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非子(中)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6-4-11 21:57 编辑韩非子的思想渊源
法家思想源于道家,道家源于兵家。兵家最先奠定辩证思维的基础,道家发挥兵家的军事辩证法,引申为政治辩证法,并作形而上的哲学提升,法家接过道家的政治辩证法,改造为政治统治学说。三家不一定是明确的祖父孙关系,但肯定有血缘关系,从兵家说起。
1,兵家
以《孙子》为代表。
打仗人命关天,决定国家存亡,必须极端理性,一切以现实利害为依据。如果任性,诸如感情用事、相信迷信等被任何非理性的东西主宰,都会立马现世报,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轻则丧权辱国,重则亡国灭种。只有在战争中,极端理性才能被发挥到最充分的程度,也只有在战争中,极端理性才能体现出它的最大价值。
战争是实力、智慧和意志的综合较量,具体表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天时是军事气象学,包括季节、气候等;地利是军事地理学,包括地形、地貌等,人和是军事组织学,包括将领、法令、士兵、器械、阵型、后勤、通讯等。诸多因素交错,局面纷繁复杂,这就要区分现象和本质,最有效的方法是简化,走极端,用相互对立的二分法充分暴露并高度概括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差异,以便舍弃许多次要的因素,避开繁琐的细部特征,从而突出地、集中地、明确地发现和抓住决定胜负的要害因素。这就是《孙子》提出许多既相反又相成的对立项,敌我、生死、胜负、利害、进退、强弱、攻守、动静、勇怯等等。
最能体现孙子辩证思维的是三组对立项,奇(读机)正、虚实和形势。奇正是战斗层面点的辩证,虚实是战役层面面的辩证,形势是战略层面的全局辩证。奇正是虚实、形势的基础。
奇可以是正,正也可以是奇,奇和正的相互转化就看对方应不应。以空城计为例,诸葛亮无兵可用,不得不唱空城计,这时候还不能说空城计是奇还是正。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可能这么冒险,下令退兵,空城计就成了奇,如果司马懿闯了进去,空城计就是正。以奇破正,以奇破奇,就看对方上不上当,接不接受。
虚可以是实,实也可以是虚,虚和实的相互转化也要看对方的反应。围点打援包括两场战斗,一是围点,一是打援,围住据点猛打,如果对方不增援,无援可打,围点就是实,打援就是虚;如果对方增援,对点围而不打,集中兵力打援,围点就是虚,打援就是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可以是奇,也可以是正,实可以是奇,也可以是正,虚实是面的奇正。
形是潜在的势,势是表现出来的形,形和势的相互转化就看是不是触发。形是静止的,看得见的,建个大坝,把水拦起来,这是形。势是动态的,看不见的,打开闸门,把水放出来,就是势。建坝储存的物理学势能,只要不触发,还是形,而不是势。国共从1946年7月起打了三个月,国军占了共军105座城市,控制了绝大部分交通线,共军消灭了国军25个旅,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拉长了国军的战线,致使国军的机动兵力坐死在城市据点,常凯申看到了形,认为胜利大大的,下达征兵命令,准备一鼓作气消灭TG,太祖却看出了势(注意,只是看出的“出”,还没有“到”),认为已经到了战略转折关口,提出再歼灭25个旅的任务,“这是改变敌我形势的关键”。如果不能实现再歼灭25个旅,这种局面还是形,实现了,触发了,才“到”了势。形中有势,形中有势,形和势合起来的形势是人为设置的格局,是战略层面的奇正。
奇正、虚实和形势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既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兵家奠定的中国辩证思维不同于古希腊的辩证法论证术。一,它是实用理性的,以现实利害为依据,不侧重演绎、推论的过程是否严密。二,它兼有整体把握和局部分析的双重特征,整体把握对应系统思维,系统之内的各个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思维是能动的、灵活的;局部分析对应线性思维,考察系统内的单个因素时又是冷静的、理智的。
