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i 发表于 2012-7-31 18:15:46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31 18:17 编辑

tdyxssrs 发表于 2012-7-30 21:14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例子是有点牵强了。你这个就是德道经。那个时候的用法单字多,后歧义也多。我就是按现在的方法和标准理解 ...

发扬,以及前人不断地译文释疑,无论是否重要,都无可否认的起到了积累的效果和传承的作用。
因此,我不想用个人的理解去判断发扬是否更重要。

只是接下来后面就会有一章 《不积》,原文是这样的:

第三十一章 不積(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聖人无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爭。

此章中,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一句,我的解释归纳为:真正的善基于实处,不为多,多重的华彩非积实,不是善。
咋一看,理解起来,相当矛盾。

需借鉴《道注》篇章的善、美、不善:
善,显态,不善,隐态。 人处于守护于善,同时不善也环绕于人之周围。所以,就得出以下思考:美言、奠行,以及人之不善如何作用于不实之虚进而影响善?(这是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个人提示:试把文字、词组暂时全部理解为中性,无贬无褒。

由此,得出结论,发扬 - 隐态。即:发扬、以及前人不断地译文释疑等等,当然,还有我个人现在译文和理解,都属于种种环绕于实的隐态。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1 00:57:05

yuri 发表于 2012-7-31 18: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扬,以及前人不断地译文释疑,无论是否重要,都无可否认的起到了积累的效果和传承的作用。
因此,我 ...

诗无达诂。有益有用就好。话说来就有歧义了,有一名必有一遮。

yuri 发表于 2012-8-1 12:16:47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1 0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诗无达诂。有益有用就好。话说来就有歧义了,有一名必有一遮。

开卷有益,赞一个。{:4_279:}

yuri 发表于 2012-8-1 13:01:40

第三十一章 不積(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聖人无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爭。




真实诚信的语言不见得动听,美好华丽的言语不一定真实。
有限之识为知,微而不博,不知之域为博,大而广阔。
真正的善基于实处,不为多,多重的华彩非积实,不是善。
圣人不为聚集、不为拥有、毫无保留,自己拥有的越多越尽力为他人付出,自己获得的越多越尽可能的施予他人。
所以,天之道,自然,锋利尖锐直至甚微处但不会造成损害创伤;人之道,无为,无私无执的坚持去做不争而守于中。


(引申:道注)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善,显态,不善,隐态。
人处于守护于善,同时,不善也环绕于人之周围。思考题:美言、奠行,以及人之不善如何作用于不实之虚进而影响善?
个人提示,仅供参考:把文字、词组暂时全部理解为中性,无贬无褒。

西伊 发表于 2012-8-1 13:13:40

yuri 发表于 2012-8-1 1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三十一章 不積(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楼都盖到第5页了,恭喜!
楼主坚持下去!

顺便说说个人浅见。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能否理解为:精通某个问题的人不见得见识广博,而见识广博的人又不见得精通于什么?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中的“善”,能否理解为“合适”、“最优”?也就是说,合适并不见得要很多才行,而很多、不见得就合适。

yuri 发表于 2012-8-1 13:32:23

西伊 发表于 2012-8-1 1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楼都盖到第5页了,恭喜!
楼主坚持下去!



多谢西伊兄。

可以,还有很多其他的理解也都没错。
例如,套用你的理解,也可以把善解释为: 专长,一技之长等等。

不过,很关键的是,前后章和全文的呼应。
我现在感觉,无论怎么解释,哪种译文,都需要把全部81章前后连接贯通起来,四通八达,如此,道德就处在连贯性解释的中央。

西伊 发表于 2012-8-1 13:40:52

yuri 发表于 2012-8-1 13: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谢西伊兄。

可以,还有很多其他的理解也都没错。


原来如此。

yuri 发表于 2012-8-2 12:38:26

第三十二章 三寶(67)
天下皆謂我大,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細久矣。
我恆有三寶之:一曰慈,二曰檢,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長。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檢且廣,捨其後且先,則必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




