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开头,苏军节节败退的原因是什么?
看了二战纪录片,在苏德战争之前,希特勒有如此野心,斯大林却不提放,居然还卖石油等资源给德国,助纣为虐。斯大林得到密报德国要攻打苏联,这时候的苏联还不集中兵力动用全国资源抗战,苏联当时国力不亚于德国,开战时节节败退,丢失大片土地,和重要工业城市兵工厂沦陷,白白多牺牲那么多无辜百姓和士兵,不是德军指挥失误,苏联连莫斯科都要沦陷。 同样的还有美国佬,卖资源给日本,为日本侵华战争变相的给予支持。
战争让军官战士越打越精锐,越打越有经验,争夺到资源后将更强悍难以对付,要想消灭对手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是因为从战争准备来看,斯大林认为德国最快也在1942年动手,在1941年德国没有准备好。这个判断是对的,也就是希特勒这个疯子会没准备好就开始动手。所以到1941年冬天,德国就吃苦头了。 苏联的算盘是我做生意,让你德国去跟英法死磕,另外就是对自身实力有点过于乐观,对德国以坦克为核心的突击战法估计不足,当然了,最后,元首的心思你永远不懂。 英国没拿下来就去进攻苏联,斯大林很意外。 有个说法是苏联当时也想动手的,在前线摆的是个进攻架势,而且苏联当时战术思想中还以为会是凡尔登绞肉机那样的添柴进攻模式,被先突袭了。
另一个说法是红军当时刚刚清洗完,失去了大量优秀的指挥员,同时,大清洗导致前线政务异常循规蹈矩,在德军打过来了,政务还阻止苏联红军开军火库,因为没有正常的程序签字。 要进攻俄罗斯,就要先准备冬衣。当时的情报是德国没有大规模准备冬衣(实情),所以斯大林认为德国不会进攻。问题是,希特勒相信在冬天之前就能结束战争。结果是,两个人都错了。 准备不充分就开始在东线大规模进攻,妄图以快打慢,结果陷入天气和空间的泥潭里,都想尽力避免两线作战,实际都不能避免,地理位置决定必须两线作战 龙牙侯 发表于 2012-7-14 14: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准备不充分就开始在东线大规模进攻,妄图以快打慢,结果陷入天气和空间的泥潭里,都想尽力避免两线作战,实 ...
元首当时还打算打服了法国和英国和谈,结果碰上丘吉尔这个不惜败光大英帝国家底的,结果之好两线了。 knife 发表于 2012-7-14 1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苏联的算盘是我做生意,让你德国去跟英法死磕,另外就是对自身实力有点过于乐观,对德国以坦克为核心的突击 ...
陆军统帅部也靠不住,至少打法国问题上,元首对了。 穿越 发表于 2012-7-14 04: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因为从战争准备来看,斯大林认为德国最快也在1942年动手,在1941年德国没有准备好。这个判断是对的,也就 ...
纪录片说 在德打苏联密报之前,朱可夫上报斯大林堤防希特勒攻打苏联,斯大林没听并且还把朱可夫清洗降职。
我认为就算斯大林判断是对的,也不能不提防希特勒,当时的希特勒疯狂的进攻周边国家,无一幸免。
再者斯大林反应太慢。(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突袭苏联。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
6月22日闪电战攻打苏联,直接要苏联国民性命和财产,直接亡国灭种的风险,苏联共产党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居然在希特勒疯狂厮杀10多天后才反应过来号召全国人民抗战。资料上说,苏联百姓+军人死亡2800万左右,这个数据远远高于德国纳粹。
看了这些资料,虽然苏共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战争了纳粹,不过之前斯大林苏共的表现,我由衷的表示鄙视,后面的战术不讲,前面这些错误就不应该发生,造成国民性命财产重大牺牲和损失,差点亡国。 本帖最后由 自然的风吹来 于 2012-7-14 20:44 编辑
龙牙侯 发表于 2012-7-14 14: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准备不充分就开始在东线大规模进攻,妄图以快打慢,结果陷入天气和空间的泥潭里,都想尽力避免两线作战,实 ...
再下认为:一攻打南线,目的消灭苏联兵工厂,石油农产品铁矿石重要资源。
二 是攻打莫斯科,莫斯科的重要性就不说了。比兵分三路优
我认为就是希特勒没准备充分,不是战术上错误,苏联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北线不要攻打列宁格勒直接和中线合作攻打莫斯科,那结果将完全是两样的。 自然的风吹来 发表于 2012-7-14 2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下认为:一攻打南线,目的消灭苏联兵工厂,石油农产品铁矿石重要资源。
二 是攻打莫斯科,莫斯科的重要 ...
