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hihi
发表于 2012-3-26 13:39:34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自己体会就是:在少数民族圈里,我是很开朗的人,在汉族圈里,我是沉默寡言的人。就这么简单。
...
同意啊,尤其喜欢蒙古族同胞那种大气,淳朴的个性,汉人被包得太紧了
陶challenger
发表于 2012-3-26 14:36:15
看到电视里面的 三月三 拜轩辕!
轩辕是黄帝吧?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5:38:08
风的笑容 发表于 2012-3-26 1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节日。
我想了想,如果我参加这个节日,会去找谁呢?答案是没有。
汉族礼仪大防太多,稍微不小心就得罪人。所以很压抑,你高兴时,得看人家高不高兴,否则你自顾自的撒欢,是要得罪人的。
少数民族更放松一点。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5:39:19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2-3-26 1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白人逃到印第安人部落,也是不愿回去的。社会形态越复杂,框框就越多。越城市化,道德就越堕落。
古今 ...
这个没办法,从小就被教育: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所以就像喉咙被绳子捆住的鱼鹰。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5:40:13
suqier 发表于 2012-3-26 1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好像是从神话的出现时间来判定的。象盘古是汉代才出现在书里,于是一般认为是汉代对楚地的大融合,把 ...
他们的记载是心口相传,提纲就是服装上的刺绣图案。
slyypp
发表于 2012-3-26 16:05:48
本帖最后由 slyypp 于 2012-3-26 16:38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自己体会就是:在少数民族圈里,我是很开朗的人,在汉族圈里,我是沉默寡言的人。就这么简单。
...
http://img3.laibafile.cn/getimgXXX/2/3/photo2/2012/3/6/middle/88223780_64555133_middle.jpg
这是个彝族女人,先意淫一下,太漂亮了,受不了了……感觉她肯定是彝族里的雅利安种。
就我在四川的观察来看,四川有一部分美女非常像雅利安人,而这部分人,又和四川藏族、彝族或者其他西南少数民族的某些人长相类似。所以我估计希特勒的说法不无道理。另外一个佐证是,有一部分四川美女,长得很像小部分印度人,无非是白一点罢了。
估计是以前新疆那个地区的雅利安人,南下跑到四川等西南广大地区了。
PS:看不到图片的,看我的头像即可。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6:19:39
slyypp 发表于 2012-3-26 16: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个彝族女人,先意淫一下,太漂亮了,受不了了……感觉她肯定是彝族里的雅利安种。
就我在四川的 ...
西南有一部分人外贸有西方高鼻深目相貌,目前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印度人翻山越岭进入西藏,所以西藏贵族有雅利安血统,然后扩散(吕思勉先生的民族史就是这么说的);二是彝族贵族有一部分是西域南下的高加索人种(叫yanbin人,音译,我打不出那个字)混血,主要在黑彝中,所以彝族贵族有一部分是鹰钩鼻(这个以前我贴过照片),(马长寿先生如此认为);三是人体突变导致的,这个有一些遗传学家这样认为(复旦大学)。
slyypp
发表于 2012-3-26 16:22:05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6: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南有一部分人外贸有西方高鼻深目相貌,目前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印度人翻山越岭进入西藏,所以西藏贵族有 ...
请问忙师,按照西南地区的习俗,要是男子背着老婆勾搭别的女人,如何处置???:lol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6:26:54
slyypp 发表于 2012-3-26 16: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忙师,按照西南地区的习俗,要是男子背着老婆勾搭别的女人,如何处置???
以前这种情况极多,我在山寨就见过。
一般情况下,女人除了癔症以外,没什么办法。当然娘家强大的,就可能来寻仇了。甚至来烧房子,杀牛,打人。
这些出去偷吃的,经常被对方寨子抓住,那就暴打一顿,几天起不了床,然后又故态复萌。不过这种喜欢到处沾花惹草的人不多,都是长得比较高大英俊的白面郎君。
slyypp
发表于 2012-3-26 16:35:09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6: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前这种情况极多,我在山寨就见过。
一般情况下,女人除了癔症以外,没什么办法。当然娘家强大的,就 ...
