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03:19:49

【历史上的改革之五】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2-9 19:59 编辑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闪耀着为国为民思想,但范仲淹不只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政治家,从政40余年,四落三起,以勤奋、正直著称,“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的庆历新政才是他一生主要的事业。
宋仁宗赵祯在1022年登基后,日子还算好过,但到了1040年,西北边境战乱迭起。
居住在甘肃武威、张掖党项族本来臣属宋朝,1038年建立西夏国后,从1040年初到1042年9月,先后在陕西延安和宁夏的隆德、固原3次大规模入侵北宋。宋朝损兵折将,丢失国土,不得不忍气吞声签订城下之盟,每年向西夏“赠送”大量银绢。北部邻国辽趁火打劫,索要土地,宋朝只能又向辽国进贡。
52岁的范仲淹在1040年调任副帅——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后,发现军队中存在任人唯亲、将领无能、腐败严重、缺乏训练等问题,马上改革军队编制、招募士兵、加强训练,而且赏罚分明,对克扣军饷的贪污分子一律当众斩首,使西北军成为一支劲旅。经过3年的努力,西北边境的局势大为改观,恰好西夏内部爆发矛盾,宋夏两国终于在1044年正式达成和平协议。
因为边防开支大增,政府不得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加上自然灾害,各地反抗朝廷的暴动不断。1043年5月,军队中一个名叫王伦的士兵在山东临沂振臂一呼宣告起义,响应者云集,打下诸城、青州后南下,迅速攻占江苏的淮安、仪征、扬州、泰州等地。叛兵能在短时间内烽火燎原,不是因为战斗力强,而是地方州县吏治无效,大多数作鸟兽散,有的还酒肉相迎,甚至打开当地武器库加强叛军装备。宋仁宗调集大量军队,经过2个月的围剿,终于在安徽和县将王伦剿灭。这是《水浒传》的故事原型。
内外交困的宋仁宗,终于考虑要改革了。
范仲淹此前三起三落,但清正廉明,精明强干,就任地方时所到之处政绩卓著,在西北前线遏制西夏攻势后声望更隆,诸多官员称他为圣人,热切期盼他能够执政。宋仁宗也对范仲淹寄予厚望。
1043年8月,范仲淹和韩琦从西北前线回到京师,分别就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和枢密副使(全军副统帅),同时就任枢密副使的还有富弼。9月,宋仁宗多次召见3人,要求精心筹划,尽快拿出改革章程,不要有任何顾虑。同月底,在保存皇帝手稿的禁地天章阁再次召见3人,此前从未有人有过如此礼遇,甚至在天章阁亲手把纸笔递给这3人,催促他们写出改革方案。过了几天,又亲手写下诏书催办此事。
范仲淹有些犹豫,但还是写下了改革方案《答手诏条陈十事》,事后证明,范仲淹的犹豫有着深刻的原因。
这个大名鼎鼎的奏折陈述了庆历新政的10条纲领,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法制等4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明黜陟:改变文官3年一次升迁、武将5年一次升迁的制度,打破年资制,注重以实际才能和政绩提拔官员,鼓励破格升迁,并把在京文官延长到5年才考核。抑侥幸:严格“门荫制”,限制中上级官员的子弟亲属不经考试直接当官。精贡举:改变科举考试内容,把做诗和背经文改为考策论。择长官:慎重选择地方长官,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州的长官,各路、州长官慎选各县的长官,考察德才政绩,罢免年老多病、贪污不才的官员。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按等级给以一定数量的职田,调配给缺乏职田的官员,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
