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1 17:11:21
小夏(七)
在小夏初中毕业的时候,一直照顾她的老嫂子回乡下去了。茶叶的生意早就不做了,店铺的主要用途是接待妈妈的朋友或佛友喝茶聊天、拜佛。店铺的二楼最大的房间布置成佛堂,供奉着很多佛像,地下铺着地毯,供拜佛时磕大头用。二楼的另一个小房间是给师傅准备的,每年他都会过来一两次,住上一段时间。
老嫂子走了之后,有位喜欢心理学的佛友曾把这里当做心理咨询室,用来在业余时间接待朋友介绍来的需要心理咨询的人 。妈妈对心理学也很感兴趣,因为也曾经上过多次心理培训课程,皈依佛门之后更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巨大的提高,总有一种要把真理介绍给大家的激情。所以,妈妈一方面让这位佛友无偿使用店铺,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咨询室的工作,经常提出开设心理辅导班、办快乐母亲训练营之类的设想。可是这位佛友只把心理咨询当成业余爱好,不想以此为生,而且他也没有真正的开业资质。志不同、道不合,于是不久就搬了出去。
妈妈的儿子这时候考上了研究生,到北京上学去了,计划将来就留在北京工作,所以为哥哥在京买房就进入爸爸的计划之中。因为这个商铺房属于半空闲状态,爸爸就想把它卖掉,而妈妈不想卖。妈妈的 计划是让小夏来继续经营茶叶店的生意,这样一方面培养小夏将来自立,另一方面可以以此养着这套房子,特别是楼上的佛堂。但是爸爸不认为她们有能力把茶叶店经营好,所以非常不赞成。
经过爸爸妈妈的反复磋商,最后爸爸妥协,让她们试一试。于是,一向听从妈妈的小夏再次辞去了茶馆里的工作,住到了店铺里,开始尝试经营茶庄。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5 17:34:08
小夏(八)
因为以前店铺就是按照茶庄布置的,所以只需要打扫干净就可以使用了。妈妈带着小夏去了趟武夷山,走访了几家茶农,品了不少茶,最后采购了一些正山小种、大红袍、金骏眉之类茶叶还有包装的托运了回来。又在本地购买了茶叶分装机、封口机、台秤等机器,待客品茶的茶桌、电水壶、茶具都是现成的,这样一个小小的茶庄就算开起来了。
在小夏离开家的这些年里,她的姐姐在家乡上完了初中,姥爷安排她到东部某个城市的一个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后进了那个城市的一家工厂,可是上班不久,姥爷就打电话叫她回家跟某个亲戚家的孩子结婚。因为进厂时间太短,请不下长假,姐姐自己也不是很愿意现在就结婚,可是她没有勇气反抗一家之主的姥爷的决定,只能辞去了工作乖乖回老家了。领完结婚证之后,男孩继续跟家人一起去各个城市兜售工艺品,小夏的姐姐没了工作,决定去看妹妹,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事情做。
姐姐来的时候,小夏已经住在店铺里了。在楼梯后面对着后门的走廊处有一张单人床,那就是她休息的地方。姐姐来了之后,两个女孩晚上就挤在那张小小的床上睡觉。
姐姐在店里住了几天,小夏联系了她以前做过的美发店的老板娘,正好人家也需要人手,于是姐姐去了美发店。
妈妈有个朋友经常过来聊天拜佛,小夏称她为方姨。方姨的妹妹要从外地回来暂住一段时间,方姨很想让自己妹妹接受一些佛教的熏陶,而妈妈也很想有个成年人能帮着小夏,于是就让方姨的妹妹来照看店面。这个妹妹呢对茶叶比较感兴趣,因为以前不懂,想趁机学习一下;对佛教呢是有些好奇,为啥自己那学理工的姐姐会相信念念咒语就会保佑平安甚至改变别人的性情?还虔诚的对着泥塑木雕的佛像磕五体投地的大头?而且这个店铺离着孩子插班进的学校很近,所以虽然工资很低,她还是答应过来了,反正是暂时的嘛。
方姨的妹妹来了之后,跟小夏聊的很投机,几句话之后,她就决定叫这个新朋友方姐而不是方姨。现在店铺里白天就是她们两个在打理,妈妈早上到单位露个面之后就开车过来跟小夏一起吃早饭,中午晚上如果外面没有应酬也会过来吃饭。小夏一面管着茶叶的经营,一面还要负责做一日三餐,而她这时不过才十九岁。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9 15:47:16
小夏(九)
茶庄开业之初正是暑期,店内事情不多,常荣华的几个佛友商量着带孩子出去玩,于是几家人找了家旅行社组了个团去了趟五台山。走之前几天,常荣华说她不跟这边一起去了,要跟另外一个团先去,交代小夏要给大家做好服务。
在旅行中,小夏果然尽心照顾大家,进出旅馆帮着拿行李,随身带着茶在吃饭的时候给大家泡茶、倒茶。团里有两个孩子跟她差不多大,一个上大一的美女,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帅哥,家教都不错,大家在一起玩的也很开心。帅哥美女各自抱着一个大单反咔嚓来咔嚓去,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小夏跟他们在一起,显得成熟而沉静,身体比他们单薄,脸上也缺少了些青春的气息。在寺庙里,帅哥美女忙着寻找能进入镜头里的风景,小夏则在虔诚的烧香、磕头、绕佛。
回来后,同去旅游的阿姨们在常荣华面前对小夏是赞不绝口,美女的妈妈说美女跟她说以后谁要是娶了小夏一定很幸福,那么会照顾人。 面对这么多的夸奖,小夏很开心也有些不好意思。
常荣华听了也很高兴,骄傲的说:“我对人教育一向很严格,我手下出来的没有人说不好的。”
方姐当时听了这话觉得有点异样,也没多想,过了没几天她就见识到什么是“严格的教育”了。
第一次见到常荣华批评小夏大概是因为汤的原因。每天早上小夏都用各种豆子煮一锅豆汤,只能称为“汤”而不是粥,因为豆子并不煮烂,汤是汤,豆是豆,她说爸爸妈妈喜欢喝这种汤。那天中午喝的就是这种汤,妈妈不高兴了,说“教你煮这种汤,你就天天煮这种,就不会变着花样来吗?
小夏低着头,听着妈妈数落,偶尔“嗯、嗯”两声。
几天之内,因为饭做的不好、菜炒的不好等等原因,小夏又被批评了若干次。方姐偷偷地问她才明白,这孩子根本就没人教她做过饭,以前老嫂子在这里就会做几种菜,她也就照猫画虎做这几种。小夏说妈妈说了,老嫂子很笨,什么事都做不好,但是年龄大了,她不好说她,但是小夏不一样,她要严格要求。
这之后,中午做饭的时候方姐会给她一些指导,菜炒的花样多了些。有一天中午,小夏在厨房里忙活了半天,一脸惊慌的过来找方姐。方姐以为她犯了什么大错,到厨房一看,原来是米饭放水稍多,做的略微有些烂,就说没事。可是小夏连连说不行,说妈妈喜欢吃硬一些的,这个太软了没法吃。方姐听着挺来气,说有啥不能吃的,有人还就喜欢吃软一些的呢。可是看着小夏那惊恐的样子又很不忍心,只好再插上电源开着盖加热一下,去去水汽看看。小夏还是不放心,最后是忐忑不安的把饭端上来的,小心翼翼地看着妈妈吃下第一口米饭,评价说“今天米饭还行”,才如释重负拿起筷子开始吃饭。方姐在旁边看得心微微有些疼。
xin37
发表于 2013-6-14 13:35:50
为什么还没有更新啊,我天天都来等着看接下来的故事啊!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15 09:55:06
xin37 发表于 2013-6-14 13: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还没有更新啊,我天天都来等着看接下来的故事啊!
