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炎 发表于 2012-6-18 10:26:33

代wxmang发帖【读易经心得】颐卦:如何益寿延年

思炎按:如我家园中日记提到的,忙总正在闭关专注写易经心得。 由于很多茶友表示了期待和想念,故将新帖发上来以解一些茶友们的“相思之苦”{:4_280:}

大家不用给我的【代发贴】送分,等忙总回来时,会请他再发出主题帖(大家再多多送分吧),而【代发贴】中的回复讨论将合并到正式主题贴中。

欢迎大家踊跃讨论交流,继续发扬茶馆的聊天学习两不误精神  

{:4_255:}    {:4_243:}        






一、原文简介(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

http://img13.poco.cn/mypoco/myphoto/20120618/10/6477275920120618102449072.jpg

震下艮上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大意:颐的现代汉语解释是嘴。颐卦下卦是震,是动、上卦是艮,是止,是口腮下动上止咀嚼食物之状,所以颐卦象征颐养之意,含有自养、养人、待养三个涵义。

颐的现代推广的意思是颐养,修养(颐和园就是例子)。从卦象来看,颐卦是初爻和六爻都是阳爻,中间四爻是阴爻,就象人的嘴,上下两个阳爻象上下嘴唇,中间四排阴爻象上下牙齿。寓意口中咀嚼食物获取养分。


颐养之道必须能谨守不急不躁,不偏不倚的正道,则可以获吉祥。

观察颐养之道,就应观察其所颐养之人,是否谨守正道。而从个人口腹需求的食物,则可观察其人自养的方法,便可以知其贪廉与否,贤德或不肖与否。(口实,口腹所需求的食物)

传统解释:

颐就是嘴,是吃东西的,吃食物是为了摄取营养、保养生命,这就是颐养。

卦象是上卦艮,下卦震,上下两个阳爻像上下唇。中间四个阴爻像两排牙齿。上卦艮为止,象征上唇静止不动;下卦震为动,象征下巴咀嚼食物。

卦象的推广意思就是人要自求口中食物,以利于养生,也就是说延年益寿来自于最原始的本能需求:食物,这就是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养生需要外界能量输入。遵守自然规律就是守持正道,守正则吉。

颐卦讨论的颐养,偏重于精神,认为养德性比养身体更要紧。推而广之,人的养生、养德、养人、养于人,都是遵守生命基本规律而吉,所谓以正道则吉。养生需要平衡的食物,养德需要中正中和,养人需要目标高远,养于人需要理想宏大。所以观察这些颐中之物,就能辨别善恶吉凶。

食物不均衡,一味浓甘肥腴,必然生病,养生大忌;为人不中正中和,必然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结果必然功败垂成,为养德大忌;养人目光短浅,斤斤计较,必然无人可用,众叛亲离;被人养育,没有宏大理想,必然中途而废,难以坚持不懈。

所以颐养,能行养则能干事,成事,所以大吉。从卦象看,颐卦中自二爻至五爻,互有二坤卦(三个阴爻),坤象征厚德载物,就是养生,养德,养人,养于人的表象。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颐有自养、养人、待养三义,初九阳爻在下是自养,上九位在上是养人,其余四阴爻,都是待养于人。

《序卦传》说:“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颐。”大畜卦讲德智的蓄聚,而德智聚集于身以后要继续给以滋养,使之得到扩充和发展。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大意:《彖传》说:颐养之道能谨守正道,就可获吉祥。观察一个人颐养是否正确的基本原则,是应观察其所摄取的东西是否平衡中正。从其需求或追求,就可观察其人的修养胸怀,而知其是否贪廉,贤德或不肖。

天地孕育万物而养之,使之欣欣向荣;贤明德圣人学习其基本规律,颐养贤人而照顾万民,使大家安居乐业,颐养德时效功用是多么弘大啊!

