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寒剑 发表于 2012-10-4 20:36:34

诸葛亮其实也就是鳌拜式的人物。看完思炎转忙总的姤卦有感

本帖最后由 边寒剑 于 2012-10-4 20:39 编辑

其实这种感觉我以前就一直有,看了气概文鸯的罗本《三国演义》解读之后就有,这次看完了思炎转载的以后更是这种感觉。


初出茅庐,然后就自比管仲乐毅,感觉就和明末的东林党人一样,或者和现在的"公知"一样,全是纸上文章,根本就没有实际经验的。

东联孙吴,当时其实孙权方面是主动的,而力促这个的主要是鲁肃,可以说孙刘联盟,鲁肃是关键,诸葛亮并不是主导因素。因为最后决定是否联络,决策人是孙权(当时孙强刘弱,所以主要是孙要有决心)。而促成孙权决心的就是鲁肃,并且冒险去夏口与刘备见面商谈联盟的也是鲁肃。而诸葛亮嘛,作用没那么大。

周瑜争夺南郡的时候,提出收取荆南四郡的战略设想的,是马良。

西入蜀州这个战略意图,主谋是张松,其他人是孟达、法正,而刘备集团的主要谋士是庞统促成的。

从蜀州攻取汉中这个战略,谋士是法正。

这些关键的战略,都没有诸葛亮什么事情。

也难怪刘备夷陵之败后,诸葛亮说了一句:“向使法孝直若在,主公比不当如此。”这才是真正的事后诸葛亮,不过也对,战略方面,都是法正的事情,本来就没有诸葛亮什么事情啊

另外我以前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要背叛孟达(孟达愿意归顺,但是诸葛亮却故意把如此机密的事情泄露出去,从而让司马懿出奇兵,平定了孟达的叛乱),原来是孟达攻取上庸的时候,斩了蒯祺,而这个人,就是诸葛亮的大姐夫啊。

而孟达与李严一直关系很好,孟达事件,也让李严对于诸葛亮不再信任。

至于那些置李严的罪,现在看到的都是诸葛亮的一面之词,哼哼,岂知是真是假?而且以托孤时候的刘备的信任,李严岂会被这些小事情做得前后矛盾,让诸葛亮抓住把柄,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政治案件(罗本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暗示诸葛亮说自己曾经模仿李严笔记,给孟达修书)

至于为什么诸葛亮不称帝?呵呵,他什么功绩都没有,拿什么称帝?

司马懿平南平北,尚且没有称帝。以后的刘裕,尚且要建立不世功勋,才敢称帝!而诸葛亮,他有什么称帝的资格啊?

所以诸葛亮这个人嘛,就是一权臣而已,独揽政务,架空皇帝的权臣而已(刘禅在刘备死的时候已经十八岁了,可不是小孩子了,诸葛亮早就该还政了)。看来看去,也就是一鳌拜式的人物而已

二毛 发表于 2012-10-4 21:32:30

诸葛亮在三国以后,直到民国,在儒家知识分子里面,是几乎唯一不被骂的偶像,这是一个奇怪现象,要说事业或道德文章,诸葛亮真的谈不上多伟大。


我记得许倬云说过:“实在不忍心批评诸葛亮”。不知道为什么?

看看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真的担不起伟人的称号。


开尔文 发表于 2012-10-4 23:00:56

隆中对被选择性不见了

ccaaatt 发表于 2012-10-4 23:05:59

不贪污腐化,不犯上做乱,勤恳几十年,符合儒家完人标准     

股民王小二 发表于 2012-10-4 23:26:26

诸葛亮是儒家树立的古代焦裕禄形象,所以“不忍心批评”

二毛 发表于 2012-10-4 23:37:35

开尔文 发表于 2012-10-4 23: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隆中对被选择性不见了

《隆中对》实际上是被证明战略不可行的。

诸葛亮《隆中对》策划案的要点是:曹操在北方势力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对抗;孙权占据江东已达三代之久,而且民心归顺,人才辈出,也不能对抗,只能合作。因此,刘备只能占据荆洲,作为发展基地,然后再占据益洲作为后方。而刘表和刘璋。都昏庸无能,有机会。


但是毛主席却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不可行:蜀汉始终不能安定下来,获得成功,就是因为《隆中对》战略本身有错误,使本来兵力有限又分散兵力,故说:蜀汉之误,“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下面是转贴:


其实荆州属于历朝的战略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这点诸葛了解,刘备也了解,但是诸葛提到刘表不是能够守住荆州的人,荆州是给刘备预备的这一点恐怕未免有些一厢情愿,荆州凭什么要归刘备呢?

