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yxssrs 发表于 2013-8-10 21:26:55

本帖最后由 tdyxssrs 于 2013-8-10 21:39 编辑

vwvv 发表于 2013-8-10 16: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个人觉得,忙总的执行力公式,是讨论某项决策时候的方法。看曹操作为政治家的执行能力时,似乎还需要考虑 ...
这个历史资料读过高中的基本都知道容易理解。悟空开了这么大一桌席面,用和女孩子上街看电影,是看动作片、恐怖片、爱情片来做选择,就是掉份了。恩 ,如果那样写,也能解释成,贴近生活、一小见大。{:soso_e120:}

土匪王 发表于 2013-8-11 00:51:38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8-10 1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执行力这个词和战略一样,概念比较模糊,一方面被滥用,另一方却众说纷纭,执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一直没有 ...

执行力这个东西,我认为就是项目完成的能力,是否按照项目的预期目标完成了项目,就是执行力的体现。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预期目标。因此,执行力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一个战争的执行力,就表现在以最少的损失,取得最大的战果,赢得战争。
一个研发的执行力,就表现在以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完成研发的目标。

以此类推。

曹操的执行力就表现在建立魏国上。实现了建立魏国的预期目标,就体现了曹操的执行力。如果曹操能够1年就建立魏国,那么他的执行力就超强。

跟李世民比,曹操的执行力并没有表现得更强。李世民的起点比曹操高,没法比。

vwvv 发表于 2013-8-11 09:18:02

本帖最后由 vwvv 于 2013-8-11 14:34 编辑

土匪王 发表于 2013-8-11 00:51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执行力这个东西,我认为就是项目完成的能力,是否按照项目的预期目标完成了项目,就是执行力的体现。

...

若是将执行力分解成很多方面来考虑,诸如军事执行力,行政执行力,文教执行力,那么庞杂的案例和资料搜集会是个无底洞。不若直接考虑曹魏集团的组织结构,利用当代成熟的组织理论和数据,来间接证明执行力强大来的方便。

个人觉得,在我们这个浮躁的年代,执行力这个词是无数老板和领导在压榨员工劳动力时候发明的。并不考虑长期利益,就是某个问题额解决能力。算了,大师兄既然题目是这么定的,就这样吧。看某个问题的解决。

sailor0919 发表于 2014-7-17 09:16:53

好久不来茶馆,现在看了悟空老大的投资,俺都有点怀疑悟空老大是忙总马甲了。。。  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写作格式都太像了!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8 16:36:38

这个写的很有意思。
我试着把文中的曹操换成毛泽东,把袁绍换成凯申公,把天子换成马克思主义来读,条理就更清楚,更贴近现代了一些,也更好理解什么是执行力了。
当然曹操是无法与主席相比的,主席选择了人民群众作为他的接班人,而曹操只是在他的儿子中选,终究是不能跳出封建的窠臼的。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9 19:44:17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8 16: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写的很有意思。
我试着把文中的曹操换成毛泽东,把袁绍换成凯申公,把天子换成马克思主义来读,条理就 ...
我试着把文中的曹操换成毛泽东,把袁绍换成凯申公,把天子换成马克思主义来读,条理就更清楚,更贴近现代了一些,也更好理解什么是执行力了。
这个代入有意思,太祖一生始终对曹操推崇备至,认为曹操是真男子,大本事。1954年夏在北戴河写的《北戴河 浪淘沙》词中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年轻读书时说,“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孟德、仲谋、诸葛而已。“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1 09:37:43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9 1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代入有意思,太祖一生始终对曹操推崇备至,认为曹操是真男子,大本事。1954年夏在北戴河写的《北戴 ...

