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1:27:10

gwa 发表于 2012-3-27 05: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我觉得这不是消极的负面的,是积极的正面的态度:
1。实事求是:
...

一般来说,汉族自我防卫意识很强,少数民族基本很短时间就能形成割头交情,汉族很多时候只有利益交换。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2-3-27 11:28:08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0: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苗族自己传说,参加国楚国的建设,后来被灭亡了。考虑到传说的都是不会说汉语,不识字的老人,一代代心口 ...

口头文化也是有很多信息的

blackjack 发表于 2012-3-27 11:36:15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般来说,汉族自我防卫意识很强,少数民族基本很短时间就能形成割头交情,汉族很多时候只有利益交换。

西南的少数民族不太了解。但北方的少数民族差别还是很大的,内蒙甘肃宁夏对朋友是比较容易交心的。但东北的一些民族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还是和文化有很大关系。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1:58:31

陶challenger 发表于 2012-3-27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所谓的 灭族 族应该是很小的一家人吧,

一般的情况是一个家族有很多 女性,你灭了他们,别的娘家要来 ...

家里面的一家老小。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2:01:28

coolhihi 发表于 2012-3-27 1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貌似忙总更专注于西南的少数民族史

那是,近水楼台。想了解西北民族,也得听得懂人家语言不是。

陶challenger 发表于 2012-3-27 12:42:19

雅利安名族  查了下百度,印度的高种姓和德国和北欧的雅利安竟然是同一个名族,世界太不可思议了!

欧亚大陆的自然联系还是很强大的啊!

陶challenger 发表于 2012-3-27 12:44:35

都说汉族的标志是小脚趾指甲是分开的,那忙总应该小脚趾没有这个表记拉?

coconut 发表于 2012-3-27 12:59:31

wxmang 发表于 2012-3-25 14: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海南的土壤肥沃,气候光照都很好,所以有的蔬菜长得很变态。我第一次见到海南的丝瓜(有楞那种),觉得太 ...

海南的丝瓜(有楞那种)

我们叫角瓜,清炒最好吃,清甜。不过,广东人炒青菜喜欢加点五花肉下去,也别有一番味道.

kuafusoft 发表于 2012-3-27 13:06:15

宋兵丙 发表于 2012-3-25 17: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地方小吃肯定漏了不少, 别的不说就我们这里的小吃就很不错。比如糊拉粏(音译直径30公分左右的粉皮 ...

看着似乎是老乡啊

hans 发表于 2012-3-27 13:44:10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喜欢民族史。基本能够找到的中文民族史的书,都翻过。

您说过华夏族早期有牛人,这个可不可以八卦八卦华夏族的早期历史呢。

索伦 发表于 2012-3-27 14:38:41

今年的三月三刚好在无锡出差,也在过节,大家都休息、去上香,连洗车行都关门了。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4:40:16

陶challenger 发表于 2012-3-27 1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都说汉族的标志是小脚趾指甲是分开的,那忙总应该小脚趾没有这个表记拉?

这个不准确,因为汉族本身就比较复杂,是文化概念。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4:40:43

coconut 发表于 2012-3-27 12: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海南的丝瓜(有楞那种)

我们叫角瓜,清炒最好吃,清甜。不过,广东人炒青菜喜欢加点五花肉下去,也别 ...

加咸肉粒炒也不错。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4:43:14

hans 发表于 2012-3-27 13: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说过华夏族早期有牛人,这个可不可以八卦八卦华夏族的早期历史呢。

现在都是传说,只能说从逻辑上来看,发源于伊洛河滩的一个小部落华夏族能够击败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联盟,统一整个华北(据说还征服了东夷,这个我每太搞懂),一定是有牛人才做得到。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4:53:49

索伦 发表于 2012-3-27 14: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年的三月三刚好在无锡出差,也在过节,大家都休息、去上香,连洗车行都关门了。

现在民俗正在慢慢恢复,也许是好事情。我们正在寻找自己的过去。

洛阳花 发表于 2012-3-27 17:36:44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4: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都是传说,只能说从逻辑上来看,发源于伊洛河滩的一个小部落华夏族能够击败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联盟 ...