传统解释:

吃所养的是口腹;言所养的是德性。清心寡欲是养生正道,欲壑难填是养生邪途。

天地之道就是养育万物,养育万物之道,就是动于春夏,止于秋冬,天道循环。

养生之道就是动于日出,止于日入。

养人之道就是下动上止,以卑养尊,始动终止,以少养老。

圣人学习天地之道养贤才,就是为了养万民。天地以元气养万物,圣人以正道养贤及万民。

重道义精神之养,这是颐养的高境界,相反,急身体之养而轻道义精神,这是颐养的低档水平。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大意:大象传说:颐卦下卦震,是雷、上卦艮,是山,有山下有雷之象。山下有雷则山止静、雷响动,上止而下动,犹如口咀嚼食物,象征颐养之意。

君子应该效法颐卦雷动于下,山止于上的养生之道,应当慎发言语以养德,节制饮食以养身。

传统解释:

颐卦上为艮、为山,下为震、为雷,是山下有雷之象。雷动于下,山止于上,这一动一止,正可假借为口腔咀嚼之象,故称为颐,象征颐养。

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祸从口出而不可复入,患从口入而不可复出,这就是颐养的基本原则:慎言语、节饮食。所以古人说:言出乎身,则加乎民,所以慎言语养人。饮食不节,则残贼群生,所以节饮食以养身。。

养德性为重,养口腹为轻;精神养生为重,物质养生为轻。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大意:初九爻阳刚得正,有灵明之质,且其上应六四,如果随同六四求养于卦主上九,就是以阳实能自养之身,却求养于人,失其颐养之道。

这里爻辞是虚拟语气,假设之辞,是以阳刚上九的立场责问初九:怎可舍弃你如灵龟般休美的本质,而仰观于我,以纵口腹之欲呢?如果如此,必有凶灾。(尔,你;灵龟,比喻阳刚休美之质,可不求养于外者也。朵颐,鼓着腮帮子咀嚼食物,比喻贪口腹之欲,朵,颐垂下的样子)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大意:《象传》说:初九仰观于上九而求养于人,说明初九如果贪口腹之欲,而求养于人,则失其灵明的本质,已不值得尊重。

传统解释:

尔,指初九。初九阳体刚明,才智足以养正。灵龟,咽息不食之物,伏气不食,无求于世,无求则无欲,能够吐纳气息而致长寿,所以说灵。初九以刚居阳位而得正,是有养生正道的象,完全可以像灵龟那样以内质自养而不求养于外食。但是初九居于下卦震初爻,象征主于动,不能自守,志在上行,又与六四相应,犹如以阳刚之实求养于阴虚。以阳而从阴,是以凶兆。

刚就是能立而不屈于欲;明就是能照而不失于正。卦辞说“所欲而朵颐者”就是说初九类似下腭,易起口腹贪欲之心,所以初九容易惑所欲而失其正。凶。

古人说:安身莫若不竞,修己莫若自保,守道则福至,求禄则辱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就是静,初九居下卦震卦初爻,是妄动失位的象,是不自养而求养于人,故凶。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初九之凶,辱而且殆,由于不知足。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大意:六二柔顺中正,本当有为,但因为上无应与,而又不能自食其力(阴柔不能自立),必须求养于人。但是六二居位得中,下比初九有阳刚之才,当颐养之时,若是反求养于居下位之初九,则是违背常理,必不可行;若欲求养于高居艮丘之上之上九,则将遇有三、四、五阴之阻,将有凶险。(颠,倒,反求养于下。拂经,违逆经常之道。丘,居艮卦的上九,一阳在上,有丘象)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大意:《象传》说:六二若往前求养于上九,将有凶险,因为一路所遇六三,六四,六五诸爻皆阴,同性非类,必当阻挡,失去获养机会。

传统解释:

六二得位得中,稳健平和,有可养之势,但由于阴柔不能自养,待养于人。如果颠倒向下求养于比邻的初九,是违背常理的,因为天子养天下,诸侯养一国,臣食君上之禄,民待司牧之养,都是以上养下,这才是常理。所以六二颠倒求于初九养是不可行的。

