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团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资料汇集)
1、美国财团概况
美国财团(American Financial Groups)指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它们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
(1)、美国财团的产生
美国从19世纪初开始产业革命,比英、法等国晚50多年,但到189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就超过英、法、德等国,跃居世界第一。在工业生产迅速集中的过程中,银行资本也更为集中。19世纪末,纽约出现了金融实力雄厚的3家人寿保险公司集团和两家商业银行集团(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和纽约花旗银行)。它们各自控制着几十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形成了强大的金融垄断组织,开始与工业资本融合。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是这样诞生的。工业的蓬勃发展更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垄断。1893年经济危机,一些企业被兼并,一批垄断企业因而产生,例如1901年创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就是J·P摩根通过企业兼并的产物。它是美国第一家“十亿美元公司”,控制70O多家企业,垄断了全国钢的生产,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
20世纪初,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已控制了美国全部国民财富1200亿美元的1/3左右。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团获得惊人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垄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具体表现在:
生产的高度集中。据美国《幸福》杂志的统计,1954—1969年美国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在产品的总销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46%增加到65%;雇用人数在全国雇员总数中所占份额,从46%增加到71%。全国工矿产品销售总额的2/3集中在只占企业总数的0.1%的大企业手里。这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约有86%属于十大财团。
资本越来越集中。1901年首次出现“十亿美元公司”时,银行资本、工业资本均已相当集中,并已开始融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集中程度更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摩根·第一国民银行、洛克菲勒、库恩·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顿以及克利夫兰等八大财团。战后,八大财团实力发生变化,新财团崛起,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统治美国的格局。
特别是在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跨行业实行多种经营,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加速了混合联合企业的发展。金融界在80年代出现了千亿美元的银行,如第一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财团的垄断势力随着各财团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而日益加强,控制着美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各财团又互相渗透,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财团的界线愈来愈模糊不清,但东部财团如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以及第一花旗银行财团,仍处于统治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垄断地位。
(2)、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合计资产总额30.4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他财团又无不以摩根财团为进攻的主要目标,因而其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曾一度为洛克菲勒财团所超过。为挽回颓势,它采取了多种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础,扩展实力。在工业方面,积极开拓新兴技术工业,60年代以来,在电子计算机、高速复印机和微型胶卷等工艺部门中,已跃居首位。财团所属的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世界生产电子计算机最大的企业。财团原来基础较好的电器设备、电力设备和原子能设备等工业也取得很大发展。在军火工业方面,摩根财团控制的通用电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曼飞机公司,名列美国国防部最大军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后期,摩根财团的信托资产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其他财团,加以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工业的兴起,又使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摩根财团不论在控制的企业数目和拥有的资产方面,又都凌驾于洛克菲勒财团之上。
摩根财团在金融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国银行之一,在国内有10个子公司和许多分支行,还有1000多个通信银行。在国外约20个大城市设有支行或代表处,在近40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中拥有股权。其经营特点是大量买卖股票和经营巨额信托资产。它控制着外国37个商业银行、开发银行、投资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股权。此外,还有制造商汉诺威公司、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以及西北银行公司、普登休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等。
在工矿企业方面主要有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GE(通用电气公司)、IT&T(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GM(通用汽车公司)等;在公用事业方面则有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南方公司。
(3)、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是由杜邦家族组成的依靠化学工业和军火工业起家的财团。创始人为法国移民E·I·杜邦·德内穆尔。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逃到美国,1802年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创办杜邦公司,经营火药生意;经过杜邦家族5代人的经营,终于使杜邦公司变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产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垄断公司之一。杜邦财团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财团的资产总额增达26.3亿美元,在当时的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杜邦财团从五角大楼获得价值21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战后又参加原子弹的制造,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十大财团中跃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杜邦财团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财团的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杜邦财团的金融业务主要依附于摩根财团。
杜邦财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财团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组成,其资本多半是家族的财富。所有重要职务都为家族的成员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才相继由外界“能人”担任。
■杜邦集团在顶峰时期控制的核心企业清单
(共计250个核心企业;1600个控制企业;6000个参股企业)
▲金融业:
◆储蓄类:花旗银行(与洛克菲勒、摩根共同控制);化学银行(已经被摩根集团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收购,与摩根、洛克菲勒共同控制);技工储蓄银行;弗吉尼亚富兰克林农商银行;第一国民银行;梅隆国民银行;特拉华银行;特拉华农民银行;佛罗里达国民银行;威明顿信托公司;特拉华信托公司;西格玛信托公司;吉拉德信托公司;威明顿储蓄基金会;克里斯蒂安娜证券公司;阿穆尔斯证券公司;
◆投资类:德尔法伊CAPITAL;德尔法伊管理公司;特拉华基金公司;三角洲河流公司;杜邦――格格尔·福根公司;安德洛特公司;联合国际基金会;西格玛事业股份公司;西格玛投资股份公司;西格玛CAPITAL;沃德尔――里德公司;德凯特收益基金会;W·H·杜邦联合公司;莱尔德股份公司;
◆保险类:克莱蒙特保险公司;弗吉尼亚人寿保险公司;大陆美国人寿保险公司;联合投资者人寿保险公司;自由互助人寿保险公司;农民互助保险公司;
▲实业:
◆石油:菲利浦石油公司;中央大陆石油公司;石油联合公司;阿尔蒂尔石油公司;米尔·克里克石油公司;钱斯勒西方石油公司;里奇利公司;
◆航空制造业:波音飞机公司;北美罗克维尔公司;全美工业公司;皮埃尔塞基直升机公司;斯威林登飞机公司;维特勒尔飞机公司;杜莫德公司;
◆武器与计算机工业:威明顿武器公司;杜凯因公司;加勒特公司;全国计算机公司;科技公司;
◆化学与橡胶业:E·I·杜邦·德·尼莫尔公司(杜邦化学)(2004年销售收入250亿美元);赫尔克里士化学公司;阿特拉斯火药化学公司;米执韦聚化物公司;米执韦氟化物公司;尤尼罗伊尔公司;墨西哥特雷蒂罗公司;杜西络公司;电气软管和橡胶公司;东洋产品公司;昭和尼奥普林橡胶公司等等。
◆其他制造业: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集团共同控制)等等。
◆食品工业:可口可乐;联合食品;美国制糖等等。
▲房地产:朗伍德机场;集散货栈公司;圣约瑟夫土地开发公司;杰克逊维尔房地产公司;杰克逊维尔集散货栈公司;佛罗里达国民房地产公司;威明顿中心区公司等等。▲服务业:
◆航空:大西洋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
◆公用事业:德尔马佛电力和电灯公司;戴蒙德电话公司;圣约瑟夫电话电报公司;阿蒂西莱斯自来水公司;
◆铁路:佛罗里达东海岸铁路公司;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阿巴拉契亚铁路公司等等。
▲新闻业:威明顿《新闻日报》公司;罗林斯广播公司;WHYY电视台等等。
▲其他产业:大陆制罐公司;圣乔造纸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和干船坞公司;索顿耐火砖公司;费城棒球俱乐部;马林建筑公司;圣乔港码头集散公司等等。
(4)、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是战后兴起的东部大财团。历史虽短,但其控制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几家老财团,跃居十大财团的前列。该财团以第一花旗银行为核心,依靠它的巨额资金,向军火工业(如火箭、导弹以及飞机等)和民用工业(如电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扩张势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它也是对外扩张最活跃的财团之一。
第一花旗银行的前身是创立于1812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该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一。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受斯蒂尔曼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的控制,作为标准石油系统(美孚石油系统)资金调度中心,并因此获得迅速发展。30年代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业务一蹶不振。在50年代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跃起来,1955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更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用现名。以该银行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挤入美国十大财团的行列。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于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是由第一花旗银行同与军火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所构成。它所控制的从事军火生产的波音公司(与杜邦财团共同控制)和联合飞机公司(与杜邦财团共同控制),除生产大型民航客机外,历来都是美国主要的军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喷气式轰炸机、民兵Ⅲ洲际导弹、阿波罗计划以及制造火箭和宇宙空间发射器等军用产品,每年从军事订货中获得惊人的高额利润。财团所属其他企业还有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与杜邦和摩根财团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与杜邦和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施乐公司、明尼苏达采矿与制造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摩根财团和杜邦财团共同控制)以及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国民现金出纳机公司。在商业方面则有彭尼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和珠宝商店(与芝加哥财团共同控制)。上述企业都在国内外居于垄断地位。
1998年与银行旅行者集团合并,成立花旗集团(Citigroup),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部金融业务,总资产7000亿美元,年净收入(2003年)500亿美元,股东权益440亿美元,股票市值1400多亿美元,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
(5)、得克萨斯财团 (Texas Financial Group)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得克萨斯州倔起的一个新财团,主要是依靠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发展起来的。以K·W·麦基逊、S·理查逊、H·L·亨特、J·柏朗、J·A·埃尔金斯等创立的家族为代表。
得克萨斯财团的银行资本比较薄弱,虽拥有4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但没有形成强大的金融中心。4家银行是: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休斯敦第—城市国民银行、达拉斯共和国民银行和得克萨斯商业银行。
得克萨斯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以休斯顿的坦尼科公司为最大。它本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公司,现已发展成多种经营的综合公司,该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
在军火工业方面,得克萨斯财团控制了两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创办人J·J·林,善于兼并,在1960年兼并特姆科飞机制造公司,后又于1961年兼并沃特公司(制造飞机和导弹)。
80年代以来进行多样化经营,但仍以制造军火为主,发展迅速。另一家为休斯飞机公司,创办于1933年,经营业务本限于设计和实验性制造,1942年才开始商业性生产,制造飞船、侦察摄影机以及各种飞机零件。80年代上半期,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电器部件,在美国飞机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得克萨斯财团还拥有一些生产尖端技术工业产品的公司,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6)、加利福尼亚财团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倔起的新兴大财团,包括美洲银行集团、旧金山集团及格杉矶集团。这三个集团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加利福尼亚州军火工业的迅速发展而获得急剧增长,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形成以美洲银行为金融中心的大财团。1974年拥有资产1671亿美元,在美国十大财团中居第三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与南部财团组成一股新兴的军火工业集团势力,成为与东北部老财团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资本极为雄厚,拥有的主要商业银行有美洲银行、西方银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旧金山地区的韦尔斯·法戈公司和克罗克国民公司等。
美洲银行是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核心,其前身为意大利移民后裔A·P·贾尼尼于20世纪初所创办的意大利银行。由于业务的迅速发展,至20年代就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30年代初,与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合并,改名为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它带来了巨额利润,超过了当时纽约的大通国民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目前美洲银行的最大表决权已为摩根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控制,加利福尼亚财团在美洲银行的势力远不如前。加利福尼亚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大战期间和战后,由于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公司以军火生产为主。例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利顿工业公司以及诺斯罗普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前十名的军火商和军火出口商。战后,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在美国国防部的军火订单中,长期居于首位。但是这些生产军火的公司的控制权,逐渐落入东部大财团的手里,加利福尼亚财团的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
(7)、芝加哥财团 (Chicago Finanial Group)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财团。20世纪初期,由当地的富豪家族麦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兴的克朗家族组成,以芝加哥地区为活动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发展农牧业,很早就成为美国重要的粮食区和牲畜区。农业和畜牧业发达,肉类加工和农业机械工业随之发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些富豪家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垄断财团。1935年拥有资产43亿美元,在当时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四位。
芝加哥财团的金融实力比较雄厚,拥有5家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银行公司、北方信托公司以及美国银行公司。此外,还有两家保险公司:西纳(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险公司。近年来,芝加哥财团受到华尔街大财团的排挤,金融实力远不如前。大陆伊利诺伊公司受到摩根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为洛克菲勒财团所控制,芝加哥财团实际上已从属于这两个大财团。
芝加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工业和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及以农业地区为对象的商业。在农产品加工工业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类加工公司,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埃斯马克公司和联合食品公司(与杜邦共同控制)。在农业机械方面,它拥有国际收割机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杜邦和洛克菲勒财团两家财团共同控制)以及迪尔公司。这3家农业机械公司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拖拉机销售市场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芝加哥财团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扩展引人注目,它在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拥有大量投资,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结合。
