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习泽东
本帖最后由 一军 于 2012-2-13 00:01 编辑祝贺茶馆开张,发点旧帖,凑个热闹。
~~~~~~~~~~~
1,站在今天来温习毛泽东及其所代表的那段中国历史,其实是一件足以令人从头到尾充满惊异的事情。因为,那段历史,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特异的,没有之一。
2,历史,在泽东身上,得到了经典的展示:历史选择了泽东,历史造就了泽东,可以说,泽东,就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现象。
泽东一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多数:寻找到多数人的欲求,替多数人明白说出来,为多数人所用,也就是,用多数人。
不过,他自觉走上这条路,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蹴而就。
第一次离开长沙来到北京的泽东,对自己的未来,对一切,都还是朦胧的,只有朦胧中一个要寻找出路的愿望,是明确的。
一开始,他几乎对任何新知,都持开放态度,特别是无政府主义,他甚至亲自组织和体验了一段无政府主义的理想生活,所谓互助生活,几个人住在一起,共产、合作分工,他负责洗衣等等。当然,如此不久,他就明白了,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可行的,基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所谓新村运动,是没有可能的。不过,这一理想的偏好,转而潜藏起来,几十年后当他拥有了中国的最高权力,人民公社这个概念又再次激发了他的此一理想热情。
然后,极端诚恳接受现实教育的泽东,开始逐步走向大众:先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而走向工人,在看到工人人数不够之后,马上转向农民,多数,这下终于找到了多数者。
所谓多数,对泽东而言,近观,需要仔细计算;远观,需要有宏大视野。
井冈山时期,有了根据地,开始给农民分地,也就是利益的再分配,怎么个没收法,怎么个分法,都需要仔细掂量,不断在实践中修正,牢牢把握一个要点:如何在一个特定环境中,获得多数人的支持,从而,也就用上了多数人。
一开始,地主富农的土地财产,一律没收;后来修正为地主不给地,但富农给差地;后来又修正为富农也参与平分,地主按照是否参与农业劳动做区分;后来又修正为...总之,细化又细化,以至于泽东一度被党内某些人攻击为用计算来划分阶级...
如此不断修正的目的,始终就是一个:尽量获得多数。有了多数,才有枪杆子的人与物,才有从国民党那里抢夺权力的武器。
长征后期,对于红军下一步要干啥,泽东依据多数原则,敏锐地找到了“抗日”这个最大的“点”,只有抗日,才能获得新形势下,全中国范围内最大的多数,甚至,这个多数都可以把蒋介石包容进来!然后,反过来,打蒋介石的含义,也就顺理成章,从不那么容易让大众理解的推翻反对派,演变为非常容易被大众理解的,打倒卖国贼。
这个弯,在当时,对于大多数党的高级干部,并不是那么容易转的,因为在这个新的框架下,理论上是可以包容蒋介石的,而马克思主义框架下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新国家的目标,则被暂时搁置。
历史证明,这是共产党之所以最终能够获得全国范围政权最为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所以说,寻找多数,依靠多数,泽东的成功,不断的成功,只是说明了,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多数的选择。
所以,文革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财产的均分,权力的平等,确实是中国人民,多数人的选择,泽东,只不过是找到并挖掘出了这个多数的欲望,并通过个人的组织能力,实现了它而已。
3,反过来,泽东犯错误,正是在他没有找准多数的时候。
当民众在财产均分、权力平等方面的热情涨到极点之后,客观事物就开始向另一个方向转化、发展。获得和平生活的人们,开始期望个人财产,开始不满意在财产均等方面的人为限制:我能多弄点钱,为什么不许我弄?
