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5-8-10 00:00:29
本帖最后由 等而下之 于 2015-8-10 00:07 编辑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8-9 15: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等而下之:你好!
一般说的理解性记忆是相对于机械性记忆而言的。我就这个范畴来聊一下我的理解。
老槐兄,您说的理解性记忆是很透彻了,让我的认识是多了一点,但有更多的疑问产生了。
小朋友是多一点机械记忆好呢,还是多一点理解性记忆,好呢?
从我个人的经历,结合圆周率的记忆这个例子看,我估计自己对理解性记忆就没有过关的,
现在从老槐兄处,知道了理解性记忆是什么,
就很想知道,如何培养小朋友的理解性记忆,能加上例子就更好了!
另外,我发现,我那七岁的小女儿,是越来越难教了!
望老槐兄,能多指点一下!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14 21:38:38
本帖最后由 为你而来 于 2015-8-14 21:40 编辑
老槐兄,您好!
最近一直在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无意中撞到您的帖子,细细的读了前面几贴,获益匪浅,解了我很多困惑,非常感谢您详细专业的论述!还有些问题想要请教,又怕过于打扰您,劳累您,在这里先致歉了。
现在特别想请教的一个问题是:
请问老哥如果看待现在比较流行的读经教育或者私塾教育?
从老哥的叙述里,能明显感受到老哥的个性修养很高、知识渊博、思维面、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贵公子完全走的传统体制教育路线(从帖子看得出来,老哥对孩子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教育),老哥当初有否考虑过自己教可能更好呢?其中利弊可否一说?老哥是如何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呢?
说是一个问题,又连了几个问题{:soso_e106:}
谢谢老槐兄!{:soso_e183:}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8-15 19:00:21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5-8-10 0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您说的理解性记忆是很透彻了,让我的认识是多了一点,但有更多的疑问产生了。
小朋友是多一点机 ...
等而下之:你好!
小朋友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应该以机械记忆为主。许多东西不要求孩子全部理解,而是让孩子能背出来。因为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是不分开的,所以,当孩子提出为什么的时候,要及时解释记忆的内容,就是前面那五个词的范围前三个是必须要当即回答的。一般孩子会连续问下去的,有许多个为什么,就围绕这五个词的内容展开。孩子没有问到,要主动展开到这些内容上,这是非常助于培养孩子理解记忆的质量。
孩子有一个阶段会整天连续问什么,这是理解记忆从辅助上升主导的阶段。当新的心理特质出现的时候,要及时全面回答孩子的问题,回答不出,要直说,并与孩子一起找答案。有的大人工作回来累了,孩子问为什么,开始还回答,不久就觉得烦,不让孩子再问。只要几次,孩子就不会再来问了。如果没有他人的跟进辅导,孩子的求知兴趣的心理特质就会退化甚至消失。理解记忆也会随之弱化。
正面以九九表学习为例,聊一下如何在机械记忆及向理解记忆转换。
小子是在幼儿园小班末的时候学九九表的。有天小子看到电视中有小朋友在学九九表,他们是用儿歌的形式,小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看到我来了就跑到我怀里,向我显摆电视里的九九表儿歌。我对小子说,这个我也会,然后背给他听,他觉得很奇怪。我然后对他说,妈妈也会,你去问妈妈。小子跑到夫人那里。果然夫人也背给他听了。
这下小子来劲了,也要会背。我就让他跟我一起大声念。并且,做即时的游戏动作(其实就是乱搞笑的动作),以增加他的兴趣。这里的关键是跟我念多遍,不要马上让孩子背。多念几次后,孩子熟悉了,就自然而然地背出来了。大约跟我念了五六遍吧。小子就不跟着我念,一边做着精头怪脑的动作,一边就在背了。我没有去纠正背错的。而是让小子与我一起做家务去(修日光灯,他当小帮手)。
日光灯修好后,小子很开心。我就说,我们再念九九表吧。让小子跟我念,还是那种即兴怪动作,夫人看到我们父子这个样,也加入进来,这下小子更开心了。大声跟着我们念。同样,不要求小子背,等情绪弱了,就转做其他活动。
后来的几次“跟我念”中,小子可以在我们出声之前抢先念了,就鼓励他一下,说:宝宝真能干,开始会背了。这个时候的小子那个猴劲就上来了,得瑟的很呢。
晚上睡觉前,我对小子说:宝宝,我刚才洗澡出来,在门上碰了一下头,有点晕乎乎。我背九九表给你听,你看看我有没有背错了。然后在背的九九表过程中,故意背错几个的。小子可用心听了,一一纠正过来。最后那个九九八十一,我硬说是九九八十二,没有错。小子看我一本正经坚持着,刺溜一下下了床,跑到书房对夫人说:妈妈妈妈,爸爸洗澡在门上撞笨了,九九表背错了……夫人一听就过来,说:撞哪里了,利害吗?我指着脑门正中说:撞到这里了。小子在边上说:爸爸撞糊涂了,九九八十一,他一定要说九九八十二。夫人一看我脑门上一点红印子也没有,再听小子这样说,就明白了,我在测验小子。就顺着说:嗯,有点撞糊涂了,宝宝,今天就不检查爸爸背九九表了,让他给你讲故事,讲完你们就睡觉。明天一早,你就检查爸爸能不能背出来,要记得。
第二天,我照常做家庭早餐,等我做好小子喜欢吃的嫩鸡卷准备叫他的时候发现,小子光着脚踏在我平时坐的椅子上一本正经地看着我……
小子就这样两天左右吧,就会背九九表了,但是九九表的意思,他是不知道的。我也没有告诉,得等待机会。
大约一个月后吧。我们与朋友家庭聚会,内容是去钓鱼。一共是四家,夫人们聚在农家花架下聊着夫人们的事,男人则分散在农家鱼塘四边努力着,这可关系到中午丰盛。孩子们先是一起疯玩,玩累了,就各自到大人那里找吃的,“求休息”。
小子跑到我这里来了,看到我钓了一条汪刺儿,一条鲤鱼,一条很大的鳊鱼,说:那么大呀,有小脸盆那么大了。我对他说:宝宝,你去侦察一下,看看叔叔们钓了多少鱼。小子嗯了一声就走了。一会儿小子回来了,轻声对我说:丢丢爸爸钓了很大一条黑色的鱼,他说叫螺丝青,还有一条花花的鱼,一条和你一样的鳊鱼,很小很小的;可可爸爸钓了一条细细长长的,可可爸爸说,清蒸很好吃的,两条鲫鱼;虫虫爸爸钓了三条汪刺儿,比你钓的汪刺儿大。但是,爸爸还是你钓的鱼大,鳊鱼是最大的了(小子是天下最可心的马屁精)。
听着小子的“汇报”,盘算着中餐够不够吃。忽然心里一动,就对小子说:你算算看,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小子开始借助手指算起来了:爸爸的一条汪刺儿,加上爸爸的……我也在边上,假装自言自语道:四个人,每人三条鱼,三条鱼四个人,三条鱼四个人,三鱼四人,三鱼四人……三……四……忽然小子跟上来了:三四十二,十二条鱼。小子说完怔在那里了。他算的结果也是十二条鱼。这三四十二,可是九九表中的呀。小子忽然明白了九九表与计算有关系了。他看着我说:为什么呢?我知道他说的为什么的意思。就和他说,你看,我们一共是四家,要算一共钓了多少鱼,是不是要把四个爸爸钓的鱼全部加起来吗?在加法中,有一种很特别的情况,就是相加的数量是一样的,就象现在四个爸爸都钓了三条鱼。这个时候,就可以用乘法。可以很快地算出来一共多少条鱼,还不会错呢。小子听了用力点了点头。
回城路上,除了开车的朋友,大人们都抱着宝宝小睡。小子却不睡,眨巴着眼睛似所思。他看见我看着他就凑到我耳边说:爸爸,刚才吃完饭吃葡萄的时候,如果每人吃五颗的话,怎么算呢,我们一共有十二个呀,九九表只到九……天哪,这为什么上来了。夫人看我累了,就把小子抱到她那边,用笔在纸上划着和小子说……
在小子小学三年级之前,我们一直坚持不刻意追求理解记忆,不拔苗助长,但是,在小子出现理解记忆心理特质的时候,及时引导。等他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机械记忆已经打下了非常好积累基础。当理解记忆成为知识增长的重点后,小子觉得当下的学习就是把以前已经记着的知识进行解惑,学习的兴趣就逐步养成了。
由于我主管小子非智力因素,学习上的理解记忆多为夫人辅导。原理与我举的九九表是一样的。
孩子心理发育有先后,没有整齐划一的时间判断标准,还得就个体差异来进行引导。当爸妈的要密切注意宝宝们的心理特质发展的那些表现。在理解记忆敏感期,就是不停问大人为什么?出现了,及时强化。就能事半功倍。
至于你家女宝宝难教,没有具体事例,我不好说。如果是调皮捣蛋,只是在你面前调皮捣蛋,呵呵。那多半是你宠出来的。女儿是老爸的半个情人,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
匆匆回复,有不周全的地方请多多包涵。有问题直接提。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8-15 21:02:09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14 2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您好!