伊洛河滩气候适宜,又无水灾,而黄河中下游经常闹水患,无法积累财富以及文明吧。

东晓星 发表于 2012-3-27 17:39:39

本帖最后由 东晓星 于 2012-3-27 17:41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4:43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都是传说,只能说从逻辑上来看,发源于伊洛河滩的一个小部落华夏族能够击败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联盟 ...

这个和他们首先接触到了中亚西方传来的军事技术有关系。
车、兵器、等等。

毕竟新疆公元前3000年就有西方民族进入了。

slyypp 发表于 2012-3-27 19:02:43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4: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都是传说,只能说从逻辑上来看,发源于伊洛河滩的一个小部落华夏族能够击败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联盟 ...

东夷其实很复杂。本人看了很多资料,对东夷都说不清。有的说是通古斯人,有的说是棕种人,还有的说是雅利安人。更扯的推测是历史上有一种叫泛欧亚人。

我个人倾向于是通古斯人,推测依据就是韩国人的长相和部分日本人的模样。胶东半岛,我估计古代很有可能是通古斯的大本营之一。好像顺着山东往上走,直到俄罗斯,可能古代都是通古斯人的领地。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9:09:29

洛阳花 发表于 2012-3-27 17: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伊洛河滩气候适宜,又无水灾,而黄河中下游经常闹水患,无法积累财富以及文明吧。

远古时候不是现在这个情况,那时华北遍地沼泽。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9:10:56

东晓星 发表于 2012-3-27 17: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和他们首先接触到了中亚西方传来的军事技术有关系。
车、兵器、等等。



这个不是,牧野大战时还没有大规模使用金属武器,还是血流漂杵。更不用说早一千年的征服九黎部落。

suqier 发表于 2012-3-27 19:42:36

本帖最后由 suqier 于 2012-3-27 19:43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4: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都是传说,只能说从逻辑上来看,发源于伊洛河滩的一个小部落华夏族能够击败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联盟 ...
以前读到一本书,说东夷和华夏都是从青海东迁的,东夷要比华夏早一千年左右。

如果按甲骨文里没有夏朝的记载来说,也许华夏和夏朝只是周民族自己的传说,并不一定靠谱,就象大韩民族说自己起源于帕米尔、罗马人以为自己是特洛伊人后代一样。二里头也许只是商的早期文化,或者另一个如商代同期的长江青铜文明一样,未见史载的一个文明。

从文化上说,似乎并不在乎哪个部落击败了哪个部落。感觉龙山红山在文化上是直接传承到商文明的。就算商文明是满清一般的入侵者,但是文化还是传承了下来。

以前第一次看到尔雅时,感觉这不就是多语字典么?这么多小国语言各自不同,因为交流沟通需要,于是编一本帮助大家互相理解,最后这些不同的词源都融成了一种语言。融合其它民族从一开始就是华夏族的本能。

“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厖、坟、嘏、丕、奕、洪、诞、戎、骏、假、京、硕、濯、訏、宇、穹、壬、路、淫、甫、景、废、壮、冢、简、箌、昄、晊、将、业、席,大也。”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3-27 19:58:17

suqier 发表于 2012-3-27 19: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前读到一本书,说东夷和华夏都是从青海东迁的,东夷要比华夏早一千年左右。

如果按甲骨文里没有夏朝 ...

大韩民族,说自己起源于中亚帕米尔高原,是有语言作为依据的,

二牛 发表于 2012-3-27 20:13:38

陶challenger 发表于 2012-3-27 1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雅利安名族  查了下百度,印度的高种姓和德国和北欧的雅利安竟然是同一个名族,世界太不可思议了!

欧亚 ...

