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4-29 02:22:11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9 0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你服过生附子没有,到量会出现麻冷的感觉,你说附子是温还是寒的?东汉后的《唐本草》注明了《 ...
附子药性是辛温吧,《本经》应该也是这样记载(我懒得翻,印象中是)。大建中汤的适应症是内科杂症,与外邪无干,用五加科人参和桔梗科党参没有质的区别,主药是蜀椒干姜,照着《金匮》的配伍用量使用,绝对不可能用同量的五加科人参的(这里不牵涉价格问题),你不能因为用了五加科人参对改善症状有效,就来反推用桔梗科党参无效)。我所能认知的事实是,只要用的正确,党参完全可以用于大建中汤。所以这里还是有一个逻辑的问题,不能因为你经常杂症中用五加科人参(即便前几天还在用),便推论外感伤寒津液亏损时也可以用。当然,空口辩论不会带来任何结果,人的认知倾向于赞同自己熟悉的东西(而对不知道的东西排斥),但假如你确实有临床操作的话,请不要盲目排斥金元之后的医家经验,不要以为只有经方派才有水平,你要举医案为证的话,欢迎举外感类疾病中的医案,我想看看五加科人参的运用范例的。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4-29 02:26:55
毁灭你与你何干 发表于 2012-4-29 0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弦音大师,你有走火入魔的迹象啊。你的逻辑是
人参一词出自本草经----->但是专业人士依旧通用五茄之名代 ...
欢迎质疑,至于是不是走火入魔,你这点推理从逻辑上讲也似乎得不出这个结论的必然性。五茄与人参的关联性,目前的资料我没有看到近似的探讨,但我强调的是,五茄在后世的医药体系中,没有对应的药物,而从其性状的描述之中,只有与《本草经》的人参接近,故而有此推理并试图论证。不知这里何处有逻辑错误。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4-29 03:02:25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8 23: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武威汉代医简我这里有PDF文件,如需要,我可以上传,不多,才34页而已,因为也就90多个竹简,而且很多 ...
sorry,我上面将武威汉代医簡与《五十二病方》混淆了,我所描述的是五十二病房。武威汉代医药简牍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与《神农本草经》的推论成书年代近似,从这个年代来说,是东汉时代的事情,pdf网上可以下载,就不必费心上传了。我看了下内容,确实是与《伤寒论》有近似处,也确实很少巫术体系的内容。但还是要说,比之更早的《五十二病方》,确实是与后世中药学的系统理论没有太直接的关联。而《武威》此书的年代,也确然是东汉时期的内容。
其次,我没有试图证明中草药体系来自印度,而是强调中草药体系发展过程中受印度草药学的影响至深,而魏晋之前的相关考证阙如,至于隋唐时代,印度草药学对我国的冲击及影响,想必你是知道一些的。寒热温凉平的五行体系进入中药学,也确然逃不开印度文化的影响。这里想强调一下“五行”这个概念,五行从“五种行动”变味为“五种物质”,是在东汉时期的事情,而“五种物质”这个理解,与印度文化对我国的文化的冲击逃不开干系(印度草药学认为人类是由五要素(土、水、火、风、金)所组成)。必须理解“五行”本身的概念,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传统医学,而不是一句“上古就有的阴阳五行哲学观”就可以弥补的。再强调一遍,东汉之后的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受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不是单纯本土独立生发的医学体系。相关资料,从魏晋到明清,比比皆是,不要无视,亦毋庸回避。
至于经方的起源,向上推到商朝伊尹的都有,就不用单举东汉班固的《艺文志》了,我前面回复里也讲了,对于植物药的运用历史,完全可以上推到原始人类,而且肯定是多元发生的,比如埃及对植物药的运用,印度对植物药的运用等等,但你提出的经方用药法则,与魏晋后迅速发展的体系性的中药理论,有没有直接的证据?且不说汉时疆域向中亚的扩张,完全可以导致医药的交流,则东汉的艺文志描述的“经方”,未必不可以是对西来的学说的描述,你所举证的《武威医簡》的发掘地,恰恰是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而非中原。当然,我也从来没有强调这种可能性,只是在强调中草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影响而已。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4-29 03:05:44
本帖最后由 弦音醉舸 于 2012-4-29 03:30 编辑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8 2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是参字最早是参宿,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人参如果比附为天上星宿在人间的比照,那更证明了人参的 ...
