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日本军国主义的深层次历史结构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7-10 12:56 编辑不会日语,和日本人打交道也不多,更没在日本待过,看过几本日本的书,做一回剪刀手和裱糊匠,辑录成几个帖子。
最后一帖附一个书单,看这些书,源于一次和日本人聊二战旧闻。对方说,如果没有日本,中国长江以北都会并入俄罗斯版图,我回敬他,如果没有中国,日本就不会有文字,你还在岛上打猎充饥呢,哪里会站在我面前说什么俄罗斯。
日本军国主义的深层次历史结构
有这样一种论调:中国一直是日本的老师,古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模仿照搬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制度,一度得出中日同文同种的结论,甚至进一步说,大唐文明在日本源远流长,日本比中国更好地保存了大唐文明。只是到了近代,日本这个学生脱亚入欧,急起直追向西方学习,然后掉过枪口打中国这个老师。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唐朝的制度文明在日本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大化改新”引入大唐制度文明只是昙花一现罢了,而且很快被扑灭并崩溃,留存的只不过是一些建筑样式等的皮毛而已。
在漫长的日本古代,长期统治日本的主要力量是“幕府—大名—武士”联合执政军事贵族,这种封建军阀统治的贵族制度其实是日本的独创,最多类似于中国魏晋南北朝和三国演义时代的情况,这种军事贵族支配的战乱频繁,演绎出日本历史传统比拳头大小的动荡“乱世”。而中国从隋代以来,最显著的制度文明是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文官官僚体系,“皇权—士大夫“联合治理的政治结构使中国社会长期稳定。
日本辉煌而短暂地引入中国大唐制度,到了“奈良时代“(710年~794年,与唐代相仿)就大致终结了。奈良时代引进的主要是两样东西:一是天皇治下、以太政大臣为宰相的“紫微中台”儒家文官制度,并颁布了《大宝律令》;另一个是佛教的传入和兴盛。但这两个东西一开始就水土不服,陷入到剧烈的冲突之中。公元764年前后,女天皇醇仁不满太政大臣藤原氏的政策,转而任用自己宠爱的道镜禅师担任太政大臣,藤原氏的皇亲贵族集团被镇压。这种贵族官僚—佛教僧侣之间的剧烈冲突导致了“奈良盛世”的瓦解。
而随后的“平安朝时代”(794年~1192年,相当于唐宋之间),日本的政治中心从奈良迁到京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摆脱佛教僧侣对奈良政权的控制,藤原氏贵族集团复辟,并开创了日本版的“外戚干政“制度——”摄关家“。根据这种制度,天皇由藤原家族生育、教养,天皇的舅舅、义父、外祖父都是藤原家族的家长。这种制度自然导致了天皇和外戚的冲突,在平安朝后期,双方为了巩固自身,都力图拉拢、利用军事贵族集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军事贵族集团摧毁了以太政大臣和摄关家为名目的文官制度,天皇被软禁于京都而彻底虚位成为摆设,这一力量从此垄断了日本政权。
随着这一势力的崛起,日本的政治中心从京都迁到了镰仓。“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相当于金元之间)的确立,标志着日本特色的政治制度——”幕府制度“的开始。第一代镰仓幕府源赖家族类似于“挟天子令诸侯”的曹魏,但又非常不同:中央军事贵族集团“幕府”、地方军事贵族集团“守护”(后来的“大名”)以及“守护家臣”(“武士”)这3股势力三足鼎立,构成相对平衡的统治结构。虽然这3股势力此后轮流坐庄,但幕府制度却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时期。
由于蒙古入主中原,镰仓幕府断绝了与中土的关系,更因为在海上借助“神风”的力量成功抵抗了蒙古铁骑,新兴幕府制度提高了它的合法性,也使日本是“神国”的童话从此得以流行。当蒙古的外来威胁消除之后,日本内部的中央幕府、地方大名、武士三者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你方唱罢我登场,三股军阀势力相互征伐的武戏常演不衰。
大约在公元1333年,掌握军权的地方大名足利尊氏奉中央幕府之命讨伐“天皇叛乱“(当时的醍醐天皇妄图“复位“,惨遭失败后被幕府流放到岐隐小岛,成功逃脱),却在半路上黄袍加身,对镰仓幕府反戈一击,摧毁了镰仓幕府,进而在京都挟制天皇,建立了由地方大名主导的第二任幕府制度——“室町幕府”(1336年~1573年,相当于明朝)。由于后醍醐天皇名义上的任命,室町幕府时代的日本分裂为南北两个朝廷,进入了所谓的“战国时代”,地方势力猖獗,烽火连天内战不断,形成了“下克上”的传统。