抱歉抱歉,喝茶静心哈{:4_243:}
我也感觉自己更新实在是太慢了,可是没办法啊,能安心坐下来码字的时间不多啊,{:4_269:}当然也是自己没定力和功力,像萨苏那样坐个地铁的功夫就一篇文章写好了。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15 15:22:57
小夏(十)
常荣华把茶庄当成了自己的会客室,经常在中午或晚上请朋友来吃饭,饭有时是小夏做,有时叫附近的餐馆做好送过来,有时是去饭店。一天中午,她的一个朋友带着干闺女过来说要吃茶庄隔壁饭馆做的砂锅粉,于是常荣华吩咐小夏做了几个菜,让饭馆把粉送了过来。
吃饭时,这位阿姨对着小夏开口“夏荷”闭口“夏荷”,看着大家有点儿发愣,才恍然发觉自己叫错了名字,赶紧解释说:“我觉得夏荷这名字特别好,让人一听就感觉是一大家闺秀。”
常荣华立刻接口说:“对、对、对,一直就想让她改名字,她原来的名字太不吉利了,托阿姨的福给起了个好名字,快谢谢阿姨!”
小夏立刻高高兴兴地对阿姨说了“谢谢”。
此时,那个干女儿正忙于手机聊天,并没有关心旁边这个与自己同龄的女孩叫什么的问题。在座的两个妈妈还有懵懵懂懂的小夏大概都没有看过那部红极一时的《还珠格格》,不知道那句“大明湖畔夏雨荷”的台词。好在当时也就是这么一说,并没有真的改称“夏荷”,不过小夏在她妈妈的影响之下,显然对自己的名字不放心,后来在自己两个字的名字中间又加了个字,但只有对陌生人时用,熟悉她的人依然喊她原来的名字。
在吃饭的过程中,常荣华又开始数落小夏的各种不是:饭菜做的不好、房间打扫的不够干净、干活不主动、缺乏生活经验等等。那位来做客的阿姨也许是真的认为小夏就是如此不堪,也许是为了炫耀她的干女儿的优秀,就此开始夸奖起干闺女:高中就出国去澳洲上学,住在哥哥家,哥哥嫂子要上班,干闺女放了学回来要看孩子、做饭,现在考上了某某大学……最后总结:那么小就出国,住在亲哥哥家还要干活,寄人篱下多不容易!幸亏小夏知道的成语不多,听不懂“寄人篱下”是什么意思,也习惯了在外人面前被妈妈批评,所以当时脸上依然平静如常,默默地吃着碗里的饭。而那个干女儿被表扬之后甚为得意,撒娇般地说:“干妈,改天我给你做披萨吃哈。”干妈愉快地答应着,母女俩甜蜜而亲昵。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6-15 15:35:03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人都是成功的
剩下的只是以待天时而已
我有个姐姐也是这样,身躯里充满活力
做人做事井井有条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6-15 15:35:09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人都是成功的
剩下的只是以待天时而已
我有个姐姐也是这样,身躯里充满活力
做人做事井井有条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17 17:01:00
本帖最后由 海之沙 于 2013-6-18 17:00 编辑
小夏(十一)
盛夏过去,中秋悄悄临近,作为礼品销售的茶叶也就到了销售的旺季。茶庄的事情多了起来,主要的任务是把散装的茶叶分装成小泡袋,为此在家做全职妈妈的小夏的二嫂也常常过来帮忙。小夏二嫂比方姐略大几岁,二嫂家最大的孩子比小夏小两岁,最小的孩子跟方姐家的孩子差不多,所以俩人有很多话题可以聊。三个人相处很融洽,经常一边聊天一边干活,小夏有时候还要出去买包装,买菜,做饭等等。
随着事情的增多,常荣华对小夏的不满也越来越多,茶叶包装不都气派、小泡袋装盒方式不够美观之类的事情都会引来一通批评,有时当场批完了还不行,还要叫到楼上单独再教育。听着楼上传来的愤怒的职责声,方姐很不解,不明白这么一点儿事怎么会引起她这么大的愤怒?二嫂偷偷跟她说:“俺小姑就这样,现在学佛了比以前好的多的多的多了。以前没学佛的时候脸上连点儿笑模样都没有,她给我打电话我都心里打哆嗦,不敢接。”
有时常荣华批评小夏的时候,方姐和二嫂会替小夏说两句“她太小,还是孩子”之类的话,但是这往往会招来更多的训斥,后来俩人就只默默地同情地看着小夏挨训,不再说什么了。有时别人问小夏挨批评的时候心里难受不,小夏开始时是笑一笑说“不难受,是我做的不好。”有时别人会说她妈妈怎么脾气这么大,她就解释说:“我妈妈其实人心很好,很善良,就是脾气不太好。”“她除了脾气不好,其他的都很好。”
方姐来茶庄之后发现小夏不记账,除了销售的时候会开一张销售单据之外没有任何记录,于是就买了两个软皮笔记本,打好了表格,列好表头,一本以流水账的形式把发生过的销售按月一笔一笔全都详细记录下来,另一本作为商品存货记录。两个本子都做好之后,方姐交给了小夏,教她按照已经做好的继续做下去,小夏很高兴地答应了。妈妈来店里的时候,小夏兴冲冲地把两个本子拿出来,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妈妈劈头一句“记账怎么用这么个破本子?去买个好本子记!”小夏灰溜溜地收起这两个本子,很久都没有再拿出来。后来她出去买了一个厚厚的带黑塑料封皮的笔记本,把存货账复制了过来,流水账始终没有记下去。
大概是学习基础太差,小夏的算术能力很烂,经常算账算的手忙脚乱。茶叶的销售价格是以斤为单位,但是茶叶分装机是以克为单位,这样就经常需要斤/克换算,刚开始小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算,在方姐的反复开导之下才慢慢有点儿明白,卖了很多盒茶叶之后,才渐渐掌握方法,而计算必须借助计算器。为此,小夏没少受妈妈的训斥,但是越挨训,她的反应能力越迟钝,然后又得到更多的训斥。
每月结束之后,小夏要做一份月度报表给妈妈。开始方姐给她设计了一个表格,她妈妈没有看上,自己画了一个让方姐给打出来。方姐看了那个草图之后跟小夏说这个表很不合理,没用的格太多,小夏很坚定的说就按妈妈画的这个打。第二天,她又把表格拿给方姐说要改,就这样几次修改之后,终于有了一份符合妈妈要求的报表。每到月初,小夏就纠结于填写报表之中。方姐很想替她做这份并不复杂的表,可是又不方便插手,只能看着她在那里纠结。
深秋时节的一个月初,小夏又要填写报表了,但是这天她身体不太舒服,早晨起来有些发烧。吃完早饭送走妈妈,她就躺床上昏睡了一上午,中午烧退了些才有了点力气,幸好妈妈没过来吃午饭,不用硬撑着做饭。下午拿出报表开始纠结,直到妈妈回来也没完成,涂涂改改的报表就放在一楼里屋的桌子上。方姐下班就走后,常荣华就报表乱放的问题开始训斥小夏,说这是要保密的,不能给别人看到,由此开始列数小夏的种种不对之处。小夏一如既往的默默的站着,低着头不吭气。妈妈因此更加生气,最后竟然气的踹了她一脚,瘦弱的小夏摔倒在地。这一脚把小夏倔强的脾气踹爆发了,爬起来收拾了一个小包就走了,一夜没有回来。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18 17:26:52
小夏(十二)
出走的当晚,小夏住到了一个以前打工时的同事那里,除此之外她无处可去,姐姐住宿舍不方便,而且她也不愿意姐姐知道为她担心。
常荣华在店里等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方姐一来她含糊交代了一下就走了。
临近中午时分,小夏才把手机打开,接连收到几条短信,是一个出家师傅发来的,邀请她去坐坐。小夏明白这是妈妈找那个师傅去了,她不想过去。这时方姐也给她打通了电话,说有人来买茶,让她赶紧回来,她就以此为借口回绝了那位师傅的邀请回到了茶庄。到了店门口,她并不敢进门,远远的看着怕妈妈在里面,方姐透过窗户看到她,赶紧告诉她妈妈不在,快回来吧。
傍晚,妈妈回来了,俩人在外人面前都装作无事的样子,其他人都走掉之后,常荣华关上店门,对小夏说对不起不该踹她,小夏也说自己做的不对,俩人抱着大哭了一场。
出走风波就这样结束了,大家都希望他们经过这次事件俩人都能有所觉悟,让彼此关系更融洽一些。但是希望与现实之间,有时距离是那么遥远。
且行且看
发表于 2013-6-19 18:05:19
楼主下面呢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6-22 20:15:12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17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夏(十一)
盛夏过去,中秋悄悄临近,作为礼品销售的茶叶也就到了销售的旺季。茶庄的事情多了起来 ...
