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sea
发表于 2014-9-14 13:16:36
本帖最后由 foursea 于 2014-9-14 13:18 编辑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3 2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上海地区的战力来看,那个国防工事线也不乐观,尤其日军迂回太湖以南的话,结果是一样的
上海丢掉 ...
不一定,上海地区的战力,士气还是可以的,和后期的GMD部队不一样。只要组织好,一路顶没有问题。但是GMD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撤退的问题,当出现合围的可能时候,就马上下一个撤的命令,也没有组织怎么撤退,结果部队就整个崩溃了,大家都拼命往后跑。然后就出现上级找不到下级,下级找不到上级,只能一路 逃回南京的情况。这个可以参见郭的回忆录。
后面几道防线还出现了部队到了,却找不到掌管钥匙的人进入堡垒。然后就只能接着往后跑。这个就是没有好好组织撤退的后果。
如果后面几道防线能进驻部队,那么虽然可能守不住,但是至少到达南京的时间会大大迟缓,南京的准备会更加充分。而当时日军的后勤其实也很吃力了。除了速战,一旦僵持住,日军也是吃不消的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4 15:13:07
foursea 发表于 2014-9-14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一定,上海地区的战力,士气还是可以的,和后期的GMD部队不一样。只要组织好,一路顶没有问题。但是GMD ...
上海地区的部队损失很大,已经接近力竭,即使硬撑,因兵力不足而崩溃也只是时间问题。
有序撤退是军事家和军人的差别,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这一点不要过于乐观。
至于没有找到钥匙~``连普通人都知道必要时可以砸门,因为没有钥匙就无法进入工事,你不觉得是一种托词吗。而苏嘉线即使僵持住了,那是比上海更恶劣的阵地战环境,日军完全不用顾及中立国的妨碍,更加肆无忌惮的用重火力覆盖阵地
foursea
发表于 2014-9-14 22:45:54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4 15: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海地区的部队损失很大,已经接近力竭,即使硬撑,因兵力不足而崩溃也只是时间问题。
有序撤退是军事 ...
1 兵力不足,接近力竭,不太相信,郭汝槐的回忆录,即便最后几天,广东部队还在拼死反冲击。
2,没有钥匙进入就不进入,可以看做托词,但是在给一线下命令的时候,居然没有给部队下命令进入二道防线,这个就不是所谓军事家的问题了。
3. 即便日军重火力肆无忌惮打击苏州国家防线,但是对于钢筋水泥的碉堡,杀伤力真的有一覆盖就能灭掉多少的作用么表示怀疑。对于钢筋水泥碉堡的防线,以日军配属的火炮能不能做到弹如雨下还是问题。更何况,炮弹呢?当时我没有记错的话,日军的后勤也快要到崩溃的地步了。能保证这种强度的炮击么?
当然,我不是说苏嘉防线一定能防住。但是逐次抵抗,大大延后日军攻陷南京的速度是绝对可以做到。不至于到最后,南京都放弃了,部队还不知道往那边撤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4 23:41:09
foursea 发表于 2014-9-14 22: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 兵力不足,接近力竭,不太相信,郭汝槐的回忆录,即便最后几天,广东部队还在拼死反冲击。
2,没有钥 ...
1、兵力不足是事实,这点不要光看回忆录。大局上看,包括胡宗南、陈诚系以及种子系的军队都打光了,如此广泛的缺员不是一两只部队还能打就能顶住的。
2、也不是没下守二线的命令,从“找不到钥匙”来看肯定是有类似命令的。其实更可能的实情是部队崩溃了,已经失去了有效控制。这里有个小小的细节,第13师在从上海战区撤退时,居然把师长等主官丢掉了,自行完整地跑到了后方——陈诚系方靖回忆。
3、日军后勤系统距离崩溃远着呢,上海背后就是海,中国军队又无力威胁日军的登陆场地和海运线,日军在上海的后勤环境比诺曼底时还理想。以为国防工事可以挡住日军是开玩笑,国防工事的防御能力能和日俄战争时候的203高地比么
万丛山
发表于 2014-9-15 09:16:48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4 2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兵力不足是事实,这点不要光看回忆录。大局上看,包括胡宗南、陈诚系以及种子系的军队都打光了,如此广 ...