在战乱中,京都遭受巨大破坏,最终的结果是三个主要的地方守护——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通过战争统一了日本,建立了以武士为主体的第三代幕府政权,因为以盛产武士的安土城(织田信长修筑)和京都附近密植桃树的城池(丰臣秀吉修筑,没等造好就死了)为标志,所以被称为“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相当于晚明)。武士的权利在这个时代得到充分的发挥,武士道形成,并成为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一方面,武士作为特殊阶层拥有固定的居所——城堡,并在城堡中通过茶道这个仪式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另一方面,格外强调“忠”的培养,但只是对“主人”的忠。这里的忠虽然与儒家思想有关,但儒家的其他范畴并不像茶道那样仪式化,也不如佛教与神道结合而普遍化,把日本归入“儒家文明圈”大可怀疑。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千代田区)设立幕府,成为全日本统治者,开始了“江户幕府”时代。鸦片战争之后的19世纪60年代,西方的冲击使幕府制度陷入了危机。最后一任江户幕府试图协调国内外的矛盾和冲击,却更深刻地陷入到这些矛盾中。一方面,江户幕府垄断了与英国的贸易,但成绩不理想,贸易逆差极大地威胁了日本经济,加剧了本来就不富裕的日本社会的贫困,尤其损害了下层武士的生活,使武士成为强烈的排外主义者和倒幕运动的主力。另一方面,江户幕府为鼓励地方大名拥地自保、对抗洋人,不得不对地方大名放权,从而导致了萨摩和长州等地方大名势力膨胀,大名领地迅速成为倒幕运动的策源地。推翻幕府有利于大名、武士提升地位,当讨幕派的下层武士聚集在天皇在京都的皇居前要求“王政复古”的时候,萨摩藩和长州藩趁势加入到倒幕中,协助推翻了江户幕府,将天皇从京都迎到江户,改江户为东京,开始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吸取了历代天皇被挂起来当冷猪肉的教训,复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认江户幕府不敢承认的不平等条约,用来换取西方列强对天皇制度的支持。另一方面,明治天皇响亮地喊出了“西化”的口号,选择对西方“船坚炮利”有天然敏感性的军事贵族集团两藩合作。下层武士发现被天皇出卖了,再次发动起义,却立即遭到天皇和两藩的严酷镇压。此后,明治维新的政府政策制定者如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主要来自长州藩,而经济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如松方正义、西园寺公望等主要来自萨摩藩。这一切所谓的现代化方案中,无不渗透着深刻的以强凌弱、强权即公理的思想,从“脱亚论”到“征韩论”,从“富国强兵”到“八荒一御”无不如此。所谓明治维新的新思维,不过是披着西洋和现代化得外衣,再次表述日本固有的“军事贵族意识形态”,只要他比我强,我就跟着他当奴才;只要你比我弱,我就骑在你头上。明治政府更像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幕府,幕府将军换成了天皇,大名或者守护换成了维新派人士,而武士换成了现代日本军队罢了。
随着1927年纽约股票崩盘而发生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大危机,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新兴力量,日本陷入了内部的严峻动荡。世界市场对日本纺织品和制造业需求的严重萎缩,加上为迅速工业化而压低粮价盘剥农村,日本政府面临城市失业和农村贫困的双重压力,整个社会陷入严重的两极分化。当时的浜口内阁一方面颁布《治安维持法》,压制社会运动,另一面大幅度削减军事预算和政府开支,不但加剧了已经陷入贫困的农村出身的下层军人对政府的敌视,更触怒了对削减军事开支不满的上层军人集团,浜口本人被极右翼下层军官刺杀。
正像明治维新起源于武士与政府的冲突一样,类似的政治危机催生了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军事贵族集团。1931年9月18日,日本陆军绕过软弱无力的内阁,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6年下层军官发动针对文官政府的“二·二六”兵变,把一个以近卫文磨为代表的危险军人集团推向了前台。近卫内阁一方面迅速平息了下层军人的骚乱,另一方面毫不掩饰地开始了新政,通过大幅度增加军事开支和增加军事订货应对国内危机,将法西斯军国主义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向外转移矛盾,战争总动员令就叫“昭和维新“,在这个旗号下开始了所谓的”大东亚战争“。
