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三中资料之三】从政府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解读三中公有制及相关表述
【18三中资料之三】从政府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解读三中公有制及相关表述
说明
1.这系列帖子提供一些18三中背景资料,数据比较老,但均来自权威公开出版物,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鉴为主,涉及其他国家的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
2.每贴主题选自18三中报告和决定中的相关条文,主要目的是介绍解读文件的思维框架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试着对相关条文做一些点评,观点并不一定正确,欢迎茶友参加讨论和补充。
3.如果能找到足够的数据,后续帖子准备以环境资源、科技、教育、农业、金融、收入、人口等为主题,争取一周出一帖,欢迎茶友们写相关主题交流。最后斗胆作一个总结,在资料介绍完成之后试着预测2025年前的经济增长。
4.促进搞活茶馆经济,帖子主体内容采用收费看帖方式,金钱按规则系统回收,不进楼主腰包。
如何以最优方式构建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的中心议题之一,围绕这个问题产生了许多争论。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是中央集权下政府对市场放松管制、中央向地方分权的过程,这个问题就简化为政府—国有经济、政府—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
这次三中把经济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有媒体对此表述“适时”报道“民资外资可控股国企”,但随后辟谣致歉,这只不过是一场杞人忧天式的虚惊!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只会产生几个纸面土豪,国企还是那个国企。如果把混合所有制简单看作股份制,一个对上交所和深交所600多家公司的详细研究表明,政府、法人和私人投资者这3类股东各控制大约30%的已发行股票,但个人股东只指控了上市公司0.3%的董事会席位,而政府保有50%的董事会席位,其他席位由国有机构控制。这相当于淮海战役中GMD的起义部队59军和110师,常凯申拥有“产权”,但TG掌控运营,结果不言而喻。
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强调了产权的重要性,只要政府保护私有产权、确保个人资产和收入不会被侵占,就能促进资本积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性增长,而过多地干预经济,就要承担投资水平低、国有部门无效率和资本外逃等风险。
而实证研究中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增长的障碍不在于一个集权的政府,而在于政策扭曲所带来的各种寻租,民营经济和政府都必须通过政策设计和制度机制得到控制,特别是强势政府模式下,政府至少有能力“约束”民营部门。
如果公有制等于国企,非公有制则包括集体所有制、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各种三资企业等各种民营经济。因为很多集体所有制企业(红帽子企业)、股份制企业的收益权是私有的,但控制权却不是这样,这里采用一个更保守的民营经济定义——在工商系统中明确注册为民营企业的公司。
政府—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就是政府在多大范围内、通过什么方式保持对生产性活动的直接或间接控制,而不是完全委托给民营部门?除了政治上的“松绑”,无论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还是纯民企,任何经济成分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上的“资源要素”,这里用两个指标来说明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约束”,一个是民营企业融资限制,用于刻画政策环境;另一个是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用于评估政策偏向。
民营经济的产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1月17日,386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宴请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和周叔弢5位元老级工商业者。“五老火锅宴”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即将搞活民营经济,而海外华人最早就是从福建出去的,说明当时386的考虑是非常多的。