二,经济厚农桑:地方政府督导秋收后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减徭役:撤并州县,减少政府机构和公务员,减轻农民负担。
三,军事修武备:恢复府兵制,寓兵于农,三季务农,冬天训练,先从近畿实行,逐渐推广到诸路。
四,法制推恩信:督查和审计朝廷大赦、免税等恩惠措施,落到实处。重命令:重视法律,令行禁止,克服朝令夕改、前后矛盾的顽症。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官员制度改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切中时弊,却十分棘手。
宋朝优待知识分子,科举取士名额多得空前绝后,是唐代的5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倍多,官员数量大大增加,更多的问题出在“门荫”和“纳粟”上。皇亲国戚历代封官,汉唐当官也有子孙世袭,但北宋开国以后世袭范围渐渐扩大。不光中高级官员的子女可以顶岗当官,连亲戚、随从和门人都可以不经过考试推荐当官,每逢重大庆典、祭祀,皇帝都会当场大量批准这样的人当官,所以跑官之风盛行,渐渐形成一个滥竽充数的“门荫集团”。“纳粟”就是政府公开卖官,富人出钱出粮买官。每年靠跑官买官而当官的人数,超过科举取士的人数。
范仲淹主持起草《任子诏》下发执行,限制干部子弟世袭当官的年龄,年满一定岁数才有“荫补”资格,取得荫补资格之后还要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当官。同时选派王鼎、杨纮、王绰等能干的按察使考核地方各级官员,发现和提拔有才干的官员,罢免贪官墨吏。
一旦动真格重新调整利益分配,称范仲淹为圣人的人越来越少,受损的既得利益集团开始反击,相当大一批官员开始暗中串联,计划铲除范仲淹。
保守势力的第一刀杀向新政的坚决支持者。新政开始后不久,监察御史梁坚弹劾受范仲淹器重的地方官滕子京和张亢贪污挪用机要费。这种机要费小钱由皇帝直接拨付,在使用上本来就模凌两可。范仲淹不惜以辞职力保,但滕子京曾批评宋仁宗好吃好喝,宋仁宗将这2人贬官。
第二刀杀向新政主持人之一的富弼。前朝老臣夏竦遭新政干将之一的欧阳修弹劾被贬,对新政非常痛恨,唆使身边精于模仿笔迹的一个丫环篡改石介给富弼的一封信,篡改的内容暗含发动政变把宋仁宗拉下马的说辞。石介是当时的大名士,坚决支持新政,夏竦把这封信交给了宋仁宗,流言四起。
第三刀直接杀向范仲淹。夏竦和当朝宰相贾昌朝等人勾结谏官向宋仁宗告状,污蔑范仲淹结党营私,凡是同党,一律保护提拔,不是一党,一概排斥罢官。宋代开国以后以唐代牛李党争为戒,下诏严禁中举学子称考官为老师,在人事安排上注重相互牵制。宋仁宗秉承之前各皇帝掺沙子的做法,多次下诏指示官员“戒朋党”。改革派和保守派为此在宋仁宗面前激辩不已,欧阳修干脆写了一篇《朋党论》,把派别分为小人之党和君子之党,要皇帝“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等于宣布革新官员的确在结党,这直接挑战了宋仁宗的底线。
1044年6月,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山西宣抚使,被迫离开京城去地方处理军政事务。朝中的保守派趁机猛攻新政,宋仁宗全面动摇了。11月,宋仁宗下诏强调“至治之世,不为朋党”。
1045年正月,范仲淹被罢除参知政事一职,贬官到陕西郴县,其他改革派也被贬到地方。之后不久,新政的大部分措施陆续停止执行,亲历新政只进行一年多就失败了,部分改革政策在20多年后的王安石变法中才以新的面目出现。
王夫之认为,庆历新政的失败是因为宋仁宗性格不坚定,耳根子软,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但这不是根本的原因,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统一五代十国建立了北宋,吸取武人跋扈不利于国家的教训,采取抑制武将重用文人的办法。范仲淹带过兵,有军事威信,而且政绩卓著,有功高震主之嫌,在朋党论甚嚣尘上的时候,为了维护皇室统治,不得不被拿下。
庆历新政必然失败,这是北宋国家基因所决定的,所以范仲淹接手改革时有过犹豫,恐怕当时已经预料到了最后的结局。

