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近代落后西方的根本原因分析
本帖最后由 生如过客 于 2016-5-2 08:24 编辑本文基于:不同的思维方法对科技发展速度的影响不同,地域下的东西方科技发展速度的历史变化情况,生产力的潜力上限由科技决定(见系统论心得)。即:生产力是由当时科学技术确定上限、普遍使用工具确定下限的范围内受劳动者积极性影响的波动数值——>科学技术先提高,然后会转化为普遍工具的制作使用——>科学技术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思维有思维的方法——>方法有效果效率的区别。
基于此,来分析“中国为什么在十八九世纪被西方吊打”。整个文章的时间跨度很久远,早期时期的东西方讨论有一些是需要考古结论来支撑的。
1.古代思维方法(文艺复兴时期前)主要是直观直觉方法,特点是直观猜测性、朴素整体性和模糊综合性。
直观直觉方法就是人类在直接观察获取世界信息基础上,依靠直觉对所获取的世界信息进行猜测的思维方法。
我们很多人日常大量使用的还是直观直觉方法。举个例子吧:我今天外出看到路边有两个乞丐,往常只有一个,于是我说中国破产的人增多了。这是基于我个人视觉得到的信息,进行直觉性的带有奔逸特征的猜测,得出的结论。这种结论和客观相符的概率很低很低。再比如,老子在道德经里,基于流水啊、空屋啊这些自己各种感觉得到的信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经过简单的归纳抽象,然后依靠直觉去猜测,于是得出了世间有一个不可道不可名的道。再比如,我看微信朋友圈讲我们市有一起强抢小孩拐卖的消息,由此我得出现在社会乱得很,个人安全都没保障了。这个就是我个人基于一个案例信息,靠直觉直接猜测结论。
这种方法特征就是,与所要猜测到的目标整体相比,进行猜测的原材料都是个例,也就是我们统计说的样本数不足。而从这些原材料向目标演绎的过程,不是靠严密的逻辑,而是大量的直觉猜测。
在古代早期,东西方在直观直觉方法基础上都萌芽了逻辑思维方法。中国在春秋末期到战国末期,墨家学派对形式逻辑、名家学派对概念做了初步研究。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在正统婆罗门哲学派别关于祭祀的辩论中出现了逻辑的萌芽。公元前六到五世纪,古希腊也出现了逻辑的萌芽,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麦加拉-斯多葛学派的逻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构成了西方逻辑思维的雏形。
但是由于战乱的影响,逻辑思维方法在东西方都陷入了停滞。古希腊连绵战乱后进入中世纪宗教时代,古印度由于连续战乱陷入分崩离析。中国由于秦尊法家、汉尊儒术,主流思维方法选择了直观直觉方法,而舍弃了逻辑思维方法。
直观直觉方法相比逻辑思维方法,在萌芽朴素阶段均有很低的实践正确概率,更多依靠个人天赋。但是中国由于大一统形成了远超西方的人口基数,天赋绝佳的人层出不穷,不断依靠直观直觉方法在认知世界道路上前进,由此形成了中国在古代远超西方的科技繁荣情况。
2.近代思维方法(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末)主要是数学实验方法,主要表现出分析性、静态性和机械性。
数学实验方法是指以数学思维方法对获取的世界信息进行处理,用科学实验方法对结论进行验证的思维方法。
科学实验有一条重要原则,是必须能够使实验可以由不同的人再现,凡是不能重复的实验,不能算是成功的实验,偶然的结果,往往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在文艺复兴初期,西方先驱们为了批判经院哲学,不仅从同时期的东方学习,还从历史上的古希腊学习。在东方当时盛行的成熟的直观直觉思维方法和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朴素的逻辑思维方法两者中,西方先驱们选择了朴素的逻辑思维方法作为主要思维方法。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既倡导并运用实验方法,有重视数学方法。由此,东西方的思维方法在这时走上了不同道路。
