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4 00:25:40
本帖最后由 海之沙 于 2013-8-4 00:32 编辑
小夏(二十五)
回乡之旅结束之后,小夏又恢复到了过去的状态,每天上午打扫完卫生、朗诵完祈祷词,就带上茶叶样品出门去推销,但往往是她的茶叶没有卖掉,倒是带了别的茶铺的样品回来。
邹老师回来之后不久就去了北京,要在那里住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虽然不在小夏身边,但是她经常给小夏打电话聊天,询问小夏工作、学习的进展。
小夏的生日快到了,二十岁的生日,她自己跟方姐说了好几次。方姐问她以前生日都是怎么过的,她说她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方姐很想给她过一次生日,给她买个生日蛋糕,但是她妈妈中午晚上都和她在一起,完全没法甩掉。最后,方姐给小夏买了两条漂亮的丝巾——给她和她姐姐,在小夏生日那天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邹老师在电话里给她唱歌作为祝贺。他们都不明白,作为一个妈妈收养这个孩子六年了,为什么一个生日都没有给她过过?而他们一家每个人的生日小夏都是跟着一起诵经、放生、祈福的。
快到五一小长假的时候,常荣华的一个佛友邀请小夏陪她一起去参加北京一座寺院里举行的学习班。这位佛友原来跟常荣华是邻居,小夏称之为“兰阿姨”。兰阿姨的老公据说是个比较大的领导,兰阿姨自己也是老师,性情温婉,说话声音很柔和,她很喜欢小夏,喜欢让小夏陪自己出去。兰阿姨的面子常荣华也是必须要给的,但是她又实在不愿意让小夏出去,所以,她一方面答应了佛友对小夏的邀请,一方面跟小夏说你爸爸不愿意你去,我也不想让你去BALABALA.小夏也不说什么,一副你让我去就去,不让我去就不去的态度。
小夏回老家的时候爸爸跟着同乡一起在北京卖工艺品,所以她没能见到。小夏得知要去北京之后就给他打了个电话,爸爸说要去看她。正在北京的邹老师也很支持他们在北京见面,她告诉小夏一定要把跟父亲见面的事提前告诉妈妈,免得引起她的误会和愤怒。小夏口里答应着,心里却实在是害怕,始终不敢跟妈妈说。结果,走之前的一天,兰阿姨过来吃晚饭,聊天中就说起小夏这次去北京还能跟父亲见面真是太好了。妈妈这才知道,当然是非常非常的愤怒,但是她在兰阿姨面前是绝对不会表现出来的,直到没有别人之后才爆发出来,当天晚上的训斥显然不够解气,第二天上午又抱怨了很久。训斥之后,常荣华命令不许小夏跟爸爸见面,理由是你是去学习的,就该专心学习,不要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人家也不会让你独自出去的,你就死了这份心吧!
受到责骂的小夏独自默默坐在茶桌旁难过,邹老师打来了电话,小夏简单的把事情说了一下。邹老师听了也很生气,责怪小夏让你一定要提前跟你妈妈说,你为什么就不说呢?非要拖着,拖出误会了吧。小夏也承认都是自己错,但是自己是真的没有胆量说啊。
幸好离开了家,妈妈不能天天盯着她,鞭长莫及嘛。而周老师和兰阿姨都积极促成,所以她和爸爸还是顺利的见了面。只是爸爸从小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太少,即使见了面,那份亲情的感觉也很淡很淡,这让小夏有些失落。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4 16:29:54
本帖最后由 海之沙 于 2013-8-4 21:51 编辑
小夏(二十六)
短短几天的寺庙生活使小夏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放松,在那里没有妈妈的呵斥,一起修行的人虽然不认识但都很和善,很快小夏就交到了新朋友。
从寺庙回来,小夏又回到了过去那种神经紧张的状态中,每天眉头紧锁,一副忧郁的样子。妈妈不在的时候,小夏会和方姐聊天,她给方姐看在寺庙里拍的照片,讲在那里认识的新朋友,看的出她很喜欢在寺庙里的生活。慢慢的,小夏开始透露出她想出家的意思,对于不信奉佛教的方姐来说,小夏的这种想法让她觉得很悲哀:一个刚刚二十岁如花一般年龄的女孩子居然被折磨的想要出家以获得解脱。对于信奉佛教的邹老师,却觉得出家对小夏应该是个好的归宿,她认为小夏对佛法有悟性,虽然学其他的知识的时候小夏理解的很慢,但是跟她讨论佛法她的反应还是很快的。
