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改革之六】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2-15 20:39 编辑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王安石的《咏石榴花》没有完整流传下来,只留下两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既酣畅淋漓,又味道十足,透着无比自信乃至自负,与主持熙宁变法时“三不足”口号——“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义无反顾一脉相承。
这三句变法口号引起官僚们的普遍质疑,当时主持翰林院考试的司马光甚至以“三不足”出了一道考题,要求考生作一篇时政论文驳斥王安石的改革计划。
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位道德文章堪称泰山北斗的人物,曾经是相互倾慕的好朋友,却因为政见不同,不但决裂,而且势不两立,最后酿成一场真正的悲剧。在公元1086年两人同一年去世41年后的1127年,靖康之耻降落在北宋头上,两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儿子宋钦宗赵恒——成为金国俘虏,北宋灭亡。九泉之下,王安石和司马光会不会还在殊死搏斗,一个责问,为什么不支持变法图强;另一个痛斥,都是你惹的祸!
1044年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后,朝廷内外要求变法的呼声并未消失,随着危机不断加深,变法图强的呼声越来越高。1058年,王安石上书宋仁宗要求改革,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中》列举了4大危机:农民起义、外患威胁、财政困难和风气衰败,并且针对庆历新政直言不讳地指出,改革的关键是皇帝要坚定,不能半途而废。苏东坡也一直慷慨激昂指责贫富分化,呼吁深化改革,主张裁剪冗余兵力。
老迈的宋仁宗已经丧失了雄心壮志,抱残守缺,把烂摊子扔给了后人。之后的宋英宗被历史学家怀疑患有精神疾病,在位仅3年多,没有什么作为。时间到了1067年,20岁的赵顼登基。意气风发的宋神宗居然穿起了戎装,英姿勃发换来的却是皇太后的告诫:“不贪图军功,就是天下臣民的福分”。
来年春天的一件事给向往文治武功的宋神宗浇了一盆冷水。按惯例,每年春季祭天大典完成后,皇帝要给群臣发一笔开门奖金,赏赐些银两绸缎意思一下,但国库空虚到了实在过不下去的地步,这点小意思也就免了。由此引发了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第一次争论。
王安石认为,当务之急是让善于理财的人重整国家财政,可以不增加百姓负担而使国库钱包鼓起来。司马光反驳说,所谓善于理财不过是巧立名目增加捐税。从此,曾经在包拯包青天手下当过同事的这两人,因政见不合而决裂,直至恶斗。
当时的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已经积重难返。
积贫并不是国家贫穷落后。事实上,北宋是历史上经济文化最巅峰的时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国际贸易、城市化、科技等等无一不走在世界最前列,文化发展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寇准、梅尧臣、范仲淹、晏殊、柳永、晏几道、曾巩、三苏等星光灿烂,黄庭坚、秦观、米芾等已斩露头角。繁花似锦的背后,却是败絮其内,国家财政长期入不敷出,宋仁宗时期每年赤字已经达300万缗(每缗1000文,相当于1贯),宋英宗时每年亏空1570万缗。财政困境有两个原因,冗兵和冗官。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长治久安,创立了募兵制度:灾荒年份,将饥民召入军营就食,避免饥民做乱;正常年份,即使有军队叛乱,老百姓也不会参加,实质是把军队作为收留饥民和地痞流氓的管制机构。百姓一旦征兵入伍,便给予军籍,不得经商不得务农,全家生老病死都由政府养起来。这样的老弱残兵上不了战场,遇到战事,再招募精壮兵丁,于是军队规模越来越大,宋太祖赵匡胤时期,中央正规军“禁军”和地方部队“厢军”一共为37万,宋太宗赵光义时期为66万,宋仁宗时期为125万。宋神宗登基时,军队人数已经到了140万(《水浒传》中林冲号称80万禁军教头,正是军队规模的写照),每年的军费开支约为4800万缗,约为国家财政收入的5/6。
军队人数众多,却因为文官挟制武将的国策和豢养乌合之众的军事制度,战斗力根本无从谈起,不得不向辽、西夏纳贡称臣,这是积弱。