最近一直在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无意中撞到您的帖子,细细的读了前面几贴,获益匪浅,解了 ...
为你而来:你好!
读经教育和私塾教育,就我的理解可以分为理念和社会两个方面。
读经教育,我以为是当下我国改开后价值观体系分裂(还没有崩溃)的一个结果。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主体,前社会主义阵营以集体主义为主体。我国虽在当代在社会主义阵营却有点例外,一直是以家族宗族关系主义为主体,虽然五四以后,西方思想在我国广泛传播,但是,随着社会实践,它们有部分同化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的被抛弃。改开后,西方文化再次进入我国。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巨大变化,引起人们在意识形态大分裂。世界观,人生观,往往是通过价值观这最外在的东西表现出来的。由于分裂,一部分人不接受西方的价值观,或者在实践中看到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对改开前中共的价值观体系也不认同或现实中不便认同,便只能向历史求教。希望回归传统价值观,避开西方文化的全面影响。
从历史上看,一种文化的灭亡,只能依靠另外一种文化的消灭。文化的影响,远大于政治经济的影响。
所以,读经教育是被迫性的选择。至于读经的内容,就是在文革时期,复课闹革命中的课本中也有一定的比例。现实社会中处处存在。
私塾教育,好处是相当于小班教育,先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因材施教。不足的地方是社会性不足。孩子在学龄期间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学习群体中。私塾的社会群体成员太少,孩子不容易培养出适应“社会流动性大”这一当代社会特点的能力。而且,私塾教育中观点碰撞的空间不足,虽然有先生可以有创新的指导,但是,创新的前提思维碰撞则因人数少而几率少,知识的构成容易“按部就班”。
以我和发展及教育心理学的朋友与读私塾的孩子交往得到的信息,我们对私塾的评价不高。
我不赞同自己教。原因很简单,人,是社会性的。人的发展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与人交往是最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孩子的成长,需要与更多的孩子们,更多的不同的老师们的交往中才能真正的成长。而自己教,就把孩子放置在一个与绝大多数孩子不样的群体环境中,这样的孩子会严重缺乏与其他同龄孩子成长的经历,不能习得与绝大多数孩子相似的人际经验。当他们走入社会时,他们不能与同龄人真正的交往。他们得重新再学习,然而这个时候的学习难度极大。一张纸画错了,可以用橡皮擦掉,或者用白色覆盖再画过。而人的心理成长则根本不一样。朱智贤先生说过,当一种心理特质出现后,不能及时强化,它就会退化,以后不再产生。
从发展心理学上讲,自己教是管理目标的偏离。一是不相信他人能教好(把自己认为的目标放大成社会目标);一是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投射到孩子身上,以希望孩子替自己实现。
我对小子的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关键是开放。东西方文化都上小子看,我只是在方法论上给指导。我的心得是,越是开放,孩子在比较中得到文化精髓就越多。在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小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就越深。拿大本时的哲学通识课来说,小子是通过东西方哲学视野差异下的宗教差异来写论文的。通识老师说,我不能给你满分是因为给了你会没有动力。事后才知道,老师拿了论文去教育了他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一番。也想拉小子转方向,后来看到小子设计的小卫星上天了,才算了事。
在小学的时候,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小子阅读相应的文章。到了初中后,小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就放手了。不过,小子经常会来问哪些书可以看。我的回复是,你能看懂的书,都可以看。高中了,他问哪些书可以看,我就推荐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经典的书可以看。高中宿舍里他的书架上一半都是黄皮书。到了大学,他问的时候,我就说,成体系的看,你已经看了不少书了,要把看过的书进行归纳,按照你认为的体系归纳成体系,像一个书架,其中会有许多空格,你就把这些空格填上。
不知道这样回复了你的问题没有。有问题直接提。谢谢你的提问,非常感谢!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17 22:40:25
老槐兄,您好!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老兄对读经教育和私塾教育的剖析很深刻也非常到位,再次感谢!
我这段时间对读经教育有过一点接触,对结果不太满意。有的为读经而读经(这类读经特别信奉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孩子整天只读经,这样读经的孩子看起来没有孩子的活泼,有点呆呆的感觉)。有的读经之外也有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的学习,读经也基本限于反复读极少讲解,主要理论基础一是读书千遍其义自现,二是利用孩子小时候的黄金记忆时期,埋下经典种子,而理解是长大之后的事。第二种读经学校的孩子看起来要正常得多。但是老师似乎有一种倾向认为读经是主线,认为学习了传统文化,其他一切都有了,数学英语体育课程不过是满足家长要求,方便接轨。这两种读经教育的学校和老师似乎都有一点传统文化万能的感觉(我接触的校长和老师比较少,这种感觉不能完全移到别的老师和学校身上),他们甚至认为现在的一切乱象都是因为不学习传统文化。而我觉得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及以后被那么多人集体抛弃(这个抛弃只是指不再像以前的那样只读四书五经等等,实际上我小时候的课本包括老兄说的文革的课本也有读经内容),一定是有他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重要但不是万能,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扎好心性的根之后更好的开放学习现代西方教育体系下的知识逻辑思维等。对兄长说的“对小子的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关键是开放”这种教育方法深为赞同,争取接下来努力实践。
另有问题想请教,劳烦兄长解惑了,谢谢!
