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滞胀的年代
这篇帖子是一年前的那篇关于滞胀调查帖子的继续。链接:民工荒真相猜想:中国特色的滞胀已经来了吗?
链接出处(另外发在风眼)
由于我们没有滞胀的经验,很多预测和判断当然得从先进的美国经验入手。下面就是对美国70年代到80年代滞胀的探讨。
当然我们滞胀与美国滞胀在定义上是有差别的。我们滞胀的定义并不是通常所说的什么Stagflation。
我们滞胀的情况将是物价不均衡上升(涨价主要集中在食品等农副产品及能源),经济不均衡停滞(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业增长缓慢甚至停止,而基础设施相关产业还会保持增长)。
近30年以来,我们国家经济表现形式一直是物价上涨时经济过热,GDP增长快(一般在9%以上,甚至超过10%)、失业率较低或下降(我国真实失业率一直没有准确数字,因为农民工的就业和失业无法统计,只有绝对就业人口这个数据)。
几次所谓宏观调控,也仅仅是短暂导致经济增长小幅回调,整个宏观经济在全球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一直有全球需求拉动,导致低附加值(很大程度是血汗工厂)产业一直快速增长,因此导致制造业的增长,带动服务业,原材料工业和能源需求增长,所以说出口加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发动机(据统计说占GDP增长率9%里面的2、3个点);另外一个增长发动机就是地方政府的GDP扩张渴望,政绩期望导致的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本质也是投资贡献);第三个,也是最大的发动机是中央和地方基于追赶战略掀起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高速增长;GDP增长动力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消费增长的贡献。
这些宏观经济增长因素的特点与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因素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必须清醒,不能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他山之石有时也是废材。
我的资料来自于最近在看六卷本的《美国通史》(刘绪贻,杨生茂主编,人民出版社),看这本书是因为今后100年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美国,俗话说知己知彼,我们这种小老百姓也要凑凑热闹。
当然对政治、军事、外交我是不会有什么感受的,因为我不懂。我主要还是结合我了解的一点点中国的经济情况有些心得。我主要兴趣集中在以下三个主题:美国工业化进程;30年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70年代到80年代滞胀及里根主义。这几个主题对我们今天具有启发价值,其中滞胀产生原因讨论和治理过程尤为有价值。所以把心得写在下面。
当然我不是历史专家,也不住在美国,肯定不是要研究美国历史或经济史。所以重点就是影射或借题发挥了。你们明白的。
一、美国滞胀的简单描述
整个70年代,美国宏观经济有几个单词伴随: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贸易失衡危机、信用危机。
从1970年到1983年,美国经济陷入了长达13年的滞胀期。
(所以滞胀不是好玩的,一进去就不容易出来,要有八年抗战的心理准备)
1、基本数据
美国滞胀现象实际在在60年代末已初见端倪,1969年通货膨胀率约在5%左右,1970年GDP增速出现了大幅回落,全年增速回落到0.2%,失业率上升2%,达到5%。
由于1973年10月中东赎罪日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报复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决定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油价从每桶3美元左右升至每桶12美元。1974年第一季度美国通胀上升至10%,1974年和1975年美国GDP增长分别为-0.5%和-0.2%,1975年5月,大多数工厂被迫减产及裁员以节省成本,导致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失业率攀升至9.2%,比战后最高水平还高两个百分点。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导致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大幅减产,油价在1979年底半年内从每桶13美元暴涨到34美元。美国工业生产的下降幅度为15.3%,通货膨胀率为15.3%。通货膨胀导致了固定收益类资产贬值,缺乏投资渠道的资金开始涌入大宗商品市场。黄金作为规避通货膨胀的保值工具在1980 年创下了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点。
从1969 年12 月进入滞胀开始到1982 年12 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实际GDP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年平均达到10.46%,1979年11月达到了13.29%的高峰。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
(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5.3%,持续时间为18 个月,造成了近1.5 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最高时达9.2%,失业人数约836 万;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时间约44 个月,企业破产数量达25 300 家,失业率最高时达10.8%。这也就是现在美国人必须在海湾存在的根本理由: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任何梦想美国撤出中东的都是小白,除非中东石油被采光了)
2、滞胀对产业的影响(这对炒股的兄弟有参考价值)
在整个滞胀的70年代,传统制造业表现都较差,但是具有定价权的上游资源行业和下游服务业,以及出现新的盈利模式的行业,增速明显能超越CPI 的涨幅。
70 年代,美国增长最强劲的行业分别是采掘业、农林牧渔、金融服务业、公用事业,平均年增速超过10%,超过平均CPI 的上涨。其中,采掘、农林牧渔的年增长几次超过50%,主要是受益于石油价格暴涨和全球性粮食涨价。金融服务业的年增长也曾经接近20%(因为美元持续贬值刺激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贷款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银行业处于信贷扩张、高杠杆、高盈利的丰厚时期,直至80 年代初债务危机爆发)。
70 年代,美国温和增长的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教育医疗业、房地产、住宿食品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行业,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基本实现正增长。信息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受到当时美国电信行业的垄断格局被打破,行业竞争机制刺激了居民对通信的消费增长。
70 年代,停滞的行业包括制造业、交运仓储、建筑业、零售业、批发贸易等,主要是受到经济停滞、失业率高的影响。
3、滞胀难治的原因:双失灵
美国的经验是一旦进入滞胀,就将出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失灵,无宏观调整工具可用。滞胀就像飞机进入螺旋状态。
(1)、货币政策失灵
自美元放弃金本位后后(见后面有关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解释),70年代的美联储主席伯恩斯就宣布以货币总量为供给目标,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由价格目标向数量目标过渡,但是美联储实际操作中并未真正放弃价格控制,仍是以联邦基金利率为政策最终目标,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主要工具而忽视对基础货币投放的控制,每隔六个星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就会重新制定各种货币总量的目标区间,以及与该目标区间所匹配的联邦基金利率。如果联邦基金利率高于或低于目标区间,就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手法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标区间内。这种牺牲货币供应量来保证利率稳定的做法,最终导致了货币供应量过大(整个70年代M3增长率一直在两位数)。
实际上从现在经验看来,选择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几乎不可能完成任务。因为要准确控制利率,就必须能够预测真实利率,那就得准确掌握资金市场的名义利率,然后再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才能得到真实利率。而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名义利率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根本无法预测。
因此,在滞胀期间,美联储的以利率控制为优先目标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能够帮助经济增长,反而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大,成为持续推高通货膨胀的因素。
(大家看到这一段是不是有点眼熟,是的,2011年1月5日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上,胡晓炼副行长就在说央行将综合运用利率、存准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价格和数量工具。根据美联储的经验,这种方法的结果我们知道当然不可行)
(2)、财政政策失灵
美国政府一般都奉行赤字财政政策,试图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借以刺激经济回升,提供新的就业机会。(1945年至1981 年为止的36 个财政年度,有27 个财政年度有赤字。在1970 年至1979 年的10 年中,政府的财政赤字预算5128 亿美元)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美国政府被迫发行国债。1970 年国债额为370 亿美元,1975 年国债额为5332 亿美元,1980 年国债发行额达到9077 亿美元。人均负担的国债额从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美元。联邦政府每年为国债付出的利息也从 1960 年的92 亿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亿美元;利息约占每年联邦支出的10%左右。
但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解决滞胀毫无帮助。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火上浇油,推高了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失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句话: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大量资金进入投机领域,参与零和游戏,不再参与价值创造活动,当然就无法增加就业,而货币过多只能导致通胀。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恍然大悟,2009年的4万亿不就这样吗?我们目前大量实体企业资金转移到股市、期市和房地产投机不也是这样吗?天下没有新鲜事情。)
