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中的常见问题
本帖最后由 dada2020 于 2013-12-8 09:10 编辑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的土地分为两大类:国家所有和农民集体所有。而集体所有土地,按其用途,又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公益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等。我们所说的土地流转,一般指的是“农业用地”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的流转。按照日前中央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表态,现在的政策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因此,更确切来说,“土地流转”专指“经营权”的流转。不过,广义的“土地流转”,还包括农民建于宅基地上的住房的抵押、担保、转让。
虽然“土地流转”貌似也就是这几年才开始被广泛报道,但其实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就已经允许农村土地向“经营能手”集中;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则是第一次站在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为土地流转“松绑”;之后,党和国家不断制定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进行深化和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然而,土地问题历来都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命根子”,牵一发而动全身,露珠根据一些调研资料、新闻报道,将当前土地流转试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简单归纳,借此抛砖引玉。
一、 权属不清、产权不明,土地确权阻力重重
农村土地产权状况比较复杂。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主体;而所有权的权属,又可细分为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村农民集体所有、村内两个以上经济组织所有、村民小组所有。如此复杂的产权状况,引发权属不清和流转纠纷,恐怕在所难免。即使国家现在三令五申,要完成界定确权,也需一定的时间。
并且,自从国家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扶持力度之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田收益得以提高,农地开始由冷转热,农田权属纠纷也随之增多。2013年2月23日的七点档,就报道了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洞庭湖区的产粮大镇草尾镇,村民刘足兵家当年承包了4亩地,但2000年,由于种地收入少,他索性丢下承包地,全家到沿海打工了。这几年看到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粮食行情看涨,所以每次过年回家,他都想把4亩地拿回来。
按照土地承包政策,刘足兵要地理所当然,但当年村干部怕荒了地,做工作让邻居代为耕种,这一种就是十多年。
在草尾镇近两万农户中,就有4000多户存在着这种没有明确契约关系的代耕代种关系,涉及到的田地也有两万多亩。
此外,不同于城镇居民的“房产证”只能由房地产主管机关发放,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并未得到国家统一的、具有严格法律效力的登记管理。由于农村土地登记机关“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不同地区、不同主管部门对不同用途(农、林、牧、渔)农用地所颁发的权属证书可谓五花八门:比如,村集体和农民签订承包合的同时,出于保护农民财产的考虑,许多地方政府还会向农民发放形式不一的承包经营权证书;而不同用途的农地,还分别由农业、林业、渔业、牧业不同部门负责登记管理。农地登记混乱,在土地流转时,也容易引发纠纷。
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乡镇企业破产、倒闭、兼并等,也会引起权属的改变。针对权属不清、登记混乱这一现象,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即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查,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给农村土地上“户口”,发“身份证”。这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事关政府、村集体、农户切身利益,必须要稳妥推进,防止急于求成、激发矛盾。对于确权登记过程中出现的土地纠纷,一般以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多地也建起了针对土地权属纠纷的调解仲裁机构。如果金额较大,也有农民选择诉诸法院。不过,法院也经常以调解为主。毕竟,我们不是为了诉讼而诉讼。
二、 村委会,何去何从——农村基层管理组织和经济组织,关系如何?
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而农地所有权主体不清,历来为学界诟病。当下,农地所有权的实际行使者,基本都是当地村委会。土地流转中,如何处理村委会这一基层自治组织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如合作社等)的关系,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避免基层管理的“空心化”,这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
1、村企合一。如广东南海、成都汤营等地,村委会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员交叉任职,村委会直接管理、经营被流转的土地;村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并领取相应收益。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管理成本,确保基层政权的控制力,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政企不分、内部治理不规范、效率低下等。
2、村企分离。(公司+农户?)村委会这一自治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互相分开,不直接从事资产运营。当然,村委会作为农村土地的实际所有人,即使所有权被虚化,也不可能、不应当完全退出土地流转,它的角色,更类似于“中介者”、“服务者”、“监管者”。这种模式似乎更受官方认可。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草尾镇,他们的做法,据官方报道,“农户流转土地不是单个农民与农业经营大户之间打交道,而是改为村民与村委会签约,村委会再和公司签约,并确定了统一的流转费用标准,国家的粮食补贴仍发放给原农户。”这样的运营更规范、更专业,但如果发生纠纷,村民的维权成本必然大幅提高。村企分开的背景下,今后若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是否会对基层治理体系造成冲击,也为人们所怀疑。
值得注意的是,对村民来讲,土地还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为了消除村民顾虑、维护农村稳定,在土地流转试点中,不论采用哪种模式,大多会对村民实行“保底分红”、“可退股”、“承包权可收回(回购)”。这种情况下,也要注意完善立法、健全调解仲裁机制、发展农业保险,合理平衡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承包方(农民)与经营方(农业公司,经营大户等)的利益关系。(比如,不论公司盈亏,都要给农民保底分红,那非农民股东的权益岂不受损?若承包方或经营方中途退出,如何处理?……)
三、 无地人口怎么办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土地紧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新增人员,往往面临“无地可分”的窘迫现状(耕地、宅基地),他们对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呼声相当高;而经营权已经流转的农民,尽管还保留着承包权,但分离出了实实在在的“经营权”,单靠一个“名分”上的“承包权”,其生存保障很难不受影响。
如何保障农村无地人口的权益,维护土地经营权的稳定流转,当前一般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鉴于农村土地承担着“社会保障”作用,针对无地村民(包括土地已经流转的村民),可分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打破户籍藩篱、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这样便能逐渐弱化甚至剥离土地的保障功能,促进村民“市民化”转变,减少他们对土地的倚赖。另一方面,要稳妥推进宅基地改革。陈锡文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由于宅基地的土地无偿使用,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建新不拆旧、违规违章建房等情况。因此,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亟须改革和完善。
当然,土地流转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根本不是几本资料、几篇报道就能说明白的,还望各位不吝指教`(*∩_∩*)′
本帖最后由 dada2020 于 2013-12-8 04:33 编辑
露珠终于不再务虚了,求撒花!求打分!{:4_246:}
但是俺比较缺乏实践经验,只能弄一些最简单的资料整理,抛砖引玉啊抛砖引玉{:4_294:}没有功劳也有苦劳{:soso_e110:}
沙发!
