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lewang 发表于 2012-2-15 15:58:31

毛毛粉眼中的毛蒋成败人生启示:百炼成钢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2-2-15 15:59 编辑

(注:追随忙总打一枪换一地方,为了混点口水,发个俺的管见,也请大家与忙总指点。其实,有点标题党。起因无非是对一些非毛雄蒋者的愤慨而已,但自己更多开始从做事的角度去粉毛主席,而不再是丰功伟业、雄图天下等。) 最近观读一篇宏文,从人生成功角度解读毛主席与雄奇公。深觉时代变迁与意识形态偏见对研究者影响如此之深。(原文杨奎松《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研究》: HYPERLINK "http://history.news.163.com/09/0629/03/5CUPPN9K00013FM5.html" http://history.news.163.com/09/0629/03/5CUPPN9K00013FM5.html)    如果我们能够较为细心的比较毛主席与雄奇公的成长经历,无论是其后对政治、军事的影响,还是于个人的成功而言,无不告示我们一个亘古未变的法则:所谓天才,不过是百炼成钢和一将功成万骨枯之后的水到渠成。一、家庭环境与教育背景     杨教授讲到了毛主席蒋介石二人都出身中间阶层,但这个中间阶层在经济状况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从蒋介石日记中看出,蒋介石对自己的童年家境充满了贫穷的回忆。应该说,一个过早失去父亲的家庭,家庭经济能力肯定是有限的,生活上也算不上富裕,更为严格点,可能有些时候,蒋母要靠家族的接济度日。并且中国自古就是寡妇门前是非多,蒋介石从小不可能感受不到这一点。反观主席,其回忆较少贫穷困顿的描述。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主席小时也干农活,因家庭可以自食其力,从整体上,家境明显优于蒋介石。    如果把家境对人生性格的影响放大,主席从小没有受到歧视性的对待,其自信或者说优越感属于健康成长。虽然有父亲的“暴政”,但与外人的歧视比起来,主席的童年可以更为健康的成长。这从后来两人的很多不同作风来看,无不与此有关。毛主席不拘小节,生性豁达,蒋介石军容严整,生性敏感。    再说教育背景,虽然杨教授说二人都是中等文化水平。细察之下,二人的教育背景其实相差很大。毛主席接受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从传统的私塾到新式学堂,到专业师范教育,教育经历非常连续、完整。就学期间,少有闹事,算得上一个有天赋又好学的三好学生。并且在人生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毛主席家学渊源,又师从名师,这是蒋介石无法比拟的。就如同练习书法,无名师指点,要成家成派,几为不可能。名师在开拓毛主席的眼界,培养毛主席的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毛主席的老师曾评论说,能共论天下之事,惟毛、蔡二君。终毛主席一生,宏观思考与把握能力非常强大,与此焉能无功?蒋介石的教育经历却是断断续续,直到日本留学,教育经历不连续且不完整。用现在的标准看,是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爱调皮捣蛋、在差生群体中有着号召力的一类人,可以归为学生中的黑帮头。其实,在一个学校中,有一类学生群体,类似于社会上的混混等边缘势力,经常打架闹事,惹事生非。刘邦在起家之后遇到了张良近于老师作用的人物,蒋介石一生未遇名师,身边的智囊,如张良、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朱升、刘伯温辈,可有吗?思维能力、宏观形势的分析与把握,历史上还没有那个历史人物是无师自通、天赋异秉。    最后,二人追寻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一个进了师范,一个入了军校。这本身就反映了二人志向及才能特长的区别。毛主席以后常以教员为梦想,蒋介石以军人自居,这种差别非常明显,无法归一。    虽说毛主席蒋介石二人小时候都有反抗历史。蒋介石主要反的是蒋母之外的人,在蒋母面前,蒋介石不过一种孩子式的调皮。毛主席反的却是家庭中的权威——父亲。毛主席对家庭以外的人似乎没看到什么尖锐的反抗,无论是毛主席的同龄、长辈,或是乡亲。毛主席反的是一种专制权力形成的人身自由的压制,蒋介石更多的是孩子的天性和孩子式的小聪明。这两种反抗本身对他们以后的行事、政治理想的取舍,影响非常之大。    毛主席蒋介石二人都讲儿时的反抗对各自人生的巨大影响。毛主席是从反抗权力,争取自由的角度,蒋介石是从孝道的角度。这两种角度非常有意思,毛主席毕其一生,追求近似于无政府主义的个人绝对自由,蒋介石一生似乎并不排斥个人的专制与极权,并且事母至孝,成年时的孝道化为儿时顽劣的救赎。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15 16:00:22

