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愦愧 发表于 2013-8-30 10:41:03

mach 发表于 2013-8-26 2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需要理工科人才,基础教育当然重要,但你所认同的应试教育却正在走向历史的反面,不是吗?改革是必须 ...

我们将成为东亚病夫?

这个结论你怎么得来的?有论证过吗?有真实的数据吗?有理论支撑吗?

韵儿小白 发表于 2013-8-30 13:12:11

昏昏愦愧 发表于 2013-8-30 1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忽然很想知道,你是百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九十九

显然我是哪个99%  当然在我成绩的巅峰时候勉强能算1%吧 嘿嘿

昏昏愦愧 发表于 2013-8-30 14:25:16

其实我是想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是完全对立、不共戴天的仇敌。只是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有利有弊。一个集权政府里面的教育部,抓好宏观导向就行了。微观问题,他们天生就没有微操的技能树。
小孩子留不留作业,不是他的业务范畴。
而且,不管哪一种教育方式,都是社会科学,都是软科学,都不是经过合理论证精心推导的牛顿三大定律。
教育部可以提建议,行政命令还是算了吧。

否则,你教育部能不能负担得起强制性的行政规定的后果?显然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预算和这个准备。
这二十年的教育改革,教育部出的烂招昏招还少吗?

清静 发表于 2013-8-30 15:48:52

Redbee 发表于 2013-8-23 15: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教育部在认真的为1%阶层准备99%

美国顶级名校的学生学习是很苦的,只不过这部分人比例很小,是将来要当1 ...

学校放羊,那么最终学生的水准就看家教了。财政优越的家庭请家教,文化优越的家庭自己动手。结果就是阶层固化。

清静 发表于 2013-8-30 15:51:56

Redbee 发表于 2013-8-23 15: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土鳖基础教育优点是基本功扎实,缺点是死读书,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教改本应该给学生机会做proj ...

至少高中阶段的数理化习题是非常考验学生的毅力、头脑灵活性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这个可比什么糊弄人的project挑战性高多了

Redbee 发表于 2013-8-30 16:05:10

清静 发表于 2013-8-30 15: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至少高中阶段的数理化习题是非常考验学生的毅力、头脑灵活性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这个可比什么糊弄人的 ...

自己抱定要去糊弄人的态度,那就别说别的了

清静 发表于 2013-8-30 16:18:36

Redbee 发表于 2013-8-30 16: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自己抱定要去糊弄人的态度,那就别说别的了

   我说糊弄人可不是乱说的。以我当年读的县级高中为例,图书馆至今不对学生开放(因为平均下来一个学生就几本书而已,开放了图书馆就空了)。以这样的资源配制去搞美国式的资料调查、设计试验等等,根本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以高难度的习题去训练学生,我认为是最佳选项。
    当然对有条件的京沪等地的学校进行美国式教学是可行的。但是要是在全国推广,那肯定是教育部的老爷没调查中国国情。

清静 发表于 2013-8-30 16:22:12

当然了。天高皇帝远。条件简陋的县级甚至乡镇的教育机构,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长唯一关心的就是升学率,谁鸟你教育部的素质教育?

过河卒 发表于 2013-9-1 12:14:12

教育部估计是为老师着想,希望老师上课不教学生,下课开小班。这样能多赚点{:soso_e113:}。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3-9-2 20:14:21

补习班的黄金时代要来临了{:soso_e116:}

tangcoms 发表于 2013-9-3 12:50:50

Jonnelle Marte:美国研究生院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http://www.guancha.cn/JonnelleMarte/2013_09_03_169729.shtml