挣小钱钱,哈哈!
:P
本帖最后由 羽笛 于 2013-12-8 05:04 编辑
理论上说,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民的承包应该是向集体租地,如果承包的合同上没有写明,土地不可买卖,而且不能撂荒,就好办。但是实际上很多人以为承包土地、山林,就是拥有土地、山林。我听说有农民卖山林的,因为山林比较容易估值;但是很多人,卖了以后又后悔。plus,"村"可是有大有小,集体所有如果是以原来的"小队"来算,还有点名堂。
离开农村已经太久鸟,搞不太清爽。......
:P
1、农村土地所有权,理论上属于原来的生产队。
2、土地流转,必然导致粮价上涨。
3、失地农民,尤其是进城农民,生活成本会增加很多。
4、流转的土地,现在一般是去做经济作物。
5、宅基地流转,我认为目前也就近郊可以实施,远郊的意义不大。
以上为山东平原地区。其他不了解 一直是穷人 发表于 2013-12-8 07: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农村土地所有权,理论上属于原来的生产队。
2、土地流转,必然导致粮价上涨。
3、失地农民,尤其是进城 ...
山东面积小,人口多,就说我老家那边,基本没有撂荒的田地,现在种地不纳粮,父辈多在家务农兼打点零工,或者做点小生意,虽然地不多。个人感觉,十年之内,让他们放弃土地基本没戏,这土地流转也要分地区,外出务工以及搬到城里的人多了,人少地多,流转自然好开展。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政权初立,休养生息,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慢慢的,跟权力的远近,逐渐拉开贫富差距,进而土地兼并,农民失地,揭竿而起,财富的再平衡使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线。
现在的发展是否足以支撑几亿农民失地之后的生活?个人感觉现在够呛。像英国当年圈地运动,羊吃人,是因为工人少,不够用。而中国改开30多年,几亿农民工是自己奔入城市讨生活,中国不是工人不够,而是人太多。目前,如果遇到经济下行周期,还可以回家种地,如果土地流转出去,到时候找不到工作,福利制度不健全,又无处可去,几亿农民伯伯在城市散步,局面不失控才怪。
总之,土地是否流转,选择权应该在农民自身,而不能像征地拆迁一样,采取暴力手段,到时候才真是搬起石头砸tg的脚。
个人愚见,一起探讨。 zhwl 发表于 2013-12-8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山东面积小,人口多,就说我老家那边,基本没有撂荒的田地,现在种地不纳粮,父辈多在家务农兼打点零工, ...
貌似现在提倡“经营权入股”,这样可获得长期收益?我们这一个清洁工阿姨,一家都在沿海地区务工,老家的地低价流转出去了,但是年满一定岁数之后,就可以每月从老家拿到一笔“养老金”。 dada2020 发表于 2013-12-8 1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貌似现在提倡“经营权入股”,这样可获得长期收益?我们这一个清洁工阿姨,一家都在沿海地区务工,老家的 ...
问题是这笔“养老金”有多靠谱呢?现在老家那边满一定年龄的老人可以领取“养老金”,每月100元左右,现在这物价增长趋势,以后喝点“雾霾西北风”都不够。
经营有赚就有赔的可能,现在的好多上市公司,赔得底掉,套牢无数。土地流转受让方的经营管理能力会在上市公司之上?
这“入股的经营权”是否可以再“流转”一次呢?如果可以结果还是失地,简单地说,受让之后,把业绩做烂,不怕你不底部割肉,小散通病,呵呵。
如果土地还在农民手里,最起码种点粮食,温饱没问题,吃饱了再闹事的动力就减弱了。
zhwl 发表于 2013-12-8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题是这笔“养老金”有多靠谱呢?现在老家那边满一定年龄的老人可以领取“养老金”,每月100元左右,现在 ...
嗯嗯,天塌下来有人扛着,咱们就别操这么大心了{:4_267:} 本帖最后由 自然的风吹来 于 2013-12-8 13:07 编辑
zhwl 发表于 2013-12-8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题是这笔“养老金”有多靠谱呢?现在老家那边满一定年龄的老人可以领取“养老金”,每月100元左右,现在 ...
呵呵,老防着农民,这个是什么心态?统治者的心态还是精英的心态?你这个是从农民角度考虑,还是统治者角度考虑?还是你自身屁股的角度考虑的?
你之前怎么不反对城市商品房自由买卖呢?城市职工把唯一住房卖了,你像对待土地自由流转一样反对过吗?你就是对农民歧视。
农民土地让农民私有化,让农民财产升值增加,有什么不好? 集体土地就好?你愿意你房产证上写的是你自己的名字所有,还是集体所有?
农民工外出打工付出青春,受到种种不公,到经济不好了就全部赶回农村来解决问题?农民工命比城市职工命贱么?
再者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在主流了,新生代农民工根本不会种地,赶回农村他们怎么活? 自然的风吹来 发表于 2013-12-8 1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老防着农民,这个是什么心态?统治者的心态还是精英的心态?你这个是从农民角度考虑,还是统治者 ...
您老消消气,农村土地可值钱啊!!我们那个阿姨,把老家土地低价流转出去,以后每个月可以拿到1500块养老金,对内陆农村来说,也算可以了。魔都最低生活保障线,也才1800吧? 土地流转——一盘很大的棋。看了很多报道和文章,到现在还是云里雾里。个人感觉这种事情如果搞不好会出现俄罗斯独立初期大规模垄断,大规模私有化的浪潮。也就是说,这是在玩火。虽然很不喜欢安生,但还是部分赞同他的观点:这是在系统地剥农民的皮。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3-12-8 1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土地流转——一盘很大的棋。看了很多报道和文章,到现在还是云里雾里。个人感觉这种事情如果搞不好会出现俄 ...
现在还是说“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进行土地流转“,也不是所有的地都有流转出去……再说,要是tg非得做败家子,那神仙也挡不住啊!这种事情,操心也是闲操心,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就行……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3-12-8 15:16 编辑
dada2020 发表于 2013-12-8 13:57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还是说“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进行土地流转“,也不是所有的地都有流转出去……再说,要是tg非得做败家 ...