曹操前期挟天子和战官渡的时候,战略战术的执行力都是相当正确和到位的,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是到赤壁之战时,不知道为什么战略战术突然都出了大问题?
曹操趁刘表死夺荆州捡个大便宜,本来是件极好的事。但是拿下荆州之后发起赤壁之战准备统一东吴,战略方向选择上就不对了。曹操的北方军不习水战,而东吴水军却很精干,发起赤壁之战这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而且东吴孙权新立,内部正在整合过程中,又是南方军队,暂时对中原不可能有大的影响,东吴不是急所,没必要急于发动赤壁之战。这时对曹操来说,真正的急所是西凉马超。曹操如果能以于禁守荆州操练水军,再以一将驻襄阳以为照应,在荆州方向上采取守势,慢慢消化荆州的获利,然后率主力攻击马超,取关中夺汉中,四川的刘璋自然会不战而降。在此基础上最后再发动收复江东的战役,胜算上要大的多。但似乎曹操此时已经被荆州的巨大成功冲昏了头脑,选择了错误的战略进攻方向,才造成了最后的三分局面。虽然此时郭嘉已死,但以曹操前期自身的能力来看,他不应当犯这个战略错误才对,战术上的连船的错误就更不用说了,不知道曹操这个时候是出了什么问题?应当不是诸葛亮忽悠的为了二乔的缘故吧。
至于刘备诸葛亮虽然有一时之能,如果没有荆州做根据地,以他们的那点兵力,到四川到东吴最多也就是个依附的地位,是没有机会咸鱼翻身的。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1 12:35:24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1 09: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曹操前期挟天子和战官渡的时候,战略战术的执行力都是相当正确和到位的,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是到赤 ...

赤壁这一战,曹操的战略选择没有错,军中大役这个突发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曹操拿下襄阳后,集中注意力安置荆州有名望的士大夫,并没有用主力追剿刘备,而是任命原来刘表的手下文聘为江夏太守,追赶刘备的实际上是文聘统率下原来刘表的军队,刘备逃到夏口,江夏郡的刘琦接纳了他,还资助了万把人,这等于是让刘表的部下打内战。在江夏,刘琦是主,刘备是客,刘备并不是曹操的主攻目标。

孙吴控制的地盘只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要想稳定,必须夺取上游的荆州,刘表大将黄祖控制下的江夏郡扼守长江上游,而且和黄祖还有杀父之仇,所以从赤壁之战的前5年起,孙权与黄祖之间战争不断,赤壁之战这一年的春天,孙权因为先前得到黄祖手下甘宁的投诚而再次发动战争,几乎一举全歼黄祖的部队,刘琦也是在这之后才到江夏守夏口的,这一仗重创刘表,刘表很快就死了。

荆州实际上是在孙权、曹操的先后打击下顷刻灭亡,结果是曹操和孙权直接处于对立状态,而荆州是双方必争之地,刘备与刘琦这股荆州残余力量只是在两强之下自保,这是赤壁之战前夜的大致态势,大役这个偶然因素对曹操的影响更大。

赤壁之战后,曹操并没有完全撤出荆州,襄樊还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所以有后来关羽灭掉于禁的樊城之战。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1 16:01:31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1 12: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赤壁这一战,曹操的战略选择没有错,军中大役这个突发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曹操拿下襄阳后,集中注意 ...

军中大疫和不习水战不正是战略方向选择错误的结果吗?
刘表所占荆州那个地方,襄樊、荆州、江夏三地互成犄角,曹操在夺取襄樊和荆州后,实际上许都的南大门已经有保障了,守住襄樊和荆州,占据长江和汉江的上游,稳取守势,把江夏让给刘备也无妨。荆州是孙权的急所,却不是曹操的急所。孙权必然会趁机向江夏发展,侵吞刘备。刘备在江夏的兵力很少,好像只有刘琦的一万人和关羽的五百水军吧。即便刘备联合孙权,孙权也会借刘备的刀去攻曹操,驱狼吞虎。只要曹操不急于直接面对孙权,刘备夹在曹操和孙权中间是难有作为的。曹操打刘表打的太顺利了,赤壁之战时很多地方没有考虑好,过于急功近利了些。
其实夺了襄樊,曹操就应该把目标转移到关中方向了,关中方向这个时候对许都的威胁是最大的。守住襄樊,拿下关中,基本就是个不败的局面了,后期司马家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统一天下的。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1 19:28:21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1 16: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军中大疫和不习水战不正是战略方向选择错误的结果吗?
刘表所占荆州那个地方,襄樊、荆州、江夏三地互成 ...