想我受不了气,然后大了之后总有一天也迷茫了
艰难的长大啊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6-22 20:19:18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18 17: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夏(十二)
出走的当晚,小夏住到了一个以前打工时的同事那里,除此之外她无处可去,姐姐住宿舍不 ...
异地而处,真是艰难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24 15:11:28
小夏(十三)
这些年社会上涌动着一股国学热,其中陈大惠与丁嘉丽等人搞的“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很受追捧,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网上查到一篇2010年的文章是这么介绍的:从2009年7月起,央视前主持陈大惠就带领着一个由黑帮老大、桑拿中心老板、明星戏霸、恶毒媳妇、无良菜农、药贩、医生、老师、80后古惑仔和90后坏女孩等20余人组成的“中华传统文化”汇报团,从青岛、唐山、石家庄、沈阳、抚顺、牡丹江一路走到鸡西,做了至少23场弘扬《弟子规》的免费“公益论坛”。据陈大惠说,汇报邀请排到了7月份,接下来的目的地还有河北省邢台市、内蒙古林西县。噱头十足啊。
在D市也有很多这个“传统文化论坛”的追随者,信佛的人基本上都是无条件接受,常荣华更是如此。在她身边的侄媳妇们都跟着她皈依了佛门,后来又影响的侄子们对“传统文化论坛”深信不疑。小夏自然是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要孝顺养父母、感恩养父母的思想早就深入骨髓,甚至在她的手机上妈妈的电话号码的称呼都是“爱妈妈。”
孝顺的小夏一直以来都是以养父母的快乐为快乐,他们不高兴,她就难过,他们对她提出的要求对她来说就是最高指示。但是,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别、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足、生活经验的缺乏,她很难达到他们的要求。很多时候她根本就听不明白他们到底要她做什么,但是看着他们阴沉的脸色,她连问清楚的勇气也没有。
出走事件结束后,小夏很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她觉得自己伤了妈妈的心,太不孝顺了!于是她更加小心谨慎的做事,希望自己能够赢得妈妈的欢心。然而事与愿违,似乎她做的所有的事情妈妈都没有满意的。经常是妈妈让她做一件事情,她立马去做了,但是妈妈还在后面说着其他的事情或者注意事项,但是小夏似乎大脑是单线程运转的,做着手头的一件事情的时候几乎听不到别人说话,或者是听到了却毫无反应。这让她妈妈大为恼火,屡次训斥她像块木头,说自己说话像对着地板说的,一点儿反馈都没有,训完之后,她让小夏去读某某经,说是小夏的业障太深,阻塞了信息接收通道。
常荣华也的确非常烦恼,她曾对别人说小夏出走之后,她给师傅打电话告状,师傅却说她没有母爱。她满腹委屈的说完,在座的人全都默默无语,竟无一人安慰她。
日子就这么磕磕绊绊的过着,从中秋到春节是礼品茶叶销售旺季,每天忙忙碌碌,时间过得倒也很快。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24 16:15:55
本帖最后由 海之沙 于 2013-6-27 15:58 编辑
小夏(十四)
深秋的一天,二哥像往常一样在店里喝茶,一个小交警协警带着一个交警走了进来。原来这个小协警最初是在二哥以前开的店里打过工的,后来被招工成了协警,今天带着和他一起巡逻的交警过来喝茶聊天。
二哥天天开着车在外面跑,自然也是希望能与交警结交。于是二哥对这位交警格外殷勤,不仅热情招待他喝茶,还让小夏给他们唱歌听。小夏在爸爸的各种应酬上唱的歌多了,到也不在乎,当即唱了一首藏族风格的歌曲。不知是歌声打动了这位交警,还是小夏的年轻单纯吸引了他,或者是他实在是太过寂寞,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开始频繁出入这个小小的茶庄。
过了一两个星期之后,有一天小夏偷偷跟方姐说,昨晚十一点左右,她已经关门了,那个交警给她打电话说想进来坐坐,于是她就又打开门,让他进来喝了快一小时的茶才走的。方姐听了之后很严肃的权小夏,以后这种情况之下不要给这种不熟悉的人开门,太危险!小夏说她一直觉得警察很神圣,很尊敬警察,晚上那么冷他们还要在街上巡逻,很辛苦,就让他进来了。方姐告诉她警察里也是什么人都有,不能不小心,你一个小女孩更是要多加注意。小夏也认为自己涉世未深,太轻信别人,以后是要小心。
此事过后没几天,小夏就开始收到这个交警的短信,特别是在晚上,他会发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过来,这让小夏开始感到不安。
这位交警四十出头,有一个还没上学的女儿。在茶庄喝茶的时候,他会向大家炫耀他的女儿,但是对孩子的妈妈、他的老婆却没什么好话,曾不止一次抱怨他老婆不懂事、懒、土等等。他还经常说他在某某茶庄喝了什么什么茶,那个老板对他如何如何好,总之,一副混久了的老油条的样子。
交警给小夏发的短信越来越多,小夏越来越害怕,但不敢得罪于他,也不敢跟她妈妈还有常在这里喝茶的二哥说,只能偷偷告诉方姐。方姐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帮她躲着他,每次看到他要进来都赶紧让小夏从后门溜出去,就这样成功的躲过了好几次,交警也慢慢不怎么过来了,小夏稍稍松了一口气。
然而没放松几天,妈妈却要找那个交警了,因为她收到了几张罚单,想通过他给解决掉。妈妈让二哥找交警,二哥打过去电话他却不接,后来二哥要用小夏的电话打过去,虽然小夏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是她不敢说,只能乖乖的把电话交给他。这次电话还没有接,但是很快就打回来了,于是二哥就邀请他过来一起吃饭。这次吃饭使得妈妈也放弃了利用交警的想法,因为这个交警显然很油滑,什么都没做张口就开始要东西。后来妈妈还是交了罚款了事。
此事之后,交警也许觉得还有希望,又开始发短信,而且说的很明白,只要小夏跟着他,他就能让她过上好日子。而小夏对此又恐惧又气愤,在她的心里警察再也不神圣了。她不给他回复短信,方姐也尽可能的帮她躲避他。方姐告诉小夏必要的时候要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毕竟他们在这里有些人脉关系。小夏却说她绝对不敢跟妈妈说这件事,她知道如果告诉妈妈,她会说什么。小夏觉得一定是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让交警对她产生了误会。这种想法让方姐觉得很无奈,她告诉小夏你什么都没做错,不需要责怪自己。但是她知道,在那样家庭长大,受了那么多所谓传统教育熏陶的小夏有这种想法不奇怪,想要她放弃这种想法也不容易。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3-6-25 14:22:16
既然是好的故事,建议楼主还是多润色一下,不然看起来有一些累。像流水账,恕我直言。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6-27 15:21:58
想起来了,这是个讲藏语的小姑娘,像个小荷慢慢的来到人世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27 15:51:37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3-6-25 14: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既然是好的故事,建议楼主还是多润色一下,不然看起来有一些累。像流水账,恕我直言。