上层建筑怎么想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苏联都能亡掉,更何况……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未必经得住考验。就像八十年代的工人大规模下岗,在当政者看来那是改革必须经过的阵痛,但结果是现如今许多工人(包括退休的)把骂TG当成一种时尚。而工人阶级在宪法中的地位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经常开一个玩笑,TG是唯一一个把所有阶层都得罪过的政党。解放后的农民、资产阶级;文革时期的知识分子;改革开发时期的工人。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个留美大学生的春节相声晚会,那些人把诋毁TG当成思想进步的标志。目前这种风气是国内网络的主流,茶馆这样的例外真是少之又少。讲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侵犯底层劳动人民的事情TG没少干,以后也还会继续干。TEMPTEMPLE在文章中说农民就是被社会变革牺牲掉的“垃圾”,虽然他们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土地流转只是个开始。中央的意思是要大幅度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但是目前的环境真能实现?自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到目前政策的副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以我老家为例,老龄化比例占到30%,大部分年轻人要么去省城昆明,要么去北上广深。我时常想我们的父辈还有未来的我们的养老金以及医保如何维系下去。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各种地级市与县级市尤其明显。如果再把农村人口纳入到城镇这个大摊子里来,这些钱又从哪里来。现在国家提倡产业转型、国企以其私企的现代化改革、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扶助小微企业、私人允许开办银行等等可以简单解读为:一,中央没钱,你们自己想办法;二,国家资产私有化是有理有据滴。行了,不扯了。再扯就扯得更远了。
这种太大的话题我一般不关注,也不参加讨论。今天看见mm这么认真的写个贴,怎么滴也要回复一个。这些观点我没法证明,只是一些日常的观察。你将就着看吧。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3-12-8 15:35 编辑
dada2020 发表于 2013-12-8 13:57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还是说“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进行土地流转“,也不是所有的地都有流转出去……再说,要是tg非得做败家 ...
哈哈,天哪。在《瑞士点滴》里都说了,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哪里是什么诗人哦(有种很受伤的感觉)。倒是mm的文采很棒的哦。
我也不是什么批评家哦,我的观点从来不引用可追溯的实证,所以配不上。多说两句,“引用”这种做法我很不喜欢。如辛普森悖论,只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总能找到一些铁一般的实证。到头来几派观点都是可以证明的,结果是谁正确。
呵呵,不说了。你评一句我说n多,太罗嗦了。唠叨两句,mm不必回复了。mm的帖子怎么滴也要顶起来啊。哈哈…… 露珠妹妹的真知灼见,赞一个!
围绕你提出的问题一一做讨论:
一、权属不清、产权不明,怎么解决?农民是最实际的,只要有利用价值的,不管政府确不确权,但实际上都是有人管理的,这个可以引申为经营权。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有对价。
二、村委会,何去何从?不管从那个角度看,村委会是党的组织,必然要以党的指引为方向,生产关系决定于生产力,生产力确定了,到时从法律上追认就行了。
三、无地人口怎么办?不知道露珠妹妹研究过十一届三中全的返乡知青和工人子弟如何就业的会没有?接班,广义的接班,或者说继承,这一块就不会产生大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 zhwl 于 2013-12-8 15:52 编辑
自然的风吹来 发表于 2013-12-8 1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老防着农民,这个是什么心态?统治者的心态还是精英的心态?你这个是从农民角度考虑,还是统治者 ...
呵呵,老防着农民,这个是什么心态?统治者的心态还是精英的心态?你这个是从农民角度考虑,还是统治者角度考虑?还是你自身屁股的角度考虑的?
你之前怎么不反对城市商品房自由买卖呢?城市职工把唯一住房卖了,你像对待土地自由流转一样反对过吗?你就是对农民歧视。
-----------------
这不是防不防的问题,而是现实问题,失去土地,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靠什么生活?城市职工把唯一住房卖了,失业了,还有低保,还有城市户口呢。可是给农民工的“低保”目前还看不到啥制度保障,对吧?假如农民土地“流转”出去,换来个城市户口,低保啥的,又有多少城市在发生经济危机,大量失业后能够负担的起这笔开销?
目前的高房价,使得全国人民围着“钢筋水泥框架”转,对实体经济的损害,以及对产业升级的掣肘,甚至即将到来的房地产泡沫破裂,种种恶果来看,当年的房地产政策功过是非现在还真不好说。
----------------------
农民土地让农民私有化,让农民财产升值增加,有什么不好? 集体土地就好?你愿意你房产证上写的是你自己的名字所有,还是集体所有?
---------------------
私有化土地是不可能的,除非“国军打回来了”,那么在此之上的推论也就是不成立的。农民财产升值是好事,关键是能好多久呢?三年五年?还是三五十年?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以及遇到危机的最低生活保障能力跟得上吗?
我不是反对土地私有化,台湾当年也是土地的私有化后,才有了工业的大发展。关键是配套的制度有没有跟上,而不是两眼放光,只盯着农民手里仅有的那点地,哪管日后洪水滔天?
----------------
农民工外出打工付出青春,受到种种不公,到经济不好了就全部赶回农村来解决问题?农民工命比城市职工命贱么?
-------------
是的,农民工不容易,我的父辈除了种地,也多短时外出打工,种种不公也都遇到过。试想在制度等各方面相对好一些的大城市尚且如此,又何谈在农村他们会得到尊重呢?到时候,只怕是成了有钱人和村里几个干部勾兑的把戏,愚弄全村,各地爆出的村官腐败不比城里的官员逊色,什么村民选举,监督啥的全扯淡。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目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还没有出现。
----------------------
再者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在主流了,新生代农民工根本不会种地,赶回农村他们怎么活?
----------------------
呵呵,是的,你说的是实情,这也许正是很多人(包括tg)惦记着农民手里那点地的借口,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种地的,目前经济处在上升通道,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种地的压力,如果遇到1929年的经济危机,博士看门,硕士扫地,没有一技之长的几亿农民工,我们的社会发展真的准备好了到时候给他们最低生活保障了吗?
就算是屁股决定脑袋吧,我觉得凡事稳妥比较好,可能我们又处在一场大变革的前夜了,明天再说吧,孰是孰非只有盖棺才能定论。
zhwl 发表于 2013-12-8 15: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老防着农民,这个是什么心态?统治者的心态还是精英的心态?你这个是从农民角度考虑,还是统治者角 ...
