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1-3 17:01:21
密西西比事件——百度百科,在专业投机原理也有详细描述
在荷兰郁金香泡沫迸裂80年后,在1719年又出现了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这两个泡沫的相同之处是:法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和当年郁金香价格一样在很短的时期内大起大落。从1719年5月开始,法国股票价格连续上升了13个月,股票价格从500里弗尔涨到一万多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法国股市从1720年5月开始崩溃,连续下跌13个月,跌幅为95%。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和郁金香泡沫的不同之处在于:荷兰郁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间的投机炒作,但是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却有着明显的官方背景。郁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过是一种商品,牵涉到的人数有限,而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却发生在股票和债券市场,把法国广大的中下阶层老百姓都卷了进去。从这一点来说,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更具有现代特色。
人物解读
1716年5月,劳约翰梦寐以求的银行获得路易十五王朝批准,正式开张营业,他给银行取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名字:通用银行,经营期限20年,拥有发钞权,不过最初规定该银行所发钞票必须以固定价格与黄金和白银铸币兑换。显然,贵金属储备之要求将严重束缚银行货币和信用扩张能力,这并不是劳约翰所需要的银行。
他的策略是步步为营。1717年,他说服王朝政府发出敕令,规定王国所有税收皆以劳约翰的银行钞票缴付,从而为银行纸币之流通开辟了广阔空间。1718年12月,劳约翰劳再次创造惊人之举。路易十五批准他的银行更名为“皇家银行”(Royal Bank)。起初,为了增加钞票的吸引力,皇家银行宣称钞票可以依照固定价格兑换为白银铸币或依照市场可变价格兑换为黄金铸币。然而,半年时间不到,1719年4月,皇家银行就宣布钞票价值与白银价值脱钩,不再保证兑换。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劳约翰的“金融炼金术”让古老的法国诞生了第一家中央银行,并迅速从金属货币本位制转向彻底的信用货币或纸币本位制,那是当时全世界闻所未闻的惊人壮举。
背景
政治方面
从政治方面来看,路易十四(Louis XⅣ,1630-1715年),史称路易大帝或太阳王执政时期十分好战,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发动参与了一系列战争。例如1667-1668年因遗产问题与西班牙发生战争;1672-1678年发动对荷兰的战争:1701-1703年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导致法国国库空虚,政府债台高筑,全国对外债务达到30亿里弗尔——这也成为路易十五继承的主要遗产。
经济方面
从经济方面来看,17世纪时经济史上著名的重商主义已成长为欧洲国家的普遍政策。路易十四也起用柯尔伯进行经济改革,推行重商主义,即把资本主义经济的营利性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典型方式就是公司通过国家的特殊优惠条件垄断独占许多远程贸易。同时,路易十四早于1673年就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司立法《商事条例》,不仅正式以制定法形式取代了自由贸易时代的商业惯例和商事习惯法。而且还首创了核准主义,即公司成立除符合法律规定条件外,还需获得指定的行政官署的核准。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比,公司制度已经比较成熟。
历史人物方面
从历史人物方面来看,在法国政府一方面国库枯竭、国债巨额另一方面对经济又有强干预性的紧要关头,货币理论的一代怪才约翰·劳(John Law)诞生了。他主张因为不受金银储量的限制所以纸币本位制灵活于贵金属本位制,拥有货币发行量的银行应有权管理国家的税收,并以税收和不动产为基础发行纸币,以保证提供足够的通货来支持经济繁荣和进行宏观调控。这种银行纸币发行论正好为法国摄政王奥莱昂(Orleans)的财政窘困、国债资金融通问题献上了一计。约翰·劳本人也因此倍受摄政王的重用。
事件历程
全景
第一步:1716年5月约翰·劳经法国政府特许建立了一个可以发行货币的私人银行,并且它发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约翰·劳的银行事务经营得很成功,币值稳定。而金银却因受政府的不明智干预时常贬值。于是劳氏银行的信誉蒸蒸日上,垄断了烟草销售,还独揽改铸金币、银币的权力。最终于1718年12月被国有化为皇家银行,但仍由其担任主管。
第二步:在法国政府的重商主义下,约翰·劳自1717年就开始日益获得各种贸易特许权,以至于其设立的密西西比公司拥有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贸易的独一无二权力(因为当时传说这两个地方遍地可见金银),且公司股票可以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尽管面值500里弗尔的国库券在市场上只能兑换160里弗尔,投机狂潮开始席卷法兰西。时至1719年时密西西比公司又被全权授权在东印度群岛、中国、南太平洋诸岛以及柯尔伯建立的法国东印度公司所属地进行贸易。垄断性的海外贸易确实为密西西比公司带来了不少超额利润,此时公司又称印度公司,新增5万股份,劳氏保证每份500镑的股票每年可获得200里弗尔的红利,而当时面值500的国库券只抵得上100的市值了。人们纷纷无法抵制诱惑,至少有30万人申请购买5万的新股。