芝加哥财团在商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西尔斯—娄巴克公司、联合百货公司、珠宝商店和马歇尔·菲尔德公司等巨大的商业零售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创立于1866年,20世纪初经营邮购业务获得巨大发展,零售商店和供应点遍及美国各地,1982年公司资产增366亿美元,全年销售额300亿美元,在美国的百货公司中居于首位。
(8)、克利夫兰财团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以所在地克利夫兰得名。19世纪后半叶,克利夫兰地区的几家相互密切联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等家族,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创办钢铁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后,又投资于银行业,并向橡胶工业和铁路运输方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备了财团的条件,1935年拥有资产14亿美元,为当时美国的第八家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55年资产增达157亿美元,上升为美国第六家财团。60年代,由于财团所处的地区限制,实力衰退。
克利夫兰财团的经济实力以钢铁、橡胶、铁路运输等部门为主,在美国基本工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钢铁工业是该财团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国最大10家钢铁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钢铁公司、莱克斯—杨斯顿公司、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和国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在美国橡胶工业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国最大的两家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和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均为克利夫兰和其他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金融资本薄弱,它拥有的克利夫兰信托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实力有限,筹措资金只得仰赖东部财团,特别是摩根财团的金融机构。
(9)、梅隆财团 (Mellon Financial Group)以梅隆家族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垄断资本集团。创始人T·梅隆于1869年创办托马斯·梅隆父子银行,发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国民银行,是梅隆财团赖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为起点,逐步与工业资本融合,财团逐步形成。梅隆财团所控制的金融机构,除梅隆国民银行外,还有匹兹堡国民银行和通用再保险公司。长期来,梅隆财团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控制了匹兹堡地区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梅隆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资格最老的是美国铝公司。它的前身是匹兹堡冶炼公司,1890年就为梅隆父子银行所控制。1910年以来,美国铝公司一直垄断着美国铝的生产,是梅隆财团的工业支柱之一。另一个重要工业支柱是海湾石油公司。它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80年代以来扩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产能力,在美国化学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财团在钢铁工业生产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拥有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国民钢铁公司(与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惠灵—匹兹堡钢铁公司、阿勒格尼—勒德卢姆工业公司等4家大钢铁公司。此外,财团还拥有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与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末受任何财团渗透,专门设计和制造飞机、导弹以及火箭,长期以来一直是五角大楼和国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
(10)、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是美国最老的垄断财团之一。它是由19世纪经营奴隶贸易而致富的波士顿地区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兴的肯尼迪家族联合组成的。当时,这几个家族把从海外殖民掠夺中积累起来的巨额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保险事业和投资公司,并依靠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经营纺织、制革、制鞋、服装、食品以及化工等轻纺工业。由于轻纺工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初,波士顿这几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为核心,形成了波士顿财团。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创立于1859年。1903年与马萨诸塞银行合并后,仍称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它是美国最早的一家跨国银行。除银行外,波土顿财团还拥有4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以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和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为最大。
波士顿财团在工矿企业方面的实力不及东部大财团。它所控制的工业原来主要是轻纺工业,从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发展新兴技术工业,从轻纺工业转向电子、光学、空间、导弹等方面发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战后兼并了许多中小公司,实力壮大,经营方向也由轻纺工业转向宇航工业和电子工业发展,成为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样化公司。它既制造航空和宇航产品、各种电子部件、飞机部件,又经营钟表发条、家具和家禽等行业。它的一家于公司贝尔宜升飞机公司,是一家军火出口商,为五角大楼和外国制造直升飞机。波士顿财团在发展新兴技术工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技术力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波士顿地区尖端工业的发展。其所属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锡昂公司和波拉罗伊德公司等,由于新兴技术工业的刺激,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顿财团曾联合格克菲勒财团支持J·F·肯尼迪担任总统。肯尼迪人主白宫,替波土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引起摩根财团的强烈不满。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给波士顿财团一大打击,使它在同其他财团的竞争中地位不断下降。
(11)、洛克菲勒财团(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创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淮(美孚)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在1935年66亿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亿美元,25年中增长了11.5倍。其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16家最大的石油公司,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等各个企业,在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已被第一花旗银行控制的波音收购)、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年获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130万英亩。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8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根财团所超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银行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2、财团对美国现代化的贡献美国国家现代化的标志是金融业、铁路、钢铁、石油、电话等产业的集中和发展,而正是财团通过金融工具,对这些产业进行重组、并购和扩张。
(1)、财团推动的产业整合实现了美国现代化■铁路
南北战争前,美国一般的中小企业仍是规模极小的家庭式工场,当时美国产业界最重要的运输手段就是铁路。可以这么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项发明能像铁路这样对世界产生如此迅速和决定性的影响。正是铁路把无数小规模的地方经济联系在一起,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在没有铁路的时代,货物运输费用极其昂贵,小麦只能在它产地周围200公里的范围内被消费掉。但是今天,俄罗斯的小麦、印度的小麦和美国的小麦在一个市场直接竞争,澳大利亚的小麦产出直接影响着芝加哥小麦市场的价格。受到铁路影响的远不止小麦。
在铁路出现以前,由于区域性市场的需求量很小,许多工业产品往往可以用手工生产。但随着铁路的开通,在制造领域内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生产随之实现了规模化,这样就大大削减了成本,降低了价格。铁路对于钢轨、机车、车厢和煤(美国早期铁路的燃料主要来自于美国丰富的木材资源)的巨大需求也推动了历史上第一批重工业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雇用的工人数量巨大,前所未有。
