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大国重器开播
鳖不土啊中国第一部展示装备制造业高清系列专题片“大国重器”将于2013年11月6日开始每晚黄金时间在中央电视台2套开播,其主题曲“石头剪子布”,声音好听,画面震撼!没想到反映装备行业的电视片主题曲可以这样写!值得一听!片子值得期待!
http://v.qq.com/page/k/1/c/k00133jl31c.html 这样的片子就该多制作啊。
这个那个的晚会看多了,早就腻了。
把钱省下来,投给这些片子。
stevezhouxj 发表于 2013-11-5 16: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样的片子就该多制作啊。
这个那个的晚会看多了,早就腻了。
把钱省下来,投给这些片子。
好像看见唐厂的那个自嘲丑女无敌的妹子了:lol 力量需要展示出来,宣传也是软实力 有没有下载啊? 同道中人呵,俺也一直盯着呢,这个贴应该放在科学技术版的。建议经常关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 明晚一定的抽出时间来看一下。 拍得好的话,影响力能不能比的上《舌尖上的中国》呀{:soso_e124:} 昨晚看了,有点浅尝辄止,意犹未尽的感觉。 昨天看了,今天是大国重器之砝码 弓背岭 发表于 2013-11-7 1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昨天看了,今天是大国重器之砝码
哈哈,效果如何。还没捞着时间看呢 忙总应该是这片子的顾问吧哈哈哈 昨天看了,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今天晚继续等待。 本帖最后由 morningtiger 于 2013-11-13 11:50 编辑
第一集不中啊,很失望。手法有进步,没啥广角,全景啥的了。比较人性化,有些探索的味道。
开篇选材有问题,磷矿厂/300吨自卸车/风电/海工里就振华还说的过去,其他三个很一般吧。而且振华的那个平台应该也称不上第一吧(懂行的请打脸)。
评分:59。其中35分是因为片尾曲{:soso_e113:}
更新,看了朗朗天的介绍,翁福加分,第一集65了。 刘枪枪 发表于 2013-11-7 12:00
忙总应该是这片子的顾问吧哈哈哈
肯定不是。外行整的。糖厂一定会出美女铝焊接的桥段了。 看机械论坛上大侠的说法(表示同意):
“中国工业整体是个溃败趋势,世界上有技术传承的国家只有5、6个,不包括中国”
“世界上能做好螺钉的国家也就5、6个,苹果手机上的螺钉是从日本进口的”
没有多少认真、努力、一直做技术的 本帖最后由 morningtiger 于 2013-11-7 14:08 编辑
第七 发表于 2013-11-7 13:51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机械论坛上大侠的说法(表示同意):
“中国工业整体是个溃败趋势,世界上有技术传承的国家只有5、6个, ...
这个完全不能同意。鳖的工业在过去1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处于一个量变导致质变的关键时刻。从集成到核心部件,从模仿到创新,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10年之内,鳖一定是第一工业强国。别的国家没机会整啊。美国那么多东西不也是跟元首学的吗。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1-7 14: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完全不能同意。鳖的工业在过去1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处于一个量变导致质变的关键时刻。从集成 ...
谢谢morningtiger大侠的回复,我的看法都是源于下面链接的作者: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9961
我总结的“他的看法”:
1、国家选择短周期发展,大家喜欢赚快钱,工厂、企业也没有时间(不愿意)培养人才;
2、国人多数老人心态,不思进取,做什么都差不多、我感觉;
工业靠的是流程,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3、中国的经济应该越来越好吧,但大多数国人启的作用越来越小,会被印度人、海龟、甚至越南人替代。多数国人只能在底层工作(2005年社科院出过一个报告,中国工程师只有10%能参与世界竞争(应该是指世界中等水平),印度有25%,印度软件工程师数量、质量均高于中国)。
4、美国人从大学开始,比中国人更刻苦(个人理解,有技术传承国家的技术人员,都比较刻苦,所以也可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会上各种补习班,工作以后还会不断学习。
个人观点,两晋以后,汉人失去了进取心。
本帖最后由 morningtiger 于 2013-11-7 15:35 编辑
第七 发表于 2013-11-7 15:22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morningtiger大侠的回复,我的看法都是源于下面链接的作者: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 ...