第一诸葛不可能预见刘表的死亡。刘表向来对刘备的防范之心很强,单从刘备献策借曹操虚国远征的机会偷袭许都,而刘表不采纳,就可以看出来,刘表并不是很信任刘备的,因为刘备在前期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并且对于刘备带兵,刘表也不是太看好,实际上除了博望坡之战外,刘备前期没有多少值得说的战绩。刘表虽然不算多强,但偏安一隅总还是有能力做到的,所以刘表一天不死,刘备就一天没机会掌握荆州。


第二即便刘表死了,荆州也不会没有主人。刘表有子嗣,而且当年刘表赴任荆州,主要靠的是蒯家、蔡家两家势力,如果没有蒯越、蔡瑁、张允等人,刘表就没法立足荆州,而蒯、蔡、张等人都是亲曹派,并且都是荆州的氏族大户,相对来说刘备就是个外人,而且对于当时被曹操把控的朝廷来说,还是个名义上的在逃犯,无论是朝廷册封还是地方推举,即使刘表后人不能继承荆州的基业,刘备也还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第三荆州易主,刘备反客为主的机会也不是太大。荆州势力集团的主要人物蒯蔡等人都是亲曹派,荆州易主后最可能得益的是曹操,其次,如果曹操不南下,荆州派的主要对手也是东吴,而不是缺兵少将的刘备,虽然刘备手里还有刘琦这张王牌,但以刘琦一支江夏的部队来对抗整个荆州,估计是杯水车薪。更何况,江夏还要面临来自东吴的压力,而不可能全力讨还荆州。

第四即使依靠刘琦,刘备还能落脚江夏,那被消灭也是早晚的事。刘表死后,其子嗣重蹈袁氏覆辙,虽然没同室操戈,但也是兄弟分家,荆州大部投降了曹操,就剩下刘琦自持一个江夏。此时如果曹操安心下来整顿荆州,而不是南下攻吴,那结果就是刘琦被孤立,而以后的日子就要面对曹操和东吴的双面威胁,恐怕这样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并且也过不了多久。

但刘备确实得到了荆州,为什么?因为历史上的几个偶然条件都满足了:1)刘表突然死亡。2)荆州投降曹操,但荆州少数的反曹派追随了刘备。3)曹操没有停止脚步,继续南征东吴,促成了孙刘联盟。4)曹操过于冒进,加上时运不济,结果赤壁大败,而不得不撤出荆州。而其中的第四点更是因为太多的巧合而造成的,试想:如果曹操暂时停下脚步,先整顿刚刚归降的荆州,那么即便赤壁失败,也不会全军撤出荆州;如果没有瘟疫的发生,曹操也不会轻易的从赤壁撤军,至少会继续隔江于东吴对峙,而这种对峙的结果很可能是孙权投降或者出现后来合肥——濡须口相持的局面。归总起来说,刘备确实是运气太好了,否则做梦也梦不到,有一天荆州的大部会是自己的第一桶金。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诸葛亮在荆州问题上其实是开了一个空头支票,等于是告诉刘备,你买彩票吧,要是中了奖,你开公司的希望就有了,没想到刘备真的买了,更没想到他竟然中了。

益州刘璋虽然懦弱,但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加上蜀中特有的地理位置,不是想拿过来就拿过来的。即便北方有张鲁的威胁,恐怕刘璋也不至于没有刘备就一定应付不来。但是,天上偏偏就能再掉馅饼,而且还就专砸刘备。刘璋请刘备入川协防张鲁,如今看刘璋一定是哪根筋出了问题。张鲁以五斗米教来把控汉中,其实比黄巾军也强不到哪去,以刘璋的势力和手下人的能力,完全可以应付的过来,即便出现暂时的失利,也不至于威胁到成都的安危,但刘璋偏偏放着自己的人不用,请刘备来帮忙,无疑是养虎防狼。而对于刘备来说,如果刘璋不是把他请进益州,单靠武力解决,估计到死也休想踏进蜀中的门槛。于是,诸葛亮“隆中对”里的第二张空头支票又实现了,这次的彩票不是刘备自己买的,而是刘璋亲手给送来的。