北宋优待读书人,版图比明清小,通过科举考试录取的官员却是明朝的4倍,清朝的3.4倍,而且因为“门荫”制度,中高级官员的亲朋好友混入公务员队伍吃皇粮,甚至连几岁的孩子都不当差领着国家俸禄。在所有的公务员中,百分之六七十都属于冗官。宋神宗登基前,全国正式在编25000名官员,每年俸禄大约在1200万缗。
当时全国财政收入每年在6300万缗到6800万缗之间,仅仅冗兵和冗官每年消耗6000万缗,加上皇家开支720万缗,还有必不可少的祭祀天地祖先的费用,另外还有跑冒滴漏,致使财政入不敷出。这是积贫。
颇想有所作为的宋神宗广开言路,向庆历新政时的改革明星富弼询问富国强兵之计,在谈及边防事务时,富弼以教训的口吻说道:“陛下即位之初,当布德行惠,愿二十七年口不言兵”。此时恰巧离庆历新政过去27年,当年的改革先锋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已成为保守派。
元老重臣们告诫年轻的皇帝,要持中守静,要选贤任能,要爱民养力,要恪守祖宗成法,却没有人告诉他,日子要过不下去了,怎么办?宋神宗把目光转向了声名鹊起的王安石。王安石此前多地为官,每到一处,政绩斐然,从小秘书一路升迁为省部级干部。
庆历新政前的1042年,21岁的王安石进士及第,被任命为淮南签判,相当于今天的扬州市政府办公厅秘书。
1047年调任鄞县知县,任职3年,即宁波市鄞州区区长。在任期间,王安石把粮食借贷给青黄不接的农民,秋收后加利息返还,深受当地百姓欢迎,这是日后青苗法的雏形。
1051年改任舒州通判(安庆市副市长),政绩卓著;任满后上调首都群牧判官(农业部养马司司长助理),顶头上司就是包拯;之后调任提点开封府诸县镇公事(主管首都郊区的副首长)。
1057年先后任常州知州(常州市市长),提点江南东路刑狱(江西江苏一带负责公安工作的副省长)。
1058年上调中央,任三司度支判官(财政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办公厅秘书长)。
1063年母亲去世,回金陵葬母后留在当地讲学,宋神宗1067年即位后被任命为江宁府知府(南京地区一把手),后上调中央成为翰林学士(皇帝顾问)。
熙宁元年(1068年)4月,宋神宗召见王安石,二人一拍即合,会后王安石写下《本朝百年无事扎子》论述改革的迫切性。在这篇奏折中,王安石分析了北宋开国以来的施政得失,指出军事、吏治、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强烈呼吁马上改革。此后宋神宗又多次召见王安石讨论改革事宜。
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操刀改革。“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改革的梅花香冷峻地扎进北宋朝堂。
面对财政破产,解决办法无非两条,开源和节流。吸取了范仲淹庆历新政向官员开刀的失败教训,王安石绕开用淘汰冗官的办法节流,而是瞄准开源,从经济“理财”入手。1069年2月,在原有三司之上成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管全国经济,由枢密使(国防部长)陈升之和王安石领衔,主事人为变法派骨干吕惠卿和章惇,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为期16年的“熙宁变法”。
熙宁变法以 “富国强兵” 为目标,路径是“催制兼并,均济贫弱”,涵盖财政、人事(科举)和军队3个方面,具体措施为:
财政
均输法,1069年7月颁发实行
首都和皇宫所需的物资原本分别由6个省的“转运使”负责采购和运输,由于各地产出,价格也随产量波动,每个省按各自定额在本地分散采购,导致丰年不能因为价格低多采购、歉收不能因为价格高少采购,商人们趁机哄抬物价,各地官员只能增加税收加重农民负担。
均输法专设“发运使”一职,总管6省财政收入,改各地分散采购为中央统一采购,以500万缗钱和300万石米作为周转经费,在物产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省份多采购,且有权把低价地区的剩余物资卖到价高的地区赚钱,目的是把商人赚取的利润收归国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采购官员大肆收取回扣,只挑贵的买,以至于最后连本都收不回来。
均输法实行2年后就无声无息了。
青苗法,1069年9月颁发实行
在青黄不接时,拿出储备粮库常平仓中的粮食,以粮食或现款贷给农民,最多15贯,最少1.5贯,半年之后加20%的利息连本带利偿还。每年贷款两次,总利息为40%。
青苗法的本意是国家扶贫贷款,以免穷人受到富人高利贷剥削,但执行过程中走样。
一是地方官员欺上瞒下,变相加息。半年20%的利息在当时并不高,相当于民间高利贷的1/3-1/5,但实际贷款时,高估贷出粮食的价格,或者贷出价格低的陈粮,收回时却要求价格高的新粮,致使有些地方的实际利息为100%。