可惜,这时候的泽东,过去不断的成功,使其在沉湎于个人的理想主义时,更加自信自负,而忘记了自己过去的成功,建基于人性的一部分特点,自己的理想,则是逆反于人性的另一部分特点,泽东甚至自信地认为,自己可改造这部分他认为不道德的人性,所谓资产阶级的属性。
历史又证明,他一离开多数,就错了。
4,政治手腕的黑与白-西路军
红军西路军是中共历史上罕见的失败案例,几近全军覆没。我试图尽量站在泽东的位置,来理解为什么他在西路军刚入败局就将其失败责任几乎全部归结到张国焘身上。
一方面,客观上,当时的四方面军确实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张国焘的影响,泽东制定宁夏战役的一个试图达到的附带目的,就是把四方面军的指挥权逐渐转移到彭德怀手中,削弱张国焘的影响力,但这一手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乃至于在初期泽东的战役想定常常不能实现,使得西路军的开局就是被动的。
在西路军被迫成型之后,应该说,基本上都是接受中央军委指挥的,但是不可否认,这种配合里面,还是包含了张国焘的一点私心,希望籍由西路军的成功,而提高张国焘在党内的地位,其时,这个地位正在泽东基于对中国革命历程的全盘审视而进行的规模性攻击下,风雨飘摇。
所以,泽东后来一直坚持把西路军的失败定性为张国焘的逃跑主义路线,可能正是出于他对四方面军始终带有张国焘嫡系色彩的愤怒。
也许应该说,泽东的愤怒是有理由的,尽管牺牲掉了不少的客观事实。
也许,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某种政治手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这样一个心志激昂的时候,要推卸掉自己实际负有的责任,并用来打击犯错误的对手,不管是潜意识还是显意识,都是人性之常数。 {:4_279:}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立足于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是言,关键是做。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留下的思维财富。 现在要多看看毛泽东。不是看故纸,是看方法,看思路。毛主席是导师,不是虚言。 嗯。还是有些太理想了,看了金一南的苦难辉煌,我觉得实际上太祖在很多时候要解决是生存问题,而不是发展。 写得深入浅出啊,好文,赞一个! 写的挺不错。
不过不同意第三点。
毛始终没有离开多数。他离开的是他往昔战友的多数,而非全体人民的多数。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探寻并满足各个时期的大多数的根本利益,矢志不渝地去斗争,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部分。高超的领导和斗争艺术则是术,现在许多人对这些术乐此不疲。 冷眼看世界 发表于 2012-2-13 19: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毛始终没有离开多数。他离开的是他往昔战友的多数,而非全体人民的多数。
文革到后期确实失去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我认为其原因在于,当时人民对改善生活的要求远远高于对“社资”之间斗争的兴趣。他在这点上脱离群众了,也脱离现实了。尽管改开三十年来,人们已经越来越能理解他当年发动文革的初衷,但他太超前了,超出了大多数人民的理解能力,因此得不到真正的拥护和支持,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好文,赞一个! 千里追风 发表于 2012-2-14 06: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革到后期确实失去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我认为其原因在于,当时人民对改善生活的要求远远高于对“社资” ...
文革失败了没有,目前看确实是不好说,文化革命再不好也比武装革命强,只是老百姓玩惯了从下而上的造反,突然有人反过来干了,有点不适应,呵呵:call::call: tiangaoyundan 发表于 2012-2-14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革失败了没有,目前看确实是不好说,文化革命再不好也比武装革命强,只是老百姓玩惯了从下而上的造反, ...
没什么不好说的。评论一件事成功还是失败,就看目标是否实现了。实现了就是成功,不管代价如何。没实现就是失败。这跟评论一场战役的胜败一样,跟伤亡多少无关,而跟战役目标是否实现有关。文革的目的是解决接班人问题,防止党内产生资产阶级,这两个目标显然都没实现,所以文革没法宣称取得了胜利。 是不是太肉麻了点?泽东,你们不是同级。:lol 提俩个问题,求解:1,怎么感觉都是站在今天去回顾当时的事情,成功了就是站在大多数,失败了 就是没站在大多数一边。我对你的第3点很不赞同,感觉不太严谨。2,人性不是资本主义提倡的,他们的制度和理念不都是建立在顺应人性的基础上,这跟我们社会主义的概念有区别吧?