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重复建设,各个铁路之间的难以衔接,这些都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目光远大的摩根明白这样发展下去是不行的,他决心对铁路行业进行一次大的整合,从而彻底实现铁路业的“垄断”,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摩根化体制”。
他说服了铁路巨头搁置恶性竞争、化解纠纷。例如“海盗协议”签订。
在摩根成为纽约中央铁路代表股民的利益的一名董事之前的50年,美国的铁路系统一直是以混乱无序的方式发展着,大一点的主干线都是由小的地方铁路拼凑而成的,铁路公司的资本和公司结构也因此而千奇百怪。
铁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的企业――即经营这些铁路的管理层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拥有这些铁路的股权。尽管按道理讲,这些管理层理应完全代表股东的利益,但这时候,几乎还没有什么法律手段可以强制他们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工作。因此,管理人员可以为自己谋求私利并损害股东甚至是顾客的利益, 实际上,他们也常常这么做,动产信贷公司计划就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例子。许多铁路公司的管理层甚至会去建造一条与另一条已经存在的铁路竞争的铁路,惟一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一条铁路出钱买断自己。
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但由于恶性的价格战、过度建设和经营不善,整个铁路行业的利润急遽下降。甚至管理良好的纽约中央铁路和宾夕法尼亚铁路也在相互残杀,各自在对方的领地内建造了与之竞争的铁路线。摩根说服小范德比尔特,使其确信他能为两家铁路公司找到和解方案。他邀请双方的管理层共同坐上他的“海盗号”豪华游艇在加里森和桑迪胡克之间的哈德逊河上来回航行,直到摩根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按照协议,纽约中央铁路买下和它隔河相望的哈德逊河西岸的铁路线,宾夕法尼亚铁路则把正在建设的从哈里斯堡到匹兹堡的铁路线买下来,并立刻停止建设。(为修建该铁路而开凿的穿山 隧道随即被废弃,直到几十年后修建宾夕法尼亚高速公路时才被重新启用。)
这一协议被称为“海盗协议”,它的成功签订使摩根在商业界和华尔街声名鹊起,生意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他的公司。虽然他只是华尔街的一名银行家,而并不专营铁路,但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里,他实际上是美国铁路工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公司为诸如巴尔的摩铁路、俄亥俄铁路、切萨皮克铁路公司、伊利铁路等铁路公司成功地 进行重组,并推行了合理化的改革。
又趁经济萧条时期铁路公司大量倒闭之机,对几大铁路运营商进行重新规划,从萨斯科哈那铁路到纽约中央铁路,摩根逐渐控制了美国的铁路。
为实现对破产铁路企业的控制。摩根出面组建了一个专门对债权人负责的信托委员会。委员会由4至5人组成,实际的控制权则在摩根一人。委员会下设一个委托公司,即“托拉斯”,来处理日常事务。通过这一安排,摩根不但迅速实现了对大量铁路企业的控制,又不致引起非议。这项一举两得的“创新”,广为后人所沿用。到1900年。在摩根直接间接控制之下的铁路长达10.8万公里,差不多占当时全美铁路的2/3。
■电报电话
第二个重大发明是电报及以后的电话。同铁路一样,它也对华尔街和美国其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落后的远距离通讯在前工业经济时代是仅次于陆上交通的第二大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自古以来,通讯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人类的行进速度。一条消息从波士顿传到纽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个从波士顿出发的人,甚至可以比这条消息先到达纽约。当时费城的经纪商最害怕满载着华尔街人的公共马车突然出现,因为这意味着那些独享着伦敦消息的华尔街人,又将在费城市场上小发一笔了。
1846年,总长为23000英里的电报线把美国主要的大城市都连接起来。1861年,电报线已经延伸到了美国西部地区的旧金山市。同铁路一样,早期的电报公司都是地方性质的,只经营区域性的电报业务。但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个名为西联(West Union)的公司开始收购一些独立的小的电报公司,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美范围内的电报体系,占据了美国通讯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一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末因电话的出现而被摩根控制的贝尔公司(Bell)所取代。电报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把纽约的价格传送到费城和其他任何地方,而且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全天24小时都可以传送。因此,那些城市作为金融中心的时代立刻宣告结束。这一道理即使在当时也很容易理解,詹姆斯·K·迈德伯瑞在1870年写道:“金钱总是有集聚的趋势,股票、债券、黄金很快就集中到了那些金融活动盛行的地方。流动的财富总量越大,这种特性表现得越明显。根据这一原理,伦敦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纽约成为了美国的金融中心。在电报发明前就已经成为东海岸主要大都市的纽约,现在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金融中心。当这个金融中心从牛市跌到熊市,它也会给这片土地上的每个州、每座城市和每个村庄带来巨大的混乱和冲击。”
因此,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电报在19世纪50年代被发明出来,确保了纽约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在电报发明之前,快递公司已经在纽约市和其他城市之间运送证券和钞票了。1840年,波士顿人阿尔温亚当斯(Alvin Adams)就开始在纽约和波士顿之间专门从事这项业务。一旦电报投入应用之后,快递服务对维持纽约金融中心的主导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许多这些最初为运送钞票和证券而成立的快递服务公司,后来都转行进入银行业和经纪业,例如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
■钢铁
在20世纪来临之际,摩根已经组建了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和国际收割机公司(1nternational Harvester)等上市公司。
同时1895年J·P·摩根公司,开始向钢铁、铁路及公用事业等产业渗透,开始用金融手段整合无序竞争的产业。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钢铁业发展迅速,其后的美西战争和布尔战争令钢铁价格一路上涨,利润猛增,兼并事件比比皆是,但无序的价格战也由此出现。摩根认为,要想在钢铁工业中建立正当的秩序,必须进行更大规模的兼并与改组。
为此,他首先选择了约翰·沃恩·盖茨拥有的美国钢铁――铁丝公司。摩根与盖茨达成了协议:在美国钢铁――铁丝公司之上,成立一个联邦钢铁企业,其中包括全美265家钢铁企业,在美国钢铁企业的排行榜中,第一是钢铁大王卡内基,摩根排在第二,第三是洛克菲勒。
1901年,摩根根据卡耐基钢铁公司总裁查尔斯·施瓦布的创意又组建了合众国钢铁公司(u.s.Steel)。当安德鲁·卡耐基任命施瓦布为卡耐基钢铁公司总裁的时候,他才只有35岁。1900年12月12日在第五大道和55街交界处的大学俱乐部举办的一个晚宴上,施瓦布讲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关于美国钢铁工业的前景。此时美国钢铁工业在全世界已经是效率最高的了,但是施瓦布认为美国的钢铁工业还可以更上一层楼。施瓦布建议,如果钢铁工业进行一次大的合并,组建一家资产规模量大、同时也是最高效的大钢铁公司,那么由于拥有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的巨大优势,这个公司将击败英国和德国的钢铁公司,称霸世界钢铁市场。在场听众包括卡耐基、E·H·哈里曼、雅各布·谢弗和J·P·摩根等。
摩根以雷厉风行著称,他决定将施瓦布描述的前景变成现实。要做成这件事,安德鲁·卡耐基是关键,因为卡耐基控制着世界上 最大的钢铁公司。
经过谈判,卡耐基愿以4.8亿美元的价格把他的钢铁公司出售给摩根出面组织的辛迪加。这笔交易的数额之巨使每一个人都目蹬口呆。新成立的公司叫做合众国钢铁公司,资本额达到了14亿美元。而当年的联邦预算支出只有5.25亿美元,整个美国所有的制造业总资本是90亿美元。为了使公司加速运转,摩根一方面制定高额产品价格,以挤压中小钢铁公司的方式抬升了行业门槛;另一方面,趁这些中小公司财务吃紧时,继续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举吞并了700多家相关钢铁企业。
此后,摩根的美国钢铁公司马上开始降价,这种策略相当奏效,公司鼎盛时期,董事会控制了全美3/5的钢铁生产,可以决定近17万钢铁工人的命运。而美国钢铁公司也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工业公司。
■石油
洛克菲勒1870年1月10日,创建了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标准石油公司。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的约翰·洛克菲勒获得了公司最多的股权,当时他年仅30岁。科学的管理、精细的经营、高质量的产品为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声誉,也具备了坚实的竞争能力。
洛克菲勒在1882年1月20日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长。随后,受托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证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
■汽车
20年代,杜邦与摩根合作,并购控制了当时世界上利润最大的公司--GM(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仅在1910年就并购了25企业,其中11家是汽车公司,两家是电灯公司,其余都是汽车零部件公司。例如卡迪拉克、别克、奥尔兹莫比尔、庞迪亚克、Rapid卡车等等)。为了通用汽车,杜邦控制了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橡胶公司的股份,使这两间最大的汽车外围产业掌握在杜邦手中。通用汽车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巨人,杜邦财团功不可没。如今,杜邦仍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大股东。
战争带来了军用汽车和卡车需求量的增长。1917年,皮埃尔·杜邦买进了2500万美元的通用股票,并迅速控制了通用公司的大局,通过管理和资本的渗透,皮埃尔出任通用董事长,带领杜邦团队进入通用,并建立了现代化的分权管理体系和事业部组织结构。