方姐开始越来越多的鼓励小夏离开茶庄,出去找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也许日子过的艰苦一点儿,但至少心是自由的。而且出去跟同龄人一起工作,接受一些新鲜的信息,也能让小夏的视野更开阔一些。小夏自己也有此想法,她认为自己出去打工应该会干的不错的,因为自己能吃苦、不怕累,而且认真,以前不论是在美发店还是茶楼,她都感觉自己做的很开心。但是,她认为妈妈是不会答应她出去的。
常荣华果然就如方姐说的那样,对小夏发火的时候屡次说出“你还想不想在这里干下去了?”这句话,终于小夏也忍不住了,她说既然我在这里总惹您生气,我怎么努力也不能让您满意,那我还是出去打工吧。
常荣华从来没想过小夏会说离开的话,一时说不出话来,留下一句“给你十天的时间你好好考虑考虑再说”就走了。
第二天,小夏跟方姐说了这件事,方姐说那好,你就用这段时间开始考虑出去打工的事吧。但是小夏摇摇头,说她知道妈妈只是这么说而已,是不会放她走的。果然,只过去三天,常荣华就通知小夏第二天跟她一起去昆明进茶去。如果小夏不在这里做了,茶庄就没有人经营了,现在是茶叶销售淡季,存货还有很多,如果真要放小夏走,又为什么要进货?
在昆明,她们一起转了好几天的茶市,采购了不少的茶叶和茶罐。当然,跟每次进货一样,最好最昂贵的茶是“上贡”给爸爸的。除了爸爸自己喝的,还有很多是他送人用的,这一部分至少从销售额的角度看占的比例不低,但是茶庄是一分钱也收不到的,小夏也没有单独为此记账,虽然方姐提醒她多次要记清楚。
从昆明采购的东西很快就由物流运送了过来,打开一看,问题还真不少。她们在市场上采购了一批据说是当地特色的黑陶罐,收工雕刻之后上色,看起来很鲜艳。问题是罐子的包装很不到位,很多罐盖没有固定好,经过长途运输都磕碰碎裂了;还有几个高罐,常荣华让卖家用胶带把盖子和罐体粘住了,在撕胶带的时候才发现胶带把外层的黑漆都粘下来了。幸好这些罐子的包装都是在她自己的监督之下完成的,现在出了问题与小夏无关。
为了不让小夏离开,常荣华又有了新的打算。她跟小夏说,现在茶庄交给小夏自己经营了,以后都是小夏自己决定,她不再管了,当然,以后在茶庄的经营上她一分钱也不再出了。
小夏明白,这只是她一时说说而已,在这个茶庄里真正的决定权永远在妈妈那里,唯一真实的就是妈妈不在给自己运行茶庄的费用了。而茶庄的生意大部分靠爸爸、妈妈的关系做成的,过去收到的钱凡是打到银行账户上的都在妈妈那里,她只是收一些少量的现金,也都接着花到购买包装之类的事情里了。现在妈妈说不管了,自己手里就真的没钱了,而且她一个无根无基的女孩子在这个处处要靠关系做生意的小城真不知道该如何保持茶庄的正常运行。
果然,小夏的这个判断很快就被验证了。在方姐和邹老师的帮助之下,新近的茶罐整理好了,在摆放的时候对展示橱柜做了一次大调整,使得看上去比较协调。然而,常荣华进来发现了这一变化之后又是一股怒火涌上心头,噼噼啪啪一通训斥,最后命令赶紧给改回去。事后,她又几次强调:这个店的事情要听我的,别人的建议再好,再正确,也要先征求我的意见,我不同意就不行!就这样刚刚说出去的茶庄由小夏独立经营的话就被她自己吃掉了,而她一点儿也没有觉得自己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这次进的工艺茶罐基本是以零售价格购买的,有些甚至比淘宝上的价格还高,在这个小城里,真不知道什么人才会花那么多钱买这种东西。
爸爸决定用这次采购的一批普洱茶送礼,特别强调要用上档次的包装。为了找到符合爸爸要求的包装,小夏跑了附近很多做茶叶包装生意的店铺,但始终找不到满意的。在网上也采购了几种,可是爸爸看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对于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包装,常荣华很不满,认为是小夏办事不力,其实她自己也先后买了几种包装,她老公也都没看上。最后,她决定让小夏去省城采购,小夏不愿意去,她说她没有钱去,常荣华质问她没钱就不做生意了吗?小夏不说话,其实她明白,这次采购的包装跟她的销售毫无关系,爸爸拿去送人的,自己一分钱也收不到,所以她怎么能按妈妈的要求借钱去进包装呢?第二天妈妈叫着小夏的二哥开车去省城了。