天下都说自我就是“大”,并不相似,不客观全面。大人啊,只以点论大,所以就不会客观全面。“大”,这个课题,细微博深、浩瀚至极,如若客观全面的描述,不是三言两语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相对自我而言,有三点应常珍视守护之:其一,叫做“慈”,其二,叫做“检”,其三,叫做“不敢为天下先”。
大人啊,勤俭爱、厚德善、谦恭上、辅物下,所以能果敢无畏、勇往直前;恒以大礼楷模自检自律,所以能识博以知、胸怀广阔;身居其后而真诚辅佐之,所以能长安久治。 (引申:长生 处下 道注 辅物 玄德 江海)
假使将“勇”“广”“先”中的“慈”“检”“后”逐一舍弃,那必然是自取灭亡之法。
大人啊,以“慈”之法,遇到征战对决时能克敌制胜,以“慈”之式,守持累积就会根深蒂固、牢不可破。
天,会易辰而建,也是依照并以“慈”之法式环绕而筑之。 (引申:月建,十二辰)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3 01:04:55

yuri 发表于 2012-8-1 13: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谢西伊兄。

可以,还有很多其他的理解也都没错。


“连贯起来四通八达”,理解的透彻啊。本来就是讲路和如何找正确路的经书。{:4_255:}

yuri 发表于 2012-8-3 14:16:08

第三十三章 不爭(68)
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爲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天,古之極也。


高明的治理司事方式不以武力;真正的作战状态不妄怒自乱;真正克敌制胜的兵法无需结帮同盟;高明的用人方式谦恭处下。
这就是不争之德,是用人之法,是自然之道,古之至高正中之理。

yuri 发表于 2012-8-3 14:17:08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3 01: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连贯起来四通八达”,理解的透彻啊。本来就是讲路和如何找正确路的经书。

过奖。
心里觉得对并值得一试的事情就去做,无它。

yuri 发表于 2012-8-6 18:49:15

第三十四章 用兵(69)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爲主而爲客;吾不進寸而芮尺。
是謂行无行,攘无臂,執无兵,乃无敵矣。
(禍)莫大於无適,无適近亡吾寶矣。
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有关兵法:我是以“客”之态随时局事态变化而实时转换,而不是直接图谋主宰整个局面;我是以看似柔弱的多倍延伸和层层拖缚为要,而不是只为眼前能够前进1寸的距离。
这就是说,把己方行动隐形、不为行动而行动,勇于撸袖赤膀、赤膊上阵,让他人不知我兵力所在,此五者综合运用,就不会有谁能与之匹敌。
最大的祸害就是不能对此法适视夺时的综合的灵活运用,最大的隐患就是敌方不给我方任何可以下手的时机,“无适”就相当于在摧毁我的此用兵法宝。
所以,势均力敌时,深谙哀痛伤悲、深谙贵左者胜。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1 以“客”,随时转换作战战术 2 深入敌后 3敌动我动,敌不动我偷偷的动,敌见我动而动时我不动,敌见我不动而暗自不动时,我偷偷的动; 4解除放下各种无形的束缚和沉重,英勇无畏;5声东击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留痕迹
总之,就是让敌始终处于不知、被动、挨打的局面。

yuri 发表于 2012-8-7 18:53:29

第三十五章 懷玉(70)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我说的都是很容易明白的,很容易操作实行的;而人们却由于种种人为因素不明所以,从而没能付诸于行动。
所有的言和行都遵循于自我意识所发出的指令。之所以总是无法清楚的知晓先天的自我意识,是因为自己时常以“不”这样的和其他的否定模式给自我传达着后天的想法。
对自我的了解越少,自我自然会高贵无比。借鉴:圣人,如被粗布乱麻遮裹的一块美玉。(个人理解,仅供参考:借鉴,圣人圆寂火化时包藏的舍利)

yuri 发表于 2012-8-8 11:22:53

第三十六章 知病(71)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
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不断探索、学习不知之域的博大宽广,正常之态,向上;不“知不知”而不知“不知”,非正常之态,有害。
借鉴:圣人的非非正常之态,就是深知不知不知,是依照“否定”而言的非否定之态。

yuri 发表于 2012-8-9 09:55:15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8-9 09:58 编辑

第三十七章 畏畏(72)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
毋閘其所居,毋猒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猒。
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被取此。


民众不再思虑于使人憎恶的根源时,那也意味真正让自己畏惧的事情就已经到来。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应时刻保持对于“非善”的忧患意识)
不需要将民众的生活囚禁起来,不需要厌恶压制民众生活中滋生的善和不善。大人啊,只有先以否定的方式去对待“不善”本身,才可真正明白如何是“毋厌”。 (引申:德善 尊贵)
借鉴:圣人,能看清自己而视而未见并不自我满足,能明白慈爱的自我并守护之而不将自我处于高贵之处。所以,需要去除遮盖蒙皮,而取真实的自知自爱。

yuri 发表于 2012-8-10 10:08:15

天太热,休息两天,大家也注意避暑,

稍后再更新,坚持不懈

yuri 发表于 2012-8-15 13:09:20

继续

第三十八章 天網(73)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栝。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彈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把勇气和力量都用在“无所畏惧、一往无前”上的,会杀戮成性。把勇气和力量都用在“磨磨唧唧、畏手畏脚”上的,会只是把箭摆放在拉满的弓旁。这两者各有利弊。
天所处的“非善”,如何能明了其中缘由?
天之道,无需火药弹射而总能直取目标,无需言语相求而总能有所回应,无需召感呼唤而总能如若自来。谋划至深而弹无虚发。
天网恢弘广大,四通八达于天下,散阔而没有不可抵达的地方。

yuri 发表于 2012-8-15 13:14:08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8-15 13:16 编辑