伊贺双刀流 发表于 2014-2-9 10:08:39

悟空好文章。

tropic 发表于 2014-2-9 10:19:19

楼主厉害!
最近很高产啊!

uupsky 发表于 2014-2-9 12:00:47

宋朝得位不正,所以后来就有那么多幺蛾子。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2-9 12:45:32

宋仁宗的“仁”一直被吹捧,对士大夫的仁就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残忍剥刻。
宋朝皇帝,我觉得只有赵匡胤算得上一个“明”字。

没有老范夫子就没有后来的收复河湟。宋朝历史上唯一一次勃起还被童贯这个宦官摘取了果实。

wuhan15zhong 发表于 2014-2-9 13:04:33

大师兄守信,扛了范公的自行车。{:4_279:}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4-2-9 13:27:58

不知道为什么只要看到改革,立马不自觉的想到了朱相的那句名言,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4-2-9 14:01:43

YY一下,不知道毛主席站在范仲淹的立场会怎么干呢。

思炎 发表于 2014-2-9 14:54:30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4-2-9 14: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YY一下,不知道毛主席站在范仲淹的立场会怎么干呢。
毛主席对范仲淹评价很高的。

我斗胆评论,个人认为,毕竟毛主席出现是在一个积弱,战乱,军阀割据时代,所以想象毛主席站在范仲淹的立场,在那个历史环境下,估计也是个悲剧性人物。

思炎 发表于 2014-2-9 15:37:05

悟空这个系列赞,以古喻今,有借鉴和警示意义。

枪杆子里出政权,宋朝皇帝深知其‘厉害性’,立国方针是对武将的防范,重用文人士大夫,形成了暮气沉沉的官僚利益集团,而范仲淹的改革是要动利益集团90%的官僚的, 皇室统治基础也就动摇。

心得:
1.对照商鞅变法,改革没有自上而下,没皇帝的支持和决心,难
2。改革不能动摇统治根基。。。不然是革命
3. 将国家建立在堕落士大夫阶层的基础之上,对武将防范,照成军事上的弱势。与晚清的“宁给外人,不与家奴”的后果洁具倒相似。

宋朝是中华文化达到顶峰时期,即便末期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先进富有的国家,然后一路滑落。。。可悲可叹

偶不一定对的,故抛砖引玉,茶友各抒己见,探讨交流学习

投机客 发表于 2014-2-9 20:05:44

本帖最后由 zy134 于 2014-2-9 20:41 编辑

       国有三权,分别为皇权,相权(官僚),民权。皇权相权合伙搞民权,但皇权想要万世,所以还多少思谅下民权,官僚则只是在现实的范围以光宗耀祖为目的,必须与民争利。所谓改革就是皇权压制相权,给民权分点利,所以改革都是要动统治根基的,但一般是统治根基还没动摇,想改革的皇权先动摇了。
    忙总说真正的不共戴天之仇不是杀人父母,而是断人财路,所以改革家结局都不好,大师兄写了几个了,还有申不害,吴起,后面的王安石,张居正等等结局都是不好,无他,动了官僚的奶酪。
    注:经济改革不算。
    宁给外邦,不予家奴不只是晚清有,是常态,不信看看现在的单位老大们是不是这么做的。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0:06:27

tropic 发表于 2014-2-9 1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厉害!
最近很高产啊!

这个系列的草稿基本完成,原本允诺在春节假期内全部发上来,外出几天,耽误了{:4_267:}

谢谢支持,这几天陆续发。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0:15:57

uupsky 发表于 2014-2-9 1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宋朝得位不正,所以后来就有那么多幺蛾子。

这个看得位之后怎么说,能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投机客 发表于 2014-2-9 20:20:23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4-2-9 14: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YY一下,不知道毛主席站在范仲淹的立场会怎么干呢。

主席没办法站在范仲淹的立场,因为毛主席时代军阀混战,没有统一的政权,只能革命,没法改革。另外主席是帝王之术牛,这种性格做不了老范的将相之术。

健恒 发表于 2014-2-9 20:23:37

其实很多ZF部门的信息化为啥搞得复杂无比、流程不畅,无它真要按程序员的思路搞的通畅无比,官僚系统的权利寻租就被斩断了,断人财路。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0:36:58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2-9 12: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宋仁宗的“仁”一直被吹捧,对士大夫的仁就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残忍剥刻。
宋朝皇帝,我觉得只有赵匡胤算得 ...