同学,你这彩色字真是晃眼啊。以后还是黑体或者其他舒服一些的颜色比较好啊。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3-12-8 15: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学,你这彩色字真是晃眼啊。以后还是黑体或者其他舒服一些的颜色比较好啊。
多谢提醒,已经改了,初来乍到,灌水不精。 zhwl 发表于 2013-12-8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题是这笔“养老金”有多靠谱呢?现在老家那边满一定年龄的老人可以领取“养老金”,每月100元左右,现在 ...
把业绩做乱沒那么容易,不充许收购农民手上的股票即可,无论出于什么目地都不能收购!下一代继承可以选择,但是集中无法避免。 tnq 发表于 2013-12-8 16: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业绩做乱沒那么容易,不充许收购农民手上的股票即可,无论出于什么目地都不能收购!下一代继承可以选择 ...
把业绩做烂不容易?无数上市公司的“懂事”们笑了:lol。
农民手里的土地属于集体,本质上来说,完全可以跨过农民个体,由受让方与村民小组或者村委会直接谈,私下勾兑,再做点表面文章就是了。
如果tg真把全国人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我们才算跟封建社会说拜拜,才是几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我觉得土地流转其实是顺势而为,现在大批年富力强的农民进城打工,其实是解决了农村农民隐形失业问题,也向解决我国农村因人均耕地面积少导致的生产力低下的问题迈进了一步,因为只有现代化高效率的农业需要集中土地,就好比制造业大规模生产会降低生产成本一样.中国的农业生产有迈上现代化的可能.只不过现在好像考虑的更多,比如农民的养老问题,大城市的人满为患的问题,所以,又提出新型城镇化,重点发展中小城镇,让打工农民就近解决就业问题,现在看就是这个新型城镇化能否成功,成功了,则全局都活了.
我来转一个粮贩的看法:
我已经跟大家说了我自己的职业身份了,我是个粮食贩子,走村串户的那种。我跟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了多长时间?!
我这段时间都在农村忙着懂农村农户贩粮食,我得到的关于三农的资料都是第一手的,而且先前我已经明确讲过,农业的规模化并不有利于我家的生意,我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问题上的发言又不是为了我自个。怎么你就那么不信我的话呢。
趁着我这儿下雨,我有空,下面好好说说,老船的发言有多么的不靠谱!希望你能仔细看和思考。
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是农村,农村稳定的基石是土地公有制。
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善良,但是农民也存在短视,容易被眼前利益诱惑欺骗。特别是农村中少数的懒汉,更是鼠目寸光。
中国几千年的农民起义,或者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最终都是土地的过分集中造成的不平等。
老船以前也说过,农民的承包权可以入股,但是这种承包权,没有抵押权,用途改变权,农业企业破产,承包权退回农民,不得参与破产清算。
农民的土地不可以买卖,一方面限制了土地的流动,一方面也是对农民的保护
如果要农民彻底放弃土地,必须以社会保障权(社保、医保、失业保险)换农民土地承包权。
中国农民在中国以后相当长历史阶段,依然必须一定量的存在。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必须随着农民文化,教育,等的提高才能慢慢实现。某种程度也可以说,随着老一辈的农民慢慢老去而实现城镇化。
目前中国大量的农民工,所谓人口红利,就是他们的低成本劳动力。农民工的低成本劳动力,是因为他们家乡的土地收入作为抵押的。实际上,这部分的农民土地收入变相的被城市资本家剥削了。 所谓人口红利,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这部分农民甘心被城市资本家剥削而无怨无悔,就是由于农村土地的背书。
他们被残酷剥削的时候,要么是换资本家,实在不行,家里的土地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
农民草率的放弃土地的结果,与俄罗斯发钱是一回事。农民很快会发现他们用土地交换的货币,很快贬值,最终自己成为彻底的无产阶级。
==========================================================
土地的流转和土地公有制被改变没有任何的关系!流转出去的只是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权!
种是看土地流转问题的根本和基础!
为什么现在农村的耕地需要流转?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机具的普及,农业的生产力相比过去有了本质的提高。在三十年前,平均一个人种二三亩田,都累得东倒西歪,而现在一个人种三四十亩田,都没有过去那么累。因为过去种田,基本上都是纯手工,而现在稍重一点的活,都指望农机。
还有另一个重要情况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总的生产力的提高,现在的人工工资比过去有了大幅的提高。而且随着发展,民工荒的出现,人工工资以后还会继续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指望农民们每家每户人均再种几亩田,已经没有比较效益了。
我们来算高帐。打算人均耕地三亩(其实按照户籍人口算人均两亩都不到),每亩田收益一千五百元(已经算高了),总共才人均年收入四千五百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农民们怎么可能会接受?!
更重要的是,如果刨除农民们自己的人工费用,那么种田还是亏本的。亏本的生意干着还有什么劲?!
现在的农村,如果不是通过土地流转种着至少二三十亩田以上的的农民,其余的农民他们收入主体已经不是种田的收入,而是打工——长工或短工的收入了。
那些认为现在让农民们仅仅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就可以确保天下太平的人,思想真的是老古董了。
他忘记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区别,他把农业社会得出的经验教训企图用在工业化社会,岂不是方凿圆枘。
农业社会最主要的财富产出来自土地,准确说来自耕地,而工业社会最主要的财富产出则是来自城市,来自工厂!
在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一些人非要把大量劳动力限制在农村土地上被浪费,也不愿意进入城市,这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问题,更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举报 回复 楼主:观世事如棋 时间:2013-11-24 15:32:16 我前天去上一个村庄拉粮食,那个原本六七户,二三十口人,一二十间房村庄现在就剩一个男人了。
那个男人的孩子在县城上学,老婆陪读,其余人家全部在外。他连打麻将打牌都得到至少半公里外的别的村庄去。
因为整个村庄几乎没有人,前几天他在外村打麻将,下午他们村去了几个人骑着摩托车,别的村庄的村民,还以为是他家的亲戚去了呢。结果这个男人晚上去家,发现自己家的一条大狗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偷了。
他喜欢玩(打麻将打牌),别的村的人又不愿去他家,家里还有几万斤粮食,所以狗被偷了后,一直在催我家,希望能尽快把粮食卖掉,这样出去玩就无后顾之忧了。
因为我是个走村串户的粮贩子,我见过太多像这样农村破败的景象了。
现在的农民们已经开始用脚在表达意见了。可是我们很多左派却视而不见!