我女儿现在9岁半,秋季开学就4年级了。她在德国的一种教育理念下的私立学校上学,学校不赞成死记硬背,感觉基本错过了3年级以前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段啊。学校的教育理念认为4年级以后适合认字,所以学校和家里都没怎么教认字,现在认的字比较少。我发现她认字比较困难,有时候在这个地方认得了,换个地方就不认得。她对字和一些不感兴趣的东西的记忆不容易准确,另外认字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容易搞混错位,比如看到尺子她可能念成寸子(把尺寸搞混),制定可能念成度定(把制度搞混),把来说成去,等等。稍微停顿之后,她自己也能反应过来搞错了。今年暑假我试着带她读书来增加认字,读了很多遍,她对字就像没看到一样,能记住的字很少,经过一遍抄写两遍默写之后好了很多,但有的字还是不能搬地方。她以前很少看字书,看书也是看图,这半个月开始主动读意大利童话这种全字书,也会自己猜字。但认字总体很慢,有时候一个字反复强调很多遍都不一定记住,有的字又可以一遍两遍就记住。不知道是不是把她认字的敏感期给错过了,现在还能有办法吗?还有她这种奇怪的记忆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不够熟悉呢还是属于镜像记忆(孩子爸说他自己小时候和孩子奶奶都有这个特点)?这样的记忆特点有何利弊,如何扬长避短呢?
对兄长说的跳绳这种极好的感统训练和吃鱼增加智力的办法,马上进行实践,有效果再向兄长报告。再次感谢兄长的无私分享!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8-21 18:58:50
为你而来:你好!
人类知识从来源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自然,一类是人文。是人类前行的“两条腿”。读经的内容多为人文。一个人只具备人文知识,或者只具备自然知识,那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不走不快的,更说不上跑了。
那所德国教育理念学校有点怪怪的。因为母语敏感期实验是一个跨文化研究项目,德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与国。其结论是说,孩子对母语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8-18个月之间。个体差异比较大。一种语言(狭义),音素、词及词组,语法,依赖语音和字形。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一体,要把其中一个割裂开识记,以我的知识结构来看,是很难理解这样的做法。。
从你女宝现在字形识别比较困难来看,应该是敏感期和机械记忆的黄金期有所脱落了。补上去化费的力气要大许多了。
解决这种字形识别困难的案例,小孩子的我没有。成人倒是有一个。是我的小朋友,现在31岁。她很小就与父母去了前苏联,由于父母工作忙,她的第一母语是俄语。26岁回国后,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认字比较混乱。她在圣彼得堡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读副博,与我同一专业。因专业相识。
语言是听会的,所以,我给小朋友推荐的第一个校正方法是听。让她同时听中央台对俄广播。一般在俄语新闻后,会有相同内容的普通话广播,这样,借助俄语让她理解中文的真正意思。这个方法的最终目的是用中文思考。这非常关键。
语言运用首先是说。当听得多了,理解了,就开始说,在与别人的互动中习得语言运用的具体形式——言语。这是关键的一步。语法是模式化的,而人们的言语则是灵活多变的。对语法的困惑,其实就是来自这里。在言语中语法逻辑是通过言语背景来补充和规定的。具体的做法,让她在两个人际环境中大胆地与人说话。一是非常非常熟悉的环境里,当她说错了,别人可以告诉她具体错误是什么和合适的言语。一是陌生环境里,当她说的时候,可以体会到言语的逻辑背景。言语逻辑背景的体会,在熟悉人际中比较难觉察。
当她说话利索了,与陌生人交往没有障碍(我是让她在年会上与不认识的人讨论学术问题来测试)。才让她大声地朗读文章。看着文章朗读出来。一开始,还是去对外广播的网站。上面有俄语新闻后普通话新闻的中文广播稿。在听过前两个广播后,看着文稿大声朗读出来。这是利用成人的理解记忆优势。先理解后对照字形进行理解性记忆。在她识汉字达到1800以后,就让她朗读报纸的副刊上的花边文学。选择它们主要是内容杂。防止她在读的时候,新闻用语的迁移影响。逼得她就字认词,就文认义。解决汉字的同字异义和异字同义的问题。
由于她是学心理学的,又在社会心理学最高学府拿了副博。所以,对自己学习过程有比较切合实际的感知和理解。也有一套她认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流程。所以,她的中文学习效果很好。一年不到吧。看读写都可以说过关了。现在相关大陆桥的企业里做市场工作。
如果你的宝宝从小生长的环境是母语,我觉得你现在让读她读文章是不错的方法。也就是我朋友的的第三步。最好要让宝宝大声读出来。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效果的。对于宝宝字与音和义对不上的现象,可以指出来,但是,不要用笨之类伤害到自尊的言语。激将法不是好方法。
在学习上,最好让宝宝的学习过程简单一些,不要让宝宝有人际负担。差异现象要顺其自然。校正过程要简单,自然,轻松。太正式的校正容易让宝宝对校正本身注意了,这样就偏离了学习的目标了。
字间识别差异,应该是宝宝给字赋予意义后再识记造成的。这是识字比较晚的人常有的现象。在成人扫盲中非常多见。不必担心,等宝宝熟字后,让潜意识来承担这些工作时,这个现象就会消失的。
镜像记忆,应该是镜像思维中的一个观点。我看了它的体系,其实就是形象思维的新瓶装旧酒。应该是市场化运作的一个果。不要太关注这个理论。它的理论是建立在符号再建的基础上的。虽然符号运算是人们的高级思维的表现,但是,用镜像这组符号的符号来表达原来已经很清楚成熟的内容,是多此一举。只会加大实时认知负担。对孩子不利。
形象思维是人们思维形式的一条腿,另一条是逻辑思维。没有对错,没有长短,只有优势与否。哪个人具备哪一种思维优势与先天生理有关。不必强求。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都能达成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我在回复一个茶友帖子中有表述。在60楼。有兴趣的话,你看一下。
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358&extra=page%3D1&page=2
这样回复,不知道回答了你的问题没有。有误请多多包涵。有问题直接提。
谢谢你的参与和提问。非常感谢!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5-8-21 23:23:03
本帖最后由 等而下之 于 2015-8-21 23:28 编辑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8-15 19: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等而下之:你好!
小朋友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应该以机械记忆为主。许多东西不要求孩子全部理解,而是让 ...
