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00:33:36

【18三中资料之二】瞎侃三中《决定》及财税体制改革资料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12-24 03:08 编辑

接着上一篇继续讨论三中,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瞎侃三中《决定》中财税改革,第二部分交待梳理过程中所检索的背景资料。

这个功课荒废了好多年,资料有点老,数据并不一定准确,请茶友们将就着看。
第一部分,从财税角度瞎侃三中《决定》条文一,解读框架

财政规定了政府活动的基本边界,没有“财”就没有“政”,法国学者布丹把财政比作国家的神经。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发展中的、转型中的、地区不平衡的经济体来说,要从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财政观点多个角度看财政。

从政治观点看,政治统一依赖于强大的财政,手里没把米,连鸡都叫不来。1987年,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项怀诚去南斯拉夫考察增值税,该国副财长奥格奥夫斯基因为财政集中占国民收入比例只有11%而担心国家出事,这年南斯拉夫果然崩溃了。任何财政改革都是利益再分配,不能引起强烈反弹甚至翻桌子,这是政治稳定。

从经济观点看,经济发展创造收入,先有经济后有财政,财政本身只是一个分配部分,但反过来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任何的财政改革首先必须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才是财政观点,对国民经济财富进行第二次分配,为国民提供教育和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

二,瞎侃三中《决定》
黑色字体为《决定》原文摘要,蓝色为瞎侃。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省略)红旗肩头扛。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没有公有制(大型国企),就没有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就没有今后的发展,这是强干,牢牢抓在手里;非公有制,弱枝而已,发展了总没有坏处。

(5)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谁的手伸到公有制大国企碗里,剁手。

(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市国企会分红吗?好像没有过。所以混合是个好主意,欢迎来送钱,一为中帝国做贡献,二为均贫富做贡献。

(7)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按照企业规矩办企业,轻装上阵,不再是除了监狱什么都有的小社会。地方听好了,不准乱渗透,要不请你啃馒头。

(8)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非公有制,爱谁谁。
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以市场经济为手段,打破诸侯经济

(9)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地方保护主义被套在准星里了

(10)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交换,给地方一些自留地,交通、电信啥的,自己搞去吧。

(11)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预算外钱袋子中的土地收入扎紧一些

(1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收紧国有银行,地方烂帐自己找钱解决,还不起,什么城市银行啥的,就破产呗,一哭二闹三上吊没用。

(1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企业是科技升级的主力。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具体内容略)中央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大型国企大干快上,地方保护主义的条条框框砸掉一点,你不主动砸,就砸你的庙,事业单位啥的市场化伺候。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应该给地方继续给,中央多挑一些担子,条件是让我用手电筒照照你的预算外小金库。

(17)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出台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央多出些钱就是了,看看钱是怎么用的,就看一下下。

(18)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不许乱用税收优惠搞你的诸侯经济。

(19)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有钱大家分,有事大家干,中央多收一点,多干一点,地方少的那一块怎么办,上面不是说了嘛,破除诸侯经济发展起来后,增量中再商量着你多分一点。

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具体内容省略)以后开帖瞎侃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以下省略)打扫屋子,准备请客,钱钱快来建设新世界。

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具体内容省略)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体内容省略)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具体内容省略)这个是一定要说的,家法嘛。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具体内容省略)除了必要的政宣口,其他的就自己找食去,第一包袱要落地了。

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具体内容省略)看到了吧,俺中央的钱重点花在这里。

十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体内容省略)稳定为先,安全发力。

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内容省略)真格的,不能乱卖自然资产,有惩罚措施滴,小心审计你

十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具体内容省略)不瞎侃

十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具体内容省略)这个就没必要说了吧




第二部分,背景资料一,财政体系的发展
1.建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时期的主旋律是中央直接控制下的协商式分税制财政。中央每年设定一个上缴率,将日常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责委托给当方政府,通过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为这些服务提供资金,地方政府的支出都要经中央政府批准。

在这种体制下,本质上所有收入都归中央,所有支出都由中央决定,地方政府只是中央的派出机构,一手负责替中央收钱,一手负责替中央办事。

当时大部分收入来自工业利润,并且以一种非常不平衡的方式从不同地区征收,东北这个共和国的长子事实上是共和国的奶妈。但原则上,所设定的上缴率水平使每一个地方政府有足有的资源来支持中央批准的支出。