就这样,小夏跟妈妈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小夏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方姐和邹老师都很替她着急,她们都希望小夏走出去,离开这种环境。小夏自己要出去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她又害怕被人说自己不孝顺,因为她妈妈现在就经常用不孝顺指责她。“孝顺”这个词像一个沉重的枷锁禁锢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每次妈妈对小夏打骂过后,还要逼着小夏大声说她爱妈妈,感谢妈妈。这让小夏更为痛苦,觉得在这种时候说这种话比挨打挨骂还令自己难受。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4 22:57:46
小夏(二十七)
邹老师明白,常荣华对小夏的那种愤怒有一部分是因嫉妒自己与小夏关系密切引起的。为了减少她的这种嫉妒情绪,邹老师开始故意当着常荣华的面批评小夏,指出她做的不对的地方。因为小夏对邹老师是信赖的,所以对于邹老师的批评她是接受的,而且邹老师只是批评她的错误,不会贬低她的人格。这一招还是有些作用的,当邹老师批评小夏的时候,常荣华就不训斥了。开始,邹老师认为自己的处理方式起效果了,小夏可以少受些折磨了。但是,慢慢的,邹老师发现当她批评小夏的时候常荣华脸上居然有种幸灾乐祸的表情,似乎是说:看,就是你小夏不好,不是我一个人批评你吧!这一发现让邹老师很难过,她想不明白一个母亲怎么会以那种心态看着自己的孩子挨批评呢?
出于对小夏境况的担忧,邹老师在电话里跟师傅讲了小夏面临的问题,希望师傅能够站在小夏这边,给予她精神上的支持。然而师傅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他直接就给常荣华打电话,说她对待小夏的方式不对,怎么能动不动就责骂她呢?听完师傅的指责,常荣华认为这一定是小夏在跟师傅告状,反过来又把小夏训了一通。被冤枉了的小夏没有为自己辩解,但心里实在是很委屈,她对方姐说自己转世再也不要做人了,做人太累了!
也许是感受到了外甥女的痛苦,师傅突然决定要过来。以前他住在这里的时候,都是听常荣华对他抱怨小夏的这不对、那不对,不知是他真的相信小夏就是那么不好,还是出于出家人的慈悲,他对常荣华的各种抱怨都是采取包容的态度,在她发了火之后还要安慰她。这次过来,邹老师跟他进行了几次比较深入的沟通,使师傅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到自己的外甥女所经受的痛苦。
师傅的立场开始向小夏这边倾斜,这又一次刺激了常荣华,现在面对小夏的时候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点小火星都会让她爆炸,而且一次比一次疯狂。有天晚上,师傅受邀去一位弟子家做法事,店里只有常荣华和小夏。常荣华又开始数落小夏,说她对自己的孩子、自己亲戚的孩子都没有花费这么多的心思,就是小夏最不省心,最不成器,你小夏这个样子不管到哪里都不会成功的。你在我这里我能保证几年之后让你自己当老板,你要是出去了你就完了,你这辈子都不会成功,都当不了老板。越说越激动,最后进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用双拳使劲捶打自己(请自行脑补大猩猩发怒的样子)。善良的小夏被妈妈的表现吓坏了,扑上去抱住妈妈说我错了,我错了,妈妈的双拳重重的落在自己的后背上,两天之后,后背还在隐隐作痛。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5 00:01:37
小夏(二十八)
师傅在茶庄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也许是跟邹老师的谈话起了作用,他终于决定开始教育这位一直给自己提供道场、供养自己在这里吃住的弟子。
这天上午,常荣华和另一位佛友带着师傅出去了,说好中午回来吃饭。邹老师中午有事不过来,于是方姐承担了做饭的任务。正当她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他们从外面回来了,常荣华居然主动跑到厨房看了看在做什么,虽然她一句“辛苦了”之类的话都没说,方姐还是很惊讶。
她偷偷地问小夏:“你妈妈怎么变了?我来了那么久,做了那么多次饭,她从来都没有进来看过,今天这是怎么了?”