1.“你看到的将是空荡荡的教室。”为了躲避经济衰退,很多人都去上研究生院,但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善,入学者数量已在下降。据倡导研究生项目的全国性组织“研究生院协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的最近数据,2011年秋季入学的全国硕士生、博士生新生数量较上年下降1.7%。(协会数据没有包含法学院和两年全日制MBA项目的申请人数,实际上这两者也在下降。去年医学院申请人数略有上升。)这是新生入学量连续第二年下降。之前从2003年开始,入学量每年都在上升。虽然在美国,拥有高学历者总体上比一般人赚得多、失业概率也较小,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怀疑,为了获得这些优势而付出那么多的前期成本、背上越来越多的债务是否值得。2010年,公立大学入学数量明显下降。但2011年则不同,这一年是私立非营利大学入学数量降幅最大。专业方面,2011年降幅最大的是教育、艺术和人文类。报告显示,卫生、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入学数量仍有上升。对一些小众化的研究生院来说,入学数量的显著下降有可能威胁到它们项目的未来。今年7月,雷鸟商学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为了夯实财力,达成了一笔将其校园卖给一家营利性大学运营机构的交易。据院长拉里·彭利(Larry Penley)说,过去好几年中雷鸟商学院两年全日制MBA的申请人数一直在下降,与行业趋势一致。他说:“如果我们继续保留现有项目,雷鸟就活不下去了。”2. “但你要入学的话,还得跟整个世界竞争。”在美国人的研究生入学数量下降之际,留学生正在填补空缺。据研究生院协会数据,2011年临时居民(即专为攻读学位而在美国居住的人)新生入学数量较上年增长7.8%,美国公民及永久居民入学数量下降2.3%。事实上临时居民占2011年全部研究生新生数量的17%,高于2010年15.8%的比例。外国学生主要是读理工科专业。2011年秋季他们占工科研究生的45.5%,占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研究生的42.4%,占物理及地球科学学生数量的31.9%。相比之下,他们只占教育类专业研究生的3.3%,公共管理类的4%,卫生科学类的5.5%。甚至留学生入学数量似乎也在趋缓。据研究生院协会会长德布拉·斯图尔特(Debra Stewart)说,初步数据显示,2013年秋季准留学生申请美国研究生院的数量仅增1%,远低于平时9%到11%的增幅。3. “做好交更多学费的准备吧。”经济形势的改善或许是人们上研究生院兴趣下降的原因之一:当求职者找到工作的时候,他们追求更高学位的可能性便会降低。但一些助学金专家说,导致申请人数降低的真正原因,其实是高昂的入学成本。专家说,政府削减预算加上联邦贷款计划改革,减少了学生能够获得的助学金数额,导致读研究生的成本变得更高。今年联邦政府削减预算,导致助研奖学金的经费来源减少。(助研奖学金(research assistantship)为学生付学费,作为他们在研究项目中的工作报酬。)而随着各州削减公立大学经费支持,某些公立学校进一步减少了助研奖学金。斯图尔特说:“总之它们无法提供跟过去一样的助学金。”除此以外,国会去年通过的一项法律结束了上研究生院的贷款补贴;再加上今年8月份敲定的立法将助学贷款利率同政府借款利率挂钩,研究生贷款的成本将高于本科生贷款。有些研究生院找到了创造性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应对成本上涨问题。比如,因为州政府削减预算,密歇根理工大学(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研究生获得的助学金减少了,但据研究生院副教务长兼院长杰奎琳·亨通(Jacqueline Huntoon)说,该校最近开始通过一个之前仅面向本科生的计划,向研究生发放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130元)的拨款帮他们凑学费。4. “我们的资源正在萎缩。”就在研究生不得不付出更多金钱之际,很多预算金额及入学人数都在下降的大学降低了服务质量。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预算削减迫使部分研究生院扩大班级规模、更多地依靠兼职教授。虽然没有专门针对研究生项目的可靠数据,但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编制的数据表明,2011年大学教师里面,有70%的人属于兼职或没有获得终身教职,高于2001年的64%、1995年的58%。1975年,只有45%的老师属于兼职或非终身全职。一些学校正在削减非终身教授的教时——伴随着入学人数的下降,很多法学院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很多兼职教授都在他们授课的行业里面活跃工作,这可能有利于学生。