你说的没错,是很像流水账,我自己也不满意。一方面我很急于把这个故事讲完,另一方面我确实不会编故事,我想尽量客观的、如实的讲述,可是最终却写成了这样,还是功力不够,自己现在也没有能够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推敲,希望后面能写的好些。
不过,这不是一个好故事,是个纠结的故事,里面的人物都很纠结,我讲述时心里也很纠结。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27 17:10:13
本帖最后由 海之沙 于 2013-6-28 10:00 编辑
小夏(十五)
这几年电视台的各种唱歌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这对喜欢唱歌的小夏充满了吸引力,但又觉得遥不可及。有一天姐姐打来电话说省电视台有个选秀节目,美发店的老板娘给她报了名参加本市的海选,这让姐妹俩都很激动。
海选那一天,姐妹俩穿上从老家带来的藏式上衣,在美发店老板娘和同事的陪同下早早的赶到现场。参加海选的人很多,他们一直等到下午才排到。站在舞台上,姐姐紧张的唱不出声音来,主持人和评委态度都很温和,给她机会让她又唱了一首平时在家经常唱的歌,这次声音稍微大了些,但还是不尽如人意,评委们也觉得很可惜,最后给了她一个待定,回来等电话。签到的时候小夏也唱了几句,可惜管报名签到的老师觉得她唱的民族感觉不强,没有特色,没有给她上台的机会。
海选之后过了好几个星期,电视上这个节目已经进入复赛阶段,姐妹俩都认为没有希望了。就在他们都放弃等待的时候,姐姐接到了节目组的电话,让他们周五一早带着参赛的服装去省城参加复赛。姐姐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妹妹,小夏开心极了,赶紧张罗着给姐姐定服装、饰品。此时是周三,D市去省城大概要三个小时,若要准时参加,他们必须提前一天到,所以第二天他们就要走。小夏给在老家县城开服饰店的人打电话,对方说可以用顺丰快递第二天能够送到省城他们彩排的地方。接下来小夏就在QQ上挑选合适的衣服、帽子、头饰,正在挑选中,姐姐来电话了,犹犹豫豫地说不想参加了。这可把小夏气坏了,在电话里训斥姐姐“让你去又不是让你当明星,就是去锻炼锻炼!”。在场的人听了都很惊讶,一向顺从的小夏居然还会教育人?而且这口气像极了她妈妈。
得知他们要去省城参加复赛,常荣华很想和他们一起去,可是姐姐坚决不同意,她说小夏妈妈在她会很紧张唱不好。小夏也知道妈妈去对姐姐不好,所以不管妈妈有多么愤怒,她都坚持不要妈妈去。妈妈发了一通火之后,不再理她了。妈妈如果带他们去,他们可以不用操心吃住问题,住宿的旅馆也不会太差,但是,一路他们要忍受妈妈的训斥、指责,小夏可以忍,姐姐不愿意忍,所以,妈妈不去是最好的选择,这点小夏很明白,而妈妈不明白。
小姐妹俩在省城住的是便宜的类似学生宿舍的旅馆,经过紧张的彩排、比赛,最终还是遗憾的被淘汰了。但是两个人穿着盛装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的样子被录了下来,通过网络,游走在异乡贩卖饰品的舅舅们都看到了她俩的表演。后来有个舅舅告诉她,自己在网吧里看着她们的表演视频忍不住哭了,觉得自己对这两个孩子的照顾太不够了!
小夏从省城回来之后,妈妈没有问一句她们参加比赛的事情,小夏也在妈妈面前绝口不提,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其实姐姐在节目中表达了对妹妹这个养母的感激,称她为“好心的阿姨”。节目播出后,与小夏熟识的人都从网络上看到了她们的表演,有夸奖有鼓励,小夏自己也经常上网看那个视频,但是从来不敢当着妈妈的面看。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28 15:26:14
本帖最后由 海之沙 于 2013-6-29 15:50 编辑
小夏(十六)
日子一天天过去,比赛带给小夏的惊喜、快乐与遗憾也渐渐平息。
天气越来越冷了,店铺的玻璃门缝隙很大,为了挡风贴上了透明胶带,北方肆虐的时候,胶带被吹得发出类似电钻一般的声响。这一片店铺房没有集中供暖,也没有通燃气,各店家大多采用烧煤取暖、做饭,但荣华茶庄单独通了燃气。这条燃气线由一处管线的末端单独引出,读卡式燃气表就设在接点处,离店铺有些远,小夏每次都是骑车去察看。店铺里的燃气炉运转起来,屋内渐渐温暖,同时燃气的消耗量也迅速增大。
元旦前,二哥二嫂按照常荣华的要求把二楼的佛堂重新布置了一遍,零七八碎的佛像、法器都收拾起来,供桌靠的那面墙上贴了壁纸,地上铺了红地毯,常荣华又专门驱车去了趟省城,请了三尊佛像回来。一切安排停当,要给佛像开光了。得到通知的居士基本都赶了过来,大约三十余人,主持开光仪式的是附近寺庙里的和尚,还请了两位尼姑做辅助。
小夏一大早就开始为开光仪式忙碌起来,但是很快她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燃气炉不着了,炉子也点不着!她赶紧骑车跑去看气表,发现真的是买的气用完了。小夏带上钱打车赶到燃气公司去充值,但是人家却告诉她靠近年底,已经停止充值,元旦之后再来,通知贴在营业厅的门口。
无可奈何的小夏脸色苍白的回到店里,满眼的恐慌,快要哭了出来,一个劲儿地说“这可要了我的命了!”。在厨房忙碌的二嫂和方姐问她有没有电磁炉,她却连电磁炉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方姐看着她那可怜的样子,说你别急,我家有一个,我回去拿去。方姐骑着小夏的车子很快就拿了一个崭新的电陶炉回来,插上电源,触摸键选择好模式,黑晶面板下亮起了红光。二嫂说这个炉子很新啊,方姐说是啊,买来还没怎么用过呢。小夏感激的说:“你可救了我的命了!”。
开光仪式开始是由和尚和尼姑带着居士们唱诵了一段长长的经文,唱到中间还要磕头,这段经文唱诵完,和尚和尼姑三位师傅拿着水和木鱼、铜铃等法器走遍店铺的每个房间,常荣华端着一盘大米跟在旁边,和尚边走边念边洒水、撒大米。转了一圈,又回到佛像前,又用镜子等器物比比划划,念念叨叨,突然大喊“开!”用两指指向前面的佛像,这尊佛像就算开光了。三尊佛像都开过光之后,把按照和尚师傅的要求准备的七个菜,用供佛专用的小碗盛着和馒头一起作为供品摆在三尊佛像面前,居士们轮流到佛像前上香、磕头,开光就算完成了。开光之后大家又带着早就买好的鱼啊、泥鳅啊之类的东西,开车到附近的大河边上去放生,这样整个仪式才算全部结束。
方姐本来对佛教是有些好奇的,常荣华本来也有意要引渡她,但是她在店里做过一段时间之后,越发的拒绝相信佛教了。常荣华推荐她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可是她看了没一半就读不下去了,感觉里面整个一恐吓利诱,很奇怪这些接受了这么多年现代科学教育的人怎么会相信地狱、苦海之类的东西?而常荣华动辄对小夏发火、训斥也让她很反感,心里想她这个信佛的人的心量还没自己根本不信的人宽!这次的开光法会她也是以一个观察者的心态参加的。一开始她看着常荣华专门去省城请回的那三尊一米来高的佛像,感叹着她对佛法还是很真诚的,这么舍得花钱。但是当她看到大家随喜签到的表格 ,每人少则一百,多则几千的时候才恍然明白:这么一场法会下似乎常荣华自己出的钱不会太多啊!后来,佛堂没有人的时候,方姐独自在里面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三尊号称西方三圣的佛像,发现他们是塑料材质的,而且一模一样,显然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开光法会结束之后,方姐把电陶炉留给小夏用,因为现在离着可以给燃气充值的日子至少还有一星期,这么冷的天,这孩子总要吃口热饭吧?方姐特意跟小夏交代,这个电陶炉面板比较贵也比较脆弱,不要放太重的锅在上面,最好买个小锅煮点儿东西吃比较方便。小夏连连点头答应,因为法会没有出什么纰漏,妈妈当天没有就燃气事件而训斥她,这让她大大松了口气。
jade
发表于 2013-6-29 23:48:00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27 15: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没错,是很像流水账,我自己也不满意。一方面我很急于把这个故事讲完,另一方面我确实不会编故事, ...