商榷一下哈
1)这一点我就反复告诉同事们,你们不要对国企有偏见,不要老是觉得私企好。私企要短视的多的多。当然国家这个环境也决定了私企远视多半是找死:L看看国家大工程哪一类的,还是很长远的。
2)国人可能太进取了吧。当然有很多也是为了眼前进取。但老人心态感觉差的太远了。
3)印度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如果有那个报告,那社科院那帮人估计连印度人都没见过。印度高素质的真的很牛,那些天天嘲笑人家三哥的很多也没见过印度人。整体上,中国工程师肯定占优。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印度人没有机会做那些东西。软件业太小了。麦肯锡的报告同样说印度有很少比例的适合跨国公司,和中国的结论没啥区别。
4)美国人接触不多,不好评论。但是美国空心化很严重,人才也没法发挥啊。再加上巴马的社会主义:lol
最后一条有些唯心了吧。说实在的,咱们也都没见过两晋前后是啥样,你说是不是。 本帖最后由 第七 于 2013-11-7 16:07 编辑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1-7 15: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商榷一下哈
1)这一点我就反复告诉同事们,你们不要对国企有偏见,不要老是觉得私企好。私企要短视的多 ...
最后一条是很唯心:L,发发牢骚:lol,这个想法是受天涯有位六点十三分大侠的影响,关于两晋的文章。
之前说的报告(不是社科院的,记错了,不保证真实性;P):
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周济说,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的数量,相当于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培养出来的工程师的总数。规模很大,关键是提高质量,提高创新能力。
根据2005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and Company Global Institute)的一份人力资源报告,中国和印度分别只有10%和25%的工程师能够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那份报告发现像波兰、匈牙利、捷克和马来西亚这样的低工资国家能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上角逐的工程师比例比印度和中国都要高。事实上,在调查的国家中,就能在世界市场中竞争的工程师比例而言,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最后的,甚至排在巴西和菲律宾后面。但是匈牙利和菲律宾却没有在关于美国竞争力的新闻发布会快报中被提到。
软件方面,现在,美国的软件工程师数量最多,为360万,印度为275万。到2018年,印度软件工程师数量将反超美国达到520万,而美国为450万,中国则只有190万。
虽然,中印同为人口超十亿的大国,且人口总量相差无几,但印度人口年龄结构明显优于中国,印度半数人口年龄低于25岁,加上英语作为母语的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印度软件工程师人数暴增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美国人的,我是道听途说的。。看论坛上转的美国制造,感觉还是很强大啊,
“世界有2万多项实用技术,多数掌握在美国手里,少数在欧洲和日本手里;美国化工设备成本已经比国内成本低了(大意引用上面链接大侠的文章)”。
对于中国工业状,我基本是从链接中的大侠其他文章了解的:L
第七 发表于 2013-11-7 16: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后一条是很唯心,发发牢骚,这个想法是受天涯有位六点十三分大侠的影响,关于两晋的文章。
之前 ...
印度能说流利英语其实比例并不高。 片头做的真好,红旗H7做的广告短片也不错{:soso_e100:} 第一集就看到湘潭生产的给力合必拓用的巨无霸运输车,当年在那个厂实习的时候真是震惊了,得有3到4层楼高,轮胎大概两人高。为蒙古露天煤矿开采也作出巨大贡献啊。国之重器 本帖最后由 morningtiger 于 2013-11-7 22:15 编辑
mykensington1 发表于 2013-11-7 20:48
第一集就看到湘潭生产的给力合必拓用的巨无霸运输车,当年在那个厂实习的时候真是震惊了,得有3到4层楼高, ...
好像不行。当然我也只是听它竞争对手的一面之词。但他们给我说了下订单对比。还要核实一下。 第七 发表于 2013-11-7 15: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morningtiger大侠的回复,我的看法都是源于下面链接的作者: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 ...
白菜一样的工程师群体 是不能参与世界竞争的,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1-7 13: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一集不中啊,很失望。手法有进步,没啥广角,全景啥的了。比较人性化,有些探索的味道。
开篇选材有问 ...
