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靖康之变的一些读史心得
按:我对宋史没有特别的了解,也不掌握特别的史料。史料基本来源自《如果这是宋史》以及一些大路货。靖康这段历史想必中国人都有些了解,所以我在最近看了一些这方面的历史后,自然也有发言的冲动,以下纯属个人看法。1. 能否避免徽钦被俘的结局?当时最好的决策就是放弃开封城南逃,让其他人顶上去主持大局。宋徽宗最初的反应就是如此。但是考虑到唐玄宗安史之乱中的前例(当时太子李亨趁乱自立)。于是怂货宋徽宗又耍了一把小聪明主动退位让太子扶正。结果由于李纲的存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居然打赢了,替死鬼宋钦宗反而借机掌握了实权。然后开始强迫性的把老爸接回来,并清洗他的班底“六贼”。然而李纲虽然打赢了东京保卫战,但金军未有受到损失,而是主动撤退。李纲的这种行为是在冒险,是在拿皇帝被俘的可能性结局做赌注,这也是他后来不讨赵宋那几个怂货皇帝喜欢的原因。就在开封城内两派内斗未分出决定性胜负的时候,金军在几个月后又来了。而且这次是攻陷了太原,两路并进,打垮了宋朝最强的部队——西军,并阻断了潼关,也就是说剩余的西军也无法前来勤王救驾。所以开封城这时候已经是指日可下。唯一正确的策略应对就是离开国都南逃。所以去除感情之后,我们发现:李纲才是徽钦被俘的最大责任人。定都开封的决策人是第二大责任人(这个决策人好像正是赵光义,报应啊)赵家人的特点是极度聪明,也极端怂货,他们一定会选择所有方案中最保险最稳妥的方案。这种君臣之间的互不理解构成了这十几年间的南北对抗中宋朝一方的暗流,它影响了很多事件的内在走向。PS:关于开封城被围中的种种丑态大家不必过分义愤填膺了,孤立无援带来的绝望感会让一切正常人发疯的,1870年巴黎围城中同样出现了类似郭京这样的案例。其实出发点不过是权把死马当活马医的这种心态。 2. 能否还都开封并进行北伐?因为燕云十六州一直未能掌握在宋朝手里,因此从开封城到宋朝边境外除了黄河外无险可守,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最方便骑兵突击。开封城四周也是四战之地,不宜长期固守。唯一的希望是从山西出发,截断攻击开封城的北方敌人的退路,使其有后顾之忧。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中金军主动退走的原因就是太原在内的三镇未被攻下,容易腹背受敌。但是太原城最终还是陷落了,第二次进攻开封的时候金军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这时的金军是东亚最强大的军队,野战中无人能敌。宋朝最强的军队西军也已经被金军击败和消灭,开封城也陷落了。这样的形势下,继续选择开封城做都城等于是把自己放在金国骑兵的枪口下,无异于羊入虎口。纯属疯子的狂想。
定都开封的决策就是错误的。赵光义的错误报应在自己子孙身上,真是活该啊。
当时真实的形势是:靖康年间的金军完全有能力一举灭掉宋朝,但当时他们还无此野心(主要原因是扩张太快,缺乏行政管理体系,需要时间来消化),而是选择了另立傀儡张邦昌而不是某个姓赵的人做皇帝统治原宋朝区域。这才给了宋室南渡的机会。
北伐?除非能在野战中一举击败金国骑兵,收复燕云。否则最好的形势不过是回到靖康年间的局势,有开封陷落的心理阴影,这个计划在赵构眼里自然是不可行的,所以宗泽这个老愤青纯属被后人拔高。放弃华北平原南渡江南依靠长江天险对付金国骑兵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 能否还都开封并进行北伐?
因为燕云十六州一直未能掌握在宋朝手里,因此从开封城到宋朝边境外除了黄河外 ...
这个不能同意,南渡是偏安之局所有人都明白。长江天险其实为敌我共有,其实是无险。
中游控制襄樊鄂州,下游控制江淮,还能留一点念想。
不北伐是等死,其实金兵入关几十年迅速腐化,南宋并非没有机会。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8-14 1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不能同意,南渡是偏安之局所有人都明白。长江天险其实为敌我共有,其实是无险。
中游控制襄樊鄂州, ...