二是地方搞摊派。王安石下达贷款指标,地方完不成,就强迫本来不需要借款的富裕农户贷款,而且富户所付的利息是贫户的10倍,等于向富裕农户征收一笔利息税。
青苗法以田里的青苗为信用保证,用贷款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但天公不作美,青苗法实施之后,水灾、旱灾、蝗灾不断,可贷款还得还,地方官员动用暴力手段强行收款,农民们不得不卖地,甚至卖儿卖女,进一步加剧土地兼并的同时,催生了新的流民。
但政府获利颇丰,以1073年为例,政府获得利息292万贯。
农田水利法,1069年11月颁发实行
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开财源,小工程由州县负责,一旦开工,中央提供补贴,大工程由中央负责。
募役法,1071年10月颁发实行
改农村上三等家庭无偿当差役为用钱雇人当差,也称免役法。各州县核算雇佣劳役所需资金总额后,不只是向农村上三等家庭征收,而是摊派到全体用户,按财产百分比征收,连寺庙都按财产出钱,实质是征收财产税。这个措施也增加了政府收入,1076年,实际征收1000多万贯,雇佣劳役支出640万贯,节余400万贯。
市易法,1072年3月颁发实行
以100万贯为本金,在首都设立“市易司”平抑物价,滞销价跌时采购,紧缺涨价时抛售,商品价格由“市易司”统一划定。商人也可以向“市易司”抵押财产,用20%的年利率赊购“市易司”的储备在各地销售。市易法的本意是打击富商操纵价格,但“市易司”任意扩大经营范围,甚至涉足水果和芝麻贸易,这个国营百货公司和供销社最后演变成了国有垄断投机商,平抑物价成了墙上的标语,大肆收购紧俏商品盈利成为核心业务。
1076年,“市易司”盈利133万贯,1077年盈利153万贯,相当于这两年全国夏秋两季农业税的30%。
方田均税法,1072年8月颁发实行
丈量全国土地,按土地质量分为五等,确定税额,并登记造册,如实征税。
大地主隐瞒土地数目逃税是北宋的普遍现象,宋真宗时全国共有土地534万顷,经过开荒后,到宋仁宗时却缩减到228万顷。用清查应税土地数量的办法增加财政收入十分必要,但由各地地主负责,所托非人。
军事
保甲法,1070年12月颁发实行
主要目的是压制农民起义和扩大兵源。10家一小保,10小保为一大保,10大保为一都保,各设保长一名,一家有男丁两人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用以维护治安。保内有人犯法,知情不报者连坐;发现来历不明的人,不举报也要受惩罚。
保马法,1072年5月颁发实行
为对付西夏骑兵,动员民间养马。养马户或从政府直接领取马匹,或领取现金自购马匹,报酬是获得政府补贴或者减免税收,马匹质量由国家验收,马死了要赔偿。
这一措施节减了政府集中养马的费用。
军器监法,1073年8月颁发实行
建立兵工厂,录用专职工匠改良和制造武器,提高了武器质量。
将兵法,1074年颁发实行
废除一年一调防的更戍法,重新划分军区,将军常年驻在军中负责训练和打仗;淘汰老弱残兵,全国设立92将(军事单位,约3000人,与两个标准团人数相当),首都附近的37将对付北方的辽和契丹,西北的42将遏制西夏,13将镇压国内叛乱。
人事(科举)
贡举法,1071年2月颁发实行
改革进士考试内容,废除默写和解释经文的“明经科”;取消诗词歌赋,改考经义大意和时政结合的政论文。经义取士被宋之后各朝代沿用。
三舍法,1071年10月颁发实行
在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党校+行政学院)中设立三舍,入学时住外舍,2000人,用考试选拔出200人进入内舍,再经考试选拔100人进上舍,优秀的上舍学生直接授官。这一快速选拔人才的办法被南宋沿用并不断完善,现在新加坡的公务员选拔也参照此法。
之后还建立国防大学“武学”,政法大学“律学”和医科大学“医学”。
三经新义,1075年颁发实行
王安石、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和吕惠卿三人编写全国教材,《诗义》、《书义》、《周礼义》统称“三经新义”,科举考试一律以这三本的内容为标准答案。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随变法而来的不是千帆竟渡,而是反对派的惨烈博弈。
当时朝堂上有句顺口溜描述宰相们对改革的态度——“生老病死苦”,“生”指副宰相王安石,生气勃勃锐意改革;“老”指宰相曾公亮,以年老精力不济为由搞模糊哲学;“病”指宰相富弼,反对新法,称病撂挑子;“死”指副宰相唐介,看到宋神宗力挺王安石,急火攻心病死;“苦”指副宰相赵抃,每次见到一项新法出台,就叫苦不迭。
早在变法前,群臣对宋神宗一登基就器重王安石就心怀不满,变法刚开始的1069年,御史中丞吕诲(监察部长)和知谏院事范纯仁(监察部高官,范仲淹儿子)上书弹劾王安石,被贬到外地为官。