东方的直观直觉方法经过千年发展,依然保持着极低的正确概率,而且前人将可以直观直觉得出的结论几乎发掘完了,使直观直觉方法陷入了停滞发展。西方重拾逻辑思维方法,在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下,初期虽然不如东方成熟的直观直觉方法,但是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不断推动发展下,以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尔的《方法论》为助力,西方科技不断加速,直至超过一直依靠直观直觉方法的东方科技水平。
关于东西方的思维方法差异,我再举个例子:燃烧问题。中国在洪范中总结了五行,然后木生火,由此构成了中国解释燃烧问题的终结答案。而木生火这个结论,是当时中国人看到了只有木能靠钻木取火(燧石撞击点火当时无视了),由此得出木生火的结论。这个结论一直伴随这中国历史的发展,至少我没发现有谁去质疑并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西方的燃烧问题开始也和中国这里类似,直到1774年拉瓦锡通过数学-实验的方法发现了氧气。这个过程我粘帖下:
1774年,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把精确称量过的锡和铅放在曲颈瓶中,密封后准确称量金属与瓶的总质量,然后加热,使锡、铅变为灰烬,发现加热前后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其后,他发现金属经煅烧后质量却增加了,可能是金属结合了瓶中部分空气的结果;打开瓶子时有空气冲了进去,打开的瓶子和金属煅灰的总量增加了,而且所增加的质量与金属煅烧后增加的质量恰好相等,这证明金属肯定是结合了瓶中部分空气的结果。在这样鲜明的事实面前,拉瓦锡对燃素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他进而想,如果设法从金属煅灰中直接分离出空气来,就更能说明问题。于是他用铁银灰(铁锈)进行试验,但没有成功。
正在拉瓦锡遇到困难的时候,这年10月普里斯特里访问巴黎,他将聚光镜能使汞烟灰分解的实验告诉了拉瓦锡,这对拉瓦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和直接的启发。他马上重复做了普里斯特里的试验,从汞银灰中分解出比普通空气更为助燃、助呼吸的气体。最初他把这种气体称为“上等纯空气”,到1777年才正式把它命名为“氧”,即成酸的元素。此后拉瓦锡又对氧化汞的合成与分解做了更精确的定量实验,证明金属变为煅灰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氧化合的反应,即:金属+氧=缎灰(氧化物),根本不存在燃素说的信奉者们长期坚持的:金属-燃素=煅灰。无可辩驳的事实不仅彻底推翻了燃素说,而且证明了物质虽然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改变了状态,但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量在反应前后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拉瓦锡用精确的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拉瓦锡对于他的燃烧学说十分严肃慎重,从1772年至1777年的五年中,他又做了大量的燃烧试验,例如使磷、硫黄、木炭、钻石燃烧;将锡、铅、铁煅烧;将氧化铅、红色氧化汞和硝酸钾强热,使之分解,并对燃烧以后所产生和剩余的气体也—一加以研究,然后对这些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于1777年正式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一份划时代的论文──《燃烧概论》,建立了燃烧的氧学说。其要点如下:
(1)燃烧时放出光和热。
(2)物体只有在氧存在时才能燃烧。
(3)空气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了其中的氧,所增加之重恰为其吸收的氧气之重。
(4)一般的可燃物(非金属)燃烧后通常变为酸,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元素;而金属煅烧后即变为煅灰,它们是金属氧化物。
此后不久,水的合成和分解试验取得成功,氧学说便被举世公认了,从此化学家能够按照物质的本来面目进行科学研究,近代化学蓬勃发展起来了。
对比这两个对燃烧问题的解释,直观直觉方法和数学实验方法的差别就特别明显了。中国搞炼丹术玩汞的氧化还原从晋朝就开始,可是一直到1774年清朝乾隆三十九年,都没有发现拉瓦锡的发现。为什么?
