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1:57:42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5-3-15 19: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您的大数据一、二之间,是否跳跃的太利害了,不方便理解。
能否给个总纲,或者概述之类的……
等而下之:你好!
大数据(一),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当下全球大数据的理念是什么。
大数据(二),是对葡萄在其他有关大数据回复贴中的观点的回复。后者个性化一些,是我与葡萄在神聊的成份多一些。
谢谢你的回复。谢谢。等有空再展开。不好意思了。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2:02:14
黎明の瞳 发表于 2015-3-16 0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该怎么说。就随口说几句呗。正好最近在上数据分析的课程。怎么说呐。个人觉得大数据这块是只能算以前 ...
黎明の瞳:你好!
“个人觉得大数据这块是只能算以前概率统计的升级版”,太形象了。当下的大数据作为工具,的确如此。
谢谢你的体喻。谢谢!
我不吃青椒
发表于 2015-3-27 22:17:30
本帖最后由 我不吃青椒 于 2015-3-27 23:07 编辑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吃青椒:你好!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反映世界的信息也是普遍联系的。至于反映到我们头脑中出现碎片 ...
世界的普遍联系性至今无法被证实。所以我相信那句话: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即使是系统学习了某项知识,我们了解到的世界仍然是极其片面的。更不用说依靠个人的大脑,终其一生都无法对世界作出哪怕是粗略的了解。
历史上“总参谋部”就是为了应对类似的情况而出现的。我只是想说,大数据作为决策辅助系统以科学方式建立起类参谋制度,能大大增强个人的决策能力。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2:20:03
rafanadal 发表于 2015-3-16 1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句话叫“真相伤人”,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人类似乎更倾向于“世界应该怎样”而不喜欢“世界 ...
rafanadal :你好!
在人与自然的认识中,人们的思想基本就是分成“世界应该怎样”和“世界实际怎样”两个方向。社会活动也就相应形成改造自然和顺应自然。
它们之间并不矛盾。顺应自然,是为了有利于改造自然:改造自然,也是为了更好的顺应自然。
”应该怎样“和”实际怎样”是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一个钱币的两面”
谢谢你的回复,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2:23:09
lchgch 发表于 2015-3-16 2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信息碎片化应该是基于大脑的结构吧,解构才能辨识和理解,对总体做出不同的排列组合,有选择地提取“有效” ...
lchgch:你好!
你应该对大脑有一些研究的吧。把你的看法展开来说下,好吗?
谢谢你的回帖,希望看到你的展开论述。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2:47:06
葡萄 发表于 2015-3-17 2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补充一些大家有兴趣的
现在金融衍生品算法研究实际限于硬件环境,只能基于二阶最高三阶算法来创设,实际 ...
葡萄:你好!
看明白了你所说的“信息碎片”定义。我以为,这个定义就是《离散数学》中数据的离散性。
电脑至所以能运行,就是它建立在离散数学的基础上的。所以,不是信息之间没有联系,而是人们认知过程中,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罢了。
建立联系,反映到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也就是建立集合的条件。它首先取决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深度而不是有没有运算工具。其次,运算工具的运用加快人们进一步认识事物的速度,加深认识的深度。
运算工具的强大,与解决数据的量有关。
最后一段所论述的是系统问题。各个子系统的共同作用是大于子系统简单相加之和。
谢谢葡萄的展开。希望看到你的体系内用语的定义。我个人建议,如果方便的话,最好能用现有的术语,以方便那些接触大数据不多的人理解。再一次谢谢你,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3:34:34
葡萄 发表于 2015-3-22 15: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昨天聚会讨论有不少新收获,有基于现实的也有基于未来的的。比如大数据,要想准确表达我们讨论的范畴目前对 ...
葡萄:你好!
“还有,对于一个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领域,你本身想用一个稳态的界定域来覆盖一个正在不断突波自身既有边界的新生事物之难可想而知”。你对我的判断有点偏差。
在认识论上,突破是有明确定义的,也就是边界的跨越。有的事物,它的边界清晰,有的事物边界模糊。不论怎样,都是可以在一个相对严格的条件下得以判断的确定的。
如果没有边界的确定,那么,什么是突破?边界都没有过叫突破?如果是新瓶装旧酒呢?
如果没有边界的确立,如何来验证?如何证明是新生事物?如果没有边界,市场验证也是空话。
更可怕的是,市场验证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文明的倒退!