从总体上看,这个财政体系对经济观点下的发展和财政观点下的平衡没有帮助,但在政治上维持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2.预算式微:1978年——1993年1978年末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序幕,原先依赖于地方征收并上缴到中央的税收体制很快被侵蚀。

改革的本质是中央向地方分权,直接后果是来自国有企业利润和收入的税收急剧下降,因为富裕地区的地方政府常常庇护地方企业,使得它们避免向中央缴税。

在这个背景下,1980年发生了财政改革著名的“吴赵大战”,时任财政部长吴波主张分灶制,时任中央委员、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紫阳真人主张包干制。

争论落定后的1984年引入利改税,国有企业所得税代替上缴企业利润。但这项改革遭到强烈抵制,在1986年被承包制代替,承包合同规定了企业多年度上缴的利润。

由于严重的财政下降及对地方征税监督力度不够,1988年进一步引入财政包干制,包干合同规定了地方对中央一次性上缴金额,并以商定的速度每年递增,其余额外收入归地方,地方用保留的收入满足支出需要。包干制使财政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公共服务事权和部分财权同时下方,地方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财政库,迈出了自我融资的第一步。

包干制在经济上放水养鱼,推动了经济发展和调动了地方积极性,1980年到一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9.5%,但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现逐年下降,1979年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28.4%,1980年就下降到25.7%,到1993年比重已经下降到12.6%,从1994年到1996年,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一直在11%左右徘徊。

http://img226.poco.cn/mypoco/myphoto/20131121/00/17379687420131121002349026.jpg
另一方面,在整个财政分配中,中央财政的收入分配不占主导地位,中央财政不大能够起监控地方政府和地方的收入。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是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1984年中央财政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是41.5%,到了1993年下降到22%,为GDP的3%。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强行摊派的国库券随处可见,甚至还发生过两次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借钱”并且借而不还的事。

http://img226.poco.cn/mypoco/myphoto/20131121/00/1737968742013112100251108.jpg

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但中国并没有崩溃,因为还有中国特色的预算外收入。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现了“预算外收入”(下文单独讨论),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预算下降趋势,但这些非税收收费比预算更分权,而且大部分处于财政部权限之外,中央控制分配的能力进一步减弱。

当时有人把中央财政叫做“悬崖边上的中央财政”,一碰就掉下去,如临深渊。1993年7月23日,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召开,老朱对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说:“在现行体制下,中央财政十分困难,现在不改革,中央财政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 到不了2000年(中央财政)就会垮台!”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拉开了激进的1994年税改。

3.1994年改革1994年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财政体系“再集权”,有三个主要部分:税务现代化、分税制和税收管理,分税制是最显眼和最有争议的部分。

3.1.税务现代化即精简税收结构、减少扭曲因素、增加透明度。

增值税取代复杂多级的营业税体系,实行17%的单一税率。除增值税外,还对烟草、酒、某些奢侈消费品、汽油等11产品征收不同税率的特许权税,对包括银行和保险、批发和零售、娱乐等服务业征收一般为营业额5%的营业税。

3.2分税制分税制改变了中央和地方间的收入分享方式,从原来的协商体系转变到分配和分享的混合,什么收入中央独享,什么收入地方独享,什么收入按比例分享。

中央和省级政府间的收入分配
一,中央独享税收特许权税征收自铁道部、银行和保险公司总部的税收收入税,销售税,外资和合资企业近海石油开采使用费能源和运输资金供款征收自工业部、电力部所拥有的企业、中石化、中国有色金属企业的三种销售税的20%所有的关税、进口增值税和进口特许税征收自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企业所得税-----------------------------------------------------------------------------------------------------------------------------二,在中央和地方间分享的税收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自然资源税(煤、天然气、石油和其他矿产,如果企业完全国有)计划之外并且有保留收入提供资金的建筑物的建筑成本的建设税盐税工商税和征收自外资和合资企业的收入税证券交易税(中央50%,地方50%)——1990年代末增加所有企业的收入税——2002年增加个人收入税——2002年增加------------------------------------------------------------------------------------------------------------------------------三.地方独享的税收营业税(总收入),指向增值税未覆盖部门(交通和通讯,建筑,金融和保险,邮政和电信,文化体育,娱乐,酒店和宾馆等)农村市场(摊位租赁)交易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对营业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税收责任的附加税)城市土地使用税车船牌照税征收自工业部、电力部所拥有的企业、中石化、中国有色金属企业的产品税和增值税的30%土地的增值税教育附加税娱乐税和屠宰税财产税集团企业附加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税税收违法的罚款注:表中加入了2002年所得税改革内容,不再行文中另外讨论。
3.3.税收管理将原来地方管理的税务局分设为国税局和地税局,国税局实行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负责征收中央税和与地方分享的共享税;省级地税局由省级政府和国税总局双重管理,地方地税局由地方管理,负责征收地方税。