军中大疫和不习水战是战役战术准备不足,并不是赤壁之战这个战略方向有误,与后期司马一家取天下的形势不同。

1,关中安定,荆州必打。赤壁之前曹操统一北方,只剩2个用兵方向,一个是荆州,一个是关中。正如七兄所说,荆州是孙权所急,却不是曹操所急,曹操南下,孙权肯定来攻,赤壁之战后曹魏和孙吴要么是打,要么在为打做准备中。而关中却暂时安定,曹操与袁绍角力过程中,派钟繇持节督关中,实际起到一个调停作用,关中并没有曹操自己的部队,关中的韩遂、马腾各派儿子作为人质,有时还出兵打击袁氏力量的高干、郭援,对曹操消灭袁绍残余势力还是有功的,只是在赤壁一战3年后曹操派夏侯渊带兵进入关中,才产生猜忌,于是联合起来借助潼关阻挡曹军入关。

所以,赤壁之前曹操不会放着荆州必争之地,而主动去打破关中暂时的安定局面。

2,刘备前后的力量不同。赤壁之时刘备依附刘琦,是客,力量和作用不大,赤壁之后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一年后刘琦病死,刘备才有了以公安为中心的江夏地区作为立足地,并由于曹操在赤壁之后3年声言讨伐张鲁,刘备才有了入川的机会并壮大。

3,戏说纯假设,如果曹操不打赤壁之战,孙权灭掉刘琦刘备的可能性很大,加上没有赤壁之战,周瑜不会受伤、后来病死,一个强大的东吴对曹操来说不是好选择。

曹操赤壁失败更多是战术准备不足和心里骄傲轻敌,之后的一年吸取教训,在老家亳县开始训练水军,进驻合肥,这样便有机会通过巢县的濡须坞进入长江,从而沿江而下直逼东吴首都建业,曹操一直把东吴作为主要对手。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2 10:08:55

本帖最后由 武当七瞎 于 2014-8-12 10:13 编辑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1 19:28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军中大疫和不习水战是战役战术准备不足,并不是赤壁之战这个战略方向有误,与后期司马一家取天下的形势不 ...

与大师兄继续探讨:
      曹操从领导那里接到的任务书应该是这样的:统一天下。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曹操制定了三个方面的战略规划: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搞屯田恢复生产;军事上,先弱后强、先急后缓、先近后远,逐步统一天下。
     这三个战略规划,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前两个一直执行得不错,也很有成效;军事上的战略规划除了在打张绣时有点反复,吃了点亏,基本上也都很好的贯彻实现了。
      在统一北方之后,天下九州,曹操已经占了五个,只剩下江东、益州、荆州、关中这四个地方还没有统一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这四个地方都是必争之地,迟早都要打的。在战略规划制定好后,其实就是流程上的排程问题了。这四个地方该怎么排程了?仔细分析一下:

      江东之地,孙家已经营三世,人心稳定,兵多将广,且有水军之所长,又兼长江之天堑阻隔,从难易程度上来说是最难的,而且由于长江相对那时的交通水平确实是天堑,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上也是比较远的。当然,长江天堑对江东来说即是安全的屏障,也是偏安一隅的保障,又加上南方人习水战不习马战,客观上江东人其实对统一天下的任务不是很努力的。因此,统一江东对曹操来说是最难的任务,但不是很着急的任务。
      关中的马超,拥有西凉的强兵悍将,又兼武艺惊人,占据着关陇平原龙兴之地,又有潼关天险,出潼关即面对河南的许都,尽管马超实力上弱于孙权,但马超实际上对曹操的威胁是最大的,也是最迫近的威胁,解决马超的问题当排在孙权之前。
      益州的地形就是个乌龟壳,这个乌龟壳的开口实际是在汉中,刘璋喑弱躲在壳中不出来,凭借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只能算是负隅顽抗,拿下关中、汉中,刘璋自然不在话下,放在最后收拾也没问题。
      荆州刘表,是距离曹操最近的一个敌人了,对许都的威胁是最近的。但是刘表已经老了,没有争天下的雄心壮志了,而且刘表一直受江东威胁,实力上比江东、关中都弱,加上又有收容老情敌刘备这个借口,首先攻取荆州就是曹操的必然选择了。
      综合比较,对这四个敌人进攻的先后顺序排程应该是这样的:荆州-关中-益州-江东。

