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01:58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44 编辑
第六十八章 同道(23)
希言自然。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
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於人乎?
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不多说,俩字:自然.(引申:然 – 燃,烧。借助“弗居”篇章,“不要盲目自吹底火”。故,应借助最初始本我而生的“火焰”,借助因此而释放出的光明去感悟修行)。
暴风和骤雨都不会无休无止.(隐喻:疯狂的过程都是相对性暂时性的,不要过多的担心。)
为何如此?天地也不能够持续风雨连续不断,更何况人呢?
所以, 身心记录观察认识并随从“道”的过程就与“道”本身相符同存,身心定信立“德”并合会于“德”的过程就与“德”本身相符同存,身心合会于背离“德”的过程也等于将“道”拒之门外。
正确的合会于“德”的过程,“道”也会以其“德”合助之;错误的合会于(背离)“德”的过程,“道”也会弃之而去。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14:08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44 编辑
第六十九章 昆成(25)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
繡呵!繆呵!獨立而不亥,可以爲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爲之名曰大。
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种物质,“姊弟”同生并成,是先于天地形成而已成形的。
他们 五采皆备呵!他们 相合缠绕呵!他们朴素 独立而不同于亥子周期复始循环,可以称之为天地之母。(隐喻:此物非周期循环所致,此物可解释阴阳,编织循环,内有五行螺旋环绕支撑,衍生万物)
我还不知他们缠绕合体 后的名称,留有文字叫做“道”,我竭尽所能用言语来描述一下“道”的存在和影响,叫做:“大”象 。
这个“大”象之中又呈现出“蓍草”、“马鞭”综合之形(“筮”的形状,引申:“无”的甲骨文表现形式很有特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 ,此“筮”之形又呈现出极其久远深长之势,此久远深长之势仍呈现出翻转覆盖之状。
“道”是“大”象,“天”是“大”象,“地”是“大”象,“王”也是贯三而一 的“大”象。
“家”国、“身”国之中有此四“大”象,而“王”以一贯三居之。 (见 归根 篇章中 “王” 释义为:为天下所归往,隐喻:真正的信仰) 。
人依照效法于地,地依照效法于天,天依照效法于道,道依照效法于最初始本我而生的“火焰”和光明。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15:46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45 编辑
第七十章 輜重(26)
重爲巠根,清爲趮君。
是以君子眾日行,不離其甾重。
唯有環官,燕處則昭。
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巠於天下?
巠則失本,趮則失君。
浊宫之重造就经络、绝陉之根本(隐喻:阴,经络之根),饱清之欲造就躁动、忧烦的主宰(隐喻:阳,搏动之源)。(见 不盈 篇章 浅释“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之意,仅供参考)
借鉴:主宰者虽整日行于经络周天,但不会脱离载他的本体。
只有环绕覆于周天之下,直至飞升高处得“几”而止时,则能自上而下的阳明于周身。
如何,要知道,王是“以一贯三”承载万物之状,那么只需依此状而行就可明视得“天下”之“几”?
只是依经络而寻经络之根就会背离根本,只是依搏动而寻搏动之源就是背离主宰。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16:31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45 编辑
第七十一章 曳明(27)
善行者无 (辙)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用檮 (策);善閉者无 (關)籥而不可啓也,善結者无纆約而不可解也。
是以聖人恆善 (救)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謂 (惠)明。
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謂眇要。
高明的行藏方式是察觉不到始终的;高明的言语方式是浑然一体的;高明的计数方法不用借助筹策工具 ;高明的闭合方法不用“门闩锁鈅”, 他人 也打不开;高明的打结聚合不用绳索束缚,他人也解不开。
借鉴:“圣”人“恒善”,引导普渡众生,只是不留痕迹而并没有抛弃众生;所以说,万物不会遗弃任何有价值的部分(本为一体),这就是心身合一而明之。
所以,引导众生向善的人的行径,也就是善人的至真至正之处;不是引导众生向善的人的行径,也是需要善人持以借鉴反观 的。
不去夸大抬高善人之行的“真正之处”,不去喜好偏执不善人之行的“遗留馈赠”;一定要知晓明了这些很容易使人深陷于迷惑之中(类似于有异物进入眼睛,只有把异物弄出,否则无论怎样都无法睁大眼睛看清事物),这也是“眇”之中要。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17:12