娘家喜欢找茬,汉人里这个习俗也很旺盛。
但是汉人找茬一般都是比较有目的的,比如为了钱。一般情况是,谁家的老婆死了,然后娘家就来闹了,一般就是女人家的汉子过来,其实多半就是为了钱。这种情况在河南农村或者老辈里面极多。当然,这种事情太多了,也不都是为了钱,故意来挑事显摆也大有人在。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6:37:43
slyypp 发表于 2012-3-26 16: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娘家喜欢找茬,汉人里这个习俗也很旺盛。
但是汉人找茬一般都是比较有目的的,比如为了钱。一般情况是 ...
要钱不要命就好办,凡是钱能搞定的事情,都不是大事情。
解放前,因为女儿被婆家虐待,而被娘家灭族的事情都有。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3-26 17:30:47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自己体会就是:在少数民族圈里,我是很开朗的人,在汉族圈里,我是沉默寡言的人。就这么简单。
...
我们那里还有很多汉族文化的遗存,三月三也是要上山进香拜祖师的。感觉汉族的文化传统中更注重仪式性,等级性内容多一些,个人参与的少,小民一般就是磕头求拜。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活动反而像全民参与的运动会,比如对歌了,打水仗,打南瓜仗了,没有汉族那么多规规条条的限制。当然了,像忙总参加的那种把少数民族的活动搬到体育场去搞,脱离了本来放松的自然环境,就显得太不伦不类了点,地方领导有点让人暴汗啊!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8:34:01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3-26 17: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那里还有很多汉族文化的遗存,三月三也是要上山进香拜祖师的。感觉汉族的文化传统中更注重仪式性,等 ...
汉族是仪式,是礼仪;少数民族是过节,是爽。这是不同的地方。
slyypp
发表于 2012-3-26 19:17:04
本帖最后由 slyypp 于 2012-3-26 19:51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6: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南有一部分人外贸有西方高鼻深目相貌,目前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印度人翻山越岭进入西藏,所以西藏贵族有 ...
依我的游历观察,其实从陕南那个地方开始,就已经有很多高加索长相的人,肤白,大眼睛……按说陕南和四川联系紧密。
我估计要么是上古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雅利安人跑到这里定居,要么就是中古诸如月氏或者突厥余部,包括什么羯,等等,他们不可能全部被干掉,八成就隐居了,上千年民族融合,就成了后来这样子。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3-26 20:01:44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0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武陵山系是盘瓠传说。
哈,忙总杂七杂八的书也读过很不少!
xiaobay
发表于 2012-3-26 21:48:05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3-26 2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忙总杂七杂八的书也读过很不少!
忙总有点百科全书的感觉,呵呵。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3-26 22:07:58
xiaobay 发表于 2012-3-26 21: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有点百科全书的感觉,呵呵。
忙总说的那本书我也读过,所以知道。
冷眼看世界
发表于 2012-3-26 22:31:29
很久没下馆子了。。。:lol看的流口水啊。。。
大懒虫
发表于 2012-3-26 22:32:46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5: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没办法,从小就被教育: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所以就像喉咙被绳子捆住的鱼鹰。
这个我到现在还没学会,正在努力学,心得体会还很少。
我想尽量做到少说话,慢说话。掏心掏肺的只适合对亲友。
从前家里有老人形容我是:心直得一根筷子可以戳到底的。
雨落田园
发表于 2012-3-26 22:52:18
其实我知道不会有什么好吃的,因为有好吃的,以前我焉能不知道?