一和二加起来等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正是中国辩证思维的独特灵魂。没有规则成了唯一的规则,好处是灵活机动,不墨守成规,这种精神内核可能是中国文明屡次浴火重生、迄今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坏处是没有底线,无法无天,高高在上的老爷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低低在下的小民笑贫不笑娼,当了婊子振振有词立牌坊,活宝遍地。
2,道家
以《老子》为代表。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老子》把用兵的奇化为治国的正,保存和吸收了《孙子》的军事辩证法,最大的发展是把军事辩证法提升为政治辩证法,提出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无为”。
无为不是袖手旁观不作为,而是冷眼旁观有作为,而且是大作为。如果统治者不是处于“无”,而是处于“有”,处处大包大揽,就会被局限住,因为不管怎么大怎么广,总是暂时的、有限度的、能穷尽的,所以只能是局部的,不能总揽全局。无为表面消极被动,实际却是积极主动,积极主动地总揽全局。
面子上,道家的有无和兵家的奇正一致,都是一分为二的二分法,但里子不一样,道家是一分为三。在奇和正之外,拿出一部分放在一边,叫“余奇”,余奇绝对不是可有可无,恰恰相反,余奇最最重要,是辩证转化的起始点。假设奇是数学上的奇数,正是偶数,所有奇数减去余奇,都会变成偶数,所有偶数加上余奇,都会变成奇数,余奇是制造一切变化的关键点。古代统治者自称“寡人”、“孤”、“余一人”,他们就是这个余奇,通过余奇制造变化、总揽全局。
一分为三在哲学上的提炼纯化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先天存在,无所不包,无限广,无限大,无限深刻,一切事物都要遵循,不能用有限的语言去定义,所以“道可道,非常道”,这不是说道不能被感受和认知,而是用“无名”来强调道的无限,“有名”了就局限住了。一指无限整体,相对于道来说是后天存在,因此“道生一”。一、二、三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太极双鱼图中,一是最外面的圆环,里面是空的,空的是混沌的,混沌没有任何现实理性的认知和指导意义,必须加以区分,使混沌变得清晰,这就有了二,二是中间的那条线,这条线将圆环一分为二,空就转化为实,划分线、黑鱼、白鱼三者构成“实”,因此“一生二,二生三”。这是定性,还有定量变化,太极双鱼图中的划分线等分圆,黑鱼、白鱼大小相同,改动划分线,不等分圆,就得到无穷无尽的不同大小双鱼,这与一分为三中的余奇制造变化同理,因此“三生万物”。做菜类似,即使食材、调味料品种相同,比例发生变化,食物的味道就随着发生变化,所以《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庸的源头也是“三生万物”,中庸的“中”不是天平秤中心支点的“中”,而是跷跷板支点的“中”,即使两端重量不一致,只要改变支点的位置,就能得到平衡或者打破平衡,与制造变化的余奇异曲同工。需要说明的是,中庸是整体把握的中庸,局部应用时有可能是极端的,弓的一张和一弛极端,但把张弛两个局部看成一个过程整体,却是中庸的。
道家的另一个流派庄子同样有兵家思维的影子。兵家不是把天时和地利的自然世界看成相对于人的客体,而是看成与人休戚相关的主体,“天”关乎“人”(首先是军队,接着是民众,军队被歼灭,民众是亡国奴)的生死,天和人自然而然是合一的。庄子一派把天人合一阐释成隐居起来修行悟道,这过于消极,完全不同于兵家的能动积极,是对兵家思维的偏转,转到反方向去了。
3,法家
以《韩非子》为代表。
如果说《孙子》兼有哲学的形而上和应用的形而下,《老子》偏重哲学的形而上,那么《韩非子》则偏重应用的形而下。从形而上到形而下要有个衔接,《韩非子》通过“理”来把握和落实《老子》的“道”和“德”。
道是无名,《老子》用“反者道之动”概括道的主要内容,即辩证的相反相成对立项在运动中相互转化,《韩非子》更强调对立项的冲突,统治者和臣民是对立的,统治者应该高高在上。
德是无为,无为而治要遵循“理”,理是客观事物的具体规律,具体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理就是人性。人性趋利、避害,统治者要充分利用人性的特点实施统治。《老子》说“上德不德”,不能掺杂感情,顺应政治运行本来的规则治理国家,到了《韩非子》,就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计算,用“刑”和“德”驾驭、驯化被统治者。
