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炎 发表于 2013-1-25 11:41:55

【代wxmang发帖】读《资治通鉴》心得:新君登基(二)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3-1-25 11:44 编辑

上帖说了第一回合,错过的茶友可参见

【代wxmang发帖】读《资治通鉴》心得:新君登基(一)
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76


---------------------
---------------------



8、第二回合短兵相接,长孙无忌大胜

“永徽三年(652年),己巳(十一日),以同州刺史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长孙无忌扳回一局)”“永徽三年三月,辛巳(二十四日),以宇文节为侍中(高宗心腹),柳奭为中书令(王皇后舅舅,长孙无忌同盟),以兵部侍郎三原韩瑗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长孙无忌爪牙)。”“永徽三年九月,守(代理)中书侍郎来济同中书门下三品(也是长孙无忌爪牙)。”

9、激烈的立储之战

“秋,七月,丁巳,立陈王忠为皇太子,赦天下。王皇后无子,柳奭为后谋,以忠母刘氏微贱,劝后立忠为太子,冀其亲己;外则讽(暗示)长孙无忌等使请于上。上从之。乙丑,以于志宁兼太子少师,张行成兼少傅,高季辅兼少保。”(高宗也心理明白得很,派自己心腹辅佐太子,免得为人所趁)。

10、长孙无忌弄权例子

房玄龄儿子散骑常侍房遗爱娶李世民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公主十分骄横。房玄龄死后,公主教唆房遗爱和他的兄长房遗直分财产,过后又反过来诬陷房遗直。房遗直自我申辩,李世民对公主大加责备,而且下令腰斩公主的私通面首和尚辩机,由此与房遗直结下梁子。高宗即位后,公主又让房遗爱与房遗直相互诉讼分财产,结果双双获罪,房降职出任房州刺史,房遗直为隰州剌史。而驸马都尉薛万彻与房遗爱关系不错,也坐事除名,徙宁州刺史,说:“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元景女适遗爱弟遗则。驸马都尉柴令武是柴绍之子,尚巴陵公主,除卫州刺史,也与房遗爱谋议相结。

高阳公主谋黜房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房遗直无礼于己。高宗令长孙无忌审案,长孙无忌告高宗说得到房遗爱与公主谋反的证据。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李恪文武全才,李世民常常觉得他像自己,想要立他为太子,长孙无忌极力争辩才作罢,由此李恪与长孙无忌关系恶化。李恪平素名望较高,为人心所向,长孙无忌非常忌恨他,想要找借口诛灭李恪以断绝众望。房遗爱得悉实情后,便自称与李恪是同谋,希望像当年纥干承基密告太子谋反那样得免一死。

结果永徽四年(653年)春,二月,甲申(初二),在长孙无忌坚持下,高宗诏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处斩,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一并赐其自尽。高宗流着泪对身边的大臣说:“荆王是朕的叔父,吴王是朕的兄长,想求他们不死,可以吗?”长孙无忌爪牙兵部尚书崔敦礼认为不可,于是将他们处死。薛万彻临刑前大声言道:“薛万彻也算是个豪杰,留着为国家效力,岂不是更好吗?只因受房遗爱牵连就杀掉他吗!。”吴王李恪临死的时候,大骂道:“长孙无忌擅弄威权,残害忠良,假如宗庙有灵的话,会在不久后灭他一族。”

乙酉(初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高宗心腹),特进、太常寺卿江夏王李道宗(高宗心腹),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均因与房遗爱交结串通而获罪,流放到岭表。宇文节与房遗爱关系亲密,等到遗爱关在狱中,宇文节颇为他开罪辩护。江夏王李道宗平时即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和睦,故而都有罪。戊子(初六),将与李恪同母的弟弟蜀王李废为平民,安置在巴州;房遗直贬为春州铜陵尉,薛万彻的弟弟万备流放交州。罢除房玄龄在太宗庙陪祭的殊荣。

所以长孙无忌后来被整并不冤枉。

11、短兵相接第三回合,长孙无忌占上风

“永徽四年秋季,九月,壬戌(十三日),尚书左仆射北平定公张行成去世。甲戌(二十五日),任命褚遂良为尚书右仆射,照旧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并掌管选举官吏事。”“永徽四年十月癸丑(初五),任命兵部尚书崔敦礼为侍中。”“永徽六年六月崔敦礼升为中书令”。(这是长孙无忌心腹)

12、高宗最激烈的对长孙无忌不满

“永徽五年七月,戊戌(二十五日),高宗对五品以上官员说:“以前在先帝身边,看见五品以上官员议论朝政,有的在立仗的诸卫士之前当面陈情,有的退朝后上书奏事,连日不断;难道惟独现在无事可奏吗,你们为什么都不上书言事呢?”