第三步:借助此时法国公众的普遍热情,约翰·劳决定运用皇家银行的纸币发行能力和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实力实践其刺激经济和为摄政王解除政府国债负担的设想。约翰·劳首先向人们展示了异常辉煌的公司前景,接着密西西比公司于1791年9月12日,9月28日,10月2日分别发行10万股股票,每股5000里弗尔,用于偿还15亿里弗尔(相当于6000万英镑)的国债。
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无论是豪门显贵还是村夫野汉,不分男女老少都幻想从劳氏股票中获得无尽的财富。股票价格涨了又涨,直线飚升。有时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上扬10到20个百分点。早上出门一贫如洗的人,晚上归家时就可以腰缠万贯。最狂热的记录是半年内股价能从500里弗尔被炒到18000里弗尔。各地的人都纷纷涌入股票交易场所,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甚至不得不多次更换更大的广场。不仅用以偿还国债的纸币又流回股市,而且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里弗尔纸币(为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里弗尔股票,1719年7月25日皇家银行已经发行过2.4亿里弗尔纸币)。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导火线点燃于1720年初,孔蒂亲王由于在要求以他自己的定价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时被约翰·劳拒绝,就用三辆马车拉着自己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硬币。从此任何人都可以毫无困难地任意兑换硬币,稍稍精明的股票投机者也都正确遇见到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纷纷兑换硬币并运往国外。
随之而来,时间一长国内的流通硬币到了极度匮乏的境地,闻所未闻的禁止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尔硬币,违者除没收所有硬币外还要被处以数额很大罚款的法令也就应运而生了。同时还严禁任何人收购金银首饰、器皿和珍贵的宝石。随着股民信心的下跌,密西西比股价暴跌,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但是,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真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政府甚至宣布强制征兵计划,召集巴黎所有穷困的流浪汉,提供衣服和工具,让他们排成队,肩上扛着镐和锹,日复一日的通过巴黎街头然后来到港口等待被装船运往美洲,佯装到那里的金矿上干活。他们之中有三分之二没有上船而是分散到法国各地,不到三个星期他们中的一半人又出现在巴黎。为了维持9000里弗尔的股价,约翰·劳还于1720年3月25日,4月5日,5月1日分别发行了3亿,3.9亿,4.38亿里弗尔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据估算当时流通中的纸币有26亿里弗尔之多,而全国的硬币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
终于约翰·劳控制不了局面了,不得不宣布股票贬值,国务会议通过决议让纸币贬值50﹪,银行则停止兑付硬币业务。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尔,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尔。至此昔日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代之以经济衰退、民生重创的现实。这就是以约翰·劳为主角,依据其增发纸币——换成股票——最终可以抵消国债的理念和摄政王的赏识,借助密西西比公司和皇家银行为载体,联合贸易和金融两条战线演绎的一场带有浓厚政府性质的泡沫经济。
形成和膨胀
1715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驾崩,由路易十五——菲利普二世摄政。路易十四留给路易十五的是一个国库枯竭与巨额外债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路易十四连年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又极度奢侈浪费,弄得法国经济陷入极度苦难之中。于是,1716年,法国政府特许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资本约600万利弗尔(Livre)的私人银行,这便是后来的“皇家银行”。政府授予皇家银行有发行钞票的权力,以便它用所发行的钞票来支付政府当时的开支,并帮助政府偿还债务。这种钞票在原则上可以随意兑换成硬通货,人们乐于接受。因此,银行建立后,其资产总额迅速增加。1717年8月,劳取得了在路易斯安那的贸易特许权和在加拿大的皮货贸易垄断权。其后,劳建立了西方公司,该公司在1718午取得了烟草专卖权。1718午11月,劳成立了塞内加尔公司,负责对非洲的贸易,1719年,劳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更名为印度公司,垄断了法国所有的对欧洲以外的贸易。劳所主持的垄断性海外贸易为他的公司源源不断地带来了巨额利润。
1719年7月25日,劳向法国政府支付了5000万利弗尔,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为了弥补这部分费用,印度公司发行了5万股股票,每股1000利弗尔,股票价格很快上升到1800利弗尔。1719年8月,劳取得了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1719年10月,劳又接管了法国的直接税征收事务,其股票价格突破了3000利弗尔。1719年,劳决定通过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来偿还15亿利弗尔的国债。为此,印度公司连续三次大规模增发股票:1719年9月12日增发10万股,每股5000利弗尔。股票一上市就被抢购—空,股票价格直线上升。1719年9月28日和10月2日,印度公司再增发10万股,每股5000利弗尔。股票价格一涨再涨,达到了每股10000利弗尔,在半年之内涨了9倍。