历代开国皇帝马上得天下,大多历经波折,之后的太平天子就没有那么多的磨难,很少出明君。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0:44:29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4-2-9 13: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为什么只要看到改革,立马不自觉的想到了朱相的那句名言,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

最高层的“为人民服务”,这个“民”的第一层含义是官僚队伍,第二层含义才是普通老百姓,无他,实用主义。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0:51:26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2-9 20:54 编辑

wuhan15zhong 发表于 2014-2-9 13:04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师兄守信,扛了范公的自行车。

纪念范仲淹和范氏家族的建筑

高义园牌坊,“高义坊”

http://img226.poco.cn/mypoco/myphoto/20140209/20/17379687420140209204632010.jpg




纪念范仲淹诞辰1000年新修的牌坊,远处是范仲淹纪念馆

http://img226.poco.cn/mypoco/myphoto/20140209/20/17379687420140209204717070.jpg

投机客 发表于 2014-2-9 20:58:49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历代开国皇帝马上得天下,大多历经波折,之后的太平天子就没有那么多的磨难,很少出明君。

一般头几代天子自民权起家,还会思量民权,之后的天子就是太平天子了,眼里已只有皇权相权没有民权,家底还算厚,就发帽子发钱给官僚,皆大欢喜,殊不知这是二师兄啃猪蹄,自己吃自己。如是混几代,积弊难返,家底也空了,就想改革新政。改不成,再混几代,就那啥了。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4-2-9 21:11:40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高层的“为人民服务”,这个“民”的第一层含义是官僚队伍,第二层含义才是普通老百姓,无他,实用主义 ...

恩,是阿,咱也知道,从政治学上讲,咱的名字叫黔首,跟民没关系。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1:19:32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4-2-9 14: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YY一下,不知道毛主席站在范仲淹的立场会怎么干呢。

想了一遍主席传,找不出和范仲淹相似的环境。

主席是天生的董事长老大,当CEO只会是悲剧。

将进酒 发表于 2014-2-9 21:23:55

支持一下大师兄

北宋开始的文人士大夫集团的利益固化,窃以为是中国精英阶层集体退化堕落的开始。自那以后既得利益集团维护自己利益的方向完全转向了内,汉唐的雄风和阳刚经过一千年的遏制,到清末就剩下内部勾心斗角对外软骨头,当然这是精英阶层。像清末到民国的割地赔款和委曲求全,在司马光、苏辙之流当政的时候,对外与其被抢不如先送的高论,就已经生成了精神内核了。

精英阶层和国家利益的方向不一致,真真是让治国者头疼吧。像欧美建国初期,资产阶级为自身利益不惜流血,其取向与其国利益完全重合,也就与其国势相辅相成了。也因为其流过血卖过命,自身腰杆也硬。反观现在国内,貌似泰山会的会员们要理直气壮的要求政治权力,还要有相当一段难走的路要走。在这个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和初期,这个阶层实在是乏善可陈,包括其在知识界的代表,实在是不堪。可这种两层皮,实在是于国不利。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2-9 21:30:31

思炎 发表于 2014-2-9 15: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悟空这个系列赞,以古喻今,有借鉴和警示意义。

枪杆子里出政权,宋朝皇帝深知其‘厉害性’,立国方针是 ...