二、社会环境
    大的环境都一样,中国处于救亡图存的水深火热之中,小环境有着巨大差别。湖南地处中国内陆,无洋鬼子、无通商口岸,还处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社会形态。江浙完全相反,这使得蒋介石更相信由资本支撑的社会中上阶层的力量。他从小就见识了“金钱”的威力,与毛主席所处的社会形态相比,蒋介石更早地接触到了近代经济以及西方文明。

    套用周恩来的话讲,毛主席蒋介石二人都背叛了各自的阶级。毛主席的家庭本质上是中国传统的地主,蒋介石却不过比贫下中农稍好点的社会底层。蒋介石从个人出发,他可能会同情社会底层的民众,但江浙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他更多地对上层社会充满向往。

    毛主席受过传统教育,也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近代教育。本质上,毛主席是一个以传统教育为主,对近代教育知识有所了解,继承了中国传统“士”这个阶层使命的家境优裕的农家子弟。

    蒋介石也受过传统教育,在本质上,蒋介石是一个有一定传统教育基础,教育不完整、不连续,生活于高度商品经济中的半传统的社会底层人家。

    毛主席以教员自居,蒋介石以军人自律,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这种差别。毛主席有着中国传统士大夫修齐治平的抱负,蒋介石却有着中国传统社会底层人士对极权的欣赏与渴望。军队本身就是一个暴力组织,蒋介石从军的动机,于国而言,是只有枪杆子才能救国,偏重强硬、血腥与极权;于私,属于被压迫者的生路被剥夺之后的无奈与愤闷,转而追求暴力改变现状。毛主席办过《湘江评论》等杂志,更相信笔杆子的力量,强调思想改造与意识形态的教化。

毛主席蒋介石最后选择不同的政党,并不是简单的利益权衡,所谓离不开各自的政党组织而施展自己的抱负,实在是把毛主席蒋介石看小了,关键因素还是各自世界观的不同导致的政治理念的差异。国民党倚重中上层力量,强调借力使力,共产党重视底层力量,强调自力更生。毛主席出身于内陆的农家子弟,农民向来是“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从来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外力皆不可靠,只可为援。终毛主席一生,自立更生被奉为国策,即使与美建交,也不愿为了建交而建交,一定要经过斗争,美国有意愿与我建交,从而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现在很多人说与美建交是因为中苏冲突不得已才改变反美立场。是知其一,未知其二。终毛主席一生,看不到他个人反美意识特别强烈,决定反美的因素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与美国最终建立外交关系的努力也一直不曾中断。中苏冲突不过加快了中美接近。一则美苏争霸,苏联居上风,美国已必然有求于我,中国此时加速与美国缓和可以取得最大利益,牺牲最少利益,二则,中苏冲突使我们自身有着迫切与美缓和的现实需要,中美两国都有所求,加速了中美双方政策调整的幅度,并且改变了中方与美国建交的原来构想,变为中美建交为牵制苏联的大三角战略。蒋介石出身沿海商业社会,本身就强调借力使力与投机。商业社会的特点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比较重视合作、对外来力量不排斥,甚至欢迎。终蒋介石一生,无论是抗战,还是退守台湾,蒋介石的宗旨就是离开了张屠夫(国际势力),就真的只吃带毛的猪。把决定自己命运的因素归于外部因素。如抗战,没有英美的支持,不认为能够通过自身的斗争取得最终的抗战胜利。如退守台湾,整天做梦第三次世界大战,把守住台湾、反攻大陆寄希望于美国一家。“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这种思维下的“伟大结晶”。这种论点乍一看正确无比,实际上,一文不值,何也?此观点是静止、绝对、消极地看待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不是动态、积极地把握事物的变化趋势。历史上凡是抱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放者,最后均以失败收场。事实上, “西安事迹”后蒋基本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政策,也没有丢掉执政地位,反而因为高举抗战大旗,巩固了蒋的领袖地位以及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在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抱定这一心态基本上就是愚顽不堪,不识时务,不知世界大势。这也说明蒋介石宏观思维能力的欠缺。当然,这都是后来者对历史的一种总结,基本上属于事后诸葛亮类型。在当时中国,也未必有多少人具备这种大道至圣的境界。当然,作为一国乱世之领袖,就必须起到引导国人前进的航标式作用,引领民众在黑暗中探索,能够发现那一丝微光并抓住,这是对当时中国领袖的基本要求。

在毛主席与蒋介石的早年生活与教育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人在青少年时代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相比他们的共性而言,无疑更为重要。一个生活优裕,一个生活拮据;一个家庭完整,一个父亲早逝;一个家学渊源,一个不学无术;一个受过完整的教育,一个教育经历破碎;一个是三好学生式的人物,一个是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差生;一个名师相伴成长,一个无师自学;一个因理论宣传接受革命,一个因生活经历倾向革命……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15 16:00:37