(其实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为什么会重蹈美国的覆辙。难道智囊们真的不知道这些常识吗?我想智囊们的水平还不至于水货到这种程度。我认为更大的可能还是利益在起作用:看看4万亿谁都得益了就知道了。而买单的却是全国人民)
二、滞胀原因
1、长期寅吃卯粮
在整个60年代,以约翰逊总统倡导的登月计划、军备竞赛、向贫穷宣战的巨额福利开支、越南战争等等为特征的事件,可以说明当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宽松程度:美国钱多得用不完。
而军费开支和社会福利开支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国防开支曾一度占美国GDP的9%。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赤字。1950年,美国的社会福利开支为10亿美元,而到1982年增加到1562亿美元,60年代和70年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1%,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1969 年1月当尼克松接任总统后发现多年以来的社会福利政策及战争支出,使国家处在严重的寅吃卯粮状态,政府财政赤字不断上升,外贸逆差不断扩大。
所以尼克松决定削减政府开支,联储局1969年7月宣布调高利率。政策实施不到半年,失业率便急速飙升,同时生产力和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滑。尼克松不得不放弃实施,政策宣告失败。
2、货币供应过于宽松
紧接着尼克松被迫调整政策,首先是1970年初任命偏向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家伯因斯为联储局主席。
其次是同时面对贸易顺差国要求将手中30亿美元兑换成黄金的沉重压力,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终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美元金本位制成为历史,从此世界进入了浮动汇率时期。(这就是著名的尼克松冲击,也就是所谓布雷顿森林协定解体)
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美元本位时代,美元开始急剧贬值,整个70年代,美元贬值幅度超过10%,美元贬值加剧了全球通涨的趋势。
当然没有了金本位制,从此联储局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印刷美元了。
但是浮动汇率制度导致美元明显贬值,提高了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导致输入通胀。(输入通胀还有两个特殊背景,一是1972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9%,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饥荒。苏联的粮食歉收在全球大规模抢购粮食,引起世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由于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973年和1974年,美国食品和饮料价格上涨幅度分别达到13.2%和13.7%;1978年和1979年,上涨幅度分别达到9.7%和10.7%。二是世界石油价格上涨,1973年秋阿拉伯国家对西方石油禁运之后,石油价格急剧上涨4倍。当然石油价格的上涨另外一个因素是美元持续贬值----1975 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由美元标注,美元持续贬值,油价必然持续上涨。)
是不是与我们今天处境很像?
伯因斯按照凯因斯的方法,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付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伯因斯当时认为失业率居高不下,而通胀率还可以承受,因此存在着货币扩张的余地,所以在1972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大量增加。但是伯因斯利用增加货币供应解决失业问题完全失败。(凯因斯认为:只要让企业和消费者更容易获得信贷,刺激需求上升,就自然能够带动经济和就业增长)
可是伯因斯最后才理解:一旦人们对货币供应增长及通胀产生习惯性预期,雇员便会要求提高工资,而雇主则只会选择提高售价,而不愿雇用额外的劳动力。更多的钱财并未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就业机会,唯一的作用就只有激发通胀加剧。
伯因斯一度被称为衰退斗士,在他就任联储局主席期间,货币供应M3每年都是以双位数字增长。在1978年伯因斯离任之时,美元的购买力比起1970年他刚就职的时候,损失了72%。
七十年代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同时出现的事实,导致凯因斯主义彻底破产。
20世纪70年代之前,凯恩斯主义认为在通胀和失业率存在着稳定的反向关系:商品需求的增加将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促使企业扩张,雇佣更多工人,最终会在整个经济体内创造新增需求。所以他们认为通胀是可以被容忍的,因为失业率较低,而且失业率低意味经济增长。
因此,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促进需求增加和价格走高,来刺激经济增长,而丝毫不必担心由此可能产生的通胀问题。
这里还必须说一下利益集团的解释:
对1970年代以来的滞胀的原因,美国的利益集团说是因为工资不断攀升,所以导致消费过剩,加大需求供应缺口,导致物价攀升,反过来进一步增加工资上涨压力,循环往复,互相竞逐的结果。
而工资上涨压力导致低附加值制造企业无以为继,利润微薄,只好退出制造业转而投机房地产和股市,结果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同时失业情况恶化。加重了滞胀情况。
并以此为理论依据,运用政治影响力压抑工资,以提升企业盈利,把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一般工薪阶层的工资长期受压,只好靠减少储蓄、增加借贷或参与投机炒作,以维持消费水平不变。这实际上是以对抗经济衰退为借口,利用制造通胀的办法削弱货币购买力,帮助那些因过度投机而出现财政困难的金融机构。实际上是在对工薪阶层鸡脚杆上刮油。
(大家看到这一段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了:目前国内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就是这么解释目前我们的经济困境的:美国定量宽松导致大宗产品涨价和国内农副产品供应不足共同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推动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导致企业利润降低,使企业被迫转向非制造行业投机,结果导致失业,失业导致消费不足,进一步压迫制造业需求,导致制造业继续萎缩,同时投机过剩导致资产泡沫化)
按照上述解释,参照美国历史上的经验,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一定会说:
★大宗商品价格是由美元多少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农副产品供应能力是由老天爷决定的,我们也无能为力;所以物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
★国内经济衰退是不可接受的,那么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加大政府投资,拉动GDP增长,保住就业;二是压缩工资上涨动力和预期,减少居民储蓄愿望,保住消费水平。
所以类似4万亿之类的天魔大法和家电下乡之类打鸡血政策一定会继续实施。不要怀疑。
至于暂停工资水平上涨也是肯定的,结果是大幅压缩国民的储蓄能力。
当然最终也会影响国家的投资能力。
其实美国滞胀主要元凶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弗里德曼就不相信有成本型通胀的存在:通胀每时每刻每处都是一个货币现象,仅靠价格的上涨,而没有货币供应量的放大,是不可能导致通胀的。
3、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是滞胀的根本原因
两次石油危机的发生,仅仅是造成美国经济由盛转衰的外部原因,甚至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美国整个60年代保持“高增长、低通胀”局面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过长时间运用之后失灵。
而失灵的原因是美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升级挑战:传统制造产业在经历长经济周期繁荣后,出现边际利润下降,缺乏新增长点,使扩张性财政政策不能继续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推高了通货膨胀水平。
当时美国的社会生产力,正面临着大调整: 旧工业、旧技术、旧工艺、旧产品由于质量、成本和效率均缺乏竞争力(类似我们90年代中期东北大型国有制造业的处境)。
进行又改造需要时间和投入。而新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取代这些夕阳工业还不成熟,正在青黄不接时期,同时老的企业吸收劳动力又已经到极限,新的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市场又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出现大规模结构性失业和地区性失业难免。
(与我们今天情况类似:低附加值制造业增长空间有限,吸收劳动力能力下降,而新兴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市场又不能提供满足)
例如美国1950年劳动力6 220万人,1970年8 270万人,1980年10 860万人。1950--1965年,15间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增加了9.8%, 而1965--1980年,15年间进入市场劳动力增加了40.5%( 有5 500万人);1950-1960年就业人数增加690万, 1970-1980年增加到1 860万人, 但1970-1980年的失业人数和失业比例仍有增无减。
这种宏观经济层面的变化,与当前中国的处境非常相似。
这也说明摆脱滞胀本质需要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完成,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需要13年走出滞胀也不奇怪。
实际上里根政府治理滞胀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更主要的是美国产业升级顺利完成。
三、采取的政策措施
1、失败的尼克松
1969年1月尼克松上台,面对滞胀(当时还未能有效识别其严重性):
(1)、政策宣布停止和缩减约翰逊政府推行的伟大社会政策:关闭了半数以上的“职业队”训练中心,取消了多项伟大社会立法,宣布以让“所有美国人”“有较高质量的生活”取代济贫计划。到1973年1月,他宣布已取消了包括经济机会法在内142项伟大社会立法。
(2)、推行“分享岁入计划”,也即从个人所得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由财政部拨给各州,联邦税入在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分配比例,按各州人口的比重来分配;数额的使用则需满足最低限度生活的需求。(1972年9月修正方案获得通过, 即《州与地方财政援助法》。根据这一法案,在5年内由州和地方共享联邦收入302亿美元。)
(像不像我们最近要搞的中央地方税收分配机制改革?)
