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yxssrs
发表于 2012-10-29 19:25:52
南国忆 发表于 2012-10-29 18: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行不可行要看战争由此发展出来的后果。
怎么可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不可行,杨永泰的做法没有解决 ...
我之所言新的谋略,意即剿共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所谓七分政治,在吾,则加强对匪区民众管理,加强对匪区民众宣传,澄清吏治,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者灭绝。对贫穷困苦无孤者,给予救济,对匪区民众日常生话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渐使匪区民众日益脱离共党,不为共党所左右。达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谓三分军事,在下大力于上述诸务中,然后派重兵对匪区共党实行严厉的围剿,务使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同时对投诚者,要给予宽大和出路,实行先生之剿抚兼施。吾认为,如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变军事剿共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会初见成效。
政治剿共,杨谈的策略重点其实就是争取人心,策略是没错的。后来的长征除了红军本身的军事错误意外,根据地被压缩,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杨的策略不起作用根据地就不会被压缩了。当时的情况,是都想武力解决问题,而且蒋本身军事也有实力。最后中国的方向还不是军事解决的。杨1936年就见祖先去了,后面的和他没关系了。
派系斗争那都有,蒋要解决的是独立诸侯的问题,诸侯的实力当时都不弱的,不仅仅是党内的斗争。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29 19:30:23
tdyxssrs 发表于 2012-10-28 2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时,蒋也是一方诸侯就是顶了个大义,钱袋子比别人的鼓点,中央政府也就是个名义上的,其他诸侯各个都是 ...
呵呵,您太小看建国之初时各路诸侯。且,您以蒋之短对TG之长,反过来,TG也有所短,蒋也有所长,就看各人八仙过海,如何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了!
梁漱溟忧心蒋氏的“中原大战”再起,不愿入阁做官,就知道当时的诸侯想当一字并肩王的野心有多大。
忙总在一个帖子中也提及过建国之初的削藩。
总之一句话,若干年后,我们看待建国之初的中央与地方,就像我们看蒋氏建政之初一样,都面临地方割据,中央权弱。我一点,我是确信的。毕竟,过往两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在不断重复,无一例外。
南天外
发表于 2012-10-29 19:37:20
楼歪到河的那一边去鸟
lbxyzd2
发表于 2012-10-29 20:28:35
古月西风 发表于 2012-10-28 14:04 忙总字里行间透出了积极向上的气息,西安事变历史转折,莫非未来几天的大聚会也是一个转折! 十年内能够实现 ...
老兄病情如何?可否细述?
tintintest
发表于 2012-10-30 03:41:03
重点是这句啊:只要当前革命政纲取得一致,即构成了团结救国的基础,即可泯除一切猜疑,走上共赴国难的轨道。
现在能做得到么?
鸣凤在竹
发表于 2012-10-30 08:36:27
每走一步都不容易,坚持坚持,在坚持中寻找突破点。
jolery
发表于 2012-10-30 10:18:44
顶忙总强文!
“困境必须自强不息”,以此自勉!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19:50
wolfgang 发表于 2012-10-29 15: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我看来,毛的能力是最突出的,所以他最后胜利是必然的,这会是国粉吗?至于那些中共大佬的能力超群,要 ...
看了您这么多帖子,忍不住总结一下您的观点,不知对不对。
TG方面,能力超群的毛主席,领导一群被宣传成能力出众的大佬,其实这些大佬能力不堪,犯的错误比陈诚更大,海了去了。
概括起来就是:一头狮子领着一群草包的集团!
KMT方面,能力不如毛主席的蒋,领导一群被宣传成能力不行的大佬,其实这些人能力出众,似乎比TG大佬能力更牛13。
概括起来就是:一头能力仅次于狮子的老虎领导着一群小老虎的集团!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理解的?
不过,我知道,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对抗,不是靠某个人的能力超群,而是体系的力量。。。毛主席再出众,也不可能独木支撑。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26:46
二毛 发表于 2012-10-28 22: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说49年的战斗中,当时不接受宁马青马部队投降。可能是为西路军报仇吧(不过目前在郑维山等回忆录中这一 ...
