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农民的种地清单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9-5 15:40 编辑伪农民的种地清单
感谢茶友【风从哪里来】不辞辛劳,认真提供各种农业和粮食数据,反馈一点亲历记忆。
我是伪农民,最后一次正儿八经种地是在高中,凭记忆提供点一个小农种地的大概数据样本,不一定精准,但出入不大。农村长大的茶友应该有共鸣,欢迎补充完善。
地域: 鱼米之乡,平原水田
家庭概况: 共5人,其中2人为成年劳动力
土地面积:
总共5亩,水田4.4亩(口粮田0.4亩/人×5人=2亩,责任田1.2亩/人×2人=2.4亩),桑田0.4亩(后来农改桑,0.5亩水田改桑田),自留地0.2亩。
田亩数按人口平均承包和很配,大概每5年重新划分一次。我读书到成年,没有责任田,虽然下面的农活都干过(除了打农药),也只是个伪农民。
种植方式: 一年2季节,秋收粮水稻;夏收粮油菜为主,偶尔套种西瓜时种一亩小麦
产量:
1.水稻
平均每亩800斤稍强,总共约3500斤;
自留口粮约1500斤,其余2000斤交粮库,其中任务粮约800斤,执行任务价,其余为议价粮,执行议价,议价高于任务价。
粮食流通放开后,卖给上门收购的小商贩,方便。
我饭量大,0.4亩口粮田的320斤粮食不够吃,老妈经常拿这个说我,我总是回嘴,从8岁就开始插秧了,一直到高中结束。现在给我一块地,可能产量不高,但大致还会种。
2.油菜
平均每亩400斤左右,总共1600斤(此处省略小麦,小麦平均400亩不到,很少种);
自己吃油300斤(换取油票,一年60斤油,100斤油菜籽出油32斤,压榨费用折算100斤菜籽),任务粮400斤左右,执行任务价,其余为议价粮,执行议价。
种油菜最简单,移载后不用养护打农药,来年4月中旬收割。
大学农转非调动粮油关系,用米去粮站换300斤全国粮票,食用油16斤(不需要换,直接开个证明就行),报到时交学校。
今年51节时还下地收菜籽,边边角角+自留地里,打了了70斤菜油。
育种:
非杂交稻,粳稻,自留稻种,农技站配制育种药液,送到生产小队,每家每户把粮种在药液中泡2天,取出后撒在秧田,覆盖上泥土,再罩上农用薄膜,根据出牙情况、温度等适时掀开大棚两端,保证通风
自留油菜种,无需处理,
肥料:
河泥:3吨/5吨的水泥船,在河里挖底泥,撒到农田里,功效等同于黑土地。
小时候的农田以灰色为主,富含腐殖物,疏松而且丰饶,后来化肥和农药积累,绝对产量虽然提高了,但土地板结、肥力下降,呈灰黄色。
杂草发酵肥:田头挖个长宽深各2米的坑,填入各种杂草,用淤泥封上,发酵后撒在田间。
草木灰:灶头做饭时烧稻草、油菜杆产生的灰,每家有一个灰坑
人畜粪肥:这个大家都懂
化肥:少量钾肥,稍多磷肥(过磷酸钙,只用于移种油菜时,种水稻时还能发挥作用),最多用的是尿素
农药:
草甘膦,很少用,以人工锄草为主;螟虱灵,消灭稻飞虱;敌敌畏,对付各种害虫,用得比较多;甲胺磷,特毒,很少用
机耕和灌溉:
每个生产小队一台拖拉机,按田亩数付费;2台大型水稻脱粒机,轮流使用。这些都是集体资产。
几个生产小队共用一处灌溉泵站,统一灌溉,沟渠由泵站工作人员维护,按田亩数付费。
自留地:
按季节种蔬菜,品种很多:毛豆、豇豆、赤豆、荷兰豆、茄子、青菜、白菜、芹菜、萝卜、黄瓜、南瓜、冬瓜、红薯、土豆、番茄、玉米、黍(很少吃,打下黍之后的黍穗连同黍竿做扫帚)
手工劳作,不用任何机械。
几乎不买蔬菜,平均10来天买一次肉。我到现在都不习惯大棚蔬菜,没有那个味道。
副业:
1,养猪:
3年2栏,每栏2-3头,一头过年杀来吃,其余卖掉。如果只养一头,小猪挑食,长得慢,几头会争食,吃得多自然长得快。偶尔养母猪下猪仔卖钱,一胎少的7-8只,多的12只。
喂食糠为主,加点红薯藤、草等青饲料。舂米时产生的稻壳,加一点水稻秆舂碎,拌匀就是糠。淘米水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喂猪非常好。
2,养鸡
家里孵小鸡,一年一次,每次20来只,母鸡留下来产蛋,春秋季产蛋多,蛋自己吃;公鸡杀来吃,只留1-2只育种用。
散养,随便跑,早上放鸡,晚上关笼子,早晚各喂一次稻谷,量很少,白天自己找食,天黑会回来。产蛋鸡如果吃米,下的蛋不好,钙不足,俗语“手里没有米,连只鸡都唤不来”其实不科学。
3,养鸭或者养鹅
养鸭:10来只,与养鸡差不多,另加每隔3天喂一次小鱼、青蛙或者敲碎的螺蛳,蛋自己吃,鸭子下蛋少了就卖掉。小时侯没少抓鱼钓青蛙和摸螺蛳。
养鹅:外够鹅苗,20来只,一般都是卖掉,留2只产蛋和看家。小时候被3只鹅追着咬,低着头猛冲,速度非常快,鹅有时候很呆,晚上不知道回家。
以上三类以农余、厨余废料为主,不特意喂粮食。
4,养蚕
春秋两季,每季半个月左右,一张种产鲜茧85斤左右,一斤大概能卖10块钱。
小结:
自给自足的小农,几乎不用外购食品。家乡那时还是粮食调出区,工业化之后成为粮食调入区,蔬菜也是从外地调入。
能源消耗低,除了灌溉和耕田因为用到机械而消耗能源外,其他都是人工。
承包到户后的初始年份还有种地收益,95年前后随着机械用量增多,几乎没有任何收益,只是不用买粮。
现在生活、读书、就医等费用高涨,小农生产根本无法维持,更不可能有发展。
记忆力太好了~! fightp 发表于 2014-9-4 23: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记忆力太好了~!
都亲自干过,农民辛苦,却不来什么钱,记忆特别深刻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9-5 0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都亲自干过,农民辛苦,却不来什么钱,记忆特别深刻
怎么觉得像是说我现在干的这个职业{:4_268:} 5亩地,单产400斤,就是单产再翻两番,也是小本经营,温饱而已。 种水稻的三大痛楚:拔秧拔到掉指甲,割稻摔个狗啃泥(被闷热蒸的人很容易晕倒,尤其是割早稻),插秧蚂蟥来做伴。这些个滋味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 北方的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尤其棉花,从小苗间苗、打芽、打农药、一直到拾棉花,都非常辛苦。但经济效益不高,还经常会出现收不回投资的现象。小时候基本农活都干过,很多年过去了,细节快忘的差不多了。大师兄如此好的记忆力,不由不赞! 看来水田耗费劳动力比我家乡的旱田要多。小麦棉花在播种和收获的时候要抢时间,平时的施肥、农药还好。就是怕暴风雨,要扶株,倒伏了就收获不了什么了。
现在的田间管理没这么细致了,回家的路上看过去,有惨淡的感觉。
熟壤近乎相当于一块疏松度合适的海绵,看起来很大的一块,一脚能踢个粉碎,里面吸收的水、肥、腐殖质,还有空气,便于植物根系充分生长和分株。
我没有干过的农活:打农药、扶犁。 白沙 发表于 2014-9-5 09: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种水稻的三大痛楚:拔秧拔到掉指甲,割稻摔个狗啃泥(被闷热蒸的人很容易晕倒,尤其是割早稻),插秧蚂蟥来 ...