但一些学生对那些拥有兼职项目的教授提出了抱怨。29岁的托尼娅·拉普利(Tonya Rapley)正在攻读纽约市立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旗下布鲁克林学院(Brooklyn College)城市政策与事务硕士学位。她说,该校提供的课程减少了,而大部分教她专业课的教授都是兼职,使她更难找到一位终身教授来指导其毕业论文。拉普利说:“对于我们的职业道路和学术成长,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布鲁克林学院发言人凯莎-盖伊·安德森(Keisha-Gaye Anderson)说,该校将聘请更多全职教师。研究生院学会说,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削减预算影响的主要是助学金。5. “想读研究生,仅有绩点是不够的。”招考专家说,有些考分出众、拿清一色A的研究生院申请者可能会失望地发现他们并非十拿九稳。讲述MBA录取流程的《MBA的现实》(The M.B.A. Reality Check)一书的作者伊凡·弗斯特(Evan Forster)说,学校肯定是想看到拔尖的成绩,但很多学校也希望看到申请人在相关领域有几年的经验,做过一些有意义的志愿者工作。他说:“你无法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好成绩,但如果你不从更大的方面下定决心成为一个领导者,不为社区做些事情,那么你就不是好学校需要录取的人。”比如在哈佛大学(Harvard)肯尼迪政治学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招生部就劝告公共行政管理与国际开发硕士学位的申请人至少拥有两到三年的国际开发专业经验,最好是在发展中国家。负责学位项目和学生事务的高级副院长梅洛迪·杰克逊(Melodie Jackson)说:“它会使讨论变得更加丰富。”杰克逊还说,拥有一些工作经验也能“证明投身该领域的决心”。弗斯特说,在某些情况下,暑期实习或近期参与的社区服务项目可能足以帮助你脱颍而出。纽约市立大学就业服务办公室主任珍妮弗·弗朗(Jennifer Furlong)说,考虑攻读硕士学位的人们应该在取得学士学位之后拿出一两年的时间去获取工作经验,如果没有任何专业经验的话就更应如此。她说:“这样做可以帮你弄清楚自己想读哪个方向。”弗朗说,在校期间保持专业领域的人脉,也可以帮助增加学生在学业结束时找到工作的机会。
6. “我们在注意你的腰围。”除了索取漂亮的推荐信、撰写深刻的申请文章并取得助学金以外,想读研究生的人们可能还需要在他们要做的事情里面再加上一项:减肥。据《肥胖》(Obesity)杂志5月份刊登的一篇论文,超重的研究生院申请人相比更瘦的申请人拿到的录取通知书更少。鲍灵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临床心理学博士生雅各布·布尔迈斯特(Jacob Burmeister)和另外几位研究人员分析了97名申请人申请研究生院的情况,发现体重指数更高且被叫去当面面试的申请者的录取比率,要低于体重更轻且去参加了面试的申请者,也低于体重指数更高、不需要参加面试的申请者。布尔迈斯特说,被研究的申请者资历相当,推荐信都一样正面。研究人员指出,有些体重更重的申请者因为担心考官有偏见,在面试中的表现可能比不上通过电话接受访问的表现。研究生院协会会长斯图尔特说,虽然大学“并非完美”,但大多数学校都还是有志于对申请者进行公平的评估。7. “我们是二流学校,可能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以及你的薪水。”薪酬数据编制网站PayScale.com首席经济学家凯蒂·巴尔达罗(Katie Bardaro)说:“学校名字很重要。”事实上据巴尔达罗说,一流学校毕业生的薪水可能会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这在攻读MBA和法学学位的人们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PayScale的数据显示,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MBA毕业生毕业两年之后的中位数年薪为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6.6万元),毕业10年后增加到16.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万元)。名气相对较弱的麻省大学波士顿校区(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 Campus)的MBA毕业生在离校两年之后的中位数年薪为62,300美元(约合人民币38.2万元),离校10年时增加到75,400美元(约合人民币46.2万元)。麻省大学没有回应置评请求。