直观直觉方法东西方在早期都有。东方延续直观直觉方法,一方面是由于道家的道观点、儒家的周易阴阳八卦观和洪范的五行观,道-阴阳-五行-八卦这个通过早期中国(地域性)人的直观直觉得出的结论,被中国知识分子一直视为能解释世间的法则,一直在这个道-阴阳-五行-八卦的框框内转圈,靠每个知识分子抄手望天这样的凭借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皮肤觉这些直接感觉去观察,然后根据这种直接观察结果去靠直觉猜测。靠这种猜法,永远猜不出一个工业革命来。
所以我认为,中国产生不了工业革命,即不是什么外族入侵打断的,也不是什么商人地位决定的,而是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思维方法层级决定的。
3.现代思维方法(19世纪末至今)主要是系统辩证方法,基本特征是系统综合性、动态开放性和自觉创新性。
系统辩证方法是在数学实验方法基础上,以系统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对获取的世界信息进行处理的思维方法。
西方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时期,运用数学实验思维方法不断推动科技发展,到19世纪末,虽然早已将一直依靠直观直觉方法的东方科技甩得很远了,自身也由于初期对逻辑思维的限定规则而发展速度减缓。
笛卡尔提出的“把所有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这条规则,即机械决定论思维方法,是造成数学实验方法效力大减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天才的思维,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法,形成了现代系统辩证思维方法的雏形。1945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一般系统论》将现代系统辩证思维从哲学范畴推进科学范畴。
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依靠系统辩证思维方法取得了“两弹一星”成果,并且在工程领域蓬勃发展。
直至今天,系统辩证思维方法依然在不断的与传统学科进行结合发展。
由于有了从直观直觉方法到数学实验方法的历史经验,我们现在可以认为,系统辩证方法是推动下一次科技大爆发的重要思维方法。我国现行教育下,达到本科的基本都有了比较强的数学实验思维方法和初步的辩证哲学思维方法,以系统论为核心的新老三论在个别学科已有结合,但很多学科对此却根本不知道。所以,我们中国如果能抓住这次西方因为政治偏见(马哲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导致系统辩证思维方法的不普及的错失,我们中国人一定会在几十年后再度遥遥领先于世界。
茶馆是我所见过的高素质网络论坛,所以,我一直在这里宣传系统论,并通过系统论心得、马哲逻辑链、tpp解读等一系列文章来阐述系统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案例。由于我个人能力所限,我只希望我能起到抛砖引玉、开路先锋的作用,让大家对系统辩证思维产生重视,从而主动学习并运用。
我曾运用系统辩证思维方法去帮助两个大小不一的民营企业整顿其内部混乱的管理,小点的民企很容易解决,在稍大的那家(中型偏小),在没使用系统思维时,我被庞大、纷乱、混杂的各种信息彻底淹没了,那家企业内部就像一团乱麻,完全理不出头绪,在这种情况下,那家企业靠创业以来若干年的惯性运作,根本不敢随便乱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系统思维方法去分析,没几天,理清了,然后解决就很容易了。
这里,我再举个大家更熟悉的企业:华为。通过看任正非的几篇内部讲话,我可以很准确地说,任正非管理华为,就是采用了系统思维方法,并且将很多系统思维下的新老三论具体定量方法运用到了企业管理。 鼓励思考。
葡萄思索的道统,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思考一下。
现在,我个人觉得我们中华文明的道统可以用一个‘空’字概括。这个空不是空白,而是清空的意思。仔细讲就是我们是一个好学的文明,从历史到今天我们可以学习任何先进的东西,并把认为先进的东西一直坚持保留下去;同时还会清空跟不上发展的东西,能做到这点是很难的。
在之前生产力状况和我们地域的限制下,我们把能儒家坚持了千年,一方面我们接触不到先进的思想,另一方面儒家这个思想在此现状下,综合看还是最优的。
从我们被列强欺辱直到今天,我们文明应该是正做一个清空和再学习的过程。当眼下人类社会即将进入数据社会的时候,我们终于追赶上来了。虽然我们的思想仍在碰撞激荡,甚至不自信,但这个转换已经势不可挡了。
我以前也思索双方思维的不同,现在发现这不是最主要的。因为这跟把婴儿放入狼群后,婴儿最后成为狼孩一样,还是综合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只要生存于世,最后成为什么样子还是依靠清空和学习这个循环。
本帖最后由 生如过客 于 2016-4-30 23:55 编辑
乌鸦 发表于 2016-4-30 1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鼓励思考。
葡萄思索的道统,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思考一下。
这个不是什么道统的分析。道统的定义是什么?