老槐兄的回复,真是让我受益良多。
与老槐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例子看),作粗略的比较,可以发现巨大的差异与不足。
我原来是始终抱着“人生识字糊涂始”的心态,有意识的不教小女儿认字。
在外,只是让她接受幼儿园的教育,没有参加各种培训班。
在家,我购买了很多本公认优秀(包括获得凯迪克金奖)的无字少字的图书给她看,并让她听了大量的童话故事。
这种做法看来效果并不明显,或者说没有达到我自己的期望。
真正让我担心的是,我发现小女儿在对待要求做事上的抗距,以及不按照个人意愿就不执行所表现出来的倔强。
在我看来,这种倔强是要不得的,在校园里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与人相处的。到社会上后很容易吃大亏的。
抱着纠正宜早不宜迟的心态,希望能用谈话方式来引导,但效果不明显。
最后,终于因为睡午觉一事,我动手打她了。用胶尺狠狠的打了她几下大腿。当时,她服软了,上床睡午觉了。
但现在问题来了,
前几天,早上,她又不愿意起床,她妈妈又让我去叫她起床。她对我的叫唤并没有直接理睬,反而象喃喃自语的说,如果能长成个巨人就好了,比爸爸还高一倍,就可以打他了。
听了这话,我真的很是吃惊。而且,她也常念叨着,爸爸打人,爸爸打人……,此情此景真是让我悔不当初。
希望老槐兄,能再指点一下。
silversky
发表于 2015-8-21 23:37:35
我赞同老槐哥对“读经教育和私塾教育的剖析”。
对于读经教育,我认为比较好的模式是与现代教育一起来搞,互相补充。
方式可以由公立学校搞,比如我孩子小的时候在国内江苏读小学时,老师领着在早自习和放学路上,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这样读经的时间不占据很多每天学习时间,而是表现为集体式的一种娱乐活动,在小学低年级搞这样的群体读经教育,充分发挥了低龄孩子记忆力好的优势,对孩子来讲不是什么负担,有点儿像赛歌会这样的娱乐活动。
公立学校没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搞读经活动,海外近几年也开始部分流行读经教育,甚至有部分取代了纯粹以识字为目的的中文教育,这种也是利用孩子的课外时间,每天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比传统的中文学校里学习中文的效果要好。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22 21:31:28
老槐兄,您好!
非常感谢兄长的耐心细致的解答,两条腿的比喻太妙了!{:4_255:}{:4_279:}
这所学校理念的创始人是100多年前的人,那个时候估计还没进行母语敏感期实验。学校理念强调身心灵平衡发展,强调节奏,学校的教学大纲就是依据其对孩子意识发展规律的认识而设置,所以独立于公立学校。学校课程设置丰富,理念上反对灌输,学习以感受为主,对语言的学习主要通过故事进行,对字的教授放在四年级以后。听老师讲座,确实有孩子4年级以后才对字感兴趣,感兴趣以后认得比较快,识字以后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的。上面几届大部分的孩子是否这样,我还没做过调查。不过,班里大部分孩子识字状态跟我家孩子差不多,也有几个孩子自己学会了认大量的字,但不会写。对我的孩子来说,到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开始有点焦虑了,担心她认字敏感期不来咋办,所以才有了暑假带她读书认字的安排。现在看来,还是有效果的。
感谢兄长建议以读文章的方式带动孩子认字,我会努力坚持。激将法不是好方法,兄长提醒的好!这么细微的地方兄长都想到了,感动{:4_273:}!兄长说“让潜意识来承担这些工作时,这个现象就会消失的”,真是让我松了一口气!
前几天开始带孩子一起跳绳,我以前看别人跳得那么快,觉得难以想象,百度了方法之后,我自己倒是很快找到感觉了,除了体力跟不上,速度基本没问题。孩子过了几天才一步步找到感觉,现在能一口气快跳近50个,慢跳80个,就死了。不过,我已经很欣慰了,进步就好!关键孩子还喜欢,不容易,这孩子就没见她喜欢过什么体育活动,尽管她运动能力其实很强。
已经蒸过两次鱼了,还不能确定核桃肉是哪一块。{:4_235:}
兄长推荐的贴,已经拜读了,我是比较典型的逻辑思维,有点到了固步的程度,这几年有意识的进行淡化,淡化之后没了思维:Q。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没有优劣之分,运用不恰当都会有负面影响,嗯嗯,捡起我的逻辑思维,在运用上下功夫。
校正过程要简单,自然,轻松,不知道兄长还有具体的建议没?我这几天,找各种机会让孩子读书(读出来那种),她愿意读的都可以,我和她交换着进行,一人读一人听,听的人要复述。想让她读,也想锻炼她注意力、记忆力。现在看来她还有兴趣,不知道哪天她就不愿意了。
孩子的母语都如此,二外就更是问题了,尽管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就开设了两门外语,实际上学校的孩子就是上到6年级的,能说上两句的也没几个,读写能力更惨(老师们总是说以后会好的:L)。兄长觉得同时帮她补英语好还是等中文补上一段时间再来好呢?
再次感谢兄长认真专业细致的回复,谢谢!{:4_247:}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22 21:31:37
老槐兄,您好!
非常感谢兄长的耐心细致的解答,两条腿的比喻太妙了!{:4_255:}{:4_279:}
这所学校理念的创始人是100多年前的人,那个时候估计还没进行母语敏感期实验。学校理念强调身心灵平衡发展,强调节奏,学校的教学大纲就是依据其对孩子意识发展规律的认识而设置,所以独立于公立学校。学校课程设置丰富,理念上反对灌输,学习以感受为主,对语言的学习主要通过故事进行,对字的教授放在四年级以后。听老师讲座,确实有孩子4年级以后才对字感兴趣,感兴趣以后认得比较快,识字以后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的。上面几届大部分的孩子是否这样,我还没做过调查。不过,班里大部分孩子识字状态跟我家孩子差不多,也有几个孩子自己学会了认大量的字,但不会写。对我的孩子来说,到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开始有点焦虑了,担心她认字敏感期不来咋办,所以才有了暑假带她读书认字的安排。现在看来,还是有效果的。
感谢兄长建议以读文章的方式带动孩子认字,我会努力坚持。激将法不是好方法,兄长提醒的好!这么细微的地方兄长都想到了,感动{:4_273:}!兄长说“让潜意识来承担这些工作时,这个现象就会消失的”,真是让我松了一口气!
前几天开始带孩子一起跳绳,我以前看别人跳得那么快,觉得难以想象,百度了方法之后,我自己倒是很快找到感觉了,除了体力跟不上,速度基本没问题。孩子过了几天才一步步找到感觉,现在能一口气快跳近50个,慢跳80个,就死了。不过,我已经很欣慰了,进步就好!关键孩子还喜欢,不容易,这孩子就没见她喜欢过什么体育活动,尽管她运动能力其实很强。
已经蒸过两次鱼了,还不能确定核桃肉是哪一块。{:4_235:}
兄长推荐的贴,已经拜读了,我是比较典型的逻辑思维,有点到了固步的程度,这几年有意识的进行淡化,淡化之后没了思维:Q。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没有优劣之分,运用不恰当都会有负面影响,嗯嗯,捡起我的逻辑思维,在运用上下功夫。
校正过程要简单,自然,轻松,不知道兄长还有具体的建议没?我这几天,找各种机会让孩子读书(读出来那种),她愿意读的都可以,我和她交换着进行,一人读一人听,听的人要复述。想让她读,也想锻炼她注意力、记忆力。现在看来她还有兴趣,不知道哪天她就不愿意了。
孩子的母语都如此,二外就更是问题了,尽管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就开设了两门外语,实际上学校的孩子就是上到6年级的,能说上两句的也没几个,读写能力更惨(老师们总是说以后会好的:L)。兄长觉得同时帮她补英语好还是等中文补上一段时间再来好呢?
再次感谢兄长认真专业细致的回复,谢谢!{:4_247:}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22 21:32:58
silversky 发表于 2015-8-21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赞同老槐哥对“读经教育和私塾教育的剖析”。
对于读经教育,我认为比较好的模式是与现代教育一起来搞 ...