若求养于如高丘之上九,则往必有凶,因为要越过六三,六四,六五三个阴爻,尚秉和先生说:阴阳相遇,方为类,今六二不遇阳,故曰失类。相应则相养,上九非其应而往求养,非道妄动,是以凶。

六二爻中正,在其它卦多是吉,在颐卦则凶,是因为初九、上九二刚爻皆非其与,故往求则悖理而得凶。

在颐卦中上九为卦主,六二、六四与上九,既无比也无应之义,所以说六二、六四求上九养都是“颠颐”,不顺。

另外,六二、六五皆居中有为,与上九皆不应,而同求养于上九,所以违反常理,所以说六二、六五两爻都是“拂经”。但是六五吉而六二凶,是因为六五比邻上九,得上九照应。而六二比邻初九,是求照应是颠倒。

在颐卦中,众阴爻皆求养于上,六二往上求上九养,由于诸阴爻相斥,“行失类”。而初九以阳刚之才,妄动于下,就像草泽之雄私惠他人,圣人担心六二被迷失,告诫不要颠倒。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大意:六三阴居阳位,失正而不中,是急躁偏激,多欲妄动之象,因为与上九有应所以求养不止,是违逆养正之道的象,所以告诫其应自我反省,改过迁善,谨守正道,以防凶灾。由于六三是不正之才,终究无法施展才用,若用之,则将劳而无获,毫无所利。(拂颐,颐养时有违背养正则吉的正道)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大意:《象传》说:六三虽历经十年之久,仍无法施展才用,是因为其违背养正则吉的正道。

传统解释:

本来六三与上九阴阳相应而互补,取阳实以养阴虚,应该是可以亨通吉利的。但是因为六三阴柔且不中不正,又居震卦的动之极,是柔邪不正而妄动的象,是邪辟浮躁之徒,贪食无厌之辈,为了求养于人,必然无所不至,拂逆常理,媚上贪求,阴险谄媚。这就违于颐的平衡中正,适可而止的正道,所以凶。

而且由于其柔邪不正而妄动,永远不可能堪大用,也做不成任何事情。所以说:十年勿用,无攸利,是告诫人不能学六三的多欲妄动,否则将凶。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大意:六四阴柔得正,下应初九阳刚之贤,在颐卦中,是能下顺其意而反得其养的象,所以称“颠颐”。六四虽然阴柔不能任事,但能向下初九求养,再用以养下,使天下皆有所养,所以获吉祥。

当然六四居高位而求养于初九,人必然所轻,所以必须养其威严,眈眈然如虎视,则能重其体貌,下不敢易。又必须普施恩泽,充实民用,满足人民所欲。如此既有威严又能施惠不穷,则无咎害。(眈眈,注视。逐逐,求利不已)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大意:《象传》说:六四求养于初九,而获吉祥,是因为其居上位,而能满足民之所欲,恩惠广及大众。

传统解释:

六四是阴虚之体,居大臣之位,但是阴柔不足以自养,况养天下乎?但是其柔顺而正,下应初九阳刚之贤,阴处阴位,自感不足,主动地向下求贤自辅,问道于初九,以自养其德,是能顺于初九而赖初九之养的象,这是颠倒求养于下,所以说“颠颐”。所以这是己虽不胜其任,求下之贤而从之,以济其事,则天下得其养,而己无旷败之咎,所以吉。不耻下问、乐于向善,正是美德的表现,所以《象传》说“上施光也”。

六二“颠颐”为凶,六四“颠颐”为吉,这是因为尽管六二、六四“颠颐”,都是颠倒向下求养,所不同的是六二居于下卦震,而六四居于上卦艮。震为动,是贪食之象,只养体而不养德,腆颜求食于人,所以戕生而多凶。而艮为止,能清心寡欲,节制饮食,所求在道,以德自养,身心皆安,所以得养生之正道而吉祥。在颐卦中,在震的下三爻与在艮的上三爻都有此差异。

