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i
发表于 2012-5-24 15:45:03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58 编辑
第十章 知天下(47)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 (彌)遠,其知也 (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爲而成。
不要只走出“一扇门”并以此知天下;不要拘限于打开“两扇门”规圆并以此知天道。
以“走出一扇门而知天下”的行为离真正的“知天下”相去甚远,以“开两扇门规圆而知天道”的所知相对于真正的“知天道”少之又少。(隐喻:行者无疆,学无止境,理无专在)
借鉴:圣人之“为” – 不以行而为知,不以现而为名,所成所就都是没有“为”的知行名现的自然相随相伴。(个人提示:最后一句中没有加上引号的为,按照四声读)
引申,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圣人之“为” - 不以行而为知,不以现而为名,反之亦然,不以为知而行,不以为名而现。
“知” 需要联系 “出户而知天下”理解, “名” 需要联系“规圆而知天道”理解。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5-27 10:24:13
继续坚持。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5-28 14:16:43
朋友,如此直译《道德经》意义不是很大。最好加一些典故与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对于里面精妙的句与势能够进行辨证的分析与理解。
yuri
发表于 2012-5-28 14:20:23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5-28 14: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朋友,如此直译《道德经》意义不是很大。最好加一些典故与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对于里面精妙的句与势能够进 ...
翻译的工作确是很单一枯燥
一个人辩来辩去更。。。。。。
兄台一起来吧{:4_268:}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5-28 14:23:09
yuri 发表于 2012-5-28 14: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翻译的工作确是很单一枯燥
一个人辩来辩去更。。。。。。
兄台一起来吧
呵呵。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不深,所以希望朋友你能多加一些理解切多方面的阐释。我提议一个,不如这样。学习忙总的一个章节一篇文章,这样你来起头,我们来添砖加瓦。这样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分析才会有所精进。你说呢?
yuri
发表于 2012-5-28 14:32:10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5-28 14: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不深,所以希望朋友你能多加一些理解切多方面的阐释。我提议一个,不如这样。 ...
不好,我习惯我的方式,但是我会依照并学习忙总的坚持不懈
古往今来,正是众多的译文和理解才使得我传统文化得以完整的传承。
古人留下的文字和精华就是要给后人去闻。
先前,立帖之时就写下,我的方式就是查字典,古文翻译,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的斟酌翻译,然后筛选组合。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必须得寻找这个字在当时时代环境下的意义。 很多字随着时间的变换,演化到现下的时代,其意思留在我们大脑中的印记,已经和古时的原意产生了非常大的差别。
学习,答案并不最重要,因为答案本就早已存在. 最重要的是思考并寻找答案的这个过程。这过程只属于自己,这过程应布满舍与得,需要在舍得得失的过程中学会判断和选择-去纷杂而归宗,去伪而存真,去粗糟而取精化。
yuri
发表于 2012-5-28 14:36:00
粘一下以前在丰言和山有木夕、平如衡的部分讨论心得(在此再次感谢二位):
翻译的内容很单一,围绕单一的就是纷杂。如何去纷杂而归宗,去伪存真、去粗糟而取精化,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学会判断和选择。
举个例子,“而已”,两个字很常用,大家都很轻松的经常挂在嘴边上,可实际上这两个字并不轻松,他们展示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的理解:自然而然的随之相伴显现。
随着什么呢?随着努力、进取的过程。 如果没有努力的过程,就不会有“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得已”,“弗得已居”。。。。。。
文字写出来留下来,不是很难的事,难的是所有的观众都能明白自己真实要表达的意思。 多数时候,文字文化都逐渐演化为“火”,能不随时间流逝能经得住众人的评判,而后沉淀落地在“土”里的就是“金”,“金”造就“水”科技。。。。。。
所以,帖子的另一个角度,也正是需要大家不断的灌溉,共同努力从一堆沙土中淘出真金。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网络就是另外一个时空,每次打开电脑,屏幕开始出现色彩时,个人的一屡思维立刻就被引入肉眼前的网络时空格中,这缕思维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时空中投影和映像,说是自己也是自己,说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
玄之有玄,众眇之门啊。 遂,再联系到,我们看似现实的生活的世界呢?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5-28 14:36:39
yuri 发表于 2012-5-28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好,我习惯我的方式,但是我会依照并学习忙总的坚持不懈
古往今来,正是众多的译文和理解才使得我传 ...