一忙起来,差点忘了第81章的翻译,刚做了编辑,已经补上,在第2页第44个回复上。供朋友们参考。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15 21:57:40

本帖最后由 tdyxssrs 于 2012-8-15 22:00 编辑

yuri 发表于 2012-8-15 13:14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忙起来,差点忘了第81章的翻译,刚做了编辑,已经补上,在第2页第44个回复上。供朋友们参考。

如果有空,看看钱穆《中国思想史》。大师之所以称为大师是有道理的,不服不行!{:4_263:}

钱穆:中国思想史(台).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705529.html?from=like
繁体字也很好认的。最好能买本纸质的可以细细品读。

yuri 发表于 2012-8-16 14:39:16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15 2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有空,看看钱穆《中国思想史》。大师之所以称为大师是有道理的,不服不行!

钱穆:中国 ...

心,需要安定

多谢tdyxssrs 兄

yuri 发表于 2012-8-16 16:38:32

天气渐凉,注意身体。
早晚也不是那么热了,需要适时增点衣物
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来点酸的水果、梨什么的润肺、养胃。
保持心情舒畅,秋高气爽的日子就不远了。
身体健康第一位!

yuri 发表于 2012-8-16 16:44:51

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dian第四声同电)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yuri 发表于 2012-8-16 17:07:26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15 21:57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有空,看看钱穆《中国思想史》。大师之所以称为大师是有道理的,不服不行!

钱穆:中国 ...

tdyxssrs兄,谢谢你的推荐。我刚才下载下来了,看后感觉是不错。人,首先需要明白的是自己的所在。

对了,忽然想起咱们头顶的天空,不知tdyxssrs兄是否对星空有所研究,其实秋夜的星空是很有意思的,斯芬克斯、危虚、金字塔什么的。

我自己以前通过星空软件做过一些截图和连线图,兄台要是也感兴趣的话,我就发上来,促发思考。
希望俺这想法不是在班门弄斧:$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16 21:18:45

本帖最后由 tdyxssrs 于 2012-8-16 21:31 编辑

yuri 发表于 2012-8-16 14:39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心,需要安定

多谢tdyxssrs 兄

先精是对的。精通博是正途。
由于各种原因,我的博通精,倒过来了。{:4_268:}
一个问题上要成高手就必须精了。不过广闻博见还是必要的,便于把握事情的整体情况。从古至今的思想史也是个事情。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16 21:28:16

yuri 发表于 2012-8-16 17: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dyxssrs兄,谢谢你的推荐。我刚才下载下来了,看后感觉是不错。人,首先需要明白的是自己的所在。

...

放上来分享好啊!这方面我也就学习的份。
说实话,我是最近才读《经》的原著的,也是为了解决自己认识问题的。这个还是受忙总的影响。
老一辈学人的民族感情很深的。胡适的书就别看了,他认可的古代史从老子开始讲的,前面的都不认。

yuri 发表于 2012-8-17 12:21:04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16 2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精是对的。精通博是正途。
由于各种原因,我的博通精,倒过来了。
一个问题上要成高手就必 ...

说的是,知“不知”的过程很重要,也很艰辛。
所以,还是得像忙总提倡的 坚持不懈。

yuri 发表于 2012-8-17 12:34:05

tdyxssrs 发表于 2012-8-16 21: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放上来分享好啊!这方面我也就学习的份。
说实话,我是最近才读《经》的原著的,也是为了解决自己认识问 ...

好的。听取tdyxssrs兄建议。说实话,我还真没怎么看过胡适的书。但他的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还是值得借鉴。

好,说说星空吧:

春天,清风拂面,万物生发,适合放风筝;秋天,天高观云淡,水清现鱼动,适合登高望远。

秋天马上就要到了,夜晚的星空也会格外的清明,仰望星空,就看你能看到多远。下面是我对星空的一些个人看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共同研究:

那就从狮身人面像说起。

大家都知道,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建造,是金字塔的守护神。有关他的说法非常之多:1.人面狮身 2. 人面狗身 3. 人面蛇身。。。。。 其实,如果真的把金字塔群和狮身人面的方位都一一对应到星空上,可以得出另一种结论:

个人的解读:羊头,口中含着一条小蛇,前半身是狗,后半身是蛇,也可以说后半身是蹲坐着用屁股踩着另一条小蛇.

