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yorker 发表于 2012-5-28 03:26:06

穿越 发表于 2012-5-27 03: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恭喜毕业,Dr. 方(虽然方解石只是个网名)!戴上了人生最重要的帽子,总算完成了一个阶段性任务。人生就 ...

这个讲到点子上了。{:4_268:}

穿越 发表于 2012-5-28 05:29:25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27 1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这样的。

我大体介绍下老板目前面临的问题: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离开原单位比较好,那时候你就能吸收新东西了。但是短期内会吃亏。美国的好处是几乎就是逼着你走,每个人都吃亏,于是就扯平了。

还是那句话,搞基础科研的,容易发文章的事要多做。因为跟做应用的不一样,第一文章就是评价人的主要标准。第二应用的目标可以明确,但是基础科研的科学问题都是写着玩的,如果真知道就不叫重大发现了。基础科研的乐趣,就是指东打西。

俺还是觉得你那个共生很难做,是块硬骨头。不过支持你做16S,原因是能发文章。不过16S有很多问题,像你这种新手,一定会犯很多错误。但是还是得犯,而且早犯比晚犯好。现在还有人罩着,以后不一定有人给你出钱,得自己弄。

俺有好几个朋友就是做16S的。你这篇给其中一个看了一眼。回答是文库偏差太大,结果不准,文章很容易被好杂志拒。现在都是直接上高通量测序,不做文库了。另外,测序深度特别重要,你就一点点钱,千万不要每个部位都测,否则每个部位的结果都不清楚。就做两个地方,保证深度(好像看某条曲线就知道其深度),而且仍然可以回答不同部位是否不同的问题。第一种方法是发烂文章的方法,第二种才能发好点的文章。

穿越 发表于 2012-5-28 05:33:15

苏双 发表于 2012-5-27 1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建议Dr. Fang到海洋三所谋个位置,福建未来应该蛮有发展的

是因为海西经济发展区么?

海洋三所在厦门,日子不要太滋润。

穿越 发表于 2012-5-28 06:06:22

苏双 发表于 2012-5-27 1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教授说说国内未来的科研趋势吧,或者说学术界人的需求啊的趋势,哈哈,你想从那个方向说就从那个方向说, ...

好吧,说说最近一两年的心得。

现状第一是水平明显上去了,有一帮四五十岁的人,大概都是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海归的人,有钱有想法有资源,混得很好,以他们的科研实力,在美国拿个tenure都问题不大了。所以现在对文章明显都从数量转到质量,要发好文章才被人看得起。第二就是继续急功近利,这是管理者的通病。坦白地说,俺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的原因。但是大部分人只能适应这种环境。所以选课题还是要选容易的,找块硬骨头没准就崩了牙。俺认识的几个国内的牛们在倡导说要在应用中寻找科学问题,而不是纯做学术,这也算是适应的一种机制吧。

具体到发展趋势上,以施一公、饶毅为首的新海归派和老海归及土鳖派斗得厉害,结果不好说。所以科研体制往哪个方向走,现在看不出来。组织部长进了董事会后,有可能就不管科研了,对施饶是重挫。也有可能加大对施饶的支持,于是他们更牛了。俺个人认为最可能的局面是走中间路线。减基础,加应用,其中应用侧重于扶持高科技产业。基础科研的比例可能会减(总数倒不一定减),但是两极分化会更明显。也就是说资源流向大牛的趋势变强,小牛们必须得依靠大牛才能壮大。

但是最终还是取决于中国经济是否变缓,以及美国经济是否恢复上。也就是所谓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中国经济在几年内木问题,长了不好说。而美国熬过这几年,经济会重新起飞,几乎是肯定的。这点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了。

思炎 发表于 2012-5-28 10:47:58

eleven 发表于 2012-5-27 17: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舟山现在到宁波有个跨海大桥,过桥费100大洋,现在还计划修一条从宁波到舟山的海底地铁,物流没什么问题, ...

{:4_245:} 我因为到舟山是一定省下肚子吃海鲜的,所以之前从未没注意到猪肉的问题。。。

我也听说舟山现在到宁波有跨海大桥,以前我曾做过小飞机的,记得是从定海出发的

现在舟山的几个岛,比方沈家门到朱家尖都有跨海大桥了,有桥就方便多了。

思炎 发表于 2012-5-28 10:54:33

乡间小径 发表于 2012-5-27 1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螺丝的泥巴腥味不算重啊?不知道重庆陶然居是怎么做的。螺丝买回来,要放在盆里养上一两天,水面上滴上几滴 ...