这年9月青苗法出台,翰林学士司马光反对,和变法骨干吕惠卿在皇帝面前大打口水仗。
10月,宰相富弼主动辞职。
1070年,韩琦、欧阳修等地方官纷纷上书反对青苗法,指出青苗法强迫贷款的弊端。
一度支持变法的苏轼也请求外放,与改革派划清界限。
御史中丞吕公著因指责变法而被贬外放。
司马光反对新法,“三不足”考题被宋神宗压下后,一连上书五道奏折,请求到洛阳就任闲职编写《资治通鉴》。此后有连续三次致信王安石,劝告王安石重新考虑治国方略,而王安石以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回复,从此两人老死不相往来,成为不共戴天的政治死敌。
宰相曾公亮和副宰相赵抃也相继辞职。
宋神宗的奶奶、生母、两个弟弟也出来反对新法,要求废掉新法。
宋神宗犹豫之后,还是力挺王安石,认为这些反对变法的朝臣是口才派,一口道德文章,却没有富国强兵的事功,变法挨过了第一波争斗。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苗法走样,催生流民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1074年,王安石提拔的守城官郑侠绘制了一副《流民图》,呈送宋神宗。宋神宗看到图中贫民充塞道路,卖儿卖女,流离失所,下诏暂停青苗法。王安石因此辞去宰相一职,推荐改革派中的韩绛为宰相,吕惠卿为副宰相,自己去金陵(南京)就任江宁知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年4月就职金陵的王安石恐怕想不到,一年之后又回到京城继续主持变法。
变法之初,宋神宗在王安石的建议下,起用吕惠卿、章惇、邓绾、蔡京、蔡卞、李定、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魏继宗等一批新人等为变法派的中坚力量。王安石一离开,这些人就闹起了内讧:吕惠卿、韩绛、邓绾为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吕惠卿甚至诬告王安石搞政变谋反;曾布、魏继宗为了争权,告发主持“市易司”的吕嘉问倾吞公款。
变法阵营内部的争斗闹得不可收拾,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起用王安石为宰相。王安石就任后,吕惠卿因为以低价在苏州大量购买良田的腐败行为遭到惩处,章惇因为和吕惠卿勾结被贬外放,韩绛被罢官,变法派分崩离析。
另一个重大打击接踵而来。1076年,儿子和事业助手王雱病死。而吕惠卿困兽犹斗,向宋神宗呈交了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人通信,信中有千万不要让皇帝知道等秘写内容。
和宋神宗关系渐渐冷淡后,王安石在1076年9月再度辞职,回到江宁隐居。“为谁零落为谁开?”,1086年,王安石在悲愤中去世,时年66岁。去世之前,他把自己的房产和田地全都捐给了佛寺,租住在秦淮河边的一个小院里直到去世。
王安石退隐之后,宋神宗继续主持熙宁变法,改革混乱的官制,加强军事训练,扩大国家专卖制度,直到1085年去世。
熙宁变法是商鞅变法之后规模最大的社会改革运动,而成果相形见绌。
变法之后,国家财政扭亏为盈,需要新建52座仓库来存放急剧增加的国库收入。各地兴修水利1万多处,灌溉农田36万多亩,还开发了不少荒地,仅滹沱河两岸就增加农田1万顷。军事上,经过1072年和1073的熙河之役,攻取吐蕃(现在甘肃青海一带)的5个州。
但熙宁变法撕裂了整个北宋朝堂,1085年10岁的宋哲宗继位后,宋神宗生母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召回司马光主持朝政,变法反对派重新上台,新法全部被废。在此期间,改革派被称为“元丰党人”,反对派被称为“元佑党人”,从此党争不已。
1093年,宋哲宗亲政,又恢复新法。改革派“元丰党人”章惇担任宰相,提出要把司马光开棺鞭尸,并且残酷打击“元佑党人”及其子女,苏轼等人的晚年极为悲惨。
1100年宋徽宗赵佶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又来一个180度大反转,再次起用“元佑党人”废除新法。一年后向太后病死,宋徽宗亲政,再次180度反转,重用“元丰党人”,把司马光、苏轼等人定为奸党,亲自书写奸党的名字刻在石碑上,立于朝堂门外。
“忽忆故人今总好,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变法富国强兵成了黄粱一梦。每一次反复,就伤一次元气,病入膏肓的北宋在1127年灭亡。以史为鉴,前任总经理曾说WG余孽之类的话,这大概是体制内的共识。
熙宁变法为什么失败?胡乱作两个类比。
49年建国后的经济政策,依稀有王安石变法的影子,为什么共和国能站稳脚跟富国强兵?