我所写的是基于:不同的思维方法对科技发展速度的影响不同,地域下的东西方科技发展速度的历史变化情况,生产力的潜力上限由科技决定(见系统论心得)。
基于此,来分析“中国为什么在十八九世纪被西方吊打”。整个文章的时间跨度很久远,早期时期的东西方讨论有一些是需要考古结论来支撑的。
在我看来,我们很多人日常大量使用的还是直观直觉方法。举个例子吧:我今天外出看到路边有两个乞丐,往常只有一个,于是我说中国破产的人增多了。这是基于我个人视觉得到的信息,进行直觉性的带有奔逸特征的猜测,得出的结论。这种结论和客观相符的概率很低很低。再比如,老子在道德经里,基于流水啊、空屋啊这些自己各种感觉得到的信息(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埏 埴 以 为 器 , 当 其 无 , 有 器 之 用 。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并经过简单的归纳抽象,然后依靠直觉去猜测,于是得出了世间有一个不可道不可名的道。再比如,我看微信朋友圈讲我们市有一起强抢小孩拐卖的消息,由此我得出现在社会乱得很,个人安全都没保障了。这个就是我个人基于一个案例信息,靠直觉直接猜测结论。
这种方法特征就是,与所要猜测到的目标整体相比,进行猜测的原材料都是个例,也就是我们统计说的样本数不足。而从这些原材料向目标演绎的过程,不是靠严密的逻辑,而是大量的直觉猜测。
随便看吧,包括本论坛,比比皆是。 就我看来其实不是18世纪才开始落后,而是16世纪甚至更早些就开始了。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而我们还在封建社会,无论社会组织还是科技,都落后了整整一个层次,被吊打很正常。最近常常有种想法,倘若没有西方的大炮打开国门,就是再过10000年,我们还是在封建社会。
蒋介石领导的民国时期,也还是封建社会。 niubuqun 发表于 2016-5-1 0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我看来其实不是18世纪才开始落后,而是16世纪甚至更早些就开始了。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而我们还在 ...
你的逻辑依据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依次升级的,原始升级为奴隶制,奴隶制升级为封建制,封建制升级为资本制。
这个逻辑依据正确吗? 你说的是18,19世纪,不是现在。不过要按照生产关系跟生产力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科技树本来就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社会组织的进化也是只能如此,这样说来,你总结的我的逻辑,我也认同。 鞑子的制度性祸害也不可忽视 以思维方式看的确如此。问题是为什么这么选择。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天才的思维
天才二字是多余的,这种描述不是客观的。
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依靠系统辩证思维方法取得了“两弹一星”成果,并且在工程领域蓬勃发展
量子论哥本哈根诠释是被批判的,是科学指导哲学,还是哲学指导科学,这是显然的。西方科技进步的第一推动力是:实用,或利益。热力学定律是归纳的,正确的思维或方法论不存在,世界是不确定的。
这类论述有一个潜在的设定,西方是一个整体。是否恰当呢,值得商榷。用这种思路可以得出中国是地狱的结论,反之也成立。方法是用本土的短板与他国的长板进行比较,比寿命用较自己高几个排名的国家,其余以此类推。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所有”指标都低于其他国家(排列第一的就统统忽略),在某些方面甚至会出现一些弱国小国比中国高的情况(例如教育占GNP比例),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中国是地狱的结论。
分析这类问题需要全方位研究,例如李约瑟那样(公正客观与否先不论)。你的论述是结果,不是原因。某种思维方式被长期保留下来,必有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而你没有说。 本帖最后由 南金爵 于 2016-5-1 15:59 编辑
我觉得大家都想的太多,其实历史根本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多必然的因果分析。
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世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西方开始了工业化。工业化国家必然优越农业化国家,就像农业化国家必然优越于游牧国家,部落社会。