第七十二章 恆德(28)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爲天下浴;爲天下浴,恆德乃足;德乃足,復歸於(樸)。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貳);德不(貳),復歸於无極。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知晓事物的强盛一面,也持于守护她柔弱的另一面,由小而见大,此举即似形成众多溪流而利于天下万物之举;举动行至这样的境界,则“德”就会一直环绕周围不离弃;只有“德”一直环绕不离弃,才能返璞归至似婴儿般纯真。
知晓事物的纯真本质,也持于守护她不被玷污,由小而见大,此行即似浴神滋养沐浴天下万物并时时洗去尘埃玷污之行;修行达到这种的状态,则“德”就会不断起始反复且一直充足;只有“德”反复起始之时,才能再次呈现事物的未经雕琢之状和纯白之质。
知道事物的纯白之阳明,也持于守护她的玄黑之重阴,由小而见大,此式即似天下万物之法度;此黑白阴阳交合浑然一体之法,就是“德”一直不增不减的规则所在;“德”不增不减,才能复归于隐微的似有似无的正中至高处。
朴素一体浑然天成,顺行散布开来则形成承载万物能量之器形,“圣人”依照于此过程而做为身官之形天命之长。大人也应如法炮制,无需与本体断割离弃。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18:01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46 编辑
第七十三章 自然(29)
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弗得已。
天下神器也,非可爲者也。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物或行或隨,或吹或炅,或強或(碎),或坯或橢。
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楮。
选择取天下万物能量造作为器,我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天下本就是承载万物能量威力无穷之器,不是可造取的。
凡此类造作者最终必毁必败不会成功,凡此类持之而为不悟者最终必失之所为。
器物,有似人行步趋之道,有似顺旋而致,有似有生息之吹,有似火光般炙热明亮,有似金刚般坚强不曲,有似质脆拼接般易碎,有似半成品,有似已定型。(引申:万物皆顺应自然之行而定其形)
借鉴:圣人之为 (由内而外,自然换化,换化自然)- 去纷杂而归宗,去伪而存真,去粗糟而取精化。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18:41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46 编辑
第七十四章 不強(30)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居,楚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
果而毋(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
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蚤已。
用道来辅助人世间主脑,而 不是用武力兵刃称强于天下,这样才能复赋予天下美好。
军队所聚集所经之处,荆棘戟戈丛生,兵刃相搏,涂炭生灵。
对于“善行”,善果是自然而然的随之相伴显现,不要以此善果只取之为强。
得果而仍不骄横,得果而仍别自满自恋,得果而仍别伤害自我征伐他人,得果而仍应“弗居”(隐喻:功成而不居), 这叫做“果而不强”。
凡事万物成长壮大的过程中衰退也伴随其身,这就叫做“不道”,“不道”即“得几”阳明蜕变成形为定。
(引申,仅供参考:
1:“不”字,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2:不道,亦有否泰之意,“天地交谓之泰,天地不交谓之否”;3: “果”字? 甲骨文表现为,花蕊向上绽放;
故,个人理解 “不道” – 否泰上下交互之道。)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19:21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46 编辑
第七十五章 貴左(31)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龐爲上。
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
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是以吉事尚左,喪事尚右。
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殺人眾,以悲依立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大人啊 ,兵刃武械,都是不祥的器形,因凡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性,所以,欲念不断的人还需慎重对待( 弗居 )。
君神阳明之境效法高尊为左,使用兵械武力效法高尊为右。
所以,兵刃武械,不是君神主宰的器形;兵刃武械,是不祥的器形。在没有其他办法(没有得果 )时使用,还是只铲除大屋居所(隐喻:头领、大将 )才是相对的 高明之举。
可别乐于此道,如果还沾沾自喜,那就是在乐于并享受杀人之举!