三、早年从政经历
青少年的生活与教育不过为以后的趋同与趋异埋下了伏笔。在蒋介石登顶中国权力顶峰之前的,毛主席蒋介石的社会生活阅历对二人政治价值取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他们的人生走向成年时,开始接触、参与中国政治,两人的道路开始向同一个目标成长——救亡图存。

毛主席到了大城市长沙,真正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开眼看世界;毛主席开始了解到当时中国的整体状况。在此之前,毛主席还是韶山冲一个纯朴的反抗父亲权威的乡下孩子。之后,戊戌变法、梁启超,以及湖南政治中心的长沙社会百态,开始一步一步浸染着这一张白纸。毛主席欣赏梁启超,甚至自号子任。毛主席领导驱张运动,反抗暴政。毛主席办《湘江评论》,以文会友,指点江山,畅议天下时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时期的毛主席,生活惬意,爱情美满,大有宏图之志得展之感。至于北京大学受冷遇使毛主席自尊受伤,以至于自卑,纯属倒果为因。自尊受伤不假,但以此怀恨知识分子,产生自卑性格,则必然、肯定是夸大之说。一次北京大学的冷遇就可以使志在天下、救民于倒悬的英雄自卑,那日后政治生涯中无数次残酷挫折,英雄还能自强不息吗?多年后与梁漱溟于延安相遇,毛主席拿陈年旧事耿耿于怀,后人对此事的猜度只有一种难听的考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毛主席拿这事儿说事儿,只有一个目的:以旧事儿开场,拉近与梁漱溟的距离,加强沟通效果。

可以总括一句话,毛主席从小见惯了世界的善,相信正义的力量,对政治的认识比较正面。毛主席一生喜欢阳谋,所谓阳谋,就是意识形态或者说是对“道”的争夺。

蒋介石自小耳濡目染,较早接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百态,之后东渡求学军事。虽然蒋介石所受军事教育程度不高,但对开拓蒋介石的世界视野、深入了解日本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蒋介石一生服膺日本军事,甚至在对日决策时,都将对日本的尊重发挥到了极致。说严重一点,蒋介石的东渡求学日本,因其近距离对日本的了解,日后对日决策时有着比较严重的恐日情绪,这也是大多数留学日本仁人志士的通病,非蒋介石独有,其代表人物如汪精卫、周作人之流。蒋介石上海十里洋场的生活,使蒋介石充分认识,甚至过高估计了活跃于社会底层的非主流的边缘阶层的力量,这股力量有个俗称:黑社会。同时,长期浪迹于大上海的底层,也为以后对政治的负面认识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政治上,注重权谋与权术的运用。

蒋介石的敏感更多地来源于家庭的破碎。蒋介石过早失去父爱,蒋母未再嫁,这是非常标准的中国寡妇。在中国,无论是内陆,还是江浙,根深蒂固的对寡妇的歧视与欺辱,是蒋介石从小好强又敏感性格的根本来源。俗语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如果发挥一下猥琐的想象力,当年半夜敲蒋母大门的登徒子恐不在少数。这样的生活境况,对尚在幼年成长期的蒋介石来说,无疑会加深他对社会的负面看法。

可以总括一句,蒋介石从小见惯了世间的恶,使得蒋介石对政治的认识非常负面。如“政治使人过狗一般的生活……道德何在?友谊何在?”“政治生活全系权谋,至于道义则不可复问矣。”(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将英雄看小,是如今的时代主题。我们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历史人物,当我们将历史人物从神坛赶下来的时候,最终,我们并没将他们从“神”还原为“人”,我们又将他们打入了小人列传的史册。其实,历史人物,即有“神”的一面,也有“人”的一面。我们单纯的把他们当“神”看待固然不对,但单纯的将他们当成“人”看待同样是肤浅的,尤其是把历史人物当成小丑。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15 16:00:54

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军事能力
       时人最感兴趣是将毛主席蒋介石二人的军事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军事能力的确贯穿于二人成功与失败的始终。恰恰是军事能力的差异、高低,昭示着人生的成功,决计不是靠着裙带关系,决计不是靠着各种投机钻营,决计不是天生异秉,决计不是天命所系……人生的成功,毫无任何捷径可走。一步一个脚印的百炼成钢,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千千万万的志士鲜血凝聚起来、沉重的令人窒息的历史经验,造就了时代的风云人物。

       毛主席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勿庸质疑,蒋介石在军事方面的弱智也已成事实。我们在确定这些结论的时候,可曾细想过他们二人军事能力的巨大差异,除了各自天赋以外,还有什么更为重要的原因最终规定了各自的人生轨迹。