真正意义上的雅利安只有伊朗一家,别无分号{:soso_e113:}。

二牛 发表于 2012-3-27 20:17:09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4: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民俗正在慢慢恢复,也许是好事情。我们正在寻找自己的过去。

民俗可以说是文化,但有时候其实也是一种负担。

洛阳花 发表于 2012-3-27 20:46:29

本帖最后由 洛阳花 于 2012-3-27 20:53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9:09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远古时候不是现在这个情况,那时华北遍地沼泽。

忙总不了解伊洛河地区的地貌,这一带以丘陵山地居多,伊洛河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属于盆地地形,四周皆山。

东晓星 发表于 2012-3-27 21:01:31

本帖最后由 东晓星 于 2012-3-27 21:57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不是,牧野大战时还没有大规模使用金属武器,还是血流漂杵。更不用说早一千年的征服九黎部落。
西边过来的利器,当时能得到的有车和马,华夏对东夷就有优势。
印欧民族驯化马之后的大扩张就在5000年前,对中土会有影响,中土的变动也在4500年前。

还有黄帝部落是游牧部落,不同于炎帝部落是农耕部落!

还有商代的青铜器很发达了,牧业大战中 ,奴隶可能兵器不够,但是正规军青铜兵器管够。
另外,商朝的主力也没回来,周朝算是偷袭成功。

东晓星 发表于 2012-3-27 21:27:42

本帖最后由 东晓星 于 2012-3-27 21:29 编辑

二牛 发表于 2012-3-27 2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正意义上的雅利安只有伊朗一家,别无分号。
不能这么说。雅利安一般指到达中亚的印欧人,他们然后又从中亚南下扩张。
雅利安人从中亚出发,在当地留下了不少人,就是后来的粟特,昭武九姓之类的。
南下的分两部分,一部分去了伊朗,一部分从开伯尔山口去了印度。

当然,现在中亚都突厥化了,只有山区的塔吉克人没有被突厥化。

东晓星 发表于 2012-3-27 21:35:00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4: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都是传说,只能说从逻辑上来看,发源于伊洛河滩的一个小部落华夏族能够击败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联盟 ...

还有华夏族还是从甘肃陕西过来的。
最早不是在洛阳的。夏朝才在洛阳郑州附近。

东晓星 发表于 2012-3-27 21:40:00

李濟先生《殷虛銅器五种及其相關之問題》(見民國二十四年出版《蔡子民先生六十五歲紀念論文集》)就殷墟中矢镞、戈、矛、刀削、斧斤五种銅器之形制加以研究,指出其中僅“戈”為在中國本土發生成長之物,其它武器都是在歐洲有獨立成長歷史的兵器。也就是說,中國的武器發展史在此之前的武器只有戈有其發展史,而矢矛刀斧均為只在歐洲有發展史的兵器。

殷墟帶刺有脊之矢镞,其脊、刺、茎三者,都在歐洲有其獨立的進化史,但是殷墟出土的矢镞,卻是結合其三者特點為一体的。

又如殷墟出土的矛有筩,筩旁有兩環,与不列顛型式相同,類型上就是歐洲最普通的一种兵器,而且應該是歐洲青銅時代最晚期成熟后的器物。

又殷墟的空頭斤(斧),亦是歐洲青銅器晚期的型式。歐洲及小亞細亞的青銅器出現約在公元前三千年以上,遠比殷墟時代(公元前十二至十四世紀)早。而西伯利亞出土的銅器,都有和殷墟相似相同的樣式。但是因為西伯利亞銅器的年代至今不能确定,故此三方面銅器關系尚難斷定。

但是我們沒有歷史說明這些武器是在中國獨立成長發展起來的。

东晓星 发表于 2012-3-27 22:11:48

本帖最后由 东晓星 于 2012-3-27 22:23 编辑

俄罗斯考古学家瓦西里耶夫在《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中指出,从锻造红铜、制作带箍木轮、刻画象征符号,到出现发达的冶金业、华丽的战车和创造文字,在西亚诸多古老文明中心需要经历几千年的时间,在中国的似乎是在很短一段时间内突然出现的。因而,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就是,中国的文明演进受到了外来影响。

当然这好多都是黄帝之后的事情,但是黄帝不会不受到外来影响。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海南苗族过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