15: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还真说错了,其实藏南没能收复并不是地形的问题。而是纯粹的政治问题,阴法唐早就在他的专访中强调过 ...
推荐看下隔壁论坛的“高原上的黑鹰”
描述了85年黑鹰第一次飞墨脱的情况,起因就是泥石流导致路断(貌似当年路没断也只能靠人背),经过4个月投入2万人仍无法抢通、墨脱驻军已经提出趁封山之前撤离的情况下
才有了总参下令刚买来的黑鹰进墨脱
PS:看了这篇,俺才知道兔子画的墨脱县居然还有2/3在阿三手里
思炎
发表于 2013-6-29 10:28:14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3-6-29 10:37 编辑
lbxyzd2 发表于 2013-6-28 15:05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还真说错了,其实藏南没能收复并不是地形的问题。而是纯粹的政治问题,阴法唐早就在他的专访中强调过 ...
一并回复,首先我一向不喜欢在讨论中印战争和相关领土争端问题时,将藏南和阿克赛钦拿来做对比,因为都重要。 显然很多人看阿克赛钦与中印战争关系更多,却忽略了去我上面提到的战略意义。
所以我认为讨论62年中印战争“取阿克赛钦,舍藏南”是伪命题,其实根本不存在两者之间的取舍选择问题。即便没有阿克赛钦(西线战线),当时中国估计也会忍痛做出退兵藏南的决定。
藏南没能收复并不是地形的问题。而是纯粹的政治问题
战争本来就是政治的延续,但藏南没能收复绝不是纯粹的政治问题。
理由。。。参见一身轻松的回复,我更赞同他的观点。
老祖宗早就说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62年中印战争,弹药是靠着军人步行背着,藏人用骆驼,手抱送上去的。。。这样的后期补给真的无法支撑大军长期驻守藏南,据说有部队打到后来没弹药,只得眼睁睁的看着800多印军逃命,不然肯定被歼灭了。
还有不理解的网友可能年轻和意气风发,对这段历史的大背景没有深刻了解,加上对收复藏南心情(可以理解),但还是要理性,实事求是。
不知你看的是哪个访谈,即便阴法唐现在谈谈感触,有不同看法也正常。 但据我所知即便阴法唐在的回忆访谈中提到当时是如何不容易的,看看就可以联想当时中央作出决定不仅是从政治也是军事外交角度考虑的。
------------------
解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东西两线的战场都是在高原,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对于战争后援的要求非常高,1962年中国国内经济还处于困难时期,不过人们的爱国热情却是非常高涨。
阴法唐:虽然困难啊,西藏正好是平叛改革以后,特别是这个农奴在改革中翻身得解放,奴隶人身也自由了,解放了。我说汉族地区能办到的,藏族地区,西藏也能办到,汉族地区办不到的,我说西藏也能办到,他们有的很奇怪,你在这胡吹,我说真的,为什么呢?一说组织后勤啊,那个报名的非常踊跃,不让那个去那都不干,包括妇女,有的硬是抱着孩子也要支前,你说服都说服不了。
解说:这一场反击战的艰苦卓绝,毛泽东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这一点上,他是现代化,我们是原始化,但革命的原始化战胜了反革命的现代化。
阴法唐:中印反击战也可以说,西藏人民支援支出来的,那个情况下要没有人民的支援啊,那是不得了的,那困难大了,我们不像印度,印度它那个时候有公路,有飞机,它这个飞机不仅可以空投,它还可以给旅长送饭吃,我们都没有,连公路都没有。
记者:有空军保护吗?
阴法唐:没有,那个时候都没有的。
。。。。。。。
http://mil.chinaiiss.com/html/20118/8/a3e130_1.html
lbxyzd2
发表于 2013-6-29 16:56:34
思炎 发表于 2013-6-29 10:28
一并回复,首先我一向不喜欢在讨论中印战争和相关领土争端问题时,将藏南和阿克赛钦拿来做对比,因为都重 ...