嗯,现在已经有公立学校的老师尝试这么做了,据说效果还不错
silversky
发表于 2015-8-22 23:28:07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22 2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您好!
非常感谢兄长的耐心细致的解答,两条腿的比喻太妙了!
这所学校理念的 ...
对老槐兄说的母语敏感期,我提供一个我家孩子的例子。
我家孩子六个月以后,我买了一套,光有图片没有文字的婴幼儿图书(图片色彩鲜明而简洁),每天睡觉前给她讲,用简单的词语,比如象声词强化影响,同时手指着图片给孩子看,我感觉她对这些刺激还是有感应的,就是每到读书的时候,两个小腿就使劲蹬,显示出很兴奋的样子。
九个月以后去奶奶家,原来入睡很难,要哄半天,奶奶给买了一个小录放机,晚上睡觉的时候放儿歌,有节奏的音乐和轻柔的语言很快使孩子平静下来,很快就入睡了。以后也慢慢养成了听儿歌睡觉的习惯。
一岁的时候,奶奶开始在门上挂识字图片,每天花不长的时间,以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限度为准,教一两个新字,同时重复一下旧字。日积月累认了一百个字,从此激发孩子对方块字的兴趣,经常用生活中看到的陌生字问奶奶爷爷,奶奶给定婴儿画报,很快能看更多的字,慢慢对图多字少的书不感兴趣了,自己找有更多字的书来看,到两岁的时候,能识马路上碰见的常见字,自己看小人书,看的书很杂,基本上是抓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这个阶段正好是老槐兄说的母语敏感期。
在学龄前阶段,最大的兴趣是读书,到上小学时学校进行了识字测验,测出认了三千字,这些字仅是会认、会读,但不会写,所以一二年级就是把写补上了。孩子上的小学教育理念很好,认为孩子们在低年级要短时间大量认字(不用会写),所以会超出教学大纲,组织竞赛活动让孩子认字,我记得孩子要到处找字剪下来帖在一个本本上。同时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孩子练习口头表达能力,一般布置的作业是让孩子说,故事或生活中事情的描叙,家长给写下来(谢谢奶奶,这个阶段都是奶奶出力了),这样练习了叙事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能力,给以后二三年级的写作打下基础,孩子受益匪浅。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22 23:38:15
silversky 发表于 2015-8-22 2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老槐兄说的母语敏感期,我提供一个我家孩子的例子。
我家孩子六个月以后,我买了一套,光有图片没有 ...
由此可见,正确的观念是多么重要啊!我家孩子是被我耽搁了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8-30 12:59:56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5-8-21 2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的回复,真是让我受益良多。
与老槐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例子看),作粗略的比较,可以发现巨大的 ...
等而下之:你好!
你在层贴所聊的问题,其核心是权威问题。一个人要适应社会,一定要有权威的理念。权威不是权力。
孩子建立权威理念,最好是在宝宝比较小的时候,需要大人帮助其生存和成长的时候。一般是在幼儿园期间。
权威的本质是专业性。对宝宝来说就是他生存,享受,发展,人际交往等等所需要的经验。宝宝在这些经验的习得中知道,有一个人具有这些经验的人,是可以能让他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避免实践中的摔倒。他对这个人就会有信任和服从。形成信任和服从本身的经验就是宝宝们对权威理解的开始,也是权威理念形成的开始。权威理念的形成,是宝宝社会化的第一步。
如何建立权威呢?有许多方法的。我与夫人主要是通过与小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在生活中让小子知道“老爸和老妈是火眼金睛,洞察凡事;办法多多,巨剑无锋”(这些卖瓜话源于小子在小学作文《我的爸爸妈妈》)。有难题找老爸,有挫折找老妈。所以,我一直提倡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好处多多。
我辅助的方法是挫折教育法。让小子在错误的道路加速快跑,有的时候再递根竿子,让他顺竿爬。其目的就是让小子摔跟头。在在“育子心得”中那个小子说谎的事,就是给小子来个“上屋抽梯”。目的是让小子在挫折中知道那些是不可以的,那些是可以的,那些是必须担当的,那些是可以避险的……。在小子遇到挫折的时候,通过给小子的指导,同样也会在小子心目中建立起权威的形象。
还有一种方法是棍棒法。也是我周围比较多的。认为体罚是可以建立权威的。权威可以用体罚来表示,权力也可以用体罚来表示。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对权威来说,体罚只是建立权威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对权力来说,体罚是建立权力过程的结束。权威还有一个延续的教育过程,内容有体罚的动机是为了孩子,体罚是对不良行为结果的仿真,当发现错误后不能为了面子而坚持错误,等等。没有这些后续教育内容的棍棒法,非常容易让孩子建立起权力的理念。
在聊了这些不同之外,想对你的棍棒法提点建议。
如果真的要体罚宝宝,还是用手直接打屁股比较好。你的手有多痛,宝宝也就有多痛。用物体,自己是体会不到疼痛度,轻了没有用,重了伤宝宝。
体罚要针对大事。宝宝们思维与我们成人不一样,比较直线和感性。宝宝抗拒的事可能就是她不想睡觉,与个性中过于自我还真的不一定搭上边。用成人的思维去解读宝宝,如果一旦跟不上后续教育阶段,宝宝会直接判断为巨人小人了。也就是是非观的模糊。
小事多用挫折法。宝宝探索性强,小事犯错多,失误多。如果次次都体罚,棍棒法就会失效。每个客户都是VIP,就没有VIP客户。
最后说一下宝宝的自语和念叨。这是典型的宝宝自我意识成长的表现,也是宝宝学习控制的表现。不必太关注宝宝这种现象。只要把自己建立权威的途径改到亲子路线或者挫折法路线,或者建立权威的体罚路线就可以了。宝宝会随着你的改变而改变的。
宝宝能在你面前说这些话,呵呵。其实你与宝宝的关系应该很好的。宝宝一眼看穿你的软肋了,正在那里拿捏呢。如果我的判断是成立的,那么,可以用另外一种谈话的形式来引导。不用太正式的形式。就是闲聊的形式。你控制聊天内容,以他人为聊天对象,然后把那个他人的行为赋予你要教育的内容,用“客观性描述故事”的方式来讲。有点像寓言故事一样。只是要用宝宝熟悉的现实中的人物,行为,结果,等等。不要用“小明”“小白兔”这类人物代称。经过一段时间,宝宝会有所改变的。对了,举他人之例时,千万不要与宝宝比较。只是客观性描述。一比较,心理内容就会变化。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
相比较而言,你宝宝引导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原因是宝宝已经有了一些控制他人的行为模式。这个时候的引导是在行为替代,而不是行为学习。
这样回复可以吗?有问题直接提。其实你的宝宝很可爱的。看着你的叙说时我满心喜欢,活脱脱地在眼前一样。呵呵。
谢谢你的回复,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8-30 15:06:29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22 2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您好!
非常感谢兄长的耐心细致的解答,两条腿的比喻太妙了!
这所学校理念的 ...
为你而来:你好!