(3)、改革福利制度,推行家庭援助计划, 强调对贫困家庭要以工作福利取代通常的一般福利, 以鼓励工作。基本的方针是:不工作就不能享受福利。但是遭到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否决。
(4)、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 对内冻结工资、物价和房租90天, 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取消7%的汽车税、减征10%的新设备投资税。对外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宣布布雷顿森林协定瓦解),征收10%的进口商品附加税,削减对外援助经费10%。这一计划的实施分四个阶段进行,以失败而告终:滞胀依旧。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继任的福特福特政府实行了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1976 年1 月,失业率为7.9%,福特政府设置了一条将失业率压制到1980 年时5.2%的经济路径。也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失业率每年需要下降0.6%。
1975年3月福特和国会签署了包括降低所得税的1975年减税法令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最终毫无作为,经济没有起色。
2、失败的卡特
卡特1977年1月就任总统,当时美国经济滞胀,美元危机不断,能源危机加剧,1980年2月起又爆发了以结构性危机为特征的严重经济危机。
卡特政府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1)、宣布自1979年起全国各公司工资(含附加工资)增长最高限额在7%以下, 物价上涨幅度至少比1976、1977年的平均数低0.5%, 一旦通货膨胀率超过7%, 遵守合同的工人可获减税, 违背协议的要受制裁。
(不知道那几个言必称美国市场是独立和公平的,政府不能干预市场的许小年,谢国忠,胡祖六等人看到美国政府这种强制干预市场的行为如何解释?)
但是这个政策实施失败,卡特政府虽三换白宫办公厅主持人, 也未奏效。1979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上升到13.3%,1980年4月17日,卡特在白宫宣布反膨胀计划宣告失败。
(2)、卡特政府提出实行灾祸保险, 对享有福利待遇的人规定严格的工作条件,提出更好地工作和收入计划,这一方案被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否决。
(3)、卡特在1977年5月签署美国国会通过的《减税和简化手续申请法》在1979年底前减税342亿美元,以刺激经济,仍然失败。
(4)、为解决能源短缺,卡特采取了开源节流兼顾的能源政策,1977年4月分阶段取消对天然气价格的控制,鼓励以煤代替油和天然气,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者减税,改革用电收费标准,鼓励其它节能措施。(70年代美国能源危机愈演愈烈, 美国石油消费量猛增,进口石油由1973年的35%到1977年的50%。1970年进口石油只有11.57亿桶,到1977年猛增到31.03亿桶)
1979年4月5日宣布将分阶段到1981年10月取消对石油价格的管制,并要求国会通过一项征收57%的超额利润暴利税计划,用以研制发展新能源,补助公共交通和帮助低收入家庭设立能源基金。
(5)、同时实现局部减税刺激经济,拨款举办公共服务事业,以增加临时工作位置。
这些措施进一步扩大了预算赤字,加剧通货膨胀,1978 年又出现双位数的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上升导致卡特政府不得不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在70 年代末超过了10%。
由于卡特政府在治理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货币政策时紧时松,也没有执行前后一至的战略,卡特政府不得不在滞胀中下台。
卡特总统离任时,美国CPI13%,失业率将近8%,利率超过10%,联邦预算赤字为600亿美元,国债接近10, 000亿美元。
卡特政府的经济政策反映了凯恩斯主义面临的危机:政府刺激失灵。
卡特的失败也说明这是一个懦弱和平庸的总统。
懦弱的领导人,碰到困难就会犹豫不决,甚至左右摇摆,其政策的典型特征就是过山车。
平庸的领导人,缺乏预见性和高瞻远瞩,其政策特点就是在原地打转转,翻烧饼。
不幸的是,最近这几年,我们全碰上了。
3、里根成功的反滞胀政策
1981年1月,里根成为新任总统,采用了稳定货币供应、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等措施。
里根的反滞胀政策组合拳包括:
(1)、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刺激经济。
1981年7,8月间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里根政府提出的1981年复兴税法,要求从1981年10月起的三年内,分三次降低个人所得税从5%到10%再到23%,边际税率从14%到70%降为11%到50%;同时优惠投资的个人收益、降低公司的边际税率、加速工业设备的折旧期限。
实施经济复兴法的结果,是1981-1984年间联邦政府税收减少了3 152亿美元。
1985年5月里根又提出了税制改革的新建议,1986年10月实施,即1986年税制改革法案。这是战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减税行动, 也是里根复兴经济政策的核心。根据这一法案, 降低了个人所得的最高税率, 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由于不同阶层税率都有所下降,全国人均免税额减少了6.4%。新税法将公司所得最高边际税率由46%减为34%, 最低边际税率定为20%, 同时取消了一些项目的优惠税率,延长了资产折旧年限和加速折旧政策,以及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增加,使得企业手中的现金流量增加,对刺激传统产业更新设备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由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低于前期,也鼓励了企业投资。
这些都为美国产业升级,技术更新准备好了硬件条件和基础需求市场。这是里根治理滞胀成功的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了油价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工会为保证工人就业而放弃提高工资的要求等客观原因也使得通货膨涨出现了下降的态势。
(2)、釜底抽薪,坚持紧缩货币政策, 严格控制货币膨胀。
当时联储局主席沃尔克决定收紧货币供应,并将基准利率提高到20%以上。结果经济立即出现衰退,失业率增至10%以上。此时工人们不敢再要求加薪,企业也不得不停止涨价。