此后的八九十年代,民营经济的政策环境渐渐变暖,一些政策允许民营企业经营,一些政策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当多的措施允许并鼓励民营企业的运作,如提供一些产权保护,减少与民营企业有关的意识形态的争论,给予民营经济政策合法性。具体政策和法律、法规请参考【18三中资料之一】。
截止到2005年的数据说明,民营经济在整个改革时期都在增长:
*民营经济占GDP百分比从1979年的1%到2005年的65%;
*民营企业占中国法人企业的60%以上;
*民营经济解决了中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大半,解决了社会新增的非农就业的80%以上;
*民营经济提供了中国税收的约1/5、提供了地县税收的大半,目前,民营经济税收比重已经超过国有经济;
*民营经济提供了中国出口的约1/5;“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出口总额年均增速34.9%。
另一组产出数据也说明民企发展很快:
*1985年民企仅占工业总产值的1.85%,1997年上升到17.9%;
*1985年民企的工业产值大概是国企的2.9%,1997年上升到70.2%。
这种基于产出统计的增长是混合了两种非常不同效应的结果,一种是公司层面各种因素的效应,另一种是政策效应:民营经济的增长源自一个对私人经济活动更有利的政策环境,但因此就下结论说民企和国企所面对的政策环境几乎一致了,就会有相当大的误解。
民企融资限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资源的分配是国家基本政策方针的主要指标。获得长期和周转资本是公司增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TG政府控制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民营经济面临的融资环境并不美好。
从1993年到2004年,全国工商联为获得民企的信息和意见,一共组织了6次调查,这些调查提供的主要信息有:
公司规模、发展状态、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
管理体系和决策方式;
企业主的社会经济背景;
企业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
员工来源和构成;
收入、支出和企业家资产。
在调查中,许多民企反映融资困难。政府、银行、企业、全国工商联都做过很多努力,但成效并不显著。从调查中看出,对民企的贷款很少,而非正规渠道的资金来源占了企业资金相当多的比例。
1993年的调查统计了民企启动资本的3个来源——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自有资金,并按重要性排序,从最重要到第二重要再到第三重要。正规金融包括从银行、信用社和集体单位获得的贷款,非正规金融包括亲戚和个人贷款,自有资金包括继承、储蓄和其他股本融资。
1993年之前民企贷款差别
年份
正规融资百分比
非正规融资百分比
最重要
第二重要
第三重要
平均
最重要
第二重要
第三重要
平均
1980-1983年平均
8.2
29.1
48.3
28.5
16.7
29.8
29.9
25.5
1984-1989年平均
13.2
21.1
30.0
21.4
18.0
35.4
40.0
31.2
1990-1993年平均
12.0
16.2
23.1
17.1
18.6
40.7
39.2
32.9
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1980年代改革开始的几年决不是民企的低迷时期,改革之后的时期也不意味着融资条件改善;另一个是非正规融资的相对重要性逐渐上升。
对这些现象的一种解释认为,非正规融资的出现本身就是政府允许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也允许不在其直接控制下做出私人决策。这种观点解释了一些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达,比如温州盛行的资金抬会。但非正规融资重要性上升暗示了另一种解释,可能民营企业家在面临正规融资途径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转向非正规金融,毕竟非正规融资成本比正规融资成本高许多,1990年代后期,北京场外交易市场对民营小企业的利率高达18%,而正规贷款的利率只有6%。
2002年调查的结果显示出完全一样的趋势:正规融资的重要性下降,而非正规融资的重要性上升。
在回答启动资金来源时,1984-1989年间,平均24.5%的民企报告说接受了正规融资,这个比例在1990-2001年下降到19.6%;而接受非正规融资的平均比例在1984-1989年间为26.5%,这个比例在1990-2001年上升到30.9%。
1990年代,能够获得正规融资的民企比80年代少。一是因为80年代民企小,创业时不用投入大量资本,二是民企绝对数量少,但90年代民营的平均规模一直在增长,而且寻求进入的公司数量也更多,民企对资金的需求应该更大,这个发现说明,正规金融部门在给新兴民企提供资本的能力上确实落后了。
举两个事例说明民企的融资环境
孙大午集资案
孙大午16岁参军,服役8年后复员,被安排在乡信用社工作。1985年和妻子用自有的2万元进入养殖业,以1000只鸡和50头猪起家,其后3年逐渐从养殖发展到开饲料厂。1989年孙正式从县农行辞职,大午农牧集团亦随之成立。