那么好吧。各人有各人的路。
等过段时间我搜集一些材料写一写我对《道德经》的理解。虽然不一定多么有见解,但是我想看一看茶馆诸位对《道德经》里的句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yuri
发表于 2012-5-28 14:37:18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6:00 编辑
第十一章 无爲(48)
爲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无爲。无爲而无不爲。
將欲取天下者恆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为学”的过程是日以增进并无止境的,“闻道”的过程是日省自身不断修除私欲杂念的。修身修性,以此直到“无所执无所为”。需要与“无为”相随相伴的是“无不为”(不为无为而为,不以无为而为)。
选择获取天下的需要一直无私无欲无执,一旦私欲萌生有所执,不足以获取天下!
思考题: 三分损益法?
yuri
发表于 2012-5-28 14:39:34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5-28 14: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么好吧。各人有各人的路。
等过段时间我搜集一些材料写一写我对《道德经》的理解。虽然不一定多么有 ...
恩,好。
学习,答案并不最重要,因为答案本就早已存在。最重要的是思考并寻找答案的这个过程。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5-28 14:43:34
yuri 发表于 2012-5-28 14: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好。
学习,答案并不最重要,因为答案本就早已存在。最重要的是思考并寻找答案的这个过程。
好的。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6-5 12:00:10
继续坚持!
amyxiao
发表于 2012-6-5 13:25:17
先收藏着,慢慢消化
yuri
发表于 2012-6-5 15:37:15
第十二章 德善(49)
聖人恆无心,以百姓之心爲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聖人之在天下,翕翕焉,爲天下渾心,百姓皆屬其耳目焉,聖人皆咳之。
圣人没有私心,时刻都以民众的心念为心。
以美好的心对待美好的事物人,也以美好的心对待不美好的人物事;这是德之善。
以诚信的心对待诚信的事物人,也以诚信的心对待不诚信的人物事;这是德之信。
圣人居存于天下,不断协调天下谐和一致聚而为一心,以民众耳朵和眼睛作为自己的耳目,不断倾听民众心声审视大千万象,以纯真的笑容和心态对待所有民众。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6-6 07:47:10
yuri 发表于 2012-6-5 15: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十二章 德善(49)
聖人恆无心,以百姓之心爲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好!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6-7 05:34:56
坚持下去。
yuri
发表于 2012-6-7 17:41:35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6-5 1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继续坚持!
多谢鼓励
yuri
发表于 2012-6-7 17:41:49
amyxiao 发表于 2012-6-5 13: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收藏着,慢慢消化
多谢支持
yuri
发表于 2012-6-7 17:42:07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6:00 编辑
第十三章 生死(50)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无所椯其角,虎无所昔其 (蚤),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出生,入死。 (思考:何谓“出”?何谓“入”?)
随行于“生”、随行于生机向上的有三分之一;随行于“死”、随行于衰颓而亡的有三分之一;伴随在人出生繁衍延续的过程中,因在震、动、行、反、覆、长、存的过程中无心无意间而走向死亡的有三分之一。 (思考,九进制?)
大人啊,为何会如此?以其生生不息,生生为易也。
听说懂得选择、体验和挑战生活、能战胜并实现自我的执生者,行于山野而不避猛牛虎兽,参军打仗而不会伤亡;正所谓:猛牛之角无处下,虎兽之爪无处抓,兵刃器械无处伤。
大人啊,为何会如此?以其在震、动、行、反、覆、长、存的过程中有心而有意,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6-9 22:11:01
坚持写完!