爻辞所描写的“虎视眈眈,其欲逐逐”都是六四迫切求道的表现。贪于物质欲望,心愈贪则愈加凶险;而从事精神追求,愈迫切却愈为吉祥。

黄寿祺先生说:四、二两爻并称“颠颐”,为何此吉而彼凶?游酢指出:“二之志在物,而四之志在道。”在物则无应而强求,故凶;在道则养正而利物,故吉。象传所谓“上施光”,似乎表明六四蕴含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微旨,因此其欲逐逐,可以无咎。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大意:六五虽居君位,但是阴柔失正,下无应与,犹如不能养民的国君。

其上承上九阳刚,所以又倚赖上九颐养,以兼养天下。这实在是有违国君应养贤及养万民之常理,所以说:拂经。

所以六五以其阴柔之质,应该安居养民,固守正道,这样才可获吉祥。切不可涉险犯难,以图大有作为。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大意:《象传》说:六五以阴柔之质,能安居养民,固守正道,而获吉祥,是因为其能顺从上九之贤,以养天下之民,而得以实现君道。

传统解释:

下卦震三爻皆凶,上卦艮三爻皆吉。六二“拂经”、六三“拂颐”皆凶,六五“拂经”却吉。是因为六二、六三处于下卦震体,贪食无厌,而六五处于上卦艮体,止而不动。

六五虽居于至尊的君位,但阴柔之质,才不足以养天下,上有阳刚之贤,故顺从之,赖以养己,兼济天下。这就是违逆颐养的常理的,不但是六五有柔顺之性,又居于上卦艮体之中央,能够安居而守中,以阴承阳,顺从于邻近的上九阳刚,笃于委信,辅益其身,泽及天下,所以吉。这就象征着谦虚的君主礼求于贤人,问道于能臣。借他人的智慧以自养其德、德养万民。这便是处于六五的处境中自我颐养的正道,所以《象传》说:“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六五以阴柔之才,只能安居,不可有所作为,因为六五虽倚赖刚贤,能持循于平时,但不能处艰难变故之际,所以说:不可涉大川。但并不是永远不可涉大川,恭俭勤政,休养生息,集中力量,不要惹事生非而消耗元气,以待成大事的机会。

黄寿祺先生说:六五高居尊位,必须以充实的美德养天下,但己身无法自养,故不得不依赖上贤的辅助。象传谓“顺以从上”,即表明六五才德薄弱,不称其位,但因尚有养天下之心,故爻辞仍许其“居贞吉”。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大意:上九阳刚居上,以阳乘阴,有臣贤于君,君倚赖之以养天下之象,如此位高任重,必然心怀危惧,谨慎从事,这样就可获吉祥。亦利于涉险犯难,成就大事。(由颐,天下万民赖之而获养)。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大意:《象传》说:天下万民均赖上九而获养,其能心怀危惧,谨慎从事,而获吉祥,是因为君民均获其养,君庆得人,而其庆心志得以遂行。

传统解释:

上九以阳刚之德,居师傅之任,六五之君,柔顺而从于己,天下依赖他以养。得君如此之信,受任如此之重,只能竭尽全力,尽职尽责,济天下艰危,成天下治安,这就是利涉大川。

由颐就是天下由之以养。上九处于颐卦之极,这时元气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积蓄,阴虚已经转为阳实,不仅因刚实能够自养,同时又能养四个阴虚,既养己又养人,既养体又养德,最得颐养之正道,是颐道大成的象征。当此之时,排难涉险必利。