美国现在国家财政破产,只有收割其他国家一条途径,与王安石的“与民争利”如出一辙,而中国似乎是反对派? 有深意。治国安民真不是简单的事 本帖最后由 zy134 于 2014-2-15 10:42 编辑
又见悟空大作。仔细思量商鞅和王安石变法,最大的不同是政策执行力不一样,商鞅的基本推行了,王安石的基本都走样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利益集团的处理不同。商鞅强力干掉利益集团,连公子虔鼻子都割了,再大意见都得蛰伏,不敢捣乱。王安石对利益集团处理不干净,政策推行过程中官僚集团使绊子,成功使政策走向改革派初衷的反面。回头看看公路治理超载,最后成敛财工具,罚得车主喝农药自杀,是不是有点拗相公的影子。利益集团处理的背景也不同,一个是法家,一个是儒家。法家狠哪,牵700人到河滩上砍头,把渭水都染红了,儒家敢吗?还有就是商鞅是增量改革,执行者带最底层出去抢来分,无论分多分少,总之还是多了。王安石是存量改革,让执行者割自己的肉给别人吃,太难了。
忙总走前扔下‘动利益格局是要流血的’就不见了,也不派个马甲回来透个信。{:4_273:}
熙宁变法为什么失败?胡乱作两个类比。
49年建国后的经济政策,依稀有王安石变法的影子,为什么共和国能站稳脚跟富国强兵?
----无论革命好也,改革也罢,都是利益再分配。革命是把利益集团搞掉重分,搞掉很难,分起来就容易了。改革是”劝“利益集团分出点利益,即便明里”劝“成功了,暗地里也要使绊子的。49年是革命,利益集团都被扫到岛上了,没有拗相公的难题。66年主席取名文化大革命,也是革命,没说改革,只是没想到新来的吃相更难看。
美国现在国家财政破产,只有收割其他国家一条途径,与王安石的“与民争利”如出一辙,而中国似乎是反对派?
----美国应该象商鞅吧,收割别人家的来被充,内部不与民争利,属于增量改革。当他的增量没有的时候,就是分崩离析的时刻。 zy134 发表于 2014-2-15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见悟空大作。仔细思量商鞅和王安石变法,最大的不同是政策执行力不一样,商鞅的基本推行了,王安石的基本 ...
我觉得没有这么简单。
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吸收反对派的意见,有选择的妥协,调和不同意见,我觉得是必要的。政治需要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不能统合内部力量,则在事情的开始就落了下层。
再有,为什么熙宁年间,党争愈演愈烈?董事长为什么维持这样一个局面?
拗相公意图“毕其功于一役”,和保守派妥协的空间太小了,一旦变法弊端显现,董事长也就不得不耗费政治资源进行安抚。 49年建国后的经济政策,我感觉是一个大杂烩(忘了是什么时候看过的啦),既沿袭了解放区的做法,也继承了一些国民党政府的措施,在农业税上面有封建王朝的影子,还引进了苏联计划经济技术。对工农剩余价值的压榨,我觉得是很厉害的。为什么能站稳脚跟,我觉得和TG的组织/宣传和动员能力分不开。说实话“当家做主”之类的,真心是不靠谱的。
至于现代中国反对美国霸权,我不是很乐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挖地三尺非一日之功。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课要补,要有面对反复的准备和能力。
从政治经济军事的全球霸权的角度来看,中国充其量只是潜力最大的挑战者,对抗美国必须联合欧洲俄罗斯。既要避实就虚又要趁其弊承其利,难度比上一个十年涛光养晦难很多。走出去是对的,怎么走还要经历很多反复,我个人感觉还没有做好准备(比如海外工程项目巨亏等等)。也许是忙总说的相关信息对普通民众是屏蔽的,但普通民众不能感受到海外的步伐,也就不会关心海外在搞什么了。这和前30年大肆宣扬亚非拉朋友简直是背道而驰啊。
换个角度,倘若海外拓展一切顺利,也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所以综合现在的情况,我不是很乐观。老二的位置是很难受的,何况目前还不是实在老二(如二战前的美国那样)。既要应付老大的需索(人民币升值等等),又要面对各路酒肉朋友的贪婪(比如最近津巴布韦大开口),还得保持国内局面稳定可控,因此我看新闻联播,总觉得七长老神经衰弱的样子。
不知道去年的习奥会谈论什么,但人民币升值肯定是其中一项,而且中国不折不扣的在执行。换来的对价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按照美国对付日本的套路,压迫对手国货币升值,美国一定会强力推动到矫枉过正的地步,其目的不在于冲抵美债,而在于在战略上减少对手国的回旋余地(吉川元忠书中说到的)。而同时期由于人民币升值,日本欧洲都有了相应的空间,于是才有安培经济学进行的条件。--------这有点阴谋论了,但过去的2013年我觉得正可以看看美国一超进行全球政治经济调整的权力,power。
很多人幻想着什么时候中国GDP超过美国。其实这是一种主观虚幻,一种执念。和那个简单的数字对比,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战略主动性才是重要的客观实在。只要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主动性都受到一个明确百分比的限制,那么就不要讲什么G2.国家的战略主动性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但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执政党勇于激发国人的热情,保护国人的努力,维护国人的权益。靠牺牲国民利益走出去是不可能走远的。