秋夜星空中可以轻松的找到对应的点,这个图像很特别,他就像一个守护神,他的旁边就是一座大金字塔,和地面上埃及金字塔一样。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中国神话里他应该叫做“​强良”。更有趣的是,他的头部在秋分的时候面朝东南方向,几近于太阳升起的地方;当水漫过他的身体马上就要到头部时,水平线正好可以抵达金字塔的底边.再看大金字塔,金字​塔的东北方向还有个亮点,沿着这个点应能看到一匹大马。大马的中间有一大亮点,哈哈。

冬天腊月,应该还可以看到大象飞奔。

看星空,先通过北斗斗魁找北极星,斗魁中天璇、天枢两星连线指向北极星。然后背朝北极星,抬头望天,就能看到大金字塔。 如果方位感很强,可以面朝北极星,不过这样看的结果,很有可能会由于人的视野的狭窄,而把星空看的扭曲。

我个人还是愿意在没有云遮挡、没有刺眼灯光污染的条件下直接看天。其实,直接下载一个看星空的软件,这些问题就都木有了。

据说,“山”字,还有其他很多汉字的由来,应该都能从这大金字塔上找到答案。
呵,这是浩瀚,这是星空。我们所在的天球。远古神话应该是源自我们头顶的星空,大金字塔应作为某个起始点。



先粘一下我做的星空图吧:
秋夜星空图
原图1
http://i.6.cn/cvbnm/aa/96/bd/489944f194fcb9e9ec0d601ca6217811.jpg
图示1
http://i.6.cn/cvbnm/d0/89/f9/4963e7a995d9d8ba1ca04377903f49d6.jpg

原图2
http://i.6.cn/cvbnm/b9/be/c7/e6f19ea565077673c4b0a04af8bb38a9.jpg
图示2
http://i.6.cn/cvbnm/f5/d2/8e/ca7be06eca1dd9042fc33d3c033961aa.jpg

原图3
http://i.6.cn/cvbnm/a5/fb/66/273ea1a058bdd55f0865364b5c427339.jpg
图示3
http://i.6.cn/cvbnm/ca/79/a9/80682ba310a651e899a0c036e5d40ba9.jpg

yuri 发表于 2012-8-17 12:35:04

从图示1可以看到,斯芬克斯的头部刚好在大金字塔的底边延长线上面一点点,配上黄道,就能看出,它的头部在秋分这天是朝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有关危虚5星的连线方式还有一种,危宿二作为顶点,危宿一、危宿三、虚宿一和虚宿二作为底座4点,还是一个大金字塔,见图示3。

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试试把《归根》篇章中“万物-勃然大物” 通过星空图给描绘出来。
还可寻找一下 《知有》篇章中 “舂母”的所在。

有道是:
金秋,头望天,足踏地
金塔戴当头,昆仑入海底
星夜,鹅翔云,琴拂韵
天空凭鱼跃,海阔任马飞

yuri 发表于 2012-8-17 16:10:27

请朋友们谅解,发现一处需要更正,第77篇章 应为:

第七十七章 尽己(33)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寿也。

能全面了解别人的人,聪明;能全面看清自己的人,慧明。
能战胜别人的人,强壮有力;能战胜自我的人,真正的强者。
能明白起始知足的人,真正的富贵充裕;能坚持不懈一直努力的人,心怀大志向。
不丢失并不违背自己内心的人,长久自在;肉身死后,其灵魂思想得以传承不被遗忘的人,永存。

yuri 发表于 2012-8-20 12:42:34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9-10 23:34 编辑

第三十九章 司殺(74)
若民恆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
若民恆是死,則而爲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
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
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斵也;夫代大匠斵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如若民众从来就对死亡毫无畏惧,又如何能以取其性命而使其畏惧呢?
如若民众无论怎么做都还是死路一条,那我会依法去终结那些无德违法的始作俑者,大人啊,还是要把勇气和力量都用在“恣意妄为”上吗?
如若民众一直就是对死亡充满畏惧,那么,肯定一直会有相应的取其性命的司杀者。
大人啊,替代司杀者去夺取他人性命,好比替代能工巧匠去斧琢器木;大人选择替代能工巧匠去斧琢器木,那么,就很难避免伤及自手自身的状况啊。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此章中的“吾”和第八十一章无名篇章中“吾”是指:我,即道之本我,也是所有人心中的本我的统一体。不要妄自理解为“自己的小我”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论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