刑是杀戮,利害中的害,引申为惩罚,德是庆赏,利害中的利,引申为奖励,一硬一软,就像马戏团驯服猴子一样,干得好,给香蕉,干得不好,抽鞭子。统治者大权独揽,用刑德作为控制工具,让臣民按最合理的秩序各行其是,统治者只需要坐观其成。《老子》的冷眼旁观变成了《韩非子》的冷酷无情,而且空前细密化,国家好比自动化生产车间,统治者是生产线操作员,臣民是生产线上的机器,操作员按动刑德按钮,生产线自动运转。
这套细密的自动控制程序就是韩非子设计的法、术、势,他讲了大实话,而且是吓人一跳的大实话,后续帖细说。
哈哈,终于等到了 中庸的源头也是“三生万物”,中庸的“中”不是天平秤中心支点的“中”,而是跷跷板支点的“中”,即使两端重量不一致,只要改变支点的位置,就能得到平衡或者打破平衡,与制造变化的余奇异曲同工。
这点总结让我终于明白了,毛主席不左不右,做支点,不是天平的支点,而是可以变化自己位置而使平衡变化的支点。 对法家的一些粗浅认识。。。
中国传统讲儒表法里,儒表可以简单来理解就是一个远景,一个结果。
法家就是实现这个远景需要采取的一些手段。具体的手段就是“两面三刀”。
两面是指“赏”和“罚”,类似于西方的胡萝卜和大棒。
三刀是指的“法”“术”“势”。
“法”简单来看就类似于西方的“规则”, 制定一系列的规则来规范符合儒的行为,当然也可以逆向思考,建立负面清单,不符合儒的行为可认为违法。
“术”简单来看就是判断是否违法的手段,因为违法只是最终的一个结果和现象,如果过程被误导的话,最终的违法可能就是个误判。所以说“术”就是一个合理的过程判断。或者检测的方法。
“势”,就是一个判断的资格。西方讲权力来源于民主,古代东方讲“王权受命于天”,都是一个意思,即有资格来做这个判断。
光有一个远景是不够的,应该还有具体的方法来实施达到这个远景,这就是如表法里的来源。
我用围棋来说一些我的理解。围棋的信息是透明的,局面是复杂的,由于半目规则的设计大部分情况下有胜负,使用中国规则甚至没有和棋。
1,兵家
Goratings是一个围棋排名网站,八十年代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是赵治勋。名誉棋圣藤泽秀行说“只有武宫正树的棋才能流芳千古”但武宫正树的头衔数远在赵治勋之下,甚至不如同时期的林海峰和小林光一。赵治勋是“地铁流”的代表,而武宫正树是“自然流”的代表。赵治勋代表了“实、形”,武宫正树代表了“虚、势”。用2010后的棋理来说,治孤比杀棋容易;用100年前的理论来说,金角银边草肚皮。所以赵治勋的棋更加符合棋理,而武宫正树的棋虽然飘逸潇洒,但花架子的成分要更多一些。
以奇制胜、弃子取势、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围点打援等等是敌我对抗中最有魅力的部分,但它的魅力在于不常见,不常用,甚至极端条件下才能适用。打战拼的是后勤补给、军队素质、侦查、思想统一、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正是奇之本,形是势之本,实是虚之本。韩国有一个叫崔哲瀚的棋手,绰号“崔毒”,感觉一流,力量一流,基本功一流,但喜欢不走寻常路,下一些很毒的棋自己把自己毒死,他这个就是本末倒置。
《孙子》的核心我认为是“胜可知而不可为”,因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2,道家
《道德经》五千文讲的是一个“中”字,即“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中国人说某某会做人,大致就是这样。
《老子》《庄子》的文字看上去虚,实际实。《老子》有韵律感,简明扼要,没有过多的说教与废话。《庄子》则很有生活,文章中有大量动物、植物、器具,还有思辨。两者的思想一脉相承,特点是自私。道家的伦理首先是自保,在自保的基础上能做点事情最好,如果做的事情与自己的安全冲突,保全自己是第一位的。所以二者的核心是生存哲学。用官场的话来说:做好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做多少事。
《老子》中规中矩,《庄子》有一些邪气。《内篇》我比较能接受的是《逍遥游》《养生主》,其他多少有些难懂。《齐物论》超越同时代,个人认为是中国道家审美的巅峰。
由于道家把保存自己放在第一位,没有孟子的血气,个人是宝典,国家是毒药,尤其是危亡关头。
3,法家
外儒内法是中国政治生态的总基调,没有统治者愿意做丁原,虽然身边有吕布。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起因是陈桥兵变,中后期是统治者愿意相信儒家的优越性。
这个不熟,不说了。 期待大师兄下文 期待大师兄下文 far8008 发表于 2016-4-12 09: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庸的源头也是“三生万物”,中庸的“中”不是天平秤中心支点的“中”,而是跷跷板支点的“中”,即使 ...