真实是最有感染力的,文采写多了就好了,不用在意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3-7-2 15:45:28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6-27 15: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没错,是很像流水账,我自己也不满意。一方面我很急于把这个故事讲完,另一方面我确实不会编故事, ...
呵呵,明白。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7-2 16:11:40
小夏(十七)
这年的冬天来的很急,刚入二九气温就直线下跌,失去了供暖的房子似乎被冻透了,白天在室内穿着羽绒服都坐不住,寒冷从后背弥漫全身。别人之白天在这里的时间或短或长,晚上都会回到自己温暖的家中,但是小夏不能,她住在这里,床就安在后门边的走廊里,那是一扇破旧的铁皮门,夏天不透风,冬天不保温,白天遮挡阳光。其实小夏刚来D市时时就住的地方就在店铺附近,后来爸爸妈妈在环境更好的地方买了别墅去住,这套房子现在基本空置着,小夏有时会过去打扫卫生、晒被子,妈妈偶尔过去住一夜。大家都劝小夏晚上过去住,但小夏不肯去,在她的心里这里才是她的家。
就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新的一年悄悄来临,新年的第一天师傅——小夏的舅舅从家乡过来了。佛堂旁边的小房间布置成了一个简单的卧室,师傅在这里大部分时间就在佛堂和卧室中度过。师傅的到来让皈依他门下的弟子们很高兴,觉得受到了很大的加持力,但是他的加持力显然没有给小夏带来好运。
持续的低温冻坏了很多水管线,茶庄在元旦这天彻底没有自来水了。这片商铺是村里的产业,物业服务也是村里的,报修电话打过去,人家说节日期间没有管,要等假期结束才能过来看看。于是,店铺就在没水、没燃气、没采暖的状态下度过了新年假期。三天假期结束,燃气有了,但是物业说已经找上级报修了,但是太多水管冻坏了,维修的师傅忙不过来,什么时候能过来不确定。茶庄冲茶一直用的是桶装水,这方面没有受影响,生活用水只好去邻居店铺接。对常荣华来说,最无法忍受的是没有供暖,她和她的朋友在屋里坐不住,于是她不停的抱怨小夏没把这里照看好,催促着她去找人修。小夏就不停的给物业打电话,说是物业,其实就是一家两口子,不知道是找他们的人太多还是什么原因,这天很长时间他们都不接手机。傍晚的时候,他们终于接电话了,说先过来看一下,其实只是过来把安有水表的井盖子给打开就走了。方姐这时已经下班走了,小夏自己去看了看什么也看不明白,再找物业,人家又说第二天维修师傅过来。熬到了第二天,维修师傅依然不知什么时候过来。方姐过去看了看水表,发现茶庄和隔壁两家的水表都冻裂了,经过跟物业沟通,他们说你们可以自己换水表。正好隔壁家的男主人曾经是个工人,会修理安装管线,而且家里有比较齐备的管钳、扳手之类的工具。物业提供了水表,隔壁师傅花了很大力气卸开已经锈蚀的连接件,把两个冻裂了面板的水表换下,把好的水表安装好。水表修好后还是没有水,因为冻的时间太久,有部分管线里也结了冰。一大壶开水浇到可能结冰的管线上,慢慢的水龙头终于开始有水流出。至此,茶庄里没气、没水、没采暖的日子彻底结束了。
茶庄有了燃气,方姐要把电陶炉拿走。小夏说那天她爸爸来吃饭,看到了这个电炉,说很先进。方姐听了心里并不怎么高兴,她想电炉借给你是应急用的,不是用来讨好你爸爸的,不过这话她没有对小夏说。当她把炉体表面的油渍污垢擦干净,隐约发现面板上有一条蛛丝一般的细纹,仔细查看,一道裂缝贯穿整个面板。方姐指给小夏看,小夏一下子很惊慌,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把面板压坏的。方姐问她是不是爸爸来的时候煮稀饭了,她说是的,不过煮稀饭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师傅来那天有几个人在这里迎接师傅,他们煮的饺子,用的那个最大的锅。方姐听了真的是一头黑线。她问小夏,那天不是告诉她这个炉子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吗?小夏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说“什么好东西到我这里都会弄坏!”方姐看她这个样子不忍心说她什么了,只是无奈地说“小夏啊,你要学会对你妈妈不合理的要求说不啊!”小夏只是苦笑,说“我不会啊,从来没有对他们说过不。”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1 16:31:51
小夏(十八)
舅舅的到来给了小夏少许亲情的慰藉,也使得小夏更为忙碌。除了照顾茶庄的生意,照顾师傅的饮食起居也是她的任务——舅舅这个称呼只是向外人介绍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才会使用的,在小夏的心里他就是师傅,在老家时她就这么称呼,甚至她的姥姥姥爷也这么称呼!