所有的变革,并不是都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人类文明是建立在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来获得尽可能大的生存空间,这是最基础的动因上的。
人们对世界认识基本相对应的数理表达是:以可度量为基础的——精确计算:以概率为基础的——统计计算:以不可控为基础的——混沌计算:以不可知为基础的——或然性计算。
不论何种计算,它的前提都是要有边界的成立。哪怕是不可知的范畴。
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是在旧事物的扬弃上形成的,没有不继承的新生事物。而判断新旧的标准就是边界问题。许多事物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其本质就是一样的。也就是一因多果。所以,当我们对一事物分析时,把握住确定性,才有操作性,才有可能为我所用的可能。
当一个事物表现出不断的突破“边界”时,那就是说它离真正的边界还远着呢。说明它还不成熟,具有破坏性和创造性。这个时候,关注边界在哪里,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
就我关注边界问题解释一下。谢谢你的回复。:handshake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3:38:34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5-3-22 16: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葡萄的帖子,理解起来有难度,但感觉内容很重要!得细细再度
广州仁者:你好!
葡萄的表述有一些意识流的风格,所需要的知识背景比较多一些。
意识流风格的言语,你破句一下,自己加上标点符号,就很容易理解。知识背景,可以多看葡萄以往的帖子,就知道他所指是什么了。
现在说大数据的人很多,能真正思考大数据的人不多。
谢谢你的参加。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3:43:40
freeman 发表于 2015-3-22 23: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相对于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人自身的研究进步甚微,可穿戴设备无法真正提高人的“能力”,算是妥协后的一种 ...
freeman:你好!
你说的对。如果对人的大脑的研究不能有大进步的话,就技术层面而言,大数据的能力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也就是各国都把脑科学及认知作为生物工程领域里的核心问题。
谢谢你的参与,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3:54:58
我不吃青椒 发表于 2015-3-27 22: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世界的普遍联系性至今无法被证实。所以我相信那句话: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即使是系统学 ...
我不吃青椒:你好!
世界的普遍联系性有没有证实,不同的哲学观答案不同。我是赞同普遍联系的,不然,就不会有电脑,因为电脑内部的数据是最典型的离散性质的。单独地看,许多数据是没有共性。但是,在图灵思想下,它们通过都是可以用0和1 来表达的条件建立起联系。实现电脑的各个功能。
你所说的后面的观点,我是同意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人类认为有没有而决定有没有的,也就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黎明の瞳
发表于 2015-3-28 00:49:43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黎明の瞳:你好!
“个人觉得大数据这块是只能算以前概率统计的升级版”,太形象了。当下的大数据作为 ...
数据分析那块,主要分为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两块。里面很多理论都是源自概率统计的。以前看人说过一句话,大意就是以前概率统计遇到的门槛,大数据一样跳不过去。毕竟宣传上可以说,全量。但是实际中,哪来的全量呀?除了政府部门,其他的企业根本不可能有全量的玩意。
rafanadal
发表于 2015-3-28 08:30:10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2: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rafanadal :你好!
在人与自然的认识中,人们的思想基本就是分成“世界应该怎样”和“世界实际怎样” ...
老槐:
正好看到你回复别人的帖子,关于认知碎片化的。
一般在人年轻的时候都有积极的求知欲,对于不同学科的偏好或早或晚出现,随着年龄增长,人对信息会表现出明显偏好。
属于无法获得信息的情况不用多说,最典型的是各种政治流言,这是人在好奇+无知情况下的信息处理模式;另一种是洗脑导致的对于现实信息的扭曲性理解,这是信息处理模式受干扰的结果。
还有一些情况是随着专业性的增强,人对于未知事物的了解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接收信息,而是要经过相当的学习过程才可能了解,这个门槛随着多数人专门学习过程的结束变得难以逾越。这其实是大脑无法处理数据,如果是电脑是不是要表现为死机?
结果是人对于“无法”理解的事物表现出排斥倾向(我认为算是人脑的一种保护机制,否则会表现出深受困扰的倾向,有这种倾向的更容易成为学者,但是对一般人来说,就是想不明白的就不去想。),而人的思维是否对于这些缺失的或不完整的内容必须加以处理,所以一定要脑补些东西出来达成逻辑完整性?我很怀疑“神”就是这么产生的。现在的话说是不明觉厉。
这种过程反复进行的结果就是人的头脑里形成关于世界的越来越多主观的看法,表现为对于不符合既有观念的强烈排斥。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5-3-28 14:41:09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3: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广州仁者:你好!