1995年,大午集团被国家工商局评为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排名第344位,这为它赢得了河北省农行对农业大县的一笔专项贴息贷款——250万元。这是公司成立以来得到的第一笔大额贷款,此前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只有几万元。
1996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养鸡状元”,此后得到了农行的第二笔大额贷款——180万元。大午集团只得到这两笔大额贷款,贷款到期后,就“倒借据”,也就是把利息还上,对这250万和180万进行续贷。
1996年底,大午集团共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对于这样一个企业来说,430万银行贷款是杯水车薪。2000年孙大午做一千亩的葡萄园,需要贷款600万,给当地给当地信用社的头送去了1万,但1万元没办成事,非要将这1万要回来,最后要回了6000元。此后孙再也不给信用社做任何关系疏通,当然大午集团年年申请贷款,年年也批不下来,直到2001年还一直在申请贷款。
从1995年开始,孙大午想到了从几个亲戚那里筹钱,由大午集团出据借据,承诺给以一定的利息。这种模式后来拷贝给了大午的员工,在大午1300名员工中,共有900余人把钱借给(存给)大午集团,这些员工的亲戚又带来1000家储户,规模最终扩大到4600户。大午集团留给储户的凭证,是大午统一的借据。存款为分两类,活期的没有利息,定期的给予的年利息为3.3%,不扣除利息税,这近乎相当于当时存款基准利率的2倍。
信用社抱怨说,大午集团的这种行为让他们几乎吸收不到存款。
2003年5月28日凌晨,警方开始对大午集团和孙大午家庭进行查抄,经清算组10多天的清算,对大午集团资产估值为9000万元,最后认定大午集团累计非法吸储达1.8亿,余额达3562万元。7月5日,孙大午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被批准逮捕。
2003年9月30日徐水县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罪名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罚金10万元,大午集团同时也被判处罚金三十万元。2003 年11月1日,孙大午在被羁押5个多月后,终于回到了家中。
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发起民生银行
1993年11月,经叔平当选为新一届全国工商联主席。在当选后的第一次大会上,经叔平提到“大家认为‘借贷无门’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办一家银行,着重帮助民营企业融资”。
同年12月30日,经叔平以个人名义,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老朱写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由全国工商联牵头,办一家以民营企业投资为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经叔平发出的信,两天后得到批复,老朱批示:请人民银行给予考虑。
此后整整一年,经叔平发动整个工商联四处游说。1995年5月,全国工商联得到了央行颁发的许可证。1996年1月,民生银行正式挂牌运作,已经78岁的经叔平走马上任,掌舵民生,出任民生银行第一任董事长。
在正式成立3年后即1999年,他就成立了上市领导小组并亲任组长。在他的努力下,民生银行不是最早提出申请的银行,却成为第一个上市的银行。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经叔平亲自鸣锣开市。
但今天的民生银行已不复当年的风采。
民企固定资产投资指标
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较,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政府高度控制,无论国企、民企和其他混合所有制企业,所有超过一定规模的投资项目都需要政府的详细审查和批准,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政策环境最可靠的指标。
下表是1980-2003年间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所有固定资产投资组成
年份
国企
集体企业
民营企业:城市和农村
在城市的个体经济
其他所有制
时期数据
1980-1985
66.7
12.7
20.7
1.6
1986-1990
64.8
13.4
21.9
2.9
1991-1995
59.0
16.3
13.2
2.7
11.0
1996-2000
52.5
15.0
13.9
4.1
18.7
2001-2003
42.7
14.1
14.4
7.6
28.8
年度数据
1993
61.5
17.9
11.9
2.7
8.8
1997
52.5
15.4
13.8
3.0
18.3
2000
50.1
14.6
14.3
5.5
21.0
2001
47.3
14.2
14.6
6.6
23.9
2002
43.4
13.8
15.0
7.8
27.9
2003
39.0
14.4
13.9
8.1
32.7
2004
14.1
14.2