让我想起了铁原阻击战。
白沙
发表于 2014-9-15 10:41:32
ccaaatt 发表于 2014-9-12 1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en.wikipedia.org/wiki/M46_Patton
Steven J. Zaloga "M26/M46 Pershing Tank 1943-1953" ISBN 1 ...
你就别争了,军事上的很多数字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计算的。
打个比方,一个装甲师标配100量坦克,那么在作战行动展开前,后勤支持保障系统要给他准备多少装备呢?我告诉你,这里涉及后勤保障能力的问题。如果你的能力差,为了保证战役目标的实现,可能就要准备200--300量坦克,部分可能是整车,部分可能是以易损零配件的形式存在的战场修理包。当然,如果你的保障能力很强大的话,比如象以色列人可以把阿拉伯人的苏式坦克都修好了投入战斗,你完全可以凭着少量装备去投入战斗,因为你的装备会越来越多,你能秒杀别人,那样的仗打着就是玩啊。
ccaaatt
发表于 2014-9-15 11:38:00
本帖最后由 ccaaatt 于 2014-9-15 11:39 编辑
白沙 发表于 2014-9-15 1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就别争了,军事上的很多数字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计算的。
打个比方,一个装甲师标配100量坦克,那么在 ...
我也可以用类似思路说
你别开玩笑了,军事上兵力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算的。一个师标配1万两万人,其实一个老兵的战斗力顶的上10个新兵蛋子。战场上战死负伤的,大部分是新兵,一个敌人没打死就稀里糊涂做了炮灰,基本上就是帮老兵跑个龙套做个背景。所以,那些写战争史的书,凡是记载计算双方火力人数对比的,直接扔垃圾桶好了伐。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5 12:01:09
白沙 发表于 2014-9-15 1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就别争了,军事上的很多数字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计算的。
打个比方,一个装甲师标配100量坦克,那么在 ...
我会告诉你,我跟此人的辩论直接被人嘲笑了么
他给的数字我已经懒得再驳了:
根据米军的后勤体系制度,所有在战场上损坏回收后但不能当场修理的,都要纳入“损失”栏由后勤部门统一在后方大修后,再分配给前线。后勤分配给前线的车辆可是不区分是新生产的还是翻修的。这就是朝鲜战场上“提供”米军的坦克远远多于编制数量的根本原因。
连后勤体系是怎么工作的都不知道,还谈什么了解军事~``
白沙
发表于 2014-9-15 13:07:56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5 12: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会告诉你,我跟此人的辩论直接被人嘲笑了么
他给的数字我已经懒得再驳了:
我军保障体系与美军一样,楼上的伙计确实不了解。
他不知道部队拉出去一次后面要跟多少装备,还有厂家的各种保障人员。估计海湾战争中美国各军工厂在沙特的维护人员不会少于真正在地面执勤的人员。他们还有带大量的仪器和零配件。
白沙
发表于 2014-9-15 13:09:17
ccaaatt 发表于 2014-9-15 1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可以用类似思路说
你别开玩笑了,军事上兵力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算的。一个师标配1万两万人,其实一个 ...
人员的损失是靠战略预备的机制来解决的,人不能跟装备比,你这个比喻很不恰当。
ccaaatt
发表于 2014-9-15 13:30:49
白沙 发表于 2014-9-15 1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员的损失是靠战略预备的机制来解决的,人不能跟装备比,你这个比喻很不恰当。
洗得好痛快,干脆釜底抽薪转移话题
1300就是1300,用的好不好组织的好不好都是1300。
常凯申笨到和日军损失比经常打出1比10,也没见那本战争史记录国军兵力只有几十万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5 13:35:56
ccaaatt 发表于 2014-9-15 13: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洗得好痛快,干脆釜底抽薪转移话题
1300就是1300,用的好不好组织的好不好都是1300。
国民党在1938年底的军事会议中早就记录:
...抗战第一阶段征兵100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
假设按照日军编制每师2.5万人,这可是400个师哦,你来解释下当时中国100多个师,剩下的近300个去哪里了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5 14:07:45
ccaaatt 发表于 2014-9-15 13: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洗得好痛快,干脆釜底抽薪转移话题
1300就是1300,用的好不好组织的好不好都是1300。
连跟人正面交锋的胆子都没有啦?