呵呵,这个应该是回复给忙总。

不过严重同意你 ,我家也是将螺丝在水里养,滴一些油

到了夏季,特别是看世界杯的时候,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螺丝,喝冰镇啤酒,好惬意 {:4_249:}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28 12:13:07

穿越 发表于 2012-5-28 05: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离开原单位比较好,那时候你就能吸收新东西了。但是短期内会吃亏。美国的好处是几 ...

非常感谢穿大给的建议!!!我会继续看论文先把基础积累下,然后确定做哪个部位,怎么做,然后想清楚了再去找老板们要钱。高通量还是那个原因,估计很难弄来那么多的钱。确实现在还有人罩着比较好些。

关于换地方的问题,今天早上刚跟一个师兄长谈了一次。目前国内的情况可能跟穿大的想象不太一样,像我们这类没有任何人际基础和科研经历(博士以外的)出去基本是被当枪使的命,甚至可能出工不出成果(原因是成果都被人家拿走了)。或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也在被使用,也能出成果,但是人家不会把你当成自己人。身边就有这样的人,现在已经算混的比较好了,但是仍然是融入不了新的课题组,其他人还是会把他/她当成外人。

这个非常讨厌。当然对我来说性格是会改变的,也会去适应,但是我还是觉得在国内一些事情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解决掉的。所以尽量还是先留在这边。至于不同的学术思路,我想我可以尽力去弥补这个。目前我已经和课题组其他人差异比较大了。。。如果我真不做科研了我最差不过是回家当家庭主妇相夫教子,学不爱大大的夫人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吧~~~或者再过些年帮着bf做下地质啥的。今天跟师兄聊,师兄就一直问我,最差的结果是什么,我想来想去,最差的结果不过如此。师兄说:“那你就没什么好怕的了,你比别人有天然优势”。

穿大这句话非常经典:“基础科研的乐趣就是指东打西”!我会在思想和行动中贯彻的。

共生是很难做,我看那些人都是尝试过后来就没有做下去。虽然我现在还不太清楚技术细节,但是能感觉到一些问题了。但是这个共生探究下去将是非常非常有趣的问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生物可能确实是很节约而效率很高的,这就给过去我们对一些无脊椎动物的生理生态提出了一些理解思路。当然这个问题太大了,目前顶多也就是先做点像16s这样的小事情占位置,先试探下水深,在门槛上蹭蹭脚底板。

最后再次谢谢穿大。会跟您保持联系,继续咨询,当然以后会有机会给您咨询费滴~~~来盘辣炒蛤蜊吧,好吃~~~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28 12:15:30

穿越 发表于 2012-5-28 05: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因为海西经济发展区么?

海洋三所在厦门,日子不要太滋润。

三所其实现在发展态势一般般。这些单位,都是往海洋局忽悠课题,所以跟上面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什么经济特区的横向课题,基本不太。。。至于厦门,有亲生亲养的厦门大学和暨南大学,三所还真未必是盘主菜。这是我的分析。此外海洋局系统太过于重视养人,所以估计因此也忽略了很多。总之我觉得海洋局的资金利用率不高。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28 12:15:30

穿越 发表于 2012-5-28 05: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因为海西经济发展区么?

海洋三所在厦门,日子不要太滋润。

三所其实现在发展态势一般般。这些单位,都是往海洋局忽悠课题,所以跟上面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什么经济特区的横向课题,基本不太。。。至于厦门,有亲生亲养的厦门大学和暨南大学,三所还真未必是盘主菜。这是我的分析。此外海洋局系统太过于重视养人,所以估计因此也忽略了很多。总之我觉得海洋局的资金利用率不高。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28 12:20:45

穿越 发表于 2012-5-28 0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吧,说说最近一两年的心得。

现状第一是水平明显上去了,有一帮四五十岁的人,大概都是九十年代、二 ...

