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对今人的价值,也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古人的思想状态和生命体验实际上是今人难以企及的 ...
“太阳”一直都在那里 越山 发表于 2012-6-29 0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论语几种读法。最一般的是按照论语的顺序读下去。本心得也是采取这种。其他的方法有的是按照里面的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记得忘了在哪看到的解释了,一个很新颖的解释:因为是论语的第一句话,应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话,再加上孔子的生平,翻译成如果自己的主张学识抱负得到天下的认可,是一件多么幸福愉悦的事情呀!
现代社会,怀抱论语就可以找的到精神家园吗? 如果把论语的一些语言理解成动作,动作理解成行为,还是很有价值的。与人相处相对成本会低很多。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楫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可以引申伸出,破虏封侯、封妻荫子。这个还是要争的,不是吹胡子瞪眼的去争,而是‘楫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后续的合作及以后的合作可能高下立判。
如果仅仅知道君子不争,那就没看全孔子的把式,把式要学全套的。不能断章取义的理解一些短语,要看原文是怎么讲,要注意语意的衍化,而且要留意同一件事会有多种可能,孔子可能就讲了一种行为(相对优化的)。当然也有不是所有的都合适,先秦的儒家人的关系是相对对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反之也是成立的: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朋不谊,友不信,君不敬,臣不忠。孟子这点就讲的很直接了: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篇下》
半部《论语》只是治得半边天下
宋朝的格局也就这么定下了。 自以为是 发表于 2012-7-3 0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宋朝的格局也就这么定下了。
半部论语是指不可能事事都对老百姓说明,把他们需要的讲出来就够了,说多了反而麻烦。
同理,新教改革并没有理解天主教千年来的处心积虑,圣经全本公开后,人们很快就失去了传统的敬畏感,很快欧洲就爆发了两次大战 民智开启后国民理智性强了。
昨晚看了1930年代前后日本政局变化和当时日本人的选择。
评论员说,今天的日本政治格局及其近似当时的日本,
但是国民是否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呢,
有所担心,
但基本上不会。
观察核污染后人们的理智对应,
我也觉得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mach 发表于 2012-6-29 06: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论语》只是毛主席语录,只言片语见仁见智。要研究孔子的思想,还得看毛选,也就是《易》等五经。
有道理,同意 自以为是 发表于 2012-7-3 0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宋朝的格局也就这么定下了。
宋儒把论语捧得过高。他对于一个帝国的指导作用远没有想象中的大。 读论语跟读前四史的名篇,以及老庄的段子一样,常常有莫名其妙的似曾相识感,因为各种文化载体给予我们从小到大的灌输,就是这些。古典文化的底子就这么点,然后就是各种雅的,俗的,雅俗共赏的反复炒冷饭。
西洋也类似,经典也就是河马,希腊罗马的残篇,老莎,文艺复兴以来的文人哲人,再多个基督教系统的一堆书。其余,就是汤,汤的汤,汤的汤的汤。 鸭子的半部书好,全本会添乱的说法,类似“知识越多越反动”。
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看:世界的规则总是两套,桌面上的VS桌面下的,明码的VS潜规则,给上智用的VS忽悠下愚的。遮遮掩掩的意思,就是光给你瞧忽悠部份,不让知道真经。其实安心被忽悠也木有甚么不好,过着单纯而没烦恼的生活。但是总有人想要掌控局面,得到知识,偷吃智慧树的苹果。,显然,这里夏娃比较狠而亚当没心没肺,亚当的快乐生活终于被夏娃的心思给毁了--女人的求知欲以及控制欲真可怕。为天下企图快乐而单纯过日子而不可得的男子一哭。 越山 发表于 2012-7-6 1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宋儒把论语捧得过高。他对于一个帝国的指导作用远没有想象中的大。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武帝只是在名义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宋,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唯儒是尊,于是也就真的是“送”了。 自以为是 发表于 2012-7-7 1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汉武帝只是在名义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宋,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唯儒是尊,于是也就真的是“送”了 ...
“送”=“宋”,有意思。我一直认为儒、释、道用于统治都是弊大于利,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虽然我对道、释很喜欢。 虎王2006 发表于 2012-7-6 2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鸭子的半部书好,全本会添乱的说法,类似“知识越多越反动”。
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看:世界的规则总是两套 ...