小结:古代日本和中国的历史早已分野,日本是“幕府—大名—武士”军事贵族联合执政,战乱频繁,不同于中国以科举为核心的“皇权—士大夫”长期稳定结构,一贯信奉”强权即公理“的价值观念。明治维新、昭和维新,只不过是日本固有的“军事贵族意识形态”的近代表述,这就是法西斯军国主义。 我来消灭零回复 历史无法假设,有其自然发展规律和惯性,现在回头来看,欧洲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鸦片战争、日俄战争、十月革命、日本侵华、一战和二战,包括美国建国前后的历史,都是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根本没办法割裂开来研究。
如果从这些大事件中提取出我们中国人重新起来的“命运”成分,我想“TG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我同意井底望天的观点,暨从长远来看,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有步骤的彻底“控制”日本,是我们未来100年的战略目标。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由上自下的自我革新。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原来统治阶级的残余。所以,下克上之类的传统,不过是掌握军权的封建主处理政权的资本家罢了。 平安朝,有印象的就是百鬼夜行,这些鬼吃人却没有善恶,而且平安朝好像很怕外出做官,说明中央斗争非常激烈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7-8 17:41 编辑
sammoy 发表于 2013-7-8 1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历史无法假设,有其自然发展规律和惯性,现在回头来看,欧洲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鸦片战争、日俄战争、十 ...
同意整体看待世界历史,中国被日本祸害也是帝国主义横行的一个片段。日本敢于挑起日俄战争,是因为日本和英国结盟,得到了英国的支持,英国需要日本在东方牵制俄国,减轻在西欧的压力;日本实力不济,在日英条约签订后的第8天挑起甲午海战,得到了英国的军费贷款,在伦敦和纽约大发债券借钱。
近代以来的日本,就像一条人心不古的毒蛇,在西方列强的纵容、鼓励之下妄图吞下整个中国,在它被死死卡住的时候,列强反过来猛击其七寸。
现在日本的右倾,只不过是炒历史的冷饭,试图在山姆的霸权之中成为一个小帝国。但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就是,美化过去的侵略,就必须承认山姆对它的新式殖民侵略,永远要做奴才。 lrs 发表于 2013-7-8 1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由上自下的自我革新。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原来统治阶级的残余。所以,下克上之类的传统, ...
在主贴中加了一句话:“明治政府更像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幕府,幕府将军换成了天皇,大名或者守护换成了维新派人士,而武士换成了现代日本军队罢了”。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7-8 1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平安朝,有印象的就是百鬼夜行,这些鬼吃人却没有善恶,而且平安朝好像很怕外出做官,说明中央斗争非常激烈
古代日本史,军阀混战的千年战乱 lz的想法很深刻。。。
我也认为日本其实从来不属于‘大中华文化圈’体系的,即便中国鼎盛时期唐朝等,日本从中国学到文化贩回国,但中国文化到了日虾夷民族是弥补自身无法创造的捷径,但在日本统治阶层的统治,中国文化一直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然后被本地化,扭曲转换为其统治力量工具。包括后来日本的“战国时期”向大明俯首称臣,‘承诺向天朝纳贡’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
中国文化也成为日本贵族和与贵族体系抵抗的一种工具和形式,当时中国的平沙落雁图被推崇,日本出现了N多’潇湘八景‘,以至于日本人跟侵略者葡萄牙人沟通都谈所谓的日本文化的‘八景’
茶友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小时候看的“聪明的一休”,其实与足利义满有关。。。 看过《菊与刀》,日本文化里面和中国相通的很多,他们应该更注重一种愚忠的思想,而中国更注重的是一种仁的思想,从这方面讲,日本的文明发育是不完全的。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7-8 17:45 编辑
tnq 发表于 2013-7-8 16: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过《菊与刀》,日本文化里面和中国相通的很多,他们应该更注重一种愚忠的思想,而中国更注重的是一种仁的 ...