困惑就问。 千里追风 发表于 2012-2-14 15: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什么不好说的。评论一件事成功还是失败,就看目标是否实现了。实现了就是成功,不管代价如何。没实现就 ...
革命是一种社会因子,不管你愿意不愿他都会存在,自己造自己的反最起码共产党还在,别人造自己的反可就不好说了,从这点上来说,你敢说他失败了?看看现在的社会状态,庙堂之上的不见得比你我之辈活得自在。 tiangaoyundan 发表于 2012-2-14 2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革命是一种社会因子,不管你愿意不愿他都会存在,自己造自己的反最起码共产党还在,别人造自己的反可就不 ...
你所说的“目标”只是“共产党还在”,但这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消灭党内资产阶级,而这个目标显然没有实现。
庙堂之上的活得如何跟本主题无关。 千里追风 发表于 2012-2-15 03: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所说的“目标”只是“共产党还在”,但这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消灭党内资产阶级,而这个目标显然没 ...
消灭资产阶级恐怕并不是毛的目的,不管是党内的还是党外的。在我看来,毛更想完成的是奠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础。他最看重的历史人物,应该是秦始皇了。秦始皇从秦王朝的角度来说,是个完全的失败 - 秦朝二代而亡。但从中国千年历史的角度来看,秦始皇实际上用透支秦朝生命力的办法完成了中国的一个大转型。
毛主席的文革结束了,也就是相当于秦朝灭亡了,但他的事业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我看要全面评价文革对中国的影响,至少还要一两百年的时间。 大山猫 发表于 2012-2-15 07: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消灭资产阶级恐怕并不是毛的目的,不管是党内的还是党外的。在我看来,毛更想完成的是奠定中国未来发展的 ...
我同意你所说的,毛泽东是在倾毕生精力奠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文革对中国的影响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但我不认为这是毛泽东发动文革的目的,因为这些从他文革期间的言论中看不出来。他当年发动文革时说的很清楚,就是“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因为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毛在文革初期曾明确说过文革三、四年就可以结束,可见当时的目的非常明确。但自从林彪事件之后,毛感到了自己的想法不被人理解的孤单,和自己生命所剩时间的紧迫,才从他的言谈话语中流露出“类似的运动过七、八年就来一次”,“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等悲观情绪,显示出他开始考虑文革无法顺利结束,以及对他去世后中国走向的忧虑。到这个时候,他才开始考虑文革的历史意义,并说出自己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推翻蒋家王朝,一件是发动文革。
换个角度,毛所计划发动的文革,和后来实际发生的文革,两者是不一样的。实际的文革并没按照他的设想去发展,他的目的没有实现,所以说他计划的那个文革失败了。实际的文革因为是场群众运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也就无法评价其成败,只能看其历史作用了。
不是有那句诗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毛想的是栽花,结果长成了柳树。柳树不是毛最初想栽的,但柳树的意义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评价。 档案局里面的文档解密再来评论吧 的确好文,学习 西路军部分建议看看双石的西路军史话http://zhoujun.blshe.com/category/349/35572
还有高戈里的致北京市委信 http://gaogeli.blshe.com/post/1892/756127
关于西路军,应该没人的水平能和他们比。当年中央总结的西路军的失败原因是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是符合实际的。 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是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这个是“魂”;在现实阶段下最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的思想方法的切入点,这个是“根”;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是具体的“术”。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质。
就“文革”论,应该理解为一场“大演习”。既然是演习,就说明基本的“敌情”只是“想定”或者“人为设定”。所以,讲哪些人受了伤害,是没有意义的。就如演习,总要分出蓝军红军,总要有一个胜败。当然,也总是要支付一些成本的。除了当时造成的一些伤害和裂痕,更重要的是错失了一次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机遇期。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社会进行了一次强制性的免疫。这场强制性免疫,其正反两方面的后果,需要后人在不断更新的历史情境下,做出一次次新的理解。站在每一个时代而论,其实每一次反思的结论,在当时的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千里追风 发表于 2012-2-14 06: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革到后期确实失去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我认为其原因在于,当时人民对改善生活的要求远远高于对“社资” ...