13、压垮长孙无忌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高宗准备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高宗和武则天一道临幸长孙无忌的宅第,宴饮酣畅欢乐到极点,酒席上将长孙无忌宠姬的三个儿子都拜为朝散大夫,又命人装载金银财宝、锦缎丝绸等共十车赐给长孙无忌。高宗乘机讲到王皇后没有子嗣,以此暗示长孙无忌准备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顾左右而言他,竟然没有顺从旨意,高宗与武则天二人在不愉快中结束这场酒宴。武则天又让自己的母亲杨氏到长孙无忌的宅第,多次请求,长孙无忌最终还是没有答应。礼部尚书许敬宗(高宗心腹)也曾多次劝说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正言厉色斥责了他。”

永徽六年有一天高宗退朝后,宣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进入内殿。褚遂良说:“今天皇上宣召,多半是为了后宫的事,皇上的主意既已定了,违抗者必是死罪。太尉(长孙无忌)是大舅,司空(李勣)是功臣,不可以让皇上承担杀舅舅与功臣的不好名声。我褚遂良乃是自平民起家,没有汗马功劳,到了今日这个地位,而且接受先帝托孤,不以死谏诤,无颜去见先帝。(十分猖狂,得意忘形)”李勣称病没去内殿。长孙无忌等人到了内殿,高宗对他们说:“皇后没有子嗣,武则天有,如今朕想立武则天为皇后,你们看怎么样?”褚遂良答道:“皇后出身名家,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死的时候,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朕的好儿子好儿媳,如今就交付给你了。’这些话都是陛下亲耳听到的,言犹在耳。未听说皇后有什么过错,怎么能够轻易废掉呢。我不敢曲意顺从陛下,以违背先帝的遗愿。”高宗十分不高兴,只好作罢。第二天又言及此事,褚遂良说:“陛下一定要更换皇后,我请求遴选全国的世家望族,何必非武氏不可。武氏曾经侍奉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天下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掩呢?千秋万代之后,人们又将怎么评价陛下呢?愿陛下三思而后行。我今日触怒陛下,罪该处死。”说完将朝笏放在殿内台阶上,解下头巾磕头直到血流满面,说道:“还给陛下朝笏,乞求放我回老家去。”高宗勃然大怒,命人将他带出去。武则天在隔帘内大声说道:“何不就地杀了这老东西。”长孙无忌说:“褚遂良是先朝顾命大臣,有罪也不可以加刑。”于志宁不敢说话。

而且长孙无忌的爪牙纷纷出面劝谏不要立武则天,例如韩瑗,来济等等。

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只好孤注一掷,“永徽六年六月,武则天诬王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求巫施厌胜术诅咒她,高宗下诏禁止王皇后母柳氏入宫。秋,七月,戊寅,贬吏部尚书柳奭为遂州刺史。行至扶风,岐州长史于承素揣摸圣意上奏称柳奭泄漏宫禁秘密,又贬为荣州刺史。”

而一批小人也会看风向,善于抓机会站队,例如“中书舍人、饶阳人李义府为长孙无忌所厌恶,降职为壁州司马。敕令还未到门下省,李义府已经暗中得知,便向中书舍人、幽州人王德俭问计,德俭说:“高宗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正在犹豫不决,一直担心宰相们会有异议。你如果能提建议立武氏为后,则转祸为福了。”接着李义府利用代替王德俭值宿的机会,叩门向高宗上表章,请求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以满足黎民百姓的愿望。高宗十分高兴,亲自召见李义府,与他谈话,赐给珍珠一斗,留下他官居原职。武氏又暗中派人慰劳勉励他,不久破格提拔为中书侍郎。在此之后,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暗中向武则天表达其效忠之心,被收为心腹。