俺认识的几个国内的牛们在倡导说要在应用中寻找科学问题,而不是纯做学术,这也算是适应的一种机制吧。

这话说的很实在。我其实也是理解的。以后会尽量应用。

但是没有办法,刚也跟穿大您分析过了,对我本身的技术积累和实验需要的时间周期来说,有些事情是比较之后的初步选择,而并不是说想做什么就能做的成。我现在已经有这个觉悟了。

我会继续我的路线,继续忍和韧性,继续绕弯子。反正还年轻。

此外,对中国经济,我可能比您要稍微乐观些,呵呵。老美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但是被历史证明的事情并不一定就表示下次要发生。就如生物学,当你看到九只白天鹅的时候,你不能肯定第十只还是白色的。虽然你可以说,下一只是白色的概率是90%,但仍然不是百分之百。而国内的情况,是目前还处于数白天鹅中,虽然你不知道下下一只是白天鹅,但是你知道下一只,肯定是。

穿越 发表于 2012-5-29 06:03:23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28 06: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来盘辣炒蛤蜊吧,好吃
辣炒蛤蜊已经吃过了。要不,烩乌鱼蛋、葱烧海参、沙锅鱼翅、清汤燕菜、锅塌鲍鱼,俺们一样来一份 {:4_264:}?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5-29 08:20:29

穿越 发表于 2012-5-29 06: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辣炒蛤蜊已经吃过了。要不,烩乌鱼蛋、葱烧海参、沙锅鱼翅、清汤燕菜、锅塌鲍鱼,俺们一样来一份 {:4_264 ...

:D那得俺先把自己整成大厨才可以~~~那您只有慢慢等了。

苏双 发表于 2012-5-29 17:50:55

穿越 发表于 2012-5-28 0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吧,说说最近一两年的心得。

现状第一是水平明显上去了,有一帮四五十岁的人,大概都是九十年代、二 ...

谢谢教授,现在国内高校招人也是水涨船高啊,科研人员40岁前要不能混出个样子,基本上就是后浪的陪衬了:lol。

黄芪 发表于 2012-6-3 00:31:07

思炎 发表于 2012-5-23 1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关系,这个专题下是可以找网络图片的。

其实我以前也没吃饭带相机拍照的习惯,后来上网了,为发帖, ...

这几天在网络扒啦海鲜菜的图片。
已经搜集了大部分。
但有些还是没能搜到或者搜不到满意的。
有点意外,居然网络也不是万能的哈。
琢磨着要不要自己特意去餐馆吃一次顺带拍照片?
不过MS有些菜,这边也吃不到。。。。。。

思炎 发表于 2012-6-3 10:06:52

黄芪 发表于 2012-6-3 0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几天在网络扒啦海鲜菜的图片。
已经搜集了大部分。
但有些还是没能搜到或者搜不到满意的。


很认真,很用心 {:4_279:}

没关系的,找到的先发出(乘着活动正式发奖还没开始,比较划算)

咳咳,当然要实地采风也是不错的主意,既给吃找个有意义的理由,又拿到第一手资料 {:4_280:}

穿越 发表于 2012-6-3 16:59:47

苏双 发表于 2012-5-29 0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教授,现在国内高校招人也是水涨船高啊,科研人员40岁前要不能混出个样子,基本上就是后浪的陪衬了:l ...

是这样的,所以海归是一条捷径。如果在国内的阶梯里慢慢爬,猴年马月才有结果。现在回国,大家都是副教授起跳,一下子就省了好几年。

不过海归压力也很大。现在当选的院士们都是四十几岁,倒推回去,三十几岁就得成名了。

KK2012 发表于 2012-6-3 22:55:46

思炎 发表于 2012-6-3 1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认真,很用心

没关系的,找到的先发出(乘着活动正式发奖还没开始,比较划算)


请问思炎阿姨一个问题,有人说在英国的传统下午茶,贵族级的叫 low tea,是因为贵族喝下午的茶几是矮的,工薪阶层喝茶没那么讲究,就用普通餐桌所以自嘲叫 high tea,这说法是不是真的?

思炎 发表于 2012-6-3 23:05:04

KK2012 发表于 2012-6-3 2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思炎阿姨一个问题,有人说在英国的传统下午茶,贵族级的叫 low tea,是因为贵族喝下午的茶几是矮的, ...

你说的对,是有这种说法。传统上早期的贵族的下午茶一般是在下午4点左右的,而中产阶级或工薪阶层的下午茶是在下午5,6点,食物量更大,而且是直接在平时吃饭的餐桌上享用。

KK2012 发表于 2012-6-3 23:12:24

思炎 发表于 2012-6-3 23: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对,是有这种说法。传统上早期的贵族的下午茶一般是在下午4点左右的,而中产阶级或工薪阶层的下午茶 ...

下午5,6点喝下午茶?那几点吃晚饭?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青口(海虹)的四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