葡萄的表述有一些意识流的风格,所需要的知识背景比较多一些。
读葡萄帖子的确需要断句,呵呵,帖子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遇到短板需要恶补,呵呵
多谢老槐兄提醒! :lol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5-3-28 21:42:29
说一说我看帖的个人理解,包括其他作者的帖子。
1)大数据的突破需要“质”的突破,否则只是在不断增加“量”。“量”只是人们为了近似描述或度量“质”而造出来的概念,在“量”的范畴内不可能实现“质”的突破。
2)计划经济最大的难题是不能得到足够的数据用来进行决策判断,就算数据充分也没有能力分析处理——这是市场经济支持者批评计划经济的最主要论据。如果大数据可以在人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得到数据、处理数据,那么大数据可以为计划经济的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
3)大数据是1%0人的工具还是可以作用于100%人的新技术变革,如同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一派认为大数据具有革命性,有能力加入但不加入的人会被边缘化。另一派认为大数据会造成信息不对称,只被少数人利用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危机。
4)“信息碎片化”这个术语可以理解成盲人摸象,换言之是对某一类对象或信息缺乏整体认识。谈论信息碎片化应该确定相应的边界,例如谈论概率论,假设一个人完全掌握学科边界内已知的知识,那么就应该认为这个人掌握了描述概率论的能力与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所以这个人的认识不是碎片化的,虽然这个体系是有缺陷的。反例有,假设某人谈论剩余价值,但对《资本论》或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假设与演绎没有认识,那么他理解中的剩余价值就是“信息碎片化”的。这个理解可以看做是一个主观的定义。
天南地北
发表于 2015-3-28 22:57:18
我个人觉得大数据的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数据的收集和接触。一般来说有效的收集地点是有大流量的地方,比如电信公司,信用卡公司,电商,医院,论坛,网上搜索引擎,已经各种官方非官方的调查统计数据。问题是有些是能接触的到的,很多是接触不到的,或者是局限在部分人手中的。如何分配?如何交换?如何控制?这里面涉及伦理,隐私,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有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监督和规范?
二是数据的处理。这里面又有单一领域的数据分析和多领域的综合分析判断。统计分析是最基础的。当数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需要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这两方面的质的突破都很不容易。有没有成系统构架的研究和投入?不说人工智能,单是机器学习有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三是数据分析的应用。目前世界上除少数国家都是由资本控制,资本逐利的本性会让数据分析的结果最初应用在财富的攫取上。但是之后呢?按照资本本性就会向控制垄断发展。有没有其它的力量来制衡?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5-3-29 03:41:29
天南地北 发表于 2015-3-28 2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个人觉得大数据的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数据的收集和接触。一般来说有效的收集地点是有大流量的 ...
美国大数据的国家战略
2015-3-25 13:05:30 文章来源:新华网
http://www.e-gov.org.cn/xinxihua/news003/201503/155520.html
路漫漫
发表于 2015-3-31 15:00:27
疑问:
大数据时代如何分配信息的阅读和提取?
未来有多少数据掌握人愿意把掌握的信息放入到“大数据体系”中,或者及时投放?
目前的大数据采集到的信息除了消费行为,经济活动行为,还会有其他的诸如:科研,生产,探索类的信息能采集到吗?
dayudarou
发表于 2015-3-31 17:51:17
黎明の瞳 发表于 2015-3-16 0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该怎么说。就随口说几句呗。正好最近在上数据分析的课程。怎么说呐。个人觉得大数据这块是只能算以前 ...