我觉的这些社会学的知识,除了涉及人性以及修行的,其他制度层面甚至包括形而上学的东西,也是对于当时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的,时代一变就会被摧毁,至于人性层面的,就是对需求的认知了。 本帖最后由 毕照 于 2012-7-7 18:23 编辑
虎王2006 发表于 2012-7-6 21:45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鸭子的半部书好,全本会添乱的说法,类似“知识越多越反动”。
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看:世界的规则总是两套 ...
哈哈哈哈~~太欢乐了{:4_238:}
基本上是在鸭子的逻辑下,演绎。
本帖最后由 毕照 于 2012-7-7 18:31 编辑
ssun1cn 发表于 2012-7-7 17:11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的这些社会学的知识,除了涉及人性以及修行的,其他制度层面甚至包括形而上学的东西,也是对于当时社 ...
虎王2006 发表于 2012-7-6 20:45
鸭子的半部书好,全本会添乱的说法,类似“知识越多越反动”。
--- 还想扩大、维持 信息不对称 ?
从一个集体来看,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提高,本身就是一种无理性的表现。
我买了一本论语,打算给孩子讲故事时把论语的内容穿插进去,后来发现很难。读论语最大的感触是在总结生活,可能是自身领悟力的关系,他并不能给我带来太多的灵感或者说是指导。论语还没有看多少,我就开始怀疑让孩子过早接触这些是不是科学,我认为最应该培养孩子的是自信心,过于讲求中庸之道反而不利于孩子养成果断刚毅的性格。修身养性需要一定的个人境界,我更希望的是在电脑前看忙总讲浅显而又实用的知识。突然感觉孔子在世时的情况和忙总发贴时情况差不多 半部论语治天下??? twentyone 发表于 2012-7-13 0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讲讲而已,不能当真 学而时习之那个课本的翻译真伤人,我就因为这句,死活不碰论语,感觉孔子就是爱好复活,我和他肯定不是一路人. 杨伯峻翻译成学了还要应用实践,不知是不是孔子本意,但是感觉更有深意,学了既要应用下看看是不是真懂了,也可以判断下学的是不是正确的,这句话确实道出现在的填鸭教育的一个盲点 我再灌个水,领个金钱哈哈,俗人俗人 论语有一句,别人看来平常,我读到确实醍醐灌顶的话,记不清了,回家查查再发上来,另外还是没有领到钱啊{:soso__13886823254705650107_3:} jade 发表于 2012-7-13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而时习之那个课本的翻译真伤人,我就因为这句,死活不碰论语,感觉孔子就是爱好复活,我和他肯定不是一路人. ...
语言的语境很重要,不同的语境同一句话,会有不同的意思,后人对前人的理解自然不同。
学而时习之,解释成要实践,更有生命力也更能经住考验。
大学里的亲民。按写作的年代的环境,读者的群体,更多的是写给统治者看的,解释成亲近民众更合适。后来朱熹,解释成了革新,就更有生命力。大学都可以理解成哲学的方法论了。 tdyxssrs 发表于 2012-7-13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语言的语境很重要,不同的语境同一句话,会有不同的意思,后人对前人的理解自然不同。
学而时习之,解释 ...
这个确实,你看,有人说了一大段话,记者就摘出几句发表就可以完全歪曲此人的意思.碰上想易经,论语等就几句话的古文更是可以自由发挥.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理解或是现实需要发挥,所谓主义一出来就面临修正主义.
我们想知道原作者的意思也确实就很困难了,另外古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相同的字可能读音和代表的意思都已经和现在的意思不同了,这个就需要专业人士仔细研究了,中医清朝时候曾有过一个根据医书年代的字的意思来解读医书的潮流,就是为了改正这方面的失误 请继续讲。 我看过缠中说禅读论语心得,把传统各章节打乱重新编排来讲,读来也是极有趣的。楼主也可以更“随心所欲”些。 楼上的可以转帖,把缠的自由编排体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可否? 回复有奖励 我看古文只能看解释版 中奖先 留名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