事实上,直到现在,理解文革的也不占大多数。
而在理解文革的人群当中,保暖不愁的人又占了绝大多数。
文革并非万恶,但是也不能去歌颂 文革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和人民的觉悟有关,另一方面本身在操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我觉得文革有点超越了时代,同时因为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问题很多。最终现实中的文革失败,其实就是文革本身已经不是毛主席心中预想的情况了,而是一个打着文革旗号的怪胎。以前毛做很多事情,具体执行都是周,而周能把毛的很多细节问题补充好,而对于文革这样他无法完全理解的事物,周就难免出错了。我觉得对于文革需要研究的是:1,文革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2,文革采取的手段最终失败原因是什么。我觉得如果能很好地总结文革失败的原因,那么对于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革命会大有好处。但是现在一提起文革,不是痛斥是十年浩劫,就是强调初衷的正确。个人觉得王绍光的“超凡领袖的挫败”算是比较好的研究之作。 ttiger 发表于 2012-2-15 16: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路军部分建议看看双石的西路军史话http://zhoujun.blshe.com/category/349/35572
还有高戈里的致北京市委 ...
西路军成型的决策过程在中央文献版《毛泽东传》里有详细叙述,我认可该书。 草帽飞了 发表于 2012-2-13 2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探寻并满足各个时期的大多数的根本利益,矢志不渝地去斗争,是毛泽东思想的 ...
始终追随大多数,这已经不是术了。 无论怎么刷白文革的初衷,也无法改变文革确实带来巨大灾难,没受到广泛支持,结局失败这些事实 一军 发表于 2012-2-18 2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路军成型的决策过程在中央文献版《毛泽东传》里有详细叙述,我认可该书。
西路军成型的决策在该书中有,写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前的战略方向北上与南下、西进的分歧,不过没提1936年9月11日共产国际给中共的答复“同意你们占领宁夏区域和甘肃西部的计划。同时,坚决指出不能允许红军再向新疆方面前进,以免红军脱离中国主要区域。在占领宁夏区域以后,将给你们帮助。”导致原先的分攻青宁的计划的前提不存在了,计划被迫调整为攻取宁夏为主。但是在宁夏战役期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下达《十月份作战纲领》后,安排共产国际派回来的林育英(张浩)同志去红四方面军,以求“在政治方面完成统一团结,将四方面军的政治、军事、文化水平提高一步”。10月13日,毛泽东特别致电提醒拟赴红军总部“按照十月作战纲领准备,作出宁夏战役计划纲要,与朱、张面商后提出于军委”的彭德怀:要“充分注意个别同志之可能的动摇性”。
然而,未等彭德怀前来“会商”,“朱张”就在其下达的第一个作战部署中,将中央《十月份作战纲领》规定“保持西兰大道于我手”的时间缩短了,将“拒止南敌”的兵力减少了,而将“西渡”的兵力增加了。
于是,在兵力部署上,西渡黄河成为整个战役的首要。
于是,红三十军西渡黄河的时间提前了。
于是,有了红四方面军“徐陈”首长“提议四方面军亦须全部渡河”,并强求中央“重决速示,万勿坐失良机”之电报。
于是,有了未经中央批准,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五军和红九军紧随红三十军西渡黄河之“三军竞渡”的既成事实,有了“如果不是敌情地理限制,三十一军、四军均已渡河”之可能后果,有了中央追认既成事实的电文被后人当做中央指示“三军竞渡”之误解。
红四军始终带有浓厚的张国焘嫡系色彩,彭德怀也指挥不灵,这已经足以是毛泽东给它定性的充分理由。问题是西路军是不是就完全只是听张的,还是也听了毛的呢?这些细节我想李先念陈云这些人心里最清楚,他们主导后来给西路军平反,是出于尊重历史的态度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