经过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杜邦财团等等对美国基础产业的整合,此时美国的经济体已经相当庞大,这主要得益于迅速发展的铁路网,它使得整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同时,内部的竞争推动了成本的降低和创新的涌现。到1900年,美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它保持着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如棉花、小麦、玉米等,同时,它也是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其中包括两种新的矿产品――石油和铜。在这个时期美国也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品出口国,1865年,工业品出口只占到美国出口额的22.78%,但到1900年,这些产品已经占出口额的31.65%,而出口总量也大大增加,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所有的出口增长中,铁产品和钢产品的增长是最为引入瞩目的,它们是19世纪后期最前沿的工业技术中的“锋刃”。在南北战争之前,美国的钢铁制成品出口额每年只有大约600万美元,但是1900年,美国出口了价值12191.4万美元的钢铁产品,包括火车头、发动机、铁轨、电力设备、电线、管道、车床、锅炉和其他钢铁产品,甚至连缝纫机和打字机等也开始大批量出口。
(2)、财团集中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技术提升
如何学习管理、监管以及公平分配铁路这一新兴事物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美国发展了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杜邦把在铁路、钢铁、电气和机械行业中采用先进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发展出一套后来成为20世纪工业标准会计程序的会计方法,成为美国第一家把单人决策改为集团式经营模式的公司。杜邦开创出一个由领导层决策的先河,建立了预测、长期规划、预算编制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方式。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杜邦创造了20世纪美国大公司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另外,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个巨大进步,那就是现代会计制度的出现。很少有人认为它和财团有什么关系,但是,事实上,银行是推动现代会计职业产生,以及在美国上市公司中强制实施公认会计准则的主要力量。
会计和文明本身一样古老,但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会计一直没有大的发展。会计是美国最早出现的职业之一。美国早期的商业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通常是家庭作坊式的,一般都不需要外部的会计师。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铁路延伸到几千公里以外,铁路公司雇佣成千上万人工作,这一切使得财务管理变得非常困难。会计师们不断发明新的会计工具来追踪企业的资金流向,以便使管理人员能够准确知道钱花在了哪些地方,同时能够查出哪些钱是不该花的。可以这么说,正是这些新的会计工具,才使得华尔街有可能创造出 来一些庞然大物般的“超级企业”。(会计领域飞速发展在美国的至今还在延续,例如,现在大家普遍认同,企业的现金流是一个反映企业状况的最为重要的指标,而现金流这个词直到1954年才被发明出来。)
这些财团控制的超大型企业,除了要保证财务数据井然有序之外,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当铁路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迅速扩张的时候,企业的资金需求远非一个家族能够满足,于是融资便成为一条必由之路。但是,当企业在华尔街发行了股票、筹措到企业所必需的资金后,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鸿沟也日益加大。后者希望获得及时的信息,以便评估手中所持有股票的价值,并将它们和同类公司比较来评判管理层的表现。而管理层则很自然地希望能够随意摆布那些数字,使它们看起来要多好有多好。这样一来,公司的真实情况不为股东所知便成为常事,很多公司最终走上了欺诈之路。而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上市公司公布财务报告。
(3)、财团整合和扩张基础产业使资本市场建立
随着美国工业的扩张,很多公司通过合并成为庞然大物,一些大投资银行开始发行越来越多的股票为所谓的“托拉斯”(Trust)融资。这是1880年洛克菲勒财团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为规避现今已经过时的州立公司法而创造出来的。
财团的重组资源活动,使美国不但有了发达的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各类债券市场,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以股票市场为中心的金融体系,拥有了活跃、发达的股票交易和股权融资市场,因此导致股权文化所引申出来的科技创新动力。
当年英国盛世靠的是海外商业贸易,而今天美国盛世靠的是科技创新。我们知道,商业贸易需要债券市场、银行和保险,而科技创新需要以股权为代表的风险资本。
股权文化特点是投机精神和愿意冒高风险的投机资本,这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美国金融就是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而的崛起的。
美国的资本市场真正建立,是从铁路融资开始的。
由于铁路投资巨大,修建铁路的资金首先需要的是开拓新的融资方式以获得。而在19世纪以前,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个人和家庭来融资的。铁路业不仅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且在铁路发展初期也无人能够准确地把握它的前景。19世纪50――60年代在火车出现以前,因为运输原因,商业和工业中心不能在内陆,但只要有铁路,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局限了,可以向内地的很多地方扩张。火车出现之前纽约股市上交易的绝大多数是政府公债、少数企业债以及一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那时几乎没有工业公司的股票,最早上市的工业公司股票是在19世纪30年代。19 世纪中期,大量铁路公司在新英格兰和芝加哥等地方相继成立,于是,19世纪60――7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多数是铁路公司的股票。正因为当时这么多人非理性的铁路股票狂热,才使得美国的证券市场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变成真正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可以为当时愿意冒险创业的人提供非常便宜的资本。
接下来新的概念就是电话,19世纪80年代贝尔发明了电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摩根财团控制)在1891年股票到纽约交易所上市,获得了发展的资本。
J·P·摩根把美国证券公司的销售能力和投资理念提高到新的层次。J·P ·摩根的投资银行可以说是真正的投资银行,因为它比别的任何人更能够找到资本,并善于整合概念,没有人比他更会销售这些股票。1910年摩根又开始销售新的概念――汽车,例如GM(通用汽车)。
股市为主导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为主导的市场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因为在股市不断出现这些新概念和追求新概念浪潮,使得美国的科技创新总是能够用很低的成本得到很多的资本。通过股市融资和透过银行获得的资本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对多数的银行来说,它的资产都是存户的存款,多数存户的钱是短期的。银行最多每年给一些利息,这些利息是固定的,所以赚钱的前景很小。再加上多数存款是短期的,所以从银行的角度来讲,真正负责任的银行不应该把短期的存款拿来去做长期的投资,因为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如果银行把短期存款都去投到长期项目的话,那么其投资资产和欠存户的债务在风险特征上会相差甚远,这种资产与债务间的风险差异就变成银行本身的风险,这意味着银行要承担太高的破产风险,真正负责任的银行不做长远投资,特别是不做高风险投资,而是把存户的存款投放到短期的贷款项目上,这样使银行自己承担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相应较低。
相比而言,股票发生支付的条件是不确定的,也没有什么到期期限,换句话说,通过发行股票拿到的资本是没有限期的。如果是银行贷款,每年都有支付利息的压力,而且资本呆在企业里的时间相对短多了。对于以商业为主的英国来讲,资本停留时间短还不是太突出的问题。对于美国不断做一些新概念以及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可以提供无限期资本的市场来支持,那么美国经济将会非常缺乏资金来推动技术创新。
正因为有了股市这种长期资本市场,这就为美国企业不断地做创新研究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资本环境,他们所获得的资本没有利息。如果美国公司或创业者只能像日本和德国那样通过银行得到资本,那么微软也好,思科也好,其他类同公司也好,肯定只能考虑近期利益,很难考虑未来的长久发展。所以,一个靠银行来提供资金支持的经济或社会不太容易允许企业做高风险的技术创新。因此,不同的融资途径和不同的证券品种所能支持的创业机会及发展途径,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美国财团迅速创造了一个现代工业国,而在纽约股票交易所里交易的证券为这个新兴工业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4)、财团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例如杜邦。一直以来,杜邦的化工产品不断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场杜邦革命。它发明的获得专利的染料技术,使服装的颜料工业发展到新的高度;它推出的各类高级油漆刺激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它的玻璃纸导致包装业的巨大变革;发明了涤纶、锦纶、氯丁橡胶、革新轮胎、人造橡胶,发明乙炔来制造合成橡胶,降低了合成橡胶生产成本;在越来越多化工公司挤入塑料行业的时候,杜邦开始向建筑和汽车等行业发展,并使每辆汽车消耗的塑料比50年代增加了3-6倍。1970年代初,杜邦生产出一种尼龙乙纤维,从而成功打入了世界钢铁工业市场等等。其中发明影响了全人类生活的尼龙,是最赚钱的产品。
杜邦所拥有的品牌如特富龙(Teflon)树脂、莱卡(Lycra)弹性纤维、特卫强(Tyvek)地纺布、Mylar聚脂薄膜等,都备受世界各地的用户推崇。今天,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10万员工的杜邦公司,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逾1800种,涉及电子、汽车、服装、建筑、交通、运输、通讯、石化、家庭用品等。