不知道是教规的要求还是习俗,这位三十来岁正值壮年的出家师傅不做任何体力活,出门的时候随身的背包都是他的弟子们拿着,哪怕这个弟子是白发苍苍长他一二十岁的长者。师傅住在茶庄里,一日三餐都是小夏伺候,当然还有妈妈也几乎顿顿都在这里吃。
得知师傅到来的消息,他在这个小城的弟子们陆陆续续过来拜访,还有弟子们介绍过来做皈依的、求开释的等等,茶庄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而春节前又正好是茶叶销售的旺季,每天二嫂和方姐忙着分装茶叶,小夏则听从妈妈的指挥里里外外的忙碌。事情越多,小夏得到的训斥也就越多,似乎每件事情她都无法让妈妈满意,每天晚上送走了过来参拜师傅的同修之后,妈妈都要训斥小夏一番,还要在师傅面前数落小夏的种种不是——过去师傅不在这里是打电话数落,现在方便了,可以当着面数落了!一个从12岁就进了寺庙的偏远山区的出家人,汉语还说的不太利索,又如何明白这世俗间的是非?一向沉默的小夏被训斥的时候更沉默,即使在自己的亲舅舅面前她也不会替自己辩解什么。而师傅呢,只是泛泛地说你们要多沟通,多交流。妈妈抓住了“多沟通”这句话,她要求小夏每天早上给她报告一天的计划,晚上汇报一天的工作,如果她不来就打电话汇报。从此,早上妈妈不过来的时候,小夏要打给妈妈的这个电话成了折磨她的一块心病,每次都是坐卧不宁很长时间,拿着电话鼓几次勇气才能把电话打出去,如果能听到“嗯、好、行”之类的简单回答,不管语气多么冰冷她都会如释重负一般,脸上甚至会露出笑容!
晚上,妈妈几乎天天都要在店里,即使晚饭不在这里吃她也会在饭后过来,而且经常呆到很晚才走,除了训斥小夏,她也要看书、做功课修行,她走了之后小夏才能洗漱睡觉。也许是心理压力过大,年轻的小夏睡眠很不好,晚上不容易入睡,早上起不来。再加上她睡觉的地方没有窗户,门关着黑漆漆的,天亮了都不知道,有时早上八点多钟她还醒不了。要是方姐过来的早在外面把她叫醒还好,有时妈妈来的更早一点儿,一看到店门还没开,那麻烦可就大了。这天就是如此,她把小夏好一顿的训斥,随后赶到的方姐替小夏辩护了一句“她可能昨晚睡的太晚了。”立刻遭到了强烈的反驳:
“晚什么晚?我晚上十二点离开的,回到家收拾完了一点钟才睡的,不照样早上六点就起床!”
“您都多大岁数了,能要求小姑娘跟你的睡眠时间一样?”这句话是在方姐的肚子里说,没有说出口。
愤怒之下的常荣华发泄完怒火之后转身走了,早饭也不吃了。小夏在忐忑之中熬到了中午。中午常荣华带来个朋友过来吃饭,在饭桌上当着师傅的面向她的朋友抱怨小夏早上起的晚,没规矩,最后总结:他们那个地方的人太野,没规矩、没时间概念。师傅用生硬的汉语弱弱的辩解,说这也要分做什么事的人,有的也要遵守时间的。小夏一如既往的沉默。
有一天,常荣华要给人打印发票,一阵打印机的吱吱嘎嘎声之后,传出了一声尖叫“哎呀!这是怎么回事?”;然后是愤怒的质问:“师傅!你动我的打印机了?你可要了我的命了!”;最后:“小方!上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听到尖叫之后方姐就知道要上去解决问题了,小夏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脸色已经吓白了。
方姐上楼一看,常荣华手里拿着的两张发票上密密麻麻打满了与佛教有关的文字,还带着一些网络链接,看来是师傅要打印某个网页上的东西,不会操作,当时什么也没打出来,这会儿打到发票上了。
方姐取消了后面的打印操作,用白纸运行完已经打印机已经接收的指令。作废的发票让小夏交到税务所再买新发票,对个体户开的普通发票税务所的管理并不是很严格,重新打印新的发票很容易。
虽然事情解决起来并不困难,但毕竟是造成了一些麻烦,常荣华对师傅动用打印机很不满。小夏偷偷的跟方姐承认是她打印的,昨晚师傅在网上查了东西想打下来,问她怎么打,她就点了打印。方姐安慰她说没事了,事情都解决了。小夏不敢跟妈妈说是她犯的错误,师傅也没告诉妈妈,但是妈妈对师傅的态度使得小夏很不安,过去妈妈对师傅是很恭敬的,现在因为自己的缘故,妈妈对师傅没有那么恭敬了,这次甚至指责师傅了,小夏觉得这都是她不争气造成的,是自己的罪孽。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1 17:15:05
小夏(十九)
忙忙碌碌中春节就要到了,方姐的同学帮她们拉了一个“大单”——对别人来说也许根本看不上眼,但对这个小小的茶庄却是开业以来最大的一笔生意了。而且人家要的茶是店里没有的种类,所以从选货、进货、分装到送货上门,她们俩人忙碌了好几天,送完货几天之后钱款也按时到帐,俩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常荣华把这笔进账刨去成本之后的利润平分成两份作为奖励分给俩人,给小夏又另外加了些凑了一万,这一万也是小夏忙碌了大半年以来收到的唯一的酬劳。
钱拿到手之后没几天,远在西部某个城市贩卖工艺品的一个舅舅打电话过来,请小夏帮忙在网上订一批牛角工艺品,因为他不会网购。在方姐的帮助下,小夏在网上与卖家取得了联系,按舅舅的要求订购了三千元的货,用物流直接发到舅舅那里,小夏用自己的帐号付了款——几天之前她是拿不出这些钱的。舅舅说要把钱打到她的账户上,小夏说不用了。过来几天,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把小夏狠狠的批评了,她说:“你可以给你姥姥姥爷钱,可以给你爸爸妈妈钱,但是舅舅你不能给,你没有给他们钱的义务,特别是你现在自己还挣不了什么钱。”
小夏的姐姐也告诉小夏:我们现在要多攒钱,以后爸爸、妈妈两边都有很多要花钱的地方的。小夏悄悄的跟方姐倾诉,说自己考虑问题太简单,在她心里那两个住在家里的舅舅对她来说就像是爸爸一样的。
后来,舅舅收到货之后还是把货款都还给了小夏,也许同样在舅舅的心里,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外甥女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样的。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1 19:07:05
小夏(二十)
快到年三十了,茶庄的生意冷清了下来,方姐放假回家忙年去了,小夏却无假可放,茶庄就是她的家。师傅在这里过年,俺有很多的法事要做,要开祈福法会,晚上要做烟供等等,小夏要把这些消息提前通知给各位居士,要给舅舅还有留下来吃饭的居士们还有妈妈做饭,有时还要去妈妈的那几套房子里打扫卫生,平时是嫂子们给打扫,现在他们都回老家过年去了,就只有小夏去干了。每天忙忙碌碌,倒也驱赶走了想家的念头。
过年期间有一位女居士慕名过来拜见师傅,她这一来就跟小夏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位女居士三十来岁,热情干练,原来在一家私立儿童教育机构做管理工作,刚刚辞去了工作,准备调理身体要宝宝,同时筹划着跟朋友合伙开创自己的事业。她已经修行了好几年,在小夏认识的这些居士里,她应该是修行的比较高深的。她一来跟小夏一见如故,小夏也很喜欢这个热情开朗的大姐姐,称她为“邹姐姐”。邹姐姐因为时间比较空闲,下不用照顾小孩,上不用伺候老人,老公在外面忙自己的公司很少在家吃饭,所以她几乎每天中午晚上都过来帮小夏做饭,也安排小夏看书学习,经常要检查她学习的如何,她称小夏是自己的小徒弟。小夏也很认可这位老师,喜欢听从邹老师的教导。
但是,小夏跟妈妈的关系却越来越差了,妈妈每次来的时候脸色都是阴沉沉的,而小夏在妈妈面前似乎也更木讷了。
一天早晨,方姐一进屋,发现眼前一亮:小夏穿着一件蓝白格子短大衣坐在茶桌旁,虽然一眼就知道是件旧衣服,但是颜色依然亮丽,款式很简洁,穿在年轻的小夏身上又大方又有活力!方姐连忙夸奖:“谁给你的衣服,真好看!”