看来你不仅狂妄无知,而且胆小如鼠
白沙
发表于 2014-9-15 14:57:51
ccaaatt 发表于 2014-9-15 13: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洗得好痛快,干脆釜底抽薪转移话题
1300就是1300,用的好不好组织的好不好都是1300。
别钻牛角尖了,我以我的切身经验告诉你,跟洗不洗有毛关系,难道我的切身经验比你的度娘知识还不靠谱?
ccaaatt
发表于 2014-9-15 15:32:23
白沙 发表于 2014-9-15 14: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别钻牛角尖了,我以我的切身经验告诉你,跟洗不洗有毛关系,难道我的切身经验比你的度娘知识还不靠谱?
1300辆就是1300辆,中美双方明确的记载都是这样。
啰嗦那么多,不就是表演一通有圈子无是非的做派,和那个死不要脸满地打滚吹NB硬拗的搁在一起,还真是匹配。这种公知范儿实在恶心人,到此为止,我不想回复二位了。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5 15:48:25
ccaaatt 发表于 2014-9-15 15: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300辆就是1300辆,中美双方明确的记载都是这样。
啰嗦那么多,不就是表演一通有圈子无是非的做派,和 ...
无知就无知吧,还非得装有知,这下装露馅了吧
本来你只是水平问题,硬生生被你变成了胆量问题,现在又变成了人品问题。秀无知不带你这么彻底的~`;P
duanjian
发表于 2014-9-15 17:09:27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1 17: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海会战的意义绝对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
第一,正因为上海会战里蒋投入的是自己的种子部队,这才打消 ...
张爱萍论松沪会战,摘自张胜的《从战争中走来》 。
上海地区实际上是夹在杭州湾与长江口之间的一个半岛,水网密布、地势平坦,地域狭窄,属战略防御的浅近纵深。在这样一个既无战场筑垒准备,又无回旋机动余地的地幅内,面对强敌,国民党囤积精锐主力70万大军,摆开了决战架势,这在战争初期,在战略指导上,是极其轻率的,也是危险的。从战役布势和兵力运用上看,是典型的内战套路。国民党军队是在追剿农民起义军和吞并地方军阀势力中崛起的,虽人数众多,但作战指导思想远不能适应二战机械化兵团大纵深突击的特点。既未形成纵深梯次的配置,又未掌控强大的反突击预备队。一线部署绵亘狭长,紧贴水域,在日舰炮不断轰击下徒增伤亡;二线兵力既不能支援一线,也不能相互构成犄角。这就给对方分割、围堵、聚歼提供了便利。其实,日陆军战术呆板,平推硬攻,但即使这样,开打十天后,防御体系即被日军割裂。由于没有组织起强大的战役反突击,增援部队逐次添油,不疼不痒,导致各守军被敌紧紧咬住,无法脱身,待援无望,最终只能在一城一地孤立拼杀。
11月12日,日军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成功,对国民党军实施侧后迂回。以二战的水准,这并不是上档次的行动,但由于我方只顾正面,原守军调离,遂腹背受敌,导致整个防线瓦解。仓皇间蒋介石又下令全面撤退,最终形成了兵溃如山倒的狼狈局面,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书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壮烈的一页。参战军民面对强敌,浴血拼杀,以25万伤亡的高昂代价,毙伤9万敌军,粉碎了日本3个月亡我中华的迷梦,可歌可泣。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初战一仗,国民党精锐主力即被打残,由此导致首府南京的轻易陷落,30万生灵涂炭,日军沿江长驱直人,直逼我中原腹地。这一仗,是否就如现代许多评论家说的,提高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和信心呢?还是给当时的人们对抗战的前途、对胜利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呢?父亲回忆时说:“可以看清楚了,依靠国民党抗战,没有希望。”
(最后这段看着像是张胜的看法)。
duanjian
发表于 2014-9-15 17:21:05
50年代TG的国防战略,显然是吸取了松沪会战的教训,以下内容同样摘自张胜的《从战争中走来》