从这个表中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尽管已经进行很大程度的经济改革,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民企的份额在1990年代比1980年代更少。1980-1985年间,民企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7%,1986-1990年间仅上升到21.9%,而1991-1995年间则下降到13.2%。从年份数据看,民企从1993年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1.9%缓慢爬升到2002年的15%,在2004年回落到14.1%,只比1980年代改革开始时高一个百分点。
第二,国企份额一路逐年下降,从1980-1985年间的66.7%下降到2001-2003年间的42.7%,而且每个时期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大,1991-1995年间比上一个5年减少5.8%,1996-2000年间又比上个5年下降6.5%,在2001年加入WTO后的2年间比上个5年更是锐减9.8%。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似乎越来越小。
第三,“其他所有制”份额迅速激增,所增加的份额几乎就是国企减少的份额。从1980年代后半期的基本为0突然激增到1991-1995年间的11.0%,并在1996-2000年间增加到18.7%,这些“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如下:
其他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组成
年份
合资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资企业
未分类企业
时期数据
1996-2000
1.94
42.0
53.2
2.9
2001-2003
1.11
68.2
29.0
1.8
年度数据
1993
5.1
21.2
71.2
1.9
1997
2.7
30.4
63.3
3.6
2000
1.4
58.8
37.8
2.0
2001
1.1
63.6
33.7
1.6
2002
1.1
68.7
28.5
1.6
2003
1.0
70.1
27.0
1.9
这张表说明,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占“其他所有制”固定投资的主要部分,1996-2000年间股份制占42%,外资占53.2%,之后股份制成为主导,在2003年占70.1%,外资只占27%。
综合上面两张表,国企固定投资的下降份额中的绝大部分流入“其他所有制”中的股份制企业,也就是说,股份制企业既没有有效推进民企的投资活动,也没有大力推进外资的投资活动,而是促成了国企“吸金”,国企通过上市这一最直接的股份制方式,华丽地转身为股份制企业。
在最大的股份制企业中,也就是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企业中,1990-2003年最为私企首次公开发行的只有6.97%,其余都是只发行少数股份的国企,但企业的管理控制权仍然掌握的政府手中。换句话说,国企穿上股份制这个马甲,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约60%的份额,仍牢牢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小结
改革之初,政府必须依赖国企的改革和给予国内民企更大的空间来复兴经济,但在1990年代,政府设立经济特区的试验获得成功,外国投资热情剧增。大量涌入的外国直接投资缓解了资本限制,加上1992年386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之后,国企股份制改革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兴起的上市吸金潮,这些举措减少了中央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需求。
民营经济在整个改革时期都在增长,但它的增长是在不断增加的大量金融限制和对其投资活动范围有明显限制的情况下发生的,也就是说,政府一直用“老大哥”幽幽的“约束”眼神打量着民企小弟,尽管体量看上去很大,但不强。国企需要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但不需要绝大部分民企的发展方式——或偷税漏税,或马粪纸造鞋。“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一度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但事到如今,友邦们并不欢心,却开始担心了,因为国企转身之后开始抢地盘了。
解读18三中公有制及相关表述
蓝色字体引自三中公报。
三中把经济组成表述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发挥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其他民企、外企等非公有制只是有益的配角。