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就不用看了,这是一本奉美国作战新闻处OWI之命写的书,为了战后占领日本准备舆论的挡箭牌,没有多大的价值。 感谢楼主辛苦科普!
日本的地形特点,决定了他们从唐朝以及后来的兔子各朝朝廷取经,只能是一阵风。在这一点上,欧洲各国也很类似。这种地形,在中世纪的生产力条件下,容易形成贵族体制,不容易形成和维持中央集权,或者说皇权加官僚集团的统治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贵族制,跟当时中国的东部平原地带的开发程度还不高,也有很大关系。北部山多,连绵的山区和大中小盆地为经济支柱,导致容易形成割据。
窃以为各国历史上的封建贵族体制是高度类似大同小异的,大同的地方多,小异的地方少。但是有趣的是,感觉看到的目前为止的媒体文章、通俗读物、学界专著(我看到的很少,所以是窃以为,真正的结论要有方家来做),似乎有意突出差异性,而有意无意的否定同质性。甚至还感受到,这些人还把封建贵族制分出高低贵贱来,似乎西方封建时代的贵族制就是高级的贵族制,其余地区的封建贵族制就低级一些,这个现象真是很有趣。
中国是很罕见的很早就告别封建贵族制的例子。现在的西方各国,到底算不算已经离开了封建贵族制,我甚至有些糊涂,即使是在美国,总还有些残留的样子,比如什么摩根银行、福特汽车这种以家族名字命名的企业,倘若再有制度性的保留这些家族对巴拉巴拉的影响力的东西,那也就是完全的封建贵族制了。无非以前是封地封爵位封军队,现在是封产业封企业。不过小日本的财阀制,的确是非常非常非常封建贵族制的,非常非常的“只是换了贵族分封或者说瓜分的内容,没有更换以贵族分封或者说瓜分为社会治理制度的最主要核心的本质”
现在的话,这种地形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已经不再形成阻碍。但是对经济的很多方面还有许多影响。例如航空公司就特别喜欢这种地形,可以大大增加他们的市场容量。空客起家的产品就是中短程大容量宽体双通道机型,非常适合欧洲航空客运市场的特点。
但是现在铁路公路太疯狂了,疯狂打洞、架桥、过江隧道什么的,各种天堑视若无物,所以航空公司越来越伤心了。以前的话,直线距离几十公里,盘山公路几百公里,而且很危险,速度很慢,旅途时间长,收入较高的地区,公路客运根本竞争不过航空公司,欧洲就是这样子。现在疯狂打洞架桥,航空公司就只有哭的份了。
啰嗦这么多航空客运什么的,是因为我自己注意到这种经济地理学的东西,就是从关注航空客运的市场分析顺藤摸瓜过来的。所以顺嘴就一起乱七八糟出来了……
瞎扯完毕,谢谢! 思炎 发表于 2013-7-8 15: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z的想法很深刻。。。
我也认为日本其实从来不属于‘大中华文化圈’体系的,即便中国鼎盛时期唐朝等,日本 ...
明朝建立以后,日本和明朝恢复交往,随着中国货币“永乐钱“传入日本,日本开始了货币经济时代,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组织”座‘(东京的银座就根源于此)和贸易场所“市”开始盛行。
室町幕府的统治者足利尊家族独尊禅宗,同时爱好文化,推动了能乐、和歌和绘画等文艺的发展,在建造园林方面也有成就。室町幕府的附庸风雅助长了社会上层的奢靡之风,又大兴土木,著名的京都金阁寺和银阁寺就出自禅宗和尚之手。乱世的奢靡,导致内战加剧,地方军阀守护四处“起义”,搞死了室町幕府。 derek 发表于 2013-7-8 17: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楼主辛苦科普!
日本的地形特点,决定了他们从唐朝以及后来的兔子各朝朝廷取经,只能是一阵风。在这 ...