破灭
印度公司的股票猛涨不落,不仅吸引了本国大量的资余到股票市场,而且吸引了欧洲各国的资金的大量流入。这样,股票买卖的投机气氛越来越浓厚,投机活动的盛行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于是,每当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时,皇家银行就跟着发行货币,每次发行股票都伴随着货币的增发。因为劳始终坚信增发银行纸币,换成股票,最终可以抵消国债。1719年7月,皇家银行发行了2.4亿利弗尔钞票,用于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亿利弗尔的股票。1719年9月10日,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利弗尔。货币大量增发后,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1719年,法国的通货膨胀率为4%,到1720年1月上升到23%。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直接动摇了民众的信心,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纸币兑换成黄金,而不要印度公司的股票。1720年9月,印度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1721年11月,股价跌到2000利弗尔;到12月2日,跌到了1000利弗尔;1721年9月,跌到500利弗尔,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密西西比泡沫破灭后,法国经济也由此陷入萧条,经济和金融处于混乱状态,多年之后还难以复苏。
psax
发表于 2012-11-4 12:02:06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1-3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密西西比事件——百度百科,在专业投机原理也有详细描述
在荷兰郁金香泡沫迸裂80年后,在1719年又出现了著 ...
在新奥尔良的博物馆里见过密西西比泡沫时期的宣传画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1-4 14:17:02
psax 发表于 2012-11-4 12:02
在新奥尔良的博物馆里见过密西西比泡沫时期的宣传画
有拍照没,我在尽力从各种资料还原革命前的法国社会;D
psax
发表于 2012-11-12 06:54:41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1-4 14: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拍照没,我在尽力从各种资料还原革命前的法国社会;D
没,只给家里买过明信片,现在在网上居然怎么也搜不到那张图了。法国革命前宫廷生活倒有个挺有意思的电影Ridicule,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029/,
看一个在达特茅斯学比较文学的牛人说对风气把握的挺到位的
思炎
发表于 2012-11-12 10:35:59
psax 发表于 2012-11-12 06: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只给家里买过明信片,现在在网上居然怎么也搜不到那张图了。法国革命前宫廷生活倒有个挺有意思的电影 ...
帮贴图的来了,是不是这几张?
“疯狂,抓狂,愤怒”法国的股民
http://img13.poco.cn/mypoco/myphoto/20121112/10/64772759201211120228317974900511637_005.jpg
http://img13.poco.cn/mypoco/myphoto/20121112/10/64772759201211120228317974900511637_002.jpg
http://img13.poco.cn/mypoco/myphoto/20121112/10/64772759201211120228317974900511637_004.jpg
John Law
http://img13.poco.cn/mypoco/myphoto/20121112/10/64772759201211120228317974900511637_003.jpg
当年股市泡沫示意图
http://img13.poco.cn/mypoco/myphoto/20121112/10/64772759201211120228317974900511637_001.jpg
http://img13.poco.cn/mypoco/myphoto/20121112/10/64772759201211120228317974900511637_000.jpg
思炎
发表于 2012-11-12 10:47:29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1-4 14: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拍照没,我在尽力从各种资料还原革命前的法国社会;D
欢迎继续,这本在100多年前出版的书在今天很受中国人的关注,也许是因为这场法国大革命不仅是欧洲历史上的最大的一场革命,也对中国革命产生巨大影响的革命(另一个是十月革命)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1-12 11:02:22
思炎 发表于 2012-11-12 10: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欢迎继续,这本在100多年前出版的书在今天很受中国人的关注,也许是因为这场法国大革命不仅是欧洲历史上的 ...