你所看到的是不完整版本的访谈,在后面阴法唐就强调过,后勤困难在当时并不是不可克服的,真正导致撤出藏南是毛主席基于政治需要的原因
lbxyzd2
发表于 2013-7-1 08:48:02
本帖最后由 lbxyzd2 于 2013-7-1 09:07 编辑
思炎 发表于 2013-6-29 10:28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并回复,首先我一向不喜欢在讨论中印战争和相关领土争端问题时,将藏南和阿克赛钦拿来做对比,因为都重 ...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亲历者述说历史秘辛藏字419部队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刘伯承元帅亲自指导第二阶段作战方针——雄狮搏鸡阴法唐将军访谈录》(节选)
魏:现在很多人大惑不解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军本应乘胜追击, 扩大战果, 为什么要主动停火? 主动停火也就罢了, 为什么
还要后撤? 这一仗把“ 麦线” 以南的大片国土刚刚收回,干吗还要放弃? 这些疑问在当时有没有?
阴:其实, 这些疑问在当时也是存在的, 有的还很强烈,。他们说:“ 麦线” 是非法的, “麦线” 以南9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我们的,我们在自己的领土上反击侵略者, 既合理又合法, 为什么要撤啊! 况且胜利来之不易, 部队吃过不少苦, 流过不少血。从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向南麓一路追下去, 上面是高寒地带, 都穿棉衣, 我们指挥部还烤火取暖。高山缺氧, 越往下气温越高, 在公路上追击敌人时, 有的扔掉棉袄, 只穿单衣。氧气充足了, 呼吸也顺畅了, 打了大胜仗, 收复了被侵占的国土, 心情欢快得不得了。部队后撤时, 正好相反,步步往高处走, 上山的路是不好走的, 越走越冷, 氧气又慢慢稀薄了, 呼吸又困难了, 心情就更沉重了,思想上的弯子也是有的。
魏:我们的干部, 尤其是政治工作干部是如何给战士做思想工作的? 是怎么帮战士们转过这个思想弯子的?
阴:那个时候毛主席、党中央的威望非常高, 只要给战士说这是毛主席、党中央的决定,大家都会认为是英明正确的, 都会坚决执行。通过学习, 大家逐步理解了边界问题不能靠武力解决,要通过和平谈判。我们的自卫反击战是被迫进行的, 打是为了和。况且我们保留着自卫反击和保卫国土的权利,不怕问题不能解决。
魏: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利用毛主席、党中央的崇高威望来做思想工作确实是十分有效的, 这个我能理解。但是,我很想知道您本人作为41 9部队的政委,是如何理解毛主席、党中央关于“停火后撤” 的决定的?
阴: “停火后撤” 是同我们自卫反击作战的目的联一起的。前面谈到了, 打是为了和, 军事斗争必须服从政治和外交斗争。自卫反击战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 但何时打、打多久、打到什么程度、是前进还是后撤, 完全是毛主席、党中央视情况掌握的。决定“停火后撤” , 我自然想到是火候到了, 是情况的变化和任务的转换, 不存在什么思想弯子。部队的思想工作, 也是根据这些精神进行的。
事实上, 包括外电广播都证明, 经过两次战役, 狠狠打击了印度扩张主义者, 扩大了我国的政治影响, 得到了国际上的舆论支持, 粉碎了帝国主义的造谣诬蔑, 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政治、外交斗争,也为今后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创造了条件。
这是我当时的理解, 现在也基本上是这么想的。
魏:中央为什么要在收复失地后,作出“ 停火后撤” 的决定?理由是什么?
