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buqun 发表于 2016-1-14 12:06:38

wild007 发表于 2016-1-13 0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理解得太消极了
供给侧既然提上战略高度,这刀砍下来,即便比朱那次温和,也肯定是要天翻地覆的,现在 ...

     说的真好,这个也是我一直以来模糊的感觉。
     还有一点,未来我们一定会经历一个资源又被卡脖子的阶段。现在的小企业资源太分散浪费太严重,国家垄断从资源利用率上面来说比小企业好太多,这也是为未来做准备。
     我也是认为未来的工作方式应该就是发达地区是平台加个人,然后那些需要规模化生产的工厂无论军工或低级工业品往不发达地区迁移。

为无为650815 发表于 2016-1-14 12:27:12

wild007 发表于 2016-1-13 15: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云的使命还未完成,医保这个硬骨头啃下才算,或者暗度陈仓把教改拿下也算。医改是所有改革的敲门砖,TG ...

你说的太对了。
社保、医保、教育、住房这四项福利全国人民统一的相同的水平,那么14亿人口的大多数后顾之忧全部解除,崩发出来的力量地动山摇!

为无为650815 发表于 2016-1-14 12:30:05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6-1-13 1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与是否消极无关,我可能是茶馆里最积极乐观的茶友了。

一个人生了病,当务之急是打针吃药,固本培元是 ...

这一句好:凭什么让你控制我的利益。
这个是改革问题的总根源

cuo 发表于 2016-1-14 13:14:13

为无为650815 发表于 2016-1-14 1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一句好:凭什么让你控制我的利益。
这个是改革问题的总根源

我用经济手段把你干趴下,然后用钱收购你。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wild007 发表于 2016-1-14 13:44:22

为无为650815 发表于 2016-1-14 1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一句好:凭什么让你控制我的利益。
这个是改革问题的总根源

地方债、P2P谁来买单?巡视组要查谁?
要留权就自己把屎擦干净,要想中央背锅,那么乖乖听话,两个都不干,巡视组一查一个准。

ccrue 发表于 2016-1-14 21:58:14

skywalker007 发表于 2016-1-14 09: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前乡贤主要承担两个职能,一是生产资料的掌握者,二是知识的传播者与垄断者。

现在乡贤的经济和文化 ...

这个比较赞。我也觉得,在村一级,我党应该主动下派行政力量,而不是搞所谓的自治。在村一级,难谈法治存在,更不要谈现代政治。现在的村级自治,是八十年代的遮羞布。三十年过去了,哪里还遮得住。

ccrue 发表于 2016-1-14 22:00:03

jerry200899 发表于 2016-1-10 2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资本并购是形式之一吧,安邦、宝能这么吃相难看可以理解了

权贵资本的跋扈,算是走到了聚光灯下。

万丛山 发表于 2016-1-15 01:09:50

本帖最后由 万丛山 于 2016-1-17 04:17 编辑

wild007 发表于 2016-1-14 08: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我当然明白你说的意思。前面说了,大城市适合打工不适合创业,而乡镇有资源却无人可用,现有的创业 ...
不是政策手段失去效用,而是这些政策手段根本就没用。举几个例子:

1、朋友的父亲(院士),50年代清华毕业后,去新疆工作,每月工资200多块,新毕业的大学生和北京的司长一个工资待遇;

2、我在北京工作时的一个老同事,给我讲改开前他往远郊区调的故事。动机很简单,一个月多13块钱的补助,两口子一年多挣300多,加点钱购买一台黑白电视机;

3、我一个邻居,北京城区的退休干部(正处),跟我说,改开前,区委组织部把他的档案弄错了,把他弄成了工人身份,他一直在那偷着乐,因为工人工资比干部高。畸形的人才资源往中心城市的单向流动原因何在?因为政府用政策畸形地把利益向中心城市集中。

举个例子,我毕业于一所师资力量很差的乡镇高中,那年高考我是唯一上本科线的应届毕业生。结果到了大学一看,同学中北京来的委培生,高考成绩比我们地区的本科线低了将近150分(总分710分)。这TM是什么政策?北京集中了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结果高考分数线比我们落后农村低那么多,平均成绩不及格就可以上本科!在那个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你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为了孩子考大学往北京上海挤的。如果反过来,北京上海的高考分数线比其他省份都高(这是公平的,因为他们的师资力量是全国最好的),或者各省市区按统一的升学率各自划线,你看大家是不是还往北京上海挤?中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上行下效,最初我们省的分数线是统一的,到我高考的时候就按地区划线了,省会和大城市分数线低,落后地区分数线高。