长安县令裴行俭听说朝廷将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认为国家的祸患必定从此开始,便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下议论此事。袁公瑜听说后,将这一情况告诉武则天母亲杨氏,裴行俭因此获罪,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当年九月(永徽六年),戊辰(初一),许敬宗被升级为礼部尚书。

过几天,李勣入见,高宗问他:“朕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认为不可以。褚遂良既是顾命大臣,他反对,那么事情就应该停止吗?”李世答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又去问外人呢!”在九月初三高宗立即将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

一个月后,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许敬宗奏:“故特进赠司空王仁祐告身尚存,使逆乱馀孽犹得为廕,并请除削。”从之。

然后百官上表请立中宫,乃下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武则天正式上位。

14、长孙无忌的下场

(1)、“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韩瑗上疏,为褚遂良讼冤曰:“遂良体国忘家,捐身徇物,风霜其操,铁石其心,社稷之旧臣,陛下之贤佐。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伏愿缅鉴无辜,稍宽非罪,俯矜微款,以顺人情。”上谓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以此责之,卿何言之深也!”对曰:“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昔微子去而殷国以亡,张华存而纲纪不乱。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上不纳。瑗以言不用,乞归田里,上不许。”

(2)、“显庆二年(657年),七月,许敬宗、李义府希皇后旨,诬奏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潜谋不轨,以桂州用武之地,授遂良桂州都督,欲以为外援。八月,丁卯,瑗坐贬振州刺史,济贬台州刺史,终身不听朝觐。又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荣州刺史柳奭为象州刺史。遂良至爱州,上表自陈:“往者濮王、承乾交争之际,臣不顾死亡,归心陛下。时岑文本、刘洎奏称‘承乾恶状已彰,身在别所,其于东宫,不可少时虚旷,请且遣濮王往居东宫。’臣又抗言固争,皆陛下所见。卒与无忌等四人共定大策。及先朝大渐,独臣与无忌同受遗诏。陛下在草土之辰,不胜哀恸,臣以社稷宽譬,陛下手抱臣颈。臣与无忌区处众事,咸无废阙,数日之间,内外宁谧。力小任重,动罹愆过,蝼蚁馀齿,乞陛下哀怜。”表奏,不省。”“显庆三年(658年),爱州刺史褚遂良卒。”

(3)、“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后以太尉赵公长孙无忌受重赐而不助己,深怨之。及议废王后,燕公于志宁中立不言,武后亦不悦。许敬宗屡以利害说无忌,无忌每面折之,敬宗亦怨。武后既立,无忌内不自安,后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会洛阳人李奉节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朋党事,敕敬宗与辛茂将鞫之。敬宗按之急,季方自刺,不死,敬宗因诬奏季方欲与无忌构陷忠臣近戚,使权归无忌,伺隙谋反,今事觉,故自杀。上惊曰:“岂有此邪!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疑,恐非社稷之福。”上泣曰“我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元舅复然,使朕惭见天下之人。兹事若实,如之何?”对曰:“遗爱乳臭儿,与一女子谋反,势何所成!无忌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窃发,陛下遣谁当之?今赖宗庙之灵,皇天疾恶,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实天下之庆也。臣窃恐无忌知季方自刺,窘急发谋,攘袂一呼,同恶云集,必为宗庙之忧。臣昔见宇文化及父述为炀帝所亲任,结以昏烟,委以朝政;述卒,化及复典禁兵,一夕于江都作乱,先杀不附己者,臣家亦豫其祸,于是大臣苏威、裴矩之徒,皆舞蹈马首,唯恐不及,黎明遂倾隋室。前事不远,愿陛下速决之!”上命敬宗更加审察。明日,敬宗复奏曰:“去夜季方已承与无忌同反,臣又问季方:‘无忌与国至亲,累朝宠任,何恨而反?’季方答云:‘韩瑗尝语无忌云:“柳奭、褚遂良劝公立梁王为太子,今梁王既废,上亦疑公,故出高履行于外。”自此无忌忧恐,渐为自安之计。后见长孙祥又出,韩瑗得罪,日夜与季方等谋反。’臣参验辞状,咸相符合,请收捕准法。”上又泣曰:“舅若果尔,朕决不忍杀之;若果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敬宗对曰:“薄昭,汉文帝之舅也,文帝从代来,昭亦有功,所坐止于杀人,文帝遣百官素服哭而杀之,至今天下以文帝为明主。今无忌忘两朝之大恩,谋移社稷,其罪与薄昭不可同年而语也。幸而奸状自发,逆徒引服,陛下何疑,犹不早决!古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迁延,臣恐变生肘腋,悔无及矣!”上以为然,竟不引问无忌。戊辰,下诏削无忌太尉及封邑,以为扬州都督,于黔州安置,准一品供给。祥,无忌之从父兄子也,前此自工部尚书出为荆州长史,故敬宗以此诬之。