法国大革命是个政治大实践,他的另一条路就是中央集权——社会主义萌芽——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这是我们的一个源头。
大革命前法国的种种变革不管我们今天看起来是多么荒谬,但是它还是很有启迪,发前人所不发的,看到问题就很困难,做到创新则更了不起。而法国的种种统治手段,在今天我们还在孜孜不倦的使用着——分而治之——却无可避免的推进了法王的灭亡,他成功的挑起了群体的愤怒。
而群体,既是资本主义生成才产生的,也是近代民族国家的摇篮,今天,我们比以前任何一个时间内更像个群体,我们只是个早熟的民族国家,而近代的公民社会直到现在才开始形成,这是共和国的基础,却是在建国后经过50年难产,开始踏入现代化国家的门槛。
在时代的大转折时候,我们不一定比先人更睿智。
psax
发表于 2012-11-12 11:11:49
思炎 发表于 2012-11-12 1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帮贴图的来了,是不是这几张?
“疯狂,抓狂,愤怒”法国的股民
不是....是一副蓝色主色调的宣传画,忽悠欧洲的人到新世界去定居,大致就是表现到了美洲就有大庄园,有一群黑奴伺候着,有一群妞傍着
tdyxssrs
发表于 2012-12-13 19:07:11
王岐山荐《旧制度与大革命》 学者解读现实意义
http://news.stnn.cc/china/201212/t20121213_1834966.html
derek
发表于 2012-12-13 23:10:05
也许这名嫌犯只是看最近贪官家里都是上亿之类的新闻多了异想天开而已,不过当这样的事情在许多官员身上一起发生时,我们称之为“大革命”。
广西柳州规划局长疑在家中被杀死 妻子受伤
2012-12-13 来源:光明网
中新网柳州12月13日电 (记者 蒙鸣明)
12月13日13时许,广西柳州市广场路2号2栋3-1单元发生一起命案,导致1人死亡1人受伤。
接到报警后,柳州市公安机关迅速派出警力赶赴现场,当场将犯罪嫌疑人罗某抓获,并从其身上缴获仿“五四”式玩具手枪1支、牛角刀1把。经核查,死者何彬系柳州市规划局局长;伤者系何彬妻子陈某。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警方初步认定抢劫害命
记者从广西柳州市官方获悉,今天13时许发生在该市广场路2号的柳州市规划局局长遇害事件,经警方初步调查认定为犯罪嫌疑人抢劫害命。
据柳州警方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罗某因缺钱产生抢劫钱财的念头。罗某认为受害人何彬家中有钱,经谋划,准备了自制的土炸药(使用鱼雷、鞭炮制作)及牛角刀等作案工具,于13日中午尾随何彬到家中实施抢劫,遭到何的强烈反抗。在打斗过程中,罗某引爆土炸药,并用牛角刀刺中何的胸腹及背部等处。何经120抢救无效死亡。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记者 蒙鸣明)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2-14 10:58:51
兄台提前三个月都爆料了。。。高啊。{:soso_e179:}
yaojiajun
发表于 2012-12-14 11:26:54
顶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2-14 22:47:33
derek 发表于 2012-12-13 23:10
也许这名嫌犯只是看最近贪官家里都是上亿之类的新闻多了异想天开而已,不过当这样的事情在许多官员身上一起 ...