(沃尔克当时被几乎美国全国各色人等骂得狗血淋头,但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没有这种断臂求生的勇气,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滞胀问题,并为未来二十年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沃尔克回忆当时的压力:我真的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然后大哭一场)
同时里根政府改变以往把紧缩货币作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补充手段的主张,预定1981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为3.6%,实际只有2.1%,持续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的结果,消费物价由1980年的12.4%下降到1982年的3.9%。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为18%,到1987年降到3%。
由于美国的高利率政策, 单1985-1986年就有1 000亿美元流入美国, 刺激美国经济的回升。
然而, 美国由此引起的商品竞争力的下降却导致美国出现巨大贸易逆差,1980年贸易逆差389.89亿美元,1987年高达1 530亿美元,1985年美国成为1916年来头一回的债务国。
(3)、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改变联邦政府的过重社会福利负担,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保障支出,尤其是随意性开支,减少联邦政府在干预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责任,由州和地方政府更多地负担社会福利保障的责任,促进私人和社区福利事业的发展。
1982-1985财政年度,未成年儿童家庭补助和食品券开支,比1981年前减少13%,医疗补助减少了5%,儿童营养补助减少了4.4%,一般就业和训练基金减少了35%,工作鼓励项目减少了33%。48%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家庭受到了影响。为了解决子女抚养的新问题,他还强调州和地方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的某些责任, 并推动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
(4)、推行战略防御计划,开始进行战略收缩。
在1985年初正式推出了战略防御计划, 由相互摧毁战略转向确保生存战略。以退为进,迫使苏联在其他领域内让步,拖住苏联,夺回主导权,制服西欧和日本。减少国防预算负担。
(5)、致力平衡预算, 放松对企业控制。
里根于1985年12月签署了《1985年平衡预算和紧急控制赤字修正案》,致力于平衡预算, 控制财政赤字, 放松对企业的控制,规定每年赤字限额,一旦超过最高限额100亿美元,授权总统可以削减预算开支的比例。
里根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要目标,即使利率过高触发经济危机,也不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
(这种坚定不移不但需要专业经验的自信,也需要天下为公的勇气。我们国家目前最缺的就是这种天下为公)
到1983年,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出现好转。同时美国经济也逐渐实现转型,突出特征是服务业在GDP的比重不断提升。1972年,服务业占比仅28%;1984年达到33%;随后加速上升,到2005年已超过41%。
此轮经济滞胀一共经历了13 年的时间。
四、里根主义的后遗症治理:克林顿政府成功的经济改革
1989年1月, 里根任期的副总统老布什就任新总统,他在任期四年间,,基本上继承了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 在经济上毫无作为,留下一个高赤字和高贸易逆差的烂摊子给克林顿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上台,面对的是前任老布什留下的债务累累和国家经济缺乏竞争力的现实。
克林顿经济改革举措包括:
1、增税富人和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削减联邦财政赤字。
2、对先进的空间制造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投入资金,同时投资高速互联联网。
3、针对美国高消费、低积累; 高赤字、低储蓄的宏观结构失调和政策失误,强调以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作为改善基础, 采取增加技术更新投资提高劳动生产力,加快科技领域军转民的步伐,大力扶植民用科技开发,向几十万中小企业转让国防行业独占的先进技术和提供开发先进技术风险基金等。
4、 推行医疗保健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减轻政府负担。
5、放宽对企业兼并的控制,提升美国巨型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例如美国银行业1995年以来的合并和兼并就达20多起,其中 1998年4月就有美国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公司;第一银行合并芝加哥第一公司;美国国民银行合并美洲银行公司等等。1998年5月德国奔驰公司合并克莱斯勒公司;美国科技公司收购SBC通信公司;1998年6月美国电信公司收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并购;1997年10月世界通信公司收购美国微波通信公司;1998年6月孟山都公司合并美国家庭用品公司并等等。
这些合并或兼并实际都是基于新的信息技术平台上,巨型企业组织能够更扁平化、运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这种技术平台的广泛使用,奠定了今后20年美国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不可动摇。
克林顿的改革目标是解决美国的高赤字,创造一个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赤字和预算平衡、经济稳定增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成绩十分明显。
美国的通货膨胀率1990年近6%,而1996年降为不到2%,而从1994年以来,美国的失业率一直低于6%,自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已经出现连续的增长势头,1997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3.8%,同时保持了低赤字、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的适度增长经济模式。
我们现在也面临滞胀的危机,我们自己的沃尔克或里根或者克林顿在什么地方呢?一味的因循,一味的讨好,一味的平衡,缺乏大智大勇,使一切的政策都成为笑话:房价总经理才说了算。。。。。。这是什么话?可以列入笑林广记了!