这一集讲大车和风电的关键不是讲技术,而是要展示人,确切的说是人的组织。所谓大工业,在人的层面就是对人的有效组织。中国的工业大发展技术只是其中一面,容易吸引公众研究,而人的发展是另外一面,不易被局外人理解。你想想,技术再强,也是图纸和电脑文件,把他变成实物,并且是千百台尺寸一致,质量一致的实物,那真的就是人的组织问题了。
据我所知,这一集里生产风电和大车的企业其专业研发技术能力并不强,但它的优势在于长期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人力组织能力(这个企业是从民国时代创立的),以及生产工艺上的经验积累,这一点在镜头里表现得非常突出,一个是人力扎线,一个是人力贴磁,有或没有生产线工作经历的人看了之后感受绝对不一样。
此前西西河里工业党人天天挂在嘴边的“工业人口”,不就是这个吗:) 而忙总总是提及的“从实验室”到“中试设备”再到“生产线”的过程,说到底,就是生产工艺的成熟与一线工人的组织成熟。这在扎线圈和贴磁两个镜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老国企老国企,这个老,从好的角度理解,就在于成熟的生产组织,只要有技术和资金输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本帖最后由 morningtiger 于 2013-11-8 10:13 编辑
树之月季 发表于 2013-11-8 09:53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一集讲大车和风电的关键不是讲技术,而是要展示人,确切的说是人的组织。所谓大工业,在人的层面就是对 ...
从人的组织角度,这些选材也不怎么样。可能我比较挑剔吧:lol,毕竟是开篇吗,而且片花做的那么好。故事转成链接也不流畅。
从人的角度,日本这个大对决看的过瘾多了。当然两个片子的立意,角度完全不可比。但是从大国重器的角度,拿贴磁盘(不是贬低工人师傅哈)和这种对决比就差不少。关键是我们应该有很多更好的例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yMTUyNzY0.html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1-7 2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像不行。当然我也只是听它竞争对手的一面之词。但他们给我说了下订单对比。还要核实一下。
大车的竞争对手可不多啊:) 在全世界基本就三国,或者说是三个企业,也就是“大国重器”里提到的“美日俄”,确切的说是美国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白俄罗斯的别拉斯。对,我没打错,白俄罗斯的别拉斯,全称是“白俄罗斯汽车制造厂”,在明斯克,前苏联最重要的重型汽车制造厂,驮载俄罗斯白杨战略导弹的重型汽车就是它的产品,是俄罗斯实际控制的企业,所以电视里说“美日俄”倒也没有大错。
而国内这种大车的生产就是从电视里的这家企业开始的,八十年代的事情。据我了解在国内和他竞争的对手一个在抚顺一个在常州,都已经停止生产了类似产品了。还有一个在包头(呼和浩特?),实际上是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组装工厂。另外在长沙新近有家企业在搞,是国内央企组织一帮这家企业的退休专家组建起来的,还是一个忙总所说的“中试装置”,技术指标很不错,能够出单台产品,但成批出品暂时还不行。
我很好奇,是哪家企业哈:P morningtiger 发表于 2013-11-8 1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人的组织角度,这些选材也不怎么样。可能我比较挑剔吧,毕竟是开篇吗,而且片花做的那么好。故事 ...
我觉得是很现实,中国当前的装备制造主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一批老国企以及老国企培养的技术工人组成的一线支撑的。就人员组织方面来说,这是一种成就。 本帖最后由 morningtiger 于 2013-11-8 10:56 编辑
树之月季 发表于 2013-11-8 10:38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车的竞争对手可不多啊:) 在全世界基本就三国,或者说是三个企业,也就是“大国重器”里提到的“美日 ...
这个不太好说了。现在自卸车可以分三档:100吨以下,100-200吨,200吨以上。竞争对手不一定只包括200吨以上的哈。这些并不关键,关键是现在的订单到底好不好(我没核实过哈:lol)。要论大,徐工的400吨的更大吧。和马院士合作的直线电机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题材呢?另外那三个里面,是不是别拉斯的质量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