可能已经过了分析的阶段,有一些近乎实时的应用了。
不确定是不是贴切,举个电商广告的例子:
在京东看过了某个商品,譬如一双鞋。跟着再去一次新浪的首页,这里面可能会看到一个京东的广告,罗列出来的若干商品里的第一个很可能就是刚看过的那双鞋,后面跟着一些类似的商品,包括之前在京东看过的东西。
京东根据你的访问数据,实时的推了一个商品清单给你。这里面有个人的、群体的访问、购买数据的收集,然后根据算法列了个单子。硬件足够的话,在看新浪首页的一瞬间算一次,差一点可以每天、每小时更新一次算法。
在自己犹豫不决,模糊不清的时候,可能会对一两个推荐商品心头一热做了决定。理想状况就是踢开了客户的需求,把客户给引导走了。
也许过几年每个人看到的京东都不一样,商品、价格都不同。DELL的网站上之前已经做过了类似的事情。
黎明の瞳
发表于 2015-4-2 01:18:07
dayudarou 发表于 2015-3-31 17: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能已经过了分析的阶段,有一些近乎实时的应用了。
不确定是不是贴切,举个电商广告的例子:
这个只能算低级应用。至于之前大家吹的神乎其神的玩意,归根结底还是用到以前的知识。海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老老实实的干活,没有必要鼓吹大数据神教。那玩意就是一种方法而已。
熊起
发表于 2015-4-3 15:12:44
关于短期记忆和模块把握能力,和我在某软件工程书里看到的差不多(3-5)
lchgch
发表于 2015-4-5 21:01:03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2: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chgch:你好!
你应该对大脑有一些研究的吧。把你的看法展开来说下,好吗?
老槐您好!抱歉我对生物完全是门外汉,只是猜测或许这种碎片化是有其物质基础的,期待别的朋友能给出一些科学上的解释哈~
Fuhrer
发表于 2015-4-6 06:40:15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5-3-28 21: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一说我看帖的个人理解,包括其他作者的帖子。
1)大数据的突破需要“质”的突破,否则只是在不断增加“ ...
似乎这个楼的主题是探讨大数据的社会学意义,而不仅仅是大数据是什么,做什么的目的。
葡萄提出的认识方向也是社会上普遍对大数据的担忧,比如取代中层还是取代“总参谋部”的比喻,比如云最终向物联网演变的问题。理解这些问题,包括信息碎片化的提出,就不能不想想社会学意义上人的行为,人在一生中在所出社会中到底要做什么。
人究其一生,不过是吃喝拉撒睡,或者说生存。为了生存,自古不变的一个道理就是要比其他人攫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财富,不论技术发展到哪个阶段,还是任何信息工业革命,至少在社会中人的基本动机与一生的操盘手段没有大的变化,离开这个主线就无法理解大数据与信息或者智能在未来与人的关系及作用。
在信息革命之前的人类历史,信息是通过口口相传,文章书籍,带来的所谓信息碎片化,即每个人对世界的了解,对自己相对别人在攫取社会资源上面的优势劣势的理解,是滞后的,是片面的,那么每个人的个人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在获取信息上比别人的一点点优势,也就知道更早一点,更快一点,这个优势尤其是正反馈的,更多的资源带来更大的信息获取优势。比如拉关系拉到高官,或者在某行业关键的商业链条上获得更深入的信息与机会。
在云与大数据时代,并不代表那些本来只有高官或小圈子的商业信息就可以被自动收集到云中了,但是公开数据量的巨大为大数据“脑补”也带来很大机会,这就是数据挖掘与分析兴起的来源。
因此大数据的本意不是产生智能,当然无意中发生不算,但是资本的目的永远是为了比别人早一步,多知道一点,这才是大数据的目的,而计算机硬件的进步为鼓励把所有公开半公开的信息圈到云中集中分析带来了可能。这是我们正在看到的。
但是依赖大数据操作商业,管理则另当别论。这个了解控制论的同学都知道信息本身在反馈中是会发生变化的,社会千变万化,不要说取代中层那样的精细管理,就是亚马逊京东甚至美国总统竞选所尝试的利用数据决定市场宣传的影响,都只能做到走一步看一步,更不要说梦想使用大数据去达到计划经济这个已经被历史证明走不通的路。
人类的社会实践证明,自控制才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本质,也就是常说的自由市场。通过对关键因素,比如货币的控制,来影响其他自控制宿主的行为,是目前世界经济活动的主流。在商业管理上也是如此。大公司不通过收购,自己永远不能产生创新小公司所能取得的成就,就是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
大数据的“脑补”不是智能,而只是为圈养大数据的资本获得更多的先知先觉创造条件。但是真正的智能只能存在于社会上具备自控制能力的个体与系统中,这是物联网才能产生智能的原理。在数据分析与执行在自控制个体这个范畴内实现时,大量的个体互动才能产生真正的智能,也才能打破人类历史有史以来掌握社会资源者攫取更多信息的正反馈。
而目前科技的进步正在快速接近这个个体智能,廉价自控制的目标。一个例子是苹果谷歌的移动智能是需要谷歌云的支持,才能做到语音识别,但是现在一些创新公司做的就是把语音图像识别做到专门芯片中而摆脱对云的依赖,而这只是个开始。而智能家居也正在是用云还是不用云的激烈斗争中,相信这样的斗争在科技界将会持续很久。资本可以影响市场,可以支持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但是最终的选择还是消费者个人,只有千千万万消费者个人的集体意志才是最终决定人类科技未来的决定因素。
gentlsteve
发表于 2015-4-6 13:33:12
Fuhrer 发表于 2015-4-6 06: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似乎这个楼的主题是探讨大数据的社会学意义,而不仅仅是大数据是什么,做什么的目的。
葡萄提出的认识 ...