识字迟,主要是影响思维效率和发展。形象思维依赖表象,逻辑思维依赖符号。而符号运算载体就是语言。语言是包括音素,字形,语法,意义在内的一个系统。在同一集合内的学习,可以利用正迁移的学习效果。在学习音素,语法,意义的过程中,同时学习字形,只会比把字形先放在一边,等其他先学会后再来学习字形的效率要高得多。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利用音节来拼字词就是正迁移的例子。汉字是音形义结合的语言,分割开来只会学习效率低下。效率是以时间为函数的。
跳绳的要求是160次/分钟。没有要求一口气跳完。绊停了,马上接着跳就可以了。只要达到160/分就行。跳绳在注意力训练上是训练注意指向和持续的诸对象的感觉知觉的统合。是综合性注意训练。听课就是眼耳表象等等感觉器官对注意目标(老师授课过程)的感觉知觉统合的过程。老师教是一回事,孩子们学又是一回事。孩子们学的基础就是注意力指向集中老师授课,和保持这种指向集中老师的时间足够。跳绳能有效的提高孩子们这种注意品质,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标准是根本,中间是不是被绊停,被绊住几次没有关系的。就如我的朋友所说:我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花式跳,还是唱歌跳,还是跳跳停停,只要能达到标准就行。
“核桃肉”是鱼眼睛后面的那块肉。其实鱼眼含量更高,但是,大多数宝宝们不喜欢鱼眼,所以吃“核桃肉”。它的位置就在鱼眼睛的边上。有的地方把鱼喉部的那块与腮联结在一起的肉疙瘩叫核桃肉。这是所指不同。对孩子大脑发育有好处的是鱼眼睛边上的“核桃肉”。如果孩子不在意的话,吃鱼眼睛最好了。我家小子与我一样会吃的。小孩子向大人学,越小学得越快越牢。
读书的方法最简便有效。贵在坚持。一般要形成一个比较巩固的习惯,要坚持八个月以上。可以在选书的内容上下点功夫。可以分类,经典的作为精读,其他的可以当泛读。内容可以杂一些。保持新鲜感,不容易产生怠倦。这是从宝宝们两大心理动力之一好奇心入手的。
你对孩子的一个要求很好,就是复述。复述与背在心理原理上是不同的。只有理解的了,才能用自己的言语完整的复述出来。如果你家宝宝有了这个特质,就坚持下来。宝宝会有大收获的。我家小子在我烧饭的时候,边尝菜,边复述学校里的事。这个过程让小子对事物的理解力大提高,现在大了,建模能力非常强。
至于先英语还是先汉语。要看宝宝的语言运用环境的。如果在国内,那当然先汉语。如果在国外,那先外语了。毕竟家庭内的汉语使用范围是比较小的。语言是来用的。运用最实际的,最有效的与日常生活中。宝宝以后还是要走向社会,而不是在待在家里的。不过,宝宝还小的时候,我是主张母语优先的。因为自己带宝宝的父母是宝宝小时候第一个交往对象,母语学习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不知道这样回复你的问题没有,有问题直接提。谢谢你的参与。非常感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8-30 16:21:45
silversky 发表于 2015-8-22 2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老槐兄说的母语敏感期,我提供一个我家孩子的例子。
我家孩子六个月以后,我买了一套,光有图片没有 ...
silversky:你好!
真的要谢谢宝宝的奶奶。你家宝宝上小学时已经学了三千多字了哇,利害,高效。我家小子那时学了没有那么多,就已经让小子步步超前了。家有一老,就是一宝!
宝宝思维的发展与语言关系最大。就逻辑思维而言,它是符号运算,其基础就是语言。习得母语越早的宝宝,逻辑思维特质出现的时候,不必再学习语言符号,可以直接调用了。这样,就可以在最佳时机让这个心理特质得以强化而发展。可以预见,你家宝宝在数理方面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与汉语直接有关。汉语是一种综合性平衡的语言。在语法上,汉语与英语一样是分析性语言,在字,词,词组集合上,汉语却表现出一种高度抽象的集合性质。今年是羊年,许多国家想给我国祝福,但是,英语国家遇到了一个难题:羊年是哪种羊呢?它们没有办法确定。而这个难题在汉文化圈是没有的。原因就是在汉语概念的集合本身是系统的抽象集合。汉语中的羊的概念,是对各种具体羊的概念进行了抽象,抽取了它们同一性质进行定义。这个抽象过程本身是思维进阶高级的表现。汉语在字的义音形的识别中就孕含了这种逻辑思维的因子。学习汉语,是逻辑因子积累的过程。
这次小子从麻省回来,就对我说,在完成自己那摊后,他在空闲时间看了看别人研究的课题,有一个拖了好多年。他看了所有的实验资料,觉得在一个圈子里打转。于是他就综合性考虑了一下,发现关键不在具体实验的范围内。看明白了,但是,要讲给他人听,就得看对象了。他在skype与国内导师讲,十几分钟就讲明白了。但是,要用英语讲明白,却发现符合汉语组词语法的概念,用英语还真的讲不清楚。后来用了许多定语才能讲清一个概念的边界。在麻省实验室的星期研讨会上,他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讲完。而且只有几个人听明白了。好在美国导师听明白了,大为赞赏小子的思路,也讲了一个小时他的理解,但是,还有近一半人没有理解呢。小子后来用了差不多一周时间在图书馆,用了更多的定语,才让实验室所有的人明白。小子说,我用中文十几页,英文弄了七十多页。
我不是在吹小子的牛,这是他应该达到的水准。举这个例子是说,汉语的早期识字学习对宝宝们的思维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我与我的那些教育及发展心理学的朋友们交流过。他们与我的观点是一样的,而且,许多朋友都很年轻,都在拿自己的宝宝做教育试验(检验性)。如果没有大样本数据支持,和像小子那样的个案支持,哪家的父母敢这样?用他们的话说,汉语的早期教育是在种地,等待思维(逻辑思维)种子发芽的那一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看了你家老人的付出,非常感动。唱和一下。代向老人家问好!
谢谢你提供的案例。非常感谢!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30 22:27:25
老槐兄,您好!
感谢兄长对各个问题的仔细讲解,给了我方向也增加了我的信心,再次感谢!手机操作不便,待我反复详细拜读后再请教兄长。谢谢!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8-30 22:27:28
老槐兄,您好!
感谢兄长对各个问题的仔细讲解,给了我方向也增加了我的信心,再次感谢!手机操作不便,待我反复详细拜读后再请教兄长。谢谢!
silversky
发表于 2015-9-11 22:53:13
本帖最后由 silversky 于 2015-9-11 23:43 编辑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8-30 16: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silversky:你好!
真的要谢谢宝宝的奶奶。你家宝宝上小学时已经学了三千多字了哇,利害,高效。我家小 ...
谢谢老槐兄对婴儿早期汉语语言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作用的理论解释,这样一解释清楚多了,希望有更多的青年网友从中获益。您家宝宝真棒!