彭德怀对未来战争的描述是这样的:帝国主义军队对我国的侵略,主要方向来自海洋。因此敌人不可能像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那样,在一个早上出动几百万军队,同时在全线展开,这对我们是有利的。不利的是,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可供登陆的地点甚多,而我工业、人口又多在沿海,不能轻易地过多地放弃这些地区。为此,要在沿海实行重点设防,配置坚强的守备部队,坚决固守。同时掌握强大的机动部队,在一定纵深内,对突入之敌实施歼灭性打击。要在我预定设防地区内抗击敌3~6个月,这样才能避免国家在战争初期陷入大混乱,使国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摘编自郑文翰《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第530页)
这就是父亲说的:“精简整编必须服从对战争状态和作战指导的宏观预测。”彭老总接着提出要求,军队的编制必须区分为守备部队和机动部队。他认为,前者不应超过总量的四分之一为宜。多了,机动力量弱,则攻击力不足;少了,或轻视设防的重要性,让敌人轻易进来,也会陷入被动。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军队的装备水平,军队使用什么样的武器装备,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编制。彭老总提出,根据我国的工业水平和装备水平,应该争取达到,在防御时,1个陆军师可以抗击美军1个陆战师;在进攻中,1个军能够在航空火力支援下歼灭美军1个师。因此要求这次整编,多保留军部,并达到1个军部具备可以指挥4~5个师作战的指挥、通信条件。(注:资料来源同上)
从一个职业军人的角度来看,统领军队,他的确是个行家里手。
针对1952年依据苏军模式编制上存在的问题,父亲提出了我军陆军师编制的新方案。他认为,考虑到我军还不具备在沿海地带全部歼灭入侵之敌的力量,因此,不仅要组建适应沿海地区作战的守备师,还需要编制在纵深适应山地作战的野战师;同时,南北战场应有区别,区分为重装步兵师和轻装步兵师,以适应平原地和山岳丛林作战。在处理平战关系上,由于技术保障条件有限,考虑到平时管理、训练的效率,坦克、重型火炮、雷达、舟桥、工程机械、大功率电台等技术性强、保障困难的兵种装备,单独组成师团,隶属军或战区管理,平时通过演习合练相互熟悉,战时加强给作战师。解决平时管理和战时使用的矛盾。鉴于现代条件下作战对火力的依赖,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步兵班不再编制轻机枪,集中到排编制机枪班;排不再编制迫击炮和火箭筒,改为连组建炮兵排;营编制炮兵连和重机枪连。以便各级指挥员掌握火力和集中使用火力。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5 18:30:03
本帖最后由 一身轻松 于 2014-9-15 18:38 编辑
duanjian 发表于 2014-9-15 17: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张爱萍论松沪会战,摘自张胜的《从战争中走来》 。
上海地区实际上是夹在杭州湾与长江口之间的一个半岛, ...
1937年的国民党军,其包括军阀、大军头等将领的战术观念仍停留在一战前水平,中层军官少数具备一战后期观念,这得宜于德国军事团的教育。士兵素质则基本停留在日俄战争水平上。说什么不适应二战机械化大兵团,那是标准的纸上谈兵,因为日后的二战名将们这会都还在刻苦研究新的战术呢。
过于脱离当时中国军队的水准去谴责计划制定者是不恰当的。在共军官方的文献里,对淞沪会战的军事意义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这是共军的官方评价:
随着战况的发展,其陆军兵力不断增加,并将主战场由华北转向华东。这不仅分散了日军的兵力,使其不能集中使用于地形开阔、利于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华北战场,而且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以局部战争侵占华北并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战略企图,陷于中国全面、持久抗战的“泥潭”之中而无法自拔,不得不按照中国的战略方针进行作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日本是进攻的一方,但在战略上却已在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因而淞沪会战的结果,在战役上中国军队是失败者,但在战略上日本军队是失败者。
zilewang
发表于 2014-9-16 10:29:12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5 18: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937年的国民党军,其包括军阀、大军头等将领的战术观念仍停留在一战前水平,中层军官少数具备一战后期观 ...