       蒋介石的仕途,在刺杀陶成章之后尝到了暗杀给他带来的无比荣耀与利益。终蒋介石一生,重视并利用特务机构进行暗杀活动成了蒋介石政治生活中一个鲜明的特点。蒋介石可以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刺杀汪精卫,却不知充分利用这些潜伏人员收集更为重要的关于汪精卫及日本的战略情报。蒋介石消灭异己的方法也很简单:消灭肉体。之后,蒋介石开始直接追随孙中山先生。在蒋介石的履历中,任职营长、团长的经历非常短暂,长期直接担任师、军高级参谋。蒋介石只受过比较低级的军事教育,在之后的军事履历中,却主要担任了战役级别的军职。之后,蒋介石迎来政治、军事生涯的全面、快速上升期,长期居于统帅决策层,更是没有军队基层的实际指挥、带兵经验。

杨教授统计蒋介石“50岁之前讲得最多的就要算是对士兵和军官的讲演了”, “蒋介石讲演当中经常会提到的内容,大都是如何整饬军容军纪。反映到军事指挥上,他经常关注的也是一些明显应该是由那些团长营长去关心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现象与蒋介石的军事履历对比之后,是否有几份反讥呢?蒋介石受的军事教育最高不过士官教育,却没有做过几天称职的连长、团长。但蒋介石的讲话却总是围绕着团长、连长应该关心的问题展开。众所周知,在军队的编制构成中,连长、团长是基层中最为重要的军职,甚至有衡量一支部队的战斗力看连长之说。连长是最小的战术单位,团是最小的战役单位,团长是连接战术与战役的中枢职位,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有人讲蒋介石喜欢越级指挥到团,但林彪同样喜欢越级指挥,如何到了蒋介石成了一种致命的错误?原因即在于蒋介石没有实际的基层军事指挥经验,对于团以下战术单位如何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战术效果,蒋介石没有感性与理性两方面的经验。因此,就会出现林彪越级指挥是正确的、适宜的,蒋介石越级指挥就是瞎指挥。不能简单地归结于蒋介石只关注细节,性格拘谨,宏观思维能力欠缺,虽然这些问题的确存在。

反观毛主席一生,虽然没有学过一天的军事,军事能力却是不世出,可以这样说,自古之用兵,用“无出其右”来评价毛主席在军事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毫不为过,难道毛主席的军事才能源自天授?

毛主席的第一次统兵是秋收起义,结局是溃败。虽然这支队伍有大量丰富军事经验的军官,但在运筹、组织、指挥方面,毛主席间有反对意见,最终的决策权还在毛主席。麾下几万人,发起的战争规模肯定是战役级别。最后的结局是一路溃逃,最后与毛主席一起上井冈山的约为800人左右,即一营之规模。如果我们考虑到当时极端严酷的环境,在实行去留两便的政策之后,最终与毛主席上井冈山的人数绝对不过一营之数,并且毛主席并不实际主管作战任务。从秋收起义失利后实施的一系列举措看,这些举措偏重政治方面,而非军事方面,这也符合毛主席缺乏军事经历的历史事实。在长沙的指点江山为毛主席积累了深厚的政治知识,毛主席有着绝对的学识与素养。在宏观性方向的把握上,毛主席开始发挥着自己积累多年的知识优势。这也充分说明了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充分的积累与沉淀形成的。

井冈山上的军事斗争对象通常只是地方势力。毛主席首先遇到袁文才等军事干部,为毛主席普及了营团级军事指挥知识。之后,朱毛会师,队伍一下扩大到团、旅规模。朱德在滇军的职务即是旅长级别,朱德在其中的作用可想而知。朱毛会师之后,队伍规模的扩大并没有产生军事人才的短缺,即在于朱德有效地弥补了毛主席在旅团级别上军事经验的欠缺。“朱毛”不分家,朱在前毛在后,与朱德当时在军事方面的不可或缺息息相关。在井冈山草创时期,朱德作为拥有师级丰富经验的军事干部,对于尚处于绝对劣势的红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央根据地在全盛时期,麾下兵力10余万人,相当于一个战略方面军。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毛主席在战略方面的天赋开始得以发挥。经过了井冈山早期的基层军事斗争,毛主席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军事经验,这对毛主席在战略、宏观方面的能力形成,起着充实经验、夯实基础的作用。在整个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在中后期,精力主要集中于师、军级的军事指挥。看当时毛主席所写的文章,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在积累一定的基层军事经验之后,指挥师、军级作战时得心应手。比如,毛主席详细规定了在怎样的兵力对比下可以打歼灭战,在什么战场环境下,可以实施围歼战斗,打胜仗的具体标准为多少。如果没有一定的基层军事指挥经验,是写不出这么详细可操作性的文章。看毛主席早期的文章,即使一个不懂军事的人,也可以略为知道应该如何打仗。