这一举措避免了地方政府通过操纵纳税评估把中央收入放入自己的保险箱。

3.4.小结这次改革有两大功劳,一是政治上的强干弱枝,通过转让占全国所有税收将近一半的增值税作为分享税,并且要求其收入的75%,中央重新拥有了总收入的大部分份额,1993年为22.02%,1994年为57%,从1995年开始徘徊在50%上下,这个结果保证了中央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另一个是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征收对服务的营业税,并将其分配给地方,使商业税成为与增值税同等重要的收入来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从而鼓励当地政府发展商业和贸易。

这次改革最为人诟病的是强化了转移支付制度。

分税制分享原产地的增值税,确保了富裕地区能得到更多税收,使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加大了地区间的贫富分化。另一方面,分税制再次集中了收入,却没有改变支出分配,导致地方政府出现了巨大的财政缺口。以前只有贫困省份接受转移支付,在分税制下,包括上海、北京在内的所有省级单位都要依靠中央的转移支付,约占各省支出的50%。

http://img226.poco.cn/mypoco/myphoto/20131121/00/17379687420131121002639037.jpg

由于收入和支出不匹配,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寻找自己的税源,这成为遗祸至今的、最关键的财政问题。各级政府往往通过各种合法的、半合法的甚至不合法的方式增加收入,这强化了诸侯经济,而且这些收入在预算控制之外,通常被成为预算外。

4.营改增中国的增值税并不是真正的增值税,因为并不对投资进行扣税,从而惩罚了新的投资。由于投资占GDP的35%-40%,如果不增加税率,对投资扣税可能使政府失去超过1/3的增值税收入。

另一方面,中国的增值税是基于原产地的生产型税,这种税种把许多服务排除在税基之外,而这些服务恰恰是地方政府单独征收营业税的对象,鼓励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兴起,也就是常说的诸侯经济。

扩大税基、打破诸侯经济成为下一步财税改革的重点。2004年,从生产型增值税转换为消费型增值税的改革试点在东三省率先试点,为了控制成本,仅对特定的投资和试点前已运营的企业进行扣税。原定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项改革,但推迟到2007年才在特定范围内重新开始试行。

2012年1月上海部分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当年8月起扩大至10个省市,2013年8月开始推广到全国试行,效果还有待检验。


二,预算和公共服务
1. “中国特色”的预算外国际上预算外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使用上预算外的特殊账户,指定款项的专款专用,受到年度预算的保护;另一种是来源上的预算外,资金来自政府分支的非预算收入。

中国的预算外在来源和使用都是预算外,这些资金不是税收和预算项,是某些政府实体特批的费用,被冠以自筹资金、预算外资金、非预算资金和体系外资金等各种称谓,一个最重要的例子就是土地租约收入(土地拍卖实质是出售70年租约)。

1.1.规模预算收入仅仅是财政体系的一部分,而且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预算外规模庞大。1996年全国范围的审计发现预算外收入3840亿,等于GDP的6%,而预算收入是该年度的11.3%;1997年,财政部估计预算外收入超过4000亿,1998年预算外规模在GDP的8%-10%之间,而国税总局在引用该指标时估值为15%。更有数据认为,预算外资金占预算的70%-125%。预算外收入数据
            总量       GDP      行政       地方    地方政府    基金      国企    其他                         百分比   单位       政府    自筹资金    收入      收入    收入-----------------------------------------------------------------------------------------------------------------------------1994    186.3      3.9      172.3       14.01995    240.7      4.0      223.5       17.21996    389.3      5.5      339.6       22.5     27.31997    282.6      3.6      241.4       11.6     29.61998    308.2      3.7      198.2                  33.7           47.8      5.5      23.01999    338.5      3.8      235.4                  35.9           39.7      5.0      22.52000    382.6      3.9      265.5                  40.3           38.4      5.9      32.62001    430.0      3.9      309.0                  41.0           38.0      6.0      36.02002    447.9      3.7      323.8                  27.2           37.6      7.2      52.12003    456.7      3.4      333.6                  29.3           28.7      5.2      59.8注:数值以10亿为单位,基金收入是1998年创建的新类别,列入向人大报告的预算,包括社保基金和土地收入。
1.2.来历在1980年代,政府一直在犹豫是否应该允许政府机构参与盈利活动,到了1990年代初,财政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政府默许了这些行为,“乱收费”开始流行。1998年3月,老朱宣布财政改革是5个优先改革领域之一,并且将“费改税”计划放在财政改革的首要位置,因为这些乱收费妨碍了中央发挥宏观调控、分配资源等核心财政功能。