阴:我想有几个原因, 第一, 中国政府反对用武力解决边界问题,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手段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一切纷争, 包括边界问题。中印边界冲突正是尼赫鲁关闭谈判大门引起的, 我军自卫反击就是要告诉印度当局想通过武力解决边界问题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不撤军, 不仅会给尼赫鲁以口实, 还会使与我国存在边界问题的许多国家心存疑虑。
第二, 我们的主要战略方向不在西南, 而在东南。我们不想在这个方向与印度陷于一场持久消耗的战争中, 而分散和削弱主要战略方向的力量。况且印度曾经是个殖民地国家,他与帝国主义存在本质区别, 他对中国的根本战略利益从来就不够成主要威胁。
第三, 我们不想给美、苏等国际反华势力以可乘之机, 正是美、苏的支持和怂恿,尼赫鲁才会在反华的路上越走越远。印军在第二次战役中溃败后, 尼赫鲁抛弃了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假面具, 甚至公然写信给美国总统肯尼迪, 要求美国出兵打中国。中印两国继续处于战争状态, 势必给美、苏以坐收渔利的机会。
魏: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我军在1962 年的重大军事行动, 除此之外, 我军在东南方向有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台湾的蒋介石看到大陆经济困难、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升级、苏联策动新疆伊犁塔城慕乱等, 认为反攻大陆的时机到了, 于是成立了一个“反攻行动委员会” , 制仃了“ 国光作战计划” 。毛主席紧急召见总参谋长罗瑞抑, 指出: “要准备蒋介石集团40 万人秋后登陆。不要为西面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我们的战略方向还是东面这是我们的要害。” 为此,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准备粉碎国民党军进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示》。第一批7个值班师、2 个铁道兵师等部12 万人于6 月初奉命入闽; 同时令!2 个步兵师作好准备,随时入闽; 令空军15 个师、30 个团作好参战准备。当时美国情报部门认为:这是中共军队自韩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调动。
阴: 现在有些“事后诸葛亮” , 看到19 62 年蒋介石并未反攻大陆, 就认为我军在东南方向的大规模战备行动是无意义的, 这个观点我不赞成。
魏: 可以这样理解, 正是由于我军的大规模战备行动, 才使蒋介石知难而退,打消了反攻大陆的幻想。有的网民认为: 我军在收复“麦线” 以南大片国土之后之所以撤军,是因为后勤补给困难。您认为后勤补给困难算不算一个原因?
阴:不能说没有这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 主要原因还是上面说的那几条。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lbxyzd2
发表于 2013-7-1 09:03:36
思炎 发表于 2013-6-29 10:28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并回复,首先我一向不喜欢在讨论中印战争和相关领土争端问题时,将藏南和阿克赛钦拿来做对比,因为都重 ...
大家都知道,中国军队在东线战场大获全胜以后,突然主动后撤。已经到手的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被印度人重新占领。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网民中有一个颇为流行的看法。就是东线守不住。
为什么守不住?
因为交通不便。军需给养运不过来。
然而,根据我所见到的一些资料来看,好像并非如此。
例如,研究过这段历史的澳大利亚记者马克斯维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指出,从后勤给养的运输问题来看,实际上中国人的条件比印度人要好。喜马拉雅山脉中有十几条小路通向藏南,运输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又如,当年参加过中印边境反击战的阴法唐认为,我军之所以主动撤退,不是因为守不住,那里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达旺地区是六世达赖的出生地,当地百姓的“人和”条件也不错。后勤给养也不是不能供应。实在不行,还可以屯田驻兵,藏南是产粮区。
之所以主动后撤,还是因为有更高的战略考量。
思炎
发表于 2013-7-1 11:37:44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3-7-1 11:40 编辑
lbxyzd2 发表于 2013-7-1 08:48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亲历者述说历史秘辛藏字419部队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刘伯承元帅亲自指导第二阶段作 ...
谢费心查找提供资料
其实,对呀,你贴出的访谈的highlight红色字的部分,加阴最后:‘不能说没有这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 主要原因还是上面说的那几条。 ’
正是除了第一条以外,其他几条正说明了,撤兵藏南不是纯粹的政治考量啊,是和当时中国国情战略军事相关的。
由于朝鲜战争中国军力消耗很大了,防东南方的方蒋介石反攻大陆(需要军事力量)。要考虑如果美国,苏联等提供印度武器支援的话,在当时的中国,没能力长期驻守藏南,长期消耗军力,精力抵抗或对付与有西方支持特别苏联也暗中支持下的印度骚扰和不停的拉锯战。
ps,提问的记者很NC,什么利用毛主席、党中央的崇高威望来做思想工作确实是十分有效的。。。。
别提毛时代了,就是对越反击战正式开战前,已开伐到前线的官兵指战员都不知具体是要干什么。
就是现在中国要对外开战有行动,也是如此,最基本:解放军一切行动听指挥,绝对服从中央军委和上级命令指挥。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1 13:52:02
思炎 发表于 2013-6-29 1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并回复,首先我一向不喜欢在讨论中印战争和相关领土争端问题时,将藏南和阿克赛钦拿来做对比,因为都重 ...