《失控》这本书里,也是认为“分布式的,并行的,网络化的控制”是未来“智能化”的方向。
“超级大脑”“超级中心”处理,难度太大了。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5-4-7 03:12:54
Fuhrer 发表于 2015-4-6 06: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似乎这个楼的主题是探讨大数据的社会学意义,而不仅仅是大数据是什么,做什么的目的。
葡萄提出的认识 ...
(刚IE浏览器崩溃,以下就做简要回复)
大数据的社会学意义产生于大数据与人或资源的互动,所以明白大数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重要的。有位同学说过大数据是概率统计的升级版本,因为不存在真正的全量数据。所以大数据相对概率统计只是量增大了,并没有质的突破。价值植根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信息化或是大数据都只是传统产业的增效剂或是配置工具,我关心的是大数据如何与传统产业发生互动,如果这点讲不清楚,价值也就说不清楚。葡萄一直在强调大数据的价值超过工业革命,农耕与工业化的出现可以提升人类对于太阳能(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能量)、煤炭、石油等等能源的利用效率,而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目前对于大数据的解读可以理解为大数据提升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或者说“改变”了资源的配置,所以大数据是存量工具。大数据究竟是工具(服务少数人)还是革命(服务全人类)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存量调配的游戏,那么大数据就不是革命性的,也就谈不上社会意义。
多数人是否能产生科技进步的原始动力,这个存疑。以历史经验来看,几何、逻辑、微积分、概率论等等理性科学是少部分人开创的,掌握的人也是少部分。以应用的角度看,电灯、APPLE一型电脑、OICQ等等也是少部分人提倡并先使用,之后才逐渐普及的。至于推特、脸谱更多的是商业策略引导的成功,而非群众运动的成功。任何技术普及的时候就已经是落伍的技术了,MPEG4标准1999年就已经制定完成,但2005年后才基本实现普及。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是马云这样的人推动了电子商务,而非淘宝店主。大多数人对数据或信息不具备甄别能力,只有碎片化的理解,所以量变引发质变值得怀疑。打一个比方,迈克尔杰克逊在全球有1000万以上的歌迷,但他死之前有多少人知道他皮肤的变白是因为疾病而非“漂白术”。如果非要说自由人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也只能说有潜在需求,有人把潜在需求挖掘出来并在市场上出售。
市场经济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只是假设。政府或中央银行介入经济活动,用利率、货币注水等方式调控经济,以实际效果来看与菲利普斯曲线类似,短期有效,长期无效。调控所能做的无非是延缓经济危机的到来,经验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规律。大型经济体遭遇经济危机,化解的方式无非是自然消除产能过剩或泡沫(失业、经济低迷、公司破产),或者是向外转嫁危机,例如美国次贷危机后的大放水。中国如果遭遇经济危机只能对内转嫁,用温铁军的话说是“硬着陆”,由于中国国情特殊,政治与经济关系紧密,加之国际舞台上缺乏控制力,人口又多,所以中国不能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否则经济问题会转化为政治问题,例如价格闯关。并且必须对内实行阶梯式的管理模式(福利不下乡),以此实现福利开支最小化。计划经济在经济上行不通的,但在政治上帮助中国实现了原始积累,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残留,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看待体制首先要搞清楚适用条件,政治体制或经济体制都是如此。后发国家搞市场经济容易被强势国家所左右,一辈子发挥“比较优势”,丧失“绝对优势”。所以计划经济也好,市场经济也好,只有相对的好,没有绝对的好。对于巴西这样的国家,我并不认为它是行不通的,如果它选择的话。
土拨鼠
发表于 2015-4-7 03:25:44
老惰 发表于 2015-3-22 21: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社会进化因互联网而大大加快了
物联网时代反而将会阶级固化
大家都在朝着食物链顶端奋进
那普通人该怎么跟上大流呢?