您对宝宝奶奶的问候一定带到。您说的对,家有一老,就是一宝,现在想想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有很多经验值得一提,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 1)晚上不带孩子串门,因为夜里阴气比较重 2)当孩子初次发脾气时,最好不要不理孩子,而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尽量不让孩子持续性地发脾气,因为这样容易给孩子养成经常发脾气的坏习惯。3)最初接触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顺着孩子来,培养感情和对大人的依赖性,等孩子和自己亲近了离不开自己了,再一步步提出合理要求,我亲眼看见奶奶用这种方法把邻居家临时寄放的小孩管理得服服帖帖。
另外请教一下老槐兄对孩子何时进行双语教学是如何看待的?何时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为好?我家宝宝走的路是,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一直强化了汉语的学习,没有接触过第二语言。上了小学以后,对第二语言的接触除了学校学习的那点东西外,在课外仅仅参加了一个以听说为主的英语学习班,学习了很多英语童谣。四年级到海外学习后,在思维和语言的组织框架上有优势。后来找了一个本地退休英语教师做家教,没有特意去学习语法,而是把孩子写的东西老师按母语习惯改一遍,天长日久,就写出很地道的英语。但是孩子的法语学习效果没有那么好,主要还是表现在听说不太好,读写要好过听说,看来是学习接触晚了的缘故。
我的理解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会对孩子的思维造成不太有利的影响,因为两种语言会打架,除非像混血儿那样有非常好的双语环境,但即使这样是否还是影响逻辑思维的发展?老槐兄有没有双语培养方面实践的例子?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9-11 22:53:39
本帖最后由 为你而来 于 2015-9-11 22:54 编辑
老槐兄,您好!
关于上面您提到的“在选书的内容上下点功夫。可以分类,经典的作为精读,其他的可以当泛读。”,可否请您推荐推荐?
孩子这一个多月来,明显喜欢看字书了,以前买在家里的书,现在都拿起来看,自己可以看上几个小时,一本书几天就看完了。不过,其实还有蛮多字她不认得,囫囵吞枣过去的。她现在看的书,我估计比同龄的公立学校孩子读的浅,都是独创天下呐好心眼而巨人啊女巫啊狐狸爸爸啊这些比较童稚有趣的故事书,也会看西游记七侠五义等等小人书。
还有就是她更愿意自己看,不愿意读出来。可能她觉得老是问字,看的慢。读的话,会愿意一章一章的跟我交换读,而不是一段一段的交换读,她自己说的是可以听得很享受。
谢谢老槐兄,耽误您不少时间啦。{:soso_e183:}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9-11 23:18:14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9-11 2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您好!
关于上面您提到的“在选书的内容上下点功夫。可以分类,经典的作为精读,其他的可以当泛读 ...
谢谢silversky!我们刚起步,您们已经走出太远太远了,还得向您们多学习!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9-12 17:39:07
silversky 发表于 2015-9-11 2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老槐兄对婴儿早期汉语语言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作用的理论解释,这样一解释清楚多了,希望有更多的青 ...
silversky:你好!
双语学习中,第二语言的老师一定要对第一语言有全面的了解。这样,两种语言之间才不会出现负迁移效应。这是最关键的。
我家小子在18月开始学习识字的,是母语敏感期(8-18个月)后期才领悟的。当时我们是以陆曼云教授所著的“幼儿识字词组”为判断初步掌握适龄汉语的标准。陆教授编的这本书一共有八百个幼儿常用词组。是她的科研小组多年跟踪研究的成果,即大陆幼儿跨族别和亚文化研究。在小子幼儿园小班结束时,他已经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了这些词组。
这个时候,我和夫人开始为他寻找英语学习的业余学校。标准只有一个,是一充分必要条件性质的。必须是外教,而且这个外教必须真正懂汉语的。当时业余英语学校非常多,符合这个标准的很少。后来经朋友介绍知道有一个小众的学校,是每班都配两个老师,一个中国人,一个外教。外教是在中国大学里研修汉语的。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与那些外教交流了一下。他们的普通话讲得非常好。不看脸面,光听声音,不敢判断是外国人。东拉西扯地聊了一些本地发生的事,外教都知道,有些比我了解得还多。这是接地气的。这样,小子就进了这所学校。
为什么外教要懂汉语呢?这是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学错了,就等于白纸上画错了。改错就等于先要把画错的擦掉再画。效率低不说,能不能把画错的擦干净还是一个问题呢。外教懂汉语,就可以通过孩子们的言语,用最准确的相应外语言语来教授。效率高,准确度高。小子学的第一句英语是骂人的话。是他那个班的外教教的。当时小子与小朋友发生矛盾了,小子觉得自己是对的,很不服气小朋友。那个外教叫“本”,就把小子叫到边上,对小子说,我教你一句英语,他骂你滚,是不是?你用英语骂回去。get out 。小子马上就学会了,走到小朋友面前“骂”开了…… “本”是纽约人,小子是一口纽约音。
语言是听会的。那所学校在招生章程中也讲了,教学以口语为主,书面语言初级班和中级班与大陆中小学英语教材同水平,不同内容。原因是怕孩子们在业余学校学了正式学校的内容,在正式学校里不专心上课。高级班是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和第二册,精研班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册。精研班讲语法。小子是全程学到底的。初二,精研班毕业(共学了十年)。已经能流利地与老外交流。
“本”在这个学校任教两次,每次都兼任精研班的外教。他修改学生英语作文的方法与你介绍的那位当地退休英语老师的方法类似。每次写作文的时候,先让孩子们用英文写,然后,再用中文写。他批改的时候,对照孩子的中英文再用英语写下来。发现共性的问题,他在上课的时候,会作文点评的形式讲解。精研班是长期坚持下来的孩子,人数很少,学习都比较好。“本”从头到尾都是用英语讲课。如果孩子不明白,可以用中文讲,他再用英文重复和解释。精研班是孩子们英语提高最快的阶段。
很早以前,社会心理学有一个研究成果。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会用到第二语言所属国的寓言,故事,新闻,文艺作品,这些内容包含着第二语言所属国文化的价值观。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他国价值观学习的过程。
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最外在的表现。在孩子三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第二语言学习要注意这一点。要加强母语国价值观的影响。
在具体作法上,如果孩子出现认识困惑的时候,不要回避,而是要积极面对,正确引导。我以为,正确就是看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在那个文化环境为主。祖国为主,那么,祖国价值观来解释现象为主。如果是他国环境为主,那么,第二语言所属国价值观解释现象为主,母语价值观解释为辅。不论那种解释为主,都要把不同的价值观系统地介绍给孩子,以便于孩子成长中减轻困惑。
至于语言的类型上,汉语很特别,是一种综合性平衡性都不错的语言。英语是分析性语言,汉语可以比较好的与之相适应,也可以与日语俄语这类综合性语言相适应。我觉得关键是在第二语言学习的时候,这个老师要双语都明白。我夫人英语,法语都非常不错。但是,夫人觉得自己一直在物理领域,文科弱,汉语学也没有专修过。所以,还是找了这个学校。“本”在我国读了三次,第一次是北大读汉语言学,第二次读宋史,第三次读民国史。(他对所谓“民国黄金十年”有相当心得,是嘲笑的态度。这是题外话了)。所以,他讲解中英美文化差异的时候,会把不同的含义告诉孩子们,也会把一些比较分析的方法告诉孩子们。
我的朋友们基本上也是这个思路。先母语,在母语敏感期抓住,等母语稳定了,再及时跟进第二语言。外语早学是“一步超前,步步超前”的事。小子在大本的时候,不像其他同学用了近60%的时间啃外语,大一就把六级拿出来了。大三时小卫星项目哪个学生不想做,但是,英语压在那里。大四就是毕业设计了,没有时间了。所以,小子是占便宜了,专心做了这个项目。
你家宝宝奶奶的经验第二点是经典中的经典。茶友可以照搬基本模式。所谓熊孩子,多半是在这点上没有做到,最后造成以后宝宝们过于自我了。
再次谢谢奶奶的育儿经验。同时也谢谢你!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9-12 18:06:23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9-11 2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您好!