下面转载一篇文章
----------------------
农村剩余劳动力几近枯竭 盖房上梁的人都没有了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11/04/t20131104_1701236.shtml
2013年11月04日 06: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编者按: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近期撰文称,中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将导致中国经济“碰壁”。
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已迎来刘易斯拐点?《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分赴十余省份发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工市民化遇阻的制度壁垒下,从狭义的刘易斯拐点理论看,我国正在步入拐点阶段。拐点的双面效应日渐明显:一方面,廉价劳动力的获取越来越难,企业人工成本持续攀升,对经济发展速度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口红利渐失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对经济结构调整起着倒逼作用。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拐点与转型”系列报道,探访劳动力市场供求现状,求解中国加速跨越拐点之策,敬请关注。
“终于看见一个年轻人了。”在四川省仁寿县的几个村庄采访近3个小时,记者终于远远看见一个光着膀子的“年轻人”,兴奋地指给随行的乡镇干部看,走近一看却也已是两鬓斑白的中年人。少了年轻人的村庄显得格外静谧,偶尔能听到几声鸡鸣狗吠。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浙江、广东、河南、安徽、四川、贵州等东中西部10余省份走访时看到,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所剩无几,“用工荒”现象已从东部蔓延至中西部地区,各地争夺劳动力“白热化”,农民工工资普遍快速上涨。
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加剧。据人社部官员称,尽管我国劳动力总量充沛,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是必然趋势,预计2020年至2030年,每年减少近800万人,2030年后每年减少830多万人。
供求反转:劳动力输送甲乙方角色颠覆
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廉价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是刘易斯拐点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用工荒”开始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蔓延,东部和中西部劳动力输送转移的“甲方”和“乙方”角色逐渐被颠覆。
“以前只要在公司厂门口贴个广告,就有很多农民工应聘,现在主动出去招聘都很难。”浙江省温州市法派集团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曹乔乔说,该公司用工缺口达1/3。据浙江省人社部门统计,浙江超过1/4的企业存在缺工情况,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
“招工大市”广东东莞的人才市场如今门庭冷落。《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广东省东莞大京九人才市场看到,在贴着满满招工启事的广告板前,很长时间看不到应聘者的身影。
中西部地区用工也出现由富余到短缺的转折。“我们从以前的劳务输出大县变成了现在的用工短缺大县。”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人社局副局长周绍哲说,临颍县最高峰时曾劳务输出20万人,现在劳务输出人数降到了10万人左右。
“十年之前我们组织招聘,农民交钱都愿意来,现在你给他钱,他也许都不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人社局劳务经济办公室主任黄河说,县里连续4年组织农民工招聘会,每次提供四五千个岗位,但招到的人寥寥无几。
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厅长刘莉说,缺工成为全省普遍现象。宿松、滁州等市县多次到省人社部门强烈建议引进外劳。此外,四川和贵州等西部地区也出现局部用工短缺现象。
随着“用工荒”向中西部地区蔓延,沿海招工企业和政府从中西部地区昔日的座上宾,如今吃起了“闭门羹”。
“以往东部地区来招工,我们很热情,包吃包住包服务。”安徽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副处长吕泉说,“到了2011年,你来不来招工无所谓,现在很多市县都不欢迎不接待招工企业了,甚至连摊位都不提供。”
四川省仁寿县人社局副局长林金华说,仁寿县原来在沿海等地设立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办事处,这两年部分办事处已经停止运转,仍在运转的主要帮助农民工维权,不再承担主动向当地输送农民工的任务。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逐渐采取“回引”措施进行“出口转内销”。河南省和四川省分别于前年和去年出现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高于省外输出的历史性转折。安徽省正把皖江18个用工多的县和皖北14个劳动力丰富的县进行“两皖对接”,把农民工留在本省。
部分东部企业为了“抢人”,甚至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据贵州省遵义县人社局就业局副局长温德松介绍,去年一家浙江纺织企业以在遵义县投资80亿元为条件,要求当地政府替其招聘5000人。遵义县千方百计给这家企业输送200多人后,承诺的投资却不见踪影,温德松说,企业的目的根本不是投资,而是揽人。
存量“探底”:“盖房上梁的人都没有了”
面对日益蔓延的“用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究竟还有多大的“接续”空间?记者在中西部人口大省的农村地区走访发现,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已经所剩无几,存量挖掘和转移难度日趋加大。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三留现象”现象严重 。 四 川 省 仁 寿 县 始 建 镇 镇 长 李 建 忠 说 , 该 镇1 .72万劳动力中的九成以上都外出务工,60岁的老人还是种地的主力军。《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始建镇文武村看到,89岁的苏少荣老人还在晒稻谷。“40岁以下的劳动力在村里找不到几个,盖房子上梁都凑不齐人。”始建镇东风村党支部书记杨俊文说。
安徽省临泉县韦寨镇韦周村300多人,60岁以下的劳动力只剩下41岁的村干部韦小庄。河南省固始县郭陆滩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吴兴民说,全村3500多人,外出打工的占六七成,“60岁以上的现在也算‘劳动力’,要不然没人干农活”。
记者在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新铺乡的集市上看到,赶集的大部分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新铺乡巴茅村村支书周玉明说,全村劳动力500人左右,外出打工的就有400多人,“村里想找到一个年轻人,难!”。
贵州省就业局局长徐海涛和四川省人社厅农民工处处长曹庆表示,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速放缓,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刘丹华说,尽管我国劳动力总量充沛,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是必然趋势。预计2020至2030年,每年减少近800万人,2030年后每年减少830多万人。
记者采访发现,存量闲置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短缺。部分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由于无法解决户籍、住房、社保、教育等问题,被迫过早离开劳动力市场返乡。在温州打工的安徽省六安市农民工程先峰说,前些年他们家族在温州打工的有四五十人,过年能摆几大桌,现在只剩下十个人,大部分由于孩子上学等问题无法解决,陆续返回家乡。