      趁着刘表死,曹操借口刘表收容老情敌刘备开始执行了这个流程。开头很顺利,曹操迅速占领了襄樊、荆州,追着刘备跑,刘备一口气逃到江夏刘琦处才喘过气来,胜利一时来得太突然和巨大了。
      插说一点,荆州这个地方,其实有个天然的缺陷,即荆州是个八面透风的四战之地,这个地理环境决定了占据荆州的势力在荆州只能做出战略性的防御,不能选择战略性的主动进攻。比如孙权后来即使占领了荆州,在选择进攻曹操的方向上依然选择的是逍遥津方向,而不是荆州方向,因为还要防着刘备从白帝城杀出来。在周边不稳的情况下,选择从荆州方向出发的进攻最多只能是佯攻,不能是主攻。《隆中对》中诸葛亮给刘备的布局前半部分占荆州取益州夺汉中关中是正确的,但使一上将军出兵宛、洛则有点像在给刘备画大饼,犯了分兵的大忌,主席就很敏锐的就看到了这点。实际上,小瞎以为,按《隆中对》的策略,从荆州出兵宛、洛配合关中的进攻实际是兵分三路,因为不管于东吴的关系好坏,荆州始终还是需要留一支兵防守东吴的偷袭,这个负担是荆州难以承受的,与其这样,《隆中对》还不如建议刘备先收江东再去夹击曹操了。

      话说回来,曹操占领了荆州,自然而然就容易觉得江夏是荆州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然要进攻江夏了。这时刘备的兵力很少,显然是无法抵挡曹操的进攻的,只能联合准确的说是依赖孙权一起抵抗。进攻江夏,曹操必然就要面对江东的孙权了,这个时候,流程的排序就变成了荆州-江东-关中-益州,跟前面说的军事战略的规划就违背了。江东是最难啃的骨头,曹操根本就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仓促的进攻江夏必然就会带来战略上的被动和失误,虽然曹操号称有八十万大军。
      设想一下,如果曹操在收复襄樊、荆州后紧急刹车,不进攻江夏,回师找个借口去打马超是个什么局面?孙权内部那么多带路党,好好忽悠一下稳一稳。江夏甚至长沙三郡都故意留给刘备,让刘备在荆州和江东之间做个缓冲。湖南长沙那地方真的就像个没有盖子的天炉,刘备即使夺了长沙,只要曹操守住荆州就相当于给刘备盖了个盖子,刘备也成不了气候了。另外,守住荆州也切断了刘备进攻益州的道路,相当于把关中、汉中、益州一起打包了,曹操从关中进攻,一口一口先把这三个地方吃掉,剩下的孙权刘备也就好收拾了。

      总的说来,荆州不宜独占。曹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及时止赢。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战略流程上没有作出相应调整,导致了最终的赤壁之败。当然,这个跟管理者有很大关系,跟管理者的沟通也有很大关系,曹操在赤壁之战时的执行力是有问题的。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2 19:20:44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2 1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与大师兄继续探讨:
      曹操从领导那里接到的任务书应该是这样的:统一天下。



七兄对三国志很熟,也有思路。

同意荆州四战之地的观点,但荆州地区的战争形势要放在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态势中做具体衡量。荆州这个地方,两强时争雄,这是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曹操与孙权对决;三强时均势,也就是七兄说的“荆州(地区)不宜独占”,这被后来三国鼎立成型后的历次战争所证实。

赤壁之战的决策者是孙权,具体指挥是周瑜,抗击曹军的主力是东吴,刘备只是侧翼。孙刘联合是东吴通过鲁肃主动提出来的,当时的刘备已是丧家之犬,本打算投靠苍梧太守吴巨,所以听了鲁肃的话后大喜过望,立即派诸葛亮去东吴联络。

刘备因搭曹操被东吴打败的顺风车得以保全,诈取蜀地后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以后才是“荆州不宜独占”:关羽攻打樊城灭了于禁,东吴就在后备偷袭;东吴灭了关羽,主动讨好曹魏;刘备不忍失去荆州去打东吴,结果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死在白帝城,蜀汉最终还是得和东吴修好。

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思想是占稳固地盘+联合东吴抗曹,形成一个短暂的三国鼎立局面,再伺机北上,刘备接受了这个方针,但执行并不坚决,所以才围绕荆州(地区)打了好几场大战。

三国鼎立态势下才有”荆州(地区)不宜独占“的一个注解是:曹丕继位后令曹仁后撤,焚毁襄樊二城,退守宛城(今天的南阳),司马懿认为这样做实在没有必要,东吴不存在北犯的可能性,事实证明司马懿是正确的,曹仁的部属满宠出现在江陵,与吴军发生正面冲突,但吴军没有过激的表示,满宠最后回兵驻屯宛城以南的新野。

除了水军不备和骄傲轻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另一个错误是没有备足粮草,赤壁之战一年后在今天安徽寿县屯垦,后续成事的是司马家族执政下的邓艾,在三国志邓艾传中有描述。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3 10:34:55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2 19: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七兄对三国志很熟,也有思路。

同意荆州四战之地的观点,但荆州地区的战争形势要放在不同时期的国家战 ...