除此之外,由于缺乏正规的税基,而且地方上“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模糊不清,许多隐含的收入、支出和支付层出不穷,这就是政企不分。

这都是收入集权逼出来的,中央份额从20%上升到60%,导致地方政府出现了庞大的财政缺口,准许地方政府分流预算外收入是堵住缺口的办法,这才能确保地方有足够的资金来消化中央甩给他们的社会服务包袱。这是中央和地方博弈、地方与下级机构博弈的雏形。

1.3.预算外资金的影响这些预算外大部分集中在地方政府,因为地方负责提供重要的支出,包括社保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医保、教育等,据估算,目前地方提供公务服务有一半或以上的支出由预算外资金支付。

为应对这些庞杂的支出,地方政府将目光转向其拥有的大量资产所有权,如土地、企业、自然资源等等。除此之外,地方以多种方式应对财政压力,也因此引出了各种社会现象:

1)拖欠款项——拖欠工资(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和拖欠付款(退休金、公用事业);2)向国企、银行和各种基金借贷;3)没有履行提供足够的社会服务责任;4)向企业打秋风,将财政负担转移给企业,再通过企业转移到银行;5)最重要的,集中全力发展预算外资金——各种名目下的乱收费,公路乱罚款最典型。

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体系,这些预算外资金软化了对各级政府的限制,一方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铺张浪费现象泛滥,另一方面中饱私囊猖獗。

2002年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图进一步控制预算外收入,据称遭到广泛抵制。

2.预算改革从计划经济到1990年代末,预算程序几乎没什么改变。随着经济日益分权并且以市场为导向,预算作为资源配置和宏观管理核心工具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不充分的预算方法导致了如下后果:

1)支出同政策严重不匹配,不关注策略性优先权,该花的地方没有花,不该花的地方乱花;2)支出单位自主权过大,任务不清晰,并且没有人真正对结果负责;3)转移支付体系中,地方必须事先保持大量储备,资金利用效率低;4)中央以下预算报告质量不高,报表难以比较、合并,审计一团糟。

1999年,国家审计署对1998年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公共资金管理的总体情况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包括:

1)对部委支出资金的授权知道财政年度末期才给出,这严重损害了预算的意义;2)政府资金管理非常松散,转移用途使用普遍;3)对预算外资金的报告要求被忽略,连财政部本身也不能为纳入预算内的预算外资金提供最终账户;4)未集中和分散的预算外费用猖獗,比如退休金非法用于投资公司或证券市场投机活动。

这些问题促成了预算的全面改革。1999年初人大创建预算委员会,为适应新 的预算程序,1999年财政部重组了部门,并引入新的预算编制和预算审批程序,强化了向人大的预算汇报。

预算体系是由过程和程序、报告、信息支持体系所组成的复杂集合,改变预算体系必须重新定义这些元素,并且使用更可靠、更全面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体系,任重而道远。

3.公共服务随着地方政府的权力下放,财政体系也把权力下放到服务提供单位,授予这些部分自主权,通过提供新的服务来扩大创收。

受财政压力的影响,政府逐步给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部门更多的自主权,并提供了类似市场的激励,这就是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出台的背景。但许多公共服务部门在逐利的过程中用于产生利润,已经偏离甚至忽视了他们的核心任务。

近几年的水价、电价等等争议,无一不与这个背景有关,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公共服务部门规模庞大,同时扮演这公共资源消费者和提供两个双重角色,如果不对公共服务部门进行重大改革,公共管理和预算改革就无法进一步进行。但目前财政体系高度分权,为支持这一改革,政府间体系必须进行根本性的革新。这就是当下热门的顶层设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真正内涵。

三.财政改革的关键:政府间财政
以放权为核心的改革造成了高度分权的政府间财政,最本质的原因财权和事权不匹配。虽然搞好政府间财政至关重要,但近些年来零碎的增量变化和改革不断侵蚀着政府财政体系的一致性,政府间博弈渐渐成为一种潜规则。