“邹姐姐给的。”语调轻快又有些不好意思。
“你就该穿这样鲜亮的衣服,比你自己买的那些衣服好看多了!”春节前拿到钱之后小夏给自己买了几件衣服,大多颜色黯淡,方姐说自己这么大岁数都不会穿那么老气的衣服。
后来进店的二嫂,还有其他常来的居士看到小夏穿的“新”衣服,都夸好看,小夏虽然有些羞涩,可是也有一些小小的得意之情浮现在脸上。然而这种快乐很快就被秋风扫落叶般的扫走了。
妈妈来了,双眼死死盯在小夏的“新”衣服上:“哪来的这件衣服?”
“邹姐姐给的。”语气生硬,有点儿胆怯有带点儿不服气。
“人家给你的你就穿吗?你问我能穿了吗?你穿衣服是穿给你自己的吗?不管是作为妈妈还是你的老板,你都要先让我高兴才行!。。。。。”
沉默,难堪的沉默!在用杀死人的眼神盯了小夏N久之后,常荣华带着怒气上楼去了。小夏赶紧跑到睡觉的地方,换上了自己买的那件驼色大衣,偏黑的脸更显得黯淡而憔悴。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2 16:53:56
本帖最后由 海之沙 于 2013-8-2 22:41 编辑
小夏(二十一)
很显然,此次常荣华的愤怒不在于小夏穿的衣服得体与否,而在于给衣服的人。小夏与邹姐姐的关系之亲密、相处之融洽,小夏对她的言听计从都大大地刺激着常荣华的心。虽然在别的佛友面前,她会笑嘻嘻地夸:“邹老师来了之后帮了很多忙,教了小夏很多。”但是当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她面对邹老师的时候却往往是用审视的目光盯着她,似乎想看透邹老师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安的什么心。而此时的邹老师气定神闲,该说说、该笑笑,完全无视她那咄咄逼人的眼光。邹老师认为自己的发心是好的,只是想让小夏健康快乐,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所以自己很坦然。
目光的威力不起作用之后,常荣华终于忍不住了,她以开玩笑的方式说邹老师:“你就是想把小夏打扮成你那个样子!”
“对呀,我就是想把小夏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她那么年轻,干嘛总穿的跟中年人似的?”邹老师笑呵呵的回答。
“我认为心灵美比外表美重要!”
“心灵美是很重要,可是别人先看到的是外表。现在这个社会外表也很重要,再说也又不是没有条件,为什么不打扮的漂亮点儿呢?”
到底是在儿童教育机构做过多年管理的人,见识了无数形形色色的家长,面对常荣华的咄咄逼人,邹老师很淡定。
小夏却越来越不淡定了,也许是青春期被压抑住的叛逆情绪开始抬头,妈妈训斥她时她虽然还是以沉默对待,但是沉默之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全部是卑微的自责,而是带了些许的不满与反抗。显然,常荣华感受到了这种沉默中的反抗,于是次她的脸色也越来越阴沉。
这时正月已经过完了,师傅接受另一城市的弟子的邀请,要去那里传法,走之前要带领这里的弟子进行一次“八关斋戒”。斋戒活动定在周末,大约有十人参加。作为一个从小信教的虔诚信徒,小夏很想参加,但是妈妈不同意,要她在楼下看门。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小夏依然全心地为活动做各项准备。
周六的早晨,参加活动的居士们在佛堂里由师傅带领下诵经,小夏则在厨房里忙碌。十点多钟的时候,二嫂停止了念经,主动到厨房里承担了炒菜的任务。
诵经结束了,饭菜也上了桌。楼上一桌是男居士和师傅,楼下是女居士,一桌大概是五个菜。小夏同往常一样等大凹家都入座之后才坐下来,还没开始吃就听到劈头一句“做这么多菜干涉么?要显示你的厨艺吗?”
小夏有些发懵,但终究习惯了妈妈莫名的发飙,保持着她一贯的沉默。二嫂心里也很不舒服,不知道自己的小姑这又是搭错了哪根筋,但她也不敢把不满的情绪表露出来。其他的居士更是莫名其妙。
小夏默默的啃着馒头,偶尔夹一两筷子自己面前的菜,没吃几口,妈妈的质问又来了:“让你买馒头,你怎么没去买?”
“买了啊。”
“买了在哪儿?”
“吃了啊。”
“让你买上供用的大馒头,谁让你买吃的馒头了?你这个孩子怎么就听不懂别人的话呢?怎么跟你沟通就那么难呢?BALABALABALA。。。。。别吃了,你又不参加斋戒,这么着急吃饭干嘛?快去买馒头去!”
其他居士纷纷劝说吃完饭再去吧,但是小夏已经坐不下去了,而且妈妈也丝毫没有收回命令的意思。于是她放下咬了两口的馒头,拿起包出门了。
馒头买回来,大家都吃完饭了,小夏放下馒头就开始收拾饭桌,清洗碗筷。正忙碌着,妈妈突然又叫她,说让她也参加斋戒。下午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小夏已经没有时间吃午饭了,几乎是空着肚子开始了她的斋戒。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3 00:45:23
本帖最后由 海之沙 于 2013-8-3 19:59 编辑
小夏(二十二)
按照斋戒活动的安排,当天晚上他们就不能进食了,午饭几乎没吃的小夏到了晚上已经饿的浑身无力了。整个活动中居士们都住在这里,楼上一批,楼下一批。小夏因为饥饿无力,早早躺下睡觉了,这又让妈妈很生气,说她是这里的主人,她应该等所有人都休息了,检查好门窗、收拾好东西之后才能躺下。小夏默默的听着,什么也没有说。
周日早饭之后又开始了全天的斋戒,这一天中午晚上都不能吃饭,一直持续的早晨整个活动才结束。
周一早晨,方姐到店里的时候,居士们大多都走了,常荣华简单跟小夏交代了一下也走了。小夏脸色苍白的坐在茶桌旁,什么话也不说,就那么呆呆地坐在。坐了一段时间,她跟方姐说自己感觉很不舒服,想出去洗个澡。方姐说你身体不舒服去澡堂别晕过去,休息一下再去吧。但是小夏很坚持,方姐就不再坚持了,说那你快去吧,店里有我。然而,小夏还没回来,她妈妈却先回来了,得知小夏去洗澡了又是非常不满,小夏一回来又是一阵埋怨,小夏依然什么话都没说。
方姐在这里受了半年的熏陶,却始终坚持不肯信佛教,这令常荣华很无奈,说她是前世的业障太深,要经受更大的挫折才能醒悟。方姐听了只是笑了笑,本来她还对佛法抱有一些好奇,当她见识到了常荣华对待小夏的态度,她的那点儿好奇心也所剩无几了。她在心底里同情小夏,尽可能的帮助她,而小夏也会对她诉说自己的烦恼。她只是很奇怪,常荣华自诩学佛收获很大,而且也带动了身边很多人进入佛门,可为什么对待这个可怜的孩子如此的苛刻,没有一点儿佛家弟子的慈悲呢?