惭愧惭愧,小瞎只读过三国演义,没读过三国志,还是大师兄博学广记,考据翔实,与大师兄讨论,受益良多!

其实荆州(地区)的问题,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尤其是在荆州居住的诸葛亮、马良他们,给刘备的建议都只是把荆州作为一个跳板而不是作为发展的根据地。曹操应当对此也有一定认识,把刘备赶到江夏后,曹操采用了荀攸的计策,邀请孙权一起共猎江夏,我们一起来宰刘备吧。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操对独吞荆州(地区)的信心不足,感觉自己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曹操还有点舍不得刘备这块从嘴里逃掉的肥肉。此时的刘备对曹操来说,颇有鸡肋之感。但曹操遇到鸡肋的时候总是会犹豫,实际上在赤壁之战的过程中这种犹豫是贯穿了曹操的整个指挥过程的,从后来的杀蔡瑁、张允等事情不断有体现。最高管理者在战略战术上决策的犹豫,必然会导致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出问题,赤壁之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反观刘备一方,此时已经是跌到了谷底了,兵不过万余人,地不过江夏一隅,是根本没有资格去跟曹、刘任意一家叫板的。逃到苍梧,估计是最后不得已的打算,但苍梧前面说了,湖南的地形就像个天炉像个大口袋,袋口就在荆州,如果去了苍梧,就相当于钻进了口袋火炉中,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性了。这个时候,诸葛亮发挥出了他天才的政治能力,在手中无牌的情况下,利用占据的道德制高点和信息不对称,成功的说服了孙权,坚定了其抗曹的决心。刘备到江夏时,东吴对刘备和曹操的实力都不了解,于是就派了鲁肃前来打探消息。诸葛亮让刘备故意隐瞒情况,并自己亲往东吴去游说。从他舌战群儒的过程来看,他始终牢牢抓住汉室后裔抗曹的这面大旗,并痛批江东群臣只为自己打算不为孙权打算的利害。对孙权,首先是采取激将法,夸大曹操兵力劝孙权投降称臣,孙权其实是不可能一战都不打就甘心投降的;后来孙权决
定打后又有点忌惮曹操的实力,诸葛亮又夸大刘备的实力坚定其信心。这个孙刘联合共同抗曹,多少是有点靠诸葛亮骗来的,实际上与曹操作战的主要力量也是周瑜的东吴军。舌战群儒建立孙刘同盟,这几乎是刘备唯一的翻身的机会,也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出彩的时候。

孙权在坚定抗曹决心之后,就派周瑜前往三江口进攻曹操,自己在柴桑做接应,主动发起了赤壁之战。这个时候进行主要靠水军的作战,对曹操其实是不利的。即便曹操打赢了赤壁之战,他还必须面对在柴桑的孙权,收复东吴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很有可能打成一场持久战,而这是曹操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他后方不稳,还要担心西凉的马超从后面偷袭。而孙权周瑜一方,他们的目标只是夺取荆州,控制长江上游,保护自身的安危,并没有问鼎中原的企图。窝在江夏的刘备,迟早是块要踢走的绊脚石。孙刘联盟成立后,周瑜率兵抵达江夏,估计是发现了刘备的实力太弱,周瑜开始并没想着积极进攻曹操,反倒不断对刘备搞小摩擦,让刘备去截曹操的粮道,搞鸿门宴请刘备吃饭,多亏了诸葛亮和鲁肃在中间的斡旋,才使得周瑜的小动作没有成功。饶是如此,诸葛亮看到刘备去赴鸿门宴,差点吓个半死。最后,周瑜辛苦打赢了赤壁之战,却变成了为刘备做嫁衣裳,心中郁闷是难以言表的,这个亏气量再大也估计难以消化。