南渡是偏安之局当然谁都明白
但是华北的大平原上挡不住金国骑兵的冲击
换一个正常人做决策你觉得会如何抉择?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8-14 1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不能同意,南渡是偏安之局所有人都明白。长江天险其实为敌我共有,其实是无险。
中游控制襄樊鄂州, ...
襄樊鄂州,江淮本来就在南宋手里啊
守江必守淮这也是历次南北对立时南方坚持的战略啊
我说的是河南守不住 本帖最后由 然后203 于 2012-8-14 11:47 编辑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1:27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南渡是偏安之局当然谁都明白
但是华北的大平原上挡不住金国骑兵的冲击
换一个正常人做决策你觉得会如何 ...
这要看用什么评价“正常”了。诸葛亮七出祁山,祖狄招募几千人北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以偏安之局继承汉唐正统,那就怪不得千秋万载骂名无数。
无论如何北伐是必须的,堂堂华夏总是有办法的。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 能否还都开封并进行北伐?
因为燕云十六州一直未能掌握在宋朝手里,因此从开封城到宋朝边境外除了黄河外 ...
南方偏安政权基本没守得住的,主要就是长江这种没防守优势啊,你也打不过去,别人屯够兵就杀过来了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8-14 1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要看用什么评价“正常”了。诸葛亮七出祁山,祖狄招募几千人北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以偏安之局 ...
是这样的,
南北对峙是最保险的战略,
北伐主动出击则需要冒险,
换了你是赵家那些怂货,你会怎么选?
老赵家从开国皇帝起,哪一代不是怂货的,北宋不也和平了100多年?
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那些怂货们会怎么选? 3. 如何看待苗刘之变?
这场兵变非常类似于安史之乱中的马嵬坡之变。清君侧之后,自然不能再让老皇帝即位,到这一步逻辑都很正常。接下来真正的麻烦出现了,新皇帝是个只有3岁的小娃娃,政权实际还在20多岁的太上皇手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给了其他人飞黄腾达的机会。
苗刘二人真的很冤,他们俩压根没想过谋反,其行为更像后世一个很有名的词“兵谏”。但是你挑战的是皇帝的权威,即使你所面对的是个怂货皇帝,你也只能尽忠于他。这是包括后来的岳飞在内的所有人面对的悲剧。
得罪了皇帝,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在官场逻辑里,你所需要面对负责的是皇帝这个最大的上司,而无须对其他任何人负责,更别提什么TMD老百姓。
这是杯酒释兵权后所有中国武将的悲剧。而赵构之后的经验总结却是兵权抓的还不够,以文驭武的政策推行的还不彻底,苗刘之变留给他的心理阴影太重,他唯一的儿子死于这次兵变中,自己也阳痿彻底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也是后来赵构在风波亭对岳飞下死手的心理根源。
赵宋的皇帝智商都是很高的,对内也不独裁。主要的毛病在于缺乏血性,都是怂货,尤其缺乏军事能力。这里有个悖论就是独裁者反而大都有军事才能。两宋在对内稳定开明的同时,对外却不断挨打,这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大悲剧。
4. 如何看待南宋初年的和谈政策?