记得有一个记录片,讲甘肃的杨氏大刀。
说杨氏大刀诞生于反清斗争中,里面一个情节是说,当时战况惨烈,离三光政策只差1000米了。
似乎历代王朝对边陲地区实行的差不多都是这种高压政策。。。不知道,若干年后,历史会不会也这样记载宁马青马那段历史了?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40:17
tnq 发表于 2012-10-29 09: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实在不知道,蒋介石如此不堪,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死心塌地的跟随他!
个人觉得杨永泰还是难得的谋士!或许 ...
呵呵,按一般的规律,也不难理解。
有的人,以清流自许,属于打鬼要借钟馗。明知蒋不堪,但找不出一个比蒋更合适的。
有的人,历史形成一直在蒋的圈子里,没机会跳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可能有的也没勇气,黄埔系表现最明显。偌大中国,蒋个头最大,谁会把TG当成一盘菜。
有的人,与蒋的政权实现利益捆绑,只有蒋与合作,才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有的人,意识形态的影响,或者捍卫名教,或者不赞成激进的革命手段。比如曾国藩统战的一部分人,并不是认同清王朝,认为太平天国破坏了传承千年的名教。当时的TG,的确像一伙土匪,在共产共妻都能相信的时代,更是这样。到抗战时期,TG加强了形象宣传,重新包装了上市产品,就改观了不少。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49:21
西安事变中,蒋能够一直坚守自己的承诺,到底是什么驱使他没有再出尔反尔呢?
蒋的日记中没有记载。
一般说法,迫于国内抗日压力。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这个压力并不迫切。谁都知道,地方军阀抗日,都是幌子,核心是是坐庄。
难道是蒋认识到,如果这一次违反承诺,会导致自己集团内部分崩离析,甚至再被兵谏?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2-10-30 11:53:52
南国忆 发表于 2012-10-29 18: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行不可行要看战争由此发展出来的后果。
怎么可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不可行,杨永泰的做法没有解决 ...
杨永泰的做法如果没碰见毛主席,就莫斯科回来那些,弄不好就成功了。
二毛
发表于 2012-10-30 12:12:28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您这么多帖子,忍不住总结一下您的观点,不知对不对。
TG方面,能力超群的毛主席,领导一群被宣传 ...
毛主席并不总是对的,解放战争时要粟裕提前过江,朱德刘少奇就有不同意见,认为不在江北消灭蒋介石主力,提前过江可能就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下场,甚至肉包子打狗。
二毛
发表于 2012-10-30 12:15:02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安事变中,蒋能够一直坚守自己的承诺,到底是什么驱使他没有再出尔反尔呢?
蒋的日记中没有记载。
蒋介石抗战,其实三个原因,一个是他毕竟还是民族主义者,不是汉奸;二是抗战这面大旗可以统一中国,消灭军阀割据,这是他革命的目标;三是张昭可以投降曹操,而孙权不能,因为没位子。
二毛
发表于 2012-10-30 12:20:52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2-10-30 11: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杨永泰的做法如果没碰见毛主席,就莫斯科回来那些,弄不好就成功了。
如果是莫斯科那些,在遵义一带就玩完了,没有四渡赤水,就没有TG的后来故事。当时是30万包围3万疲惫不堪,缺少枪弹的残兵败将。
据回忆,当时民团都敢尾追抢枪。据说钱壮飞就是因为身上带有照相机,被农民抢劫后推到山崖下摔死的。
youfishno
发表于 2012-10-30 12:22:34
好文!
zh685
发表于 2012-10-30 14:05:37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安事变中,蒋能够一直坚守自己的承诺,到底是什么驱使他没有再出尔反尔呢?
蒋的日记中没有记载。
当时TG对蒋的威胁并不是最大的。
vukhno
发表于 2012-10-30 16:44:45
塔里木河 发表于 2012-10-28 17: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个问题,当时的马氏兄弟是如何解决给养问题的?
青海,苦寒之地,要养活骑兵这种消耗大的兵种,他们 ...