不用看那么虚的,直接看当时的实际情况就成:
西藏军区林芝军分区的防卫区正是当时对印作战的东线主战场,从林芝军分区原副司令李春的回忆中,可以看出那时中国军队的後勤系统多麽落後:
反击战开始後,我们沿江一路下推,一个连击溃了印军上千人。没有公路,印军想不通,中国军队靠什麽供给给养?以为我们有什麽高级食品,吃一顿能管好几天。其实,我们就是靠老乡支前,靠□牛运输。那一仗,支前的□牛就有叁万多头。这边的所有物资,还有伤员烈士,都是靠老乡背。一○○迫击炮弹,一人只能背一发。50人运,几分钟就敲出去了。家家户户都出人,十二叁岁的孩子也支前。当地老乡十二叁岁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东下边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岁,跟爸爸妈妈一起,他背了四筒罐头,有八斤重,爸爸牵着他爬山支援我们。没有老乡,我们根本没法打胜仗。
1发100迫击炮弹重约10公斤~```也就是说,一个营3个连,1个连休息,1个连在前线,另外1个连就保障在前线的那个连(说白了就是当苦力)~```
换算下来,在接触点驻扎一个连,实际要消耗1个营的兵力,还不能保证前线安全。这个帐怎么算也是划不来的。
lbxyzd2
发表于 2013-7-2 11:18:19
思炎 发表于 2013-7-1 11: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费心查找提供资料
其实,对呀,你贴出的访谈的highlight红色字的部分,加阴最后:‘不能说没有这个原 ...
我所说的政治考量,就是指国情,整体战略,外交,国际形势的综合衡量。所以说,在藏南的问题上,后勤补给问题并不是导致撤军的主要因素,而且根据当时藏南地区的军事形势,主要补给通道都控制在我们手上,不存在补给困难的问题。以我们当时的后勤能力与条件,对比起印方,我们在后勤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lbxyzd2
发表于 2013-7-2 11:20:28
本帖最后由 lbxyzd2 于 2013-7-2 11:23 编辑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1 13:52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用看那么虚的,直接看当时的实际情况就成:
西藏军区林芝军分区的防卫区正是当时对印作战的东线主战 ...
不要看我方有什么困难,更要看印方有什么困难。相比起印方,我们有藏人的鼎力支持,有足够的补给通道,同时有着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这些东西印度都不具备,相比起我方,印方的后勤条件和补给能力更差,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我方的后勤能力优于印方。以后勤能力不足为由而撤军是不成立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有过详尽的分析,并且与阴法唐的访问可以互相印证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2 12:11:15
lbxyzd2 发表于 2013-7-2 1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要看我方有什么困难,更要看印方有什么困难。相比起印方,我们有藏人的鼎力支持,有足够的补给通道, ...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你太相信所谓亲历者的说法了,以至于都不肯仔细研究一下地形、气候、以及人的体能等根本因素。
印度在藏南的主要物资中心提斯普尔,有公路、有机场、还有一条河流,因此该城市与战略后方的联系和物资保障能力是不用怀疑的,而我军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有效手段来阻止该城市发挥作用。
从提斯普尔向北,都处于山系南麓的缓坡平原地带,无论是地形还是气候都可以满足大规模运输的要求,尤其是印度在使用汽车的条件下,这个优势更加巨大。
真正的后勤难点发生在山麓以北地区。事实上,进攻印军本身就是在战略欺骗的背景下进行的,而战斗主要发生在山麓以南,也就是说只要准备好,加上战略奇袭确实可以获得战术胜利,但这些改变不了山麓以北后勤艰难的现实,尤其要翻越山麓为山南的部队提供给养,还要受到大雪封山季节的影响。事实上当年撤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封山季节即将到来,到时候山口等要道将全部被封闭,那时候山南的部队将面临三个月无补给的状态,甚至连空运保障都不可能。
这是最简单的分析。人的主观能动性确实可以在物理允许范围内达到最大效果,但无法超越最大效果。
乱翻书nn
发表于 2013-7-2 19:06:38
lbxyzd2 发表于 2013-7-2 1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要看我方有什么困难,更要看印方有什么困难。相比起印方,我们有藏人的鼎力支持,有足够的补给通道, ...