尼克松访华,正值WG,毛主席对他说“我喜欢右派”。 fred_lf 发表于 2016-4-12 1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法家的一些粗浅认识。。。
中国传统讲儒表法里,儒表可以简单来理解就是一个远景,一个结果。
法家就是 ...
儒法不是fred兄认识的那样。
儒的核心是仁,人与人之间讲道德,仅适用于家庭、朋友这样的小团体,但国家、社会是复杂组织,不能用个人和家里的道理去管,以德治国不灵的。
法家讲利益,不讲以德治国,不等于完全不讲道德,他的目的是建成一个强者不欺负弱者,人多的集团不残害人少的集团,老年人得享天年,幼子孤儿得到养育而成长,边境不受侵犯,君臣密切相处,父子相互护养,没有战死、逃亡和被俘虏等危险的理想社会。法术势的具体内容下帖细说。
事实上,兵道法儒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字经过后人的整理、编辑,多家已经掺杂,并不是原始记录。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4-12 1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用围棋来说一些我的理解。围棋的信息是透明的,局面是复杂的,由于半目规则的设计大部分情况下有胜负,使 ...
1,不能用围棋类比军事斗争,原因正是你提到的信息透明度。围棋的信息是透明的,除了棋手作为人的生物局限性,整个进程几乎是必然的。战场信息却是不透明的,情报工作再出色、准备工作再完备,都会有偶然的意外因素出现,突然出现的一阵风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所以战争进程不是必然的,优势不等于胜势,胜势不等于胜利,以弱胜强也平常,希特勒说得很到位,战争就像打开黑屋的门,你永远不知道屋里有什么东西。
2,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不常见,说得很对。就像36计,是舍弃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后的模型,只能类比,不能套用,不存在环境完全相同的战场,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3,“胜可知而不可为”体现的正是辩证,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一切都是变化的。
4,”不可胜“是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先保存自己。毛主席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说出了精髓,”走“不是为了保存自己简单地溜之大吉,“走”为了“打”,通过”走“做布置,布置“出奇”,出敌人意料之外,最后“打”败敌人。“以待敌之可胜”的”待“不是等待,是布置,把敌人固定在劣势。
5,《老子》非常复杂,政治、军事、社会都讲到了,毛主席曾说过《老子》是部兵书。老子理想的社会是”小国寡民“,把保存自己放在第一位也就不奇怪了。这与老子所处的时代有关,当时还是宗法氏族组成的松散联盟,”德“的最初含义可能是宗法氏族联盟的行为规则和礼仪规范。但联盟接近解体,“德”的作用渐微,需要新的治国理念,他提出了“无为”。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6-4-12 22: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不能用围棋类比军事斗争,原因正是你提到的信息透明度。围棋的信息是透明的,除了棋手作为人的生物局限 ...
1,找不到好的类比,所以就用围棋了。我说的不是严格的因果关系,仅是达到这些条件取胜的可能性比较大。战争的不可预测性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我看过一个斯大林警卫的文章,大致的内容是二战时他与斯大林单独呆在车里,他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开枪杀了他战局会怎么变化,他这个文章没头没尾(是回忆录一类的节选),仅是论述了他的这一心理活动。但战争本身却有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我的论述是必要但不充分的,就战争来说没有完全的充分条件。
4,“以待敌之可胜”的“待”即有布置,也有等待。就像北约头号敌人的苏联,内部不出现问题,靠布置和打都没法消灭对手。战争中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保证自己不输,胜利与否是对手给予的,没有对手的配合最多是平手。意外事件可以扭转战局,但意外事件没有规律,所以总结也意义不大。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6-4-13 11:04 编辑
悟空又一强帖,赞。
个人觉得商权的是,《孙子》在一定层度上是借鉴吸取了《老子》(道家),而不是道家源于兵家。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4-12 2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找不到好的类比,所以就用围棋了。我说的不是严格的因果关系,仅是达到这些条件取胜的可能性比较大。战 ...