看到此情此景,小瞎颇觉有些眼热,刘备的咸鱼翻身的过程跟TG长征之后在陕北的咸鱼翻身颇有两分相似之处。TG到陕北之后,兵不过万余,地少且贫瘠。怎么办?逃到外蒙古不过跟刘备去苍梧的计划一样,只能是有去无回的最后打算。唯一的翻身机会只能是打着抗日的旗号,联合蒋介石去抵抗小日本。天无绝人之路,好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把自己的鲁肃——张学良送来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TG受改编成为八路,最终形成了国共联合抗日的局面。在联合阵营里,蒋介石也是不断搞小动作对TG制造摩擦,做法与周瑜一样,难怪蒋介石也获得了相同的“民主无量、独裁无胆”的称号。但TG与蒋介石的联手进行的赤壁之战却战败了,这就是“七七事变”后的日本全面侵华,最终打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持久战。在这个过程中,毛主
席既高举抗日的大旗,变被动为主动,始终坚持抗日联合阵线,联蒋抗日;同时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搞一个领袖一个党,保持独立自主、主动灵活。最终,毛主席选择去抗日敌后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就好比刘备入蜀,至此蛟龙入海,咸鱼翻身矣。

每思及此,小瞎不由伏案暇想:毛主席的天才政治军事战略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毛主席不过是高小文化的一个图书馆管理员,也没学过政治军事,始终是人而不是神。毛主席的天才思想只能是从五千年中华文明中吸取精髓,活学活用,与西方泊来的理论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出来的。中华文明能绵延五千年不断绝,是因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已经通过三国水浒中的一个个故事把政治、军事、文化的种子浸润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中,即使在中华文明遭受到打击的最危难的时刻,只要你能吸取精髓,把握灵魂,灵活应用,必然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意,实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伟目标。

虽我朝国运时有所衰,惟中华文明之树长青,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毛泽东思想必然长青。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3 12:39:33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3 1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惭愧惭愧,小瞎只读过三国演义,没读过三国志,还是大师兄博学广记,考据翔实,与大师兄讨论,受益良多! ...

把TG和刘备类比很有意思,TG需要考虑更多的国际因素,欧洲战场、美日关系、俄日关系等等。

主席伟人,运筹帷幄,继往开来,实践中经常推荐读书:

林副帅事件后,让人读《张辽传》,用张辽对待留在曹营时的关羽举例,谨慎划线少抓人;让人读《吕蒙传》,好好学习,不要上当。

陈伯达反复无常玩花样,让人读东晋《刘牢之传》。

多读点靠谱的书,不让人骗,一部通鉴一部三国志,有很多内容值得挖掘

老土拨鼠 发表于 2014-8-14 10:21:21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2 19: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七兄对三国志很熟,也有思路。

同意荆州四战之地的观点,但荆州地区的战争形势要放在不同时期的国家战 ...

刘备和诸葛亮可谓是志不同道不合,所以战略性岗位一直不给诸葛亮,闲差养起来。要不是快死了身边没人用,可能诸葛亮一辈子也就是二线了。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8-14 13:22:54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3 1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惭愧惭愧,小瞎只读过三国演义,没读过三国志,还是大师兄博学广记,考据翔实,与大师兄讨论,受益良多! ...

        好文,抓个小虫,TG到陕北的兵力是变化的,毛主席所在的红一军团抗日先遣队大概7000多人,说不过万没什么问题,不过陕北的红军还有先到的红二十五军和当地的二十六军,人数加起来肯定超过万人了。经过一年经营和东征、西征的成果,日子一度相当好过。但到了1936年9月,二、四方面军前来会师,吃饭的人一下就从3万增加到了近8万,筹款政策又在调整,和KMT谈判的时候答应了不打土豪。财政就遇到了大问题。
     至于去外蒙,还是因为最初苏联说给TG的援助在定远营,要TG去接,所以才有了宁夏战役。倒不是去逃跑的,TG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是西路军擅自西进后,河东部队被胡宗南部步步紧逼的那段时间,那时候倒是有个小长征计划,即东渡黄河乃至远征鄂豫再回西北的计划,和去蒙古没什么关系了。
      张学良与其说是鲁肃,不如说是加菲猫,先被红二十五军暴打,中央红军来了以后,从一次丢一个团变成了一次丢一个师。倒是给红军扩红不少,缴获众多,倒是很是缓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上甘岭上扬名的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就是在直罗镇被红军俘虏的。比较神奇的是山城堡大捷后,毛泽东等确立了红军主力“就地坚持”的方针,并拟再战胡宗南,巩固胜利。同时,毛泽东也作出这样的预计:“一、二月后,绥远、西北、全国有起较大变化可能”。两星期后,他的这个预计提前来到了——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关于抗日的部署,瓦窑堡会议就决定于1936年下半年实现直接对日作战。东北抗联在东北和日本人打了好几年了。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4 15:42:27

老土拨鼠 发表于 2014-8-14 1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刘备和诸葛亮可谓是志不同道不合,所以战略性岗位一直不给诸葛亮,闲差养起来。要不是快死了身边没人用, ...