忙总威武!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2-3-27 02:53:42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0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苗族认为是汉族抢了他们祖先名号。不过伏羲本来就是传说。
苗族说法有道理。
原教旨的儒家是不推崇伏羲的。
黄老比较推崇伏羲。黄老的核心是道家,老子只要是蔑视抨击周文化,而对其它文化不置可否,而庄子等是明确推崇伏羲的。
中原与楚的文化交界点是淮阳(陈)。老子的故乡苦县(鹿邑),墨子、庄子的故乡(商丘)都距离淮阳不足80公里。这个地区有三种文化交融,周文化、商文化(宋)和楚文化(含有苗的成分)。淮阳就有全国最大的一个伏羲庙(太昊陵)
由于道家和墨家受了商文化以及楚文化的影响,这两种学说在战国时代是受到楚国之外所有诸侯国排斥的。墨家中商文化的气息更浓,楚国对墨家也不待见。
受尊崇的是三晋的法家和鲁的儒家。
秦末,造反的刘项两支力量都是楚文化的力量,所以汉初一反秦朝态度,对黄老是推崇的。但久了,还是回到了儒法的老路上去了。
苗族文化,则随着南方汉化一步步式微,最后只能在山区才能找到。但依稀依然有楚文化那种绮丽诡异的色彩。
gwa
发表于 2012-3-27 05:42:11
本帖最后由 gwa 于 2012-3-27 05:44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3-26 15: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没办法,从小就被教育: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所以就像喉咙被绳子捆住的鱼鹰。
“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我觉得这不是消极的负面的,是积极的正面的态度:
1。实事求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识和至交就应该分开。
2。有的放矢:
把“心”到处都“全抛”的人,他的“心”到底有多“大”? 真的具有价值吗?当自己是“上帝”?
到什么阶段,有什么能力,做什么事。这是自知之明。
也许后面再加上一句?
酒逢知己千杯少,一片丹心向汉清!
曼陀罗
发表于 2012-3-27 08:13:30
伏羲 等 上古神话中的人物,究竟是不是传说,比如山海经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3-27 08:28:09
瑶族的六月六也是隆重,大中午的路上都看不到车了。
陶challenger
发表于 2012-3-27 10:31:44
忙总所谓的 灭族 族应该是很小的一家人吧,
一般的情况是一个家族有很多 女性,你灭了他们,别的娘家要来找你怎么办
我的理解,应该仅仅是指当事人吧!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0:36:04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3-26 2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忙总杂七杂八的书也读过很不少!
我喜欢民族史。基本能够找到的中文民族史的书,都翻过。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0:37:15
大懒虫 发表于 2012-3-26 22: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我到现在还没学会,正在努力学,心得体会还很少。
我想尽量做到少说话,慢说话。掏心掏肺的只适合对 ...
这个主要是一种自我防护,因为有人总是利用别人善良,天真来达到自己目标。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0:47:43
种植园土 发表于 2012-3-27 0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苗族说法有道理。
原教旨的儒家是不推崇伏羲的。
苗族自己传说,参加国楚国的建设,后来被灭亡了。考虑到传说的都是不会说汉语,不识字的老人,一代代心口相传,我觉得比较可信。
例如西部苗族(贵州毕节一带)传说自己是翻越秦岭到四川金沙江一带,然后移居乌蒙山的。
这个传说以前汉族一直以为是胡说,认为他们迁徙路线应该是从黄河中下游进入云梦泽,进入武陵山,然后西进。
不过现在考古发现,苗族有三条迁徙路线,一条是从黄河中下游部分部落被贬谪到西戎,然后翻越秦岭,南下,这就是西部苗族,他们语言和服饰都更古老,语言与东部和中部苗族无法顺利交流。
第二条是从黄河中下游进入云梦泽,参与楚国建立,后来楚国灭亡,进入武陵山,这就是今天的东部苗族。
第三条是直接从黄河中下游进入华南五岭一带,然后进入两广地区,被汉族挤压后,沿西江流域溯流而上,到达现在的黔东南地区,这就是中部苗族。他们经济水平最高,汉化影响较大。
这三部分苗族之间语言基本无法沟通。他们迁徙时间相差近千年。
但是他们传说保存了我们这个文化的很多原始信息。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0:48:29
曼陀罗 发表于 2012-3-27 08: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伏羲 等 上古神话中的人物,究竟是不是传说,比如山海经
这个现在无法证实。只能等考古发掘了。
coolhihi
发表于 2012-3-27 11:05:32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喜欢民族史。基本能够找到的中文民族史的书,都翻过。
貌似忙总更专注于西南的少数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