巴尔达罗说,如果不想上、进不了或负担不起名牌大学,那么就应该寻找拥有业内知名校友的研究生院。巴尔达罗说,这样的校友可以给一所不一定属于常青藤的学校带来名望。她说,如果所学项目在把学生送到某个行业这一点上成绩一直不错,那么它也可以提高学生找到高薪工作的机会。8. “不是人人都完成了学业。”在将数年的时间和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的金钱投入研究生教育之后,很多学生没拿到学位就退学了,且数量多得惊人。研究生院协会的调查发现,完成学业之前离开的博士生占40%到50%。对很多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在于读完博士需要投入的时间:有时长达10年甚至更久。五年内读完的学生不到23%,七年内读完的只占46%。大学专家说,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退学会形成一种双输的局面。研究生院协会副会长鲍伯·索厄尔(Bob Sowell)说,大部分学生都拿到了拨款,用于付博士教育头几年的学费,所以如果他们不完成研究项目或拿到学位,就有可能给学校造成财务损失。而学生也损失了他们投入的时间和金钱。索厄尔兼任“读完博士项目”(Ph.D. Completion Project)的主任,该项目收集博士毕业率数据,为研究生院提供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咨询。索厄尔说,一些学生提前离开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收入丰厚、难以拒绝的工作机会,这在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学生当中特别多。但更多的时候是学生被所需精力和时间压得喘不过气来,或者是对所学项目的侧重点不满意。研究生院正在通过为新学生配备导师、更密切地跟踪学生进度、举行写作班等办法来提高毕业率。它们还鼓励准学生与就读学生和教授交流,确保他们正在考虑的项目适合自己。9. “给你们找工作不是我们的工作。”在数年没有工作、也没有工资之后,很多研究生一毕业就急着回到职场。但重回职场的过程不一定有那么简单。宾夕法尼亚大学就业顾问朱莉·米勒·维克(Julie Miller Vick)说:“以为上了好学校就等于会找到好工作,从来就不是一个好想法。”只关注课业也不是一个好想法。维克说,由于太注重作业和研究,有些学生不再维护专业领域内的人脉,使他们在毕业之后更难找到工作。另一些希望换职业的人或许缺乏雇主希望看到的经验。纽约市立大学的弗朗说,属于这种处境的人应当心甘情愿地从实习岗位或入门级岗位做起,哪怕工资和级别都低于之前的工作。巴尔达罗说,更糟糕的则是一些学生在花了那么多年时间成为领域内的专家之后,毕业时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局限于某一个工作机会非常少的领域。就业专家说,无需多言,学生在读研究生期间学到的技能常常可以适用于其他工作,而不管所学专业是多么狭窄。而且希望招到高学历人士的雇主数量最近也已增加,据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数据,今年60%以上的雇主表示他们期待招到拥有硕士学位的人才,高于去年53%的比例。研究生应当想想他们在读书期间学到的、今后可以向雇主推销的技能,比如做报告或写好文章的能力。维克说,学生还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就业中心和校友人脉。10.“……而且我们伪造学生的就业数据。”研究生院申请者在决定上哪所学校的时候,都被鼓励考虑某个研究生项目的就业成绩。但大学专家说,可靠数据或许很难获取。并非所有学校都调查校友了解他们有没有工作。巴尔达罗说,做这种调查的学校可能也不会坦白受调查学生当中有工作的占多少比例。另外批评者说,很少有学校透露学生对他们找到的工作有多满意。咨询公司MBA Exchange创始人丹·鲍尔(Dan Bauer)说,这种数据可能很有意义,因为虽然一所大学或许会表示某个比例的毕业生在离校之后找到了工作,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人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巴尔达罗说,学生应尽量了解这些调查所用的方法。她还说,他们还应该注意校友的偏见。她说,拿出时间来回复就业调查的校友往往是在自己领域找到工作、且喜欢所学项目的人。她说,仍在寻找更好工作的人可能不想把自己的艰难处境告诉别人。另一方面,不喜欢所学项目但仍较为成功的毕业生因为担心被劝捐款,可能也不会回复调查。研究生院协会会长斯图尔特在一封电子邮件里说,虽然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采集就业数据,但“州政府大幅削减预算”使学校很难拿出做这件事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