小时候插过秧,不过就几次。后来拆迁了。 白沙 发表于 2014-9-5 09: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种水稻的三大痛楚:拔秧拔到掉指甲,割稻摔个狗啃泥(被闷热蒸的人很容易晕倒,尤其是割早稻),插秧蚂蟥来 ...
确实如此{:1_1:}
ccaaatt 发表于 2014-9-5 08: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5亩地,单产400斤,就是单产再翻两番,也是小本经营,温饱而已。
上面写的是
平均每亩800斤稍强
这个产量相当高啊,袁隆平最新弄出来的想在北方推广的杂交水稻也才到950斤 本帖最后由 健恒 于 2014-9-5 12:02 编辑
跟大师兄有类似经历,从7、8岁开始干农活、直到出省上学,农活里只两样没干过:挑大粪和犁地,最苦最累的是每年的双抢季节,收割、插秧都是纯手工,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有过放鹅的经历。
插秧的时候蚂蟥多,不过俺习惯带个小玻璃瓶,里面装食盐,腿上有蚂蟥装进瓶里,腌制蚂蟥,让它失水而死。
现在老家那边农村的现状基本都是50往上的在家种地,没有以前那样精耕细作了,通常都是维持自家的口粮,有些全家在外的把田地给别人种,俺觉得以后的趋势会逐渐合并到几家去种。
baiii 发表于 2014-9-5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面写的是
平均每亩800斤稍强
这个产量相当高啊,袁隆平最新弄出来的想在北方推广的杂交水稻也才到950斤 ...
看走眼了 白沙 发表于 2014-9-5 09: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种水稻的三大痛楚:拔秧拔到掉指甲,割稻摔个狗啃泥(被闷热蒸的人很容易晕倒,尤其是割早稻),插秧蚂蟥来 ...
最讨厌的是灰色的小蚂蝗,不容易发现,最惨一次盯了7条。
挑水稻也是重活,喘气如牛,流汗如雨 amyxiao 发表于 2014-9-5 0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方的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尤其棉花,从小苗间苗、打芽、打农药、一直到拾棉花,都非常辛苦 ...
种过3茬棉花,每茬半亩地,现在还记得红色、鹅黄色的花朵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9-5 09: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水田耗费劳动力比我家乡的旱田要多。小麦棉花在播种和收获的时候要抢时间,平时的施肥、农药还好。就是 ...
水稻长到10cm高,杂草就出来了,仔仔细细人工拔除,劳动量等于再插一次秧。
水稻倒伏最难割。 海因杰 发表于 2014-9-5 1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时候插过秧,不过就几次。后来拆迁了。
起身说腰酸,老爸嘲笑,还没张腰呢 baiii 发表于 2014-9-5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面写的是
平均每亩800斤稍强
这个产量相当高啊,袁隆平最新弄出来的想在北方推广的杂交水稻也才到950斤 ...
与地域有关吧,家乡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区,肥力足+精耕细作。
杂交稻口感差,干、糙,没种过,不知道产量怎么样。 ccaaatt 发表于 2014-9-5 08: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5亩地,单产400斤,就是单产再翻两番,也是小本经营,温饱而已。
巨量的人工投入才换得一点点的种地收益,副业中的养猪、养蚕能见点活钱。 健恒 发表于 2014-9-5 1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跟大师兄有类似经历,从7、8岁开始干农活、直到出省上学,农活里只两样没干过:挑大粪和犁地,最苦最累的是 ...
握手,也是农家子弟。
小学4年级前种2季水稻,这个双抢最忙最累,天太热,田里的水烫脚,小鱼、泥鳅死光光。
也是这样报复蚂蝗滴,后来用钓黄鳝卖的钱买了一双橡胶长筒鞋,穿着鞋插秧,不被蚂蝗盯。 本帖最后由 ccaaatt 于 2014-9-5 22:36 编辑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9-5 12: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握手,也是农家子弟。
小学4年级前种2季水稻,这个双抢最忙最累,天太热,田里的水烫脚,小鱼、泥鳅死 ...