其实真的应该向德国的默克尔大妈学习学习怎么样管理德国房价10年不涨的秘密:其实就是不把房地产当成经济支柱产业,而是当成社会福利事业,政府不逃脱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五、美国人是如何干掉英国金融霸权的
二战开始后,美国就认为英国特惠制和英镑区是战后妨碍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主要障碍,因为当时英镑仍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国际贸易40%左右用英镑结算。
所以美国认为巩固美元利益,就必须取消关税壁垒、贸易限额,也不许货币贬值、多种汇价、双边清算协定、限制货币自由流通措施等各种形式的金融壁垒存在。
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和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
怀特计划从当时美国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出发,强调黄金的作用,并竭力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以便于美国对外进行贸易扩张和资本输出。主张在战后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基金组织的任务主要是稳定汇率,实际上这是为美国输出过剩资本、控制和掠夺其他国家服务的。(这也是今日世界秩序的基础)
凯恩斯计划是从当时英国黄金储备缺乏的困境出发,尽力贬低黄金作用,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也即国际清算联盟,各国的债权、债务通过它的存款帐户转帐进行清算。
从1943年9月到1944年4月,美、英两国就上述方案进行了激烈的博弈,甚至争吵。
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美国取得全面胜利,一举奠定在世界经济版图上的领导地位。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世界银行)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布雷顿森林协定要点是:
(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2)、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实际就是美元----黄金本位制,使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所以说布雷顿森林协定是美国人干掉英国金融霸权的成果。
实现美元本位制,美国就可以通过经常项目赤字向其贸易伙伴注入美元负债,美国的贸易伙伴则以信用方式将其产品销售到美国。这就是所谓剪羊毛。
(所以任何想挑战美元地位的国家,就是在没收美国人剪羊毛的工具,都在挖美国人的祖坟。必将遭到美国人不惜一切代价的猛烈攻击,连英国这种表兄弟都不能幸免)
六、美元霸权的瓦解的前兆:寅吃卯粮难以为继
布雷顿森林协定这种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要想稳定,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
(2)、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
一旦美国由于持续的财政赤字而使得信用受到质疑,美元就会出现大幅度贬值趋势,经济繁荣的景象就会演变为经济衰退和萧条。
1949年时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西方黄金储备总额的73.4%,全世界的59%,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此后,逐年减少。
但是进入60年代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美国经济优势地位开始下降。
例如1947 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1960 年下降到18.2%,1970 年再降到15.5%。1美国从1971 年首次出现了13.03 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973、1975 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至尼克松准备终止美元金本位的1971年,仅上半年,逆差就达到83亿美元。
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
同时美国通过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发行了大量美元,1973年底,在欧洲金融市场上的美元超过1000亿。
由于美国同期黄金储备下降,美元国际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恐后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就导致尼克松于1971年8月宣布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此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1/5)
这也就导致世界货币体系进一步混乱,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直接导致1973年美元危机产生,尼克松被迫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
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
(目前的金融危机不过是在美国继续进行这个瓦解过程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时不时的来点落井下石或火上浇油把戏。
实际我们目前的人民币货币互换,人民币跨境结算,以及支持欧元都在干这种把戏。美国现在除了美元,没有更强大的武器了)
【读书笔记】滞胀的年代
(2011-7-17 17:59:00)这栋楼里面出现了不少西西河的身影啊,但愿不要泥沙俱下,把环境搞成当初逼走忙师的样子。
(2011-7-17 18:21:00)
这个不用担心,这里规模小,在这里搞事没成就感。
[道易] (2011-7-17 22:44:00)
忙总,我歪个楼啊,想请教您下,因为本人是浙江人,现在设立舟山新区,你对这个事是怎么看的?还有葡萄在那边又说长江经济带的,是上面忽悠还是真的,如果是的话哪里会是中心?谢谢
(2011-7-18 11:20:00)
这个真的不太了解,不知道想干什么。舟山以前中信承包大榭岛开发时折腾过,后来没成功。我觉得静观其变,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这么多年也没什么起色。搞一个新区并不容易。需要好多天时地利人和和资源。
就地缘来看,舟山不如福建价值大,就潜力来看,舟山也不如长江经济带大,所以可能会成为类似珠海这种鸡肋。
(2011-7-17 18:27:00)
难说啊,就这几天,熟悉的身影来了一大串了,估计有一个班了吧
而且这个org的域名,应该还是不如.com的稳定,我好几次点击回复都发出404的错误了
而且忙师这棵大树在,小众、偏僻的地方很快就能迅速走红的,忙总看到的“规模小”不是静态的了。
(2011-7-18 11:16:00)
不至于,没这么严重,几个红小兵或红卫兵就不会来。
[明日黄花] (2011-7-20 3:05:00)
您小看自己的号召力了
在西西河,您和葡萄那是超一流水准的,而您说话更直接,实践经历更丰富,粉丝团会更多。可以通过统计自您说话后的ID注册数就可见端倪了
希望您提前有个准备吧
管理层最好也能有个保护措施
(2011-7-20 11:12:00)
谢谢提醒,不过在这里我只讲技术,不谈政治。应该还是能够保证茶馆的清静的。
[北大荒] (2011-8-8 2:00:00)
前边同学说的很对,忙总的帖子我在国内的水母,国外的mitbbs都大量看过,您是在网上神一样的存在,呵呵,千万小心
(2011-8-8 11:42:00)
谢谢,谢谢,我会很注意的。不扯会被拔插头的事情,不扯涉及私人秘密事情。
[青石崖下] (2011-7-18 10:32:00)
读干货长文,忙总忧国忧民盯屏幕(还是盯键盘?嘿嘿)码字的情形浮上眼前……
不过,应该打字速度快很多了吧?
从文中看,忙总倾向于我国采取借鉴里根改革的做法:大幅提高利率,严厉控制通货膨胀和虚拟投机行为;通过减税、提高基本社保但控制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有效社会消费;创造一切条件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几乎所有行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中高端持续发展和盈利实力。
这样的目标,现在的总经理恐怕是仰望星空也不行啊。不过实现这样的目标,第一强国也不远了吧?
望健康,快乐。
(2011-7-18 10:46:00)
实际上下任就是想这么干,以前我不是写过下任总经理施政纲要,要打三大战役吗?实际就是这个设想。上层的人基本对局势还是很清醒的,知道目前问题所在。不象想博眼球的的那些著名表演艺术砖家这么愚蠢。
当然下任的问题是执行能力不足,且没有执行所需要的政治资源,这是让人担忧的。不过至少不会象现在这样彻底不作为,只知道拿个纸喇叭吟诗,要不就仰望星空做流泪状。
(2011-7-20 6:17:00)
请教忙总:拜读了您关于下任施政纲领的大作,窃以为三大战役中启动内需最复杂。内需启动含了很多年,一直没什么起色。再下觉得它根本上是一个关于分蛋糕的问题-升斗小民没有分到足够大的份额是没有胆量和能力去消费的,还有就是房地产消费占了城市百姓太多的资源。在下想请教几个问题:
1.关于蛋糕的分配不知道下任董事会有何计划?
2.下任董事会是否有打房地产土豪的计划?比如说国家计划下的房地产再分配?
3.你提到下任CEO没有足够的资源实行其计划是指将来HU太上皇垂帘还是未来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无法给CEO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011-7-20 10:52:00)
你说的这三个问题我都没法详细回答,就算我知道一点,也不能回答,我不想风眼被拔插头。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国家绝对不会再走回头路,不会再搞什么房屋分配。也不存在什么打土豪问题,谁会去挖自己的墙角?
目前左派小愤青们不过是在做梦罢了。
(2011-7-20 16:34:00)
谢谢忙总,可能我的问题问得有点尖锐。我也不赞成再走回头路,但最近国内似乎整体氛围在向左转,当然调整是必然的,但我不知道这种左转会转到什么程度。还有就是如果不采取极端的措施解决房产问题,难道只能用拖字诀让其在通涨和工资上调中慢慢消化,以时间换空间?这样一来内需启动又会被拖累了,因为心中有惑,请不吝赐教。
(2011-7-20 21:25:00)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那些以为要左转的人都是错觉。根本不会有什么左转。政治家的共识是实用主义。目前可能会调整一下过于失衡的某些政策,但是效率优先仍然是国策。
房地产问题没这么严重,不过是寅吃卯粮而已,而且负担得起。对宏观影响有限。大张旗鼓的折腾,不过是个政治劫材而已。
中国目前真实内需并不算少,占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在世界也算高的。目前的问题是不公平。不过用牺牲一两代人的公平换取国家的成长,只要控制得住,不发生动乱,或许是最佳的策略。
任何进步都要付代价,前三十年是农民被剪刀差剥削;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是国企员工被下岗;现在是房奴等三座大山奴们付代价。
其实英国的阿克顿勋爵讲过一句名言:社会主义就是奴隶制。(就是讲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那个家伙)
不制造社员奴,国企奴,房奴,学奴,医奴等等还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
[蘑菇] (2011-7-21 9:31:00)
呵呵,大概我又问了个空空的问题
(2011-7-21 11:40:00)
我想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努力工作,高效率的工作,争取竞争力超过你的身边的同龄人。
生活是没有空谈的。把握住时间,不要幻想。
[蘑菇] (2011-7-21 12:43:00)
嗯,明白。其实没啥好选择的了,把已经走上的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走实。把握好每一个细节,聪明人使笨力气,如果不够聪明,更要使笨力气。俺简单的实践也发现,真的是”过程越辛苦,收获就越大“!明白这一点后,做到更好更长久的坚持,趁年轻,多蜕几层皮!辛苦意味着成功的希望!