道家的规律是普遍规律,道家不少理念与易经辩证法相近(其实几大家都从原点,分支、殊路同归), 所以偶以为”规律性‘的本质是”没有规律“,’规律'则是变。
孙子是战略家,核心:如何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胜利。
在现代管理学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利益。
太祖是理解运用兵法到艺术的级别
思炎 发表于 2016-4-13 11: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道家的规律是普遍规律,道家不少理念与易经辩证法相近(其实几大家都从原点,分支、殊路同归), 所以偶以 ...
没有陈独秀、李立三、博古、王明的错误,就没有毛泽东的领导。没有统一思想也就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反观国民党东北决战还在搞内斗。
《毛泽东传》的主编金冲及在“反右”时期被关了大致七年,但他依然崇拜毛泽东。确实是艺术家,还是哲学家。 感谢师兄的精彩解读,使大家学习与思考这个有趣的话题! 赞同思炎的看法,老子的《道德经》论述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涉及圣人(上士或君子)的处事之道。至于儒家,大家关注的是《论语》及以后的著作,大概核心在《周易》的《易传》。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6-4-13 14:07 编辑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4-12 2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找不到好的类比,所以就用围棋了。我说的不是严格的因果关系,仅是达到这些条件取胜的可能性比较大。战 ...
用足球比赛类比可能更恰当。
但战争本身却有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我的论述是必要但不充分的,就战争来说没有完全的充分条件。
很多事情如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对方”给予““配合”说得很到位,“待”是主贴中的“形”和“势”,己方人为设置,对方接受设定的格局。
这帖是想说明辩证法的主要特征,一,积极主动,二,能动灵活。 大西瓜 发表于 2016-4-12 17: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期待大师兄下文
瞎扯一番,期待茶友们更多讨论。 思炎 发表于 2016-4-13 1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悟空又一强帖,赞。
个人觉得商权的是,《孙子》在一定层度上是借鉴吸取了《老子》(道家),而不是道家 ...
看书时随手写在书上的文字辑录而成,文笔退化严重,希望基本达意。
《孙子》和《老子》谁先谁后,学界没定论,只能看以后的考古发现。《老子》先于《韩非子》没疑义,《韩非子》有《解老》《喻老》等篇。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4-13 1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陈独秀、李立三、博古、王明的错误,就没有毛泽东的领导。没有统一思想也就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反观 ...
否定丑化毛主席的,要么归入黑五类中的后三类,要么是文痞。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6-4-13 14: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足球比赛类比可能更恰当。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孙子》就是妙在这些地方。 whc358 发表于 2016-4-13 14: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师兄的精彩解读,使大家学习与思考这个有趣的话题! 赞同思炎的看法,老子的《道德经》论述的是自然的普 ...
欢迎新茶友!
西方书店里的中国经典《老子》最多,其次《孙子》,这两本最有哲学味道。
《孙子》走红是因为毛主席,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打败军事第一强国美国,西方找原因,一直追溯到《孙子》,并认为《孙子》比《战争论》见解更深刻。 如师兄所言,PLA打破了美国军事上的神话。我们正在运用《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宝贵遗产在经济和科技等多方面领域让世界刮目相看...... whc358 发表于 2016-4-13 20: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师兄所言,PLA打破了美国军事上的神话。我们正在运用《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宝贵遗产在经济和科技等多方 ...