国企不只是经济意义上自负盈亏的企业,而是政治意义上保持社会稳定的有利、有力的政策工具。在1985年—1995年期间,政府通过指导贷款形式的准财政支出占到GDP的6%—8%,这些资金一方面用于实行产业政策,另一方面为社会服务支出融资。当时国企的许多不良贷款正是来自政府下放到国企的社会支出,比如住房、教育、医保和退休金。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同时社保体系得到初步建立后的1996年,国企业被推向市场,大量国企被关闭,大量国企职工下岗,1992年—1993年度国企职工7600万人,2004年下降到只有2800万,超过3000万职工下岗或提前退休。走过这段惨痛过程的今天,国企肩负产业升级的重任,没有产业升级,中国只能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就没有中国经济的明天,但外资不会来替中国升级产业,民企虽然有可能在某个产业做到高端,但没有能力完成整体的产业升级。
“发展混合经济所有制”,国企让渡一部分产权给非公有制经济,用产权杠杆撬动更多的资源,放大国有资本的控制功能,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之后的国企是“全民所有”,不是私有、地方有,更不是外资有。“完善产权制度”“保护各种所有制产权和合法收益”,大家都保护,但是还有“法人治理结构”保证我控制混合经济所有制公司的运营,受保护的非公有产权大约就是财务投资,用你的钱干我想干的事情,赚了大家分红,亏了大家倒霉,控制权就不用想了。
凭什么这么乐观?忙总在《从中金公司看TG的合资策略》中仔细描述了中帝国第一线战斗者们的实用主义:“老王和对中金公司的态度是非常典型中国政府对中外合资公司的态度。中国政府需要的只是一个载体,能够获得外国的技术、资金和专业知识,同时又保持中国人对公司的控制”。“洋人是不可能搞懂中国国情的”,中国人太可爱了,有八卦迷魂阵。
忙总《从中金公司看TG的合资策略》
三中对经济的表述就是一句话,公有制国企撬动尽可能多的资源为我所用,省得汹涌的资金在特殊时刻疯狂上演“蒜你狠”“豆你玩”和古董市场天价文物等非生产性资本炒作。
。。。。。。
任何的左右之争在实用主义者面前都是口水,不然只能在悖论的圈子里打转转,因为如果中国人都口水,就不会在今天到处去抢地盘。现实是残酷的,个体即使有非凡的才华,如果不能转化成看得见的功业,只是白日梦而已,更是他人眼中的笑话。你加油,我加油,中国梦才不只是个梦,物质的力量只能靠物质去摧毁,如果不努力,迟早会面对这样的面画——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想吃肉,口袋里却没有一枚铜板,只能喝凉水填肚皮,还要忍受他人的冷嘲热讽。
讨论
农村是否还能产生一定体量的民营经济?对个体来说,是不是还有机会?
大师兄改走土豪路线:lol 虽然钱不多,还是要给大师兄捧个人场的。O(∩_∩)O 大周末的上来就看到大师兄的帖子
心情愉悦啊 土豪都这样的。
wuhan15zhong 发表于 2013-11-30 13:34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土豪都这样的。
这里特此说明一下,之前我是在最后代忙总发易经总结帖时,第一次尝试‘收钱’功能的,具体设置情况:主题作者所得的最高收入积分—10金钱,超过此限制后购买者将仍然被扣除相应积分,但主题作者收益将不再上涨。
所以我当时,包括这楼主和未来土豪们(加油!{:soso_e181:}),虽然事实实际收入是:10金钱 {:4_269:}
好贵啊
思炎MM说最高收入也就10金钱啊,楼主讲讲价呗 克罗地亚狂想曲 发表于 2013-11-30 14:53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贵啊
思炎MM说最高收入也就10金钱啊,楼主讲讲价呗
这样就没意思了 {:4_267:}
如果没买的茶友那还说个啥?
既然已经买了就讨论帖子呗,买了觉得不好,也可回帖对主题内容探讨或发表不同看法,说明为何不值你这虚拟的钱。
买了觉得贵,以后不买这家就是啦,至于纠结吗?茶馆算得来去自由的啦。。。
xun 发表于 2013-11-30 09: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虽然钱不多,还是要给大师兄捧个人场的。O(∩_∩)O
谢谢,谢谢。
热烈欢迎为茶馆捧场——互动讨论,能写点帖子就更好了 fightp 发表于 2013-11-30 1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周末的上来就看到大师兄的帖子
心情愉悦啊
一起愉悦,一起加油。
上班时间为填饱肚皮忙活,周末就在茶馆挣精神食粮,争取两手都要硬{:4_272:} 努力挣钱,努力成为土豪,在看大师兄的文章! 雨辰chenyu 发表于 2013-11-30 18: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努力挣钱,努力成为土豪,在看大师兄的文章!
告诉你个秘密,我发现,参与评论比发帖挣的都快。
当然,发帖会更有成就感,自己所获也多!
金钱不够买不成啊,听说多回复可以赚钱,就回复看看。 泛易 发表于 2013-11-30 19: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金钱不够买不成啊,听说多回复可以赚钱,就回复看看。
那个啥,钱不够用啊 urobot 发表于 2013-11-30 19: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个啥,钱不够用啊
:'(不够钱咋整?