到此为止,刘备的好运气也就用完了。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也是不可操作的。

西面的羌人属于游牧民族,除非给予丰厚的利益,否则就是无利不起早,而且羌人几乎没什么政治头脑,打仗也就是为了掠夺资源而已,一贯的打-抢-跑的作风,说白了就是喂不足不使劲,喂饱了就回家,这样的盟友实在是指望不上的。

南蛮更是如此,想让南人不犯边,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停的给好处,这点谁也做不到,所以前脚告诉诸葛亮“南人不复反矣”,后脚诸葛亮一走,没一年就外甥打灯笼——照旧了。

后两句就更难做到,外结孙权,前面提到了你刘备占了荆州,荆州地处东吴核心上游,必然是孙权的心头大患,这也是当年孙权一而再,再而三进攻荆州的目的之一,说白了,你把人家脖子掐住,然后再琢磨着怎么让对方把你当哥们看,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内修政理,刘备最后倒霉的一个原因(也是诸葛亮屡次北伐的原因)就是因为管理层派别太多,刘备和曹操不一样,曹操占据整个北方,但自己的大本营,一直在许都,其他地方也都是派可靠的亲信去镇守,而这些亲信,一部分是本家,另一部分是来自长年跟随的旧部,而新归降的大多都在身边(当然也有少数例外 例如陈登、文聘 但这些人都表现出很强的可信性),所以内部派别之争不是很严重,但刘备有徐州的一部分追随者,属于亲知近叶,一部分荆州派,象诸葛亮、魏延、黄忠等人,最后还有一部分益州派,刘备自己是从徐州一路跑的荆州然后跑到益州,身边人派别分明,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互相之间也有积怨和矛盾,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么诸葛亮没想到(事实上不可能想不到),要么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有意回避掉的。

至于“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这个机会有多大?曹操哪天死诸葛亮预测不到吧?即便北方有变,刘备两面发兵,东吴就干看着坐视不理,然后坐以待毙,不会吧?实际上荆州蜀军北上之时,就是东吴孙权夺回荆州之日,以诸葛的政治能力也不会看不到这一节吧?为什么隆重对里不提这些呢?

综上所说,其实诸葛的隆中对就是给刘备描绘了一个最理想化的发展前景,而这个发展前景很大部分甚至说绝大部分需要运气的成分,即:“反客为主占荆州,莫名其妙夺益州,西羌南蛮皆好友,曹魏突然昏了头,东吴乖的象条狗,万众一心保大刘。”而认凡其中一项达不到,也不可能有“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结果,而且以刘备当时在荆州的落魄相来说,光满足了前两项就已经是刘备祖坟起青烟了,至于图北方,称霸业,兴汉室,想来只能寄希望于刘备的下N代了,这点不仅诸葛明白,刘备自己心里也明白。

伯威 发表于 2012-10-4 23:53:01

二毛 发表于 2012-10-4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隆中对》实际上是被证明战略不可行的。

诸葛亮《隆中对》策划案的要点是:曹操在北方势力强大,而 ...

牛!{:4_279:}原创的?

mycing 发表于 2012-10-5 01:17:52

好像忙总说过那个时候能够三分天下的人都不简单!

胖得妙不可 发表于 2012-10-5 02:34:35

35岁以后看三国,每看一遍对刘备的钦佩都增加一分,对诸葛亮的鄙夷都增加一分{:soso_e133:}

hunxxq 发表于 2012-10-5 08:58:25

伯威 发表于 2012-10-4 2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牛!原创的?

真的牛

北海若 发表于 2012-10-5 10:03:03

二毛 发表于 2012-10-4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隆中对》实际上是被证明战略不可行的。

诸葛亮《隆中对》策划案的要点是:曹操在北方势力强大,而 ...