那为什么西方开始了工业化呢,我觉得根源在英国。英国特殊的人文传统,才开启了工业革命。这一切顾准在书里有过论述。他认为工业革命只能发源在英国,欧洲其他国家都没有可能,当然中国更没可能。所以工业革命严格意义上,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基因突变”,完全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重复性。而欧洲大陆,仅仅是因为距离英国太近,在利益和威胁的双重因素下,不得不也跟着进入了工业化。
所以中国在近代大幅度落后西方国家,我认为也仅仅是历史的偶然,是一个意外事件,具有不可重复性。一旦中国也开启了工业化,尤其是近30年开启的资本推动的工业化,那么西方世界大幅度领先中国的历史将不再重现。我不是说中国人有多牛B,实际上中国人历史上最牛B的一点仅仅是人多。如果把游牧部落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看作人类发展史的不同阶段,那么这3个阶段就是 3个不同的维度,高维度社会可以吊打低维度社会(不是说武力,而是说文明发展程度)。但同一维度社会内,基本上就是人多的国家要胜过人少的国家。例如两河流域文明是率先进入了农业社会,领先全球其他区域文明2000年,当时中国还是部落型社会。但是当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以后,在后来的1000多年了,大部分时间的文明发展程度(除去战乱)都是领先或者持平于全球其他农业国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人口多,这块土地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规模,从而孕育更丰富的文明。
那么在工业化社会,英国率先启动工业化,然后向欧洲主体区域扩散,然后向俄罗斯,美国,日本这类外围区域扩散,俄罗斯是欧洲的边缘,美国和日本是海洋国家,也算是欧洲的边缘。现在是继续往欧亚大陆内陆扩散,到了中国,到了朝鲜半岛,到了印度,甚至到了欧亚大陆的深处,伊朗这个国家。这就像一杯白开水,你往里面滴了一滴墨水,墨水就逐渐的向外围扩散。也许要花个500年,工业化就扩散到了全球的大多数角落。
那既然大家都是工业化国家,都是靠资本的驱动,利用了人类的贪婪与恐惧之心。人性是相通的,路径也差不多。最后比拼的,其实就是国家(或者说联盟)的人口规模。而中国的人口规模是最大的,理论上在工业化社会,中国依然是工业化国家的领头羊,不是排名第一的,也起码是排名前列的。当然这需要时间,但也不远了。
所以我觉得西方国家大幅度领先中国已经成为历史,并且下一次人类社会的“基因突变”来临之前(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也许1000多年以后),中国应该都是在全球排名前列的国家。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5-1 14: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思维方式看的确如此。问题是为什么这么选择。
但是由于战乱的影响,逻辑思维方法在东西方都陷入了停滞。古希腊连绵战乱后进入中世纪宗教时代,古印度由于连续战乱陷入分崩离析。中国由于秦尊法家、汉尊儒术,主流思维方法选择了直观直觉方法,而舍弃了逻辑思维方法。
直观直觉方法相比逻辑思维方法,在萌芽朴素阶段均有很低的实践正确概率,更多依靠个人天赋。但是中国由于大一统形成了远超西方的人口基数,天赋绝佳的人层出不穷,不断依靠直观直觉方法在认知世界道路上前进,由此形成了中国在古代远超西方的科技繁荣情况。 南金爵 发表于 2016-5-1 15: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大家都想的太多,其实历史根本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多必然的因果分析。
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世界, ...
东方的直观直觉方法经过千年发展,依然保持着极低的正确概率,而且前人将可以直观直觉得出的结论几乎发掘完了,使直观直觉方法陷入了停滞发展。西方重拾逻辑思维方法,在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下,初期虽然不如东方成熟的直观直觉方法,但是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不断推动发展下,以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尔的《方法论》为助力,西方科技不断加速,直至超过一直依靠直观直觉方法的东方科技水平。 本帖最后由 warm20009 于 2016-5-1 17:24 编辑
生如过客 发表于 2016-5-1 16: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东方的直观直觉方法经过千年发展,依然保持着极低的正确概率,而且前人将可以直观直觉得出的结论几乎发掘 ...