斋戒之后,师傅就被接走了,常荣华与小夏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真不知道她们在斋戒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日夜诵经有什么收获。常荣华不再经常过来吃饭了,但是中午会很早就过来。这天上午她进来感觉地面有点儿脏,就质问小夏为什么不打扫卫生,小夏回答“打扫过了。”这句话如同火星引爆了常荣华积蓄已久的愤怒。
先是对这句话的指责,继而又延伸到各个方面的否定,声音一声高过一声。小夏这边只是沉默,偶尔回答一句口气也很生硬,得到的是更高声音的斥责。常荣华把所有过去数落过的话几乎都说完了,还觉得不解气,又开始指责小夏不孝顺,说以前表现出来的听话都是装的,是假的!最后,她一遍一遍的质问小夏还要不要在茶庄里做?如果不想做你了现在就走,如果还想做,就乖乖的听话。小夏低着头站着,一句话都不说。俩人就那么僵持着,方姐试图帮小夏说两句话,但都引来了更多的训斥,直到邹老师进来。
邹老师进来一眼就看明白了情况,她立刻就展示了控制局势的能力:“你们现在都不要说了,现在都是情绪的发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现在你们先分开冷静一下,小夏,去厨房做饭去!”
小夏转身去了后面,常荣华又絮叨了几句也上楼了。
方姐赶紧跑去找小夏,发现她躲到了后院门外痛哭流涕。方姐轻轻拍着她的肩膀安慰她,她抽抽噎噎地说妈妈怎么能说我不孝顺,说我是装的呢?我没有装,我一直想的就是以后不管怎么样都要孝顺他们,她怎么能说我不孝顺呢?
方姐说你有没有考虑过离开这里出去打工?你们俩这样天天在一起,矛盾很难调和,也许分开一段时间会好一些。
小夏说即使要走也不能说马上就走啊,这里就是我的家啊,总得给我准备的时间吧?
方姐说那你从现在开始做准备吧,以后她还会这样问你的,而且自己不打算在这里做下去了,这学期一结束就要带着孩子离开这个小城回自己家所在的城市,重新开始打拼,你也要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了。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3 22:22:55
本帖最后由 海之沙 于 2013-8-3 22:25 编辑
小夏(二十三)
激烈冲突之后的第二天,常荣华给小夏定了新规矩:每天早晨七点半开店门,一个小时打扫卫生,然后朗读《生命喜悦的祈祷》里的有关爱的祈祷词和做生意的祈祷词;计算茶庄的收入支出,列出工作计划,也就是每月要卖出多少茶叶、收多少钱。
每天早晨七点半的时候,方姐过来把小夏叫起来开店门,俩人一人楼上一人楼下打扫卫生,然后朗读祈祷词。这些任务对小夏来说都没问题,但是计算收入支出、列计划对他来说就困难了。方姐刚来的时候给她建的账本她没有记下去,因为常荣华很忌讳别人知道进货成本,所以方姐也就没有插手做账。其实这么一个小小的店铺,不到一年的账算起来也不是太难,但是小夏的算术能力实在是太低了,列竖式算加法她都不会进位,更搞不明白什么成本、费用了。
方姐按照财务的要求给小夏讲了很多次成本、费用、收入、支出,但小夏始终是似懂非懂。每天晚上邹老师过来,再按照她的理解教小夏算,最终小夏只记住了一种计算公式。常荣华检查小夏的计划时,小夏就按照邹老师和那她一起估算的进货成本套用那个公式,算出来的数字作为每月计划的销售额。在妈妈凌厉的目光下,小夏的汇报自然是磕磕绊绊,说的出数字说不出所以然。
常荣华对小夏的汇报很不满意,轻蔑地说:“邹老师天天摁着你,在那里教你,就教成这样?”
也许是觉得连累了邹老师,小夏听了很不高兴,回了一句“哪有天天教了?”
语气自然不太好,所以引来一阵训斥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训斥完了,常荣华说就按你算的那个数字,平摊到每一天,你看看你每天要卖多少茶,挣多少钱,这就是你每天的任务。
方姐跟常荣华讨论过茶叶销售的时间性,常荣华说是的,咱们这的茶叶只有中秋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这段时间是销售旺季,其他时间很难卖出去。方姐说既然这样,要求小夏每天卖那么多茶是不是压力太大?是不是把那段时间的销售额考虑进来?常荣华说那不管,那段时间的销售不算,就要她平时的销售,压力大才有动力。
于是,此后每天早晨小夏醒来,都有欠了别人几百块钱的感觉。而且,因为邹老师帮小夏算计划,常荣华认为小夏又把进货成本泄漏了,为此在晚上没人时又把小夏教育了一通。其实小夏从没说过那些茶的进价,不管是邹老师还是方姐也都从不问这个问题。
海之沙
发表于 2013-8-3 22:47:12
本帖最后由 海之沙 于 2013-8-3 23:25 编辑
小夏(二十四)
一转眼,师傅离开这个小城快一个月了,他准备回老家了。小夏也很想回去看看,她已经两年没有回老家了,很想念姥姥、姥爷和妈妈,但是她不敢跟妈妈提出来。
邹老师正好计划着要去拉萨旅游,于是她跟师傅商量,让小夏跟师傅一起回去,她先去拉萨,然后在成都跟师额傅会合,一起去他们老家。师傅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给常荣华打电话,提出要小夏跟自己一起回老家。常荣华心里是非常不愿意让小夏走,但是她有没有理由不答应,而且还是师傅提出来的。
常荣华冷冰冰地把这个消息通知了小夏,小夏强压着内心的狂喜,恭敬地听着妈妈喋喋不休地抱怨,直到把她恭送出店门,她才把笑容显露在脸上。高兴过后,她就给姐姐打电话,姐姐一听立刻决定要跟他们一起走。在方姐的帮助下,小夏在网上查找到师傅乘坐的那个航班的机票,运气还不错,还剩了三张票,她赶紧把自己和姐姐的票订了下来,正在这时,小夏的一个学佛的好朋友打来电话聊天,一听说他们要回老家,她也立刻决定跟他们一起去。等这个朋友请好了假,小夏也帮她把票订了下来,正好是最后三张票!订单都提交上去,还没有付款,妈妈的电话过来了,她不知道怎么了解到了小夏姐姐也回去的事,为此她在电话里罗里罗嗦地指责小夏不先请示她就叫姐姐一起走,最后严厉的要求小夏把姐姐的票退掉。小夏立刻回答“已经付款了,在网上买的,不好退。”电话那头才松了口,说“那就算了,回去的钱你自己出啊。”小夏当然根本就没指望妈妈会给自己付路费。
接下来的几天,小夏就开始准备回家要带的东西,她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买了礼物,未见过面的刚出生的小宝宝她都给买了一顶小帽子。虽然东西都是在批发市场买的,价格也都不高,但她对家人的心意却是再昂贵的东西也代替不了的。因为老家那里是一大家子 人,她买的主要是衣服,她仅有的小背包放不下。方姐说我有个拉杆箱,借你用吧。小夏说怕妈妈看见会不高兴,有个朋友答应她走之前给她拿一个箱子过来。
接下来的几天,常荣华对小夏很冷淡,没有给她的家人准备任何东西,就好象小夏与她完全无关一样。小夏对于妈妈允许她回去已经感激不已,别无奢求了。
回家的旅程很顺利,邹老师如约在成都跟他们会合,一行人一起辗转回到了那个坐落在山岭上的小村庄。早春时节,山区还很荒凉,但阳光灿烂,比阳光更灿烂的是美女们的笑脸。在山上他们拍了很多照片,每个人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看的出这是一次愉快的回乡之旅。
回来后,邹老师把挑选好的照片冲印出来整理成册,在茶庄里放了好几天才给寄到四川。常来茶庄的人几乎都看过了这些照片,品尝了他们带回来的青稞酒、核桃。但是,常荣华没有看那些照片,也没有问候小夏老家人的情况,当然小夏也从不主动提起回老家的情况,俩人就当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