这十几年的南北局势就是金军骑兵强,在北方大平原上野战无敌,宋军步兵强,在南方得山地河川之地利。又回到了经典的南北对峙局面,双方谁也灭不了谁。态势上则是北攻南守。
因此对于宋金双方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和谈,固定双方的南北对峙局面。秦桧就是带着金国主和派代表完颜昌的和谈意思回到南宋的。但是因为之前的金国在对宋战争中占到了太多的便宜,主战派一直压着主和派。而金国主战派的代表则是金兀术。
南宋方面,最激进的想法也只是赢回二圣恢复北宋时期的旧国界。主战派也没想过要北伐灭掉金国的可能。能和当然好,但是只有能战之后方能言和,在这个意义上赵构也属于主战派。更重要的是汉民族有强烈的面子观,坐视赵宋皇族成员在北方受苦而不能复仇,坐视开封城祖宗陵寝被外敌占据而不能拜祭先人,这在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这也是赵构不断在和战之间摇摆的根源。主和派的坚定代表当然就是秦桧了。
另外南宋的主战派和主和派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底线,那就是他们都是文官,坚持以文驭武的国策不动摇,对于军人势力借机膨胀成为藩镇的危险性是抱着高度警惕的。
赵构虽然求和,对内却没有专权,南宋的相权是极重的,甚至可以和皇权相抗衡,这就是秦桧在南宋势力如此之大的根源,也是给岳飞翻案特别艰难的原因。说秦桧完全是在替赵构背黑锅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经过十余年的拉锯战,最终还是双方的主和派在本国内部占了上风。秦桧是借掌握议和的机会获得了独相的机会,然后是对其他全体文官的打压和军中势力的清洗,秦桧完成了这一工作,标志是岳飞之死。金国同意谈和则是在金兀术遭遇和尚原、顺昌、朱仙镇三次惨败后吸取的教训,这三次惨败意味着金军无法突破川陕防线、淮南防线、荆襄防线,因而原计划的灭宋大计完全不能实现。
以上两方的战略态势决定了绍兴和议的签订。后来完颜亮南侵的失败则再次确认了这一战略态势。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 如何看待南宋初年的和谈政策?
这十几年的南北局势就是金军骑兵强,在北方大平原上野战无敌,宋军步兵强 ...
宋对武官的猜疑导致宋军队的战斗力不强,那种情况能出个汉武帝这种能控制军队的才可能强~~
出了个骁勇的岳飞,还因为这个被干掉了... 最后是几点感言:
1.两宋以后维护国内长治久安长期稳定的代价就是牺牲军队地位和实力。这样的政策下开国者如果不能锐意进取,后世承平日久,挨打起来会更惨。
2.赵官家不是对内独裁的皇帝,倒更像高级官僚。他们的决策特点就是万事求稳求保险,不折腾,聪明的怂货。两宋算是最早的官僚社会吧。
3.官僚社会的特点是官僚只对上级负责,不直接对老百姓负责。这是个死结,即使皇帝是个怂货,你也只能忠诚于他。忠君又有才能的人在这样的制度下就是个悲剧。还不如做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
4.北伐必须要有打到草原大漠去的决心才行。但是官僚体制下做不到长期主动进攻。不是中国人天生爱好和平,而是官僚体制利于守成,不利于进取;利于稳定,不利于战争。 jade 发表于 2012-8-14 1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宋对武官的猜疑导致宋军队的战斗力不强,那种情况能出个汉武帝这种能控制军队的才可能强~~
出了个骁勇的岳 ...
宋朝的军队是非常忠诚听话的,
但是宋朝的体制是皇帝才是司令官
赵司令没有军事才能你能奈何?
宋军防御时的战斗力很强,有非常多的经典战例
反过来进攻就差多了 到了南方生活好就不想北伐了,而且北方有大杀器---------马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2: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这样的,
南北对峙是最保险的战略,
北伐主动出击则需要冒险,
怂就得被人灭了,赵匡胤不怂,可惜被弟弟毒死了,宋神宗不怂可惜能力还是差点 jade 发表于 2012-8-14 1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到了南方生活好就不想北伐了,而且北方有大杀器---------马
北宋的生活也很繁荣稳定
澶渊之盟后一百多年没打过仗
所以他们选择的策略是:熬呗
也许金会像当年的辽国一样烂掉呗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宋的生活也很繁荣稳定
澶渊之盟后一百多年没打过仗
记得说北宋是积贫积弱,不知道南宋还是这样吗? jade 发表于 2012-8-14 12: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怂就得被人灭了,赵匡胤不怂,可惜被弟弟毒死了,宋神宗不怂可惜能力还是差点
赵匡胤我个人觉得也被拔高了
真正可惜的是柴荣 回复temptemple兄,
没有故事可讲,想看故事的可以去看《如果这是宋史》等书籍
其实我是来吐槽的,不知道各位兄弟看出来了没有,哈哈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 能否还都开封并进行北伐?
