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具选型看中国制造2025之难
本帖最后由 shark737ng 于 2016-6-24 10:03 编辑我从事的工作需要经常使用工业内窥镜,也就是孔探设备。茶馆里大概有知道的,类似于胃镜,但是用于工业和航空航天,强调可靠性。生产厂家写入手册的推荐工具只有两个奥林巴斯的 inplex和GE的XL系列,这也是我们业内最常用的。这段时间又要买新设备,自然涉及选型,除了这两家,这一次为了降低成本我们还去考察了国内的厂家,结果对方反应令我们惊奇。
国外厂家就不说了,可靠性,性能都是久经考验。国内的很有意思,给我最好的答复,也只有提供样机给你们试试,其他大部分看了我们的要求就说了一句话,达不到(我们要求是镜头等插入部分耐100度高温,左右至少120度的导向,可以测量缺陷的精确尺寸,录制DVD画质的视频,主机能够防暴雨级别的水泼,编制层能够经受高温合金钢压气机叶片前后缘的挂磨不磨损,可以忍受3米的自由落体和在-30到+60度之间工作,因为我们室外操作几乎是天天有,全国各地到处跑。由于生产任务紧,不可能冷却到足够的温度或者良好的接近环境,只能按照MILSTD810G的要求选型)。最终还是选以前常用的这两个厂家的设备,价格一台是60万,当然不包括镜头的价格。一个镜头两万。达到我们要求办下来至少75万。结果买了2台奥利巴斯的,GE的暂时缺货没买。
提出选型国内设备的是新来的领导,我当时就说不可能,头儿不死心,也许为了政绩,然我去选型,结果还是如此,他也无话可说,吃饭时候调侃一句,不是中国制造2025么。这玩意都造不出。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了,我说的那些要求,有一个国内是个厂家都会,能够拍摄DVD画质的视频,也就是说成像有个60万就够了,说白了就是一个摄像机,但是加上导向,可靠,耐热这些,就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结果令人唏嘘。中国制造2025是我认为这几年决定国运的几个纲要性发展计划。从这个仪器中。可以发现实现这个计划我们的几个短板
1、抢占真正的技术源头或者产业闸门,比如这个仪器里的微电子技术,有人说中国微电子很强了,等等,这点不否认,从华为这些厂家这几年表现看,的确中国已经追上来了,即便是芯片制造,我认为超过台湾也不是问题。但是这种耐高温,耐恶劣环境下的特殊芯片为啥还是很难。由此我想到一点,我们的发展计划里没有刻意提到光刻机和特殊芯片制造,据我所知,光刻机才是IC产业最大的罩门。而全世界只有美国,荷兰,日本有能力制造。因此我们要赶紧突破这个技术。相信还有很多上游的闸门技术还在外国人手里,我们不要仅仅关注产品的突破,还需要关注生产资料。关注生产流程。
2、鼓励试错,不断输血。这种设备的厂家,一看名字就是百年老店,行业巨头。开发这么成熟的仪器,也不是一代两代产品就可以做到的,都是研制,使用,改进,研制这样的循环。从现在中国现实看,还是急功近利的一些,这有其历史的必然,但是已经不改不行。以奥林巴斯设备为例,这代设备在实验室被毙掉(已经有样机)的版本就有四五个,可想而知试错的成本,而基于中国现实,这个行为只有国有企业可以承担,但是据我的观察,国有企业并没有形成宽容技能型和创新型错误的氛围,好一点的顶多是对于这两类错误给的是批评,只处罚作风类。但是一旦批评做出了,很多时候大家就懒得上心去创新了。
3.产品设计和重大项目的突破,开发和使用单位要形成合力。外国人设计这些东西,一开始就把客户全程请进来。小到手柄形状都反复让客户体验一球最佳。国内厂家我们选型时候,经常听到,你们完全可以这样用,适应一下就好,这话说实在让人很不爽。好的产品就是一点点改出来,中国制造2025,归根结底还是要给我们的人民去用,去改善生活,架空的设计只会导致产品没有市场,而国家不会给所有的架空品输血,也没这个能力。
离2025只有十年了,2025计划完成之后,应该是中国工业能力 从5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飞跃,不仅是全世界有最多工业门类的国家,还要达到全世界有能力制造需要所有工业领域顶尖技术才能制造的产品的国家。国家是否可以在这一块多开一些绿灯,我们的政府的执行力使得可以大开也可以大合。科学规律必须按部就班,但是后台的资源供给和政策鼓励却一定程度可以做到弯道超车。
先写到这,欢迎大家补充
我这外行都看出来你这是用于飞机发动机的叶片检查了。 fish97 发表于 2016-6-15 18: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这外行都看出来你这是用于飞机发动机的叶片检查了。
哈哈,没办法,国货我们想买不自强啊 奥林和通用是美日拿来吃饭的家伙,手里的绝活自然不一般。忙总就调侃过,美国没了通用杜邦之类的大公司,也就是个大农村而已。以前美国追赶欧洲也不是一蹴而就,现在换到中国追赶美国也差不多,该过的门槛得一道道过。 国内这许多年确实不少填补空白的东西,但也有不少一看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玩意。
研发和产业化赚钱太难了,不如炒房地产来钱快,不如背靠大树在海外买技术、买装备、买团队,来得快。
在买买买中,我比较看好的是那些需要适应中国和第三世界实际需要的技术(比如高铁技术),而不是那些花狸狐哨的玩意。 然后203 发表于 2016-6-15 2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国内这许多年确实不少填补空白的东西,但也有不少一看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玩意。
研发和产业化赚钱太难了 ...
需要一点时间,慢慢来。手机不就拧过来了。 瞎子看帖 发表于 2016-6-15 19: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奥林和通用是美日拿来吃饭的家伙,手里的绝活自然不一般。忙总就调侃过,美国没了通用杜邦之类的大公司,也 ...