第二段为什么看不懂?另外,二十八星宿系统与“五行”理论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东西,不要牵强在一起了,这证明不了人参的寒性。 再另外,前面有个帖子里,你让我证明一下中药的系统运用是在佛法西来之后,那这里顺便说一下,现存的所有中药学作品,之前毫无系统性的著作,无记载,也无实物,即便是你举的你确信的《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的生活年代在公元1世纪: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甚至都没有《神农本草经》的记载,都是在公元100年以后的(神农本草经稍有争议),神农本草经之外,《桐君采药录》,《名医别录》、《药总诀》等等,都是东汉后的作品,且有很多医籍,直接标明与印度“耆婆”的关联。
毁灭你与你何干
发表于 2012-4-29 03:31:07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4-29 0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欢迎质疑,至于是不是走火入魔,你这点推理从逻辑上讲也似乎得不出这个结论的必然性。五茄与人参的关联性 ...
随口的玩笑话,弦音海涵哈。另外由于我是因果论的忠实信徒,加之是中医门外汉的关系,可能对某些论证方法略有些不以为然哈。另外,关于弦音早前写的小文中的一句,这里我引用 “前文曾描述了我国中药运用与印度草药理论的传承关系 ”。此为前文点睛之笔,但我相信弦音现在的认识肯定早已不仅于此了。毕竟中华文明被侵略,被占领,被影响的例子数不胜数,印度文化中对草药的理解和运用肯定影响到了中医,但是是否是深刻影响我个人来说肯定还是持保留意见(其实门外汉的意见也无所谓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基本常识,气候对植物的影响在某些条件下还是有决定性因素的。印度次大陆的气候与我国气候迥然不同也是常识。另外我国地大物博,气候非常多样。而目前我国版图中可能与印度气候相近的地区在古代也都是未开荒的蛮夷地区(到处都是树啊,没法住人啊),所以即便梵僧从印度带来了药草,能不能种的活,如果活了,能不能成规模的种植(古代药草的采集运输保存可是个问题哦,这就决定了就近取材),尚是未知之数。同理,众所周知,现代人所说人参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甚为苛刻。从这个角度可能更接近于推断 本草经中 所说的人参 是今人所说的人参还是迷幻药。
毁灭你与你何干
发表于 2012-4-29 03:39:39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4-29 03:40:16
本帖最后由 弦音醉舸 于 2012-4-29 03:42 编辑
毁灭你与你何干 发表于 2012-4-29 03: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随口的玩笑话,弦音海涵哈。另外由于我是因果论的忠实信徒,加之是中医门外汉的关系,可能对某些论证方法 ...
你查一下印度和中亚香料药对唐朝医药及社会的影响程度就可能会有另一种视角了。文化的影响能力所及,未必需要带来种子自己种植栽培的(当然,很多作物都是西汉时期从中亚引进的,小麦、石榴、茄子等等,举不胜举),可以在本土寻找近似的药用植物的,比如丹参的运用,即便现在各省使用都不尽相同,至少有十几个植物品种(同属)都当作丹参在用。再比如藏红花,最早是西班牙宫廷用药,产于地中海地区,等进入我国时,本土立马找到了近似的草红花来替代运用,类似的例子不一而足。
1062345958
发表于 2012-4-29 12:10:43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7 17: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只是脚底冷,可以考虑桂附地黄丸。
栽培人参和养殖的鹿茸自然比野生的要弱些,不过还算是比较好的东 ...
花大熊医生,俺冬天也是手脚冰凉,脚好像还容易出汗,试过你推荐的桂附地黄丸(你给忙总推荐过),可是俺胃不好(应该是脾胃虚寒),没吃两天胃痛,不敢吃了。有其他替代药吗?另外这脾胃虚寒是不是很难治,反反复复几年了,草药吃几副感觉好了,一受凉又来了:(,如此循环。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12:56:54
1062345958 发表于 2012-4-29 1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花大熊医生,俺冬天也是手脚冰凉,脚好像还容易出汗,试过你推荐的桂附地黄丸(你给忙总推荐过),可是俺 ...
呵呵,自己不要乱吃药啊。
手足冷,脾胃好,脾胃不好,是否出汗,是否疼痛,吃的药都不一样。
我老师的观点,脾胃不好的,一般先调脾胃,然后再顾及其他。
脾胃不好也有很多类型。
脾胃的问题的确比较麻烦,主要是我们每天都要使用它。反复弯曲的关节,上面的伤口就不容易长好。呵呵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中医给你开处方,可以坚持吃一段时间。
早期可以吃汤药,慢慢的可以过渡到丸剂。
改善症状,大约1-2个月,影像学(比如胃镜)改善,大约半年。
坚持是关键啊
wisele
发表于 2012-4-29 13:03:40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8 19: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吃油炸的东西长个豆豆,口腔溃疡上的,并不都是上火啊,呵呵
而且人还有寒热错杂的情况啊
这么复杂的寒热错杂我真的不懂了。
另外还请教熊兄,小弟容易出汗,特别是夏天闷热时步行一会就大汗淋漓,半件衬衣也湿透,有时天气实在太热,就算坐在室内没走动,身上也出汗珠。
听过电台节目的中医回答听众提问时说这是因为表虚,这种人特别易患感冒,她建议多喝 “玉屏风” 冲剂,小弟因此喝过几星期,但效果不显着 – 可能喝的时间还不够长? 也听其他中医说过这因为气行不足…..