敬宗又奏:“无忌谋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奭仍潜通宫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党附无忌。”于是诏追削遂良官爵,除奭、瑗名,免志宁官。遣使发道次兵援送无忌诣黔州,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寺正袁公瑜和御史宋之顺 前往黔州(现在重庆彭水),逼迫长孙无忌自杀。无忌子秘书监驸马都尉冲等皆除名,流岭表。遂良子彦甫、彦冲流爱州,于道杀之。益州长史高履行累贬洪州都督。

凉州刺史赵持满,多力善射,喜任侠,其从母为韩瑗妻,其舅驸马都尉长孙铨,无忌之族弟也,铨坐无忌,五月,流巂州。许敬宗恐持满作难,诬云无忌同反,驿召至京师,下狱,讯掠备至,终无异辞,曰:“身可杀也,辞不可更!”吏无如之何,乃代为狱辞结奏。戊戌,诛之,尸于城西,亲戚莫敢视。友人王方翼叹曰:“栾布哭彭越,义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义,上不失仁,不亦可乎!”乃收而葬之。上闻之,不罪也。方翼,废后之从祖兄也。长孙铨至流所,县令希旨杖杀之。

七月,命御史往高州追长孙恩,象州追柳奭,振州追韩瑗,并枷锁诣京师,仍命州县簿录其家。恩,无忌之族弟也。命李勣、许敬宗、辛茂将与任雅相、卢承庆更共覆按无忌事。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诏柳奭、韩瑗所至斩决。使者杀柳奭于象州。韩瑗已死,发验而还。籍没三家,近亲皆流岭南为奴婢。常州刺史长孙祥坐与无忌通书,处绞。长孙恩流檀州。长孙氏、柳氏缘无忌、奭贬降者十三人。高履行贬永州刺史。于志宁贬荣州刺史(于志宁只是高宗心腹,不是武则天心腹),于氏贬者九人。自是政归中宫矣。

这时武则天的亲信们就变得十分猖狂了,例如“显庆元年(656年)八月,李义府恃宠用事。洛州妇人淳于氏,美色,系大理狱,义府属大理寺丞毕正义枉法出之,将纳为妾,大理卿段宝玄疑而奏之。上命给事中刘仁轨等鞫之,义府恐事泄,逼正义自缢于狱中。上知之,原义府罪不问。侍御史涟水王义方欲奏弹之,先白其母曰:“义方为御史,视奸臣不纠则不忠,纠之则身危而忧及于亲为不孝,二者不能自决,奈何?”母曰:“昔王陵之母,杀身以成子之名。汝能尽忠以事君,吾死不恨!”义方乃奏称:“义府于辇毂之下,擅杀六品寺丞;就云正义自杀,亦由畏义府威,杀身以灭口。如此,则生杀之威,不由上出,渐不可长,请更加勘当!”于是对仗,叱义府令下;义府顾望不退。义方三叱,上既无言,义府始趋出,义方乃读弹文。上释义府不问,而谓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贬莱州司户。”而且“显庆二年(657年)三月,贬潭州都督褚遂良为桂州都督;晋升李义府兼中书令。八月,晋升礼部尚书许敬宗为侍中”

高宗当然不甘心失去控制权,必然会对武则天势力进行打压。

“显庆三年(658年)十月,中书令李义府有宠于上,诸子孩抱者并列清贵。而义府贪冒无厌,母、妻及诸子、女婿,卖官鬻狱,其门如市,多树朋党,倾动朝野。中书令杜正伦每以先进自处,义府恃恩,不为之下,由是有隙,与义府讼于上前。上以大臣不和,两责之。十一月,乙酉,贬正伦横州刺史,义府普州刺史。正伦寻卒于横州。以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为兼侍中。”