共军的官方观点,是不是带有官方性质,有统战的考虑?而军人私下的认识可能更接近于他们内心的真实看法。
毕竟张爱萍和张胜都是有着丰富军旅生涯的人士,并且也是出了名的大嘴巴:lol。张爱萍是抗战的直接参与者,张胜是后来中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理论的思考者之一,算是最早质疑人民战争理论的年青军官,同时又是投身于国防最前线的一名军人。
cam1981423
发表于 2014-9-16 14:30:22
其实上海会战,当时大本营也支撑不下去了,也一直在商量撤退了,是我们先撤退的,意志,没有谁就是生来就是胜利者和输者,在看了半换正四浪的战史一书后,内心无比疼痛,另外,日军杭州湾登陆,后来在武汉大致也如此,简单的一招孙子兵法,迂回包抄,如果我身为当时人,一定去参加上海会战,
rafanadal
发表于 2014-9-17 21:48:25
凯申物流就从来就是靠撒钱抱大腿,整个抗战也就守住了不投降这个底线,至于指挥完全是猪队友-而且忘了是谁的说法,美帝来了常校长还能做中国的领袖,鬼子来了常校长就得下台,这才是光头抗战的最大动机:lol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9-18 10:57:52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1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不要秀无知,美国陆军步兵师一个师编一个坦克营,装备数量在30-40辆左右。独立坦克营会根据作战需要加强 ...
朝鲜战场上光比中美火炮数量有点怪吧,中苏空军整个朝鲜战场上加起来也就出动了不到10万架次,联合国军方面空军可是出动了超过100万架次。前期五次战役时期,经常有跟进的志愿军炮兵被空军轰炸而损失惨重的战例。而且弹药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共军几万发几万发开炮已经是后期阵地战时候的事了。前期一门炮带个百来发炮弹就是大富豪了。
按《开国第一战》中的说法,入朝初期,美军一个军拥有火炮1428 门, 汽车约7000 辆, 坦克430 辆, 此外, 朝鲜战区内还有1100 架作战飞机和300 艘舰艇,美军3个军6个师约12 万人(每师装备坦克154 辆, 57 毫米以上火炮352 门)而人民解放军一个军拥有75 毫米以上火炮198 门, 汽车约120 辆。坦克,飞机都没有。而且初期隐蔽机动时候,重火炮很难带上前线。
关于长津湖,《开国第一战》中的记载是“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久历战阵的老行伍奥利弗·史密斯少将的应变能力确也不俗, 招法也出得特别。近200 辆坦克在几个被围点上围成环形防御圈, 开辟临时机场, 迅速运走战伤和冻伤人员, 运来武器弹药和御寒装备。夜间死守, 白天依靠强大的地空火力掩护, 向第九兵团攻击部队发动猛烈反扑。
为啥坦克数量会差那么多?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4-9-18 14:15:21
近来有不少“鬼子广泛使用生化武器的说法”,说在侵华战争中,鬼子在正面战场遭遇国军阻击时,毫无忌惮的使用生化武器,造成国军“一触即溃”。
兄台能否也讲讲这方面的情况?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8 19:14:21
本帖最后由 一身轻松 于 2014-9-18 19:16 编辑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9-18 1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朝鲜战场上光比中美火炮数量有点怪吧,中苏空军整个朝鲜战场上加起来也就出动了不到10万架次,联合国军方 ...
很简单,因为志愿军把一切“长得象坦克”的东西都算成了坦克,如米军编成内的自行高炮。类似的事情在苏德战场上出现过。
还有一个原因是米军的前进后勤基地也设置在某个被包围的据点,这样的话会有一些“预备”但不列入编制的车辆会出现在战斗里。
坦克环形防御圈其实就是米国移民西进时防御印第安人的战术
长津湖一战里最值得称道的就是USMC的航空支援行动,完全是不顾危险,不计代价。美军自己分析的原因是,这是因为USMC航空部队里的主要军官大多都有当前进地面指示员的经历,因此跟地面部队培养了良好的同胞感情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8 19:40:57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4-9-18 14: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近来有不少“鬼子广泛使用生化武器的说法”,说在侵华战争中,鬼子在正面战场遭遇国军阻击时,毫无忌惮的使 ...