斯大林格勒是北方的不冻港,不打美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过来吧。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7-14 2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斯大林格勒是北方的不冻港,不打美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过来吧。
那个时候美国根本没参合吧 自然的风吹来 发表于 2012-7-14 2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个时候美国根本没参合吧
英美卖军火的时候都是不犹豫的 希特勒打到冬季就撤退的话,苏联没能力反扑的 俺们现在当然可以高谈阔论,得出显然易见的结论,但我们身处其中来做决策,那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请问谁有朱世巍《东线1941—1945》的电子版全集? 自然的风吹来 发表于 2012-7-14 03:47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样的还有美国佬,卖资源给日本,为日本侵华战争变相的给予支持。
战争让军官战士越打越精锐,越打越有经 ...
希特勒此人从决策力,实际执行力到战役判断能力在纳粹德国无人能及,整体的能力不下于本朝太祖。 应该说,打苏联的决策是对的,甚至在苏德战争中,饱受争议的几次决策,如在战争初期同时展开对列宁格勒与莫斯科的两路进攻,在进攻莫斯科途中又分兵展开基辅会战,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同时分兵攻打高加索,这些看似失策的做法其实都是有原因的,甚至如果不这样做,德国在东线的处境会更困难。希特勒东线的失败不在于这几次的分兵决策,真正导致他失败的原因是输在根本性的因素——用一句最常用的话来说就是“体制问题”,即是纳粹德国的政权组织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最终使得纳粹德国并没能够充分发挥出他真正具备的全部战争潜力,让国家的经济体制及时转入战时体制,从而无法像社会主义国家的那样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扛不住苏德战争必然带来的巨量消耗,在战争进程中调整制定策略的时候始终摆脱不了各种战争资源不足带来的制约因素,导致各种事先制定的战役方针往往无法贯彻执行到底,同时前线指挥官往往无法摆脱普鲁士军人惯有的缺乏战场大局观,缺乏战场应变力的毛病,往往不能贯彻理解元首的指示,导致前线战术性的安排失误不断(从曼施坦因的“城堡行动”以及随后的“东方壁垒”行动执行的一塌糊涂有具体体现)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7-14 1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个说法是苏联当时也想动手的,在前线摆的是个进攻架势,而且苏联当时战术思想中还以为会是凡尔登绞肉机那 ...
网上搜索了,说当时苏联军队内部大清洗,很多优秀军官被割掉,如果是真的,那我真的很担心我们国家了。 自然的风吹来 发表于 2012-7-15 23:11
网上搜索了,说当时苏联军队内部大清洗,很多优秀军官被割掉,如果是真的,那我真的很担心我们国家了。
那段历史克里姆林宫的狼人说过一些,乌克兰的那个要塞是诱因之一。我们的军队权力很大,军队涉及的方面很多,我们外面人很难知道的,我认为想多没用.
军队毕竟要用打仗来检验 自以为是 发表于 2012-7-14 1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进攻俄罗斯,就要先准备冬衣。当时的情报是德国没有大规模准备冬衣(实情),所以斯大林认为德国不会进攻 ...
我的版本是冬季机械润滑油。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7-14 2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斯大林格勒是北方的不冻港,不打美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过来吧。
摩尔曼斯克 小咕咚 发表于 2012-7-16 09:21
摩尔曼斯克
斯大林格勒一断,北线就彻底断了i我觉得斯大林格勒比莫斯科重要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7-14 2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斯大林格勒是北方的不冻港,不打美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过来吧。
斯大林格勒是南方,是纳粹南线攻打的城市,苏联的兵工厂。
不是北方,北方的是列宁格勒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7-16 1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斯大林格勒一断,北线就彻底断了i我觉得斯大林格勒比莫斯科重要
:funk:阁下连苏德战争,最大的几次战役城市都搞错了 自然的风吹来 发表于 2012-7-16 11: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阁下连苏德战争,最大的几次战役城市都搞错了
我也看得云山雾罩的。 自然的风吹来 发表于 2012-7-16 11:38
斯大林格勒是南方,是纳粹南线攻打的城市,苏联的兵工厂。
不是北方,北方的是列宁格勒
哈哈,我只负责吹水 个人觉得,德国和苏联都知道对方要揍自己,只是选择时机问题。和英苏德三方反应问题。
德国想以站逼和英国,然后干掉苏联。
苏联人则想趁英德力竭之时渔翁得利,苏联也一直在准备进攻,整训部队、加固桥梁、延展铁路。
从苏芬战争看,希特勒的决策部分部分正确,再加上大清洗使得内部离心,在冬天前结束战斗是有依据的。
希特勒就是算错了斯大林,算错了俄罗斯民族性,算错了苏联体制的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