但是武则天一直在保护自己的心腹,例如“雍州司士许祎与来济善,侍御史张伦与李义府有怨,吏部尚书唐临奏以祎为江南道巡察使,伦为剑南道巡察使。是时义府虽在外,皇后常保护之。以临为挟私选授。”“显庆四年(659年)八月,壬子,以普州刺史李义府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义府既贵,自言本出赵郡,与诸李叙昭穆;无赖之徒藉其权势,拜伏为兄叔者甚众。给事中李崇德初与同谱,及义府出为普州,即除之。义府闻而衔之,及复为相,使人诬构其罪,下狱,自杀。”不但官复原职,还更重权在握。“龙朔三年(癸亥、663)元月又任命李义府为右相,仍然主持选拔官员的事情。”

斗争太激烈了。



。。。。。。



待续,请看下回再分解



zhang_dong_feng 发表于 2013-1-25 11:45:01

哈哈, 终于抢到2楼了

3bie 发表于 2013-1-25 11:45:09

秒抢沙发!!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25 11:48:21

顶,新作?

南辕北辙 发表于 2013-1-25 11:50:57

斗争真是太激烈了!

苏双 发表于 2013-1-25 12:01:04

一环:)

dada2020 发表于 2013-1-25 12:02:33

首页留名

阳光灿烂 发表于 2013-1-25 12:07:36

哎呀,可算逮着了,赶紧留名。

dada2020 发表于 2013-1-25 12:09:56

本帖最后由 dada2020 于 2013-1-25 12:20 编辑

唉,高宗看似懦弱仁厚,其实跟武后相比,他才是真正的冷漠无情啊!武后是典型的政由己出、爱憎分明,高宗太犹豫善变了!他同情被废的王皇后、萧淑妃,喜欢天后的姐姐、外甥女,还喜欢丞相上官仪,但最后都把人家给害了!遇到这种领导,一定要小心啊!!

土拨鼠 发表于 2013-1-25 12:13:32

本帖最后由 土拨鼠 于 2013-1-25 15:13 编辑



最近不是有董事会开会吗有黑话解读。。。

天涯屁股很歪,仅作笑谈,莫当真

也是各种甩包袱

保工作,去固定资产,持现金准备过冬吧http://img.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xt/normal/f4/cj_org.gif天涯上看到的转载,貌似不错,大家可以看看: http://t.cn/zjrBinU

  现在谈公司股份体制改革就等于要了各股东的命,所以根本不切实际。比较稳定的渐进式公司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开放公司掌控的黑板报言论,各保安队内队不能以此随便抓人。开放黑板报言论对于公司来讲虽然是温水煮青蛙,但可以做到其他真正上市公司财务公开预防腐败的效果,比再另起什么反反腐败局廉政公署要强百倍,也能延缓总公司的经营年限。
  分公司各领导层虽然意见很大,但对新总经理也存在幻想:希望2013全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后总公司能免去债务。总公司早在2011对下面直系的鞅企提前布局,至少在2015年之前创始人的后代是有活干的,毕竟那么多公司创始人的后代要照顾到,保本不成问题。
  各分公司债务是免除不了了,除非总公司放开黑板报的言论自由。各分公司再建的基础建设资金靠信贷是没指望了,发行分公司债又没人愿意买,只能让各分公司资产抵押。各大投资家,当然也包括股东的子女在海外创立的分公司都对这最后一块肥肉流口水,明知分公司还不上信贷,还要以低于银行的利息借给分公司,就等着分公司违约然后转让分公司资产,分公司想低价处理固定资产卖给亲信也越来越难办了。

tjchao 发表于 2013-1-25 12:44:00

先顶后读

西伊 发表于 2013-1-25 12:49:19

这回居然能坐在前排了!{:soso_e113:}

兜兜飞 发表于 2013-1-25 13:30:45

等,等等等!