所以,目前这种形式是政府政策造成的:政府的作用应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从政策上向落后地区、艰苦地区、一线倾斜。而在过去的这30年,政府的作用反了:损不足而补有余,从政策上把好处往中心城市集中。

医疗、教育下沉在20年前的确有问题,当时的信息、交通都很不发达。我北京的老同事讲,他在郊区工作的时候,进一趟城,坐公交单程要6、7个小时。

现在呢,飞机、高铁、高速公路,发达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使这一切都不再是个问题。很多国际大公司已经把IT Support, Payroll这些支撑部门甚至某些技术部门转移到印度、泰国、菲律宾,我国就不能分散某些中心城市的功能和资源?

打个比方,把协和医院和数所重点大学、重点中小学整体搬到某交通便利的城市(靠近高铁,有机场,例如徐州),给政策(比如孩子高考加分)、给好处(职称收入等)、给帮助(解决两地分居、照顾父母等困难)、帮助安家,不愿跟着搬迁的自谋生路,估计多数人会跟着走。搬离北京的协和依然会门庭若市,也不会带来太多问题,需要去北京开会、会诊,有高铁、飞机,而且很多事情可以电话会议解决。

当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原因不在下面,在上面。上面很多人希望把最好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留在自己身边。最高层是不需要,重要的是次高层和中高层,这些人有影响力而且数量庞大,这个留一点、那个留一点就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在大城市了。

alan123 发表于 2016-1-15 06:47:38

alan123 发表于 2016-1-13 22: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

没谁对咱家的回复感兴趣。

理文 发表于 2016-1-15 09:15:23

98楼说的在理啊!

tardis 发表于 2016-1-15 09:25:29

本帖最后由 tardis 于 2016-1-15 09:27 编辑

万丛山 发表于 2016-1-15 0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政策手段失去效用,而是这些政策手段根本就没用。举几个例子:

1、朋友的父亲(院士),50年代清华毕 ...
我觉得北京要是高考没什么优势了人肯定会少的。。。现在好多为了孩子留北京的。。


我高考的时候,同学好多高考移民的。。天津户口大概相当于高考加六七十分。。北京户口相当于高考加一百多分。。总分才750。。基本上三本水平要是有北京户口上一本完全没问题。。

tardis 发表于 2016-1-15 09:30:03

本帖最后由 tardis 于 2016-1-15 09:31 编辑

tardis 发表于 2016-1-15 0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北京要是高考没什么优势了人肯定会少的。。。现在好多为了孩子留北京的。。



我大学同学北京户口的高考分比我低了两百多分。。。真的是非常不公平的。。。

山东地区的比我高了几十分。。。其实山东特别惨。。。

奥德修斯 发表于 2016-1-15 10:16:10

万丛山 发表于 2016-1-15 0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政策手段失去效用,而是这些政策手段根本就没用。举几个例子:

1、朋友的父亲(院士),50年代清华毕 ...

北上深为了自身的GDP,吸纳了很多制造型企业。而这些企业所能提供的工资水平,相比当下的房价是无法让人安居乐业的。悲催的是相应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就业还就得去北上深打拼。其实他们就是新时代的农民工。
如果波音、陶式,杜邦,英特尔把大工厂设到纽约近郊,是什么景象。

waterwang 发表于 2016-1-15 10:51:42

奥德修斯 发表于 2016-1-15 10: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上深为了自身的GDP,吸纳了很多制造型企业。而这些企业所能提供的工资水平,相比当下的房价是无法让人安 ...

北京制造型企业数量和规模在下降吧,尤其是雾霾有关的

不过,人口规模很难降下去,这与这些年房地产的畸形发展有关.98楼说得比较清楚了,北京的汇集效应太强大,无解了

川之流 发表于 2016-1-15 13:00:19

貌似英国和美国都进行过供给侧改革。转帖一下
美国经验和英国经验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通胀率高达13.5%、失业率达7.2%,而经济增长率仅-0.2%,深陷“滞胀”泥淖。同时美国经济也存在税率过高、限制进入、价格管制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例如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最高达70%,企业所得税率高达46%,抑制了私人部门投资和生产的热情。

  面临凯恩斯主义“神药”失效,复苏亟待新“药方”。1981 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奉行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主张,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主推减税,同时减少政府干预,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经济回归繁荣,“大稳健”时代来临。里根经济学大获成功,美国经济迎来“大稳健”时代,但也提高了美国的赤字率,增加了政府债务。但总体看,里根经济学为美国长期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70-80 年代的英国同样陷入了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淖,零售价格同比一度飙至25%,GDP 增速出现负增长。同时英国也面临工会力量庞大、国企过多、政府干预过度等结构性问题。撒切尔强推改革,国企私有化增效。