tangcoms 发表于 2013-9-3 12:51:51

俺们很期待,米国研究生教育,什么时候崩盘?{:soso_e120:}

唯一而已 发表于 2013-9-3 13:50:5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我该如何为孩子考虑他以后的事?
比如房子?他现在9岁,15年后他大学毕业,在北京安家,如何解决房子问题?是现在买?还是等他大学毕业时再考虑?这15年内房子会发生质的变化吗

wolfgang 发表于 2013-9-3 16:17:05

tangcoms 发表于 2013-9-3 1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们很期待,米国研究生教育,什么时候崩盘?

这个问题中国比美国更严重,嘲笑别人的时候不看看自己的情况不是个好习惯。

tangcoms 发表于 2013-9-3 17:06:59

wolfgang 发表于 2013-9-3 16: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问题中国比美国更严重,嘲笑别人的时候不看看自己的情况不是个好习惯。

在你眼里,中国早崩溃了,在拉美化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呀?

wolfgang 发表于 2013-9-3 19:51:45

tangcoms 发表于 2013-9-3 1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你眼里,中国早崩溃了,在拉美化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呀?

你把我和PBS搞混了。不过今年中国大学生包括博士硕士的就业率确实低于美国,如果你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话,应该知道这点。

fader123 发表于 2013-9-3 20:22:19

高级技工也得至少有高中级别的知识。一些高级技工知识还真需要一些高等教育的知识层次。看看教育部是真傻还是说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出来吧。

yaojiajun 发表于 2013-9-3 20:22:59

看来,把茶馆的大侠组织起来,可以开个有竞争力的小初高的补习班,向新东方学习

生之名 发表于 2013-9-6 04:25:24

教育部这么搞,原因很简单,教育部的傻逼和脑残太多,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其实大家也不用太激动,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中国人的传统教育观念面前,教育部的这种命令只是放了个屁,除了让大家知道他们多么臭水平之外,基本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要么执行不了,要么被老师和家长想出新的办法来应对,折腾了一圈,还是回到原点。
中国近30年来,教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整体经济水平的推动,跟教育部那帮大爷没啥太大关系。

mach 发表于 2013-9-6 10:13:47

wolfgang 发表于 2013-9-3 16: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问题中国比美国更严重,嘲笑别人的时候不看看自己的情况不是个好习惯。

中国的问题是教育和市场脱节;美国是市场本身出问题了。

wolfgang 发表于 2013-9-6 15:44:10

mach 发表于 2013-9-6 1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的问题是教育和市场脱节;美国是市场本身出问题了。

其实都是一回事,经济危机下就业艰难。总体上中国这个问题比美国还严重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个茶馆很少有人愿意正视中国的各种问题罢了。

无漏 发表于 2013-9-23 09:36:34

愤青到处都有,争议永远不断!

letmebesero 发表于 2013-9-27 11:49:58

tangcoms 发表于 2013-8-24 1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接地气的几个SB搞出来的,也就一纸空文而已!

各级升学都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运作,下面怎么可能给你去认 ...

确实是执行的,因为对执行者有利。上海今年规定小学一到三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一开学公立学校小孩子大都放羊了,最多听听磁带,老师乐得轻松。我们公司扫地阿姨家孩子回家就天天玩,开心得很。而中上层家长倒是抓得紧,课外辅导班一个接一个,中国真的是要跟美国搞Gay2啊!阶层要固化了

yaojiajun 发表于 2013-9-27 12:37:15

wolfgang 发表于 2013-9-3 19: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把我和PBS搞混了。不过今年中国大学生包括博士硕士的就业率确实低于美国,如果你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话, ...

主要看专业

dove 发表于 2013-10-1 21:25:10

我觉得基础教育还是要抓好,否则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影响很大。

bbobb 发表于 2013-10-5 08:47:08

我也说几句吧。 我孩子今年上小学1年级, 因为幼儿园上了4年,50以内的加减法会算。在他上小学1年级这1个月,有3道作业题他是这样做的:
1.  口 〉8,  在 口(方框)里面写一个大于 8 的数; 他直接填了个100,不能说他错了, 但他的教材只学到10。
2.  口 + 口  =  5, 就是 哪个数加哪个数等于 5;他写了 2+3=5, 3+2=5,4+1=5,1+4=5,0+5=5, 都没错,但
   教材还没学到 0。
   (以上2道题都没错,但他的解答超出了教材范围,老师在 100 〉8, 和 0+5=5 旁边打了个 ?号, 儿子问我为什
     么没打勾,我回答:你做的是对的, 老师觉得你的答案 超出了课本,所以用了 ? 号)
3.   孩子数学教材中有 ‘前,后,上,下’一课。 练习册中有道题是图片形式,橘子 图片下面是 松鼠; 问题:橘子下
    面是(  ), 这个(  )号里面要求写 “松鼠”。 儿子有意见了,他问: 爸爸,这个“鼠”字这么难写,出题的人
    为什么不让我们打 叉 打勾。
     (小学1年级刚开始还没学笔画,我儿子是在幼儿园大班时练过,所以1年级衔接没有多大问题。 孩子远比我们想
       象的聪明,甚至能明白问题要问的目的)