大人啊 ,如 乐于并享受杀人之举,那 就不可以此而去把心志向天下了。
借鉴:吉庆之事都是尊尚左,丧葬之事都是尊尚右。
借鉴:辅将在左,主将在右,这是说以丧礼之事的居位。
杀人众多,要靠立以心痛之念为其默哀;斗争胜利的一方,要以丧礼的方式对待牺牲。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20:36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47 编辑
第七十六章 知止(32)
道恆无名。
(樸)唯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俾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之與江海也。
道恒无名。(“道”的存在和影响或以虚无为显现,或隐匿于虚无。)
朴素一体浑然天成,虽极其微小,而天下也没有什么敢自称为臣是为其服务的。
诸侯若能持守此“道” (参考: 恒德 自然 不强 贵左等以前篇章) ,万物也会选择自然诚服的复归。天地聚合,把甘甜雨露散布于山川江河,民众无需号令约束也能自然平等的对待、相处。
“始”(参考:无名天地之始) 因裁制而存有名相,既有此名相,大人就要选择知晓什么是根基,“知止”可预防危机。(引申,仅供参考:《说文》 止 - 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所以,个人理解 – 知止: 知基而知足,知足而知起始。)
把此“道”相对于天下所有做比较,就犹如小溪相对于大江大海。(引申:众多的细小溪流也汇聚形成江河湖海)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21:10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8-17 16:09 编辑
第七十七章 盡己(33)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
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能全面了解别人的人,聪明;能全面看清自己的人,慧明。
能战胜别人的人,强壮有力;能战胜自我的人,真正的强者。
能明白起始知足的人,真正的富贵充裕;能坚持不懈一直努力的人,心怀大志向。
不丢失并不违背自己内心的人,长久自在;肉身死后,其灵魂思想得以传承不被遗忘的人,永存。
2012年8月17日更正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21:56
第七十八章 成大(34)
道渢呵!其可左右也。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爲主。
則恆无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可名於大。
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爲大也,故能成大。
道,可宏大如水、如风、如雷!还可以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成就功绩是不断往复辛勤劳作的自然因果,而不是由此彰显“道”的存在和作用;万物复归附属于“道”,道也不以主宰者自居。
道的法则-从没有也不会有丝毫的欲念,可以称之为“其小无内”;万物归附于道,道也不以主宰者自居,可以称之为“其大无外”。
借鉴:圣人的能成就大的功绩,就是他从不为成就大的功绩而为之 - 不为己,不为彰显自我,不为主宰,无私默默的辛勤劳作,所以才能成就他的“大”。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22:24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47 编辑
第七十九章 大象(35)
執大象,天下住;住而不害,安平大。
樂與餌,過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无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胸中 有了“大象” (可着重参考:昆成 篇章) ,天下万象就好似停留在格子里一般(引申,仅供参考:天下万象的停留,不单指单一定格画面,可理解为 - 定格内错综复杂互相缠绕互为因果的时空) ;定而无伤,则安定稳平正舒而成形为“大”。
各类声色诱惑,过眼烟云,过而明“止”。
所以,有话是这么来形容“道”的:说吧!道普普通通,没有味道。看吧又不能完全看到,听吧又不能完全听到,用的话可就无穷无尽了。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23:05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48 编辑
第八十章 微明(36)
將欲拾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去之,必故與之;將欲奪之,必故予之。是謂微明。
友弱勝強。
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选择拾取 而知人 ,须要对其俯仰躬身以恭;选择曲身而自知本末始终 ,须要战胜自我;选择相背而去,须要与之随行(引申:去除无需之物时,应知其为何物); 选择改变志向,须要持之以恒(引申:逐步树立由小而转为大的心之所向,是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无法分开的)。 这叫做“微明”。(隐微之明,通过细微之事明白了若隐若现的一点道理而已)
团结同心同志的力量必胜于个体的强大!
鱼儿存活于水中,也难以脱离水中的漩涡(隐喻,围绕于漩涡中心所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家国的强大之处和力量之所在也不可只是以点、片、面的形象展现在他人面前。(隐喻:家、国的构成和力量源泉 – 团结)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23:31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8-20 12:56 编辑
第八十一章 无名(37)
道恆无名。
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忄爲)。
(忄爲)而欲作,吾將貞之以无名之(樸)。
貞之以无名之(樸),夫將不辱。
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
有关此章翻译,希望有时间的朋友能够一起讨论。
一忙起来,差点忘了这章的译文,现在补上:
道恒无名。 (“道”的存在和影响或以虚无为显现,或隐匿于虚无)
诸侯若持守此“道” (参考:微明 篇章),万物也会自然正心谐和。
万物正心谐和而欲起之时,我会用“无名之檏(檏指 朴素一体)”使其为正。
用“无名之檏”使其为正之时,大人们也会不再去玷污其纯真本质。
不再以己各种欲念玷污其纯真本质之时,“天地将自正”!
2012年8月20日 留个痕迹: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此章中的“吾”和第三十九章 司殺 篇章中“吾”是指:我,即道之本我,也是所有人心中的本我的统一体。不要妄自理解为“自己的小我”
yuri
发表于 2012-5-15 16:26:35
广告时间,果断插入广告:
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dian第四声同电)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思考问题:何谓常,何谓浊清,何谓动静。。。。。。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5-16 03:31:23
你讲的是道,发得是德经。先把前40章补齐。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5-17 10:01:39
《老子》,说充满了辩证法.