大梧桐山 发表于 2013-1-25 13:37:59

与忙总的心得一起比对,重读《《通鉴》,更有收获。

行与知 发表于 2013-1-25 13:45:10

哈哈,一环内!

sammoy 发表于 2013-1-25 13:51:42

由于忙总的逻辑思维、思想深度、古文造诣、文笔等都是一流,因此忙总评史的文章,条例清晰、重点突出、读起来极为顺畅,而且忙总从来不在文字上做过多的修饰,坦坦荡荡的将自己的所知传播,简直是超一流的教科书,“膜拜”恨晚,致以深深的敬重!

jvcmy 发表于 2013-1-25 13:51:49

前排

absalom 发表于 2013-1-25 13:52:01

又赶上一环以内了{:soso_e113:}

tnq 发表于 2013-1-25 14:02:53

斗争太激烈是有原因的,另一方面说明社会也有活力!

shanhai 发表于 2013-1-25 14:04:12

权斗无情啊

jade 发表于 2013-1-25 14:05:43

土拨鼠 发表于 2013-1-25 1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近不是有董事会吗

也是各种甩包袱


各分公司债务是免除不了了,除非总公司放开黑板报的言论自由
什么逻辑啊,开放了就能免除债务了

开放黑板报言论对于公司来讲虽然是温水煮青蛙,但可以做到其他真正上市公司财务公开预防腐败的效果,比再另起什么反反腐败局廉政公署要强百倍,也能延缓总公司的经营年限。

就是想开放黑板报言论嘛,跟我们兜什么圈子啊

宋兵丙 发表于 2013-1-25 14:08:36

都是实用主义者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3-1-25 14:09:10

本帖最后由 我们的田野 于 2013-1-25 23:03 编辑

前排就坐
闻讯立马赶来,终于露一下脸。得瑟一把!


这段历史河里大牛萧让的《武则天——女皇之路》写得要比《资治通鉴》更细致,另外,我买的《资治通鉴》是中国档案出版社的《毛泽东阅点资治通鉴》。

政治不卷入则已,一旦卷入就必须严格恪守政治斗争的客观规律,人也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而是政治动物,道德先生是没有活路的。

***********************************************

原帖是下午上班时发的,下班回家后查阅了资料。一点补充,写在这里吧:
《毛泽东阅点资治通鉴》中对这段历史<长孙家族覆灭>没有过多点评,只是在“至于小小收取人情,恐陛下尚不能免”上画了一道横线。


赞同dada2020 兄对萧让大牛大作《武则天——女皇之路》的评价,引用几点资料:

长孙无忌既为检校中书令,执掌中书省,同时又知门下省事,集两省大权于一身,而他还是天子舅父,顾命大臣,权势之盛,可想而知,用"炙手可热势绝伦"来形容,绝不过分。在贞观时期一直谨言慎行,永徽初年也颇知收敛的长孙无忌,在天子言听计从,政敌束手敛声的情况下,也渐渐抛开了居安思危的顾忌,行事慢慢张扬起来。某日宴会朝贵酒酣耳热之际环顾同僚:"无忌不才,幸遇休明之运,因缘宠私,致位上公,人臣之贵,可谓极矣。公视无忌富贵何与越公?(隋越公杨素)"群僚或回答不知,或说超过越公。"自揣诚不羡越公,"无忌听后徐徐道:"所不及越公一而已。越公之贵也老,而无忌之贵也少。"[5]其志满意得、富贵傲人的骄态,跃然纸上,隐隐已有侵凌主上之威。