尽可能的在新情况下获得更好的优势
{:4_269:}
Fuhrer
发表于 2015-4-8 23:43:23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5-4-7 03: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刚IE浏览器崩溃,以下就做简要回复)
大数据的社会学意义产生于大数据与人或资源的互动,所以明白大 ...
你提出的问题更多的是在技术的进步与带来的应用方面的利益,这两者的确是分开的,不但时间差存在,而且本来就是技术进步的特点。新技术的进步,如果不能被有眼光的人转化为对社会对资本有益的作用,那么封存于纸堆的可能的必然的命运,事实上大多数科技的出现在研发中最后也是这个命运。
而如何转化为有益于社会与资本的生产力,比如谷歌的搜索与广告的结合的例子,有用有利是两者缺一不可的。看大数据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两个视角,不论业内业外如何炒作,比如谷歌眼镜是另一个例子,最后在这两方面的体现如果做不到,也仍然是故纸堆的命运。
那么我们看看大数据对普通人对生产力有没有益处,这是很容易了解的。这是所谓知识碎片化在大数据时代,甚至对于普通人也可能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扩展可以带来的明显利益,更不用说小商业大商家们。而从资本的角度去看,比如广告业,商机获取上,运作上,带来的效率到市场的提高,也是一目了然的。因此,大数据的起飞就不是一个疑问而是一个技术问题了。
一个需要注意的现象是在苹果谷歌后的时代,新技术从出现到应用的速度的提高与其巨大的示范效应,造成了这是时代人们普遍对技术界的动态敏感,尤其是资本的敏感,人人都养成了从乔布斯眼中看世界看技术走向的习惯,生怕错过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的机会。
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的机会反而很小了。任何技术上的进步都被广泛的关注与期待,甚至成为全民运动,好处是对技术转化为应用的效率提高的更快,坏处是失败与误判的比例并不会因为关注的广泛而减少。
对于大数据来说,实际上已经广泛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而且随时随刻都在不断更新进步中。今年的大数据与去年的大数据,已经不是一回事了。但是一个随着广泛关注与应用而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人的天性,都喜欢把新生事务放在自己熟悉的框架中去思考,这对于理解不熟悉的事情是一个巨大帮助因此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这个思维习惯。但是革命性的进步往往从最不会预料的方向与时机以不可预料的方式,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发生作用,这是所有新事物的特点,大数据也不会例外。我想,这是葡萄试图阐明的一个道理与他所做的尝试努力。虽然他也不一定就是对的,但是这个思路是很重要的。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4-11 17:26:06
lchgch 发表于 2015-4-5 2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您好!抱歉我对生物完全是门外汉,只是猜测或许这种碎片化是有其物质基础的,期待别的朋友能给出一些 ...
lchgch:你好!
这个物质基础就是人的大脑及神经系统。前面聊到的短时记忆这种功能是建立在大脑的生理基础上的。这就是全世界关于这方面的论文是排第一位的。
要了解有功能的大脑,必须是活的人,这样,就涉及到伦理道德的制约,间接的人道主义性质的实验都是有一个中介挡在那里,对实验的结果,只能推测。低级功能的,结论可以接近大脑,高级的,则相差很远。
谢谢你的回复,谢谢!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5-4-21 23:44:06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27 2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葡萄:你好!
“还有,对于一个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领域,你本身想用一个稳态的界定域来覆盖一个正在不 ...
美军利用大数据挑战他国安全保密 中国需抓紧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年初对外发布了一款针对领域实现实时数据分析、管理、展示的开源软件——StreamFlow。他们相信,降低大数据实时分析的技术应用门槛,有利于从生命科学到网际安全,从太空探索到导弹防御等领域的专家们,尝试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
鉴于该公司在军工领域的地位,人们更愿意将其与战争相连。那么,大数据在战争中如何大显身手?大数据给军事领域又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421/c1011-26879442.html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4-24 21:38:50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5-4-21 23: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军利用大数据挑战他国安全保密 中国需抓紧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年初对外发布了一款针对领域实现实时数据 ...