有道理,有章法做事做人就会可靠稳定,没有章法即使是天才也容易大起大落。如果章法的外延包括各种规矩,那么不爱按规矩办事也可算得上我们常见的一大顽疾,为什么会这样,真是难以完全理清。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6-5-2 13:59 编辑
昨天的回复删除了,抱歉。我的论理方式偏逻辑,觉得论证方法错了,所以没有保留,毕竟这个话题不适合用逻辑的方式论证。
思维或文化是生存方式决定的。这个说法是假说,我不打算证明。
英国出现工业革命,法国出现资产阶级革命,与生存方式或利益密切相关。开普勒研究星体运动因为它是占星家。而伽利略制作望远镜是因为之前已经有人制作了望远镜,他为了能抢注专利才进行了望远镜的制作,实际上他不是发明者。
西方的科技进步似乎是从文艺复兴后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但我不这样认为。我学逻辑的时候,书本提供了一个信息,中世纪经院学校有三门必修课,其中就包括逻辑,还有修辞学。笛卡尔的还原论科学方法与宗教逻辑有些类似,宗教上对上帝的解释源于第一因的探寻,不断往前倒诉诸于上帝是必然的。文艺复兴后的历史大部分人都可以说上一两句,但中世纪就不是这样了,我的看法是“黑暗的中世纪”这种说法是否定性放大导致的,是心理作用,不是客观描述。微积分的逻辑缺陷是贝克莱大主教提出来的。现在被拔得很高的贝叶斯方法,贝叶斯本人是神职人员。牛顿是信奉上帝的,还做过一些研究。
反观中国,秦法汉儒都是讲人世的。中国的主流哲学以论人为主,《易》就是人情工具书。英国、西班牙、荷兰由于资源有限,只有走出去,加强科技的上界。而中国人解决资源矛盾的手段,最终转化为人与人的冲突。为什么不以科技进步的方式进行呢,这个我说不清。可能是中国文化里的贪婪所致,任何科技进步都不足以解决资源的分配问题,占据优势一方奉行的价值观是吃干榨尽,所以科技进步不解决问题,王朝更替才解决问题。本土的道儒佛法都是讲人的,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系统论被重视源于实践中还原论的局限。就算明白了每一个脑细胞如何工作,依然不清楚脑的机制。混沌系统也是这样。
系统论类似社会心理学,还原论类似神经心理学,两者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用范围之分。认知心理学夹在两者的中间。
中华文明重点在探寻物质相关性,西方文明重点在探寻物质的因果性。
从现在到未来这种状况会发生变化,最后走向融合。所以现在是思想的真空期。
相关性探寻的重点是规律。因果性探寻的重点是定律。
规律来源于状态的运动。定律来源于运动的状态。
本帖最后由 生如过客 于 2016-5-2 07:34 编辑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5-1 14: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思维方式看的确如此。问题是为什么这么选择。
我再陈述下我的逻辑过程吧:生产力是由当时科学技术确定上限、普遍使用工具确定下限的范围内受劳动者积极性影响的波动数值——>科学技术先提高,然后会转化为普遍工具的制作使用——>科学技术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思维有思维的方法——>方法有效果效率的区别
关于东西方的思维方法差异,我再举个例子:燃烧问题。中国在洪范中总结了五行,然后木生火,由此构成了中国解释燃烧问题的终结答案。而木生火这个结论,是当时中国人看到了只有木能靠钻木取火(燧石撞击点火当时无视了),由此得出木生火的结论。这个结论一直伴随这中国历史的发展,至少我没发现有谁去质疑并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西方的燃烧问题开始也和中国这里类似,直到1774年拉瓦锡通过数学-实验的方法发现了氧气。这个过程我粘帖下:
1774年,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把精确称量过的锡和铅放在曲颈瓶中,密封后准确称量金属与瓶的总质量,然后加热,使锡、铅变为灰烬,发现加热前后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其后,他发现金属经煅烧后质量却增加了,可能是金属结合了瓶中部分空气的结果;打开瓶子时有空气冲了进去,打开的瓶子和金属煅灰的总量增加了,而且所增加的质量与金属煅烧后增加的质量恰好相等,这证明金属肯定是结合了瓶中部分空气的结果。在这样鲜明的事实面前,拉瓦锡对燃素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他进而想,如果设法从金属煅灰中直接分离出空气来,就更能说明问题。于是他用铁银灰(铁锈)进行试验,但没有成功。