(2011-7-21 21:26:00)
一般说来,年轻时付出代价越大,以后收获越大。我在20多岁时付出的代价,现在年轻人可能不敢想。太辛苦了。
(2011-7-31 3:42:00)
呵呵,说说忙总小时候都辛苦到啥程度,也给我们年轻人看看标杆吧。
(2011-7-31 10:35:00)
简单说:72小时不睡觉,干活;3天没饭吃,迷路;生病在荒郊野外,高烧不退;被移民攻击,连夜翻山越岭逃命;被当8平方逃逸分子扭送公安机关(以至于后来中科院给每个野外工作者制作一个证明文件:没参加8平方打砸抢,不是坏分子等等);被当骗子谩骂等等。
[洛阳花] (2011-7-31 13:49:00)
想起来两句话,1、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2、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差还真搁不住。
(2011-7-31 16:13:00)
代价就是一身病。
[宋兵丙] (2011-7-31 16:57:00)
忙总您的专业和工作不需要翻山越岭吧?怎么会跑到大山里呢?还被扭送到公安机关,一想到你无辜的被山民押着走,我坏坏的笑了。
(2011-7-31 17:31:00)
以前做三峡移民,油田项目评估,南水北调评估,黄河引水项目评估,某些项目的网络规划,都需要到野外作业。
[宋兵丙] (2011-8-1 9:53:00)
忙总对不起,当你为国家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落下一身的病,我还在笑你,虽然这笑没有坏意。
(2011-8-1 11:33:00)
其实当时没你想的那么崇高,我喜欢去这种项目,是因为可以免费游山玩水。而且特向往自己在野外搭帐篷,随身携带一支散弹枪,可以打打野鸭大雁之类(我枪法不错,50米以外打下过野鸭子)
(2011-8-1 21:11:00)
这种日子爽啊,我老爹以前是地质队的,有次给我带来一窝刺猬,从大到小五只啊。我爹和我叔叔经常一起去打猎,运气好可以打到麂子,野猪。麂子皮用来擦我老爹的宝贝镜头。带我去过几次,下雪天,有那种野鸡好傻,头都埋在雪里找吃得,屁股掘老高,可以逮住啊。不过野鸡很贼,有次一枪过去,就看到那个野鸡就往下掉,我就屁颠屁颠跑过去捡,结果等我靠近,哗一下又飞起来了。还有一只野兔,超级傻,一个原型的山包,开始一枪没打招,结果那个兔子跑了,过了一会,从反方向又跑回来,没准备好也没打着,我老爹说,这只兔子肯定是绕山跑,果然,过了一会又跑回来,不知到为啥。不过以前那种装钢珠,自己配火药的枪,很危险啊,我叔有次,忘了里面还装着药,放枪的时候,重了点,结果走货,擦着脸钢珠出去了,吓死人。家里以前还有一把气枪,俺就用来打麻雀,嘿嘿,后来那种铅蛋就没得买了。现在小孩,估计都木有这种经验了,亲近自然啊。
(2011-8-2 11:16:00)
现在猎枪是管制武器了,哪里还能拥有。
(2011-8-2 22:45:00)
小时候常用气枪打老鼠,唉,现在这玩意也成了管制品。
(2011-8-3 15:02:00)
现在汽枪也要持枪证,我的就被没收了。
[豆子星] (2011-7-31 18:43:00)
豆子干活的倒霉事:
单身去广东十二地市实施项目在江门被飞车党打劫未遂。
去石家庄实施项目刚去就发高烧,上午点滴下午割接成功,然后回北京继续点滴。
在河南出差急性肠炎,自己进医院,遇到aids病人吓得逃回宾馆靠楼下药房痊愈。
请假去医院看病晕倒,期间蜷缩成虾米状保护单位电脑,感动后赶来医院的领导,自己动机是怕丢了赔钱。
在05年得了严重的湿疹,不堪其扰,辞职了。休息一年后才能够重新工作,现在做轻松一些的事情,终于体会到忙总的心境。
以后希望孩子从事轻松一些的工作,如萨苏所说工程师是国家的脊梁,不过挺着脊梁真是很累啊。
(2011-7-31 21:53:00)
这些苦都不是白吃的,对你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塑造都会有帮助。这有助于你以后的成功。
[荆棘天堂] (2011-7-21 22:16:00)
最喜欢忙总这个回复。一针见血。
大学以来,累计创业三次,最近见到曙光了,可是有点吃不准社会会向哪里发展,还有没有空间和机会。在回去读书和坚持下去之间纠结。
(2011-7-21 22:29:00)
我建议继续坚持。成就往往就在坚持一下里,老是换方向的人是一事无成的。古人说:一不做二不休,就是不要轻易做不熟悉的事情,不轻易放弃已经做的事情。这山看到那山高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
坚韧不拔是成功最主要的能力,也是成功唯一的诀窍。
[荆棘天堂] (2011-7-21 22:57:00)
原来忙总在线呢,真是荣幸。
不做不熟悉的,不放弃已经做的,忙总这个观点,前一个是教训,差点把本菜搞垮;后一个是经验所得,在最困难的时候,老生意养活了本菜的小公司。呵呵。感慨一下。
看忙总的《小企业管理案例》,本菜最多只能算微型企业,再努力努力,达到忙总的小企业标准。
(2011-7-22 16:17:00)
中国90%以上企业都是自己把自己整死的,所以只要犯的错误少,坚持得住,你就有机会成功。海航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不是他自己有多优秀,而是对手太愚蠢。当年全国一共34家地方航空公司,现在不是被收购就是破产,只有他巍然屹立,尽管也是个矮子,但是活下来了,就成为伟岸的公司了。
[荆棘天堂] (2011-7-22 23:04:00)
死扛下去总是有机会的,马云说的。本菜逐渐写一点创业故事给大家看吧,仅供娱乐,碰到该拍砖的,千万不要留情,呵呵。
(2011-7-23 10:24:00)
欢迎,欢迎。
其实只要观察一下目前成功的民营企业(国企不算,那是继承祖宗家业的贵族),他们能力并不是最强的,但是是耐力最好的。打死也不退,就是很多人的座右铭。
[洛阳花] (2011-7-30 19:55:00)
忙总,看了您的这篇文章后有些感想,不知道对不对。葡萄前期说过,目前是国进民退,而事实上这个说法应该是正确的吧。然后继续说,目前的国进民退,最终还是为了国退民进,也就是收了之后,重新私有化,给“听话的资本手中”。这个说法,结合您的即将出现的里根主义,下一步的国退民进也将为期不远了。
(2011-7-30 20:00:00)
“重新私有化,给“听话的资本手中”。”这是一种妄想。胡说八道。你以为TG会蠢到自掘坟墓吗?