顺着whc兄的上个回复继续瞎扯。
毛主席可能得益于《孙子》,虽然他自己不承认,说没看过孙子兵法,可是他的读书笔记里却记着,长沙读书期间听老师讲授孙子兵法。另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本《孙子译注》,作者郭化若,中将,井冈山时期给毛主席做军事参谋,延安时期写过好几篇军事辩证文章,并注疏《孙子》,两人可能讨论过。
把《老子》看成论述自然、宇宙规律,可能恰恰忽视了它来源于社会斗争和国家治理,正是这一源头,使中国哲学不同于古希腊哲学。希腊哲学注重思辨和细节,中国哲学更注重实用和全局。所以中国擅长大处着眼,而轻视奇技淫巧,只要中国开始重视技术了,西方的优势不会持续太久。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4-13 1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陈独秀、李立三、博古、王明的错误,就没有毛泽东的领导。没有统一思想也就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反观 ...
有了陈独秀、李立三、博古、王明的错误,才显得毛泽东的珍贵。没有挫折,一上来就毛泽东领导的话,估计将帅官兵认为不过如此也。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辩证的,我们在汉语中几乎每天接触比方危机、矛盾、得失。。。还有比方: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几乎每个词汇,成语都是历史故事与哲理,只是用惯了,不追究深刻含义。
姜太公也被誉为兵家鼻祖。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6-4-13 16: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欢迎新茶友!
西方书店里的中国经典《老子》最多,其次《孙子》,这两本最有哲学味道。
是呀,当年教战略课的教授张口闭口就是《孙子》。 本帖最后由 whc358 于 2016-4-15 10:50 编辑
再和师兄商榷一下。按《史记》,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如兄所言,了解或经历了复杂的“社会斗争和国家治理”,估计处于对未来大势的判断,才决定西隐。至于《道德经》作为他留下的著作,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总结与升华,既实用,又未止于此。在阐述天道的同时,兼顾人道,富有深刻的哲理。也算为后来仁人志士开了个修(广义上)“道”的传统。以至于孔子认为”朝闻道,夕死足矣“。
当然,传统的”士“以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不太看着玄学。这里韩非的作用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秦孝公通过商鞅运用其理论建立了我们今天还在大享其功的伟业;可以说独步蓝星。 silversky 发表于 2016-4-14 1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呀,当年教战略课的教授张口闭口就是《孙子》。
老外的眼光有时候挺“凶”的,对《论语》不感冒,推崇《孙子》《老子》和《周易》,认为这三本最能代表中国经典,我们自己倒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冯友兰写《中国哲学史》的时候没收录孙子,出版新版本才加入。 whc358 发表于 2016-4-14 14: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和师兄商榷一下。按《史记》,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如兄所言,了解或经历了复杂的“社会斗争和国家治理” ...
不用客气,欢迎争论。经典的魅力就在于见仁见智,有种说法与whc兄的看法类似,《道经》是宇宙观和世界观,《德经》是人生观和社会历史观。
老子归隐这件事涉及到一个大问题,怎样处理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是“识时务为俊杰”的好死不如赖活着?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6-4-13 14: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书时随手写在书上的文字辑录而成,文笔退化严重,希望基本达意。
《孙子》和《老子》谁先谁后,学界 ...
汉字真是神奇,一个字可以从简单概念到抽象概念无所不包,而且还不是静止不动的,随着人认识的深入,可以出现以点带面的跃升。
“道”的概念肯定出现在道德经之前:lol
“道”不仅有含义,还有意象,两条边沿夹着的就是道路的意象,引申类比推广开来,有规律、规矩、道路……等好多东西可以对应上。说“道”是规律、规矩,应该没有人反对。
再联系“中庸之道”,那就更有意思了,静态的看,是两条边沿的中线,但随着环境变化,边线的移动,中庸之道所在的点、线也不是静止不动的。
固守中庸之道,知道边沿在哪里很重要。知道边沿在哪里而且能随时而动的人,简直就是神明一样的存在,这样的人不会固守一点,不会固守某些观念,采取的举措达到的效果让普通人目瞪口呆。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人。 然后203 发表于 2016-4-15 20: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汉字真是神奇,一个字可以从简单概念到抽象概念无所不包,而且还不是静止不动的,随着人认识的深入,可以 ...
发挥得真好。经历多了,越能体会”一切都是辩证的,一切都是变化的“。
毛主席就是厉害,无法想象的厉害,做得到,又说得出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确定”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执行任务时”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