关于上面您提到的“在选书的内容上下点功夫。可以分类,经典的作为精读,其他的可以当泛读 ...
为你而来:你好!
经典的内容最好与学校教学同步。一般正式教材会附上课外读物目录,把它们当作精读范围是很好的。
泛读,关键是泛字。不要求精耕细作,也不是广种薄收。而是一种积累。当孩子以后要用到的时候,知道在那里。越广泛越好。杂一些比较好。
如silversky所言,你家宝宝已经有了读书的兴趣了。要保持住,让它成为习惯。一般一个习惯的养成大约要八个月。现在只要她喜欢读书就不必在过程中有特别的要求。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质变。至于生字,可以买一本好的字典,放在她的桌上,告诉她如何使用就可以了。到时候你看看字典脏了没有就知道宝宝有没有使用它。
我家小子教会如何使用字典后,就不问我生字了。我们当时用的是“学生版新华字典”。
宝宝与你交换读,这种形式真的是太好了。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而且是亲子关系的升级,是共同语言的形成。保持下去,亲子关系良好,对以后的其他方面的教育意义重大。是事半功倍的事。
没有耽误我的时间。再几年我就要退休了,也应该适当学会离开工作才是。
谢谢你的参与,有问题继续直接提。
silversky
发表于 2015-9-18 03:55:49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9-12 17: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silversky:你好!
双语学习中,第二语言的老师一定要对第一语言有全面的了解。这样,两种语言之间才不 ...
谢谢老槐兄传授经验,这样的老师不容易找到。Ben 老师指导孩子写英文作文的方法,与我家请的家教老师雷同,再次印证了语言习得的作用,而本老师对汉语的熟练掌握对孩子英语的正确习得非常有益,看得出老槐兄嫂在寻找好老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另外老槐兄对语言习得的文化因素在此强调的非常及时中肯,这也恰巧是我本科论文题目,当时写的时候真是闭门造车,现在是深有体会。
谢谢老槐兄的长回复!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9-18 16:41:32
silversky 发表于 2015-9-18 03: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老槐兄传授经验,这样的老师不容易找到。Ben 老师指导孩子写英文作文的方法,与我家请的家教老师雷同 ...
难怪许多学术味重的东西,你都能回复。你是同道人呀,:handshake
是的。这个业余英语学校当时是小众的。小子那届精研班只有8个孩子。除了出国的,基本上都在国内985大学读博。
“本”老师有一段日子不好过。现在在欧洲做中国业务咨询。小子与他还有联系。中国传统节假日都会收到他的贺卡。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9-20 18:40:33
老槐兄,您好!
非常感谢兄长的回复,真是事事点提到位!这几天在反复看摘抄下来的兄长的回复,获益匪浅!再次感谢!准备把兄长写在育儿帖子里的内容都收集下来,慢慢看反复看。
兄长的理论和实操我都不可能模仿得来,循着您的方向前进,相信我和孩子都能收获良多!谢谢了,以后还会继续请教.
向兄长报告一个好消息:小女这几天跳绳都达到了160次/分钟!呵呵,实在有些高兴。
孩子的英语打算暂缓一下,一来想主攻母语,二来兄长说的那种老师很难找,只能慢慢来。
silversky
发表于 2015-9-25 21:55:37
本帖最后由 silversky 于 2015-9-25 21:57 编辑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9-18 16: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难怪许多学术味重的东西,你都能回复。你是同道人呀,
是的。这个业余英语学校当时是小众的 ...
老槐兄过奖了!其实我只是平时喜欢琢磨一些问题而已,理论水平是个零,大多情况下是凭直觉,然后找理论来对照,所以从老槐兄的帖子受益良多,从理论方面得到了指导。
其实,我的体会是觉得教育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给孩子付出“最大的爱”和“最大的宽容”,说复杂也复杂,因为“最大的爱”“最大的宽容”的界定、尺度和实施,都是很有艺术性,但对结果来说衡量的标准却是清晰的,就是是否孩子身心两方面都健康成长了。这也是自己带孩子十年的体会,直到有一天,从一个名人那里读到与这两个方向相似的两句话,知道自己冥冥之中又做对了。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9-30 20:49:13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9-20 18: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您好!
非常感谢兄长的回复,真是事事点提到位!这几天在反复看摘抄下来的兄长的回复,获益匪浅! ...
为你而来:你好!
宝宝能跳到160次/分钟了。这说明,宝宝在“感觉——知觉”统合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也就是说,宝宝有能力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课了。要听明白,还需要宝宝在以前的课堂知识的积累是不是与老师的同步。如果同步,那么,只要“为谁读书”的动机能指向内部,那么,宝宝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会差。
如果宝宝成绩波动比较大,一般是以前学习的知识有残缺,只要知识点补上了,成绩就会上来的。知识点残缺的发现,有一个比较好方法,就是把宝宝所有的考卷都放在一起,从头看起,在同一个地方老是出错的就是知识残缺的地方,相应单元和章节的补上去就可以提升整个学习成绩了。
你有一个理念非常正确的,就是不能模仿他人的实践。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有其与别的宝宝不同的心理特质(我也是把育小子的东西叫心得,而不是什么什么的就是这个原因)。因材施教,在大方向上不出问题,就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有用社会并快乐着的宝宝。
谢谢你的回复。非常开心你的宝宝的进步,祝她取得更大进步!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10-4 22:25:14
老槐兄,您好!
非常感谢您的鼓励和指点!有时候烦累了,看了您的帖子,人又变得平静和充满力量。感谢老槐兄,虽未曾与您谋面,却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孩子学校不主张竞争,也就没有考试(四年级以下的作业也很少),教学大纲跟公立不一样,与同年级的公立孩子比起来,知识点的残缺是明显的,对考试也完全没感觉。所以第一步补认字量,培养阅读习惯。第二步打算买些公立三年级试卷测试知识点,感受考试和速度,补齐残缺知识点,然后提高到四年级水平,一步步跟上公立水平,再争取能有更好的成绩。谢谢兄长给的查找残缺知识点和提高成绩的方法!
因材施教我还做不到,只能说向这个方向靠吧,多观察孩子,体会孩子,回头再思考,找到的方法总会更加契合孩子的状况。谢谢兄长的鼓励!
还想再请教兄长: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为谁读书”呢?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我家孩子受到关注得到表扬,自然流露出内心的自信和成就感。但每次在需要付出努力的时候,她自己的动力还不是很足,外在给她压力她反而可以做得好,我希望她自己能够自觉努力。
再次感谢兄长的诲人不倦!
tnq
发表于 2015-10-5 16:06:44
为你而来 发表于 2015-10-4 2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您好!
非常感谢您的鼓励和指点!有时候烦累了,看了您的帖子,人又变得平静和充满力量。感谢 ...
只要“为谁读书”的动机能指向内部
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