  撒切尔1979 年上任首相后,首先采纳了货币主义的观点,紧缩货币以控制通胀。同时采用供给学派的观点,加速推进国企私有化、减税、废除物价管制等改革措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触底反弹,长期稳健增长。经过改革,恶性通胀得到控制,英国经济触底反弹,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波动率大幅减小。撒切尔的结构化改革被认为“挽救”了英国经济。


看完的第一感觉:这不就是滞胀吗?我们现在滞胀了。这有什么不敢说的,非得换个名字。搞不懂

谜团 发表于 2016-1-15 14:42:18

川之流 发表于 2016-1-15 13: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貌似英国和美国都进行过供给侧改革。转帖一下
美国经验和英国经验



没有产业发展的推动 感觉很难 现在还能创新个啥
如果以后都是智能产业了 社会真不需要这么多人 想想恐怖 自己也在冗余之列呀

水面清圆 发表于 2016-1-15 14:54:21

alan123 发表于 2016-1-15 06: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谁对咱家的回复感兴趣。

看不懂

sduqxy144 发表于 2016-1-15 15:22:17

谜团 发表于 2016-1-15 14: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产业发展的推动 感觉很难 现在还能创新个啥
如果以后都是智能产业了 社会真不需要这么多人 想想恐怖 ...

美国当初那年时代就是搞出了互联网

中国现在其实不用怎么创新,学美国就是了嘛

现在国内10年后玩的团购、网购等等,其实是美国人在90年代至新世纪初就玩过的,方向一样无非是结合国情换个模式

scottxp 发表于 2016-1-15 16:58:42

sduqxy144 发表于 2016-1-15 15: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国当初那年时代就是搞出了互联网

中国现在其实不用怎么创新,学美国就是了嘛


不行,专利都被封死了就又被动了。

VR,无人驾驶 美国都走在前面。

sduqxy144 发表于 2016-1-15 17:04:54

scottxp 发表于 2016-1-15 16: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行,专利都被封死了就又被动了。

VR,无人驾驶 美国都走在前面。

那么多华强北的东西,依然生机勃勃

专利是神马?中国并不是真正的大富,很多行业仍然处在市场、资金、科技的原始积累上,专利对他们并非不可逾越的阻碍。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6-1-15 17:06:35

wild007 发表于 2016-1-13 20: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兄之所以这么想,其实是还没看到TG今后将会面临的惊涛骇浪。
很多人还是以为TG是会“和平崛起”的, ...

美国不是铁板一块,有两个脑袋,一个脑袋想动用武力直接把中国干掉,另一个脑袋只想和中国做生意赚钱,两个脑袋思想不统一,给了我们操作空间,所以即使炸馆之后,中美终会成为对手已经是双方共识,中国还能加入WTO走向全面开放而壮大。这个操作空间还在。

现在中美都在做打仗准备,新一届上来后所做的一切不是修修补补,也不是系统重置,而是回归,回归到太祖模式,也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对外展示以技术为支撑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对内有全面管控社会的深刻经验,根本不会崩溃。相反,美国倒有崩溃的风险,如果剪别国羊毛的能力减弱,收刮不到足够的财富拉回国内搞分配,就会分裂成几个小国。

国家资本主义下,第一,亲儿子央企国企肥又壮,其他都是为亲儿子干活的干儿子;第二,全民负担回归的所有开销。

君伟帆 发表于 2016-1-15 21:04:59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6-1-15 1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国不是铁板一块,有两个脑袋,一个脑袋想动用武力直接把中国干掉,另一个脑袋只想和中国做生意赚钱,两 ...

这里可以看近期的一个风向标:医疗。目前这个领域的争夺很有意思,既有互联网行业的入侵,又有传统势力的改革力量。

wuneng2001 发表于 2016-1-15 23:16:04

wild007 发表于 2016-1-14 1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太武断了,可以说国家放开二胎,乡贤一定程度上回潮基本就是必然,因为地方联姻的空间更大了。推乡贤 ...