[洛阳花] (2011-7-30 20:10:00)
朱在任上时搞过一次了。我刚才查了下里根的政策,其中就包括国退民进,鼓励私人企业发展,卖掉国有企业。当然,我们肯定会有所选择的,在您的文章里,应该侧重的是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而对国进民退没有提及,应该是不予考虑吧。
(2011-7-31 10:15:00)
上一次国企改革导致的国退民进,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一度开始讨论执政基础动摇的问题。后来搞的这次国进民退是吸取教训的。而且在可见的将来不会再重蹈覆辙,因为参与设计第二次改革的----国进民退的这伙人都是60后,还能工作20来年。
[乌贼] (2011-8-1 12:31:00)
说一个靠耐力成为小强的故事吧。
N年(〉10)以前,某企业靠某个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当年就赚了1个亿,但是这家企业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是两家欧洲的巨无霸。巨无霸发现他们的竞争力后,就大幅降价。之后是漫长的忍耐期。
我记得很清楚,当年我做为这个企业的外部代表(因为他们通过我们公司出口产品),他们的销售处长和我一个同学作为某一个巨无霸的代表,在上海某宾馆一起讨论这个产品在某市场的销售价格问题。当时,我同学言之凿凿说巨无霸可以接受的价格底线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因为他们的产品线很长很长,可以接受这个产品上的亏空。虽然他是我的同学,但是那种目空一切的做派,至今都让我历历在目。
这个企业的应对很简单,一方面是当地有支持;另一方面是把这个产品的所有副产物都做成产品,而且是高价值的产品。这样无形中在各个方面都和巨无霸的产品线产生了冲突。但是这个漫长的忍耐期有大概7-8年,主要产品一直徘徊在亏损的边缘,主要是靠那些小些的高价值的品种活下来。此消彼长,最终使两个巨无霸都支撑不住了(回头看,可能金融危机对巨无霸的冲击也比较大),一个卖了自家的产品线,一家和他们握手言和。之后,2007年开始,主产品的价格一路飙升(大概是忍耐期的5-6倍的价格),2008年当年一年的利润就是以前10多年的总和还多,而后几年,利润率略有下降,但是还是在十亿一年的水准。。。可以想象,在这样现金为王的危机时刻,他们有怎样的机遇。
所以,只要自己手里有货,又能活下去,总归是有机会的。
(2011-8-1 16:07:00)
做任何事情都是:坚持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坚持肯定不成功。所以耐力比聪明重要,也比学问或知识重要。
[李寒秋] (2011-9-23 23:34:00)
忙总这话可是太玩世不恭了。社会主义跟国家主义就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社会主义的调门有多高,国家主义的威力就有多大。至于什么是国家主义嘛,那就是国家永存,权力神圣,什么人民啊,财富啊,道德啊,信仰啊,感情啊,统统都是国家的附属物,任由国家处理……
(2011-9-24 15:28:00)
本来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只是马甲不同而已。
(2011-9-24 19:40:00)
国家资本主义列宁还专门论述过,之后发生的官僚化不知道列宁是早就知道呢还是真相信能跨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反正他干的事情就像是实践马克思理论,但是说的话又是另外一套。
(2011-9-25 13:22:00)
这个不太懂,不过列宁有点修正主义的痕迹。
(2011-7-20 20:24:00)
左派小愤青是不存在滴,无非是生活艰难而致牢骚满腹罢了。不过话说当今房价这么高,真叫人郁闷……社会主义,这4个字总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幻想。
(2011-7-20 21:33:00)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不管你干不干都得承担。50后承担闹革命;60后承担垦荒;70后承担动荡;80后就得承担通胀了。
[青石崖下] (2011-7-20 22:14:00)
忙总,感觉您比在河里的时候更加说大白话大实话了!不过把现实环境说得这么明白,高水平管理经验表达得如此系统,也让我这样的懒惰型80后觉得手头的工作完全不像严肃工作了,经常偷懒时一看忙总文集还特惭愧。
有时候想,要是我们单位的领导像忙总就好了,热情干劲肯定足足的,任务流程也会清晰得不得了,每天都会有收获。其实,我们单位领导哪能没有两把刷子呢?但怎么看,也觉得和忙总的水平差得太多。汗,我又做不到不贪不急不忿了。
(2011-7-20 22:21:00)
其实人有各种类型,有的属于内秀型,只能干不能说,有的属于口水党,会说不会干。其实只要能够完成任务都是好样的,当然如果能够节省资源和时间完成任务,就是杰出了。所以你不能从人家是否有明星气质来判断能够与否。
其实在网上说都可以说得漂亮的,只是现实中不一定能够都做得成功。我也如此,我能够成功的范围非常有限。大量工作估计我也是蒙查查。
(2011-7-21 8:56:00)
急盼中国出一位保罗沃尔克!!!
(2011-7-21 11:38:00)
努力工作,自强不息。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救星,只有骗子或跳大神的。只能自己救自己。
忙总,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就是美帝产业升级的时候,也面临着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那么美帝最后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的做法对tg有什么借鉴,tg打算怎么培养高素质劳动力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2-29 15: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就是美帝产业升级的时候,也面临着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那么美帝最后是通过 ...
他们要好一些,一个是教育发达,二个是教育体系完备,第三个是工业化下的劳动力储备相当素质,不像我们主要来自农村劳动力。他们产业升级是在城市化完成,工业化完成前提下进行的,培训转型要容易得多。再说还有大量高素质移民来补充。 其实吧,我个人觉得这个帖子比房地产的帖子更有看头 美国能够采取那种断臂求生的方式,因为它有足够的积累和保障。
可是中国老百姓已经上过一次当,再来猛药可能就会出事了。
问题只能在良性通胀中慢慢消化了,过程会很长。 夹在中间的日子最难过,相对生活水平下降。
江浙地区纺织业工人今年薪资大约上涨25%,招人还挺难,管严点要走。
真正有钱人对价格不敏感。
cjf 发表于 2012-3-5 12: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夹在中间的日子最难过,相对生活水平下降。
江浙地区纺织业工人今年薪资大约上涨25%,招人还挺难,管严点要 ...
现在低附加值产业的确非常困难,上下夹击,原材物料成本上升,资金紧张,订单不稳定,劳动力不稳定。熬过来的也许会好一点,不过很多都可能熬不过来。 wxmang 发表于 2012-3-5 1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低附加值产业的确非常困难,上下夹击,原材物料成本上升,资金紧张,订单不稳定,劳动力不稳定。熬过 ...