马年沟油海心一回,下不为例。:shutup: 先顶后看 {:4_268:}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2-15 1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9年建国后的经济政策,我感觉是一个大杂烩(忘了是什么时候看过的啦),既沿袭了解放区的做法,也继承了一 ...
赞一个! far8008 发表于 2014-2-15 08: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深意。治国安民真不是简单的事
far兄换了头像,眼神深邃啊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2-15 19:52 编辑
zy134 发表于 2014-2-15 10:04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见悟空大作。仔细思量商鞅和王安石变法,最大的不同是政策执行力不一样,商鞅的基本推行了,王安石的基本 ...
有坚定的改革目标和正确的路径,还得有一支可靠的执行队伍。
与商鞅比,王安石有个猪一样的董事长。宋神宗把反对派贬到地方,而新法的落实要靠地方官落实,这些人就在地方上阻扰新法拆台。忙总在读资治通鉴里有个很杀根的说法,“救人要救活,杀人要杀死”。
在没有重臣支持的情况下,王安石冒失地推荐和提拔一批新人,热情、渴望建功立业,但阅历少,没有经受政治斗争和人品的考验,先是急功近利,接着变为投机取巧,最后不择手段,以至于声名狼藉,整个变法队伍,除了王安石,其他人都被《宋史》列为奸臣。 zy134 发表于 2014-2-15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见悟空大作。仔细思量商鞅和王安石变法,最大的不同是政策执行力不一样,商鞅的基本推行了,王安石的基本 ...
与司马光比,王安石应归类于法家和孔夫子的对立面,他的富国策略,有点像老朱的分税制改革,动存量,肥了国库,瘦了地方和民众,局势要求必须这么干。
建国后,内要恢复生产,外有美国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和宋神宗王安石的局面类似。
政策措施可以类比:农村改造分田,青苗法给贷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把商人的钱装入国有经济的口袋,简直是王安石均输法和市易法的翻版
但TG手法高明+行政队伍强,保证政策不走样,加上太祖的“势”和“力”,商人们不敢出幺蛾子。
---------------------------------------------------------
TG当好美国的反对派,两家一起分嘛{:4_261:}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2-15 20:32 编辑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2-15 10:58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没有这么简单。
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吸收反对派的意见,有选择的妥协,调和不同意见,我觉得是必要 ...
是这么个说法,但这样操作必败。
团结人,一厢情愿“交朋友”不行,还得有强力,如果对方不接受团结,就强迫他团结。一手捧着“交朋友的心”,一手握着“打狗的棒”。
一般的操作方法,一上来,先矫枉过正,左一点,但不极端到十分,七八分的样子;然后拨乱反正,往回退一点,六七分的样子,这个才是“妥协”。一上来就调和,软柿子一个。
前提是有权威,树权威最好的办法,砍人。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15 2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这么个说法,但这样操作必败。
团结人,一厢情愿“交朋友”不行,还得有强力,如果对方不接受团结 ...
受教了。
我没有当过项目主持人,对相关的“法术势”一直没有很深入的理解。实践活动中很多都是和稀泥。
政策措施可以类比:农村改造分田,青苗法给贷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把商人的钱装入国有经济的口袋,简直是王安石均输法和市易法的翻版
怪不得列宁推崇王安石。
政治真不是谁都能玩的,政治家对形势的把握掌控计算交易,那是艺术级别的事情。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15 2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这么个说法,但这样操作必败。
团结人,一厢情愿“交朋友”不行,还得有强力,如果对方不接受团结 ...