河南、四川、贵州等地人社部门均表示,目前闲置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和技能偏低,且以45岁以上中年妇女和55岁以上男性群体为主,再次转移就业开发难度较大。
在“用工荒”蔓延、剩余劳动力“探底”的驱动下,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持续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从“只要有活干就行”到“工资太低我不干”“议价权”逐渐从企业向农民工倾斜。
“以前农民工有活干就算增加收入,但劳动力短缺后农民工对工资福利方面的要求大大提升。”据蔡昉介绍,2004年出现“民工荒”后,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上涨趋势不断加快。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两千元大关,同比增幅达21.2%。尽管去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农民工月收入同比仍上涨11.8%。
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用工成本上升的感触尤为强烈。浙江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政策综合科科长陈根元说,加薪已成为企业招工的主要手段,企业“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浙江省人社厅的一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浙江省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长10%以上,目前一半左右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500元,四分之一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
中西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在逐渐消弭。中西部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在东中西部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差距已经缩小至30元左右。
“这五六年农民工工资水平翻了一番。”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产业聚集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崔鹏飞说,2007年一家澳门的纺织企业从沿海搬至临颍县产业聚集区,员工月工资当时仅有400多元,“现在我们这儿工资一涨,这个企业又撤走了”。
“现在老板成了‘孙子’,员工对工资待遇不满意就走了。”河南固始居一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恒国说,除了加工资,降温费、绿豆汤、宿舍卫生间空调等福利都要尽量给工人安排好。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劳动力市场采访发现,农民工与招聘企业对工资“讨价还价”程度激烈。正在成都市九眼桥劳动力市场招聘普工的四川川桂阳光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正军说,成都市前几年普工月工资才1000元出头,现在没有两三千元很难招到人,经过一番“拉锯战”,农民工对李正军提供的1800元的月工资并不感兴趣。
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待遇的要求更为敏感。贵州省遵义县三合镇冷水村22岁的农民工龚前立去过浙江打工,干了几个月就回家了。“一个月工资才两千多块,还不够自己开销呢。”现在龚前立在本地干水泥工,每个月打零工也能挣上四千多元。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我国目前仍有9亿多劳动力,包括2 .6亿多农民工,劳动力总量依然充沛。但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加速“探底”,存量的转移难度加大已成事实;“用工荒”蔓延加剧,农民工工资、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则持续多年。立足这样的社会经济现实,寻找“稳增长调结构”良方迫在眉睫。
既然能种田,就能打工!别的不说,看个大门总行吧,中国已经键入老龄化社会,做个老年人的保姆总行吧。怎么着收入也不止一年三四千元啊。
人家不是不明白,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利益立场使他们不想明白!
看看反对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城里人,工人等一些既得利益者,害怕农民们入城分享经济发展的蛋糕!
土地流转不仅仅是种田和打工比较效益问题,还包括农机使用效率问题。比如我买了大型联合收割机,可是农民的地左一块一二亩田,右一块三四分田。收割机就忙着在路上和狭窄的田里转吧。相比较平坦开阔的一块田几十上百的大田,哪个更能发挥农机的高效率?答案显而易见。
还有水利设施管理问题。以前土地没流转之前,水利设施是大家一个共同管理的。可是共同管理几乎等同于没有管理。由于农民们收入的主体已经不是种田收入了,对土地的产出已经不再那么斤斤计较了,水利设施这些年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土地流转集中后,就不一样了,责任明确了。你如果管理不好,受益的那些田就容易受灾,损失的钱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土地流转还和土地整理土地复垦有直接关联。我前面讲了,某些村庄连打麻将都凑不齐一桌人!这样的村庄时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这些村庄的人离开了,他们留下的土地不允许被流转出去,难道让它们抛荒吗?!
看看这些反对土地流转的人,对八十年代包产到户的看法,对太祖中后期的看法,对太宗的看法,对几十年代国企改革的看法,对现在农民入城的看法,结合起来非常有趣,可以够研究社会学的大学生们写好几篇论文的。
当然了现阶段的农业规模化种植,也不是没有风险。本地有不少承包大量耕地的种田大户,有几个已经失败了。
在和农民们探讨失败的原因时,一个农民的话入木三分:硬件条件没达到。一是农机不够多不够大,二是土地没有整理,三是水利条件没有及时跟上。
其实大规模种田搞好了,一千亩田每年收入几十万不成问题。对于一户人家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
对于小农小户就不值得了,算下来每亩才几百块,拢共几亩田才几千块,够干啥
本地今年遭了灾,那些种田大户们损失巨大,但是除了几个不干了以外,其余人仍信心满怀。
因为很明显,规模化种田只要搞好了,包赚钱的事,当然了会有点辛苦。
现在政府正在本地兴修机耕路和水渠硬化,很多大户们也在挖塘。
那些认为土地流转后种田大户们因为不确定土地归自己所有,就不会投入的人真的应该来本地看看。
就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去年刚刚自己承包一千亩田地,就在旁边建造了几间板房,在板房前用一亩地造了同等面积的水泥晒场。还准备在旁边建造仓库,当然了农机购置费用已经花了几十万了。
那些讲土地兼并会引发社会问题的人真的不知道这么想的,现在种一千亩田,光每年的种子农药化肥柴油等资金投入就得几十万,然后才有可能赚几十万,还那么辛苦,风险那么大——就比如今天天灾,几乎白忙甚至亏本。
人家赚的是辛苦钱,不是像过去农业社会的大地主那样,靠剥削过日子的。
真真正正地像过去地主那样的人其实是在城里有多套房产,靠租金以及房价上涨得到的暴利的人。
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反对土地流转的人不少却反对政府对多余的房产采取必要的措施,这些人也好意思自称左派!
对于那些在农村种田却没有流转别人耕地来种的农户们来说,绝大部分的收入的主体已经不是种田收入,而是其他比如打工、做生意的收入了。
我认识一户人家,其大人和我父母是同村的乡亲,其孩子和我同学。他们家在二十几年前就盖了瓦房,由于不打工不做生意,仅仅种那几亩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家还没什么变化,在现今的农村都有点落后了!
而我家二十多年前,穷困不堪,十几年前就把土地流转出去了,现在做粮食生意,已经在本地小有名气了。
现在农民们种那几亩田真的是没什么奔头,刨除农民们本人投入的人工费用,种田的效益是亏损的,通俗地说,就是帮别人打工种那几亩田,都比自己做那几亩田的“地主”强!