赵云也是这个待遇。刘备自己一路投靠多人,没有一次是忠心的,所以不信任半路归附的部下。

刘备才是真正的奸雄,曹操奸臣的帽子是南宋小朝廷为了政治上树立忠君需要才扣上去的。

老土拨鼠 发表于 2014-8-14 15:48:27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4 15: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赵云也是这个待遇。刘备自己一路投靠多人,没有一次是忠心的,所以不信任半路归附的部下。

刘备才是真 ...

刘备的目的是把分公司做成自己的,你诸葛亮老想着为集团为母公司奉献青春,对不起,一边凉快去。荆州是最能体现俩人政治分歧的。

老土拨鼠 发表于 2014-8-14 15:53:08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4 15: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赵云也是这个待遇。刘备自己一路投靠多人,没有一次是忠心的,所以不信任半路归附的部下。

刘备才是真 ...

主要还是三观不同,法正也是半路来的,但老刘信任有加。

前几天听了一位曾经的资本小鳄谈了自己对战术性和战略性岗位用人的优先级标准,有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


战术性人才:1.做事的意愿 2.能力 3.忠诚

战略性人才:志同道合 ,忠诚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4 15:57:51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8-14 15:59 编辑

老土拨鼠 发表于 2014-8-14 15: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主要还是三观不同,法正也是半路来的,但老刘信任有加。

前几天听了一位曾经的资本小鳄谈了自己对战术 ...
刘备毕竟是外来和尚,信任法正是安抚蜀中本土势力。

志同道合说出了关键,荀彧功劳虽大,只因为在对待汉献帝上不和曹操一条心,不明不白死在寿春前线。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4 18:57:11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8-14 1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抓个小虫,TG到陕北的兵力是变化的,毛主席所在的红一军团抗日先遣队大概7000多人,说不过 ...

有请信仰兄写个主题,展开讲讲西安事变前的TG、东北军和常凯申三方的态势和策略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4 18:59:22

老土拨鼠 发表于 2014-8-14 15: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主要还是三观不同,法正也是半路来的,但老刘信任有加。

前几天听了一位曾经的资本小鳄谈了自己对战术 ...

拨兄能分享一下和资本小鳄谈天的具体内容吗?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5 09:10:08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3 12: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TG和刘备类比很有意思,TG需要考虑更多的国际因素,欧洲战场、美日关系、俄日关系等等。

主席伟人, ...

确实,历史是不能简单的拿来类比和套用的,时移事易,时事异矣,时代不一样了,考虑的东西当然也差别很大了。但历史的影子却会经常闪现在后来发生的事情中,主席博览群书,应该是能吸取历史的精髓,把握历史的灵魂的高人,非如此难成一代人杰的。
印象中,在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时,主席也常用孙刘联盟的事情来教育说服大家,这其实正是对历史的活学活用啊。
小瞎写文章都是信口拈来,一气写成的,没有经过仔细考据,纰漏之处,还望师兄多加指教。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5 09:18:22

老土拨鼠 发表于 2014-8-14 15: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刘备的目的是把分公司做成自己的,你诸葛亮老想着为集团为母公司奉献青春,对不起,一边凉快去。荆州是最 ...

诸葛亮之于刘备有点像荀彧之于曹操,确实是志不同道不合。
而且刘备其实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也不怪人家刘皇叔,自从得到诸葛亮后,皇叔一路从新野败到江夏。这个在诸葛亮去舌战群儒时,东吴还有人拿这个说事,揶揄诸葛亮。对比起毛主席在土城吃了个败仗后,军中各种闲话都出来了,可想而知当时刘备军中对诸葛亮的怀疑论估计私下比较流行,这可能也是关羽一直不服诸葛亮的一个原因。
估计刘备对诸葛亮是既不想用,也不敢用吧。

老土拨鼠 发表于 2014-8-15 09:31:50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5 09: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诸葛亮之于刘备有点像荀彧之于曹操,确实是志不同道不合。
而且刘备其实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一直是持怀疑 ...