手机回复,只能在后面,不能单起,歪个楼,内弱外敌当前时,搞计划经济有没有阻碍生产积极性,有多大份额的影响呢,改革之前是不是地方都很富有,好像人民也很穷啊?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2-15 1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9年建国后的经济政策,我感觉是一个大杂烩(忘了是什么时候看过的啦),既沿袭了解放区的做法,也继承了一 ...
然后兄忧心忡忡,过于悲观了
30年前,海外说TG一定四分五裂;60多年前,被小日本占领半壁江山;90年前,军阀混战,今天不是到处抢地盘威胁论了嘛{:4_253:}
当然,还有很长路要走,30年行不行,50年行不行?
经济政策,本来就没有普遍适用的教科书,任务不同,方法不同。站稳脚跟立国,必打朝鲜战争+建设,没有资源,缺乏资本,抢不了别人,只能抢自己,勒紧裤带抽资源,TG当时的执行力不是一般的强。
没有利益,哪来的朋友,各国都一样。海外工程巨亏,不一定,某个金属矿项目,对外说亏大发了,内部开香槟庆祝。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不利,理论上也会推升其他国家的通胀,如果没有替代国提供消费品,都不敢死命玩。这个买路钱买到什么,真不知道,会不会是金融上的话语权?
安倍宽松,目的地是东南亚,我们的南海后院
不讨论GDP,因为债务也是GDP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2-15 2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受教了。
我没有当过项目主持人,对相关的“法术势”一直没有很深入的理解。实践活动中很多都是和稀泥 ...
反对派无处不在{:4_267:},操作手法得当,大多数可以为我所用,太祖是这方面的高高手,6大册太祖传是红宝书,越读越有味道。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15 2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然后兄忧心忡忡,过于悲观了
30年前,海外说TG一定四分五裂;60多年前,被小日本占领半壁江山;90年 ...
春节期间处理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有感而发。
过去的成功失败对未来的影响有多大?抛硬币50次正面第51次正面的概率多大?
现在这个样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正常啊。
比如,D的群众路线实践没有群众监督,最多停留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层面,对社会影响终归有限,官僚们自有足够能力避重就轻,某地竟然提出今年惩治贪腐的目标人数。:dizzy: tnq 发表于 2014-2-15 21:15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手机回复,只能在后面,不能单起,歪个楼,内弱外敌当前时,搞计划经济有没有阻碍生产积极性,有多大份额 ...
1951年开始搞农业互助组,1953年跨一步搞合作社,由于粮食紧张,1953年统购统销,征购的粮食比较多,1955年合作社推开的时候,农民开始杀猪宰羊卖牲口,太祖把农民的这种行为称为“生产力暴动”,随后调整收缩。1955年7月,太祖在全国省市委书记会议上做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之后,又大力推行···
之后的演变,便是彭德怀的悲剧。
具体的内容,请看《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2-15 2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春节期间处理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有感而发。
过去的成功失败对未来的影响有多大?抛硬币50次正面第51 ...
新君登基,先收拾队伍,这是标准动作。
太祖时期的群众监督,这个大概不会有。我等平头百姓,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一事一议,多争取的好处就是了。
总督以下,都可以当鸡杀了给猴子看 大师兄大作不断,勤勉的很,最早开始的是均田制,官府授田,百姓耕种,租庸调三种实物税,后来改为两税法,主要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官府手里缺乏足够的土地储备,原来的主流自耕农逐渐减少,赋税更多,,自然起来反抗.财政崩溃的又没有钱镇压反抗,宋代这个赋税货币化这个没来及的细看,南宋靠海外贸易市舶司收税就养活了这些官吏,只想说一句,士大夫阶层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蠹虫虫蛀撕咬,房倒屋塌,自己也完蛋了 本帖最后由 bluefloral 于 2014-2-18 02:10 编辑
在俺的印象里,王安石的诗《梅花》记忆深刻--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没想到搂主在历史的解说中运用,真有点起到画龙点睛之意。全文运用了不少诗句,为枯燥的历史增添了不少生气。
以古喻今,前一段文字比较用心看,能感觉到吃空饷,高价购买搞回扣,,,等等范畴。
以前看到过有关王安石的改革总结文章,依稀记得王安石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新政方案,可是在实践中都无法进行到底,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也打乱了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和权贵反对新法,因为伤害到他们的经济利益,民众无法在新法中得到实惠,也怨声忧天。改革就转变为政治斗争,新政没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最终败下阵来了,人亡政息。现在又在重新温习了一遍解说。更加深了记忆。 zy134 发表于 2014-2-15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见悟空大作。仔细思量商鞅和王安石变法,最大的不同是政策执行力不一样,商鞅的基本推行了,王安石的基本 ...