杜邦还参与了曼哈顿工程(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杜邦公司每年都会投入11亿多美元的巨额科研开发资金。在杜邦公司近10万名员工中,科研人员占4%。现在全世界各地有12000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其研究开发工作,每年研究出数以千计的新产品。公司在威尔明顿拥有30座大楼的实验站,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化学实验室。
自1935年起,杜邦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医疗设施之一的"哈斯凯尔"毒理学和工业医学实验室。
又例如摩根财团的GM和AT&T。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先的主业是制造汽车,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除了制造汽车,还制造飞机发动机、洲际导弹、潜艇、宇宙飞船和家用电器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
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60年代合并了120个不同的工商企业,并将业务扩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个国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经营范围也扩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纤维和纺织、建筑、旅游、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险等行业和部门,当然电话和通讯业依然是该公司的主业。
3、财团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业
战后银行、保险、财务公司、储蓄机构等机构高速发展。二战后美国能够控制社会的财团在数量上增加了,原来是所谓的八大财团,二战后发展为十大财团。新加入的两个财团,一个是第一花旗银行财团,还有一个加利福尼亚财团,也就是美洲银行财团,都是以银行资本为主的财团。所有财团没有一个是没有一家主要银行来作为支柱的。库恩·罗比财团因为缺乏金融机构支撑,所以失败了。福特是个大企业集团,但它不能立身于八大财团之中,因为它没有一个大的银行来支持它。
美国的经验说明,如果没有银行,或者大的金融机构来作为财团的中心,财团就不能成功。二战后这些垄断财团已经控制了整个国家、社会,支配了每个人的生活。新的金融垄断控制了国家,也控制了整个社会,然后通过银行,银行的消费信贷、抵押等与每个公民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任何美国社会的公民现在离不开金融垄断财团。除了他自己工作的单位,还受到整个的国家、社会的支配,而这个国家社会的最后支配者是金融垄断财团。
以美国为首的任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工农业的产值。而且社会的总利息的收入,(包括国家发行的公债、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和其他的短期债券利息)超过利润的总收入。这说明支配这个社会已经是金融业,而不是原来的工业,工业的地位相对削弱了。
(2)、财团对美国政治、外交的控制各大财团不但凭借其雄厚的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掌握着美国国民经济的命脉,而且还利用它们的金融家、企业家及经济学家,组织各种委员会、协会、同业公会等公众团体,针对当前美国的财政、金融、外贸等经济问题,发表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提出有利于财团的各种建议意见,以左右政府的决策。垄断财团通过操纵总统竞选和国会改选的途径,争夺政府要职和国会席位,从而左右政府的内政外交,成为美国真正的统治集团。由于各大财团在海外的利益不断膨胀,因而对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别关心,千方百计设法对政府施加影响。
(3)、财团对美国媒体的控制
美国的所有主流媒体都被财团控制,而且是互相渗透,例如通用电气是摩根控制,但洛克菲勒、波士顿等也介入,又例如《纽约日报》被波士顿控制,但摩根又介入。可以说所有美国媒体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财团的背影。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
美国在线是全美最大的因特网服务商,它还拥有网景公司(Netscape),Compuserve,并部分拥有Walmart, Bell Atlantic, Gateway, Hughes electronics等。
时代华纳,1997年总收入达130亿美元。旗下包括:★CNN:时代华纳1996年收购,在美有7000万用户;★HBO:美国最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华纳音乐(Warner Music):美国第二大音乐唱片公司,其中包括华纳兄弟唱片公司;★华纳兄弟制片公司:好莱坞最大制片厂之一;★出版:《时代》周刊,《Sport Illustrated》,《People》和《财富》。
■沃特·迪士尼集团
集团1997年收入为230亿美元。包括:
★电视制作:沃特迪士尼电视;Touchstone电视;BuenaVista电视;
★沃特·迪士尼制片集团:包括多家制片厂,如沃特·迪士尼制片厂,Touchstone制片厂,好莱坞制片厂,Caravan制片厂等。);
★ABC广播公司:包括ABC电视网:在全美主要大城市有10家电视台,225个附属电视台,约有1亿用户;
★ESPN有线电视网:该公司同时又在Lifetime电视公司和A&E(艺术和娱乐)电视公司有控制股权,每家各有6,700万用户;
★ABC广播网:包括AM和FM频道,在全美各地有44个广播电台,3,400个附属台。);
★出版:有七家日报和两家出版社。1997年出版业收入10亿美元。
■通用电气集团
拥有NBC广播公司,统辖13家电视台,212家附属电视台。同时还有:CNBC有线台(与道·琼斯公司共同拥有); MSNBC有线台(与微软公司共同拥有); History(历史)有线台(与赫斯特集团共同拥有)。(通用电气集团同时还拥有金融保险业,飞机,电器甚至到核工业等制造业。)
■新闻集团
集团1997年收入超过110亿美元。拥有:福克斯电视网:统辖22家电视台,159家附属电视台;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出版包括:纽约邮报,The Weekly Standard,TV Guide (电视导报),同时在海外还拥有130家报纸。
■Viacom(维亚康)集团
1997年收入130亿美元,为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 NBC 和CBS提供和推销电视节目。1999年维亚康收购乐CBS广播公司,该公司拥有35家电视台,200家附属电视台和160家广播电台。
★电影:派拉蒙制片公司,Spelling娱乐集团
★有线电视:MTV, Showtime,Nickelodeon,UPN, Nashvill Network, Country Music (乡村音乐)等一些极受欢迎的有线电视网。(MTV在2001年第一季度连续第16个季度是美国12-24岁观众中收视率最高的有线电视频道。Nichelodeon有线台有6,500万用户,最大观众群是4-11岁儿童。UPN是受欢迎的摔跤比赛台。Nashvill Network和乡村音乐都是受欢迎的音乐有线台。维亚康观众总数约占美国全国人口的35%。)
★出版:Simon & Schuster, Scribner, The Free Press 和Pocket Books。
此外,它还拥有全美最大的Blockbuster录影带租赁网,有遍布美国的6000多个影带租赁店。对美国主流和精英舆论有重要影响,并能左右国际舆论的是三家精英报业集团:
■纽约时报:1999年9月发行量为1,086,000份。在它的旗下的还有1993年收购的波士顿环球报,8家电视台,23家其它报纸,12家杂志。纽约时报新闻社向506家报纸杂志和新闻机构提供消息,特写和照片。同时与华盛顿邮报在海外共同出版《国际先驱论坛报》,影响国际舆论。
■华盛顿邮报:日发行量763,000份,周日版有110万份。同时拥有《新闻周刊》杂志(位于《时代周刊》之后,为美国第二大周刊), 36家报纸,6家电视台和一个可进入700万用户的广播电视网络。它的有线电视台Cable One有635000用户。并出版11种军事刊物。
■华尔街日报:日发行量180万份,是全美发行量最高的报纸。其业主是道琼公司。该公司同时在全球拥有34家报纸,还出版财经周报《Barron's》。同时在CNBC欧洲,CNBC亚洲电视频道拥有股权。
另外直接控制媒体或媒体传输系统的著名公司还有:
■AT&T/TCI公司(摩根控制):有全美最大的长途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组合。它旗下的Liberty Media拥有著名的Discovery频道(地理探险和环境保护)和MacNeil/Lehrer政论节目。还拥有因特网服务供应商Excite@home的股份。同时和时代华纳共同拥有TW Entertainment。
★Clear Channel Communications:拥有19个电视台,800个电台和200000个户外大广告牌和SFX娱乐公司。该公司控制120个音乐厅,剧场和体育馆,是美国户外娱乐业的控制力量。
■微软公司:世界最大软件生产商,同时拥有MSN门户网站,并与通用电气公司各在MSNBC有线网上有50%的股权。还拥有Comcast有线网的股权,该系统有450万用户。
4、财团发展的新趋势
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战后美国垄断财团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是:
(1)、财团经营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逐渐丧失
美国财团最初是按经济部门发展起来的,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例如洛克菲勒财团以石油起家,摩根财团依靠钢铁发展起来,杜邦财团则是依赖化学发迹的。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大财团转向经营多样化,成为综合性的财团。随着经营多样化的发展,各财团所控制的工商企业五花八门,各色俱全,彼此之间的利害不尽相同,甚至互相冲突,使财团无法代表它们各自的利益,更难进行统一的指挥,只好放松控制。所以在今天的财团内部的关系日趋松散。
(2)、财团互相渗透它们派遣人员互兼董事,使财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界限不易划清。过去美国的大公司、大企业一般只受一家财团的控制,近年来,经过各财团的渗透,一家公司往往变成由几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
(3)、财团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美国财团不仅要将美国经济置于它们的统治下,而且还要向国外扩张势力,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它们的垄断地位。战后以来,美国各财团大力扩大它们的经济活动范围,由一国扩展为多国。由于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跨国公司不但获得迅速发展,而且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各大财团所控制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银行,几乎没有例外地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4)、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逐渐分离
“能人主义”在美国工矿企业中生下了根,各大公司经理不再实行代代相传的世袭制,而是选贤与能,聘请掌握生产技术而又擅长经营管理的“能人”当经理,财团的家族色彩日益淡薄。