人臣当天下之任,必须常怀危厉,忧勤兢畏,防危虑险,心存戒慎,如伊尹、周公,才能逢凶化吉,以免功亏一篑。

阴虚勿损,阳实防危,这就是《易经》一直提倡的基本处事原则。

小结:从颐卦六爻看,分为两种类型。下三爻为震、为动,象征下腭咀嚼食物,所求在物,贪于口腹之欲,只养体而不养德,结果是戕生而多凶;上三爻为艮、为止,象征上腭止而不动,节制饮食,所求在德,清心寡欲,以德自养并养人,身心皆安,这才是养生的吉祥正道。

颐卦六爻,上下两个阳爻皆可自养或养人,中间四个阴虚皆需求养于人。因为阳实者自养并养人,阴虚者则养于人。

另外处于震体的下三爻皆只养体不养德,不得养生之正道,私而小,多凶;处于艮体的上三爻以养德为主导,养其德以养人,身心兼养,得养生之正道,公而大,皆吉。

初九虽然阳实足以自养,却因处于下体之下,境界低卑,贪于口腹之求,以致舍己之“灵龟”、观人之“朵颐”;而上九则不仅阳刚充沛,更兼境界高超,所以能以德自养并且教养天下,以致大有“由颐”之庆。四个阴爻,虽然皆因阴虚之质而求养于人,境界又大有不同。处于下体的六二、六三的“颠颐”、“拂颐”,皆是以贪损德,腆颜求食,身心交病,害于养生;六四、六五的“拂颐”、“拂经”则是求贤问道,自养其德,身心两益,利于养生。

颐卦提出的养生原则是以德为本,身心兼养。精神在养生中起有主导作用,心泰则身安。

阴虚勿损,阳实防危。


二、牵强附会--没有人是无辜的


一个人养生不养心,是不能长寿的。西晋竹林七贤的嵇康,著名的《养生论》作者,就是一个例子。《养生论》也是中国有史记录的第一篇养生论文。

嵇康(224-263或262),字叔夜,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今安徽宿州一带。娶曹操曾孙女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官曹魏中散大夫,“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擅长音乐和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嵇康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不愿做官。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躲起来,礼部尚书山涛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修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

嵇康提倡形神兼养,重在养神。指出“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 

嵇康也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嵇康也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而且养生要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是嵇康并不是一个能修心的人,祸从口出。犯了“营内而忘外”,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嵇康被杀,表面上看,起于吕安一案。《晋书·嵇康传》载:“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但其被杀,却缘于钟会(著名书法家,也是魏太傅钟繇之子)的构陷。

钟会曾经是嵇康的粉丝,显赫后造访嵇康,嵇康不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得罪钟会。(一次,钟会写了篇《四本论》,很想让嵇康指导一番,走到偶像家门口,钟会担心自己水平太低丢脸,没敢敲门而入,只是偷偷地将《四本论》从嵇康家的窗户下塞入,然后就三步并作两步地跑掉了(《世说新语·文学》记载:“锺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后来,钟会得宠于司马昭,成了朝廷里的红人。便决定再次拜访嵇康。这次为了显示对嵇康的尊重,钟会特意穿上了精致华丽的衣裳,并带了大量宾客,一同步行去洛阳城外拜谒嵇康。钟会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时,嵇康正与向秀在柳树下打铁,并未招呼他们,而是继续埋头打铁。钟会几次都向他投去渴望交谈的目光,但嵇康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这样,钟会和他的一大群宾客在柳树下默默地许久注视着嵇康打铁。最后,见嵇康始终没有接待的意思,钟会也只有无奈地招呼他带来的宾客,一同打道回府。临走时,嵇康忽然放下锤子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听后,也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之后,钟会就对嵇康由爱生恨,一直想找机会报复)

钟会对晋文帝司马昭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后来又说:“康欲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政,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晋书·嵇康传》)

《魏志·钟会传》也说:“(会)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时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

当然嵇康死得并不算冤枉。首先,嵇康是曹操的孙女婿,是被司马懿杀掉的何晏的侄女婿,司马昭是不可能放心的。

其二,嵇康平时就抱一种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态度,礼部尚书山涛举荐他为吏部郎,他竟然愤然与山涛绝交。