我认可令敲牛皮糖,一点点突破。就是现在舆论搞得好像我们躺着也能马上胜过欧美一样,不理智 然后203 发表于 2016-6-15 2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国内这许多年确实不少填补空白的东西,但也有不少一看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玩意。
研发和产业化赚钱太难了 ...
我觉得可以套用列宁的一句话,十月革命的成功,是帝国主义强盗内讧的礼物。其实收购一些关键技术的时候,要适当扩大利用一下美欧矛盾。能捞就捞。今天一个螺钉,明天一个改锥这样的来。 这个要这么看,你这么高的要求到底市场有多大,利润有多高?如果只能用于航发或者燃机,在国内这两个市场起来之前,我估计国内一百年也发展不到这个水平。单纯因为技术原因,觉得我们不如别人,所以我们也要有,除了国防领域,其实在民用领域,我觉得没有必要。 本帖最后由 shark737ng 于 2016-6-15 22:08 编辑
purdue 发表于 2016-6-15 2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要这么看,你这么高的要求到底市场有多大,利润有多高?如果只能用于航发或者燃机,在国内这两个市场起 ...
基本上石油,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汽车都用得到,而且是暴利,或者说抢钱,就跟医疗器械差不多。只是我觉得这东西背后是很多东西的复合。我现在对于国内制造进步感觉最明显的就是汽车和手机。还有复合材料加工。我帖子里提到这个东西,前不久军方就一口气买了一堆。为了打仗时候禁运后还有的用。 这些都要国家主导,考企业不行!
还是脚踏实地的慢慢来吧! tnq 发表于 2016-6-15 22: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都要国家主导,考企业不行!
还是脚踏实地的慢慢来吧!
国有企业应该可以,不过得监管好资源的使用。精密仪器其实也是复合学科的产物 我是做工业内窥镜研发的,深圳XXX。国内做这个的不多,这行业高端的产品确实是韦林与奥林巴斯的天下,但现在中端产品已经不比他们差多少了。 楼主如果不要三维测量功能的话应该不是问题 这行业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乐观估计五年左右可以追上韦林和奥林巴斯现在的水平。 shark737ng 发表于 2016-6-15 2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基本上石油,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汽车都用得到,而且是暴利,或者说抢钱,就跟医疗器械差不多。只是我觉 ...
难道真要打仗了?! shark737ng 发表于 2016-6-15 2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基本上石油,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汽车都用得到,而且是暴利,或者说抢钱,就跟医疗器械差不多。只是我觉 ...
难道真要打仗了?! shifj1977 发表于 2016-6-15 23:08
难道真要打仗了?!
按照葡萄说法是下了决心 要和日本打一场 是个大考 shark737ng 发表于 2016-6-15 2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可以套用列宁的一句话,十月革命的成功,是帝国主义强盗内讧的礼物。其实收购一些关键技术的时候, ...
国外收购也是主动出击破坏美帝制造经济大波动吸血游戏的一部分,就是买不到至少也能减少美帝能吸到的血量,更不用说废纸终变实体资产而非美帝的债务白条。 趋趁 发表于 2016-6-15 2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如果不要三维测量功能的话应该不是问题
就是这个必须要有啊,或者说双目镜视角达到观察头也可以 本帖最后由 shark737ng 于 2016-6-15 23:25 编辑
趋趁 发表于 2016-6-15 2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行业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乐观估计五年左右可以追上韦林和奥林巴斯现在的水平。
期待,国外厂家有的政策实在受不了。听你们人讲过,最难的是导向系统的设计制造 趋趁 发表于 2016-6-15 2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做工业内窥镜研发的,深圳XXX。国内做这个的不多,这行业高端的产品确实是韦林与奥林巴斯的天下,但现在 ...
哈哈哈,那我知道了。当时了解过,成像还不错,就是导向和耐候性你们当时性能对于我们不够用,现在今非昔比了吧 shark737ng 发表于 2016-6-15 23:26
哈哈哈,那我知道了。当时了解过,成像还不错,就是导向和耐候性你们当时性能对于我们不够用,现在今非昔 ...
我认为导向耐候性都不是问题,这两年有些公司已经做过相应的测试了。不过现在弄这个的多是小公司,说句不好听的,大部份的公司连个完整的研发团队都凑不齐(几乎都是三人左右),光学系统和三维测量才是这些公司的短板,投入太高。不过据我所知,已经有公司开始涉及这块了。愿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祝楼主能早日用上合格的国产检测仪器。哈哈 shark737ng 发表于 2016-6-15 23:19
就是这个必须要有啊,或者说双目镜视角达到观察头也可以
兄弟,这句话能帮小弟详细解答下 吗?“或者说双目镜视角达到观察头也可以” 趋趁 发表于 2016-6-16 0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弟,这句话能帮小弟详细解答下 吗?“或者说双目镜视角达到观察头也可以”
双目镜测量就是一个镜头上有两个物镜,就跟人的两个眼球一样,利用视差来测量,原理和人眼的原理差不多 shark737ng 发表于 2016-6-16 05:02
双目镜测量就是一个镜头上有两个物镜,就跟人的两个眼球一样,利用视差来测量,原理和人眼的原理差不多
哦,这个明白,谢谢了 shark737ng 发表于 2016-6-15 22:05
基本上石油,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汽车都用得到,而且是暴利,或者说抢钱,就跟医疗器械差不多。只是我觉 ...
谢谢回复!国内其实很多公司,特别是民营,都在想办法转型或者找新增长点,等个几年吧,估计会有白菜价的产品出现。就像国内文章科研,先要有数量,然后质量慢慢就上来了。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