正在拉瓦锡遇到困难的时候,这年10月普里斯特里访问巴黎,他将聚光镜能使汞烟灰分解的实验告诉了拉瓦锡,这对拉瓦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和直接的启发。他马上重复做了普里斯特里的试验,从汞银灰中分解出比普通空气更为助燃、助呼吸的气体。最初他把这种气体称为“上等纯空气”,到1777年才正式把它命名为“氧”,即成酸的元素。此后拉瓦锡又对氧化汞的合成与分解做了更精确的定量实验,证明金属变为煅灰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氧化合的反应,即:金属+氧=缎灰(氧化物),根本不存在燃素说的信奉者们长期坚持的:金属-燃素=煅灰。无可辩驳的事实不仅彻底推翻了燃素说,而且证明了物质虽然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改变了状态,但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量在反应前后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拉瓦锡用精确的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拉瓦锡对于他的燃烧学说十分严肃慎重,从1772年至1777年的五年中,他又做了大量的燃烧试验,例如使磷、硫黄、木炭、钻石燃烧;将锡、铅、铁煅烧;将氧化铅、红色氧化汞和硝酸钾强热,使之分解,并对燃烧以后所产生和剩余的气体也—一加以研究,然后对这些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于1777年正式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一份划时代的论文──《燃烧概论》,建立了燃烧的氧学说。其要点如下:
(1)燃烧时放出光和热。
(2)物体只有在氧存在时才能燃烧。
(3)空气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了其中的氧,所增加之重恰为其吸收的氧气之重。
(4)一般的可燃物(非金属)燃烧后通常变为酸,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元素;而金属煅烧后即变为煅灰,它们是金属氧化物。
此后不久,水的合成和分解试验取得成功,氧学说便被举世公认了,从此化学家能够按照物质的本来面目进行科学研究,近代化学蓬勃发展起来了。
对比这两个对燃烧问题的解释,直观直觉方法和数学实验方法的差别就特别明显了。中国搞炼丹术玩汞的氧化还原从晋朝就开始,可是一直到1774年清朝乾隆三十九年,都没有发现拉瓦锡的发现。为什么?
直观直觉方法东西方在早期都有。东方延续直观直觉方法,一方面是由于道家的道观点、儒家的周易阴阳八卦观和洪范的五行观,道-阴阳-五行-八卦这个通过早期中国(地域性)人的直观直觉得出的结论,被中国知识分子一直视为能解释世间的法则,一直在这个道-阴阳-五行-八卦的框框内转圈,靠每个知识分子抄手望天这样的凭借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皮肤觉这些直接感觉去观察,然后根据这种直接观察结果去靠直觉猜测。靠这种猜法,永远猜不出一个工业革命来。
所以我认为,中国产生不了工业革命,即不是什么外族入侵打断的,也不是什么商人地位决定的,而是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思维方法层级决定的。
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地理上封闭,与其它文明交流太少,而且中国又长期处于统一的状态,一种文明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近亲繁殖,造成中华文明在近代发展停滞 欣赏音乐,自然风光靠什么:lol polaris1 发表于 2016-5-2 1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欣赏音乐,自然风光靠什么
已经感觉到了,还需要猜测?
无它,节假日了,可以听听音乐,出去玩玩:P 老鼠飞上天 发表于 2016-5-2 09: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地理上封闭,与其它文明交流太少,而且中国又长期处于统一的状态,一种文明占 ...
是整个官僚系统 掩耳盗铃!整个贵族集团自私自利!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6-5-4 11:37 编辑
唯识无境 发表于 2016-5-4 0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分析的都不对,中国传统的道家思维甚至佛教都是有辩证法的,恩格斯高度赞叹龙树的中论,说是古代辩证法之集大成 ...