以往的改革经验表明,对复杂问题进行局部修补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问题需要新的修补,而新的修补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面对日益扩大的财政两极分化,许多地方政府不能执行完成公共服务的任务,把相当高比例的成本转嫁给当地居民,中央的转移支付和划拨虽然解一时之急,但因为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并没有改善边远地区的服务。

财政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展一个政府间财政关系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体系,而其中一个关键部分是要认识到当前深藏在“非预算”下的大规模公共部门活动。随着经济变得更分权和更市场化,预算日益成为可获得的重要工具,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拳”+行政集权等多管齐下势将成为必然,这就是体制优势。

开车去中亚 发表于 2013-11-21 01:18:08

真心是营养贴!不顶没RP。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01:31:07

开车去中亚 发表于 2013-11-21 0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心是营养贴!不顶没RP。

谢顶!不顶就这样
{:4_295:}{:4_294:}

写帖都写得快谢顶了{:4_269:}

wuhan15zhong 发表于 2013-11-21 08:14:52

站地板来顶!

wik2004 发表于 2013-11-21 09:01:06

营养好贴!可能内容太专业,不直接从事财政体制工作的人看起来有些费劲,楼主不如拿“分家过日子”来个科普版教学。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3-11-21 09:11:52

赞同楼上提议,给个通俗版的如何?

紫色月亮 发表于 2013-11-21 09:15:41

绝对的营养贴,信息量很大,要花时间研读的

白沙 发表于 2013-11-21 09:15:44

本帖最后由 xs_19lou 于 2013-11-21 09:16 编辑

        问题都指出来了,也剖析得很到位。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个很大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各级政府没有划定事权的清晰界限,即哪些是政府该做的,哪些是不该政府做的。这个很关键。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为什么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跟这个问题也有直接关系。政府不做政府该做的事情,或者政府随意给自己设定权限、事项,是各种管理无序、财务乱开支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我的直观感受,目前政府部门在运作过程中每年要做哪些重要工作在表述上都存在很大的伸缩空间,很多事项的设定是为了争取财政预算的针对性措施。

上下左右 发表于 2013-11-21 10:03:23

详实具体符合实际,受教了,顶贴!
实操中确实正如楼上说的,政府部门经济管理工作的边界确定(与市场调节的矛盾),社会管理工作的边界确定(受上级无底限的维稳考核,可以说没边界,有事都找政府。尤其在征拆中法院不受理的事就找政府,企望获得更多个人利益。而且通常情况政府都会让步,虽然一般都是无理无懒要求)。

dada2020 发表于 2013-11-21 11:01:52

非专业人士来拜码头{:4_296:}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02:44

xs_19lou 发表于 2013-11-21 09: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题都指出来了,也剖析得很到位。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个很大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各级政府没有划定事权 ...

中央抓关键,扎住地方钱袋子,地方钱不多,就不会胡作非为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毕竟中国地区差异太大,深入地界定权限、事项办法太笨。

所以提市场核心作用,金融方面会有重要措施出来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03:44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3-11-21 09: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赞同楼上提议,给个通俗版的如何?

介个还不通俗,悟空只有这样{:4_295:}{:4_294:}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08:54

上下左右 发表于 2013-11-21 1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详实具体符合实际,受教了,顶贴!
实操中确实正如楼上说的,政府部门经济管理工作的边界确定(与市场调节 ...

《决定》中说了市场核心和社会管理部分,建议去翻一下。

法院不受理征拆,地方真够笨的

我不吃青椒 发表于 2013-11-21 11:11:53

本帖最后由 我不吃青椒 于 2013-11-21 11:14 编辑

       产权保护那一段应该是给进一步完善股份制管理做铺垫的。将来公有制中国资委和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双管齐下。国有资产在合资中的比例不一定非要超过51%了。
     一句话: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
     没甜头,当民营都是傻子么?国有资产中归国资委管的主要是自然资源。归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管的,相当于扮演“风投”角色。在所有有希望的领域都搞上一搞,如果能搞大就进一步加大投资。国有资产和私营实现彼此渗透。谁能干,就把其他竞争对手打趴下。毕竟任何民营要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钱”。而国家要的是战略产业链。大家玩在一起并不矛盾。把国企和民企对立还是回到了92年“姓社姓资”大讨论的时代去了,我们不能越活越抽抽。眼下民营一定要赶快披上一张国有的皮才好办事。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12:04

dada2020 发表于 2013-11-21 1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专业人士来拜码头

建议dadaMM多看一点财政资料,解读时政新闻会有另一种感觉

白沙 发表于 2013-11-21 11:12:45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央抓关键,扎住地方钱袋子,地方钱不多,就不会胡作非为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毕竟中国地区差异太大, ...