yuri
发表于 2012-6-11 14:08:42
第十四章 尊貴(51)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 (爵)而恆自祭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生而弗有也,爲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道滋生,伴随的是德的培育成长和指引方向;由像而化物成生理,伴随的是成器定型。
借鉴:万物皆遵道且尊德。所以,大人啊,真正的遵道尊德是不需要摆放祭器,而是自身内外的自我修正、是实实在在的践行。
道生、德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提供道路和途径使之成长,去除过分毒害和污点使之均衡,铺具反复翻转之门使之生生不息。
滋生不代表拥有,无为而治,培育成长而不主宰奴役,可以称之为“玄德”
yuri
发表于 2012-6-15 17:43:05
第十五章 守母(52)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 (兌),閉其門,終身不堇。
啓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用其光,復歸其明。
天下万物意识起源的最初的混沌状态,也可以此作为是天下之根源。
既然明了起始根源之面目,可以此而知晓其下一个阶段演化,即:复而守护跟随此根源,隐没自身合于此运转反复之过程中。
形而上时,需填充内部,合六门,封环启终于坤,使之不减。
形而下时,需开启心门,反复起始劳作,封环启终于坤,使之不增。
如此反复,可现柔弱微小之光,称为“明”,以“子”之心守护跟随“微弱光明”,此举称为“强”。
以此渐强之光,可重归复现“母”之光明。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6-16 23:29:03
不错。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6-20 06:59:24
继续写。
yuri
发表于 2012-6-21 18:07:05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6:01 编辑
第十六章 盜桍(53)
毋道身殃,是謂襲常。
使我 (介)有知也,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是謂盜桍。
盜桍,非道也!
大道曲折异常,人们总是好奇探解。
需用真知把自我丰满包裹起来,方可行于大道之中。只有警言几句:
以下二者:不要以身试道(法),这是“袭常”(非道)之举。
早不省亲,田不耕种,粮仓空空如也;衣着鲜亮言语华丽,动辄剑拔弩张,持祖上遗留而无忧衣食;这都是“盗桍”。(脱离生活、自欺欺人、欺世盗名、纨绔顽空)
盗桍,不是“道”,以身试法,身殃矣。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修,一不能脱离生活、自欺欺人,二不纨绔顽空、欺世盗名。必须是以勤劳努力的生活为基础。踏踏实实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开始入手,总结得失,套用并理解经法规则,吸收进而形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在乐观向上积极努力的生活基础之上,为学日益,坚持不懈,就是修行。
西伊
发表于 2012-6-21 18:36:01
yuri 发表于 2012-6-21 18: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十六章 盜桍(53)
毋道身殃,是謂襲常。
使我 (介)有知也,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这一段评论的好!{:4_279:}
yuri
发表于 2012-6-25 17:30:11
西伊 发表于 2012-6-21 18: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一段评论的好!
多谢关注
yuri
发表于 2012-6-25 17:31:51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6-26 17:17 编辑
第十七章 善觀(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茲?以此。
高明的建立基业的方式,基础牢固不可动摇;高明的守业方式,持之以恒不会松懈;子子孙孙复而守持延续不断。
建立稳固的根基加上坚持不懈的守持:用以修身,则己身生命质量坚贞;用以修家,则家富而有余;用以修一方水土,则造福子孙;用以修一国之邦,则国富民强;用以修天下,则万物自然谐和生生不息。
我是用什么得知天下之生理纹路的?以众身观己身,以他家观自家,以四方观一方,以外国观国中,以天下观天下。亦然反观。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观 - 反复视之,亦大及小,亦正及反,以史为鉴,亦反及正,亦小及大。终,取其中并守于中。
西伊
发表于 2012-6-25 17:57:29
yuri 发表于 2012-6-25 17: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十七章 善觀(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 ...
我觉得这句很有说服力: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用句干巴巴的话来说就是,同类参照物很重要啊。既要有楼主所说的以史为鉴,更要有以他人、乃至其他国家为鉴。
yuri
发表于 2012-6-25 18:02:22
西伊 发表于 2012-6-25 17: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这句很有说服力:
用句干巴巴的话来说就是,同类参照物很重要啊。既要有楼主所说的以史为鉴,更 ...
多谢西伊,刚发现善观篇章中一个笔误,已做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