看了《印度对华战争》,说的是这个色拉山口,阴法唐说的应该也是
借用"鄙视抢沙发的"图片
http://img14.poco.cn/mypoco/myphoto/20130702/18/173591815201307021835463587158431596_000.jpg
守住这里好处是:达旺在手
坏处是因为跨过了麦线:1、停火没戏了;2、印度肯定会在墨脱找场子(这是印度唯一能在麦线以北尝试进攻的地方,普通山峰高度还不到3000米)而且很可能打赢
这一仗对兔子刺激很大,65年就开始筹划修通到墨脱的路,到94年修通简易公路,刚过去一部车就雨泥石流塌方断路。没办法,藏南是世界雨都,墨脱是中国雨都,山体垮塌泥石流在那儿大概是常态。
那儿1950年还发生过中国历史第二大震级——8.5级地震{:4_267:}
lbxyzd2
发表于 2013-7-3 15:35:30
乱翻书nn 发表于 2013-7-2 19: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印度对华战争》,说的是这个色拉山口,阴法唐说的应该也是
借用"鄙视抢沙发的"图片
不仅仅只有这个山口,事实上,传统的通道,还包括冈日嘎布曲,仰桑曲,甚至是岗巴拉山口一带
lbxyzd2
发表于 2013-7-3 15:55:23
本帖最后由 lbxyzd2 于 2013-7-3 16:33 编辑
乱翻书nn 发表于 2013-7-2 19:06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印度对华战争》,说的是这个色拉山口,阴法唐说的应该也是
借用"鄙视抢沙发的"图片
可以讲,墨脱补给困难的问题完全就是1962年撤军的后遗症,典型的作茧自缚。如果将控制线前推到仰桑曲,甚至冈巴拉山口一带,墨脱的补给都不会那么麻烦
lbxyzd2
发表于 2013-7-3 15:59:34
本帖最后由 lbxyzd2 于 2013-7-3 16:31 编辑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2 12:11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你太相信所谓亲历者的说法了,以至于都不肯仔细研究一下地形、气候、以及人的体能等根本 ...
所以你这是地图党。完全没有按照中印军队当时的具体军事部署形势,两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作对比,单单就看地图就想当然地认为我军后勤比印方困难。事实上,当时印度的方面的后勤能力比中国差多了,而中国依靠喜马拉雅山的十几条通道,完全能够支撑冬季作战的需要。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文中有过非常详细的分析
事实上就是现在,印度方面的补给能力都是相当之差
“由于藏南地区是迎风坡,当地晴天少,雨天多,终年云遮雾绕,湿度很高,对印军的粮食、军火等物资保存相当不利。当地印军必须依赖于山下长期、大量补给才能存活。藏南地理条件虽然比较好,但是藏南地区90%面积为森林覆盖,换而言之就是荒山野岭。印军在当地补给只能在山间简易公路艰难向上进行。藏南地处迎风坡,一年有半年是雨季,山间小路水毁严重,维护工程量很大。据《印度斯坦时报》2012年2月5日消息,印度中央政府将对印度东北部地区3723公里的道路进行升级,其中包括在“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境内931公里长的战略性道路。这一计划也是印度“加速道路发展特别项目-东北部(SARDP-NE)”B阶段计划的一部分。此前的A阶段计划要升级4099公里的道路,但是截至2011年10月份,印度只完成了其中752公里的道路升级计划。显然,按照印度一贯工作效率,连A计划都会长期停留在纸面上。印度2011年8月宣布计划向藏南修建3条铁路,改善当地运输条件,不过后来一直还是“计划”。印度号称在诺玛(Nyoma)、道拉伯格玉尔地(Daulat Beg Oldi)以及富克彻(Fukche)、查耶那加尔(Vijayanagar)有“先进降落场”。不过从2011年11月18日查耶那加尔恢复通航现场图片上看,“先进降落场”应该翻译为“前进简易跑道”。这跑道上连基本的跑道灯都没有,当地终年云雾多,起降风险大,且运输量相当有限。印度还“计划”把条件最好的诺玛跑道升级为机场,不过该跑道距离实际控制线只有23千米,在中国远程火箭炮打击范围之内,无论升级与否,意义都不大。藏南地区河流落差极大,水力资源固然丰富,可当地驻军完全不可能利用水运补给。”
而对于你所说的中国面临冬季补给困难的问题,《瞭望》杂志也曾经有过分析
“有专家会说,麦克马洪线是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山脊线。可是喜马拉雅山脉并不像屋顶一样,有一条如屋脊一样明确、连续的山脊线,喜马拉雅山千山万岭,一条条河谷把喜马拉雅山脉切割得支离破碎,顺着树枝状的河谷,有着一条条南北往来的通道。为什么我们不退到一条河谷的某一处位置,把部队哨所重新布置一番,废掉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譬如,我们可以退到现在已在印度占领区内的鲁巴、色拉或者达旺,那里自古以来就是西藏人南下的古老商道。其中,达旺有着拥有700多名喇嘛的达旺寺,那是拉萨哲蚌寺的分寺,寺内主管也由哲蚌寺任命。再东边,可以退到察隅县南面的瓦弄村(早在1910年,清朝政府驻藏大臣赵尔丰的部队就在那里驻扎过)……总之,即使撤军,也有多种选择,总是可以废掉那条英国人在地图上随意画出的线。 也有人说,因为冬季到来,大雪封山,后勤补给困难,当时若不撤回,就再也撤不回了。这是不了解那一带气候的臆测。西段是我国又寒又旱的地区,而东段所处的一带是亚热带,气候温暖。我为此咨询了曾任西藏林芝军分区副参谋长的谢罡先生,他说:“山顶因为海拔高,即使不是冬季也会降雪,但是在河谷地带,即使冬季也可以通行,所以后勤补给困难不是撤军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全世界的研究者至今都在猜测。”