yuri
发表于 2012-5-18 17:18:08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51 编辑
第一章 論德(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上德(德之高升)”的“不德”,借鉴:“复归于(檏)”,是“德”开始处于充足并不断反复起始的状态,;“下德(德之底足)”的“不失德”,借鉴:“复归婴儿”,是“德”开始处于环绕于基底周围不离弃的状态。
“上德”的自燃运行不增不减而逐为天下式的过程,随之的是从不去造作(个人理解,仅供参考:“恒”恒为“恒”,“易”恒为“易”);“上仁(博爱之高升)”的造作形成,随之的是不去刻意造作(个人理解,仅供参考:“恒”为“易”,“易”为“恒” );“上义(美善正义之高升)”的造作形成,随之的是开始有所造作(个人理解,仅供参考:“易”易为“易”)。“上礼(祭神求福和风俗仪节等之高升)”的造作形成,随之的是并没有与之顺应符合的,却法常则成如众臂之拥。
所以,离失道而德缓,离失德而仁慢,离失仁而义迟,离失义而礼晚。
大人啊,祭神求福和风俗仪节等诸如此类,是将忠诚诚信停留的集中表现,随之的也是动荡不平的一个源头。
先知先识,是“道”的光环,是围绕“道”而生发成长的展现,随之的也是制造愚昧的一个源头。
借鉴:大丈夫(大仁、大义、大礼)之居:累积叠加而厚重,不刻意表现自我以为礼;不断成长而充实,不刻意展现自我以为华。所以,去华而不实的外在而留取精华。
yuri
发表于 2012-5-18 17:19:44
第二章 得一(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其至之也。
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浴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爲本,必高矣而以下爲基。
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 (穀)。此其賤之爲本欤?非也!
故致數與无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以前“得一”的事例:天“得一”化浊为清,地“得一”化动为宁,神“得一”化精气为灵,浴“得一”由亏蓄为盈,侯王“得一”整顿治理而为天下正。这都是“得一”所能达到的。
说,天不得清恐怕会开裂分割;说,地不得宁恐怕会崩塌动荡;说,神不得灵恐怕会歇息止停;说,浴不得盈恐怕会干涸枯竭;说,侯王不得尊重显要恐怕会一蹶不振倒下不起。
所以,尊贵需以卑贱之行为本源,崇高需以低下之行为根基。
大人啊,借鉴侯王的自称为“孤”“寡”“不同于凡人”。这是以卑贱之行为本源的吗?不是的!
之所以能致得“多数”与“零无”偕同为“一”共进而升为“义”,是因为不贪求回报而似美玉般“美善正义”,不贪求 累积叠加而似巨石般“充实厚重”。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多数”(有)- 可暂视为一个“一”,“零无”(无)- 可暂视为另一个“一”,随之:一一得一;
简而言之:化众(有)、无(无)偕同归零为一,这过程即得一,一,这里即“众(有)、无(无)转换同化偕同之共同载体”。
思考题:
联系道篇中“知止”和“大象”篇章
“知止”以后该如何?
“知止”不殆而续升?
“过格止”,明止而重新起航乎?
得一而不应止之于一?
一和止什么联系?
呵,继续思考。
yuri
发表于 2012-5-18 17:21:43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53 编辑
第三章 聞道(41)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天象无刑,道隱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上士”( 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大人们)闻听“道”之理论,会孜孜不倦的验证而行之;“中士”(恬淡平和的大人们)闻听“道”之理论,顺其自燃;“下士”(乐享其成、不思进取的大人们)闻听“道”之理论,大笑之。 不要讥笑这不值一提不足为道(隐喻:不要认为不断起始反复的过程就可用以造作成为“道”)
借鉴:立有律言是这么说的:在不断损耗中明了至道,在不断却欲中回归于道,在不断曲折往返中同从于道;似浴神滋养沐浴天下万物之行是“上德”之行,最易被玷污渲染的状态是至纯至真之态,不断起始反复是展现德之宽广阔扩,不断运转随斗转而星移是德之立律,不断随之通达并变换才是真质、质真的互为转变;勇往直前并驾齐行是“大”之行,自燃随之缓慢而终成的是“大”之型,空旷静寂难以声闻的是“大”之心音;“天象”不显现自东南向西北运转时,“道”的存在和影响隐匿于虚无。
大人,正因为“道”,美、好、纯、真、净的一面才得以起始反复终成为“善”。
yuri
发表于 2012-5-18 17:22:10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53 编辑
第四章 反復(40)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翻转覆盖之势,是“道”的震而发作之势(引申:震 - 东方也 万物出乎震。);弯曲并行回旋之状,是“道”的施行治理之状。
天下之物出自于,成长、存于“有”,而“有”出自于,成长、存于虚无之中。
yuri
发表于 2012-5-18 17:22:51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56 编辑