在蒸汽机以前的时代,交通不便,各地根本就不能成为一体,中国以科举为核心的文官制度使得阶层可以流动,保持了政治大体稳定,非常了不起。
中国的封建和西方的封建根本不同,“分封建制”不是中国的常态,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王不可以有自己的财政、军队和法律体系。
现在的西方有封建贵族的影子,只是财阀集团取代了贵族集团。 本帖最后由 derek 于 2013-7-8 18:09 编辑
中国的封建和西方的封建根本不同,“分封建制”不是中国的常态,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王不可以有自己的财政、军队和法律体系。
这句话应当加上时间限制,自什什么之后,中国就不在存在分封建制这回事了,云云。“不是常态”什么的说法给人感觉怪怪的。 本帖最后由 龙牙侯 于 2013-7-8 18:21 编辑
封建军阀披上忠君爱国的外衣,又以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武装起来,诞生了军国主义这么个怪物,日本人赌博一次次的赌赢,不断的大胆起来,为了生存必须占领朝鲜满蒙,为了满蒙必须吞灭中国,后面还有一长串地名,从1895年开始的历次大战爆发,日本天皇睦仁,裕仁是由最终决策权的,不论是皇道派还是还是统制派。都是军部这个怪物的马甲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7-8 17: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明朝建立以后,日本和明朝恢复交往,随着中国货币“永乐钱“传入日本,日本开始了货币经济时代,商人和手 ...
看到这里,不禁联想一个问题:亚欧大陆历史上整个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大大提高的过程,中国自宋朝以来的对外贸易什么的,不知道起了什么作用?我觉得或者我希望中国起码起了一半以上的作用。
这种货币化,是商品经济或者市场经济或者现代经济制度的雏形的重大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形态,整套制度,都影响极大。例如实物税普遍的变为货币税,然后才有现代税制的萌芽发育什么的,带来了各国政府组织形态的根本变革;比如货币化后,才有可能有银行特别是现代信贷的萌芽和发育的可能,才有什么犹太人的国际金融业银行业什么什么的影响力什么什么的。
这种货币化后,才会因为货币数量的持续增长,导致温和通胀长期的拉动经济的巨大增长。大航海时代开始以来,这种类型的增长已经持续了数百年,人类社会的沧桑巨变的相当部分是因为这种拉动带来的。
而这种货币化,是否是因为当年中国国内的自我变革进化,然后通过对外贸易和交流,辐射到全球的呢? derek 发表于 2013-7-8 1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到这里,不禁联想一个问题:亚欧大陆历史上整个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大大提高的过程,中国自宋朝以来的对外 ...
有本书谈到这个问题,《大分流》,可以找来看一看 derek 发表于 2013-7-8 18: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句话应当加上时间限制,自什什么之后,中国就不在存在分封建制这回事了,云云。“不是常态”什么的说法 ...
这个不太好界定,比如燕王朱棣,偷偷地建军队,还有吴三桂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7-11 17:18 编辑
龙牙侯 发表于 2013-7-8 18:17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封建军阀披上忠君爱国的外衣,又以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武装起来,诞生了军国主义这么个怪物,日本人赌博一次 ...
日本是亚洲的英国版本,民间说法中的滚刀肉,穷得只剩下裤子,拿着一把菜刀到处抢劫。
军国主义不是一小撮,有深刻的民意基础,天皇挟下层民意基础打击幕府和文官,一举翻身成为海陆军大元帅的实君,摆脱了冷猪肉的命运。当年的下层农民敲锣打鼓成为满蒙开拓团。 为什么日本没有形成像中国这种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能把四分五裂的军事集团给统一需要强人出现,然后辅以文化,经济上的同化,政治上的收买,N代过去后,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 日本缺少秦始皇,汉武帝,毛主席这样的雄主.
这样一分析,当年的老蒋不够强大,直到转进小岛也没实现完全统一各地军阀这个伟业。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7-8 17: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就不用看了,这是一本奉美国作战新闻处OWI之命写的书,为了战后占领日本准备舆论的 ...
同意,我看《菊与刀》真没觉得有啥出色的,根本说不到点子上
想要了解日本人的性格,我觉得中根千枝的作品最有阅读价值 花落花开又一春 发表于 2013-7-8 2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日本没有形成像中国这种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能把四分五裂的军事集团给统一需要强人出现,然后辅以 ...
这个不是关键。军部是法西斯化的专职机构,随着军人在几十年侵略战争中越来越大的话语权,所谓民选政府也只是看军部的脸色行事,查了下维基,民选执政时间没有太长的,一般就是三年,短的几个月而已,政权更替十分频繁,和今天日本类似,最后发展为军人组阁,最早的是山贤有朋,桂太郎,山本权兵卫。,加滕友三郎。寺内正乙,米内光政,斋藤实,阿部信行,东条,小矶国昭等等,在1890-1945年期间占据了相当大的组阁比例 花落花开又一春 发表于 2013-7-8 2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日本没有形成像中国这种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能把四分五裂的军事集团给统一需要强人出现,然后辅以 ...