熊兄有什么建议?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13:12:30
wisele 发表于 2012-4-29 1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么复杂的寒热错杂我真的不懂了。
另外还请教熊兄,小弟容易出汗,特别是夏天闷热时步行一会就大汗淋 ...
出汗的原因太多了。肺气虚弱,卫气不固只是原因之一。
郁火,阳亢,气虚,营卫不和都可以导致汗证。
以火而言,心火,胃火,肝火……都会。
这些讲座的为了科普只能将一种类型的征候,往往会让听众产生以偏概全的印象——根据一两个症状,就把自己对号入座了。
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呵呵
wisele
发表于 2012-4-29 13:25:34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13: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出汗的原因太多了。肺气虚弱,卫气不固只是原因之一。
郁火,阳亢,气虚,营卫不和都可以导致汗证。
以 ...
我也曾问过我常看的中医, 她好像不认为这是大不了的问题,不过还是开了一条方子让我平常保健之用, 她说是行气活血健脾 :
云茯苓、漂白朮、黄芪、白芍药﹐破故纸、杜仲、肉苁蓉、南北杏、全归身、明天麻、陈积壳
你看这方子是调理什么的问题?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14:54:24
本帖最后由 花大熊 于 2012-4-29 14:55 编辑
wisele 发表于 2012-4-29 13:25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曾问过我常看的中医, 她好像不认为这是大不了的问题,不过还是开了一条方子让我平常保健之用, 她说 ...
出汗的问题,可大可小。很多医生是不当回事的。的确,和疼痛或者某些指标升高比起来,出汗,只要不持续,是属于次要问题。我的老师则认为出汗比较重要,因为它意味着正气的耗损和阴阳尚未平衡。
不过,不同的学派,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也很正常。
至于这个处方,有点考倒我了,因为中医的处分浩如烟海,我还只是个皮毛而已。
我试试解析下,不一定对
全方有些人参养荣汤的味道,少了人参,地黄,肉桂,远志,五味子。
加了补骨脂(就是破故纸),杜仲,肉苁蓉,有补骨脂散的味道在里面,
补气血是自然的,还有腰部的问题和小便偏多,下元的虚冷。
加了天麻,可能是有些头晕。枳壳可能是用来替换人参养荣汤里的陈皮,防止补益药太多影响脾胃,顺便通一下大便。
仅供参考
驽骍难得
发表于 2012-4-29 15:15:56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8 22: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剂量,呵呵
说得好。饭店里所谓药膳,“药”基本上是点缀而已。
这么做也有道理。药有偏性,并非人人适宜。饭店不会对每个食客辨证施治。给药量大了,有人吃出问题怎么办?
至于疗效,真有病的人会靠这个?
驽骍难得
发表于 2012-4-29 15:26:21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9 0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你服过生附子没有,到量会出现麻冷的感觉,你说附子是温还是寒的?东汉后的《唐本草》注明了《 ...
生附子啊。都讨论到这里了,要不要考虑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友情提醒:别随便尝试生附子这个东西。人生还是很美好滴{:4_268:}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15:26:29
驽骍难得 发表于 2012-4-29 15: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得好。饭店里所谓药膳,“药”基本上是点缀而已。
这么做也有道理。药有偏性,并非人人适宜。饭店不 ...
真对症了,药膳很不错的。
无锡的宜兴有个地方正在打造所谓医药文化谷,就在做这个事情
wisele
发表于 2012-4-29 15:27:00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14: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出汗的问题,可大可小。很多医生是不当回事的。的确,和疼痛或者某些指标升高比起来,出汗,只要不持续 ...
有劳熊兄费神了。
托老天爷的福,平常除了大汗淋漓之外还没啥大毛病,最多只是容易感冒。
可能补益药对我不太合适, 我跟忙总一样,吃过两次人参就流鼻血,喝两杯当归茶就咽喉痛….
总的来说, 行气活血后, 容易出汗的毛病就会改善了, 这样理解对不 ?