我孩子是在广东上学, 这是00后们的小学学习现状。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3-10-5 19:53:42

教育改革的趋势会让人们明白公立学校的真相的,
但是完全彻底的私塾的成本又太高,怎么破?茶友里面有试过私塾式教学的吗?
补习班算是对私塾的一个变相存在吧

squid 发表于 2013-10-9 01:00:37

本帖最后由 squid 于 2013-10-9 01:02 编辑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3-10-5 19: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教育改革的趋势会让人们明白公立学校的真相的,
但是完全彻底的私塾的成本又太高,怎么破?茶友里面有试过 ...
看来可以考虑学习日本的补习班学校了。

早稻田大学私塾在各个大的电车站旁都有,恩,不错,争取达到公司退休标准后,赶紧退休,然后也有去处了。

tangcoms 发表于 2013-10-9 12:36:48

孩子慢慢来,别再相信赢在起跑线上
http://www.guancha.cn/zhangranyujingjing/2013_09_30_175822.shtml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别让孩子跑错方向。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五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

  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

  “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

  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这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日本在接受外国留学生时,对学生的学习总年限有严格规定,“少一年都要补齐,否则大学不能接收,”目的是不希望学生违背生理规律超前教育,循序渐进地来。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

  冯钢说: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些应试教育出来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学,突然间不用考试,就毫无方向感了”
  时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的倪明江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太空人”。他说,这些“天之骄子”有两个问题,一是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

  浙大城市学院甚至尝试用中学模式和军事化教育方式来管理新生,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在高中时代好比身上绑了10根绳子,不能一到了大学,就把这10根绳子一下全放了,这会让他们茫然无所适从,我们要尝试一根一根放。”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对记者说。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案例简况: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问: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个人就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某省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学生的事情,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作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

  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的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最后,与大家分享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中的话,以此共勉:“保养好自己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

tangcoms 发表于 2013-10-9 12:58:28

bbobb 发表于 2013-10-5 08: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说几句吧。 我孩子今年上小学1年级, 因为幼儿园上了4年,50以内的加减法会算。在他上小学1年级这1个月 ...

我孩子也是今年月上小学一年纪。

以前在老家桂林读幼尔园小班、中班,到上海读大班。

在上海读大班发现教材上的内容以前都学过了,上课不听讲,老跟旁边的同学搞小动作,老师问问题都答得出来,拿她没办法,就向家长告状,哈哈....

去年又回老家读了个学前班,今年上一年级,她还是觉得上课太简单、太轻松,老搞小动作。

以前,我老婆要了几本小学一年纪二年级的数学课外作业给她做,让她学,被我骂了几次!

然后,她跟小孩谈判,一天做一个小时作业,不超过两页,礼拜六礼拜天不做!

小孩还是觉得那些作业很轻松的,每每提前完成,跑去玩了。

至于认字,以前我老婆也是买一二年级的课外数和字典,让她认,她今天认得了明天又忘记了,我把老婆这种方式给制止了。

我叫她带孩子上街,教孩子认街头各种招牌上的汉字,小屁孩印象深刻,很容易就记住了。

然后,出门让她带小书包、笔和纸,把街上各招牌上的字,分别抄写回来。过两天,再翻开她抄写的招牌上的字,让她认,发现都认识,很少有忘记的。

以后,小屁孩还带外婆上街,当导游,那个店面上做什么的,一个个介绍给外婆听,很少有弄错的。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部想怎么搞中国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