我小时候基本上暑假才会回老家待几天。
不过,我老爹告诉我,论体格他是单杠上能作大回环的,曾经差点上不成高中,去务农(之前只是帮忙,现在要谋生),夏收,干了一天还是两天,简直人生就绝望了。
所以,我看见那些鼓吹什么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农民不能离开土地之类的,第一感觉就是骗子坑人。 ccaaatt 发表于 2014-9-5 1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小时候基本上暑假才会回老家待几天。
不过,我老爹告诉我,他是单杠上能作大回环的,曾经差点上不成高 ...
中国的地域差异太大,农业属于靠天、靠环境吃饭的产业,一时一地的经验套用全国肯定出乱子。
见过大别山区几个点的生态农业,几乎没有人在外打工,收入也不低,人均收入3万不到一点,家庭收入在10多万,一是稻谷非常贵,6块多一斤,更主要还是养鱼、种茶出收益,但不具备全国推广意义,因为他们那里没有任何工业污染。
种地那么辛苦,所以一定要大规模机械化。水田插秧收获什么的,机械化应该都没问题了。 本帖最后由 中梁山 于 2014-9-5 15:39 编辑
响应一下大师兄,不过照抄大师兄的文章格式,请莫怪。
农民的种菜清单
我是一个曾经的小农民,种菜高峰是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最后一次正儿八经种菜是在高中(高中住校、大学在外地),凭记忆提供点一个市郊小农种菜的大概样本数据,不一定精准,但出入不大。
市郊和远郊的差别较大,蔬菜的运输半径小,流通成本高。所以仅仅是一个样本,近郊菜农收入也不能类推到远郊。
地域:
重庆市郊,主要是旱地,少量水田。
家庭概况:
共4人,其中2人为成年劳动力
土地面积:
土地是搞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抓阄划分的,农民自主相互调换土地,离家近,比较方便。
丘陵地貌,土地不平整,稍有坡度。
共约2亩。因土质肥沃、贫瘠差别,划分时每家土地每块都很小,不超过半亩。五、六块旱地总共1.5亩,两处水田共0.5亩。
86年左右,水田被附近煤矿建居民区征用一处,保留0.2亩。
90年左右,我家两个孩子陆续考学迁移户口到学校,土地没有变化。
2000年左右,建工厂、菜市场等,土地再次被征用,最后仅保留旱地1.2亩。
种植内容:
蔬菜
种植方式:
一年3、4季,每季主力菜有3、4种菜。
种植关键:
第一要求时令(能生产),第二要求尽早生产出时令菜(早菜价格高),所以80年代就使用薄膜种菜,冬天还给小辣椒苗盖塑料大棚,给土地烧火保暖。
时令:
旱地:
3-6月,一般种辣椒、豇豆、四季豆等
7-11月,一般种大白菜、花菜、卷心菜等
9-1月,一般种莴笋、芹菜、萝卜等
主力菜种植间隙可以种小白菜、木耳菜等生长迅速的菜。
水田:
水田也不是完全用水盖住,而是有时满,有时一半,有时空。
5-10月,一般种空心菜
7-12月,一般种芋头,芋头可以围着空心菜边上种(时间上不一定准确)。
主力菜种植间隙可以把水放干,变成旱地,也可以种小白菜、木耳菜等生长迅速的菜。
产量:
没记住,地太少,种类太多。
摘菜都是可以吃了就摘,每种菜每次摘几十斤,有时还几斤,甚至一斤、半斤,从来没有超过100斤的。一次大量摘菜去卖就是傻子,一是必然有的太成熟,有的刚刚好,品质不齐卖不上钱,二是量大赶着出售也卖不上钱。
年收入:
92年之前,一部分平价交公给菜站,其余自由出售;92年之后不用交菜站。
从80年代中期2000多元,到90年代中期13000左右,现在20000左右。注意:土地面积逐步减少,种植品类也逐步减少,爸妈年纪从30多-60多,劳力投入也逐步减少,不过爸爸是种菜高手。(靠此手艺年轻时是生产队长,后来长期当管农业、林业的副村长,同时种菜。)