有些开始向西部转移了,然后再带动城市化之类的,机遇不少啊。
当然还想掘金也比较难了。
cjf 发表于 2012-3-5 17: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些开始向西部转移了,然后再带动城市化之类的,机遇不少啊。
当然还想掘金也比较难了。
西部转移的实际成本不低,因为没有产业集群支撑,物流成本也高得多。官员吃拿卡要也厉害得多。 本帖最后由 赞一个 于 2012-3-5 18:21 编辑
你好,现在第三产业如何?比如物流业 首先前排占座坐等此贴成为茶馆第一高楼。因为预见性和针对的持续性都相当可观。。
其次,期待忙总的后续文章,加上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70年代滞涨,和美国工业化进程(及伴随其成长的美国金融资本的心路历程),就是一部我们的小册子啊! (当然成书最好啦!)
最后,还有几点疑问请教忙总
1,下届总经理虽有纲领,但是手中没有资源,如何与眼下占据了主流舆论阵地,主要的政治资源(人,钱,位置)的既得利益者博弈,因为毕竟要实施,是需要他们割肉的。而这些资本从目前的走势来看,基本没看出有国家和民族属性。换句话来说,下任总经理画的饼,能看得见几成?
2,我们的这种奴隶制资本主义是否有可持续性。在讲究人性和平等的时代,大环境又是那么的剑拔弩张。
3,忙总认为存在欧美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么? wxmang 发表于 2012-3-5 17: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部转移的实际成本不低,因为没有产业集群支撑,物流成本也高得多。官员吃拿卡要也厉害得多。
成都还是可以的吧。我看成都的经济档次还是可以的。 slyypp 发表于 2012-3-5 19: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成都还是可以的吧。我看成都的经济档次还是可以的。
西部就是成都,重庆和西安有基础。 毁灭你与你何干 发表于 2012-3-5 1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先前排占座坐等此贴成为茶馆第一高楼。因为预见性和针对的持续性都相当可观。。
其次,期待忙总的后续文 ...
1.现在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高招,说出来就不灵了。当然不同的总经理,采用的手段肯定不同。
2、我们这种体制已经难以为继,不然不会都在喊政治改革,尽管不同的人说的内涵不同。
3、欧洲不可能跟美国融合,当然路过把剪羊毛当成融合另当别论。因为事实上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对世界的看法上:欧洲是搞几方力量平衡,美国要一股独大。 wxmang 发表于 2012-3-6 11: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部就是成都,重庆和西安有基础。
忙总 广西 云南那 简评下{:1_1:} 小曲线 发表于 2012-3-6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 广西 云南那 简评下
现在两人各自搞一摊,广西的东盟10+3平台,云南的东南亚经贸一体化。相对来说,云南潜力大一点:缅甸的油管承接;中南半岛交通枢纽;缅甸水电(规划电站超过2个3峡规模)承接;金融和通讯平台等等。
广西就是一个赶集场所。 请问芒总,深圳前海是怎么回事? 请教忙总,关于终结“利率双轨制”的改革,下任经理层的思路和操作方向是怎样的? 关于所谓的“奴隶制资本主义”,我个人的看法是:
中国的国企本质上不是企业,而是税(费)收机构+专卖机构+福利机构
由于历史上高税收导致官逼民反的历史教训,毛泽东为首的开国者对高税收深恶痛绝,而国企的存在则保证了中央财政收入的来源,如果把国企利润+税收+卖地收入等等全部加上,中国的税(费)负水平是位居全球前列的
另一方面国企又是福利机构,这两大功能是互相矛盾的
因此包括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在内的财政供养体制必须定期性的进行“瘦身”运动
瘦身方式包括:60、70年代的上山下乡(下乡运动最早不是开始于文革,而是大跃进后的困难时期)
80、90年代的下海
世纪末的下岗分流
只有定期“瘦身”,这种双轨制下的财政供养体制才能绽放活力
因此,我预测未来政治改革的方向一定是朝向给财政供养体制瘦身的方向 如此看来,似乎滞胀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货币的超额发行导致了资金留在产生较少工作的领域,造成大众的购买力下降,小企业相对被剥削,使得创造需求的能力降低,也和既有产业增长停滞有关。解决的办法就是打掉通货膨胀预期,迫使资金进入实业,并发展新的产业。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3-18 1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此看来,似乎滞胀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货币的超额发行导致了资金留在产生较少工作的领域,造成大众的购买力 ...
滞胀原因很复杂,没这么简单,总的来讲是结构性失衡,也即消费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匹配,需要的不是供给的。所以只能升级供给结构来解决。
而升级供给结构,只能靠技术进步。 wxmang 发表于 2012-3-18 1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滞胀原因很复杂,没这么简单,总的来讲是结构性失衡,也即消费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匹配,需要的不是供给 ...
忙总,那是不是可以简单的这么理解,以后三十年,与美帝技术差距越大的行业,就越有前途, 史默 发表于 2012-3-6 14: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芒总,深圳前海是怎么回事?
HK让人不放心,把涉及国内的部分金融职能撤到前海。HK就留给外国资本自个儿玩吧。 wxmang 发表于 2012-3-6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现在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高招,说出来就不灵了。当然不同的总经理,采用的手段肯定不同。
2、我们这种体 ...
刚看了《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说,欧洲的文化是建立在历史上的,美国的文化是建立在价值观的共识上的,美国人考虑问题是基于what they can be,着眼点在将来。
十年前还以为欧美文化是一体的,后来发现差异好大。 wxmang 发表于 2012-3-18 1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滞胀原因很复杂,没这么简单,总的来讲是结构性失衡,也即消费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匹配,需要的不是供给 ...
谢谢指点,供给结构这一块我不是很懂,前面是看完帖子的一点印象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3-18 13: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那是不是可以简单的这么理解,以后三十年,与美帝技术差距越大的行业,就越有前途,
这个不能这么说,应该说,我们有突破潜力的领域,机会就越大。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3-18 14: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指点,供给结构这一块我不是很懂,前面是看完帖子的一点印象
现在我们低附加值产能过剩,就是供给结构失衡的表现。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忙总:
1 对于低附加值的商品, 刚看了一片文章, 东南亚已经效仿中国提高工人工资, 中国要转型, 东南亚国家也紧随其后,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包括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越南等.
是不是全球的低附加值产品的廉价时代要结束了?
2 对于高端产品, 中国的产业升级势必要与欧洲, 日本, 韩国, 美国的公司产生巨大的竞争,
目前可以看到的电视, 智能手机, 太阳能, 钢铁竞争的都比较激烈.
70,80十年代的大滞胀的一个大背景是美国, 西欧, 日本在 钢铁, 化工, 汽车, 半导体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中国的这一轮产业升级是不是要重复70,80十年代的恶性竞争?
里根80年代的政策是放松罗斯福新政的约束, 给企业松绑, 导致的是美国福利社会的式微, 中国正处在建立初步 "福利社会" 的开端, 下一轮的高端产业的竞争, 与社会福利制度能不能协调?
谢谢!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3-18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忙总:
1 对于低附加值的商品, 刚看了一片文章, 东南亚已经效仿中国提高工人工资, 中 ...
要走出这轮全球滞胀,只有产业升级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