因为燕云十六州一直未能掌握在宋朝手里,因此从开封城到宋朝边境外除了黄河外 ...
算国土,南宋比金大多了,中国的富饶之地都在南宋的控制之下,不过形势却像极解放战争时的国共态势。
淮海战役前,襄阳城破,破了老蒋的荆襄防线;主力在华北中原地带被吃光了,解放军直接饮马长江,破了江淮防线;德怀在西北破了胡宗南的川陕防线,最后悲催了。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8-14 1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记得说北宋是积贫积弱,不知道南宋还是这样吗?
积贫积弱说的是宋朝廷财政压力大
两宋一点不穷啊
那点岁币通过边境互市都赚回来了,还有多的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赵匡胤我个人觉得也被拔高了
真正可惜的是柴荣
柴荣是可惜,就是没有皇帝命啊
像孙中山北伐都要成功了,去世了~~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宋的生活也很繁荣稳定
澶渊之盟后一百多年没打过仗
宋朝上层就是贪图安逸,不为后代着想,南北宋都是,没了燕云十六州,北方无险可守啊,纵然有能力的原因,没战略远见也是肯定,还真把澶渊之盟当真了,二货 之前中国农业朝代的特点就是军事能力太不稳定,有强人时很强大,平庸了后比游牧民族就差远了,尤其是游牧民族适合骑马,其实平庸状态下军事优势要强.科技发展了,这些情况才改观了,机关枪发明后,骑兵就是个笑话,可惜当年中国是农业朝代,不太需要科技,堆人力就可以了,不像海洋经商民族,必须发展科技造好船(抗风浪),造好枪炮(防海盗),所以有了火药没用武之地,就不怎么发展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2: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后是几点感言:
1.两宋以后维护国内长治久安长期稳定的代价就是牺牲军队地位和实力。这样的政策下开国者 ...
按宋朝那些事的说法,赵匡胤想的就是打下地盘,子孙享福,具体应该是打下燕云十六州,修个长城防守吧,可惜死的早,赵光义不会打仗,后面的更不会了~~~
如果北方防御地形好点,宋朝那个体制维护内部稳定还不错.要怨赵匡胤弄了个坏体制,他肯定感觉怨,不是他不聪明,是他设想没能全盘实现,也没空留遗嘱
赵光义倒真不是玩意,还得防弟弟啊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2: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temptemple兄,
没有故事可讲,想看故事的可以去看《如果这是宋史》等书籍
握爪,我也是来吐槽的,欢迎回吐
偏偏我还是那个姓,憋屈的要死 jade 发表于 2012-8-14 13: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宋朝那些事的说法,赵匡胤想的就是打下地盘,子孙享福,具体应该是打下燕云十六州,修个长城防守吧,可惜死的 ...
如果燕云十六州打下来了,宋的那个体制就是古代最完美的体制
比朱元璋的要强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4: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燕云十六州打下来了,宋的那个体制就是古代最完美的体制
比朱元璋的要强
这就是国运低啊~~
即使这样,也可能被蒙古和东北的民族入侵,还是其低谷时军事战斗力太弱,想想要是有了机关枪,那点骑兵算个p jade 发表于 2012-8-14 13: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宋朝那些事的说法,赵匡胤想的就是打下地盘,子孙享福,具体应该是打下燕云十六州,修个长城防守吧,可惜死的 ...
对赵匡胤我感觉不怎么好,他自己也没有打下北汉和燕云十六州
而且还说过要赎回燕云十六州的话,这个想法本身就让我很雷
虽然他是军人出身,这军事才能也未必有多高
手下也没什么名将
以文驭武,压制武人地位的政策是从他开始而不是从他弟弟开始的,
杯酒释兵权动手的也太早
此人的军事才能我一直觉得被高估了,虽然他的死很悲情
当然我对史料不熟,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猜测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8-14 1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南渡是偏安之局当然谁都明白
但是华北的大平原上挡不住金国骑兵的冲击
换一个正常人做决策你觉得会如何 ...
军事分界线是双方军事实力的反映,譬如38线。你会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因为斯大林提前选择好了地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