毛主席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所谓“浪漫主义气质”导致的“不喜欢去管什么具体的细微末节,只喜欢海阔天空。”这纯属没有认真读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文章。毛主席关注细节的时候,同样非常关注。一个不关注细节的的统帅,能够在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环境下生存下来吗?只是毛主席有着完整的军事经历,加上他本身强大的学习能力与归纳分析能力,更兼他在长沙就学期间积累的丰富政治理论、学识素养,使得毛主席知道因时因地制宜,在战略与战术、宏观与细节方面,充分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

同样,也不能简单把蒋介石军事能力的欠佳归于性格“内向拘谨”,“缺乏幻想和想象力,不够浪漫,谨小慎微和墨守成规。”归结于底,蒋介石因其军事履历的不完整使得蒋介石严重缺乏基层军事斗争经历,加之蒋介石教育经历本身就不完整,缺少系统性,缺乏理论深度,在直接面对战略、战役这样比较宏观的斗争局面时,蒋介石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本身就是蒋介石政治、军事经验缺乏所带来的局限。

       我们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常打败仗,除了敌我力量悬殊,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即在于这些军事干部本身的资历、能力还无法胜任战役、方面军级别的军事指挥。相比红军时期,抗战初期,八路军各级军事干部都是降一级使用。红军时期,刘伯承是几十万红军的参谋长,在八路军里只是一个师长,仅统帅一万余人,徐向前曾经统帅十几万大军,担任方面军总指挥,在八路军里只是一个副师长。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正是降一级使用,丰富了各级红军干部的军事履历,为以后实施大兵团作战奠定了坚实的战术基础。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将领集中地大发异彩,正是百战之后的结晶。没有抗战时期的下沉磨练,很难想象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将领的军事指挥能力会有如此精彩。世界战争史上,在一些特别关键的局部战斗,经常会派出高一级的副职、参谋甚至军事主官亲自下放指挥战斗,靠前指挥的主官在把握战场细节、了解战场情况、组织战斗等方面判断更为准确,组织能力更为精细,对战术的运用更为娴熟。

       如果我们再来比较国民党将领的军事履历,同样会发现这一规律。国民党很多将领缺乏这种全面、完整的军事履历。或者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缺乏战略思维能力,或者没有基层军事经验,直接任职高层。世界军事强国中,德国将领的战略能力普通比较优秀,这与他们完整的军事教育体系有关。德国的基层将领只有在参谋部任职之后,才能出任高级将领职务。战术大师隆美尔的短板正是战略能力、全局意识,隆美尔几乎是直接从希特勒的警卫营长提升为装甲师主官,这与隆美尔没有参谋部任职经历息息相关。

       同样,粟裕作为解放军中不世出的杰出将领,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战略思维、全局意识的强大也与长期脱离党中央独立作战有着紧密的关系。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15 16:01:07

五、面对挫折
       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经常会掩盖毛蒋二人在性格方面的巨大差异。在毛蒋的早年生活与革命中,两个显著的事情可以说明毛蒋二人在性格方面的巨大差异。

       蒋介石曾经有过一段非常不如意的时期。当时孙中山正与广东陈炯明合作,蒋作为少数懂军事的干部被孙中山委以重任,但蒋难与人共事,经常抱怨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以致常常一气之下出走了之。比如,蒋很早就觉得陈炯明不可靠,并向孙中山建言,无论蒋是因意识形态的偏见或是真的觉察陈炯明不轨,在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后,一气回上海了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蒋介石日记中,鲜少记载此类事情经过以及蒋的总结与反思。这种事情常见于蒋介石与孙中山早期的合作之中,最后都以孙中山书信劝说以及职位的变迁结束。这可以理解为蒋的一种权谋,更反映出蒋的性格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抗压能力不足,全局意识差。

作为与蒋介石有同样的遭遇,且同为毛主席竞争对手的还有张国焘。在红军过草地整个红军的分裂过程中,张国焘与蒋介石的选择几乎一样,都选择了面对挫折时的过度反应。他们大体都有一种顽强的不服输、不服规矩、破坏规矩的行事特点。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张国焘挟八万之众“犹事服殷”,在中共团结这个大框架里面充分运用中共的政治规则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与政治抱负,而不是相反,张国焘的命运就不会如后来一样凄惨,毛主席在人生事业上将会遇到一个极大的挑战者。张国焘因其性格的缺陷,在面对挫折或者以强事弱时,选择了与中共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党指挥枪)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张国焘彻底地沦为与袁世凯、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一样的军阀。