小夏开心地说:“师傅昨晚教育她了,昨天她挑剔饭菜的时候,师傅问她自己怎么从来不做呢?”
吃饭的时候,常荣华端起一盘“地三鲜” 半开玩笑地放在师傅面前,对师傅说:“师傅,这是我做的菜,你尝尝好不好吃。”
师傅很淡定地说:“好吃,不管好吃不好吃,都要说好吃,这是礼貌,对不对?”
来做客的佛友不明所以,方姐和小夏心里都笑坏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喜欢处处教育别人的母亲被一位三十来岁的出家人教导什么样的行为是有礼貌,这是不是很可笑?
不知道常荣华是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是发现了形式的改变,她开始在小夏和邹老师面前承认自己有很多缺点,说要不是师傅指出来,她还认识不到。其实,平时除了她老公没有人敢说她,而她在她老公面前表现的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但心里并不认可。她经常说这个人不对,那个人有问题,也许只有师傅的话她才能够听进去那么一点儿。
现在她不再对小夏发火了,甚至还表现的特别亲密的样子。只要妈妈不训斥自己,小夏就觉得很幸福了,所以小夏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也不再急于离开了。
似乎母女俩之间的隔阂就这么轻易消失了,一切都变好了。师傅也要走了。
邹老师计划在师傅走之前请师傅和他的两个外甥女,还有另外一个刚做了皈依的女孩一起去海边的一个城市住一天,玩一玩,她在那个城市有套房子。师傅同意了这个计划,但是常荣华不喜欢这个计划,她既不希望师傅去,更不愿意小夏去。但是师傅已经答应了,她又没有理由拒绝。
在邹老师带师傅他们走的前一天,常荣华终于找到了某种理由让师傅参加另外一项活动。这令邹老师及其不满,她质问师傅,你早已经答应了我的邀请了,为什么又突然变卦?您作为师傅这样不讲信用是不是很不对?
面对态度强硬的邹老师,师傅自认理亏,最终还是决定按原计划进行,和她们一起去海边。常荣华自然是很不高兴,找了各种理由不让小夏去,但所有的借口都被堵了回来。最后,她很不开心的走了,临走表达的意思还是不想让小夏去。
第二天早晨,邹老师开车先来接师傅和小夏,然后他们又去接小夏的姐姐还有另外那个女孩,店铺交给了方姐照看。因为是星期六,一般常荣华周六上午是不过来的,可是这天上午她居然过来了。
她来到店里得知小夏跟着一起走了,立刻像疯了一样愤怒,给小夏打电话,声音大的吓人。小夏当然是不肯回来,说就去一天,第二天就回来。于是,常荣华开始轮流给他们三个人打电话,就一个意思:小夏要么赶紧回来,要么就再也别回来了。不管别人多么耐心地跟她讲道理,她都不听,只要你小夏不回来,她就不停的给他们打电话。最后,师傅决定他回来跟常荣华好好谈谈,让邹老师带着几个女孩子去好好玩。于是,邹老师又掉头回来把师傅送到店门口。师傅进来的时候常荣华已经离开了,师傅跟方姐说你回去吧,我要单独跟她谈一谈。
从下午谈到晚上,常荣华依然执着地要求小夏立刻回来。师傅跟小夏她们通电话,说你们在那里好好玩,常荣华在旁边喊“不行!你现在就回来!”