才疏学浅,这个真没法作答。
三国时期曹魏式政权在中国是奸雄,是不正常的,在日本却是正道和常态,可能是这个原因,日本人特别喜欢看《三国志》 余木然 发表于 2013-7-8 2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意,我看《菊与刀》真没觉得有啥出色的,根本说不到点子上
想要了解日本人的性格,我觉得中根千枝的作 ...
除了《家族的结构》,中根关于日本人性格的书还有哪一些,能不能给几个书名,我想找来看看。 derek 发表于 2013-7-8 18: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句话应当加上时间限制,自什什么之后,中国就不在存在分封建制这回事了,云云。“不是常态”什么的说法 ...
我也不知道谁愣说中国几千年叫封建制,西周封建确实没啥异议。我觉得后来应该叫帝国制。反思历史,学习历史的书籍汗牛充栋。不过好像中国的文官制度应该说在古代世界算是比较先进了。当然从实用角度,近代以来落后就是落后了,再多的辩驳也很苍白。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7-8 17:24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明朝建立以后,日本和明朝恢复交往,随着中国货币“永乐钱“传入日本,日本开始了货币经济时代,商人和手 ...
跟中国风(中国强盛时期)也是日本是比较太平,文化发展时期,而室町幕府足利带给日本民族“文化遗产”很多
我今天偶然去油管原本是看中俄海上军演视频,却路过看到有关韩国组合EXO的视频,我是老人了,这乐队看来很火,之前了解不多,所以我也很NC的看了一些视频和评论。
EXO的‘历史、‘美女与狼’的中文version,好像老外更喜欢,看油管发言的老i外虽然不懂韩国中国话,但还是更多觉得chinese version更有意境,激情,有感觉共鸣
----------
我个人对日本人真没啥不对付的,我遇到很多日本人也是不错的,很有礼貌。。。但就是无法深入交流,为何?
也许因为做朋友久了总是要聊一些话题吧,老是吃饭喝茶,可以快乐,但也不深刻,结果一般是对方说你们“大清nnnn,文化大革命nnnn”blablah,聊天也就很快打住。。。。。
据我观察,即便日本将所谓“汉字“被日本在西方推广:日本和oriental艺术,但还终底气不足。。。
shark737ng 发表于 2013-7-9 1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不知道谁愣说中国几千年叫封建制,西周封建确实没啥异议。我觉得后来应该叫帝国制。反思历史,学习历 ...
必须承认落后,时常把日本侵华的历史当成一面镜子照一照有益处。
前途再怎么光明,也要靠我们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即使真的强盛了,也必须抛弃四夷来朝的盲目自大心态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7-9 22:01 编辑
思炎 发表于 2013-7-9 13:44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跟中国风(中国强盛时期)也是日本是比较太平,文化发展时期,而室町幕府足利带给日本民族“文化遗产” ...
对绝大部分接触的日本个人也没有不好的印象。
中学时暑假接待日本中学生来交流,就住在家里,2个星期,体验中国生活。英语,汉字笔谈,聊聊学习和课余生活,讲礼貌、讲卫生,比较细致。相处融洽,过后通信3年,读大学后失联。
工作后接触的日本人,有责任心,专长突出,一贯周到细致,比大部分中国人用功。感觉他们压力大,不放松,绝大部分人很少笑,哪怕是微笑,深入的交流不多,有种说不出来的隔阂。
——————————
不太注意日本的汉字和艺术推广,倒觉得中国自己的推广不到位,看外教版的经典英译,没说到位,也可能翻译太难了。
《孙子兵法》中的“形”和“势”就不太好翻译,“形”翻译成disposition、“势”翻译成energy,就太直太机械,因为“形”和“势”在中文中可以相互转换,一个奇正的动态过程。用situation还是觉得不好,把“形”翻译成potential energy,“势”翻译成released energy,不知道是否更好一点。
有请这方面的高手指点 唐朝的建立本来就是依靠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日本当时来唐朝估计还是这点比较切合他自己吧,中国的文官制度应该实在宋才真正确立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