与蒋相同的是,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时期也有过两段令人郁闷的时期。一是初创井冈山,被批评为“右倾”机会主义,开除了党籍。二是在王明“左”的政策影响下,一度剥夺了军事指挥权。这两件事件与蒋所经历的事情比较起来,无疑毛主席所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蒋不过是在别人屋檐下的意见不合,毛主席则是在自己一手辛苦创建的根据地的胜利果实被无端据为他有,就像自己的孩子被人白白糟蹋,毛选择了隐忍以待来机。当然瑞金时期大权旁落的经历,加深了毛主席对权力重要性的认识,这为建国后毛主席不见容于刘少奇埋下了伏笔。如果说之前的毛主席还是一个带有丰富理想色彩的有志青年,那么之后则开始蜕变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政治家。

面对挫折,毛主席最终选择了遵守现有政治规则而不是破坏规则,并非力有不逮。中央红军几万人马几乎全部为毛主席的忠实追随者,毛主席于中央根据地有建基之功,如果毛主席以军队暴力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与政治抱负,或者不服从王明中央的政令另起炉灶,也许最后如蒋介石一样可以黄袍加身,成就一番事业,那我们今天的历史就会大大的不同。蒋介石的失败即在于此——挟黄埔暴力势力分裂国民党中央,黄袍加身,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与政治抱负,又同时为自己树立了更多地敌人——敌人以蒋介石为榜样,纷纷效尤。但历史没有假设,毛主席选择了在规则之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虽然一路走来不乏艰辛,但走的坚定而踏实,最终铸就了一个组织严密、高度团结、战斗力强大的组织与铁血军队,也成就了毛主席人生的高峰。

试想把毛主席这两段时期的遭遇放在蒋介石身上,不知又会如何?恐怕最终会是鱼死网破的结局,“中山舰事件”、“宁汉分流”即是明证。

       这种比较可以看出二人性格虽然都有自尊与反抗的一面,但毛更注重把握“度”,在反抗与屈服之间,收放自如。能够以大局为重,尊重规则,注重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克服了“宁予友邦,不予家奴”中国内斗的传统毛病。

观察这些伟大人物的性格与行事特点,于我们人生职业生涯过程,是否也一样出现过这种让我们无法承受之挫折,甚至可能是蒙不白之冤的挫折,我们的选择是如蒋介石、张国焘一样,还是如毛主席一样呢?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15 16:01:18

六、结语
       其实,毛蒋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二人各自的人生成败除了自身的努力与天赋之外,更为重要的因素却是他们人生经历与实践。真知源于实践。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真知不过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毛蒋在人生经历与实践方面的差异,规定着二人各自所取得的成就。如果说毛是乱世英雄,治世能主,才比秦皇汉武,那么蒋则是乱世庸主,治世明君,才堪治郡。这种差异昭示着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无不存在于千锤百炼之后。这种影响历史百年的历史人物的人生成功尚且无捷径可走,况于小人物乎?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15 16:01:22

七、如何对待知识分子
       胡适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经常重视是“历史”这个小姑娘被“打扮”这一结果的确定,对“历史”这个小姑娘被“谁”打扮这一过程则过分地忽略。在人类历史关于帝王将相的英雄传记中,负责“打扮”者通常都将自己置于“代表”的神圣地位,或以公正示人,或以弘道自许,或以为民请命昭告天下……

       如今,更是一个高举“代表”的时代。一定会有一批高举代表大旗的代表代表着各色生灵,无论是何种卑微的生灵,都逃不掉被代表的宿命。我们习惯于被冠以杰出伟大的人物代表我们,然后欣欣然地宣称代表们代表着这个时代。可是对于沉默的大多数,谁可以代表?谁又给予了这些代表们代表的资格?这些代表们又有哪些不朽可以代表着沉默的大多数……似乎没人有志于回答、实践这些疑问,我们只能在黑暗的铁笼子里呐喊:我们被谁代表,谁代表着我们!

       至此,打扮“历史”这个小姑娘的重任,自然而然,历史地落到这些“代表”者身上。能够有资格打扮历史者,非自古以“士”自居的读书人莫属。

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守护者,长期的历史、人文沉淀,使得知识分子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的历史现象,这个群体也因对文明的坚守而分散聚合,形成了一股特殊的独立于经济结构之外的另外一种社会力量。这一群体在打扮“历史”小姑娘的过程中,起着对话语权诠释、宣扬等重要作用,或以个人志趣为导向,或以意识形态为标准,或以经济、政治利益为依归。但是,他们无法逃避基本规律而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毛”与“皮”的思辨。任何个人、组织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必然会依附于一定的阶级。