家乡的事,情以何堪,这记者写得真有才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2-14 22:58:51
tdyxssrs 发表于 2012-12-13 19:07
王岐山荐《旧制度与大革命》 学者解读现实意义
http://news.stnn.cc/china/201212/t20121213_1834966.html
谢谢,法国大革命贵族追求自由,资产追求平等,而民众呢,在生产的发展中,都变为了一定的资产者,又因为资产的集中和变动效应,变成了巴黎(大城市)和资产的傀儡。
而这时法王的统治却如此熟练和漫不经心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2-14 22:59:27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2-14 10:58
兄台提前三个月都爆料了。。。高啊。
slypp说的
airbot
发表于 2012-12-17 13:19:28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2-14 22: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法国大革命贵族追求自由,资产追求平等,而民众呢,在生产的发展中,都变为了一定的资产者,又因为资产 ...
不仅是法王,
托克维尔这样说
1、“当时各个君主和政治家认为不过是一场周期性的疾病,各个民族的体制都难以避免,他只是为邻国的政治开辟了新领域”
2、“这是一次转瞬即逝的地方性事件,自小从中渔利”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各国君主还是政治家们都把这次革命看做是一个可控事件,甚至可以做成疫苗,使肌体更加健康。法国么更像最先扛不住的个例,大家都等着吃它 大补呢。
人民对大革命的态度 托克维尔在研究陈情书中有如下描述:
人们惧怕王权(宫廷)继续保持压倒一切的优势。 同时对三级会议的懦弱表示担忧,但认为只要三级会议开的自由,一切弊端会一扫而光。
我理解的,人们的本意是在旧制度基础上的修补,并没有预料到这个恐怖的新生体居然有自己的思维和意志。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15:52:16
这段写的太好了,托克维尔在这段话里面揭示了一种选举制下的普遍现象,揭示了选举制中的一部分人跨过底线,采取某些做法强行影响选举结果,并长期进行若干回合后,民众将对选举制漠然(非常彻底的、无法回归的漠然)。转而耐心等待改朝换代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权显贵在全民大会中人数倍增;工业行会的代表为数日少,甚至不再出现。在全民大会中只能见到团体代表,就是说,会议只包括资产者,几乎不再接纳手工业者。人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轻信徒有其表的自由,当时各地人民都不再关心市镇事务,而像局外人一样生活在家墙之内。行政官员一次次试图在人民中唤起那种在中世纪曾建树种种奇迹的城市爱国主义精神,但毫无结果:人民不闻不问。至关重大的城市利益看来也不能打动他们。在那些还保留自由选举假象的地方,若是让人民去投票,他们坚持弃权。历史上这种事屡见不鲜。几乎所有那些曾经摧毁自由的君主最初都想保持形式上的自由:自奥古斯都至今一向如此;他们自以为这样便可将只有专制力量才能给与的种种便利与公众认可的道德力量结合起来。这种尝试几乎全告失败,人们很快便发现,要长期维持这些没有真实内容的骗人假象是不可能的。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15:56:16
然后当时的法国总督们给出的药方是:中央集权,收拾地方。今天的中国,这种声音也不小。
因此在18世纪,各城市的政府便到处蜕化为小寡头政治。某些家族以一己之见主宰城市全部事务,远避公众耳目,不对公众负责:在全法国,这种行政制度都染上这种弊病。所有总督都指出这个弊病;但是他们想出的唯一良方只是使地方权力越来越隶属于中央政府。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17:32:09
太阳底下还真没有什么新鲜事~
书面文件已经十分庞大,行政程序慢得惊人,我从未发现一个教区重建钟楼或修理本堂神甫住所的要求能在少于一年内获得批准,最通常需要两年或三年才能获准。
御前会议在一份判决(1773年3月29日)中承认:“行政手续无限期地拖延误事,只能不断激起最正当的怨言;然而手续又是绝对必需的。”
我原以为对统计的嗜好是我们今天的政府官员所特有的;但是我错了。旧制度末期,人们经常将印好的小型报表寄送总督,报表由总督代理和教区理事填写。总监要求呈递报告,详述土地特性、耕作、产品种类与产量、牲畜头数、工业和居民习俗。这样取得的情报和今天的专区区长与市长在同一情况下提供的情报相比,是同样地详尽而不确切。总督代理在那种场合对其属民的品质作出的评语一般都不太好。