《隆中对》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初级阶段的目标,联吴抗魏,三分天下。
怎么就成了战略不可行?诸葛亮的成就主要就是战略大局。
具体的执行方案很多是其他人的功劳。

毛主席的批语说的都是战术层面的:
蜀汉之始,或存在战术失误。
蜀汉终结时处于防御态势,必然不能集中兵力,难道带领300万属国人民打游击?

jjjggg7777 发表于 2012-10-5 10:18:39

那个时候能够三分天下的人不光是诸葛亮,还有鲁肃当年对孙权说过三分天下,没有刘备啥事

jjjggg7777 发表于 2012-10-5 10:26:39

图北方,称霸业,兴汉室也是不太可能,北方是一个统一的政权,不是刘邦当年项羽诸侯分封天下,各自割剧的时侯,北方只要是统一政权,南方政权都是挡不住的被消灭的

北海若 发表于 2012-10-5 10:41:52

本帖最后由 北海若 于 2012-10-5 10:49 编辑

结论没多大问题,前面的论据都是问题。
诸葛亮的地位本来就和鳌拜一样,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不喜欢的反面立场本来就是鳌拜。

初出茅庐,自比管仲乐毅,这本来就是推销自己的手段,说自己只会种地有人要吗?
刚出道本来就没实际经验,东林党人是一生也没实际经验,这个差别很大。
再说当时就是那个风气风俗-魏晋风度: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谢安等等。讲究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东联东吴的战略:一个实行的涉及双方战略,不可能把功劳推到一方头上,高手当然都是因势利导,借力打力。主席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割据是主要原因,难道后期宣传还能写建立新中国的主要功劳都是帝国主义军阀的?

后面涉及具体功劳的地方都是战术层面的,跟诸葛亮战略层面的贡献扯不到一起去。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蜀相》等,这是杜甫的评价。那时还没有罗贯中呢。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5 16:58:04

二毛 发表于 2012-10-4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隆中对》实际上是被证明战略不可行的。

诸葛亮《隆中对》策划案的要点是:曹操在北方势力强大,而 ...

《隆中对》的千里两分兵,并不损坏他的伟大。

隆中对的精髓在于审时度势,务实。再说,隆中对的主要方面,的确为刘备的发展方向和用兵重点作了安排,带有方向性,是指路明灯。

至于千里分兵,那是当时的战略格局形成的。以刘备的资源,刘备最完美的设想,也最多占有荆州和益州。这样,不千里分兵也不可能。
所以,千里分兵是当时的天下形势形成的,不是诸葛亮的能力所能改变的。

毛主席只说千里分兵不具可行性,没有隆中对不具有可行性。

summer 发表于 2012-10-5 17:15:48

这样的评论过了,过必有私心!

开尔文 发表于 2012-10-5 17:39:13

jjjggg7777 发表于 2012-10-5 1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图北方,称霸业,兴汉室也是不太可能,北方是一个统一的政权,不是刘邦当年项羽诸侯分封天下,各自割剧的时 ...

还是有反例的,北方统一不代表就一定能灭掉南方。苻坚企图混一全国就失败了

ssun1cn 发表于 2012-10-5 18:36:37

二毛 发表于 2012-10-4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隆中对》实际上是被证明战略不可行的。

诸葛亮《隆中对》策划案的要点是:曹操在北方势力强大,而 ...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就说TG兴起吧,中间也是充满着运气的过程,还有帝国主义矛盾不可调和,虽然当时来说可以视为必然,但是时间上也快了点。

冷眼看世界 发表于 2012-10-5 20:25:24

是不是权臣,不是你说了算的。要看刘禅怎么说。

好像诸葛亮去世后,有人说他是权臣来着,但这个人被刘禅直接下狱处死了。

你再想想,诸葛亮有结党了么?有营私了么?霍光、王莽、鳌拜之流做过的那些不臣之事,诸葛亮有做过么?

冷眼看世界 发表于 2012-10-5 20:43:25

北海若 发表于 2012-10-5 1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结论没多大问题,前面的论据都是问题。
诸葛亮的地位本来就和鳌拜一样,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不喜欢的反面立 ...