驽骍难得
发表于 2012-4-29 15:32:22
本帖最后由 驽骍难得 于 2012-4-29 15:33 编辑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对症了,药膳很不错的。
无锡的宜兴有个地方正在打造所谓医药文化谷,就在做这个事情
对这个我总有点半信半疑。要真有效,就得对证。要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该吃什么。这对中医药的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可能不是问题,但对普通人,这个要求就高了。难不成先给顾客办个中医药培训班,考试过了再开饭?
驽骍难得
发表于 2012-4-29 15:40:56
wisele 发表于 2012-4-29 15: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劳熊兄费神了。
托老天爷的福,平常除了大汗淋漓之外还没啥大毛病,最多只是容易感冒。
有没有乏力、易疲劳的症状?
如有,可否试一试黄芪泡水代茶饮?
wisele
发表于 2012-4-29 15:55:34
驽骍难得 发表于 2012-4-29 15: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没有乏力、易疲劳的症状?
如有,可否试一试黄芪泡水代茶饮?
这倒没有,只是易出汗和易感冒 – 也不是很严重的感冒
谢谢兄台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16:24:10
wisele 发表于 2012-4-29 15: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劳熊兄费神了。
托老天爷的福,平常除了大汗淋漓之外还没啥大毛病,最多只是容易感冒。
额,真的不能这么说。
气血运行顺畅只是一个总称。具体到脏腑,局部,都有不同的要求。
这就好比西医说,只要你各项体内生命活动都正常,你就是健康的——道理上没错,但是没有啥实际意义。
不晓得这么说,说清了没有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16:25:00
驽骍难得 发表于 2012-4-29 15: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这个我总有点半信半疑。要真有效,就得对证。要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该吃什么。这对中医药的从业人员 ...
我们去的那个饭店真是这么做的
bxdfhbh
发表于 2012-4-29 22:45:23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6 17: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
所以人参的种植,有的像掠夺。
三七也有类似的问题,不过稍微好一定。5年可以改善。
人参能否搞无土栽培,避免了障碍,每年换营养液就可以了。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22:56:45
bxdfhbh 发表于 2012-4-29 22: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参能否搞无土栽培,避免了障碍,每年换营养液就可以了。
有相关报道,不过好像不太成功。这几年连文章都没有了
bxdfhbh
发表于 2012-4-29 23:01:24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7 2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南到台湾都有养鹿场了,呵呵。
台湾在历史上曾经到处都是野生梅花鹿的。
刚到台湾的汉人,就大量捕杀梅花鹿。
台湾的鹿港,在历史上就是出口鹿皮起家的。
searin
发表于 2012-4-29 23:08:20
家中有吉林朋友送的人参,盒装的。是直接用保鲜袋包裹后放冷冻室么?
另外,还有一盒鹿茸,请问大熊是否有研究?如何保存?
searin
发表于 2012-4-29 23:12:19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4-26 18: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种说法是,明代以前的人参主要出自上党一代,只不过到了明朝中后期,上党的人参被挖绝了,然后才到东 ...
听说,上党一代的出产的叫党参。
党参是甜的,人参是苦的。望指正。
bxdfhbh
发表于 2012-4-29 23:12:43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4-28 18: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回复你这条吧,上一则疑问相对复杂,暂时没有大段的时间回复。“参”字的来源,是基于星象学说中的星宿 ...
中国是在商代丢掉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被东胡击败后退往关内。
战国后期打到平壤的。燕将秦开平定东胡,拓地千余里。后来太子丹就是在平壤被秦军捉住的。
汉朝的时候,在辽东郡以东,还设有汉四郡(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三国演义中的公孙渊,就是割据辽东。
bxdfhbh
发表于 2012-4-29 23:15:26
本帖最后由 bxdfhbh 于 2012-4-29 23:16 编辑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22: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相关报道,不过好像不太成功。这几年连文章都没有了
那可以搞盒装土栽培啊,栽完就换掉这一盒土,不至于整个地都废掉了。
盒装土栽培,还可以搞室内种植,用LED灯照射,人工控制光线和温度,以达到最优种植效果,而且不用打农药。
而且还可以盖楼种人参,盒装土放在架子上,二十层架子的话,一亩地当二十亩地用。
花大熊
发表于 2012-4-29 23:37:02
searin 发表于 2012-4-29 23: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家中有吉林朋友送的人参,盒装的。是直接用保鲜袋包裹后放冷冻室么?
另外,还有一盒鹿茸,请问大熊是否有 ...
1、是的
2、鹿茸没有研究,因为实验材料太贵,5555.没有冰箱的时代,大家是用花椒来防虫子滴。不过鹿茸吃起来就有花椒味道。动物药非常容易坏,非常容易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