当历史走到民众觉醒的今天,传统与变革同在,教育与知识不再是少数人垄断的专利,沉默的大多数开始想要自己的一言之地,对社会规范及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不再是知识分子的禁脔。新旧社会形态并存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多种意识形态泛滥。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如何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扬弃定位,就会成为一个全社会必然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在毛主席与蒋介石二人的人生经历中,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二人作出了合于自身意志的意识形态选择,并最终形成了二人各自对待知识分子迥然不同的态度。这种差异更多地表面在意识形态层面,而非个人情感层面。如果说毛主席可以因为北京大学受气而非议知识分子,那么,蒋介石所受知识分子的气更大。不管是被称为“电灯泡”、还是花岗岩,对蒋介石而言,则不仅是受气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恶意的人身攻击。我们评判一个政治人物,特别是一个有着巨大历史影响的政治人物,首先应该以经济、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为标尺,而不是以个人情感去臆测,甚至以“文人”这之心度政治家之腹。即使的确掺杂了个人情感的政治决策,亦不例外。

       从历史的现象而言,很多以反智著称者比比皆是,尤其是出身于下层社会或者为下层社会代言者,以及一些追求绝对自由主义者。无论是庄子,还是贵为皇帝的刘邦,以至于毛主席。这一现象中,个人人生的全部经历对反智观点的形成无疑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种个人的人生取向,如果加之于政治人物,这种个人的人生取向虽对政治决策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但直接地、根本地规定着政治决策的还是政治人物所代表(或自认为代表)的组织的利益计算、整体价值倾向(即意识形态)。

       作为毛主席与蒋介石如何对待知识分子,我作如是观。

昨天晚上我死了 发表于 2012-2-15 16:26:39

顶一下,太长了,慢慢看

月朗风清 发表于 2012-2-15 17:31:01

好文章呀,从各个方面分析毛主席和j蒋先总统的异同,很收益。

mdjxz 发表于 2012-2-19 21:22:17

好文!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6:59:08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15 16: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七、如何对待知识分子
       胡适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经常重视是“历史”这个小姑娘被“ ...

我从来没看过蒋介石的自传或日记,或著作(他有著作吗?),所以无法比较。不过我的长辈一代跟蒋介石的政权有关系,按他们说法,这个人分不清轻重缓急,搞不清大小,又急功近利。(他们基本算Gmd的中高级干部吧)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2-24 17:17:47

排版应该注意,特别是发这种长贴,应该把字设置得大一些的。

文刀牛 发表于 2012-2-24 17:46:06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从来没看过蒋介石的自传或日记,或著作(他有著作吗?),所以无法比较。不过我的长辈一代跟蒋介石的政 ...

好像也写了很多东西。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036449.html?from=isnom

丫丫753 发表于 2012-2-24 20:19:16

好文章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22:15:03

文刀牛 发表于 2012-2-24 17: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像也写了很多东西。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036449.html?from=isnom

谢谢,我去看看。

山水又相逢 发表于 2012-2-25 09:11:42

文刀牛 发表于 2012-2-24 17: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像也写了很多东西。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036449.html?from=isnom

好多都是秘书代笔的。蒋介石日记价值应该比较高,可惜网上没公开的。

文刀牛 发表于 2012-2-25 09:45:37

山水又相逢 发表于 2012-2-25 09: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多都是秘书代笔的。蒋介石日记价值应该比较高,可惜网上没公开的。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6861003.html

山水又相逢 发表于 2012-2-25 10:34:14

文刀牛 发表于 2012-2-25 0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6861003.html

这个我知道,不全。作者的选择倾向性也明显了点。

晨池 发表于 2012-2-25 13:35:07

wxmang 发表于 2012-2-24 1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从来没看过蒋介石的自传或日记,或著作(他有著作吗?),所以无法比较。不过我的长辈一代跟蒋介石的政 ...

忙总,问一个问题,如果老蒋“分不清轻重缓急,搞不清大小,又急功近利”,那么被他搞定的军阀岂不是更不济事,比如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汪精卫等。难道老蒋的上位,真的就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wxmang 发表于 2012-2-25 15:58:44

晨池 发表于 2012-2-25 13: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问一个问题,如果老蒋“分不清轻重缓急,搞不清大小,又急功近利”,那么被他搞定的军阀岂不是更不 ...

从唐德刚写得东西来看,至少李宗仁就比较糊涂,甚至极端糊涂,《白崇禧传》如果说的比较靠谱,白崇禧也是没战略眼光的。阎锡山不清楚,没看过他的东西。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25 17:57:56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2-2-25 17:59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2-25 15:58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唐德刚写得东西来看,至少李宗仁就比较糊涂,甚至极端糊涂,《白崇禧传》如果说的比较靠谱,白崇禧也是 ...