日军在很多战役中都使用过毒气,如南昌战役、枣宜会战、长沙战役等
日军使用的毒气大多以刺激性毒气为主,直接杀伤效果并不突出,但在中国军队缺乏有效防护手段的情况下可以迫使中国军队退出阵地。日军使用糜烂性毒气如芥子气的次数不多,这不是因为日军善良,而是芥子气不稳定,保存要求高,实战效果不是很理想。日军的神经毒气技术水平较低,无法达到迅速致死的效果,因此也很少使用。日军主要使用气罐施放毒气,对天气因素依赖程度较大,也是限制日军使用毒气的主要原因,一直到战争结束日军都没有开发出可用的毒气炮弹和航空炸弹。
日军在扫荡游击区的时候使用过生物武器,主要是霍乱疟疾等疾病的加强体。生物武器起效慢,但适合传播,所以日军在阵地战时基本不使用生物武器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4-9-18 20:11:59
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良好的训练同样重要,更重要的是实战中磨砺出的钢铁意志和应变能力。
从这角度来看,朝鲜战争之后的中国陆军可以胜任保家卫国的任何战争。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9-19 10:22:27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8 1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简单,因为志愿军把一切“长得象坦克”的东西都算成了坦克,如米军编成内的自行高炮。类似的事情在苏德 ...
这种自行高炮平射打步兵,比坦克还变态。美国人还真是大富豪,陆战一师的自动火器比人还多。有看一下志愿军战史,发现个小问题,志愿军战史里面的注释有这么一段: ①根据美海军陆战队官方战史透露,在长津湖地区作战期间,仅美陆战第1师的兵力即达2.5万余人,其中包括:3个陆战团(每团辖3个营),1个陆战炮兵团(辖4个炮兵营),3个坦克营,1个作战勤务大队(辖包括工兵、通信、医疗、信号等8个营).1个陆战观察特遣队、1个英国皇家陆战突击队,以及部分特遣队,并得到第1陆战航空兵联队(辖2个大队)的直接战术支援。
在作战中,该师以各陆战团为基础,加强各种分队,组成陆战团级战斗队(相当于加强团),作为独立战术单位。加上美第31团长津湖地区美军的实际兵力,近3万人,远远超出志愿军的估计。参见Lynn Monthross and Flicholas. Canzona,U S Marine OWatiorn Korea,Vol 3,The ChosinReserouir Campaign(赖恩蒙特罗斯、尼古拉斯·坎佐纳:《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史,第3卷,长津水库战役》),365__ 379页。
这本书轻松熟悉吗?可以采信吗?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9-19 18:04:37
本帖最后由 一身轻松 于 2014-9-19 18:06 编辑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9-19 1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自行高炮平射打步兵,比坦克还变态。美国人还真是大富豪,陆战一师的自动火器比人还多。有看一下志愿 ...