第五章 中和(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爲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自名也。
勿或 (损)之而益,或益之而 (损)。
覲殷死,議而教人。
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爲學父。
道 运转隐示 出“一”,(并成长、存于“一”之中,“一”,即“众(有)、无转换同化偕同之共同载体”), 载体运转展示出“有”“无”二者,(并成长、存于此二者之中), “有”“无”运转隐示出“载体”,(并成长、存于此三者之中), “有”“无”及二者共同之“载体”运转呈现出万物之象,(并成长、存于万物之中)。
万物都有阴阳双面性,阴阳随行相伴而生、长、存,以气贯中为共同载体,以气缠绕升腾之状态完成中和过程。(引申,个人理解,仅供参考:在这句话中,找一、二、三、万物。这里的“一”不同于“道生一”中的“一”,暂时先理解为:万物为“一”,阴阳为“二”,“以气之中和”为“三”,然后,翻译整句话意思,即: 万物的“一”生并成长存于阴阳的“二”,阴阳的“二”生并成长存于“以气之中和”的“三”,“以气之中和”的“三”又生并成长存于“万物”的“一”。)
天下的“恶”的存在,恰恰也是“孤”“寡”“不凡”的所在,而侯王王公们却纷纷以此称呼自己。
不要以弃绝“恶”的存在而以为是“善”之增益,也不要以肯定“善”的必然而以为是“恶”之消减。
觐见殷墟时,需思谋讨论之,引以为戒。 (思考:礼坏乐崩、诸侯自立、分封。。。私有制。。。)
所以,“强良”的永存,也是自我需要学习效仿的。
yuri
发表于 2012-5-18 17:23:20
第六章 至柔(43)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
无有入於无閒,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天下最柔弱的事物,却能驰骋在天下最刚强坚固的事物之中。
无形虚无的能量可进入到没有时空间隙的地方,介于此,我理解到“无为之益”的意义和存在。
由没有声响的教诲而招致的思考,由无为之心而带来的增益,天下极少有能达到获得的啊。
yuri
发表于 2012-5-18 17:23:48
第七章 立戒(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名利与身体什么更亲近?生命与财物什么更重要?获得与丧失什么更有危害?
过分的贪爱欲念不断必然导致大的耗损,过度的贪敛收藏据为己有必然招致崩塌失损。
所以,明了起始而不去玷污其纯真本质,知晓根基而时时预防危机,可以此而长久。
yuri
发表于 2012-5-18 17:24:31
第八章 請靚(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幣;大盈若 (沖),其用不 (窮);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贏如 (火内)。
趮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大的成就呈现的过程是:不断的顺应、弥补不足之处,可用以为反复不断的运转流通;大的圆满呈现的过程是:不断顺应、涌动贯通,可用以为中的空而不竭、用之不尽;大的方向呈现的过程是:顺应不竭无尽的中空、顺应弯曲而芮,大的技能呈现的过程是:能顺应各种蠢笨愚拙,大的收获呈现的过程是:顺应能量内部阴寒、热能不断的转换、转化。
运动行进能易阴化寒,静止而现能释光解热。“请靓”所展示的“动静”过程可用以为“天下正”。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大 的“成就”、“圆满”、“方向”、“技能”和“收获”皆为大的静态展示,这种种静态中呈现出的是种种动态过程。所有过程宗和为“动静”。
由大而小,由小而大,“小”的静动过程同理。
得“静”可见真、见光。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5-20 12:43:44
请继续。我看的有些乱。
越山
发表于 2012-5-20 19:48:41
水文也有水平{:soso_e130:}
冷眼看世界
发表于 2012-5-20 19:53:17
不错,继续~~~~~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5-20 20:04:15
越山 发表于 2012-5-20 1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水文也有水平
你小看如意兄弟了。他的一些解释达到了一家之言的地步。
yuri
发表于 2012-5-21 15:32:15
本帖最后由 yuri 于 2012-7-20 15:58 编辑
第九章 知足(46)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无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处在 “道”于天下显存的一面,入行归道时需不断却除私欲之念;处在“道”于天下隐微的一面,行进时需趋于中不要偏离 – (征伐兵乱源存于“道”之郊)。
最大的罪恶莫过于允许欲念横生,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根基不知起始,最大的灾难过失莫过(痛)于贪得无厌之欲。
所以,明了这些祸端起始处的起始根源,才是真正的常足之道。(隐喻:身、家、国皆须清除私欲杂念的滋生根源,治标也要治本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