兄台不知走过乡镇没有?不是指旅游观光路过那种,是做事情跟村上镇上各色人员打过交道的那种。多走些乡镇就明,兄台乐观似乎直上九重天了。
目前乡镇,我指不是城中村那种城边镇或工业园区中心镇的普通乡镇,年轻人之所以呆不住,一个客观原因是就业机会少,基本上由吃公家饭的和做街边小买卖的构成,提供的机会很少;二是普通人家基本没有机会,搞农业无论种植还是养殖,没有规模化投资也就是挣个辛苦钱不如外出打工,做生意当小贩做饭店,就要容易受到黑社会或类黑社会+ZF的双重盘剥,绝对数不大,但总要上上贡打打人情,小生意才能顺利做下去;真正赚钱的、例如工程什么的,机会总是掌握在ZF手中,关系不靠上去没可能,就是吃国家补贴,没有关系也吃不到或吃不足国家标准。村上不少本地中小老板愿意竞选村书记村主任,就是盯着这个国家政策把握机会,不一定要占便宜,至少不能吃亏,说个话有人听。
多数镇不算有多黑,但长期以来基层干部人情盘结,造成一些显性隐性的垄断势力把持了主要经济体,普通人找出路不易,所以宁愿外出发展。
下三四线是个美丽愿望,实际是支撑更差、关系难行、生意难做,不如一二线城市那样相对能够安安心心打工做小生意。

丙丙 发表于 2016-1-16 14:21:53

wuneng2001 发表于 2016-1-15 2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台不知走过乡镇没有?不是指旅游观光路过那种,是做事情跟村上镇上各色人员打过交道的那种。多走些乡镇 ...

外边身体累心安,老家活轻松心累

skywalker007 发表于 2016-1-16 18:19:39

sduqxy144 发表于 2016-1-15 17: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么多华强北的东西,依然生机勃勃

专利是神马?中国并不是真正的大富,很多行业仍然处在市场、资金、 ...

我有感觉,VR这东西迟早给中国人给玩出花来。

我开了个脑洞,想到这样一笔生意:医院把各种手术过程拍摄下来,让软件公司制成教案,让新手医生用VR天天练习开刀。

以后就神医满街走了。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6-1-16 19:34:58

君伟帆 发表于 2016-1-15 21: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里可以看近期的一个风向标:医疗。目前这个领域的争夺很有意思,既有互联网行业的入侵,又有传统势力的 ...

分小病和大病,小病没什么利润,而大病的治疗非常专业,检查病理、判断病情、确定方案等等,强大的专家队伍才能拿得下来,这是医院的核心能力,也是医院的核心利润来源,IT企业根本玩不动。

现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两个作用,一、保健,普及健康常识、常见病医疗常识;二,患者和医院之间的信息掮客,就医便利一点,都是在为政府干活呢,间接节省医疗费用。如果以后卖药,导致药品降价,还是为政府干活,直接节省医疗费用。

至于大病远程医疗,在大医院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已经累得要死,当地的医疗设备条件、医务人员的素质都可能造成重大医疗事故,没人会去干这种风险极大的事。

八方 发表于 2016-1-16 22:22:41

原来的提法是生产力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现阶段状是供给大于求,所以有供给侧改革一说,供给去适应消费。改革说白了就是把认为不需要的砍掉。现在不少人的看法是中国经济5月以后才可能出现好转。

pea 发表于 2016-1-16 23:43:04

八方 发表于 2016-1-16 22: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来的提法是生产力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现阶段状是供给大于求,所以有供给侧改革一说,供给去适应消 ...

这个,看到最乐观的预测鸟

foursea 发表于 2016-1-18 13:21:31

八方 发表于 2016-1-16 22: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来的提法是生产力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现阶段状是供给大于求,所以有供给侧改革一说,供给去适应消 ...

现在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其实也是逼出来的。
当国家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国家的做法无非就是那么几条。
1。 扩大市场,这条入WTO时候我们使用过,现在无法做了,没有更多新的市场了。
2。投资拉动内需,这条目标对准中下层,之前什么家电下乡之类,08年经济危机时候,一个四万亿,搞完了。再走这条路,中下层也压榨不出什么东西了。
3。就是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刺激消费,目标对准所谓新生的中产阶级。走这条路,就需要逼迫企业去生产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提供出来,然后刺激中产阶层为了所谓改善生活品质掏更多的钱过原来一样的生活。这就是李总理老是念叨什么我们生产那么多钢,连圆珠笔头都生产部出来的意思,虽然他举例实在不当。
我认为这就是目前供给侧改革的意思,要这么做,清理所谓僵尸企业,清理落后产能就是必须的。只有死掉一批,那么能有能力生产中高端产品的企业才能冒出来。
举一个例子,造船业今年我国死了好多企业,但是这些企业都是只能生产低端船舶的。而国内能生产中高端船舶的企业订单都接不过来。这个估计就是今后一年两年国内行业的新常态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供给侧改革必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