现在农村种田种粮食,已经不能指望靠人工投入赚钱,而只能靠投入农机和资本(种子农药化肥柴油等资金要素)赚钱!
既然提到三农问题,那就缅怀一下路遥吧。
那些生在改革开放后,不清楚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巨变的筒子,可以看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我一直都有个想法,我觉得随着不知道那段历史前因后果的筒子越来越多,土鳖应该好好拍一部类似《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电视剧。
随着现在的青年人越来越自我,越来越不喜说教,土鳖的宣传策略应该随之改变,应该尽量多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反映时代故事。
土地流转和放弃土地不是一码事!
况且,随着一大批的只上过学,没种过地,向往城市和现代文明的新一代农民成长起来,土地对他们不仅是鸡肋,还是包袱了。
我反复强调我是个走村串户的粮食贩子,我见过太多农村人走屋空,房倒屋塌的景象了。
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讲,这些对农民们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越来越荒凉的村庄,它们脚下的土地那可都是被浪费而中国很稀缺的资源啊。如果做好土地整理、复垦,可是能够增加相当多的耕地。
说句实在话,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村农民,愿意失地换取补偿而进入城市!只有百分之几的农民们因为居住在城市周边,土地有可能会增值,而不愿这么做。
看不到这一点的,那是因为被极少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纠纷给一叶障目了。
现在人均几亩地的小农,刨除自己投入的人工费用,所得的效益已经是负数了。
况且,土地整理、复垦,新农村建设,新一轮的水利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都是需要花大钱的,所以农业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那些种田大户们才肯放心大胆地投入,乡镇才有足够的愿望投入。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阶段了,不再是过去的农业社会阶段了。在农业社会,社会创造财富主要来源于农村的耕地,所以土地兼并才会造成农民严重的后果。
而现在是工业化社会,创造财富主要在城市,所以大中城市的房产和地产的大量集中,才会导致大问题!
我们不能以农业社会阶段的经验教训去刻板死板地指导工业社会的实践!那是缘木求鱼。
我们来算个帐!人均二三亩地,亩均年收入一千五,总共人年均最多收入四千五。人年均收入四千五,就能让农民们得到最后的保障了???
不可能啊。
更重要的是,这种种田的收入不可能快速大幅的提高。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要考虑整个经济和城里居民的承受能力。
所以提高种田农民的收入,就不能指望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只能靠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少成多。靠农业的规模化解决问题。
你只说了放弃耕种,去做生意。怎么就不想出去打工呢。中国已经进入民工荒时代,人力资源价格的上涨,是越来越明显的事。也就是说,打工比单纯种那几亩地越来越划算!
我前面说了,既然能种田,那就有能力打工!现在虽然农村的农机多了,比起过去,种田越来越轻松了。但是仍然是个体力活。
你试过在三十多度的高温的烈日下,在齐腰深的稻田里打药吗?你试过在二十八九度的夜里气温下,忍着蚊虫叮咬守在田边打水的滋味吗?
既然吃得来这种苦,给人家看大门,到城里护理老人算得了什么!
我举个自家的例子吧。
二十多年前,我家很穷,我父亲没钱了,就剥了一些大豆,步行十几里路,到附近的一个镇上,卖了几毛钱。步行了十几里路,仅仅卖了几毛钱,我父亲都很高兴,因为只几毛钱最起码可以买几盒火柴了。当时的粮食价格大约在一毛几分钱,大豆价格差不多也在同样水平。当时的猪肉价格大约是八毛五。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商品的价格大约上涨了十倍。而农村老百姓的日均收入大约上涨了几十倍上百倍。如今再让一个农民步行十几里路,至少得赚一百多元人家才愿意!
现在我家的农民工只干几个小时活,得一百多元收入不算稀奇。现在的团粒杂交米不过才两块一斤,长粒优质杂交米才2.2元一斤,日得一百多元的收入,可以买50斤米,足够一个人一个月吃!
所以你的很多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只有把分散的农户们集中起来,国家投入的资源才能更好地惠及农民。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复垦,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更好地协调推进。
现在的农民已经不愿在偏僻的农村再盖楼房了,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偏僻的农村迟早是要被撤并的。到时候既不能拆迁获高价,也高价转让不掉,太不划算。所以他们有钱要么想着在城里买房,要么在镇上盖房。
农民们流转土地,每年获得的收益是按照每亩每年多少斤粮食,折价计算的。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收益是不断提高的。
不要把农民们当傻瓜!
相反城乡结合部的农民们土地被征收,用作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那才真的是一锤子买卖。
真正需要担心的是他们不会理财、做生意,坐吃山空,从而返贫。
把偏远的农村撤并,集中在一块,是能够腾出一大片耕地来滴。
我在很多乡村看见房前屋后农民大块的空地时,真的很为土鳖流口水。
至于土地财政,在当下的中国还是十分必要滴。
现在农民单种那几亩地,已经远远不及出外打工的收入了。再不让土地流转,农业是要出大问题的。
当然,一开始步子也不要迈得那么大,防止扯着蛋。
你说到合作化,就说明你对农业生产不了解。
为什么30多年前,公社会解体,农民们要搞分田单干,为什么现在的国有农场也是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因为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不一样,它的很多道生产程序没办法用指标量化,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种田大户、家庭农场这些才是正道
再说第二种,政府参与的。先说说官员,我不官员都是大公无私,咱退一万步说,官员都是为了私利才当官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你官员能把官位保住吧。现在限权的法律法规等在建立建全,某某某领导被双规了的新闻大家少见吗?在上面我说的例子中,政府的表态说明了什么?
我不知道别的地方?在我这个地方有这样一项制度:群众满意度,省政府不打召呼,对某一片农民进行电话了解,就是对当地政府的满意度的情况,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并说明原由。这说明了什么?有人会说当地政府会给说不好的群众难看的,我只能你不了解这个事情,当地政府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是谁,你说他能怎么办?当然,这样的制度还很多,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我举一例子:我村有一人想盖房,占了一些地,他才拉土垫地基的第三天,上面国土部门就来了,了解情况。最后的结果,当地政府挨了板子,并把那人的地基问题解决了。知道什么原因上面怎么知道的?知道航拍吗?