粮食92年之前都从粮站用粮票买,之后在市场买。
育种:
早期自己培育种子,我就知道怎么选种子白菜,比如叶片要对称的。
90年代以后就买种子公司的种子。产量大一些,防虫好一点。
肥料:
杂草发酵肥:随时除草,用土埋。摘菜后的废料也用土埋。
人畜粪肥:90年代中期之前每年喂猪2头,之后不喂了,不划算,卫生环境也不好。
化肥:主要是尿素。
农药:
早期用敌敌畏,后来用乐果等,没关注,爸妈不让碰。
机耕和灌溉:
每块土地太小,没法用机器。灌溉也是人工挑水,从附近的小河、池塘、鱼塘,小河现在已经污染、池塘、鱼塘也慢慢在废弃。大跃进时削了一个小小山头搞了一个人造小平原,还从附近小河搭建了抽水站,铺设了小水渠,有小水塘蓄水,承包分地后抽水站、水渠无法维持,都废弃了,小平原、小水塘还在,小水塘靠老天降水。
副业:
1、养猪
90年代中期之前每年喂猪2头,之后不喂了,不划算,卫生环境也不好。
2、养鸡
一两只母鸡。
小结:
菜农,用菜换钱,用钱换粮,比粮农手上的活钱多,年收入也高一些。我舅家在重庆远郊区县种粮食,收入远不如我家。
相对于城市的生活成本,菜农的收入还是太少,孩子上学、生病这些都是要用城市生活成本来计算的,比如我读的农村小学已经消失,我们村的赤脚医生在土地承包以后也没有了。前几年我妈妈生了一场大病,心脏附近搭了两个支架,一次就是7万,新农合报了1万左右,还是后报的,幸好我在北京工作生活,可以承担;我妈妈同病房的一个从遵义来的农民,年纪和我差不多,和我妈妈类似的大病,医生检查之后就回家了,说太贵了,医生说身体硬扛的话撑不过几年。 中梁山 发表于 2014-9-5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响应一下大师兄,不过照抄大师兄的文章格式,请莫怪。
梁山兄不只是响应,更是和帖,太好了:handshake
作为回复“太委屈”,建议发成主题,看到的茶友多了,各地的样本就更多,交流讨论的火花就更有价值。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9-5 16:34 编辑
中梁山 发表于 2014-9-5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响应一下大师兄,不过照抄大师兄的文章格式,请莫怪。
因为肥力差不多,我们的土地按远近抓阄承包的,最大一块地不超过1亩,从2000年开始逐步被征收,现在每家只剩下不多的自留地,种菜吃够了。
我家的蔬菜也是自己选种,各式各样的小瓶子里装种子,晒种子的时间很重要,保证适宜的含水率。
我是教改之前读的大学,不然两个孩子读书,一年学杂费就得1万多,纯农业收入根本就没法供养。
我们这边乡下的医保报销比例已经提高很多,一般是住院50%,如果是列入重大病清单的疾病,90%。
祝伯母安康! 鹦鹉 发表于 2014-9-5 1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种地那么辛苦,所以一定要大规模机械化。水田插秧收获什么的,机械化应该都没问题了。
机械化取决于地貌和地块大小,丘陵、山区只能用小机械,有的只能依靠人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水稻和棉花是最累人的,一般的家庭到年底基本都是亏本!不知道出口大米的泰国和越南的农民是怎么活的。
水稻还稍微好点,一般就是插秧、淌秧(除草)加收割,基本散布到位,当然把稻子打成谷子也是苦差!
种棉花最累了,首先要培育苗,那个是时候最怕下雨把苗胚打坏,又怕太阳把苗烧坏,技术活!
让后在麦子地里面中棉花苗也是麻烦幸亏,麦子快成熟的时候,刺眼刺皮,在里面种棉花苗不容易,经常都是浑身湿透!