把诸葛亮说成权臣的,一般都是雄猜之人。呵呵。

二毛 发表于 2012-10-6 16:44:04

伯威 发表于 2012-10-4 2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牛!原创的?

不是,转贴,写了的。

二毛 发表于 2012-10-6 16:47:34

北海若 发表于 2012-10-5 1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隆中对》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初级阶段的目标,联吴抗魏,三分天下。
怎么就成了战略不可行?诸葛亮的成就 ...

这个主要看怎么定义战略了,算命先生有时也能蒙对几回,但是肯定不算是战略。靠偶然性极大的机会来支撑的策划,肯定不会让政治家心服口服的,因为只有天知道结果。

真的战略其实比较典型是Tg抢占东北。靠谱是战略的第一位要素。而不是碰运气。

战略必须有可行性,而不是偶然性。

二毛 发表于 2012-10-6 16:48:52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5 16: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隆中对》的千里两分兵,并不损坏他的伟大。

隆中对的精髓在于审时度势,务实。再说,隆中对的主要方 ...

建议看看毛主席点评24史,怎么说诸葛亮的。

二毛 发表于 2012-10-6 16:49:59

ssun1cn 发表于 2012-10-5 18: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就说TG兴起吧,中间也是充满着运气的过程,还有帝国主义矛盾不可调和,虽然当时来 ...

Tg成功几乎没有什么偶然性,这个看党史即可。

penny1003 发表于 2012-10-6 17:51:24

本帖最后由 penny1003 于 2012-10-8 21:25 编辑

我认为大家谈论的诸葛亮,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深挖历史,认为还原了本色的诸葛亮;一个是被演义记载,传为榜样了的诸葛亮。然而这两个诸葛亮看上去完全就是两个人,我们又应该去相信哪一个呢?

尽管有边兄所解读的新三国,但在我心中,诸葛亮仍然是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因为我认为某些历史人物是需要拔高的。正如谈及雷锋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在谈一个具体的士兵,而是指代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你去追查当年那些好人好事是否每一件都是雷锋本人做的,雷锋的日记是否伪造的,那就显得庸俗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周总理,鲁迅等等。这些历史人物在我们汉字符号中,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精神。作为一个人他们有缺点很正常,但化身为一种精神则还是应该值得表扬和传诵的。

我感觉现在有一种历史观倾向,似乎是有意无意在颠覆一些中国历史上名人的形象。譬如秦烩成了忧国忧民,最后替皇上被黑锅的替罪羊,而岳飞则成了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军阀;汪精卫有了善良多愁的一面,蒋凯申则雄才伟略只是时运不济。如果单纯是史实研究,我认为也无可厚非,我相信以上这些观点也各自有史料来支撑。但若借此种研究颠倒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窃以为有所不妥。因为看到边兄也曾数次提到诸葛亮,我觉得在让大家多个角度看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应该适当提醒大家正确区分历史人物和其代表的精神象征。不要因为一个榜样走下神坛而将自己的理想也打碎,那就得不偿失了。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10-6 18:32:13

二毛 发表于 2012-10-6 16: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g成功几乎没有什么偶然性,这个看党史即可。

也有运气,太祖能活下来就是运气,

郭既克 发表于 2012-10-6 19:00:20

这个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了。古今那么多牛人的吐沫没喷到他身上,楼主觉得是因为他们全瞎了?

lbxyzd2 发表于 2012-10-6 19:49:32

很显然,楼主不仅看轻了诸葛亮,更看轻了鳌拜

我爱你们 发表于 2012-10-6 21:23:26

看一人不顺眼总会找到一些理由去贬低他,亮可能就是一小人,也许是你小人之心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0-7 08:42:46

二毛 发表于 2012-10-6 16: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建议看看毛主席点评24史,怎么说诸葛亮的。

毛主席说的也不一定就是金科玉律。放在2000年的历史中,也只是一朵较大的浪花而已。

并且,毛主席的评价只是泛泛而谈,如果毛主席处于刘备的位置,他的作法也只会和《隆中对》规划的一样。因为当时的天下形势,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你还能为刘备找到第二条实现割据一方,以图天下的战略规划吗?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诸葛亮其实也就是鳌拜式的人物。看完思炎转忙总的姤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