“苦寒之地”也有老百姓啊
塔里木河
发表于 2012-10-30 17:41:59
vukhno 发表于 2012-10-30 16: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苦寒之地”也有老百姓啊
骑兵的消耗大。
站台123
发表于 2012-10-30 18:20:36
说到底,还是国民党军队战斗力太弱。像张灵甫这样的王牌军最后也因大家不配合被一口气吃掉,你说蒋介石能守得住江山吗。空有战略,没有执行力,老毛也没用!
站台123
发表于 2012-10-30 18:23:47
国民党1942年之前在敌占区有上百万各类军队,但这些军队最后都被小日本灭了,而土共反而在敌后不断发展壮大。天壤之别
alexw
发表于 2012-10-30 19:49:06
国共双方人才能力差不多,但领导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共产国际派来的书生,呵呵。谁敢反抗共产国际?
summer
发表于 2012-10-30 19:56:13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您这么多帖子,忍不住总结一下您的观点,不知对不对。
TG方面,能力超群的毛主席,领导一群被宣传 ...
现在一看到他的文章和回复,马上转身!
wolfgang
发表于 2012-10-30 20:41:46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您这么多帖子,忍不住总结一下您的观点,不知对不对。
TG方面,能力超群的毛主席,领导一群被宣传 ...
显然你理解错了。国共的高层就整体来说能力其实是一条线上的,没有明显的优势之分。这时候带头老大的作用就至关重要。至于体系的力量,嘿嘿,在从第五次反围剿到湘江惨败这段时间的确体现了体系的力量。
为什么要强调集体的作用呢?非毛化么。于是毛泽东的功劳可以被大家平分,错误要他一个人背。其他人都有功劳,错误都是被领导下不得不犯得错误,是次要的。
wolfgang
发表于 2012-10-30 20:45:43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安事变中,蒋能够一直坚守自己的承诺,到底是什么驱使他没有再出尔反尔呢?
蒋的日记中没有记载。
你的疑问多去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只看共产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是不会有多少正确结论的。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20:47:16
二毛 发表于 2012-10-30 12: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蒋介石抗战,其实三个原因,一个是他毕竟还是民族主义者,不是汉奸;二是抗战这面大旗可以统一中国,消灭 ...
我的疑问不是蒋为什么要抗战。
而是,为什么会在西安事变之后改变以前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立即实行全国抗战。这种政策的180度转弯,为什么?
zh685
发表于 2012-10-30 21:01:39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20: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疑问不是蒋为什么要抗战。
而是,为什么会在西安事变之后改变以前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立即 ...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当时对蒋来说什么是最主要的威胁?TG当时对蒋的威胁能有多大,在蒋的心目中恐怕也就一军阀的分量。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2-10-31 09:36:54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30 1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安事变中,蒋能够一直坚守自己的承诺,到底是什么驱使他没有再出尔反尔呢?
蒋的日记中没有记载。
原因很简单,日本人打进来了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2-10-31 09:40:00
wolfgang 发表于 2012-10-30 2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的疑问多去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只看共产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是不会有多少正确结论的。
你自己多看点资料吧,我看到现在,美国人,日本人,国民党的都看了一些,涉及建国前的历史,还是TG自己的记录最可信。
tdyxssrs
发表于 2012-10-31 11:32:40
本帖最后由 tdyxssrs 于 2012-10-31 11:35 编辑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2-10-31 09:36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因很简单,日本人打进来了
1930年11月,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2月,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6月,第三次反围剿。1932年5月,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初第五次反围剿。
1931年9曰18,日本占领沈阳。
1932年1月28日开战,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而日本则可以在许多地区驻军。这个协定称上海停战协定,即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撤防、划上海为非武装区。《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使上海成为日本侵华的重要基地。
1933年5月31日,长城抗战后签订《塘沽协定》。日推动华北五省自治,1935年7曰6日,何梅协定。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西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1936 年1 月25 日,国民政府,明令将蒙政会一分为二,另行组织绥境蒙政会,将德王所辖一部分改称察境蒙政会。5月初,德王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正式成立“蒙古军政府”,使用成吉思汗纪元731年纪年,悬挂蓝地红黄白条旗。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