我没看过这本书,不过我找到了朝鲜战争时期USMC的全部参战部队编制
Amphibious
1st Armored Amphibian Battalion
1st Amphibious Truck Company - DUKWS
1st Amphibious Tractor Battalion
Anglico Detachment
1st Anglico Detachment
Artillery
1st 90 MM Gun Battalion ( 90MM )
11th Marine Regiment
11th Marine Regiment - 1st Battalion
11th Marine Regiment - 2nd Battalion
11th Marine Regiment - 3rd Battalion
11th Marine Regiment - 4th Battalion
11th Marine Regiment - Anti-tank Company
11th Marine Regiment - Communication Platoon
11th Marine Regiment - (H and S) Headquarters Battery
11th Marine Regiment - Service Battery
1st 4.5-inch Rocket Battery - 11th Marine Regiment
Combined Force
Kimpo Provisional Regiment
Division
1st Marine Division Headquarters Battalion
DMZ
DMZ Veterans - 1953 To Present
Engineer
1st Engineer Battalion - Marines
Infantry - 1st Marines
1st Marine Regiment
1st Marine Regiment - 1st Battalion
1st Marine Regiment - 2nd Battalion
1st Marine Regiment - 3rd Battalion
1st Marine Regiment - Anti-tank Company
1st Marine Regiment - Communication Platoon
1st Marine Regiment - H and S Company
1st Marine Regiment - 4.2 Mortar Company
Infantry - 5th Marines
5th Marine Regiment
5th Marine Regiment - 1st Battalion
5th Marine Regiment - 2nd Battalion
5th Marine Regiment - 3nd Battalion
5th Marine Regiment - Anti-tank Company
5th Marine Regiment - Communication Platoon
5th Marine Regiment - H and S Company
5th Marine Regiment - 4.2 Mortar Company
Infantry - 7th Marines
7th Marine Regiment
7th Marine Regiment - 1st Battalion
7th Marine Regiment - 2nd Battalion
7th Marine Regiment - 3nd Battalion
7th Marine Regiment - Anti-tank Company
7th Marine Regiment - Communication Platoon
7th Marine Regiment - H and S Company
7th Marine Regiment - 4.2 Mortar Company
Marine Aviation
1st Air Delivery Squadron - Marines
1st Marine Air Wing Headquarters
6511 Air Observation
DEV Charlie Marine Air Support Radar Team
FMAW
MABS 12 - Marine Air Base Squadron 12
MABS 33 - Marine Air Base Squadron 33
MAG 12 - Marine Air Group 12
MAG 33 - Marine Air Group 33
1st Marine Air Wing Service Squadron
VMC 1 - Marine Composite Squadron 1
VMJ 1 - Marine Photographic Squadron 1
Marine Aviation - Air Control
MACG 2 - Marine Air Control Ground 2
MACS 3 - Marine Air Control Squadron 3
MGCIS 3 - Marine Ground Control Intercept Squadron 3
MGCIS 1 - Marine Ground Control Intercept Squadron 1
MTACS 2 - Marine Tactical Air Control Squadron 2
Marine Aviation - Attack
VMA 121 - Marine Attack Squadron 121
VMA 212 - Marine Attack Squadron 212
VMA 214 - Marine Attack Squadron 214
VMA 251 - Marine Attack Squadron 251
VMA 311 - Marine Attack Squadron 311
VMA 312 - Marine Attack Squadron 312
VMA 323 - Marine Attack Squadron 323
VMA 332 - Marine Attack Squadron 332
Marine Aviation - Fighter
VMF 115 - Marine Fighter Squadron 115
VMF 212 - Marine Fighter Squadron 212
VMF 214 - Marine Fighter Squadron 214
VMF 232 - Marine Fighter Squadron 232
VMF 311 - Marine Fighter Squadron 311
VMF 312 - Marine Fighter Squadron 312
VMF 323 - Marine Fighter Squadron 323
VMF(N)-513 - Marine Night Fighter Squadron 513
VMF(N)-542 - Marine Night Fighter Squadron 542
Marine Aviation - Helicopter
HMR 161 - Marine Helicopter Transport Squadron 161
HMR 163 - Marine Helicopter Transport Squadron 163
VMO 6 - Marine Observation Squadron 6
Marine Aviation - Transport
VMR 152 - Marine Transport Squadron 152
VMR 253 - Marine Transport Squadron 253
Medical
1st Medical Battalion - Marines
Military Police
Military Police Company - Marines
Ordnance
1st Ordnance Battalion - Marines
Provisional Brigade
1st Marine Provisional Brigade
Reconnaissance
Reconnaissance Company - Marines
Service
1st Combat Service Group - Marines
Graves Registration Platoon - Marines
Marine Postal Units - combined
1st Service Battalion - Marines
Signal
1st Signal Battalion - Marines
Support - Landing
1st Shore Party Battalion - Marines
Tank
1st Tank Battalion - Marines
Training - Draft
Basic Training and Draft Components
Transport
1st Motor Transport Battalion - Marines
7th Motor Transport Battalion - Marines
详细到连和航空中队的数据里,也没有第2个坦克营