我这不是否定农业合作社什么的,那些也是有存在的必要,比如统一采购种子农药化肥等,统一议价卖出,统一农机具购买使用维护等。
而是种田一定要责任到户
不要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村的土地想象成香饽饽!
我已经亲眼见过好几个本地的自然村自动消亡的例子了。这些自然村为什么会消亡,就是因为居住太不方便。
以前农户搬走,把原来的房子拆了,土地复垦都要自己花钱,现在国家提供补贴,对农户来说求之不得的一件事。
土地流转,你愿意流转,就干,不愿就不干,并不影响别人的耕作。当钉子户对别人没有妨碍。
和城里的钉子户、拆迁纠纷等不是一回事。
在农村党钉子户没有盼头!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征收能不能保护农民利益问题。不过这样的农村比例不算高,顶多只占全部农村的百分之几。
不能用百分之几有可能出问题的例子来反对全部,不能以偏概全。
只要国家的最低保护价制度能够保证种粮食的基本利润,绝大部分田地还是会种粮食的
按我工作的见闻来讲,
农村土地已经到不得不变的地步,有些人只有几分地,有些人却有几亩。作为一种保障制度,他已经名存实亡。
但是如果要平均又有另一种不公,生少的吃亏,这些政策的环环相扣,已经使得原来的政策没有存在的基础。
农村单独种地的浪费和低效,使得个体农民现在大多数对不起生活所需的生产率。但是,每次下乡都看见赌博,这些钱据说蛇有蛇路,想来我这边山地有很多种资源,也许是一次性的资源,主要是树木这些种类,有些更是买卖资源,这已经是另类的吸当地的血供养经济发达地区。
那么这次的土改的核心是什么:
这次土改的核心就是交易,你所说的就是确权,确权就是为了度量价值,确权也同时是对农民身份所附属的其他的权益的剥夺,这部分权益所产生的利润将是这次改革蛋糕所产生的溢价部分,所以说前两天改革所强调的保证农民的利益,也可以从这方面来理解,确定属于你农民的权利,不是的将会剥离,成按照价格指向的单一承包价,这样来湮灭土地本身所孕育的价值,也是一刀切的先决条件。
这次改变的目的是什么,同样前天的说法是保证土地制度,正因为这次剥离使得属性单纯,让国家收归土地成为可能,简单的来说,这次的目的就是国家收归土地,吞噬土地价值本身,然后大生产所产生利润让有能力的团体吞噬,而确权的让农民得到保障,最后城乡保障同时达到,这相当于一次交换,如果退休和保障制度全面展开,那么它就是成功的。 zhwl 发表于 2013-12-8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山东面积小,人口多,就说我老家那边,基本没有撂荒的田地,现在种地不纳粮,父辈多在家务农兼打点零工, ...
我觉得土地流转不能步伐太快,以产业转移、产业提升、服务业的发展为前提,否则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进入到工业化的经济循环圈,没有生计,会产生问题。政府既然要搞土地流转,就必须对已经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全面的社会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帖最后由 一直是穷人 于 2013-12-9 01:01 编辑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12-9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我工作的见闻来讲,
农村土地已经到不得不变的地步,有些人只有几分地,有些人却有几亩。作为一种保障制 ...
我提到的几个问题中,粮价上涨的问题,没有展开说。
为什么说必然导致粮价上涨?第一,流转是有成本的,成本必然转嫁到价格上。
第二,农民现在的种地,基本跟副业一样。老弱在家收拾一下,机械集中耕种一下,壮年人在收割的时候,回家忙几天就解决了。大面积的种植粮食,必然要出现雇工,必然有基础设施投入。另外,雇工不可能跟现在的农民一样不分黑白的劳动,必然会强调工作时间。高强度劳动力价格,也是非常可观的。所有的这些,必然转嫁到粮价上。
另一个问题,农村的生活成本很低。如果农民进城,那么势必导致生活成本上升,拉泡屎撒泡尿那也是需要花钱滴。如果没有对应的收入,就流转的那点钱,估计很快就消费完了。如果没有对应的产业消化这些劳动力和老弱病残,那么距离大面积的鸡飞狗跳也就不远了。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12-9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我工作的见闻来讲,
农村土地已经到不得不变的地步,有些人只有几分地,有些人却有几亩。作为一种保障制 ...
就是国家要用社会保障和农民交换土地…?赞同您老所讲滴,农村土地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本帖最后由 morningtiger 于 2013-12-9 11:55 编辑
dada2020 发表于 2013-12-9 08:46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是国家要用社会保障和农民交换土地…?赞同您老所讲滴,农村土地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嗯,要相信组织{:4_238:} 话说城里的都要推迟退休了。
下面这话怎么解释都行
分析人士表示,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可能将逐步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诸多福利,着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将使人口流动更自由,将城镇化成本问题部分交给市场解决,间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提升生产效率。
http://news.dayoo.com/finance/201312/05/54401_110519191.htm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12-9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我工作的见闻来讲,
农村土地已经到不得不变的地步,有些人只有几分地,有些人却有几亩。作为一种保障制 ...
“这次的目的就是国家收归土地,吞噬土地价值本身,然后大生产所产生利润让有能力的团体吞噬,而确权的让农民得到保障,最后城乡保障同时达到,这相当于一次交换,如果退休和保障制度全面展开,那么它就是成功的。”
你真心的信吗?版主{:4_238:}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2-9 1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次的目的就是国家收归土地,吞噬土地价值本身,然后大生产所产生利润让有能力的团体吞噬,而确权的让 ...
我在回复里面说的明确农民的单一属性,这就是对农民最大的剥夺,利润的大头也将要从这里出来。确权明确来说,农民是吃了大亏的。
从共和主义的理想来说,一切生产资料都为国有,苏联一直贯彻这一条,但是非常不成功,这段历史可以看我的另一个帖子。但是对于整个体系来说,迟早要碰上这问题的,这是共产主义的根基,所以说这样做的理论动力也是有的。
至于交换,也只能如此,所以说最成功的也只是能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成功的,那就收拾烂摊子了。
这次改革的驱动很强,那要衡量他只能从这里衡量了,你要从别处衡量,估计很难。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