谢谢忙总! 央企的最终目标财团。 记得忙总说过“没有不掺和政治的金融,没有不掺和金融的政治”。恐怕财团除了对产业整合等方面有贡献,对美国的政治也或多或少有正面或者负面的作用吧? 政治为资本服务 这么看,党国直接控制一百个央企发展下去,在“财团”这个模式上肯定会走的比日本美国还要深远呀。 40年前还权倾天下的十大财团现在都不见人提起了,这是我相信宋鸿兵抄书翻译的那个阴谋论的主要理由。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这十大财团现在可是把自己藏得真好。
据说中信是财团试点,华润是商社试点,我分不太清楚两者的区别,华润不也是各个行业都在投资么?因为没有足够强大的金融业作为核心,就算不得财团? 文刀牛 发表于 2012-2-23 09: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记得忙总说过“没有不掺和政治的金融,没有不掺和金融的政治”。恐怕财团除了对产业整合等方面有贡献,对美 ...
美国政治家不过是这些财团打工仔而已。 人类社会经历三个阶段:奴隶社会靠限制人身自由控制,封建社会靠土地,现在是资本!
tg是最大的资本主义社会,幸好,不然根本打不赢西方的财团,
不知道后面的社会是什么? 陶challenger 发表于 2012-2-23 14: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类社会经历三个阶段:奴隶社会靠限制人身自由控制,封建社会靠土地,现在是资本!
tg是最大的资本主义 ...
后面是什么我们不关心了,我们只关心我们明天能不能继续提升生活水平,至多关心下一代能不能过得更幸福。 忙总太勤奋了,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yaojiajun 发表于 2012-2-23 2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太勤奋了,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这些都是旧帖子,搬家而已。 是不是都是犹太人控制,和罗斯柴尔德,共济会有关系没,孟山都算不算 flyfishfan 发表于 2012-3-2 22: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不是都是犹太人控制,和罗斯柴尔德,共济会有关系没,孟山都算不算
目前只知道金融业犹太人控制比较厉害,其他还不清楚。 suqier 发表于 2012-2-23 1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0年前还权倾天下的十大财团现在都不见人提起了,这是我相信宋鸿兵抄书翻译的那个阴谋论的主要理由。能而示 ...
忙总说财团像国家,商社算联邦。控制力有差别。 现在十大财团估计又进一步分化组合了吧。比如美国银行在俄罗斯玩砸了,被其他势力趁虚而入,现在只是沿用旧名而已。据说接手的是摩根系或者洛克菲勒系的。
而大通曼哈顿银行先后跟自家财团的后起之秀化学银行以及摩根财团的小摩合并,现在算谁的?别的企业可以分享,核心的主银行也要分享控制权?
apple222 发表于 2012-3-3 2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十大财团估计又进一步分化组合了吧。比如美国银行在俄罗斯玩砸了,被其他势力趁虚而入,现在只是沿用旧 ...
是的,现在他们是以互相持股来实现合作,进行更紧密的团结,进一步划分地盘,减少内部竞争,进一步配置资源,以应对全球化和中国的崛起。 师兄能不能点评一下下面这篇口述史。 主人公是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 想听一听您从管理的角度看那段历史。
===================
那些年我们所经历的工业时代
2012/04/20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1 /1张)
■本期私人别史主人公
郝惠言,1959年从东北考入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65年毕业后直至1993年退休,一直工作在工业口,亲身经历了工业改革的几个不同阶段。
郝惠言先生被3月6日刊发在本版上的《父辈的钢铁年代》触动了心弦。那篇文章的诸多细节记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人,如何从 “工人老大哥”的风光到“买断工龄”下岗后的窘迫,在一辈子没离开工厂、工业,亲身经历了工业口改革几个阶段的郝惠言看来,那是以个人命运沉浮的经历,直观地讲出了有典型意义的东北工业的情形,而他所在的计算机行业,当初北京的五个计算机厂、三个计算机外部设备厂、五个计算机配件厂,到现在,没有一个厂子还在搞原来的行业了。为什么会这样?作为亲历者,他觉得对于那些年工业改革付出的代价,全社会尚缺乏理性的分析总结。
60年代的清华“万字号”学生
■郝惠言报了清华的自动控制系,还真的就考上了。蒋南翔校长在清华尝试搞“因材施教”时,他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
1965年郝惠言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后,一辈子跟工业一线结下不解之缘,若说最初是时代大潮对个人命运的拨弄,后来却是他的个性使然。
和大多数学生一样,青少年时他的理想也经常因为某一触发而不断更迭。老师说你们将来要建设新中国,他以为“建筑”就是建设,便想着要去盖楼房;在县里的百货公司看到星空的挂图,又迷上了探索宇宙;念到初三学了化学课,“化学家眼里没有废物”又让他觉得学化学特别好……1957年,他念高中,那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卫星,一下子,他又觉得就去学这个太有意思了,将来能够为祖国发射人造卫星。从资料上看到,人造卫星要有自动控制等技术,他就去查哪个学校有自动控制专业,发现只有清华大学有,1959年高考的时候郝惠言就报了清华的自动控制系,还真的就考上了。报到之后,系主任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告诉大家,咱们系是机要系,因为自动控制专业未来从事的工作会和国防密切联系。这一条并没写在招生简章里,郝惠言听了非常高兴,这下能够圆他报效国防事业的梦想了。
考上清华,某种程度上也恰巧圆了他父亲的一个梦。早年他的父亲在沈阳读书时成绩优异,梦想着报考清华,却正赶上日本侵华,东北沦陷。不能读书了,为了一家生计,父亲投考到北大荒的延寿县,在农村的信用社里做管贷款的职员。郝惠言就是在北大荒出生的。
由于对专业的真心喜爱,在清华大学六年间他不但丝毫未感到“寒窗苦”, 反而觉得乐趣无穷,学什么都挺好玩,那会儿也没有选修课,他却自己选读了五本专业书。 “可以说上学期间我没打过一个哈欠,我有时看见有谁打盹都纳闷,心想这么有意思怎么会犯困?我喜欢业余无线电制作,有时搞到夜里2点多,第二天六七点钟起来去上课,一点儿也不困,出奇地精神。”当时是6年制,读了三年后再分专业,俄语统考是2个小时的考卷,他20分钟就答完,看看没有疏漏,就交了卷子又回去鼓捣无线电了。
也正因为如此,蒋南翔校长在清华尝试搞“因材施教”时,他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当年,蒋南翔要求教务处从全校一万多名学生中选拔出一些学习成绩优秀、有特长的,多学一点,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配备指导教师,还要多指定一些参考书,对其课程和毕业设计也都给予更高的要求。这些学生被喻为攀登科学高峰的登山队,希望以此来培养中国一流的科学家。
由于是万里挑一,他们又被戏称作“万字号”学生。系主任钟士模教授为他单独辅导。钟先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1958年受命创建新中国自己的自动化领域的新专业。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天中午下了最后一节课,他就到钟先生的办公室去“开小灶”,辅导完了钟先生再回家吃午饭就1点多2点了。郝惠言心里很感动,但嘴上也没说过什么,只是觉得要做出事情来让钟先生高兴,这才行。
■难以留校,钟先生告诉他:到工厂去锻炼锻炼吧
到他快毕业的那年,钟先生告诉他要开始有研究生制了,先生也很高兴接收他。郝惠言却在不久之后听说,因为自己的某些情况,留校读研恐怕“很不好办”。 其一是他的父亲在伪满时期做过伪职员那件事,还有一桩,就是抗战胜利的时候,县上一批人商量着要建立个组织,出于当时的正统思想,就搞了一个国民党党部,推他父亲做执行委员,后来又推他出去联系,以取得一个正式的名分。他父亲到哈尔滨、长春跑了一圈,看到那些国民党官极其腐败,非常失望,就心灰意懒地回来了。恰好这时苏联红军、八路军也到了东北,看他有文化,八路军工作组让他去当县委的秘书,在其后的工作中也很信任他。但是,他就有了这么一段没和正统组织挂上钩的“土国民党”的历史。
而郝惠言自己一向的口无遮拦,也有问题。比方,在大炼钢铁的问题上,一个同学说:砸锅炼铁划不划算呢?另一个同学驳斥说:经济上不划算,政治上划算!郝惠言就站起来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假期回了趟老家,看到地里的草长得比苗还高,他问老乡怎么不拔草,得到的回答是:长得好能有我几个呀。回到学校他就说:看来咱们的工作没做好,农民的积极性不高。郝惠言说,其实在在全国偏“左”的大环境下,清华的小环境里,校党委曾做出明显的纠“左”行动, 例如在全校大会上, 针对当时简单化和乱上纲的倾向, 蒋校长就说过 “不可无限引申,把个人利益引申为个人主义…… 再引申为反动派”。校党委副书记艾知生到“自503班”参加讨论,针对他的怪论发表意见时也做到了就事论事, 以理服人,不搞扩大化,不无限上纲。
尽管如此,类似这样的“怪话”说多了,他还是不免要被一些人视作“只专不红”。郝惠言管自己这没遮没拦叫“不知趣”,“那时提倡对党交心,我确实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一点也不遮着拦着。年岁大了后才品出,比起很多同学,我是没心眼儿的。”
听到一些他这样的情况难以留校的消息后,怕让先生为难,他就去找钟先生,说不考了。过了一个星期,钟先生告诉他:到工厂去锻炼锻炼吧。
70年代北京开关厂“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这件事过了40年我才知道,钟先生真是为了我去的。”
郝惠言分配到了北京开关厂,在技术科搞控制机。过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正是三线建设的热潮,除了全国的大三线,各地也都搞小三线。北京开关厂抽调一部分人到远郊平谷县南独乐河村,在一个废弃的鞋厂旧址上建立分厂。郝惠言一共在那里工作了13年。
开关分厂的任务是建立工控机中间试验站。他被分到供应科元器件测试组,实际上的工作是班组工人性质。虽然他内心向往搞科研, 但服从分配,不管拧到哪里都要做‘闪闪发光的螺丝钉’的信条让他毫无怨言地干了六年。
在他刚到平谷不久,钟先生也来平谷了。别人告诉他“你们清华来人了”,“我正在干活呢,再说我去也不合适,钟先生也不一定是冲着我来的,因为我们这是一个国家重点项目,钟先生这样的权威来了也很自然。结果过了一会儿,钟先生自己一个人过来了,我就赶紧站起来在那儿傻笑呗。当时我们的条件很艰苦,大的包装箱当桌子,仪器就摆在上面,小的包装箱当椅子让人坐着。钟先生跟我说了说,要我多为工厂搞些技术革新,我都答应了。但是最后我都没出去送送钟先生,因为我想自会有厂领导相送,我去算什么呢?这件事过了40年我才知道,钟先生真是为了我去的,在老同事聚会的时候,当年的厂长告诉我,当时钟先生跟他们说,郝惠言功课好,实践一年后还要回学校读研究生。过了这么久,我听了还是心里一热。”但是,研究生还是没读成,1971年,钟先生在一次接见外宾的活动中很意外地突然过世了。
■参加计算机系统研发,“此生最紧张的一段生活, 也是我最辉煌的一段经历”。
后来开关分厂调整方向, 那是周总理亲自批准立项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规模和处理能力都是当时国内最高的。由于当时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而当时又急需高档的计算机系统,这个项目的研制成功和以后的批量生产为国防的发展立了功。
上马之时,课题组的大部分成员分批先后到上海和四川共培训了一年。郝惠言依然留在厂里做测试,在项目开动前把元器件测试的技术准备工作安排妥当。
然而正式启动时,发现缺人手,负责人是一位长征干部,就提议说让郝惠言上。这样,让出去参加培训的一个组长给他讲了两个上午的时间,他这个晚起跑一年的人就和别人一起上了。郝惠言把之后的日子称作“此生最紧张的一段生活, 也是我最辉煌的一段经历”。每天睡眠不到六小时是常态, 除了吃饭的时间都在干活。这台当时国内第一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系统不但指标高,外部设备也多,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可观。