其三,王肃、皇甫谧等人杜撰汤、武、周、孔的话,为司马氏篡位制造理论根据,而嵇康却“非汤、武而薄周、孔”,反对司马昭谋篡曹魏大权,而司马昭处心积虑代魏自立,必然除之而后快。

其四,嵇康下狱后,三千太学生为之请命,遭到司马昭的拒绝后,他们又要和嵇康一道入狱。令司马昭心生忌惮。

在这种情况下,嵇康即使不牵扯进吕安的案子中,即使钟会不去诬陷他,司马昭都会对他痛下杀手。嵇康之死的真正原因,就在这里。

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明确说明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态度,和公开反对他们篡位的立场,在《与山巨源绝交书》发表的一年后,司马氏便说他“言论放荡,害时乱教”,斩首。

鲁迅的说法是“嵇康得罪了锺会只是外因;嵇康独立于司马集团之外,又是曹家女婿,这才是内因,才是致死的根本原因。没有锺会搬弄是非,也会有别人搬弄是非。总之,嵇康必死无疑。”

另外,嵇康曾欲帮助毌丘俭造反的言行而为山涛所揭发。当公元255年二月春,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造反时,嵇康就曾经有所行动。《三国志集解·魏书·王粲传》注引《世语》曰:“毌丘俭反,康有力,且欲起兵应之。以问山涛,涛曰:‘不可。’俭亦已败。”

(这段历史背景简单介绍如下:

公元249年正月,太傅司马懿趁曹芳谒高平陵时,率领中护军司马师政变,“乃收曹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盛、桓范等诛之。”“同日斩首,名士减半”。

公元250年,兖州刺史令狐愚、太尉王凌谋立楚王曹彪未果,王凌被逼饮鸩而死,“收其余党,皆夷三族,并杀彪。悉录魏诸公置于邺,明有司监察,不得交关。”

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崩于京师洛阳。公元255年二月春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造反,兵败后,毌丘俭弃众宵遁淮南,被安风津都尉追上斩首,文钦逃奔江南吴地,淮南平定。

公元257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杀扬州刺史乐琳造反,大都督司马师用锺会计平定淮南,斩诸葛诞,夷三族。

在这种局面下,嵇康撰写《太师箴》,骂司马懿父子:“利巧愈竞,繁礼屡陈。刑教争施,天性丧真。季世陵迟,继体承资。凭尊陵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

同时嵇康借历史上的管叔、蔡叔造反属于误会一事为毌丘俭、文钦和诸葛诞进行辩护,说司马师无能:“夫管、蔡,皆服教殉义,忠诚自然,是以文王列而显之,发、旦二圣,举而任之,非以情亲而相私也。乃所以崇德礼贤,济殷弊民,绥辅武庚,以兴顽俗,功业有绩,故旷世不废,名冠当时,列为藩臣。”管叔、蔡叔“不能自通,忠疑乃心,思在王室,虽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翼存天子”。)

嵇康既然“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又“害时乱教,”又有过帮助毌丘俭造反的意图,又有山涛证人、证言存在,当嵇康因吕安事被拘入狱后,锺会趁机再进谗言时,司马昭“因衅除之”就非常自然了。

金代诗人李俊民《嵇康淬剑池》:“寻常论养生,未得养生说。拟从林下游,一书交尽绝。既无当世志,安用三尺铁。频频石上磨,神光浸秋月。可怜粗疏甚,自谋何太拙。危弦发危弹,幽愤终莫泄。死留身后名,有愧侍中血。”说得甚为精准,没有谁是无辜的,也没有单纯修身养性能够延年益寿的。

(百家岩“嵇康淬剑池”遗迹位于天门山瀑布下东上的约五十米处,长6米,宽3米,高10米)












ccc 发表于 2012-6-18 10:35:50

o

本拉轰 发表于 2012-6-18 10:38:50

天啊,眼睛都盼红了啊!