他们经常重复这样的评价:“农民生性懒惰,若不是迫于活命,就不会干活。”这种经济学说在行政官员中颇为盛行。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17:39:01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我们需要比前辈们更有创造力,否则必重蹈他们的覆辙~
不要轻易讲“我们创造了一个新世界”,更不要轻易讲“一切都是旧玩意”~
行政官员几乎全是资产者,他们已经构成一个阶级,有其特有的精神、传统、道德、荣誉感和自尊心。这是新社会的贵族,它已经形成,生气勃勃;只待大革命为它腾出位置。
法国行政当局已经具有下述特点:资产阶级或贵族,所有想从它的外部左右公共事务的人,对于政府一律怀有强烈的仇恨。想不靠政府帮助便自行成立的最小的独立团体也使它畏惧;最小的自由结社,不论目标如何,均使政府不快;它只让那些由它一手组成并由它主持的社团存在。大工业公司也不大遂它的心愿;总之,它不愿让公民以任何方式干预对他们自身事务的考察;它宁愿贫乏,也不要竞争。
但是,必须让法国人尝一点放纵的甜头,以慰藉他们所受的奴役,因此,政府允许极其自由地讨论有关宗教、哲学、道德乃至政治种种普遍的和抽象的理论。只要人们不恶意评论政府的芝麻小官,政府甘愿容忍他们攻击社会当时赖以存在的基本原则,或者甚至讨论上帝的问题。它以为那种事与它无关。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17:49:29
可见许多复制乃是刻在人类的基因里的,人类不需要读什么历史,单单依靠不学无术,就可以把许多景像标准化的再现,比许多现代工业制造都要精确的多。
读此书的确可以增加一些对大自然、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减少一些“改造社会”式的自恋狂妄想法。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18:05:31
可以看到,在一股“责备政府,政府应当是万能神”的风潮下,人们对政府的要求已经渐渐失去理性。
种田的人平常对清规戒律反抗最厉害,连他们也竟然相信,如果农业得不到改进,应主要归咎于政府,因为政府既不提供足够的咨询,也不提供足够的帮助。一个种田人写信给总督,信的口气很气愤,已预示大革命的来临:“为什么政府不任命巡视员,每年在各省巡视一遍农作物状况,教育种田人改进耕作方法,告诉他们必须怎样管牲畜、怎样把它们养肥、怎样饲养、怎样出售以及必须赶到哪里上市呢?这些巡视员应当得到丰厚的报酬。作出最出色成绩的耕种者将得到荣誉奖。”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18:38:09
这位贵族已经是十足的悲剧,但他倘若不这么评价这些东西,他就难免要精神分裂。因为要服从逻辑和科学的话,他不得不强烈的否定自己的一切,这样的思想痛苦我见识过,足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精神分裂症。一日三省吾身是过了,但毫无勇气自我检讨的人,(无论是我们现在的勒索TG的赎买的一些官员、红贵子弟,还是小日本)最终不免发现自己面临着精神分裂的前景。
因此每个人都希望在他门口有班骑兵。这一类性质的请求在总督辖区的档案中比比皆是;逃亡贵族到英国后,最感惊异的是英国没有这种自卫队。
他们惊异不止,有时对英国人也十分蔑视,其中有个人,虽然德才优异,可是他所受的教育并没使他对即将看到的事物有所准备,他写道:“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英国佬被偷盗以后反倒庆幸,说至少他们国家没有骑警队。这些人对扰乱治安的一切感到恼火,可是看到煽动分子回到社会当中却感到自慰,认为法律的条文胜过一切考虑。”他进一步说道:“这些错误思想并非存在所有人的头脑中;有些智者想法就与之相反;久而久之,智慧必占上风。”
英国人的这些怪现象可能与他们的自由有某种关系,但这位流亡贵族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爱用更科学的原因来解释这一现象。他说道:“气候潮湿,周围空气缺乏活力,这两者给人的性情留下阴暗色彩。在这样的国家,人民自然特别喜爱严肃的事物。英国人民的天性爱关注治国之道;而法国人民则距此甚远。”
airbot
发表于 2012-12-22 20:11:57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15: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段写的太好了,托克维尔在这段话里面揭示了一种选举制下的普遍现象,揭示了选举制中的一部分人跨过底线, ...