       大笼统地讲些原则空话会不可避免导致“死”局面的出现,目前已经有观望等待的苗头出现。我的意思是要给各级政府定出一套清晰的事权界限,对可明确的事项、任务与权限必须以法定形式固定下来,不不可预知的事项以规范原则框定大致边界。同理,地方各级政府要给下属各部门框定事项、任务与权限,并以此核定部门财政预算。框定的事项你没做或乱做,就要打板子。不该你做的事情你做了,视情处罚。财政的预算与划拨要与任务的大小相对应,从中央到地方都该遵循这套规则。

白沙 发表于 2013-11-21 11:16:17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央抓关键,扎住地方钱袋子,地方钱不多,就不会胡作非为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毕竟中国地区差异太大, ...

       至于政绩工程与面子工程的问题,属于枝节,规则确定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比如你要修一条路,那么请回答几个问题:年初报了吗?上级备案了吗?常委会或人大通过了吗?财政条件许可吗?有一整套制度设计,就不怕领导拍脑袋。他敢拍脑袋,就敢要他的乌纱帽。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17:24

我不吃青椒 发表于 2013-11-21 11: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产权保护那一段应该是给进一步完善股份制管理做铺垫的。将来公有制中国资委和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双管齐 ...

甜头当然会给,但不是中央给,是地方给,民营吃不吃得到,找地方说理去。

上市大国企分红了吗?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19:18

xs_19lou 发表于 2013-11-21 1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笼统地讲些原则空话会不可避免导致“死”局面的出现,目前已经有观望等待的苗头出现。我的意思是 ...

会在预算改革上下功夫,可是路还长,三中前爆出地方楼堂馆所就是信息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24:46

xs_19lou 发表于 2013-11-21 11: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至于政绩工程与面子工程的问题,属于枝节,规则确定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比如你要修一条路,那 ...

这是地方上的事,中央扎钱袋子+发改委控制,是审批就会有漏洞,但没钱,地方就不会乱修路

aryang 发表于 2013-11-21 11:53:42

我觉得主题都是围绕资本和资源的流动。

资本和资源的流动才能制造财富,不动的都是死钱和死物。习的全国统一市场和李的盘活存量都是这个思路。

决定全文,是针对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流动的方向,原则,保障机制,做了全面的阐述,一切都是以促进流动为根本目的。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56:32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11-21 12:26 编辑

aryang 发表于 2013-11-21 11:53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主题都是围绕资本和资源的流动。

资本和资源的流动才能制造财富,不动的都是死钱和死物。习的全国 ...

眼光很“毒”,抓到纲了{:4_279:}

流动就有资金动向,金融上会有动作

aryang 发表于 2013-11-21 12:24:23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眼光很“毒”,抓到纲了

瞎说而已,只是希望看到这些比较实在的解读,别被套在字眼里面去了

fightp 发表于 2013-11-21 12:28:38

师兄的帖子越来越给力!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2:29:03

aryang 发表于 2013-11-21 1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瞎说而已,只是希望看到这些比较实在的解读,别被套在字眼里面去了

地方银行可能会有一波破产,不能再多说了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2:30:49

fightp 发表于 2013-11-21 12: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师兄的帖子越来越给力!

谢谢,谢谢,那以后要出钱购买才能看{:4_280:}

fightp 发表于 2013-11-21 12:34:18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谢谢,那以后要出钱购买才能看

那也划算:lol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2:38:24

fightp 发表于 2013-11-21 1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也划算

不是我收金钱,系统回收,鼓励大家发言讨论不潜水

fightp 发表于 2013-11-21 12:52:57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2: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地方银行可能会有一波破产,不能再多说了

师兄估摸着哪些方向的资金会被收紧呢?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11-21 13:01:28

fightp 发表于 2013-11-21 12:52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师兄估摸着哪些方向的资金会被收紧呢?

面子工程,地方瞎搞的资金出处,每个地方可能不一样,要看当地的经济结构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18三中资料之二】瞎侃三中《决定》及财税体制改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