坐等下文 亲们,积分可以兑换金钱的,请点击个人主页右上角“积分”,然后在新页面里自行兑换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30 15: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起愉悦,一起加油。
上班时间为填饱肚皮忙活,周末就在茶馆挣精神食粮,争取两手都要硬
大师兄这个系列要是能完成,也是功德一件,普及了不少东西。
我很想大师兄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资料是从哪里来的?筛选的方式和标准是什么?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12-1 03:11 编辑
fightp 发表于 2013-11-30 23:30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师兄这个系列要是能完成,也是功德一件,普及了不少东西。
我很想大师兄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资料是从哪 ...
参考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条目找数据,统计年鉴、相关部委的公开出版物+网站,另加一些行业研究报告。
追逐历史数据,看到其中的变化,再找相关数据对比,具体方法说不好,要有敏感的直觉 泛易 发表于 2013-11-30 19: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金钱不够买不成啊,听说多回复可以赚钱,就回复看看。
是的,回复互动能赚钱。
没钱的茶友可到下面这贴里赚钱,回复5次,就有100金钱了。不过不要纯灌水哦,俺的钱也是一点点赚来的{:4_269:}
【交流】师长的言传身教
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13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2-1 0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参考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条目找数据,统计年鉴、相关部委的公开出版物+网站,另加一些行业研究报告。
...
辛苦,看到帖中数据表格,就知道悟空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
所以看了一目了然,有数据(论据)支撑论点,逻辑清楚 {:4_279:}
思炎 发表于 2013-12-1 1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回复互动能赚钱。
没钱的茶友可到下面这贴里赚钱,回复5次,就有100金钱了。不过不要纯灌水哦, ...
以后的经济体系是否是这样的模式:公有制国企形成框架和主要表皮,非公有制经济填补主表之间的缝隙。而且非公有制经济产生的增量除去自循环和适度增长的需求量外,会被公有制以混合所有制这个平台吸收,加入创建框架和主要表皮的任务中去。这样就能将绝大多数资源用在正道,创建越来越大的巨厦。
那么,回到悟空的讨论问题上,未来农村将很难出现一定规模的民营经济体。但作为有益的补充部分,个体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参与表皮缝合工作。
话说我昏头昏脑的回复到思炎的下面,又不会改,思炎见谅! fightp 发表于 2013-11-30 23: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师兄这个系列要是能完成,也是功德一件,普及了不少东西。
我很想大师兄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资料是从哪 ...
筛选数据比较麻烦,举个例子:
为显示经济改革的程度时,发改委下属某研究机构把民营经济等同于非公有制经济,而为证明改革没有削弱国企的控制力时,国家统计局就把国企中的上市股份制企业等同于国企。
数据打架一定事出有因,这时要仔细阅读统计说明,就像看财务报表一样,重点看报表说明项,我一般从最后一页倒着看财务报表{:4_280:}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12-1 15:04 编辑
amyxiao 发表于 2013-12-1 11:36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后的经济体系是否是这样的模式:公有制国企形成框架和主要表皮,非公有制经济填补主表之间的缝隙。而且 ...
赞,说得很明白。
中央层面,公有制国企一方面吸收民间资金金创建巨厦,一方面“约束”有一定体量的民营经济体,方式是开发部分股权,也可能是金融市场上的公司债。
地方政府,不能再大打5大行秋风,要么通过地方银行、要么发地方债筹措资金,有什么事地方自己兜着。
现在3个机构可以批准发债,财政部、证监会和发改委,应该会统一在一个机构下,又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
城镇化不是人为造城,也不是人口简单聚集的集中营,需要相当规模的地方特色产业化配套,农村会出现小而精的民营经济体,而且会很活跃,个人还是有机会的。能长多大,要看当地的是否有独特的资源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好贵啊,其实收费可以保障读者足够有诚意,不过,是否需要考虑中产的荷包,100是不是太多了啊, 大伙儿不要讨价还价啦,怎么赚钱更加重要哈。
我看了自己的存款,不老少啦。虽然也买不了多少次。
要不楼主可以在本楼里埋红包,等于给茶友打点折扣。岁末血拼,折扣是必须的。。
说来说去,我也开始讨价还价啦。。呵呵。{:4_268:} 详细的数据分析确实能够清晰化简约语言中的实际意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