后面作者貌似并没有批评选举制本身,
这种对公共事务的“不闻不问”“莫不关心" 在这个国家的各个阶级中变得极为相似,
同时 各个阶级开始相互仇恨。
比如 贵族对资产阶级的仇恨
平民对资产阶级的仇恨
乃至 阶级内部更细微的划分。比如贵族的四代血亲。
这种相似,托克维尔在后来表述中 归根于基于税制的推行而形成的对贵族“特权”的赎买,随着权力的丧失贵族的傲慢,对新贵的蔑视,然后。。。。 在第二编第九章中有这明确的表述。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20:40:32
airbot 发表于 2012-12-22 2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后面作者貌似并没有批评选举制本身,
这种对公共事务的“不闻不问”“莫不关心" 在这个国家的各个阶 ...
我倒以为作者在本书中是批判了几乎所有人,所以托克维尔才在给朋友的信中讲“我担心没有人会喜欢这本书”。作者尤其批判了几乎所有人、所有群体、所有阶层都明显缺乏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不过我还没看完这本书。所以这只是到目前为止的印象。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2-22 22:33:10
airbot 发表于 2012-12-17 13: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仅是法王,
托克维尔这样说
1、“当时各个君主和政治家认为不过是一场周期性的疾病,各个民族的体制 ...
是这样的,当时所有的统治者,甚至人民也在轻忽他们自身,但是没想到这里孕育了一个新的意志——而且还是个国家意志,近代民族国家的灵魂其实就在这里产生。
对我们的启示实际是,我们虽然49年建国,但是其实那群建国的人民都还是封建社会的烙印更大、更严重,即使我今天进入村庄,里面的生活规范仍有其特有的规范,虽然已经被现代生活冲击得摇摇欲坠。而这些就是我们新中国的基础,这是我们血泪前进的一个原因之一。
但同时,目前,我们的人民已经忘记了饥寒,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有了私产,在通胀等现在经济因素的冲击下,这是我们第一次大面积孕育了资本的意识。所以在物权法颁布的时候,虽然有反对的声音,但却是大势所趋,这对于统治来说是个挑战。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2-22 22:45:15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15: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段写的太好了,托克维尔在这段话里面揭示了一种选举制下的普遍现象,揭示了选举制中的一部分人跨过底线, ...
这段似乎说的是旧城市的衰败,我一直很诧异的是法国只剩下了巴黎,完成没有其他地方的意志,这是我想不明白的。也是我国和当时法国的一个很大的差异,但现在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我们消除诸侯经济的巨大负面影响。
而按照葡萄的说法,当时我们放任诸侯经济也是为了抵抗海外通过沿海对中国的腐蚀。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2-22 22:57:27
derek 发表于 2012-12-22 17: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太阳底下还真没有什么新鲜事~
书面文件已经十分庞大,行政程序慢得惊人,我从未发现一个教区重建钟楼或修 ...
这段似乎不该这样看,同样的,总督们在修路和拆房子时很轻率,就为了把路修得笔直,似乎动用法律和惩戒的手段,那么他们在修路的时候,不会那么拖沓的。
同我们不同,法国的官僚体系是瘫痪的,而且官僚制度有两套。明面的等级森严,但是毫无作用;暗处的简陋粗鄙,都是幸进之徒。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2-22 23:02:02
airbot 发表于 2012-12-22 2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后面作者貌似并没有批评选举制本身,
这种对公共事务的“不闻不问”“莫不关心" 在这个国家的各个阶 ...
我认为这种对立和仇恨是法王故意挑起的,并且有时通过毁坏法规来进行玩弄。
airbot
发表于 2012-12-22 23:24:02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12-22 2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认为这种对立和仇恨是法王故意挑起的,并且有时通过毁坏法规来进行玩弄。
恩,记得书中有类似的描述,当时王权在对贵族和平民的权威都不是很强,而且贵族和平民(类似附庸)之间的裂痕不是那么明显。
最重要的是法国鉴于 14世纪 “无纳税人同意不得征税”的格言。
基于王室无穷的需求
然后 法王即不愿意召开三级会议谋求补贴,也不愿向贵族征税,挑动贵族要求召开这类会议。
然后。。就有了类似的阴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