不知道师傅最后究竟跟常荣华谈了些什么,第二天她居然改变态度了,不再一味的要求小夏立刻回来了。邹老师带着孩子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饭时间了,她主动提出请常荣华吃饭,常荣华居然接受了。她们在饭店的见面很有喜剧性,一见面常荣华就拥抱了邹老师,说自己误会她了,邹老师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不够周到。双方各自检讨,皆大欢喜。
第二天,师傅如期离开了。
jolery
发表于 2013-8-15 11:24:48
继续来看看有没有更新。
说实话,我很关注小夏后面的命运,希望她能有个好的发展。
tnq
发表于 2013-8-19 16:47:01
写得好,这种母亲有狂躁症!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9-10 13:40:37
先跟大家道个歉,拖了这么久没有更新{:soso_e183:}
为什么会拖这么久?一方面是孩子放暑假,要有很多时间陪她;另一方面是自己的生活,总有些问题要应对,“过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该来的总归会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希望故事有个好的结局,所以一直在等待、期待,但是,很遗憾现在我还没有看到好的开始,还需要等待。小夏还很年轻,刚刚二十岁,人生刚刚开始,未来会有很多变数,我所能做的也只有鼓励与祝福。
————————————————————————————————————————————————————————
小夏(二十九)
暑假来了,方姐离开了茶庄,开始东奔西走地忙碌自己的生活。邹老师也开始忙于自己创业,来茶庄的次数越来越少。
经过那场风波之后,常荣华不再冲着小夏发火了,这让小夏感到轻松了许多。可是,轻松了几天之后,她就感觉到不对劲儿了:妈妈现在是不训斥自己了,可也不怎么搭理自己了! 当然在外人面前她们依然扮演着好妈妈与听话女儿的角色,没有人知道她们各自心中有怎样的纠结。
有一天,老家长辈来电话告诉小夏,今年部队到他们那里征少数民族女兵,问小夏想不想去,想去的话赶紧回去报名。小夏有些动心,她问方姐和邹老师,她们也都鼓励她去试试。然而她妈妈对此不置可否,没有妈妈的点头同意,小夏刚刚鼓起来的勇气没有了。
常荣华跟小夏说的是让她做到这个店铺拆迁,然而拆迁目前只是停留在某级政府有这个意向,准备找单位做评估阶段,何时能拆到这里只有天知道了。而常荣华的老板梦还在继续,别人恭维她的茶庄的时候,她半开玩笑地邀请他跟她一起开茶楼,她说自己有信心能做好。她还特别提到某某茶文化协会某会长对她期望很高,希望她能将茶文化在这个城市发扬光大。她没有说的是,半年前那个某会长以一万元的价格卖给她一套据说是台湾产的茶炉和泥壶,而小夏在淘宝上发现一模一样的东西只要一千来块钱,有的卖家做活动甚至不到一千,还包邮!小夏告诉她这个情况,她让小夏给那个会长打电话,那位会长说他这套是台湾原产的,不对大陆销售的,网上卖的都是假的!小夏又给淘宝卖家打电话,淘宝卖家也信誓旦旦地说他们东西都是原装正品,说了几个正品特征,也都跟那位会长卖给她们的一样,究竟哪个说的是真的,谁也不知道。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小夏一方面觉得妈妈这个店铺现在还离不开自己,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未来而焦虑,到底该怎么办?每天她都在佛堂对着佛祖顶礼膜拜,不知道她的虔诚能否换来佛祖的开示?
tnq
发表于 2013-9-10 16:10:06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9-10 1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跟大家道个歉,拖了这么久没有更新
为什么会拖这么久?一方面是孩子放暑假,要有很多时间陪 ...
这种母亲从来不考虑子女的未来,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这种孩子也没有一种自我的表达,没有一种成就自我的意识!
活在母亲的眼光里,一辈子就是这样吧,出去也好不到哪里!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9-10 16:19:21
tnq 发表于 2013-9-10 16: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母亲从来不考虑子女的未来,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这种孩子也没有一种自我的表达,没有一种成就自我的 ...
一声叹息!
希望是她的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觉醒,并能够逐渐加强吧。
kittylh2010
发表于 2013-9-11 11:58:55
感觉小夏妈妈对佛教的态度倒像是日本人请罪,借助于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来原谅自己的罪孽,而不是从真心忏悔。
至于小夏,教育水平太低,“愚孝”洗脑太重,年幼时没有机遇改变,年龄越大越固化,说不定出家还真是相对好一些的选择。
cellin
发表于 2013-9-11 17:02:57
这些信教人的狭隘更让人受不了
ccaaatt
发表于 2013-9-12 13:22:39
现代社会里,还能虔诚信教的,没几个正常的,大都有着明显或者不太明显的精神问题.
jolery
发表于 2013-9-27 10:26:25
什么时候小夏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她就能够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