  程知节禁军统领之职被夺,韩瑗、来济被贬,便如同斩断了长孙无忌的左膀右臂,针对这位当朝国舅的罗网正在悄然收紧。历经两朝风云的长孙无忌,此时无疑已经感受到了步步逼近的杀机,大厦将倾的阴云如梦魇般地笼罩在心头。然而令人惊异的是,他既没有为韩瑗来济求情,组织力量准备反击;也没有像褚遂良那样主动向李治申诉忠诚,试图挽回上意;甚至不曾上书辞职,以实际行动表示自己并未威胁帝位。在过去的两三年里,这位佐命元勋、两朝重臣,一直都维持着奇异的沉默,一任身边的潮起潮落,看着自己的知交好友在万丈风涛中被淹至没顶。当时的长孙无忌,已经处在武后编制的情报网的严密监视之下,许敬宗等人天天在瞪大眼睛找他的岔子,实在也无法向老友伸以任何援手。而在程知节罢官之后,他已经失去了任何可以挽回败局的机会,虽以国舅之尊,也无法避免最终败亡的命运。——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时刻却很少,很少。  
  我们常常钦羡那些睥睨众生的英豪,羡慕他们总能在关键时刻扼住命运的咽喉,间或也会有一丝冷嘲:“他能成功,无非是心狠手辣而已。”这话不能算错,可也不能算对。在先下手为强的背后,是对人性的清醒认识以及当机立断的果断决策。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在濒临悬崖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有着不计存亡纵身一跳的勇气。长孙无忌惊才绝艳,诚为当世人杰,然而对比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夺嫡之战,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人才与天才之间的差距。  
  要成功,首先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和深谋远虑的居安思危。李世民早在宫门溅血前两年便将心腹常何调去把手玄武门这样的咽喉地带,而当时的兄弟之争尚不是很激烈,未必一定会动用到非常手段。武则天则经过三年的蜇伏时期,广泛地建立起自己的后宫情报网,达到了“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的地步,这个时候她也许只是为了争宠而已。而长孙无忌却一直不曾想到有朝一日高宗会对他猜忌嫌恶,不曾为自己谋一条后路,以至于事变来临时竟然连军方代表李绩的真实态度都不知道,完全处于一种敌暗我明的状态。  
  其次,长孙无忌也缺乏当机立断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从武氏立后时对韩瑗和来济的威胁,到不足一月即以残酷手段处死王皇后和萧淑妃来看,他应该知道这位新皇后的手段,如果这个时候他能够立即联系程知节发动禁军谋立新君,也许并不是没有一线机会,然而他却迟迟没有动手,犹豫之间程知节已被调开,唯一的翻身机会就这样失去了。当然,发动政变也很冒险,然而同样是毫无胜算的情况下,李世民依然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武则天依然以小公主之死揭开了废后的序幕,期间的差别也许并不是能狠得下心来与否的问题。曾经跟人讨论过,如果要在杀头和废帝之间做一个选择题,按照情理自是选择废帝,只因成与不成,至少还有一线生机。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人却都是选择坐以待毙,冒险犯难的少之又少,就算明知道不久就会面临灭顶之灾,依然没有胆量进行生死立决的一搏。或者依然心存侥幸,或者忍不住犹疑观望,他们会选择妥协让步,一步步地被逼入死角,直到最后退无可退被斩首抄家。长孙无忌的顾虑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程知节廉颇已老,是否还会帮他?长孙家族枝繁叶茂,如果失手家人会怎么样?本来自己两个儿子娶的都是李家的嫡亲女儿,也许自己虽死他们还能活着呢?能够抛却任何顾忌,斩断任何牵挂,在危机来临之际毅然放手一搏的人永远只是少数,因此独步历史天空的星辰,永远只是寥寥几颗。  
  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高宗和武后没有给长孙无忌太多思考的机会,永徽六年易后,显庆元年易太子,八月即以程知节出京征西突厥,短短几个月间要长孙无忌做好应变立即发难,也实在比较困难。彷徨顾望间,良机已逝,自己又处在武后情报网的严密监视之下,从他和裴行俭私下讨论立后之事便导致裴行俭被贬外放,即可看出武后情报网的高效。身处重重束缚下的长孙无忌,再没有任何资本可以依靠,注定只能于政治的漩涡中万劫不复。

无限忙的徒弟 发表于 2013-1-25 14:15:47

占座!

风之影 发表于 2013-1-25 14:18:24

o沸点冰点o 发表于 2013-1-25 14:26:42

好久没看到忙总的文章了     希望忙总一切都好

土拨鼠 发表于 2013-1-25 14:30:42

jade 发表于 2013-1-25 14: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各分公司债务是免除不了了,除非总公司放开黑板报的言论自由
什么逻辑啊,开放了就能免除债务了



屁股很歪,权作笑谈{:4_238:}

toby9999 发表于 2013-1-25 14:39:25

还在一环吗?

简单生活 发表于 2013-1-25 14:40:41

没赶上沙发,赶上一环

土壤 发表于 2013-1-25 15:25:04

《通鉴》刚看到官渡之战。
先mark下,看到这里,再来详细看看忙总的分析。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代wxmang发帖】读《资治通鉴》心得:新君登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