存量改革还是增量改革这个的确是根本之一,所幸的是现在的中国的未来增量还十分巨大, 偶觉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应该不是纳贡称臣的君臣关系,而更可能是纳岁币的兄弟买和的关系,与现今小白兔与环伺的白头鹰和冬眠的北极熊有一拚的说。 龙牙侯 发表于 2014-2-15 2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师兄大作不断,勤勉的很,最早开始的是均田制,官府授田,百姓耕种,租庸调三种实物税,后来改为两税法,主要因为 ...
过奖了,愧不敢当。
馆长见多识广,对古代中国税赋演变如数家珍,如果不是因为太忙,一定能给茶友奉献佳作,太遗憾了。
士大夫阶层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赞同。
在皇朝政治结构下,最难治理的是士大夫阶层,只要他们守住职责,不生事,不鱼肉百姓,勤劳的百姓就能生产出无穷无尽的财富。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2-16 22:45 编辑
bluefloral 发表于 2014-2-16 09:35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俺的印象里,王安石的诗《梅花》记忆深刻--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没想到搂主 ...
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归纳为两条:青苗法,用信用贷款刺激经济发展;均输法+市易法,国家金融调控平抑物价。太超前了,可惜执行的时候走样。
作为地方官,王安石是能吏,但对皇朝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不及司马光认识深刻。
主题中引用的诗词全出自王安石: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没完整流传下来,只有这两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江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为谁零落为谁开? ——《浣溪沙》
忽忆故人今总好,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渔家傲》
兰MM也是古诗词爱好者,呼吁开主题聊聊喜爱的诗词。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2-16 22:52 编辑
wuhan15zhong 发表于 2014-2-16 16:57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偶觉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应该不是纳贡称臣的君臣关系,而更可能是纳岁币的兄弟买和的关系,与现今小白兔与 ...
这个说法比较新颖,但没有看到对方给北宋的“回礼”是什么、价值多少。从天朝上国的心态来说,这种“纳税币”就是上贡。史书扭扭捏捏称之为“赏赐”。
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和西夏正式议和,元昊取消帝号,由北宋册封为夏国主,北宋每年给西夏白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总计价值白银27万5千两。宋庆历四年年底(1045年1月)北宋在边境设置榷场,与西夏通商。
同时期,北宋每年“赏赐”辽国50万匹银绢。
这两项“赏赐”,合计75万5千两银绢,约占财政收入的1%多一点。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16 19: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说法比较新颖,但没有看到对方给北宋的“回礼”是什么、价值多少。从天朝上国的心态来说,这种“纳 ...
南北宋可能到不在乎物质上的回礼,只要别再有什么人马肉体的碰撞就好了。 凭兴趣看历史的估计看宋都不爽,谁爱看一个猪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准绳滴故事那?不过要研究历史对现世的影响,宋还要非看不可,现在很多的所谓的皿煮思维,貌似和宋儒的血缘比西方近多了。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15 2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与司马光比,王安石应归类于法家和孔夫子的对立面,他的富国策略,有点像老朱的分税制改革,动存量,肥了 ...
TG现在在国际上搞的各种外交活动--经济、军事、文化,和本质上抗战那会统一战线一样一样。
毛文集,讲了一些原因和做法,在具体问题上比传记详细。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2-15 2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春节期间处理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有感而发。
过去的成功失败对未来的影响有多大?抛硬币50次正面第51 ...
资源有限+欲望=不公平,不然就不用发明分配一词了。
从管理或者统治的角度理解社会问题,更靠谱些。
将进酒 发表于 2014-2-17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凭兴趣看历史的估计看宋都不爽,谁爱看一个猪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准绳滴故事那?不过要研究历史对现世的影响 ...
皿煮不过是抢大位捞利益的遮羞布。宋儒真的能利国利民,在王安石之前,就该富国强兵,不至于被辽、西夏打得屁滚尿流。
东莞扫黄,一干乌鸦哇哇叫,政治馅饼不会掉到乌鸦嘴里,掉到乌鸦嘴里的只会是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