lbxyzd2
发表于 2013-7-3 16:25:36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2 12: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你太相信所谓亲历者的说法了,以至于都不肯仔细研究一下地形、气候、以及人的体能等根本 ...
你所谓的藏南补给面临地形障碍,其实完全就是拿现在的形势来套弄当时的情况。事实上,经过东线反击之后,喜马拉雅的几条主要通道都控制在我们手上,而这几条通道在冬季一样可以保持后勤的畅通。
现在实控线补给不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藏南的传统通道现在基本都被印占区阻隔,只剩下不是通道的‘通道’了。
拿现在补给的交通不便去反证藏南‘是天堑’,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就像抗战时期,我国只能依赖驼峰航线与外界进行物资交换,这能说明我国没有海岸线+全是雪峰吗?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3 20:09:29
lbxyzd2 发表于 2013-7-3 16: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所谓的藏南补给面临地形障碍,其实完全就是拿现在的形势来套弄当时的情况。事实上,经过东线反击之后, ...
我用的补给困难的例子,就是战争中发生的事情,战争中共军已经进入藏南地区。所以你所举的所有证明都不足以证明“当时”共军有能力保障后勤
困难是要跟对方比,这个我赞同。但是你只字不提山北地区如何解决补给,物资不可能隔空从战略后方跳到藏南地区去
第三,你所举的关于印军的困难,全部都不是当时的情况,无法证明你关于守得住的任何观点
lbxyzd2
发表于 2013-7-4 08:48:04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3 2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用的补给困难的例子,就是战争中发生的事情,战争中共军已经进入藏南地区。所以你所举的所有证明都不足 ...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4355341.html
看完这本书你就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了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4 08:54:03
lbxyzd2 发表于 2013-7-4 08: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4355341.html
看完这本书你就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了
引用序言的话:
本书中出现一种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这是由于我获悉边界争端的情况,在一方比在另一方方便得多。印度就其政治上的工作程序而言,一定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公开的社会之一,而我为了写这本书进行研究时,这个好处使我得益非浅。不过,在中印争端问题上,印度政府也许由于它的公开性已经吃了些亏,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仔细研究一个政府的公开言论和私下的(实际上是秘密的)态度之间的差别,那就不免使人们对它产生恶感。尼赫鲁的对外公开的讲话数量是如此之多,因此他就特别容易被人加以前后矛盾的罪名,而他故意含糊其词的地方,也是一下就被人看穿的。相形之下,就内部工作程序而言,没有哪一个政府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还要不公开。在追溯中国的政策形成过程时,我除了公开发表的材料以外,没有别的可供查考。
换句话说,作者无法查证中国方面的资料。顺便一提,本书成书于1970 年。
lbxyzd2
发表于 2013-7-4 09:06:24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4 08: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引用序言的话:
本书中出现一种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这是由于我获悉边界争端的情况,在一方比在另一 ...