楼主的分析是逻辑的。客观说,楼主的逻辑分析能力十分突出。
但是,这一类问题不能用逻辑的方式分析,因为方法本身就不是辩证的。 lz的这个系统论挺有意思。看得出很有心得。但是要由果倒推原因恐怕有误差,历史发展的岔路很难由结果倒推出原因,因为岔路太多。就好像你说古代依靠直觉,可从古代历史来看,华夏文明是最现实最入世的,连现在说的远古神话燧人氏,和古希腊普罗米修斯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很平直的历史叙述。而从儒家早期经典来看,格物致知是第一位的,怎么没有从格物致知发展出实验科学?要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后边的事。
我总觉得有许多事情都是需求推动的。
中国的地理条件似乎得天独厚,很早就开始了农业文明,稳定,能大致养活自己。航海,抢劫这类高风险的事情不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没有工业文明的出现,或许中国的农业社会还会继续发展好多好多年。
另一方面,几何原本可能是一个大的分歧点,思维方式上出现分叉:归纳和演绎。 怎样回答问题取决于怎样提问,这样提问是否更合适:为什么近代不列颠把全世界吊着打?或者说,为什么不列颠小岛产生了工业革命? 唯识无境 发表于 2016-5-4 0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分析的都不对,中国传统的道家思维甚至佛教都是有辩证法的,恩格斯高度赞叹龙树的中论,说是古代辩证法之集大成 ...
还有一种可能是语言翻译。
中国文化的语言载体一直是汉语。“自然科学”不是。
从古希腊到启蒙运动,“自然科学”的语言载体从古希腊语到阿拉伯语,到拉丁语,再到法语、英语、德语等,经过多次转换。
欧洲人常讲“lost in translation”,他们有这个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样的内容会最容易被保存下来?数学。还有其它可以被验证和重复的知识,像天文学、医学。
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这些“可被证伪的知识”被不断验证、修改、发展,逐渐结晶出“现代科学”。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会上千年不断地在各种语言之间翻译,而不同化使用一种语言(他们之间没有地理上的障碍),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本帖最后由 乌鸦 于 2016-5-4 17:19 编辑
吴者 发表于 2016-5-4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一种可能是语言翻译。
中国文化的语言载体一直是汉语。“自然科学”不是。
赞同。对不同文明乃至思维的探索确实应该从文字发展入手。
关于不同思维的形成,我觉得他各自走的是最简捷的道路。
比如重视相关性,最简单的就是挖掘物质之间的联系(象形字)。本楼主生如过客的名字,就包含理解联系。
重视因果性的呢,最简单的入手点就是寻找解析办法去解开他。 吴者 发表于 2016-5-4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一种可能是语言翻译。
中国文化的语言载体一直是汉语。“自然科学”不是。
我总觉得不同文明思维中还有一条暗线。
相关性生成出无神论或多神论。因果性生产一神论。
那么西方宗教两次大分裂的本质就不是因为利益冲突,而是在观察世界中出现思维生变,那么利益冲突只是分裂的加速剂。
思维生变对宗教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和破坏,根源应该在于西方文明对权力的认识。西方从古对权力概念异常重视,横向竖向仔细分解,这是我们中华文明无法想到的。你提到的至今存在的西方语言差异的成因应该是来自这种权力的认识。
要想搞清脉络很难,需要的素材太多,尤其是在西方宗教分裂之前的很多事件中,抽离出思维生变初期产生各种意识冲突的,是需要跨材料寻找的。希望以后大数据能解决这个问题吧。
另外,因为数据时代的来临会出现一个插曲。最近一个新词叫数据崇拜,我的思考是这种崇拜未来会上升到对人工智能的崇拜,就是人工智能成神。随着这个神(人工智能)的强大,对现存的宗教打击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打击、纷争就是信众思维的异常涌动开始,上面提到的思维生变。
从而数据工作者走向宗教工作者。
乌鸦 发表于 2016-5-5 08: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总觉得不同文明思维中还有一条暗线。
相关性生成出无神论或多神论。因果性生产一神论。
终结者里的天网么。有句台词是天网没有主机,就谈不上关闭:lol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