然后麦子割了,打麦子了,农民就开始用锄头把麦子根挖掉,有牛的用牛,一般比较少用牛,都是人工了,也是一趟累活
接下来该施肥了,有农家肥的不说,肯定做不了大头,一般开始是氮肥、挖坑,施肥,埋肥
过段时间,棉花长大了齐腰了,就开始打农药了,以前人工手摇的那种非常慢,辛苦自不用说,后来有烧汽油的那种,稍微轻松了!
过不了多久就是第二遍施肥,重复第一次的过程,这个时候棉花长高了,不容易人都是在树丛里面钻出钻进的,一望无际的棉田,里面可能都是农民在劳作,那时候偷懒就在坐在棉花底下,闷热阴凉点,可以不晒太阳。
第三遍肥重复第二次的,一般施肥的到三次都完了,有些家庭没有资金投入可能就两次,那种收获肯定是不行。
农药基本一个星期一次,不然虫子都吃完,陪伴打农药的就是抓虫子,因为虫子的抗药性,打药基本管不住,农民就采用最笨的手在棉花花瓣里面找虫子的方式除虫,有时候是清晨和着露水,有时候是正午顶着烈日,反正都是一身湿!
这些折腾完了,夏天一般水源不足就得打井了抗旱,也是一场集体战争,水放好了没有,漏水了没有都要人看守,有时候排队是深夜!
不抗旱就是雨水绵绵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把霉乱的棉花桃子摘掉,带回家用手剥开,等天气好晒成棉花,不然就白白损失了。
秋天终于落地了,腰酸背痛的去摘棉花,可不轻松,一天能50斤就不错了,还要希望天气好晒干,然后去加工成除掉棉籽的棉花,等着贩子收或者自己去卖
价格好是收获的喜悦,价格不好是愁容,然后又开始播种小麦了,还是在棉花地里面,等麦子差不多了就用人工拔棉花树干,一般孩子是不行的。。。。然后打成困挑回家做柴烧。
农民确实不容易,我们一个生产队30-40户,种得好的,不超过3-4户(和劳动力数量及人品有关),靠这种农业基本80%是勉强糊口,有点病痛就是破产的节奏!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9-5 16: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肥力差不多,我们的土地按远近抓阄承包的,最大一块地不超过1亩,从2000年开始逐步被征收,现在每家只 ...
谢谢大师兄!我妈妈做过手术之后,这两年比以前精神气色好多了,隔一段时间就去医院检查一下,恢复情况很好。其实应该每年检查身体,原来不懂,爸妈也不舍得花这“冤枉”钱,现在我就给爸妈说就当买保险了,每年都体检。
妈妈做手术在重庆的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三甲医院,支架选择比较好,在体内的保质期长,排异方面的效果好,不属于报销范围,开的药物大多也不在报销范围内。当初选择的时候就没考虑保险报销,只要在个人承受范围内,只希望支架质量尽量好,手术后遗症尽量没有。新农合已是很大的进步。
我们家孩子读书没花多少钱。我姐读师范不需要钱,国家有补贴;我读书主要是生活费。那几年刚好是我爸妈最有钱的时候,所以还好。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往回看,那我姐和我都是花费了国家的钱培养的。
现在农村的孩子在升学通道、师资力量、家长教育等各方面都比城市孩子差距太大,并且差距越拉越大了,相对而言,天赋、刻苦的重要性降低了太多。
最近高考的改革也开始了,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还是必须选择几门课去努力,按照天赋和性格倾向,和以前的高考选择差距不大,当然也有很大好处,爱好的重要性会体现出来;但是对有特别天赋的孩子来说,这是通才教育、真正全面发展的路子。两类人之间的能力差距会更大(不考虑其它因素),当然巨大的创新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上个回帖就放在这座楼吧,也切题,茶友们方便看。
我写文章还是太慢,知识、能力结构缺陷较大,希望我的孩子能受益于高考在内的教育改革,接受更全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