你可以参考一下里面关于印度军队方面的补给供应问题,再对比一下我们自己的资料
lbxyzd2
发表于 2013-7-4 09:09:17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4 08:54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引用序言的话:
本书中出现一种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这是由于我获悉边界争端的情况,在一方比在另一 ...
另外,他在书中对于中国方面的后勤供应也根据公开资料进行过分析,而且基本上也是比较靠谱的
lbxyzd2
发表于 2013-7-4 09:12:50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4 08: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引用序言的话:
本书中出现一种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这是由于我获悉边界争端的情况,在一方比在另一 ...
我上面也张贴有现在的印军后勤条件,可以讲后勤供应困难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我方,而这还是进行了好几十年经营的结果。这完全足以作为对几十年前中印战争期间印方后勤供应能力的重要参考
思炎
发表于 2013-7-4 11:02:08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3-7-4 11:10 编辑
lbxyzd2 发表于 2013-7-4 09:12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上面也张贴有现在的印军后勤条件,可以讲后勤供应困难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我方,而这还是进行了好几十年经 ...
看完这本书你就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了
啥正确结论?就是已经确定的论点的:解放军当年撤军藏南是错误?
看下来,我觉得一身轻松的回复更有道理,也更专业。
如果你真觉得你的论点正确,这么有把握有信心,为何不整理一下你了解的情况,好好写个原创主题,有系统的阐述你的观点和提供论据支撑呢?
奇怪,还不如整点有用的,让大家看看你的论点和分析是否有道理,好过这楼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copy,引用(我估计这里还有兴趣看的茶友不多了),还让一身轻松看书,帮你分析?。。。嚯嚯
lbxyzd2
发表于 2013-7-5 10:52:13
思炎 发表于 2013-7-4 1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啥正确结论?就是已经确定的论点的:解放军当年撤军藏南是错误?
看下来,我觉得一身轻松的回复 ...
撤军藏南主要因为政治原因,而不是军事能力问题,我已经反复说了很多次了。这叫做撤军藏南错误?
至于具体论述,等我把资料整理一下再说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5 14:32:17
本帖最后由 一身轻松 于 2013-7-5 14:59 编辑
lbxyzd2 发表于 2013-7-5 10: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撤军藏南主要因为政治原因,而不是军事能力问题,我已经反复说了很多次了。这叫做撤军藏南错误?
至于具 ...
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就问你一句,如果真是政治原因的话,为什么阿克塞钦地区不让出来?该地区共军可是占住了,按你的说法,真要有啥政治考虑的话,一起让出来不是诚意更大?
不让阿地区,恰恰是因为该地区紧邻新藏公路,共军可以迅速集结兵力和物资进行活动。
再回到东线,共军已知印军战斗力尚不如国民党保安团,也就是说,单纯从战斗力来说,共军根本不怕与印军战斗,假如能击退印军的反击,以后谈起来不是更简单?
所以把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共军何尝不想霸在藏南。但后勤问题解决不了,霸不住,这才撤军,同时留个“政治解决”的顺水人情。霸得住的阿克地区,你看共军什么时候考虑过跟印度“政治解决”了?
假如还对共军的风格不了解,以为共军是出于什么“政治考虑”而放弃藏南地区,那么建议你去看看共军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的谈判过程,那才是共军的真正风格:越是为政治考虑,共军打得越狠,占得越多!米军都占不到的便宜,战斗力尚不如国民党保安团的印军想白占,不是太不靠谱了么。
lbxyzd2
发表于 2013-7-5 16:39:53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5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就问你一句,如果真是政治原因的话,为什么阿克塞钦地区不让出来?该地区共军可是占 ...
不好意思,你真的没有看过相关书籍。早在中印战争之前,我国采取的立场就是承认麦克马洪线,在东线维持现状。所以,我国根本不是将藏南让与印度,而是根本就不打算收回藏南
lbxyzd2
发表于 2013-7-5 16:41:54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7-5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就问你一句,如果真是政治原因的话,为什么阿克塞钦地区不让出来?该地区共军可是占 ...
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的原因,也不是在于我国要收复东线,而是要将东段麦线以北以及西段越过传统线的印军赶走。至于东段深入藏南作战,只是顺带“给印度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消停消停”的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