越山 发表于 2012-6-18 12:19:39

易经汇总已刷新!思炎辛苦了!

无限忙的徒弟 发表于 2012-6-18 12:48:04

干嘛要代发帖啊~自己的事情不会自己做啊~

杜鲁门 发表于 2012-6-18 12:55:49

赶紧前排就坐。{:soso_e113:}

刹那芳华 发表于 2012-6-18 13:01:10

希望还在前十位。。。忙总,真想您啊。。。

谢谢思炎。。。

越山 发表于 2012-6-18 13:14:24

无限忙的徒弟 发表于 2012-6-18 12: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干嘛要代发帖啊~自己的事情不会自己做啊~

你这徒弟在指责师傅懒啊;P

luckyrex 发表于 2012-6-18 13:15:04

谢谢思炎!

我是外乡人 发表于 2012-6-18 13:16:45

前10名卡位{:soso_e102:}

洛阳花 发表于 2012-6-18 13:19:57

好文。。。。。

amyxiao 发表于 2012-6-18 13:40:24

继续学习,谢谢思炎

znxf 发表于 2012-6-18 14:18:35

首页就坐

hubwhkk 发表于 2012-6-18 14:34:10

思炎辛苦了!

qqysc 发表于 2012-6-18 15:29:32

代问忙总好,顺祝身体健康!

mdjxz 发表于 2012-6-18 15:52:19

学习

无限忙的徒弟 发表于 2012-6-18 16:11:10

越山 发表于 2012-6-18 1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徒弟在指责师傅懒啊

白送了那么多威望,金币,贡献,支持给思炎,呜呜呜~~~
{:4_265:}{:4_265:}{:4_265:}{:4_265:}{:4_265:}{:4_265:}{:4_265:}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2-6-18 16:19:17

谢谢思炎!
代问忙总好,顺祝身体健康!

lengyan 发表于 2012-6-18 16:32:58

就一篇呀,我想怎么着也得好几篇出土了

tdyxssrs 发表于 2012-6-18 17:12:45

lengyan 发表于 2012-6-18 16: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一篇呀,我想怎么着也得好几篇出土了


{:4_28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老夫子说的。

越山 发表于 2012-6-18 17:14:51

群众胃口给吊高了,思炎发了一篇,群众还不解渴啊{:soso_e113:}

snail 发表于 2012-6-18 17:54:07

不过瘾,又一联想,不会是影射什么吧……
但愿我多虑了。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6-18 18:06:41

忙总境界更高了,不单从管理入手,这样更有生活感。毕竟《易经》包含太广,不是只有儒家那一套。而且还把关键人物做了BAIDU联接,这样阅读起来更加适合拓展。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6-18 18:11:31

呵呵。又看了一遍。发现忙总偷懒了。

爱过 发表于 2012-6-18 18:32:22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6-18 18: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又看了一遍。发现忙总偷懒了。

{:2_33:} 你什么意思?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6-18 19:33:01

没有谁是无辜的,没有单纯修身养性能够延年益寿的。

一个人只要降生,既有七情六欲,必然伴随恩怨情仇。逃得过一时,却难以逃得一世。还是坦然面对顺势而为的好。

工业社会,资本社会,无孔而不入,哪怕是到终南山修真呢。

龙牙侯 发表于 2012-6-18 19:38:25

人首先活在现实,其次才是修身齐家,想超然物外,实际也就被淘汰掉了,对现实不参与,自然没有资本去掺和

kekcs 发表于 2012-6-18 19:53:08

思炎姐姐辛苦了

raffaello 发表于 2012-6-18 21:30:20

这篇是按顺序来的吗?

石帆 发表于 2012-6-18 21:33:07

看完有好些疑问,先做个记号吧。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代wxmang发帖【读易经心得】颐卦:如何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