结合诸葛亮后来掌权后成为权臣的事实看,刘备对他的警惕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卖草鞋的能成王,看人定是极准的。

总之和领导不是一条心,基本没出路。

老土拨鼠 发表于 2014-8-15 09:36:50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4 18: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拨兄能分享一下和资本小鳄谈天的具体内容吗?

只聊了用人方法,其他没聊。曾经牛逼过,现在几个朝代过去了,龙困浅滩,雄心也由万丈变百丈了。

虽然他没多聊,但是能感觉到,在中国,再牛逼的大佬小佬,最后也就是白手套。手套嘛,根据情况扔也就扔了。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5 09:49:51

本帖最后由 武当七瞎 于 2014-8-15 09:52 编辑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8-14 13:22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抓个小虫,TG到陕北的兵力是变化的,毛主席所在的红一军团抗日先遣队大概7000多人,说不过 ...

加菲猫,^_^,这个好玩!
以前看三国演义,觉得给鲁肃这个角色设定的真可爱。关键时刻,总是跟诸葛亮两个人一唱一和演双簧,好心帮倒忙,用现在的话说,两人是一对好基友,搞的后来周瑜和孙权说起鲁肃都是一脸的幽怨之情,令人捧腹!其实鲁肃应该还是有自己的谋略和手段的,否则是不足以镇住连周瑜都看不上的丁奉那些骄兵悍将的。
之所以说张学良有点像鲁肃,主要原因是鲁肃和张学良都恰到好处的给对手送去了救命的稻草和翻身的机会,还搞的自己的主子终生都是一腔的幽怨。
其实弱势一方跟强势一方的联合,有一个前提就是弱势一方要立足在自己的敢打能打之上。刘备一直打着皇室后裔匡扶汉室的旗号,这是他仅有的战略资本,曹操再捉住他也不可能再放过了,所以刘备不敢打都不行。刘备手下还有跟曹操打过很多仗的关羽、张飞等猛将,熟悉曹操,还有刘琦的一点兵力,这是刘备能打的基础。诸葛亮正是靠这两点舌战群儒,说服孙权抗曹的。
毛主席对形势的判断,也是要建立在自身敢打能打的基础上的。就像刘备说去苍梧,TG打算去外蒙古,这些在诸葛亮和毛主席脑袋中应该是不可能存在的选项,别人说说忽悠一下可以,自己应该根本不会去考虑的。而且西安事变也是TG自身打出来的结果,西安事变应该是一个突发事件,主席应该也是没预料到的(否则他就太穿越了)。但是西安事变前的形势,主席应该是有预料的。绥远的形势变化应该是基于长城抗战的情况判断,西北形势的变化主要是基于自身的敢打能打必然促使张学良寻找新的出路的判断。这虽然多少有点是在分析形势,鼓舞士气,但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主席以斗争促团结则团结存的战略哲学思想,而且也反映出主席能在帆没出现时预测到船马上要来的高瞻远瞩的领导能力。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反映出毛主席和TG当时领导团队高人一筹的执行力。能在抓住了欺付自己快十年的老冤家之后,不光不杀还要被合并改编,这种战略上的急刹车大转弯,没有强悍的执行力是不能完成的。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5 10:05:45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4 15: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赵云也是这个待遇。刘备自己一路投靠多人,没有一次是忠心的,所以不信任半路归附的部下。

刘备才是真 ...

三国演义中前期刘备对赵云还是爱护有加的,而且是把赵云作为贴身近卫军使用的。后期赵云似乎在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站错对了,有点倾向诸葛亮一方,刘备有点不敢用了。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8-15 10:23:19

本帖最后由 阴霾信仰 于 2014-8-15 10:32 编辑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4 18: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请信仰兄写个主题,展开讲讲西安事变前的TG、东北军和常凯申三方的态势和策略
不敢当,我知道的东西基本都是看双石的书和帖子看的,自己写这三方态势的话那要补的东西太多。双石的《西路军问题再考辩》里面写得比较详细,可以去看一下。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8-15 12:35:30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4-8-15 0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确实,历史是不能简单的拿来类比和套用的,时移事易,时事异矣,时代不一样了,考虑的东西当然也差别很大 ...

七兄思路开放,找一个简单模型类比,这样的讨论方式非常好,有的放矢激荡思维,以后多交流。:handshake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职场生涯】曹操的执行力(执行帖案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