第一次看《李宗仁回忆录》,是站在西单图书大厦一口气看完的,等出来时,已经天昏地暗。

刚开始被唬住了。

随着时间的沉淀,觉得李宗仁也是一侃爷。说军事,还靠谱,说到蒋介石,那激愤,偏见不一而足。

不过,唐德刚的评语写的很有水平,三峡转型论也是一个亮点。可是唐写的关于毛主席的东西,让人大跌眼镜。史料不经考证,乱侃。有失水准!

wxmang 发表于 2012-2-25 18:01:09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25 17: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一次看《李宗仁回忆录》,是站在西单图书大厦一口气看完的,等出来时,已经天昏地暗。

刚开始被唬 ...

历史学家必须带入,进入历史对象的场景,才能体贴得到,才能判断。我想这种带入能力这就是所谓史才把。

隧道 发表于 2012-2-26 04:17:39

wxmang 发表于 2012-2-25 15: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唐德刚写得东西来看,至少李宗仁就比较糊涂,甚至极端糊涂,《白崇禧传》如果说的比较靠谱,白崇禧也是 ...

张作霖呢? 感觉老蒋的确不如张作霖。 就是运气特别好。张作霖运气特别差。
张作霖不死,说不定怎么回事呢。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2-3-1 17:23:56

好文,顶

任督 发表于 2012-3-11 10:49:47

主席的学习、总结、提高的能力真是可怕!
一个人幼年的经历确实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这个人的视野和心胸。

ccaaatt 发表于 2012-4-20 23:35:52

做个比较

周树人和周恩来上学的成绩也都很好,这点类似毛
但是他们父母辈有麻烦,这点类似蒋

gwa 发表于 2012-4-21 12:52:37

wxmang 发表于 2012-2-25 18: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历史学家必须带入,进入历史对象的场景,才能体贴得到,才能判断。我想这种带入能力这就是所谓史才把。

赞成这个研究方法。
自己过去也一度沉迷于“历史”,曾有机会和一些老专家们共同生活和工作过。其中有一位就是主张以“场景”来判断“真伪”的。
他的原话我记得好像是:“圣经”里的故事描绘,就比基督自己讲的话要更加可靠。那些中国的“子”们传留下来的精典“记录”,和后人们形形色色的訓诂,都需要要靠其他的史籍来验证。他曾让我们去查许多旁证史籍,有时就只是为了判明一个论点。

小牛 发表于 2012-4-21 17:51:24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15 16: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六、结语
       其实,毛蒋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二人各自的人生成败除了自身的努力与天赋之外,更为 ...

一个人成败带有很大的随机性,自身能力可能更重要点,也要天命。刘邦是派出所长兼流氓,刘秀是皇族,李世民是贵族,朱元璋是乞丐,毛主席是教师,成者王侯败者寇

将进酒 发表于 2012-4-21 20:59:28

张学良貌似曾经曰过:张作霖有雄才而无大略,蒋中正有大略而无雄才。

看过蒋的一些文字讲话之类的东东,感觉此公在理论上就是个砌砖头的,当然砌砖头也能盖个房子出来。毛公则是高屋建瓴,从纲领到组织到执行路径,层次非常清晰有力,既有理想也有现实。从系统的角度,毛蒋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差着几个数量级。要哲学有哲学,要管理有管理。
当年扁平化组织甚嚣尘上的时候,就想到当年抗美援朝,志愿军俘虏的情报让美国人根本不敢相信,因为交代的情报根本就是相当层次的高级军官才掌握的。所以共军战术那是相当的机动灵活,也非常锻炼基层军官的能力。遇到老美这样火力投放强上几个数量级的对手,也是有声有色,对上三哥这样的,三哥就悲剧鸟。这个例子也是毛公一直强调的人的因素第一,这个哲学高度的概括的实际应用。单单这么一句话,很容易看成宣传,八股。
同时,蒋的身上,从来看不到这样让人身心俱服的神来之笔。他对政治手段的把握强于当时国内所有大小军阀。也就是手腕比他们都高明。但没有一定高度的蓝图设计,那房子一块块砖头盖起来,可就不好说是啥好建筑,更别说是传世之作了。如李、白、阎,更是等而下之,治一省尚可。也就是砌砖头也砌不高。

zhuoqiang 发表于 2012-5-1 21:33:58

以幼时环境,家庭教育来印证毛蒋成败,虽有事后诸葛亮之嫌,却别有新意。
主席一生爱读书,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进步极大。人说三十而立,可主席三十岁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依然不断在书本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完善提升。
对比起来,蒋后面的成长有限,很早就定型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毛毛粉眼中的毛蒋成败人生启示: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