老赵家真惨,毁家亡国的惨事非得经历两次 .
从赵二一连串的北伐失败到澶渊之盟,苟安的战略就稳定下来了。但凡有谁想“惊醒”一下都要被踩倒在地踏上十万支脚。不顾一切的苟安,不惜拆掉自己的脊梁骨,不惜弃河北几十万义军而不顾,不惜冷落热血南归的河北义士。南宋小朝廷里那些人才辈出的奸相是偶然现象吗?我觉得不是,他们是符合苟安的战略需求而脱颖而出,同时期的战略家战术家并不缺乏。
军事层面,宋朝的技术/资源/战术其实是能够战胜游牧民族的,奈何上层懦弱苟安,不得善终真的不值得同情。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1:53:42

zy134 发表于 2014-2-9 2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般头几代天子自民权起家,还会思量民权,之后的天子就是太平天子了,眼里已只有皇权相权没有民权,家底 ...

一并回复zy兄11楼

说得很透彻,赞

历代皇朝都是农业国家,形成气候政治经济。

农业产出在风调雨顺下产值稳定,皇族、官僚系统、民间三者分配。承平之后,前二者人数越来越多,占比份额越来越大,所得财富花费在艺术等第三产业上,城市越繁华奢靡,民间越穷困潦倒。

天公不作美,农业产出锐减,民间就要“舍得一身剐”重新分配财富,内忧;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抢东西,外患——双重夹击下只能改朝换代。

出路就两条,节流和开源。控制前二者规模节流,搞好存量分配;开疆拓土+对外贸易开源,注入增量。南宋能偏安一隅150年,和对外贸易有很大关系。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出了政治真理——“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投机客 发表于 2014-2-9 22:09:34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2-9 21: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赵家真惨,毁家亡国的惨事非得经历两次 .
从赵二一连串的北伐失败到澶渊之盟,苟安的战略就稳定下来了 ...

老赵家不是惨,是该。他家从头到尾,都没出男人,个个苟且偷安的主。还重用精英文官,削弱武将,把脊梁骨都抽了。
之所以能挺这么多年,也是命,搞他的辽、金,西夏,兴得快,亡得更快,所以有老赵家被人轮番欺负的奇葩史。唉,这段历史越读越窝火。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2:32:40

将进酒 发表于 2014-2-9 2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支持一下大师兄

北宋开始的文人士大夫集团的利益固化,窃以为是中国精英阶层集体退化堕落的开始。自那以 ...

谢谢支持

中帝国下,贪婪过了线,离末日就不远了,荣家后代的结局。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2:39:57

健恒 发表于 2014-2-9 2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很多ZF部门的信息化为啥搞得复杂无比、流程不畅,无它真要按程序员的思路搞的通畅无比,官僚系统的权利 ...

上个紧箍咒,收紧预算

健恒 发表于 2014-2-9 22:52:57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1: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并回复zy兄11楼

说得很透彻,赞


俺感觉末代皇帝真脑残、昏庸胡搞的不多,也懂范仲淹说的那条,问题就像忙总说的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改革最终靠官僚系统去执行。依靠宦官,宦官搞鬼,依靠外戚,外戚专权,依靠某个大臣,大臣结党,到最后搞不下去了。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3:01:08

健恒 发表于 2014-2-9 2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感觉末代皇帝真脑残、昏庸胡搞的不多,也懂范仲淹说的那条,问题就像忙总说的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 ...

除非特别勤奋,像雍正那样自己一把抓,只能踩跷跷板搞平衡,皇帝自己不能站队,某方人多势重,掺沙子;某方人少力薄,就偏重这方所做的事。

一股独大,董事长就不灵了。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2-9 23:39:07

思炎 发表于 2014-2-9 15: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悟空这个系列赞,以古喻今,有借鉴和警示意义。

枪杆子里出政权,宋朝皇帝深知其‘厉害性’,立国方针是 ...

非要等到病入膏肓,才找医生,就像非要等到花钱,才考虑挣钱,可悲可叹。{:4_269:}

言归正传,加一条,聪明的改革操刀人,要拐弯,不能蛮干。极端情况,就像人站在刀锋上,只能靠外力把人吊起来,卸掉人对刀的压强,自己跑起来,死路一条。

欧阳修写《朋党论》,政治愚蠢,如果明智一点,借外力,庆历新政也不至于这么短命。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的改革之五】范仲淹的庆历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