平谷分厂每两周休息两天 ,叫“大休”。有一次郝惠言和人约着去科学院计算所参观,原计划是大休日其他人先进城,他留在厂里加班,在最后一天晚上乘公交车进城,第二天早晨8点会合,一起去参观。
没想到那天晚上,他骑车赶到平谷汽车站才知道进城的末班车临时取消了。
为了如约参观,那天半夜12点,他把几块防身用的石头装在提袋里挂在车把上,摸黑骑车,出了工厂大门,独自在黑夜中骑了4个小时,才在杨镇看见了第一个人影,早晨6点15分,他骑到东直门长途汽车站,终于坐上公交车按时到了约定的集合地点。“这是我骑自行车走过的最长旅程,一共190里路。”
80年代的“大家倒”和引进生产线之风
■后来都是在讲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其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上专业的设置和工业发展是配套的。大概从1982年开始,各行业兴起“引进”。“这叫企业倒儿吧,研究所也不搞研究了,也这么倒,大家都想挣钱。”
在这个项目之后,郝惠言就一直在课题组,直到80年代初跟着工厂从平谷返城,承担过技术情报工作以及小型机、微型机和计算机应用的开发等工作。
回城后,郝惠言一度在机关里工作了五年,在北京计算机工业总公司科技处当副处长,主管计算机方面的工作。那五年却是他觉得最不值一提的,“位置挺高,其实挺空。”有一次在春节前的机关干部和各厂领导联欢会上,他口无遮拦的劲儿依然没改:“我在机关5年,体会就是向上迎合,向下官僚。”刺耳之言发出的第二年,他就下决心回到工厂,再干点儿技术活。
虽然年岁长了,说“怪话”的“毛病”却没改,也是因为目睹了让他痛心的现实。他还记得1982年,当时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他的体会也是这样,就说计算机口,从1965年建的计算机一、二、三厂,到后来陆续建起的几个外部设备厂、配件厂,都在生产、研发。后来都是在讲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其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上专业的设置和工业发展是配套的,当年和郝惠言一起分到北京开关厂的39个大中专毕业生,还有上海交大、北京工业大学的,加上中专生、技术工人,各个领域也都有自己的一套。
但是在他到机关之后的那些年,大概从1982年开始,各行业兴起“引进”。几个计算机厂各自从美国、日本买来机子,直接卖给用户。原来生产电源的外部设备厂,也这样买了机子再去卖。“实际上就是倒买倒卖。因为那会儿有外汇指标,拿到外汇指标是3.7,卖完就是5.2,甚至更高。能赚钱,大家就都乐此不疲,技术人员也没用了,最大的用处就是来了机器后,比划比划,开通了卖给用户。这叫企业倒儿吧,研究所也不搞研究了,也这么倒,大家都想挣钱。”
没人使用国产机器了,计算机行业感到了危机,召开了一次应用会,在会上,有人说:你们的产品质量不如人家,价钱又高,我们怎么就得要用你的?郝惠言当场顶了一句:国产的机床设备、汽车比外国的好吗?价钱更便宜吗?我们大家都不用行吗?那次会议最终也没形成任何文字性的东西,而第二年开始,郝惠言就看到街上跑的进口车多过国产车。他觉得真是不幸言中了。“比别人的差,那是一定的,原来差了不止20年。我们的落后是历史形成的,谁也不相信瞬间就能上去。要不我们就干脆不干了?但是有的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国防问题,不能舍弃,也不可能完全用国外的东西。实际上当时引进一些关键的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快地赶上去。不干,光买卖,永远赶不上去,只能赚几个小钱。但是这样赚钱来得快,结果大家都不干活了,彩电也倒,录音机也倒,电冰箱也倒,大家都倒。”
■“我可以说,到现在,没有一个厂子引进的生产线真正满生产过,或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过了这个“大家倒”的阶段,到了1987年左右,又是一波引进生产线的风潮。在机关工作期间,他耳闻目睹大量重复进口生产线, 最终因没有自己的产品而做“无米之炊”。甲厂引进了“计算机生产线”,乙厂再引进的时候,还这么叫就不合适了,那么就换个名字,叫“计算机网络生产线”,也引进了。到最后,几个厂子引进的都是几乎相同的生产线设备。“但是设备引进了,生产线摆在那儿,却无米下锅。后来明白了,做什么还得靠技术,但是人家只肯给你前几代的旧技术。自己搞开发也来不及了,人员要么流失,要么倒了几年,功夫也荒废了,更落后了。我可以说,到现在,没有一个厂子引进的生产线真正满生产过,或者达到预期的目标。当时每一套生产线引进时可行性报告都言之凿凿,写着何时回收资金、何时创造多少利润。多少年什么水平都没有达到,但是每条生产线都花了几百万美元。我又说怪话了,这就是自己糊弄自己,是笑话。”
“后来我到某集团当副总时,那时要求某集团用几千万美元引进松下的一条大尺寸彩电生产线——画王,而且那时正是美元比价最贵的时候。这彩电有全球21个制式,卖到1.2万一台。但是,那么大个一台电视,有谁会搬着它全球旅行?而当地的制式是不会随便改变的,最多再加上一个看录像的N制,就够了。所谓全制式只有研究价值,不适合市场。我们的总工和几个副总都很明白,但是,上头说这个非常好,是大手笔,也就没有办法扭转。这条生产线引进之后,生产远远没有达到产能就停了,后来弄到北京远郊,最后又弄到浙江去了。集团最强盛时大概有六七千人,满负荷工作,现在大概就几百人了,完全不生产电视机了。”
■等到郝惠言再回到工厂做总工时,他发现拢住技术研发人员是件特别费劲的事
更多的人则不相信自主研发能成功, 大量国有资产浪费也无人问责。郝惠言越看越痛心,越在机关坐不住,趁1988年机关合并, 他主动提出回工厂做技术工作。他去了技术基础较弱的北京电子显示设备厂,只问清一条:是技术承包还是利润承包。因为他回到工厂,就是想在一个小局部试一试,搞技术开发行不行。在机关时,曾经有一个厂的人事劳资科去介绍创收的经验,居然是卖西瓜。郝惠言差一点又“不知趣”地站出来问:那还要工厂干吗?只顾眼前的一点儿小利,是可怕的饮鸩止渴,最后都得完蛋。
“在‘不能保护落后’的借口下,一些企业不采用国产整机,国产整机生产厂家不采用国产元器件,国产元器件生产厂家不采用国产原材料 。结果工厂和科研单位大量需要的原材料、化学试剂、元器件、仪器部件以及各种设备整机,都要从发达国家进口,这是多么可怕。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发达国家的产品、必要的生产线,使用先进国家的专利技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自断自主创新之路,大量重复进口、又没有自主产品的生产线,最后只能闲置封存报废、低价变卖。我不赞成民粹主义,先进的东西是应该引进,可也不能民族虚无,完全放弃搞自己的东西,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难以赢得平等的一席之地。”
等到郝惠言再回到工厂做总工时,他发现拢住技术研发人员是件特别费劲的事,他自己也明白,靠这种个人的影响力“拢”人才的做法也不是长久之计。他们那批人搞成了七个项目,都通过有关部门的正式鉴定,获一项专利,有几项达到了当时国内的先进水平。而且这些项目中的多数都已开花结果, 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技术工作中,我总是感到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心中充满成就感和乐趣。”
90年代“减少分母”的退休
■“你今天拿出1982年的企业名录,找找看,现在能找到的大约一半,还干着活儿的,又不到一半。”
但很快,他又亲历了 “大手笔”,岗位再次变动。三年后,显示设备厂和某集团被大手笔地合并了,他到了集团当副总。后来该集团又大手笔地和东风合并了。
很快,社会上的工业企业、研究所纷纷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变卖、出租房地产,低价处理设备。“你今天拿出1982年的企业名录,找找看,现在能找到的大约一半,还干着活儿的,又不到一半。我在平谷时的那个控制机厂,回到北京后叫计算机二厂,垮了以后,到现在就几个人留守,给大家办点儿劳保之类的事儿。很多行业的企业差不多在卖房子卖地、租房子租地之后,都是这样儿了。”
又过几年,“减少分母”,动员退休,他就在1993年退了。他确实身体不好,在工厂干活的时候腰受过伤,但也有一定的跟自己赌气的成分——在集团副总的位子上很受尊敬,但实际上没事儿干。因为从工厂退的,他的退休金在倾斜了几次之后仍比他的同学和当初机关的同事都低了1/2,别人都觉得他亏,这个他倒想得开,但是心有不甘的是,清华读书时,学校、先生对他们这些工科生的期许:科技报国,努力去践行了,然而没能做到极致。
■文/本版撰文 谭璐 这是很好的资料啊
看着后怕!不过,与其害怕狼,不如把自己变成狼! godfather 发表于 2012-4-23 19: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着后怕!不过,与其害怕狼,不如把自己变成狼!
所以我们还有好长的路要走,追赶还要前赴后继几十年。 wxmang 发表于 2012-3-3 1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前只知道金融业犹太人控制比较厉害,其他还不清楚。
我做半导体这行的,犹太人控制最前端的产业链。
我有个好朋友做服装的,居然跟我说高中端的品牌及销售网络也是控制在犹太人手里的。 江南一苇 发表于 2012-4-25 01: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做半导体这行的,犹太人控制最前端的产业链。
我有个好朋友做服装的,居然跟我说高中端的品牌及销售 ...
奢侈品主要控制在犹太人手里。 wxmang 发表于 2012-4-25 12: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奢侈品主要控制在犹太人手里。
又见犹太人!哪里利润高,哪里有他们。服了!
他们这完全是跨国界的自成一体,真纳闷这个系统怎么做到的,犹太人数量上能有多少?!怎么提到产业链的高端就有他们,很容易联想到阴谋论呢。 kittylh2010 发表于 2012-4-25 13: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见犹太人!哪里利润高,哪里有他们。服了!
他们这完全是跨国界的自成一体,真纳闷这个系统怎么做到 ...
不要再过一百年,到处都是中国人。 wxmang 发表于 2012-4-25 13: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要再过一百年,到处都是中国人。
我们有自己的国家和领土呀。
忙总之前谈出国也说过,优秀的人没了舞台就什么都不是了。犹太人历史上被屠杀排挤,连个国家都没建立多久,可以说基本状态是寄生,咋能占据这么多高端位置,他们依靠的是什么? kittylh2010 发表于 2012-4-25 13: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有自己的国家和领土呀。
忙总之前谈出国也说过,优秀的人没了舞台就什么都不是了。犹太人历史上被 ...
犹太JY人数少但很团结,先通过放高利贷挖第一捅金,然后不惜血本收买政客,乃至控制政客,金权结合控制了很多高端产业链,某些行业形成垄断赚取高额利润。 kittylh2010 发表于 2012-4-25 13: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有自己的国家和领土呀。
忙总之前谈出国也说过,优秀的人没了舞台就什么都不是了。犹太人历史上被 ...
他们不过是权钱交易罢了,我们也会。 wxmang 发表于 2012-4-25 16: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他们不过是权钱交易罢了,我们也会。
我还以为这个民族有多么了不得呢。因长期受到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以为他们真的是基因以及民族文化特别优秀呢。 江南一苇 发表于 2012-4-25 16: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犹太JY人数少但很团结,先通过放高利贷挖第一捅金,然后不惜血本收买政客,乃至控制政客,金权结合控制了 ...
放高利贷也要有本金吧,原始积累怎么来的?
帮人赚钱不如自己有钱,政客没有私心来宰肥羊?他们又没有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