等而下之:你好!
这篇文章中,最关键的是云技术的保密问题。这是云技术的天生的问题。大数据依赖云的存在。在军事上,大数据除了保密问题外,还有处理响应时间短的要求,但是,随着数据的海量增加,数据处理本身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就会上升为主要问题。
有一位很有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好像叫凯利。太平洋战争的时候,他去前线作统计,分析日本鬼子最喜欢什么时间偷袭美军。他用了好几个月,非常辛苦。得出结论是:日本鬼子最擅长凌晨二点到四点偷袭美军。报告交上去后,气得陆战队司令大骂,说:这样的结论,我只要找几个老兵问一下就知道了……
美国很擅长舆论宣传战,当代军事理论研究,真正的东西,现在也学乖了,很少示于人。能公开的,忽悠占绝大多数。一是想由他人验证,减少自己的研究成本;二是影响他人研究方向,浪费其经费和时间。
谢谢你提供的链接。谢谢!
葡萄
发表于 2015-4-25 03:11:16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4-24 2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等而下之:你好!
这篇文章中,最关键的是云技术的保密问题。这是云技术的天生的问题。大数据依赖云的 ...
看到您的认真回复,我受益良多。最近想写的东西正随着我们遇到的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而不断变迁,有的时候不到一年甚至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讨论也会因为时代出现的新事物而改变。这里记录点我想写的文字的素材,来说明我的一些想法。
比如大数据交易中心,原本和有关协会合作的时候,其中一个合作方是信用协会,他们对信息协会的合作要求就是必须弄明白上大数据到底能多大程度起到作用。当时我老师和他们会长有过很长的交流。这里你可以看到前面讨论有个全量数据问题。我可以明确说,事实上在年初能看到几乎所有你所知道的数据库的权限的同步协议已经出现。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直管的体会到,我们曾经的讨论真实出现的感受。这给我一种紧迫感。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短信触及关键字,哪怕是是信息内容为官媒公开新闻内容,手机网络与短信功能依旧被封闭一段时间的经历。我可以说,根据我说知道的相关授权,这种封闭同事可以同步比对的是我的各种储存在各个公私部门在各个数据库的信息,根据这种信息的样本比较是可以分析会我的大致社会状态的。这个就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舆情分析的一部分。这样的数据同步开放性协议的出现,对我们社会组织生活很多习以为常的事物乃至组织架构的变革恐怕已经开启,而不是我试图用文字提醒参与讨论的人的在不远的未来可能开启。
同样,大数据交易中心的来龙去脉,多少在工作中和有关团队与部门接触。原本以为,给这个平台做基础后台工作的阿里团队,是在给政务云合作(去年四部委发政务云专文,核心意思大致就是地方政府不能自建政务云,参建政务云企业在启动的时候必须有95%的成功经验。实际就是,政务云由BAT来承建)而这个大数据交易中心,很多人关心的是数据交易方及其交易的标的。而我眼里,看到的是BAT在竞争中开始走向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阶段。他们的合作将构建在大数据领域难以逾越的壁垒与平台。这其中的影响是我难以短期评估的,所以短期内中国政府将引入一个真正的巨无霸来激活这个领域的竞争性的确很有必要。同样,我在其他帖子中提及的,大数据将作为固定资产进入立法阶段。我和一些银行部门的人讨论结论是看,一旦这个进入立法阶段,哪怕是进入立法准备阶段的讨论,也将极大的改变现行经济运作的组织关系。比如,今天的聚会讨论,一个合作伙伴提醒我,现在上海这里银行已经可以根据相关企业的评估,对其公司拥有的数据库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这里,这个交易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消化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具体的改变了什么影响在哪里,还在关注中。也在试图接洽有关团队,讨论能不能基于他们的平台做一些相关衍生工具方面的合作。而这个东西,推出来就我所知不是某个地方政府与某个大数据企业一时兴起的一拍即合,是配套中国家治理调整的一部分。这样的一部分,很多人在很多年前就用大旗论来概括过。这里涉及的复杂博弈,及其可能结果的多样性指向,我想未来几年您所关心的这个国家会不可避免吸引您的目光的。因为这个变化过程,涉及话题之多,涉及内容之广泛,恐怕都不可避免我们不久之后的生活带来迎面的冲击的。或者说这些冲击,在我的语境中已经不是将来时,是进行时了。
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